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液体管理
液体管理制度范文
液体管理制度范文液体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企事业单位液体管理的监管,确保液体使用的安全、合理和经济,保护环境,依法维护公共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对液体的获取、存储、使用和处置等活动进行管理。
第三条液体管理应遵循依法合规、科学管理、节约用水、资源优化、环境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单位应建立液体管理制度,明确液体管理的责任与权限。
第二章液体获取与存储管理第五条单位液体的获取应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采取合法渠道购买或委托合格单位生产或供应。
第六条单位应根据需要合理规划液体的存储设施,并建立液体存储台账,记录液体的种类、数量、来源、存储时间等信息。
第七条液体存储设施应具备防雷防爆、防止泄漏、防火等安全措施,并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安全检查。
第八条液体存储设施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包括液体的种类、存放位置、储存量和相关的安全警示标志等。
第九条液体存储区域应定期清理,保持环境整洁,防止杂物积存及滋生细菌。
第十条对于易燃、易爆、有毒和有害液体,单位应按照规定设置专门的存储区域,并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防毒措施。
第三章液体使用管理第十一条液体使用应符合使用需求和安全要求,严禁私自调拨和挪用液体。
第十二条液体使用人员应熟悉液体使用操作规程,并接受相应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十三条单位应定期对液体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合理安排液体的使用量和使用周期。
第十四条对于需要加热、冷却和搅拌的液体,使用人员应操作正常的温度和时间,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液体使用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比例应合理,严禁浪费用水。
第十六条对于液体使用过程产生的废液,单位应按照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防止外溢或污染环境。
第四章液体处置管理第十七条对于液体使用后的空包装物,单位应分类收集,妥善处理,严禁随意丢弃或倾倒。
第十八条对于过期、变质、变色的液体,单位应及时予以处理,禁止再次使用。
第十九条对于液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单位应妥善收集,并按照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护理液体管理制度
护理液体管理制度一、前言液体管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护理液体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是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规范和规范,也是对医院液体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液体管理制度,才能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液体管理的重要性液体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合理的液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合理的液体管理可以保持体内水电解平衡,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和循环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在医院液体管理工作中,护士要做到合理使用、正确计算和有效监测,及时评估患者的液体情况,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护理液体管理制度的内容1. 液体管理的原则(1)科学合理原则:护理液体管理应该符合医学常识和科学规律,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治疗需要,进行合理的液体配置和管理。
(2)安全优先原则:护理液体管理要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合理使用液体资源,避免液体失衡和液体过多或过少的危险。
2. 液体管理的流程(1)患者的液体需求评估:护士要认真评估患者的液体需求情况,包括患者的病情、体重、年龄、病史等,制定合理的液体治疗方案,包括补液量、种类和速度等。
(2)液体配置和管理:根据患者的液体需求评估结果,护士要准确计算患者的补液量和配液比例,并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进行配置和管理,避免浪费和错误。
(3)液体监测和评估:护士要及时监测患者的液体入量和出量情况,包括尿量、呕吐、排便、手术引流等,及时评估患者的液体情况,发现和纠正问题。
(4)液体记录和报告:护士要认真记录患者的液体情况,包括液体量、种类、时间和效果等,及时向医生报告,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5)液体教育和宣教:护士要认真做好患者的液体教育和宣教工作,包括患者和家属的液体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患者的合作和配合,提高患者对液体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液体管理的要求(1)医务人员合作:护士应该与医生、护士长、临床药师等医务人员合作,确保液体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避免个人行为和主观意识造成的错误和事故。
护理中的病人液管理技巧
护理中的病人液管理技巧在护理中,病人的液体管理是一项关键的工作。
正确有效的液体管理可以帮助恢复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护理中的病人液体管理技巧,以帮助护士更好地处理相关任务。
I. 了解病人的液体需求了解病人的液体需求对于有效的液体管理非常重要。
护士应该与医生和病人本人详细交流,获取病人的医疗历史、目前的病情以及特殊的液体需求等信息。
这样可以确保给予病人足够的液体,并防止出现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II. 监测病人的液体摄入和排出量监测病人的液体摄入和排出量是评估液体管理与状态的重要方法。
护士应该严格记录病人的摄入和排出量,包括饮食、输液、尿液、呕吐等情况。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液体平衡的异常,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病人的液体状态处于理想范围。
III. 善用液体管理工具护理中的液体管理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辅助,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使用标准的计量杯和皮肤护理油尺来测量摄入和排出的液体量。
同时,可以使用流速计来监控输液的速度,避免因输液过快或者过慢造成不良影响。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管理病人的液体情况,确保病人得到适当的液体供应。
IV. 定期进行液体电解质检测液体管理不仅仅关注液体的量,还需要关注相关的电解质水平。
护士应该根据医嘱定期抽取病人的血样,检测液体中的一些关键电解质如钠、钾、钙等含量。
这有助于了解病人的电解质平衡情况,并及时调整液体配给量,以满足病人的特殊需求。
V. 妥善记录并及时汇报在液体管理中,妥善的记录和及时的汇报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护士应该准确地记录病人的液体情况,并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向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进行汇报。
这样可以保证液体管理的连续性和准确性,防止任何潜在问题的发生。
总结:护理中的病人液体管理技巧包括了解病人的液体需求、监测摄入和排出量、善用液体管理工具、定期进行液体电解质检测以及妥善记录并及时汇报。
通过正确地应用这些技巧,护士可以更好地进行病人液体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了解ICU患者的液体管理
了解ICU患者的液体管理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是一种专门用于治疗重症患者的医疗设施。
液体管理是ICU患者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ICU的临床实践中,正确的液体管理能够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注,提高治愈率。
本文旨在从液体管理的目标、指标、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对ICU患者的液体管理进行了解与探讨。
