最新《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1、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对持续性内外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与改变了的内外环境间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2、适应的主要表现:①萎缩②肥大③增生④化生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组织或器官的萎缩还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注意与发育不良、未发育的区别)1、分类:①生理性萎缩:多与年龄有关。
如青春期胸腺萎缩②病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的常见类型和举例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恶性肿瘤、长期饥饿→全身器官、组织萎缩肾盂积水→肾萎缩下肢骨折固定后→下肢肌肉萎缩脊髓灰质炎→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肌肉萎缩垂体功能减退→性腺、肾上腺等萎缩3.病理变化:肉眼观:器官或组织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呈褐色,质地变韧。
镜下观:细胞体积缩小或兼有数目减少,间质增生,细胞浆内出现脂褐素。
肥大: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肥大的细胞内细胞器增多,功能增强。
分类①生理性肥大:妊娠期雌、孕激素刺激子宫平滑肌蛋白合成增加,举重运动员上肢骨骼肌的增粗肥大②病理性肥大: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病时的左心室心肌肥大、一侧肾脏摘除,对侧肾脏肥大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如肢端肥大症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的结果。
分类生理性:①女性青春期乳腺②病理性:激素或生长因子过多,如乳腺增生病注:肥大与增生往往并存。
在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组织,其肥大可以是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数量增多的共同结果;但对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较低的组织,其组织器官的肥大仅因细胞肥大所致。
化生:是指由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替代的过程称为化生化生的形成是由具有分裂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
通常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1、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对持续性内外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与改变了的内外环境间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2、适应的主要表现:①萎缩②肥大③增生④化生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组织或器官的萎缩还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注意与发育不良、未发育的区别)1、分类:①生理性萎缩:多与年龄有关。
如青春期胸腺萎缩②病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的常见类型和举例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恶性肿瘤、长期饥饿→全身器官、组织萎缩肾盂积水→肾萎缩下肢骨折固定后→下肢肌肉萎缩脊髓灰质炎→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肌肉萎缩垂体功能减退→性腺、肾上腺等萎缩3.病理变化:肉眼观:器官或组织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呈褐色,质地变韧。
镜下观:细胞体积缩小或兼有数目减少,间质增生,细胞浆内出现脂褐素。
肥大: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肥大的细胞内细胞器增多,功能增强。
分类①生理性肥大:妊娠期雌、孕激素刺激子宫平滑肌蛋白合成增加,举重运动员上肢骨骼肌的增粗肥大②病理性肥大: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病时的左心室心肌肥大、一侧肾脏摘除,对侧肾脏肥大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如肢端肥大症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的结果。
分类生理性:①女性青春期乳腺②病理性:激素或生长因子过多,如乳腺增生病注:肥大与增生往往并存。
在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组织,其肥大可以是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数量增多的共同结果;但对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较低的组织,其组织器官的肥大仅因细胞肥大所致。
化生:是指由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替代的过程称为化生化生的形成是由具有分裂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
通常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
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一、名词解释1.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3.细胞水肿(水变性):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起因于细胞容积和胞质离子浓度调节机制的功能下降4.脂肪变: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5.窦道: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只开口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深在性盲管6.瘘管:连接两个内脏器官或从内脏器官通向体表的通道样缺损7.虎斑心: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8.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细胞的死亡9.凋亡:是活体内局部组织中单个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是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10.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11.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12.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13.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14.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滞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15.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16.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17.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18.肉芽肿:显微镜下以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19.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20.异型增生(非典型增生):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多用于上皮的病变,包括被覆上皮(如鳞状上皮和尿路上皮)和腺上皮(如乳腺导管上皮、宫内膜腺上皮)。
