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安全疏散设计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检查等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确保安全疏散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为员工提供安全、便捷的疏散通道。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本单位成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
第五条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小组职责:1. 制定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 定期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3. 组织开展安全疏散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4. 对安全疏散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施正常运行;5. 对违反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6. 向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汇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工作情况。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工作负总责,确保本部门安全疏散设施完好、有效。
第三章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第七条安全疏散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疏散指示标志;2. 疏散通道;3. 疏散楼梯;4. 疏散门;5. 疏散指示广播;6. 疏散指示灯;7. 疏散指示箭头;8. 疏散应急照明;9. 疏散应急疏散指示牌;10. 疏散安全出口;11. 疏散指示标志箱;12. 疏散指示标识牌;13. 疏散指示标识贴;14. 疏散指示标识带;15. 疏散指示标识柱;16. 疏散指示标识架;17. 疏散指示标识地砖;18. 疏散指示标识墙;19. 疏散指示标识门;20. 疏散指示标识窗。
第八条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要求:1. 疏散指示标志、疏散通道、疏散楼梯、疏散门等设施应保持完好、有效,不得擅自改动、遮挡或损坏;2. 疏散指示广播、疏散指示灯、疏散应急照明等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3. 疏散指示标识应清晰、醒目,便于员工识别和疏散;4. 疏散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不得占用、堵塞或封闭;5. 疏散指示标志箱、疏散指示标识牌、疏散指示标识贴等设施应定期检查、更新,确保其完好、有效。
建筑安全疏散规定(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等事故造成的损失,确保建筑内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民用建筑,包括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
三、安全疏散的基本要求1. 疏散通道的设置与维护- 疏散通道应设置在建筑物的最短路径上,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
- 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需求,一般不应小于1.2米,重要通道应不小于1.5米。
- 疏散通道内不得堆放物品,不得设置障碍物,确保畅通无阻。
- 疏散通道的照明设施应完好,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应保证足够亮度。
2. 安全出口的设置- 每个建筑至少应设置两个安全出口,并应分散布置,两个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米。
- 安全出口应设置在建筑物两端,且应避免设置在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域。
- 安全出口的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需求,一般不应小于1.4米,重要出口应不小于1.8米。
- 安全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如疏散指示灯、指示牌等。
3. 疏散楼梯的设置与维护- 疏散楼梯应设置在建筑物的最短路径上,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
- 疏散楼梯的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需求,一般不应小于1.2米,重要楼梯应不小于1.5米。
- 疏散楼梯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不得设置障碍物。
- 疏散楼梯的扶手应牢固,扶手高度应适宜。
- 疏散楼梯的照明设施应完好,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应保证足够亮度。
4. 安全疏散门的设置与维护- 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得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
- 疏散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2米,重要疏散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5米。
- 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应与疏散方向一致,不得设置门禁系统或自动门禁系统。
- 疏散门的门框、门扇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制作,并应满足耐火极限要求。
5. 疏散指示系统的设置与维护- 建筑内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系统,包括疏散指示灯、指示牌、疏散箭头等。
消防安全疏散
消防安全疏散一、疏散预案1、制定疏散预案。
企业、学校等单位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专门的疏散预案。