一、液体管理的目标液体管理的目标是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确保器官和组织的足够血液供应,避免液体负荷过重或过低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在ICU中,液体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补充液体、纠正失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组织灌注和确保电解负荷平衡。
二、液体管理的指标液体管理的指标主要包括尿量、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以及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容量指标。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液体状态和循环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液体管理。
三、液体管理的方法液体管理可以通过口服、静脉输液或者其他途径进行。
在ICU中,由于患者病情复杂,往往需要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液体管理。
常用的静脉输液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主要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平衡盐溶液等,胶体液主要包括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
在液体管理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和输液速度,保证患者的液体平衡。
四、液体管理的注意事项1.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评估液体需求,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液体负荷,防止液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容量指标,及时调整液体管理策略。
3.注意预防和管理液体相关并发症,如肺水肿、脱水、感染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监测电解负荷平衡。
4.确保液体管理的安全性,包括输液设备的消毒和合理使用,避免交叉感染等问题。
总结:液体管理是ICU患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液体管理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治愈率。
在液体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液体管理策略,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容量指标,预防并管理液体相关并发症。
液体排放管理制度
液体排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液体排放管理工作,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液体排放管理。
液体排放管理包括企业、单位、个人排放的各种液体废水、污水、废油、废液等。
第三条液体排放管理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全面监管”的原则,坚持“污染者负责、治理者负责、监管者监管”的原则,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液体排放管理工作科学、规范、高效进行。
第四条地方政府应当加强液体排放管理能力建设,推动建立健全区域液体排放管理制度。
第二章液体排放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五条依法合规原则。
液体排放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液体排放管理方针政策和标准要求。
第六条风险防控原则。
对于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液体排放,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
第七条公开透明原则。
液体排放管理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八条源头减排原则。
采取技术、管理和制度措施,降低液体排放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第九条科技支撑原则。
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液体排放治理技术水平,推动绿色生产和低碳发展。
第十条源头把控原则。
对于有监管责任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液体排放的源头监管,做到及时预警、追溯追责。
第三章液体排放管理的主体责任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是液体排放主体责任单位,应当加强液体排放源头管理,制定并执行液体排放治理方案,并向主管部门履行液体排放管理报告制度。
第十二条地方政府是液体排放管理行政主体,应当加强对液体排放的监管和执法工作,建立液体排放监测和数据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环保部门是液体排放的监管行政主体,应当负责对液体排放的排放标准和监督检查,并对涉及环境污染的液体排放实施紧急处置和后期监管。
第四章液体排放管理的制度建设第十四条建立液体排放排污者自行监测、数据公开、信息共享制度,推动液体排放管理工作依法公开透明。
第十五条推动液体排放企事业单位强化液体排放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确保液体排放水质达标排放。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病区液体管理制度逐渐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一环。
液体是病区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它们的使用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
为了保证病区液体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医院制定了液体管理制度。
首先,病区液体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液体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病区液体的安全使用需要从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包括液体的采购、储存、计量和使用等。
医院在制定液体管理制度时,通常会规定液体的采购渠道和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以保证液体的质量和纯度。
同时,医院会建立液体储存的专门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如要求定期对储存区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液体不受污染。
此外,医院还会制定液体计量的准则,明确每种液体的使用剂量和使用频率,以避免浪费和过量使用。
其次,病区液体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完善的登记和审核系统。
为了实现对病区液体使用情况的全面监控,医院通常会要求医护人员在使用液体之前进行登记,并填写相应的申请表格。
这些表格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液体种类和使用剂量等内容。
医院设立专门的审核人员,负责审核登记表格的内容和液体使用的合理性。
只有通过审核的申请才能获得液体,从而确保液体的使用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另外,病区液体管理制度还需要做好库存管理和补充机制。
医院在制定液体管理制度时,会根据病区的实际情况,设定每种液体的安全库存量和最低库存量,并定期进行库存盘点。
当库存量低于最低库存量时,医院会立即启动补充机制,及时采购液体,以保证病区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治疗需要。
为了更好地管理库存,一些医院还会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自动提醒和统计功能,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病区液体管理制度还应包括液体使用的监督和评估。
为了确保液体的合理使用和质量控制,医院通常会设立液体管理委员会或液体管理小组,负责监督病区液体的使用情况和质量。
他们会定期对病区液体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
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在医疗实践中,液体管理是危重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需要仔细控制液体的输注量和类型,以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组织灌注,并保证生命体征的正常。