病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病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一、绪论1.病理学的定义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2.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病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患病的人体,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和转归。
3.病理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病理学需要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结合临床实践,理解病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和应用。
二、疾病概论1.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指人体在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生命活动发生异常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经历不同的病程和发展过程。
2.疾病的基本特征:疾病具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等基本特征。
3.疾病的分类与命名:疾病的分类与命名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如病因、病变性质、病变部位等。
三、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适应的概念及类型:适应是指细胞和组织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适应的类型包括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2.损伤的概念及类型:损伤是指细胞和组织对于各种有害因子产生的非适应性应答反应,包括可逆性损伤和不可逆性损伤。
3.修复的概念及类型:修复是指细胞和组织对于损伤的修复过程,包括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或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
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充血的概念及类型:充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包括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
2.血栓形成的原因及类型: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在某些部位发生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包括血栓的类型(血栓的主要成分)和血栓的结局。
3.栓塞的概念及类型:栓塞是指血液循环中,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和细菌栓塞等。
4.梗死的原因及类型:梗死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滞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包括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在学习病理学时,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病理学复习的重点资料,帮助您更好地备考。
以下为详细内容:第一部分:细胞损伤与适应1. 细胞损伤的类型1.1 物理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伤(如创伤、烧伤)1.2 化学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伤(如药物、重金属中毒)1.3 生物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伤(如病毒、细菌感染)1.4 缺血缺氧引起的细胞损伤2. 细胞的适应性变化2.1 肥大与萎缩2.2 良性与恶性增生2.3 组织化与纤维化第二部分:炎症与免疫反应1. 炎症的病理生理过程1.1 血管反应与炎症介质释放1.2 炎症细胞的迁移和吞噬1.3 炎症细胞的趋化与激活1.4 炎症的局部与全身反应2. 免疫反应与炎症2.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2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调节2.3 免疫反应与炎症的关系第三部分:肿瘤学1. 肿瘤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1 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1.2 原发性与继发性肿瘤的概念1.3 肿瘤的组织学分类2. 癌症的发生与发展2.1 癌症的基因突变和致癌机制 2.2 癌症的细胞周期与增殖2.3 癌症的侵袭与转移第四部分:循环系统病理学1. 心血管疾病与动脉硬化1.1 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2 动脉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1.3 心肌梗死与冠心病的发生机制2. 心脏瓣膜病与心肌病2.1 心脏瓣膜病的分类和病理变化2.2 心肌病的类型与病理特点第五部分:消化系统病理学1.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1.1 胃肠道的组织结构与功能1.2 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机制1.3 胃癌与肠癌的病理特点2. 肝脏疾病与肝硬化2.1 肝脏的解剖结构与功能2.2 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机制第六部分:肾脏病理学1.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1.1 肾单位的组成与功能1.2 肾小球肾炎的分类与病理变化1.3 慢性肾脏病的发生机制2. 肾小管功能障碍与血管性肾病2.1 肾小管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2.2 血管性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第七部分:神经系统病理学1. 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1.1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2 脑出血与脑梗死的发生机制1.3 脑肿瘤的病理特点2. 神经变性病与脊髓损伤2.1 神经变性病的分类与病理变化2.2 脊髓损伤的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总结:通过本篇完美版的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我们了解到细胞损伤与适应、炎症与免疫反应、肿瘤学、循环系统病理学、消化系统病理学、肾脏病理学和神经系统病理学的基本知识。
病理学重点总结(学霸整理版)

病理学重点(学霸整理版)一、疾病基础知识1. 疾病的定义疾病是指机体因正常或异常的变化而导致其功能发生异常或结构发生病理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
2. 疾病的发病原因疾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感染、环境、营养等因素,其中感染是导致疾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3. 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外因素,发病机制是某一疾病从致病因素到最终的临床症状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生理、生化和组织学改变的过程。