疏散预案应包括疏散组织、疏散路线、疏散方式和疏散人员等内容。
2、疏散演练。
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检查疏散预案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疏散组织1、确定疏散责任单位。
单位应确定专门的疏散负责人和组织疏散人员,明确各人员的疏散职责。
2、疏散信息发布。
一旦发生火灾等事故,应及时通过广播、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相关人员发布疏散信息。
3、疏散通道设置。
相关单位应合理设置疏散通道,保证人员能够快速、顺利地疏散,同时要合理配置疏散标识,确保在火灾发生后人员能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
三、疏散路线1、明确疏散路线。
单位应在疏散通道上设置疏散标识,指示人员清楚疏散的路线、出口和逃生通道。
2、避免堵塞。
单位应合理设置区域、车辆、设备等,避免在紧急情况下发生堵塞情况。
3、疏散道路畅通。
单位应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不得设置门栓、锁具等影响疏散的设施。
四、疏散方式1、有序疏散。
单位应组织员工有序疏散,避免挤推和踩踏,确保人员安全。
2、互相协助。
员工应相互协助,保持队形,保证人员疏散的顺利进行。
3、使用逃生装备。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员可以使用逃生装备,如逃生绳、逃生滑梯等。
五、疏散人员1、疏散人员分类。
单位应按照不同疏散对象,对人员进行分类指导和疏散。
2、疏散途中禁止返回。
一旦疏散开始,禁止人员返回危险区域或试图挽留疏散人员。
3、迅速疏散。
单位应规定疏散时间,以保证人员能在规定时间内安全疏散。
六、疏散后处理1、安全着陆。
单位应引导人员安全着陆,避免在逃生过程中再次发生伤害。
2、应急措施。
单位应安排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包括人员伤亡情况的统计、伤患的处置、通知家属等。
3、清理现场。
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疏散现场进行清理,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七、疏散培训1、疏散培训。
单位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疏散逃生培训,提高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人防规范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2-7-22 15:13:19 GBJ 98—87主编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7年10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06.1.0.1条为了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平战结合的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防止和减少火灾对人防工程的危害,制定本规范。
第06.1.0.2条人防工程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人防工程发生火灾时的特点,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保障安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方便。
第06.1.0.3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供平时使用的下列用途的人防工程:一、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电影院、礼堂、旱冰场、体育场、舞厅、电子游艺场、图书资料库、档案库等;二、按火灾危险性分类属于丙、丁、戊类的生产车间和物品库房等。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铁道、公路隧道及剧场等工程。
第06.1.0.4条人防工程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其出入口地面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第06.1.0.5条人防工程的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人防汽车库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06.2.1.1条人防工程的总平面设计应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其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
第06.2.1.2条人防工程内不应设置高压锅炉房、氨冷冻站和甲、乙类的生产车间、物品库房。
第06.2.1.3条人防工程内严禁采用液化石油气和闪点小于60℃的液体作燃料。
第06.2.1.4条人防工程内不宜设置哺乳室、幼儿园、托儿所及残疾人员工作的场所。
第06.2.1.5条人防工程平时使用层数不宜超过两层(丁、戊类生产车间和物品库房除外),且使用层的地面(或楼层)与室外地坪的高差不宜超过10m(米)。
建筑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范文
建筑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范文1、建筑物整体设计建筑物是人们工作、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因此在建筑物的整体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确保人员的安全撤离。
首先,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上,要合理划分主要使用功能区域,比如办公区、会议区、休闲区等,确保人员分散和疏散的便利性。
其次,在建筑物的立面设计上,要注重通透和明亮,避免疏散通道的阻隔和暗藏。
此外,在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布局上,要合理划分疏散区和非疏散区,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找到逃生通道。
2、疏散通道的设置疏散通道是建筑物安全疏散设施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直接影响人员的疏散速度和安全性。
合理设置疏散通道可以确保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首先,在疏散通道的选择上,应选择地势较高、远离危险源的区域作为主要疏散通道,确保人员的安全。