I. 液体管理的原则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化: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液体管理计划,包括评估体液丢失量、估计预期输注量和调整管路应用率。
2. 目标导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液体管理目标,如心率、血压、尿量等指标,以确保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处于理想状态。
3. 安全性:慎重选择适宜的液体类型,避免使用过多的盐水或输注过快,以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
4. 监测评估: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如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及时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II. 液体类型的选择在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中,常用的液体类型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1. 晶体液:晶体液通常是指含有无机盐类和葡萄糖的液体,如生理盐水、林格液等。
晶体液主要通过胃肠道和外周静脉输注给予患者,可用于补充体液丢失和保持血容量。
2. 胶体液:胶体液是由胶体颗粒悬浮在溶液中形成的液体。
主要有天冬氨酸、明胶、白蛋白等。
胶体液可提供胶体渗透压,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
III. 液体管理的方法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输液:根据液体管理计划,通过静脉输液给予患者适当的液体量和类型。
注意输液速度的控制,避免过快或过多。
2. 减少液体丢失:积极处理因感染、出血、呕吐等引起的液体丢失,及时纠正水电解负平衡。
3. 监测尿量:监测患者的尿量变化,可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和液体平衡情况。
输液量和尿量之间需要保持动态平衡。
IV. 液体管理的时机在危重患者的治疗中,液体管理的时机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1. 急性期:在急性期,如创伤、手术后等,液体管理旨在维持循环血容量,提高氧传递,促进组织灌注。
2. 恢复期:在患者恢复期,液体管理旨在纠正水电解负平衡并避免过度液体负荷。
液体的管理制度
液体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液体管理,提高液体利用效率,保证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液体的管理。
第三条液体管理应当遵循“节约、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液体管理应当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确保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
第二章液体管理责任第五条液体管理责任由企业领导履行。
具体负责人应当负责液体管理的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和检查,促使各部门认真执行本制度。
第六条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液体管理制度,明确液体的使用范围和权责,规范流程,配备必要的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七条液体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遵守生产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安全。
第八条液体管理责任评价应当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
第三章液体管理制度建设第九条企业应当制定液体管理制度,明确各项液体的种类、用途、保存、使用、处理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第十条液体管理制度应当定期修订,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变化。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液体台账,明确液体的种类、数量、存放位置等信息。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液体使用台账,记录各部门使用的液体种类、数量、用途和使用情况等信息。
第四章液体管理流程第十三条液体采购应当实行凭证制度,由经营部门提出采购申请、财务部门审批后方可采购。
第十四条液体使用应当按照规定的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第十五条液体的存放应当按照规定的位置、方法、条件进行,避免发生泄漏、蒸发、挥发等现象。
第十六条液体的处理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禁止随意排放,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七条液体管理应当加强相关设施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十八条液体管理应当妥善处理有关数据,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第五章液体管理监督检查第十九条企业应当建立液体管理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的内容、方式、频次和责任人。
第二十条液体管理监督检查应当定期进行,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十一条液体管理监督检查应当建立相关档案,形成有效资料,保存一定期限。
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制度内容
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制度内容一、引言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医院科室在对病人进行液体治疗时能够安全、规范地进行操作,有效预防液体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涉及液体管理的工作,旨在加强对液体管理工作的规范和监督。
二、液体管理的基本要求1.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应遵循“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原则,确保病人获得必要的液体治疗;2.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应根据病人的病情、体重、年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3.液体管理工作应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院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并接受监督和审核。
三、液体管理的操作流程1.液体管理工作由医生、护士等有资质的医护人员共同完成,医生负责制定液体治疗方案,护士负责具体操作;2.液体管理工作应进行严格的记录和监测,包括病人的血压、体重、尿量等指标的定期记录,以便判断治疗效果和调整液体剂量;3.液体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遵循医院规定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四、液体管理的风险防控措施1.液体管理工作中应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确保液体的质量和安全;2.医院科室液体管理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操作技能和风险防控意识;3.液体管理工作中应加强对液体贮存设备和管路的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4.在液体管理过程中,应及时注意病人的不良反应,如过敏等,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5.液体管理工作中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液体管理的质量评估1.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应进行周期性的质量评估和跟踪监测,评估内容包括液体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效果等;2.质量评估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医务部门,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液体管理工作;3.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应积极参与相关的质量认证和评估活动,不断提升液体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六、液体管理的责任和追责1.液体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医生和护士,应保证液体管理工作的规范和质量;2.对于液体管理工作中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责任人将根据医院内部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3.医院将加强对液体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追责和处理。