4. 病理变化的类型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病理生理、病理化学、病理形态学和病因学等方面的变化。
5. 病理诊断的基本原则病理诊断的基本原则是通过病理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和判断疾病是否有恶性转化和浸润等情况。
二、常见疾病的病理学表现1.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不良供血、缺氧、坏死等病理生理变化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心肌坏死、心肌细胞的溶解和死亡、心肌细胞的变性等。
2.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阻塞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血液供给不足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内中膜层、内膜细胞增厚、斑块形成、血管狭窄等。
3. 肺炎肺炎是指肺实质细胞或肺泡间质发生炎症的临床疾病。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肉芽肿、纤维化、肺泡和间质炎症等。
4. 肝炎和肝硬化肝炎是长期慢性感染引起的肝脏细胞炎症,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到各种因素的损害,大量细胞坏死、灶性坏死等病理变化后所产生的病理学表现。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肝细胞退变、纤维化、肝硬化等。
5. 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功能不全或胰岛素受体不敏感引起体内餐后血糖持续升高所引起的疾病。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胰岛细胞坏死、胰岛细胞内空泡变性等。
三、病理学实验技术1. 组织切片技术将组织样本切割成极薄的切片,便于观察和分析组织的细胞学和形态学特征。
2. 组织染色技术将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便于观察和分析组织细胞、细胞器以及细胞组织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病理基础 1、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是生物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人体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变化的规律,以及某些疾病机理和病变组织形态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等特点。
2、病理是指阐述解剖、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原理,并结合临床临床病例,研究不同类型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和治疗措施等问题的科学。
3、病变是指病理学变化,是指病理细胞的变化,表现在细胞形态学、生化、免疫学等方面,是人体疾病发生发展、形成和治疗的重要标志。
4、病变的分类:①损伤病变(功能损伤病变、变性病变);②免疫病变(特异性病变、非特异性病变和免疫性病理学病变);③代谢病变(克隆性代谢病变、非临产代谢病变);④营养病变(缺铁贫血、缺碘性甲状腺肿);⑤缺氧病变(空泡性缺氧病变、缺血性缺氧病变);⑥炎症病变(浸润性炎症、肉芽肿性炎症、炎性细胞核变性病变);⑦衰老性病变(衰老性改变、衰老性变性病变)二、细胞病理学 1、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和病变情况下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及细胞分裂、细胞膜及其变性、细胞凋亡、细胞微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等的定位、形态变化、分布和内部结构。
2、细胞形态学: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大小、细胞色彩、细胞内外结构等特征,是病理学研究的基础性方法。
3、细胞凋亡: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细胞死亡,是一种程序性的、自动的和无炎症性的细胞死亡过程,主要表现为细胞膜变性、细胞质变性和细胞内物质分解。
4、原发性病变:指病变的起源于本身,不依赖于外界的因素。
5、继发性病变:指病变的起源是由外界因素导致的,常见的有损伤、感染、营养不良、药物诱发和慢性疾病等所致。
三、免疫病理学 1、免疫病理学是指研究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免疫反应,以及在正常和病变情况下,抗原,抗体和细胞免疫机制的病理学研究。
2、特异性病变:指人体对外界抗原刺激的免疫反应,表现为细胞和抗体的产生,是最基本的免疫反应。
病理知识点重点总结

病理知识点重点总结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 病理学的定义与发展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科学。
病理学早在19世纪中叶,人们在对出现在活体上的各种组织病理变化进行研究时,人们发现不同的疾病可以引起相同的解剖和组织病理变化,而不同疾病也可以引起相同的组织病理变化,这是多种疾病的基础。
20世纪病理学的特点是连续性与积累性发展,今后病理学将不断扩展,提供更多信息。
2. 病理学的分类病理学分为肿瘤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病理学、化学病理学、病理解剖学等。
3.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组织病理学、免疫病理学、细胞病理学、病理化学、分子病理学等。
其中,免疫病理学是研究免疫体系在机体中的作用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细胞病理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在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病理化学是以化学方法分析物质分布和变化的方法。
二、病理学的基本知识1. 病因和病理机制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理机制是指疾病产生的原因、过程,以及疾病引起的体内变化。
2. 炎症炎症是病理学中的一种基本反应,它是机体对外界有害刺激和损伤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的总称。
炎症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类型。
3. 肿瘤肿瘤是机体过度增生的组织,它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
肿瘤病理学是研究肿瘤的形态学、生物学、免疫学等方面的疾病学。
4.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指机体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包括糖尿病、痛风等。
5. 免疫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所导致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6. 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疾病、多基因遗传疾病等。
7.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等。
8.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等。
9.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呼吸道和肺部的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等。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pptx

(4删支循环开放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聚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名 解)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⑴心血管内膜损伤 “⑵血流状态的改变 、⑶血液凝固性增加:上要是指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匕或纤辩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导致血液的高凝 状态。(选择)