ICU患者的液管理策略
ICU患者的液管理策略ICU患者的液体管理策略在重症监护室(ICU)中,患者的液体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的液体管理可以帮助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促进康复。
然而,液体管理策略的选择与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病情、基础疾病、身体状况以及监测参数等。
本文将讨论ICU患者的液体管理策略,包括液体选择、液体平衡监测以及液体管理的目标。
一、液体选择在ICU患者的液体管理策略中,液体的选择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液体需求,可以选择使用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
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液等,适用于患者的容量不足或轻度失血等情况。
胶体液包括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适用于患者的容量不足或晶体液不能满足的情况。
血液制品适用于急性大出血或重度失血的患者。
在选择液体时,要根据患者的体液组成、心脏功能、肾脏功能以及血液循环情况综合考虑。
二、液体平衡监测在ICU患者的液体管理中,对液体平衡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监测患者的液体输入和排出情况,可以及时调整液体管理策略,避免容量过负荷或容量不足的情况。
常用的液体平衡监测指标包括每日体重变化、尿量、血液尿素氮(BUN)水平以及电解质浓度等。
同时,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嵌顿压等指标,以评估液体管理的效果。
三、液体管理的目标ICU患者的液体管理目标是保持有效循环血量、维持组织灌注,并避免容量过负荷或容量不足的情况。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根据患者的特殊需要和监测指标制定具体的液体管理策略。
例如,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早期复苏是关键,需要迅速补充液体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而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液体管理的目标是平衡液体输入和排出,维持良好的心脏功能。
总结:ICU患者的液体管理策略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合理的液体选择、有效的液体平衡监测以及明确的液体管理目标是实现成功液体管理的关键。
通过与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以优化ICU患者的液体管理,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一、引言病区液体管理是医院内重要的管理措施,合理的液体管理可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病区液体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和讨论。
二、管理目标病区液体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量平衡,促进患者康复和治疗效果。
同时,通过合理管理液体的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运行效率。
三、液体管理原则1. 定期评估患者液体需求和临床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液体管理方案。
2. 严格执行医嘱,按时给予患者液体,保证液体的给药准确性和及时性。
3. 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及时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4. 对于存在液体限制的患者,要严格控制其液体摄入,包括口服和静脉输液。
5. 加强液体流程管理,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6. 配合其他医疗操作,如手术、检查等,合理控制患者液体摄入。
四、液体管理的具体操作1. 液体摄入管理(1)详细记录患者的液体摄入情况,包括口服液体、输液、输血等。
(2)根据医嘱,按时给予患者液体,并记录液体给予的时间、剂量和途径。
(3)对于液体限制的患者,要计算好每日的液体总量,并告知患者和护理人员控制液体摄入。
2. 液体排出管理(1)详细记录患者的液体排出情况,包括尿量、呕吐、腹泻等。
(2)监测患者的尿量,及时处理尿潴留或尿量减少的情况。
(3)对于存在液体潴留的患者,如心衰患者,可根据情况适当使用利尿剂。
3. 输液管理(1)严格执行输液医嘱,按照医生的指示给予患者输液。
(2)输液前进行双人核对,确保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输液医嘱一致。
(3)观察患者输液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局部红肿、发热等,及时采取措施。
五、液体管理的质量控制1. 定期对病区液体管理制度进行评估,确保其能够适应患者需求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2. 加强液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液体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3. 建立液体管理的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对液体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
六、液体管理的注意事项1. 在给予患者液体时,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生理需求,精确掌握液体的种类、剂量和速度。
大液体管理四关五查
大液体管理四关五查大液体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液体资产和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大液体管理中,有四个关键环节和五个核查步骤,这些步骤对于确保液体资产的安全和高效运营至关重要。
一、大液体管理的四个关键环节1.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在大液体管理中,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企业需要根据生产需求合理规划采购计划,并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同时,企业还需要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验收流程,确保所采购的液体符合要求,并能够及时供应给生产线。
2. 储存与仓储管理储存与仓储管理是大液体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企业需要选择适当的储存设施和仓库,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仓储方案。
在储存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液体进行分类、标识和包装,以便于追溯和使用。
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 运输与配送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是大液体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配送渠道,并制定详细的运输计划。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对液体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固定,以防止泄漏和损坏。
同时,企业还需要确保运输车辆和驾驶员符合相关要求,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监督。
4. 使用与处置管理使用与处置管理是大液体管理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企业需要确保生产线上使用的液体符合质量标准,并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同时,在液体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安全操作和环境保护。
对于废弃液体的处置,企业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如回收、再利用或安全处置。
二、大液体管理的五个核查步骤1. 质量核查质量核查是大液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企业需要对采购到的液体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所需标准和规范。
质量核查包括外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质测试等,以确保液体的质量稳定可靠。
2. 数量核查数量核查是大液体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企业需要对液体的存储和使用进行定期盘点,确保液体资产的准确记录和控制。
数量核查还包括对液体流量的监测和测量,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外科医生如何应对手术中的液体管理
外科医生如何应对手术中的液体管理手术中的液体管理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合理地管理液体可以有效地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手术风险,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下面将介绍外科医生应对手术中的液体管理的一些关键方面。
1. 液体评估与患者准备在手术前,外科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液体评估。
这包括了患者的体重、生理状态、疾病情况等。
通过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医生可以制定合理的液体管理方案。
此外,医生还需要检查患者的静脉通道,确保能够有效输注液体。
2. 术前液体管理的目标在手术前,外科医生需要明确术前液体管理的目标。
这通常包括了保持患者的血压稳定、维持正常的心率和心输出量,并保持适当的尿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确定合适的输液速度和输液种类。
3. 手术中的液体管理策略在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液体管理。
首先,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和失液量进行补液。
同时,医生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此外,医生还需要根据手术的不同类型和持续时间制定相应的液体管理策略。
4. 减少液体过负荷的风险液体过负荷会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风险,因此外科医生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液体过负荷的风险。
首先,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输液速度来监测液体平衡。
此外,医生还可以结合患者的尿量和心率等指标来评估患者的液体状态。
如果发现液体过多或过少,医生需要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
5. 严密监测术后的液体平衡手术结束后,外科医生需要继续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
此时,医生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尿量、心率和呼吸等指标来判断患者的液体状态。
如果发现异常,医生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持患者的液体平衡。
总结起来,外科医生在手术中的液体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合理地管理液体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因此,外科医生应对手术中的液体管理要具备全面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病区液体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也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确保病区液体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特制定以下病区液体管理制度。
一、液体的领取与存放1、责任护士根据医嘱和患者的病情,计算所需液体的种类和数量,并填写液体领取单。
2、由专人负责从医院的药房领取液体,领取时需仔细核对液体的名称、规格、有效期、包装完整性等信息,确保无误。
3、领取回来的液体应按照不同的种类、规格分类存放于专用的液体存放柜中,存放柜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4、对需要冷藏保存的液体,如某些生物制剂,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室,并严格控制温度在规定范围内。
5、存放的液体应按照有效期的先后顺序摆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防止液体过期浪费。
二、液体的配制1、护士在配制液体前,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即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2、认真检查液体的质量,如有无浑浊、沉淀、变色、瓶口松动等,如有异常,不得使用。
3、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配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避免交叉感染。
4、配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嘱的要求准确计算药物的剂量,并在配制完成后再次核对。
5、配制好的液体应在标签上注明患者的姓名、床号、药名、剂量、配制时间等信息,并签名。
三、液体的输注1、输液前,护士应再次核对患者的信息、液体的种类和质量,确保无误。
2、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
3、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等因素,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得自行调节。
4、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疼痛、渗出等异常情况,以及输液是否通畅。
5、如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发热等,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6、更换液体时,应先核对新液体的信息,然后关闭旧液体的调节器,再进行更换,避免空气进入血管。
规范病区液体的管理措施
规范病区液体的管理措施引言病区液体管理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规范病区液体的管理措施对于预防液体传染病、减少临床事故、提高病人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规范病区液体管理的基本措施和注意事项,以期为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病区液体管理的基本措施1. 病区液体库房的设置和管理液体库房是病区液体管理的基础,它的设置和管理对于确保液体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在设置液体库房时,应考虑到库房的大小、通风条件、温度控制等因素。
同时,需要制定库房管理制度,明确液体的存放位置、数量、消毒等相关规定。
库房内的液体应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不同种类的液体混合,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液体的采购和配送液体的采购和配送环节是病区液体管理的关键环节,要确保液体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采购液体时,应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液体的规格、数量、价格等,同时要求供应商提供液体的生产日期、有效期等相关证明文件。
在液体的配送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验收、存放和使用。
对于已过期或破损的液体,应及时报废,以免影响病人的用药安全。
3. 液体的储存和保管液体的储存和保管是病区液体管理的关键环节,要确保液体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储存液体时,应根据液体的不同特性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不同种类的液体混合。
同时,要注意液体的存储环境,避免高温、阳光直射等不良条件的影响。
在保管液体时,应特别注意液体的密封性,防止液体外泄和污染。
同时,应定期对液体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液体的质量。
4. 液体的使用和消耗液体的使用和消耗是病区液体管理的重要环节,要确保液体的正确使用和充分利用。
在液体的使用过程中,应按照医疗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污染液体。
同时,要注意液体的正确剂量和用法,避免滥用或误用。
在液体的消耗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液体的使用情况,并根据病人的需要进行及时补充。