⑷出血性炎 41.脓肿与蜂窝组织炎比较:
42.炎性息肉:长期慢性炎症使局部黏膜上皮、腺体及间质增生,形成带蒂、向表面凸起的肉样肿块,常见于鼻 黏膜、肠黏膜及子宫颈黏膜。
.肉芽肿:以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形成结节状、境界清楚地增生性病灶。(名解)
.疮:指来嫄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揄。(名解)
.肉痛:指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痛。(名解)
.动脉性充血(主动性充血、充血)病理变化:局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多。
.冷脉性充血(被动性充血,淤血):器仃或组织睁脉血液网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的充血 ,称静脉性充血或被动型充血,荷称淤血。,:如悌)「1桥脉受压(外压):肿瘤、妊娠、肝硬化原因:η⑵静脉腔 阻塞(内塞):V血栓
.皮肤的创伤愈合:
⑴一期愈合:组织缺损少、创缘掖齐、无感染、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炎症轻、出血少:愈合时间短:白线状 施痕:嫩痕少,抗拉力强度大。
⑵二期愈合: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伴感染的伤口:与一期不同(炎症反应明显,维 续发生变性、坏死;伤口大、收缩明显、愈合时间较长;肉芽组织量多、嫩痕大、抗拉力强度较弱)。
{
⅛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②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常见于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 @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常见于高血压痛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④蓝液样变性 ⑸淀粉样变 ⑹病理性色素沉积: ④黑色素 ⑺病理性钙化:主要成分为磷酸钙、碳酸钙及少让铁镁等物侦 ( 营养不良性钙化:结核坏死让、血栓、寄生虫体和虫卵 转移性钙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计肿瘤造成骨组织破坏:接受超剂量维生素D M;死的基本病变:f①核浓缩:核脱水、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喑碱性 1.⑴细胞核的改变:,②核碎裂:染色痂期解、核膜破裂、染色质分散 (坏死的主要标志〉I③核溶解:INA的解染色淡仅见轮廓 ⑵细胞浆的改变:细胞浆内喑碱性核蛋白体减少或丧失
病理学重点详细版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称为适应。
包括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
其目的在于避免细胞和组织的受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的调整应答能力。
2、适应在形态学上一般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3、萎缩: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或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4、病理性萎缩发生原因为:①营养不良性萎缩②压迫性萎缩③失用性萎缩④去神经性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⑥老化和损伤性萎缩5、萎缩的病理变化:萎缩的阻止和器官体积减小,重量减轻,色泽变深。
去除病因后,轻度病理性萎缩的细胞有可能恢复常态,但持续性萎缩的细胞最终可导致死亡。
6、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在性质上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
在原因上可分为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
7、肥大的病理变化:肥大的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肥大深染,肥大组织与器官体积均增大。
某些病理情况下,在实质细胞萎缩的同时,间质脂肪细胞却可以增生,以维持组织器官的原有体积,甚至造成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假性肥大。
8、增生: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致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称为增生。
根据其性质分为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
根据其原因可分为代偿性增生和内分泌增生。
9、病理性质增生的结局及意义:①去除引发因素可恢复正常②增强细胞和组织的功能③过度增生可逐渐发展为肿瘤。
10、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通常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
上皮组织的化生在原因消除后可恢复,但间叶组织的化生大多不可逆。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1、损伤: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超过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后,可引起受损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称为损伤。
2、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①缺氧②生物性因素③物理性因素④化学性因素⑤营养失衡⑥神经内分泌因素⑦免疫因素⑧遗传性缺陷⑨社会心理因素3、细胞和组织损伤的机制:(1)细胞膜的损伤,是细胞早期不可逆性损伤的关键环节。
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以下是病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病理学基础知识:
-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在疾病中的异常变化,如细胞增生、凋亡和异型等。
-组织学:研究组织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引起的组织损伤及修复。
-免疫病理学:研究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和异常,如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疾病等。
2. 疾病分类与诊断:
-疾病分类:根据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将疾病进行分类,如遗传疾病、感染病、肿瘤等。
-病理诊断:通过病理检查(如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分析病变特点,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3. 炎症与免疫病理:
-炎症: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包括血管变化、炎细胞浸润和局部组织损伤等。
-免疫病理: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或异常反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等。
4. 肿瘤病理学: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如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和分期等。
-癌症病理学:研究癌细胞的形态特征、遗传变异和治疗靶点等。
5. 器官病理学:
-心血管系统病理学:研究心脏和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呼吸系统病理学:研究肺部和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消化系统病理学:研究消化道器官疾病,如胃溃疡、结肠癌等。
-泌尿系统病理学:研究肾脏和泌尿道疾病,如肾炎、膀胱癌等。
以上只是病理学中的一部分重点知识点,还有许多其他疾病和器官的病理学内容。
病理学的研究对于疾病的认识、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大全

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大全病理学(Pathology)---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适应和损伤性变化都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改变。
适应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一.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其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肉眼观察: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常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质地硬韧、色泽加深。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2)萎缩细胞胞浆内常有脂褐素增多(3)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增生。
电镜观察: 萎缩细胞的细胞器减少,自噬泡增多。
分类: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炎症性萎缩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肉眼观察:肥大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2)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减少.血管受压。
电镜观察:肥大细胞内细胞器及细胞内物质含量增多。
分类: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时的心脏。
内分泌性肥大:如雌激素作用下的乳腺。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
分类:弥漫性.局灶性增生的原因:激素:如前列腺增生。
生长因子:如再生性增生。
代偿:如缺碘所致的甲状腺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常见类型:.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肠上皮化生:发生于胃粘膜。
骨组织化生:多见于间叶组织、纤维组织。
意义:1.有利于强化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
2.常削弱原组织本身功能。
3.上皮化生可癌变。
(化生是一种对机体不利的适应性反应,应尽量消除引起化生的原因.)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1 缺氧:使细胞代谢紊乱2化学物质和药物3物理因素4生物因子5营养失衡:生命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剩6内分泌因素7免疫反应8遗传变异9衰老10社会—心理—精神因素:致心身疾病11医源性因素:致医源性疾病损伤的形式:可逆性损伤(变性) 不可逆性损伤(坏死)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
(完整版)病理学笔记(全面、重点)

病理生理学笔记(重点)绪论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病理改变:肉眼—小、轻;镜下—实质细胞缩小、减少;间质增生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如老年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不是数目的增多)。
1、代偿性肥大:细胞肥大多具有功能代偿的意义。
2、内分泌性肥大: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
3、生理性肥大:妊娠期妇女子宫增大。
4、病理性肥大:高血压病心肌肥厚—晚期心力衰竭。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可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
2、病理性增生: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雌激素异常增高,导致乳腺的增生EF:肥大和增生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常常同时发生,并且可因同一机制而触发。
例如,妊娠期子宫既有平滑肌细胞数目的增多,又有单个平滑肌的肥大。
对于不能分裂的细胞(如心肌细胞),则只会出现肥大而不能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是由于组织内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的结果,通过改变类型来抵御外界不利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它对于理解疾病的本质、诊断疾病以及指导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病理学复习的重点资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这部分内容是病理学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适应萎缩:包括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的类型及原因。
肥大: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理解其机制。
增生:了解增生的原因和常见例子。
化生:重点掌握常见的化生类型,如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等。
2、细胞损伤细胞水肿: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脂肪变:好发部位和病变特点。
玻璃样变: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淀粉样变、黏液样变等:了解其概念。
3、细胞死亡坏死:重点掌握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等)及结局。
凋亡:与坏死的区别,凋亡的形态特点。
二、损伤的修复1、再生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
干细胞在再生中的作用。
2、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成分、作用及形态特点。
瘢痕组织:形成过程和对机体的影响。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充血和淤血充血的类型和原因。
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2、出血出血的类型: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
出血的后果。
3、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血栓的类型和形态。
4、栓塞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等。
栓塞的后果。
5、梗死梗死的原因、类型(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及病理变化。
四、炎症1、炎症的概述炎症的概念和原因。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2、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3、急性炎症炎症介质:了解常见炎症介质的作用。
急性炎症的类型: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
4、慢性炎症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
肉芽肿性炎:概念、类型及病理特点。