对于液体的残余部分,要及时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病区液体管理的注意事项1. 注意液体的质量和有效期在液体的采购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液体的质量和有效期。
护理技巧正确处理患者的液管理
护理技巧正确处理患者的液管理液体管理是护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正确处理患者的液体管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护理技巧,以帮助护理人员正确处理患者的液体管理。
一、了解患者的液体需求在处理患者的液体管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液体需求。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护理人员可以评估患者的液体需求,包括水分摄入和排出。
这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口渴程度、尿量和皮肤弹性来进行评估。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基础需要,如年龄、性别和身体质量指数等因素都会对患者的液体需求有所影响。
二、合理安排患者的液体摄入在安排患者的液体摄入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液体需求和医嘱进行合理的安排。
对于口服液体,可以根据患者的口渴程度来提供适量的水或饮料。
对于不能口服液体的患者,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等方式提供液体。
在给予液体时,需要注意液体的温度和质量,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三、监测患者的尿量和体征监测患者的尿量是判断患者液体管理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护理人员应定期记录患者的尿量,并及时报告医生。
同时,还需要观察患者的体征,如皮肤弹性、黏膜湿润度等,以判断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
如果发现患者存在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并向医生报告。
四、合理处理患者的体液排出除了液体摄入外,正确处理患者的体液排出也是液体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对于需要排尿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提供方便的排尿条件,并定期记录尿量。
对于不能正常排尿的患者,可以采取导尿或刺激排尿等方法来帮助排尿。
此外,对于患有腹水等情况的患者,可以采取引流、穿刺等方式处理体液排出问题。
五、定期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在处理患者的液体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
这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体征、监测尿量和体重等方式来进行评估。
如果发现患者存在液体过多或过少的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液体管理方案,并向医生报告。
总结:正确处理患者的液体管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本的液体管理制度包括
基本的液体管理制度包括1. 管理目的液体管理制度的基本目的是确保企业充分合理地利用液体资源,减少液体浪费,降低液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
2. 适用范围液体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液态资源的采购、使用、储存、运输、处理等全过程管理。
3. 基本原则(1)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禁止浪费。
(2)加强水资源的保护,维护水质,防止水污染。
(3)科学规划用水,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用水效率。
(4)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保治理,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
4. 责任分工(1)公司领导层负责制定液体管理政策,明确相关责任。
(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具体的液体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液体管理制度。
(3)所有员工都有责任遵守液体管理制度,积极参与液体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工作。
5. 采购管理(1)采购液体需提前报备,由专人进行集中采购。
(2)采购人员应当根据实际需求量进行采购,确保采购品质符合要求。
(3)采购前应订立购销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确保资金安全。
6. 使用管理(1)液体的使用应当按照实际需求量进行,禁止过度使用。
(2)禁止在洗手间和卫生间浪费液体资源。
(3)严格限制非生产用水,鼓励节约用水。
7. 储存管理(1)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储存。
(2)不得堆放在高温环境下,避免液体蒸发和损坏。
(3)储存液体资料应当定期检查、消毒、清洁,确保安全可靠。
8. 运输管理(1)液体的运输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并使用合适的容器和运输工具。
(2)运输过程中严禁发生泄漏和损坏。
如果有发生,应当及时处理。
(3)运输过程中要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安全。
9. 处理管理(1)液体排放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随意排放。
(2)液体处理工作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灾难后的液体资源处理应当科学合理,避免次生污染的发生。
10. 绩效考核(1)公司应当建立液体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对液体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
(2)对于液体管理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部门,应当进行奖励和表彰。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在医疗机构中,病区液体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液体管理包括各种液体的供应、存储、分发和使用等方面,合理的液体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医务人员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
本文将就病区液体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论述。
1.液体管理的重要性液体管理是病区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涵盖了输液、饮食、排泄等方面。
合理的液体管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液体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医务人员在液体使用方面的操作,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液体补给和排泄,减少因液体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并发症和患者痛苦。
2.液体管理制度的建立2.1 液体管理制度的目标液体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为患者提供正常生理需求的液体,减少液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2 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a.明确责任:确定各个岗位的液体管理责任,并建立相应的管理职责制度;b.设立标准:制定液体管理的操作规范和标准,统一操作标准和流程;c.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液体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并建立相应的操作流程;d.合理分工:根据病区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分工,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e.确保设施设备: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以支持液体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f.建立培训机制:对新员工进行液体管理操作的培训,并定期进行培训与考核。
3.液体管理制度的执行3.1 液体供应和存储a.供应环节:确保医院液体供应渠道正常,并定期进行供应商的评估,确保液体的质量和安全;b.存储环节:对液体进行分类、标识和分类存储,确保液体储存环境的干净、整洁和安全。
3.2 液体分发和使用a.液体分发: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实际需要,合理分发液体,并确保记录的准确性;b.使用环节:在液体使用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液体管理标准,进行合理的使用和监护。
4.液体管理制度的评估和改进为了确保液体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和质量,病区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改进。
液体二级管理
液体二级管理啥是液体二级管理?这就好比咱们家里整理东西一样。
咱先说这液体,水是液体吧,油也是液体,各种化学试剂也能是液体。
那为啥要管理它们呢?这就像家里的钱财,不好好管,那不就乱套啦!液体二级管理,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
得先搞清楚都有啥样的液体,就像你得知道家里都有啥宝贝一样。
是易燃易爆的?还是有毒有害的?或者就是普普通通没啥危险的?这可得心里有数。
比如说,像酒精这种容易着火的液体,就得特别小心存放,就跟你把珍贵的首饰藏在保险箱里一个道理。
要是随便放,一不小心碰倒了,着起火来,那可不得了!再说说那些有毒的液体,像某些化学试剂,这要是不小心撒出来,接触到了,那不是闹着玩的。
得把它们放在专门的柜子里,锁得牢牢的,就像把调皮捣蛋的小孩关在房间里一样。
还有啊,不同的液体得有不同的标记。
这就好像给家里的东西贴上标签,一看就知道是什么,该怎么用,该注意啥。
要是没标记,弄混了,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管理液体还得注意环境条件呢!有些液体怕热,有些怕潮,你得给它们创造合适的“家”。
不然,它们就会“发脾气”,变质或者失效。
这就像人住在不舒服的房子里会生病一样。
而且,使用这些液体的时候也得有规矩。
不能随便乱倒,得按照规定的流程来。
不然,就像做饭不按菜谱,能做出好吃的菜吗?对于液体的库存也得时刻盯着。
多了占地方,少了又不够用。
这就跟你家里的米缸,没米了可不行,米太多又容易长虫子。
液体二级管理可真是个细致活,一点都不能马虎。
你想想,要是因为管理不好出了问题,那得多糟糕啊!难道我们能眼睁睁看着危险发生吗?当然不能!所以啊,一定要认真对待液体二级管理,让一切都井井有条,平平安安的!。
液体管理制度
液体管理制度一、引言液体是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而对液体的管理则是保障生产和生活正常进行的基础。
液体管理制度是组织和管理液体使用的一套规章制度,旨在合理安全地使用、保护和管理液体资源,减少浪费和排放,保证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本文将就液体管理制度的意义、目标、原则、内容及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液体管理制度的意义1.保障生产正常进行。
各种行业都离不开液体的使用,而规范、安全的管理液体资源是保障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
2.保护环境。
液体的使用和处理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合理的液体管理制度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
3.节约资源。
液体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减少浪费,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
4.降低生产成本。
合理的液体管理制度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排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三、液体管理制度的目标1.合理利用液体资源,减少浪费和排放。
2.保证液体使用的安全性,防止事故发生。
3.合理管理和处理废弃液体,保护环境。
4.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四、液体管理制度的原则1.合法合规原则。
液体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相关政策,不得擅自使用、处理液体。
2.科学合理原则。
液体管理必须依据科学、技术的规章制度进行,保证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安全保障原则。
液体管理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提高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经济节约原则。
液体管理必须遵循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原则,保证液体的合理利用和降低资源消耗率。
5.责任追究原则。
液体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对管理不当者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五、液体管理制度的内容1.液体使用规定。
明确各种液体的使用范围、用途、用量,保证液体的合理利用。
2.液体储存管理。
规定液体的储存条件、储存设施和储存容器的要求,确保液体的储存安全。
3.液体运输管理。
对液体的运输方式、运输设备、运输条件进行规定,保证液体的安全运输。
4.液体处理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 气 栓 塞
护理 立即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卧位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纯氧),提高机体 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必要时可行高 压氧治疗 有条件者,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对 症处理
输液外渗
一般表现
所有患者输液均通畅、有回血、穿刺点周 围无明显肿胀,但有以下表现: 穿刺区域近心端皮肤红肿、触痛 穿刺静脉苍白水肿、呈条索状、主诉疼痛或麻木 输液过程中无异常,于拔针后穿刺点周围皮肤出现 红肿、水疱
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一种起源于肺的气体栓子阻塞 脑血管引起的疾病,通常因在周围压力降低 时(如从深水潜水上升时)膨胀的肺部气体 导致肺过度膨胀所致 也可因输血或输液过程中,以及人为因素 造成的空气进入机体内静脉,直至心脏, 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的现象
空气栓塞
原因 输液前,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或连接管连接不 紧密漏气;连续输液过程中更换溶液瓶不及时或 输液完毕未及时拔针 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看守,液体输液完未及时 更换药液或拔针,导致空气进入静脉发生空气栓 塞 最危险的是中心静脉压低的患者,在剧烈呛咳时 ,瞬间巨大的胸腔负压可造成滴空的输液管中的 空气进入中心静脉形成空气栓塞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对于配臵好的抗生素类药物失效易降解,导致药效 降低,同时易产生过敏物质, 抗生素类药物做到现 配现用,以免不良反应发生,给患者造成损失 若输注多组液体,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高 渗或刺激性液体输注顺序提前,如前后无其他液体 ,可以应用少量生理盐水冲管,这样既保证药物能 全部进入人体,又减少了对血管的刺激
输液外渗
原因分析4
患者因素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 直,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输液过程中小儿好动, 难以固定,易发生外渗 老年人由于痛感降低,反映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 弱,容易发生外渗透
输液外渗
原因分析5
昏迷的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 生外渗。休克、病危的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 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输液外渗
原因分析2
疾病因素:动脉硬化、糖尿病、休克、癌症患者 易导致静脉痉挛,血管脆性增加, 血液回流受阻, 容易发生外渗
输液外渗
原因分析3
长期或过快大量输液,可使局部血管内血液被稀 释,甚至血管的一些部位血液可能被液体所代替, 静脉内壁营养不良,血管也发生痉挛,静脉壁缺血 而渗透性增加,容易造成药液外渗
输液外渗
原因分析8
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
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
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机制