五、肿瘤1、肿瘤的概述肿瘤的概念。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2、肿瘤的形态大体形态: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
病理学各章必掌握知识点

病理学各章必掌握知识点病理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研究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为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依据。
病理学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下面将介绍病理学各章节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一、细胞和组织学基础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器的功能。
2.组织学基础:包括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其结构特点、功能及其病理变化。
二、炎症和修复1.炎症概述:包括炎症的定义、分类、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变化。
2.炎症的类型: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特点及其病理变化。
3.细胞损伤与修复:包括细胞损伤的类型、损伤机制及细胞的修复过程。
三、血管和淋巴系统病理学1.血管和淋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淋巴结的结构和功能。
2.血管病理学:包括动脉硬化、血栓形成、高血压等血管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影响。
3.淋巴组织病理学:包括淋巴结肿大、淋巴管的疾病等的病理变化和影响。
四、新生物学与肿瘤学1.细胞增殖与分化:包括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
2.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肿瘤的发生原因、不同类型的肿瘤的发生机制。
3.肿瘤的分类和分级:包括肿瘤的分类方式、肿瘤分级和分期的意义。
4.肿瘤的病理变化和影响:包括肿瘤的形态学特点、生长方式、侵袭和转移等。
五、器官系统病理学1.心血管系统病理学:包括心脏病、动脉病、静脉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2.呼吸系统病理学:包括肺炎、肺结核、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3.消化系统病理学:包括胃炎、胃溃疡、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4.泌尿系统病理学:包括肾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5.生殖系统病理学:包括妇科疾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6.神经系统病理学: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六、免疫病理学1.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及其功能。
2.免疫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免疫反应的类型、机制、免疫系统的病理变化。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汇总

1⎪⎪⎪⎪⎪⎩⎪⎪⎪⎪⎪⎨⎧⎪⎪⎪⎪⎪⎩⎪⎪⎪⎪⎪⎨⎧⎩⎨⎧肉萎缩长期固定石膏所致的肌废用性萎缩:骨折长后等器官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泌功能下降引起,发生内分泌性萎缩:由内分肌群萎缩经受损,如骨折引起的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肉萎缩致,如长期不动引起肌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失用性萎缩:长期工作水引起的肾萎缩受压迫引起,如肾炎积压迫性萎缩:器官长期病、恶性肿瘤等局部性:结核病、糖尿能长期进食全身性:饥饿、因病不营养不良性萎缩:)病理性萎缩(期器官萎缩青春期、更年期、老年)生理性萎缩(萎缩.....a.2:1f e d c b 第四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2.肥大——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偿性肥大: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引起。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
⎪⎪⎪⎩⎪⎪⎪⎨⎧⎪⎩⎪⎨⎧⎩⎨⎧症素腺瘤引起的肢端肥大内分泌性:垂体生长激狭窄时胃壁平滑肌肥大残存肾单位肥大、幽门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室肥大、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左心代偿性:高血压时左心病理性肥大素促使子宫平滑肌肥大内分泌性:妊娠期孕激发达代偿性:体力劳动肌肉生理性肥大肥大3.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增强的结果.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
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生、肝硬化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内分泌性:子宫内膜、、细胞损伤后修复增生血钙引起的甲状腺增生代偿性:甲状腺肿、低病理性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上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内分泌性:青春期和哺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代偿性:久居高原者红生理性增生增生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2⎪⎪⎩⎪⎪⎨⎧产生、黑色素:酪氨酸氧化谢形成胆汁的有色成分、胆红素:在肝内经代,常见于器官萎缩、胆褐素:消耗性色素心衰竭出血和溶血性疾病、左、含铁血黄素:陈旧性病理性色素沉着4321⎪⎪⎪⎪⎪⎪⎩⎪⎪⎪⎪⎪⎪⎨⎧⎩⎨⎧⎩⎨⎧⎪⎩⎪⎨⎧病肾小球肾炎、酒精性肝的圆形或类圆形小体为细胞质内出现均红染、细胞内玻璃样变粥样硬化纤维斑块间质、淤痕组织、动脉见于萎缩的子宫和乳腺为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见于增生的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脆性增加,可破裂出血细动脉管壁弹性减弱,狭窄,局部淤血者血压持续增高,管壁致:外周阻力增加,患膜的细动脉患者肾、脑、脾及视网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细动脉壁玻璃样变玻璃样变321⎪⎩⎪⎨⎧⎩⎨⎧骨化性肌炎—或软骨化生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肠上皮化生(肠化):腺体: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鳞状上皮化生(鳞化)上皮细胞化生化生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一、可逆性损伤:1、水肿(水变性):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心实质细胞气球样变:胞质疏松呈空泡状,微绒毛消失,质膜上出现囊泡,细胞核肿胀2、脂肪变性:营养不良、中毒、感染、缺氧脂肪肝、虎斑心、(心肌脂肪浸润)3、玻璃样变(透明变)蛋白质蓄积引起细胞内玻璃样变:1)Rusell小体:浆细胞细胞胞质中内质网免疫球蛋白蓄积2)Mallory小体: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内中间丝前角蛋白蓄积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纤维斑块(胶原蛋白)细动脉壁玻璃样变(细动脉硬化):弹性减弱,脆性增加,易继发扩张破裂和出血(血浆蛋白)4、病理性色素沉积:原因:内源性,外源性1)含铁血黄素:病因:局部出血、慢性淤血或溶血性疾病时巨噬细胞吞噬降解红细胞血红蛋白形成的铁蛋白微粒聚集体(金黄色或褐色)2)胆红素:胆管中主要色素,为红细胞衰老破坏后的产物,但不含铁黄疸:血液中胆红素过多3)黑色素:5、病理性钙化:肉眼观:细颗粒或团块镜下观:蓝色颗粒至片块状1)营养不良性钙化:沉积于即将坏死的组织和异物中钙磷代谢正常2)转移性钙化:钙磷沉积于正常组织内(高血钙)钙磷代谢不正常二、不可逆性损伤1、坏死:基本病理变化: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1)凝固性坏死:坏死后溶酶体酶水解作用弱时蛋白质变形凝固肉眼观:灰黄、干燥、质实,周围有充血出血炎症反应带镜下观:微细结构消失,组织结构轮廓保持干酪样坏死:结核病时,病灶中脂肪较多,坏死区呈黄色,镜下为无结构颗粒状红染物,不见原有组织结构残影,甚至是核碎屑2)液化性坏死(软化):细胞组织坏死后放生的溶解液化类型:化脓、脂肪坏死、溶解性坏死3)坏疽: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干性(凝固性)湿性(凝固性、液化性)坏死常见于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缺血坏死,气性坏死见于产气荚膜菌感染4)纤维素样坏死:病变位置呈细丝、颗粒、条块状无结构物质(常见于一些变态反应疾病)坏死的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坏死对机体的影响: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坏死细胞数量、坏死所在器官再生能力、坏死器官的储备代偿能力2、凋亡:质膜皱缩,不自溶,不发生炎症反应,胞质生出芽突并脱落,形成含核碎片和细胞器成分的膜包被的凋亡小体损伤的修复定义: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的缺损进行修补修复的过程一、再生(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完全性再生不完全性再生完全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肉芽组织修补,形成瘢痕,不能恢复原有损伤范围小、再生能力强功能损伤范围大、组织再生能力弱1、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1)上皮组织的再生被覆上皮(鳞状上皮、粘膜上皮)腺上皮(基底膜、腺体结构)2)血管再生毛细血管:生芽大血管:瘢痕修复3)纤维组织再生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二、纤维性修复(由纤维结缔组织修复)肉芽组织1)概念:是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2)成分及形态: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
病理学重点知识

病理学重点知识
1. 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2. 组织学和细胞学:组织学研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病变分类:病理学将疾病分为结构性病变、功能性病变和代谢性病变。
结构性病变指组织结构的异常变化,功能性病变指器官或系统功能异常,代谢性病变指细胞代谢异常。
4. 疾病发生与发展: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病因、病理生理变化和病理形态变化组成的过程。
5. 病理变化的特点:病理变化包括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异常变化、炎症反应、增生和变性、坏死和修复等。
6. 病理检查方法:病理学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查、分子病理学检查等。
7. 疾病的分类:根据病变的性质和部位,疾病可以分为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根据病变机制,疾病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
8. 常见疾病的病理特点:常见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肾病、癌症等疾病都有各自的病理特点,熟悉这些特点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9. 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病理学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定性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和治疗方案制定起到关键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身因素 年龄 : 青少年快 , 老年慢 . 营养 : 尤其含硫氨基酸,蛋白质缺乏,愈合延缓,肉芽和胶原形成不良 局部因素 感染与异物 加重局部损伤,细菌毒素和酶,溶解基质和胶原创口感染妨碍创损愈合 渗出物多,张力大,有利于伤口裂开
萎缩: 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组织或器官的萎缩还可以伴发细胞数量
的减少。 (注意与发育不良、未发育的区别) 1、分类:①生理性萎缩:多与年龄有关。如青春期胸腺萎缩②病理性萎缩
病 理 性萎 缩 的常见 类 型和 举 例
类型 营养不良性萎缩
局部营养不良 全身营养不良 压迫性萎缩 废用性萎缩
(一) 细胞水肿:
原因 : 由于缺氧、感染、中毒使线粒体受损,细胞内 机制:细胞膜 Na+ -k+ 泵功能障碍。
Na+、水过多积聚所致。
好发部位: 心、肝、肾
病理变化:
肉眼观 :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变淡并失去光泽,切面隆起,边缘外翻,也称混浊肿胀
电镜下: 损伤细胞体积变大,胞质疏松可见小空泡,又称水变性或空泡变性,重度细胞水肿时,因胞质中
为液化性坏死 部位:常发生在蛋白质含量少,脂质多或蛋白酶丰富的组织,如脑和胰腺 镜下观:死亡细胞完全消失,局部组织快速被溶解,组织轮廓完全消失 (三)特殊类型的坏死 1、干酪样坏死:多见于结核病时。肉眼坏死区呈黄色,松软、细腻,状似干酪,镜下坏死彻底,为 无结构红染物,为特殊型的凝固性坏死 2、坏疽: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以致坏死组织呈黑褐色的大块组织坏死
纤维性修复: 也称瘢痕性修复, 是指细胞不能进行再生性修复的情况下 , 由损伤局部组织间质内新生的肉芽 组织溶解吸收坏死组织,并不断增生对损伤性组织进行修复
2、肉芽组织 —— 由新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以及少量的炎症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由 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 以及增生的 纤维母细胞 构成,并伴有 炎细胞 的浸润,
3、细动脉壁玻璃样变
细动脉壁增厚、红染、管腔狭窄,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或糖尿病的细动脉管壁,尤其是脑、肾、脾的血管
壁,又称为细动脉硬化
(四)粘液样变
粘液样变是细胞间质内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集
, 见于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 AS 等。
(五)病理性钙化: 骨、牙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碳酸钙。
①机制:腐败细菌分解坏死组织释放硫化氢,与血红蛋白中的亚铁离子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坏死组 织呈黑褐色或暗绿色
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合并 腐败菌感染(是坏疽和坏死的主要区别)
分为干性、湿性、气性三种,其比较如下。
好发部位
原因
病变特点
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气性坏疽
四肢、体表 肺、肠、阑尾、 子宫、胆囊、
深部肌组织
分类 生理性:①女性青春期乳腺 ②病理性:激素或生长因子过多,如乳腺增生病
注:肥大与增生往往并存。 在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组织,其肥大可以是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数量增多的共同结果;但对于细胞分 裂增殖能力较低的组织,其组织器官的肥大仅因细胞肥大所致。