血管收缩剂致缺血性坏死,主要由血管收缩药(阿 拉明、去甲肾上腺索、多巴胺等),可引起毛细血 管平滑肌的收缩,造成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药物 浓度虽可影响缺血程度,但外渗时间的长短较浓度 的影响更大 高渗透性药物致渗透性损害,甘露醇、50%葡萄糖 等高渗液进入皮下间隙后,能使血管膜内外的渗透 压失去平衡,细胞外渗透压高,可将细胞内水分吸 出,使细胞严重脱水而死亡。同时药物进入细胞时 也将水分带入细胞,又可使细胞因机械膨胀而破裂 死亡
空气栓塞
临床表现
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 和严重发绀,有濒死感 如果是头高位,可发生脑血管空气栓塞,患者剧 烈头痛、头晕,继而出现强直并阵发性抽搐,意 识丧失 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音”,右 心穿刺抽出的血液呈泡沫样 心电图呈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空气栓塞
预防
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空气。猫需要 20-40ml;狗需要80-150ml可发生气栓,人大约需要100150ml空气进入循环可造成死亡,但大于20ml空气进入血 液可出现部分脏器栓塞形成功能障碍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连续输液时应及时更换输液瓶;输 液完毕及时拔针 加压输液、输血时应专人守护 特别是经中心静脉输液的患者,严密观察输液速度,防止 液体滴空
急性肺水肿
如为机械通气的患者,可出现大量粉红色 泡沫样痰,在呼吸机管道中随呼吸动作上 下运动,吸痰时无法吸净 急性肺水肿所产生的肺内渗液经积极治疗 原发病和机械通气后能完全吸收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人工气道内的粉红色泡 沫样痰溢出,尽量不去吸引,可加大PEEP,减 少渗液产生
急性肺水肿
因为在吸引过程中需暂时终止通气,此时突 然撤除气道正压使肺水肿加重,病情易反复 此时患者需要较高的PEEP,应立即按医嘱 给予吗啡镇静/半坐卧位/四肢下垂/利尿剂 等 必要时,可按医嘱适当放血以减少回心血 量
急性肺水肿
临床表现 • 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 白、气促、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 痰,严重时痰从口鼻涌出,听诊两肺可闻 及大量湿罗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 口唇甲床紫绀
急性肺水肿
预防 • 缓解或消除肺水肿的相关因素 • 统计患者每日入液总量及药物种类,根据 药物的使用要求安排输液顺序及速度 • 如白蛋白及渗透压较高的液体,输注速度 宜慢 • 年老体弱、婴幼儿、心功能不良的患者输 液过程中需密切观察
输液外渗的处理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物,应立即停止滴入, 局部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 疗,严重者可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 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小水疱末破溃的尽量不要 刺破,可用不含乙醇碘伏外涂;水泡大的,碘伏消毒 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 的碘伏外涂、外敷
留臵针输液外渗预防
熟练掌握穿刺技巧,穿刺见回血后再送管0.2 cm以 上,将外套管开口部分完全留在静脉内
选择的血管要粗大、直,避开关节。
躁动不安的患者要固定穿刺部位,防止导管脱出血 管外,引起液体渗漏
留臵针输液外渗预防
及时发现液体外渗,观察患者穿刺点周围皮肤,局 部是否变硬或肿胀,如果不能确定,可与对侧肢体 进行比较,如有异常立刻拔除留臵针并且重新更换 肢体进行静脉穿刺,尽量避免同一肢体进行静脉穿 刺 特别强调不能以是否有回血来判断液体渗漏现象, 因为,即使留臵针在血管内,输液很通畅,液体渗漏 现象还是同样存在的 及时倾听患者的主诉,如果患者主诉穿刺部位疼痛 或者酸胀不适,不管是否出现液体渗漏现象,均要 拔除留臵针重新穿刺
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机制
机械性压迫坏死,如加压输液时,大量液体外渗,可 对局部组织产生机械压迫,细胞外组织间隙压力升 高,可使静脉受压,最终动脉受累,加快坏死进程 细胞繁殖作用,外渗性损伤所造成的组织坏死,给 细菌繁殖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坏死范围扩大加深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针 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 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正确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 注意输入多巴胺、间羟胺、垂体后叶素时,应建立两条静 脉通路,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发现药物 外渗,立即更换注射部位 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 床头交接班 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 及时通知护士
输液外渗的处理
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 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刻更换注射部位 ,局部可用50%硫酸镁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血管收缩药液外渗,选用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5 ml~10 ml溶于20 ml氯化钠中作局部湿敷,或乙酰 胆碱局部湿敷,药物的作用可扩张血管,可见局部 青紫区转红,温度上升,肿胀消散
液体管理
液体使用中常见风险
• 急性肺水肿
• 空气栓塞
• 液体外渗
• 其它如静脉炎等
急性肺水肿
原因
• 心肌有急性弥漫性损害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如急性广泛 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 • 急性机械性阻塞致心脏压力负荷过重及排血受阻,如严重 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
• 急性心脏容量负荷过重,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 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 急性心室舒张受限,如急性大量心包积液所致的急性心脏 填塞导致心排出量减低和体循环淤血等 • 组织代谢增加和循环加速,如甲亢/严重贫血等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输液过程中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以免造成药 物的浪费或者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临床常见呋塞 米针与盐酸氨溴索、西咪替丁与头孢匹胺钠;丹 香注射液与头孢匹胺钠 对于患者用相同性质的两种药物时,采用间断给药 方式
输液外渗
原因分析6 操作原因:
由于穿刺不当,或针头固定不佳等静脉穿刺失败, 而致药液漏出血管外 没有定时巡视静脉输液通畅程度 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 同一部位多次穿刺或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
输液外渗
原因分析7
不恰当的配伍,如大剂量脱水剂用后,再在同一静 脉加用垂体后叶素或氯化钾等,可刺激血管致痉挛 缺血
急性肺水肿
护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 病情允许取端坐位,双腿下垂,减少下肢静脉血液 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吸氧湿化瓶中加入20-30% 的酒精,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 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平喘、强心和利尿剂, 以舒张周围血管,加速体液排出,减少回心血量 减轻心脏负荷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
临床表现
晚期的临床表现 灰白期:在局部或其附近出现单一或多数大小不等 的砂白色斑块,边缘清晰,触之冷硬 青紫早期:在灰白色斑块出现较浅的青紫色改变, 压之不退色,此期及时救治,可好转 青紫晚期:青紫区域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内含渗 出液,界限清楚 坏死期:皮肤或皮下组织呈干性坏死,边缘清楚,周 围稍红,触之微热,伴感染周围肿,可见脓性渗出物 ,如外渗液渗入手背深层的指间隙,严重者可导致 肌腱坏死
输液外渗
易出现输液外渗的部位: 踝部大隐静脉 腕部头静脉
输液外渗
影响因素:
药物性质:输入刺激性药物时外渗的发生率高
输液时间:时间越长外渗的发生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