化生 : 是指由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替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3、瘢痕组织 ——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所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 1)有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常发生玻璃样变
瘢痕组织: 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特点 : 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 纤维束往往呈玻璃样变;纤维细胞稀少;大体上局部呈收缩状态、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硬韧乏弹性。
无法分离排出,则由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最终形成瘢痕的过程,称为机化
4、 钙化、包裹及囊肿的形成
3、凋亡 —— 活体内个别细胞程序性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自溶, 不引发急性炎症反应,与基因调节有关
( 1)形态特征:细胞皱缩,胞质致密,核染色质边集,尔后胞核裂解,胞质生出芽 突并脱落,形成含核碎片和细胞器成分的膜包被凋亡小体
出血和溶血性疾病、左 ,常见于器官萎缩 谢形成胆汁的有色成分 产生
心衰竭
发生于细胞内:细胞水肿、脂肪变 发生于细胞外:淀粉样变、粘液样变 发生于细胞内外:玻璃样变、病理性钙化、病理性色素沉着
三、细胞致死性损伤
细胞死亡:是不可逆性改变,有坏死和凋亡两类。
1、 坏死 :是指活体内以酶溶性变化为主要特点的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2、坏死的基本病变:主要是细胞核的变化(坏死时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
①核固缩:核染色质的浓聚,体积缩小,提示
DNA转录合成停止
②核碎裂:核膜破裂和染色质崩解;
③核溶解:核染色质 DNA和核蛋白水解等,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式,坏死细胞胞质主要表现为嗜酸性增强
(一)凝固性坏死
凝固性坏死: 是指组织失水,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
过多的液体充斥而致细胞极度肿胀,称为气球样变,常见于病毒性肝炎
(二)脂肪变性: 非脂肪细胞胞质内出现明显脂滴,称为脂肪变性。多见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其中
以肝脂肪变最为常见。
病理变化:
光镜下 :脂肪变的细胞浆中出现大小不等球形脂滴,大者将细胞核挤至一侧胞膜下。
肉眼观 :脂肪变器官体积增大,呈淡黄色,有油腻感。显著弥漫性肝脂肪变称为脂肪肝。
动脉闭塞、静脉回流通 畅
动静脉均阻塞
创伤伴厌氧产气夹膜 杆菌感染
干缩、黑褐色、分界清楚
湿润、肿胀、黑褐或绿色,有恶臭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
肿胀、呈棕黑色,污秽,奇臭,有 气体溢出,坏死区按之有捻发感
边缘分界不清
颗粒状
全身中毒 症状
轻或无 重,明显 重,明显
(3)坏死结局: 1 、溶解吸收 2、分离排出 3、机化: 是指组织深部的坏死灶,既不能完全溶解吸收又
玻璃样变: 又称透明样变, 是指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蛋白质的积聚,
半透明、红染的小滴、颗粒或条索状变化
HE染色中玻璃样变的物质呈均质、
2
1、细胞内玻璃样变
胞浆中 出现均质、红染圆形小体 ,如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原尿中的蛋白质形成的玻璃样小滴;酒精性
肝病时肝细胞内的马洛里小体
2、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胶原纤维增粗、融合,呈均质粉染的片状结构,见于瘢痕组织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
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
坏死
凋亡
受损细胞数 多少不一
单个或小团
细胞质膜
常破裂
不破裂
细胞核
固缩、裂解、溶解
裂解
细胞质
红染或消散
致密
间质变化
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
无明显变化
凋亡小体
无
有
细胞自溶
有
无
急性炎反应 有
无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4
修复: 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
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 功能增强。
分类 ①生理性肥大:妊娠期雌、孕激素刺激子宫平滑肌蛋白合成增加,举重运动员上肢骨骼肌的增粗肥大 ②病理性肥大:
代偿性肥大 : 如高血压病时的左心室心肌肥大、一侧肾脏摘除,对侧肾脏肥大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 : 如 肢端肥大症
增生: 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的结果。
化生的形成是由具有分裂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通常只发生在 同源性细胞之间。
鳞状上皮化生(鳞化) :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 腺体
上皮细胞化生
化生
肠上皮化生(肠化): 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
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 或软骨化生 — 骨化性肌炎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 即上皮细胞之间 (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 常为柱状上皮、 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 称为鳞状上皮化生。 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 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 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 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发生鳞状 细胞癌。
类型
①转移性钙化:是指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称为转移性钙化,如一些骨肿瘤
②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体内钙磷代谢正常,继发于局部变性、坏死或濒死的组织或其他异物内的钙化称
为营养不良性钙化,见于结核病、动脉粥样硬化
(六)病理性色素沉着
病理性色素沉着
1、含铁血黄素:陈旧性 2、胆褐素:消耗性色素 3、胆红素:在肝内经代 4、黑色素:酪氨酸氧化
地坚硬,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的状态,称为凝固性坏死 部位:多见于心、肝、肾、脾等器官。 病变:①肉眼观:坏死组织呈灰白色或灰黄色,质硬,周围有暗红色出血带,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②镜下观:光镜下细胞结构消失,但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大体轮廓仍可保存,坏死区域与正常区域常 出现炎性反应带 (二)液化性坏死
3
液化性坏死 : 是指组织坏死后因酶性分解占优势,坏死组织被酶分解为液体状态,并常形成囊腔,称
发生机制:肝细胞胞质内脂肪酸增多,甘油三酯合成过多,脂蛋白、载脂蛋白合成减少
2、心肌脂变
虎斑心: 是指受累心肌呈现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性的暗红色正常心肌交织,形成红黄相间的条纹,称为
虎斑心
心肌脂肪浸润: 是指心外膜下增多的脂肪组织向心肌内伸入,蓄积于心肌间质挤压心肌细胞,严重时可引
起猝死
(三)玻璃样变性
①肉眼观:鲜红色、颗粒状、柔观: 肉芽组织由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 并伴有炎细胞浸润, 大量新生毛细血
管平行排列, 垂直于创面生长, 并在近表面处互相吻合形成弓状突起, 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