其次,在疏散通道的设计上,要保证通道的宽度达到规定标准,以便人员快速通过。
此外,疏散通道应尽量避免设置转弯或倾斜,以便人员顺利疏散。
同时,疏散通道的标识和指示牌也是至关重要的,应清晰明了,方便人员识别和迅速找到疏散出口。
3、疏散楼梯的设置疏散楼梯是建筑物安全疏散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合理设置疏散楼梯可以缩短人员疏散的时间,并提高人员的安全性。
首先,在疏散楼梯的选择上,应确保楼梯的数量和位置能够满足建筑物内人员的疏散需求。
其次,在疏散楼梯的设计上,要保证楼梯宽度、楼梯间距和楼梯坡度满足规定标准,确保人员的疏散顺利进行。
此外,疏散楼梯的安全设施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应设置扶手、楼梯照明和非滑防火地板等。
4、安全出口的设置安全出口是建筑物安全疏散设施中的最后一道保障,直接决定人员是否能够顺利撤离危险区域。
合理设置安全出口可以提高人员的逃生速度和安全性。
首先,在安全出口的选择上,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规模,确定出口的数量和位置。
出口的位置应处于容易被人员发现和到达的地方,方便人员迅速逃生。
其次,在安全出口的设计上,要保证出口的宽度达到规定标准,以便人员快速通过。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要求规范
GB 50098—9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平战结合的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防止和减少火灾对人防工程的危害,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人防工程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人防工程发生火灾时的特点,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保障安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方便。
二、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第3.1.7条需设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梁或垂壁底至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8m。
第二节系统的形式及设备布置
第3.2.1条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基础上或耐火极限不低于4h的承重构件上。
第3.2.2条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当必须开设时,应设甲级防火门窗。
第三章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
第一节防火和防烟分区
第3.1.1条人防工程内应采用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防火分区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防火分区应在人防工程各出入口最里一道密闭门的范围内划分。
二、水泵房、污水泵房、水库、厕所、盥洗间的面积可不计入防火分区的面积之内。
三、防火分区的划分宜与人防工程的防护单元相结合
安全出口门、楼梯、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表4.1.3
工程名称
安全出口门、楼梯的净宽(m)
疏散走道净宽(m)
双面布置房间
双面布置房间
电影院、礼堂、商场、展览厅、旱冰场、体育场、舞厅、电子游艺场等
1.50
1.50
1.80
医院
1.30
第二篇 第四章
第四章安全疏散设施检查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场所可设置一个疏散门的是( )。
A.某建筑面积为200m2的电影院观众厅,观众厅内任一点至房间疏散门的距离为15m,疏散门的净宽度为1.4mB.某办公室位于袋形走道尽端,建筑面积为120m2,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为0.9mC.某幼儿园教室位于袋形走道的两侧,建筑面积为50m2,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为0.9mD.某医院的病房位于袋形走道的两侧,建筑面积为100m22.下列关于疏散门开启方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某单层制衣车间,同一时间作业人数60人,设置了2个内开门B.某单层植物油加工车间,同一时间作业人数30人,设置了2个内开门C.某教室有45个座位,设置了2个内开门D.某位于袋形走道尽端的办公室,设计使用人数为40人,设置了1个内开门3.某耐火等级为二级的办公建筑,地上3层,每层建筑面积为1400m2,建筑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对该办公楼进行防火检查,下列检查结果中,不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的是()。
A.每层划分为1个防火分区B.建筑内位于袋形走道两侧的某个房间,建筑面积为100m2,设置了1个疏散门C.位于二层袋型走道尽端,建筑面积为400m2的会议厅,设置了1个1.4m的疏散门D.建筑采用封闭楼梯间4.消防机构对某小区的多栋住宅楼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建筑高度为27m,标准层面积为650m2,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均不大于15m,设置了一部疏散楼梯B.建筑高度为24m,层数为7层,户门采用丙级防火门,设置了敞开楼梯间C.建筑高度为34m,户门均采用乙级防火门,设置了敞开楼梯间D.建筑高度为55m,任一户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最大为15m,设置了剪刀楼梯间5.某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为54m,下列选项中不是该建筑设置一部疏散楼梯所需必要条件的是()。
A.疏散楼梯能通至屋面B.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C.单元之间的疏散楼梯能通过屋面相连D.疏散楼梯是否与电梯井相邻布置6.下列厂房中可以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是( )。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锅炉房-建筑防火与消防设施要求!
锅炉房-建筑防火与消防设施要求!锅炉房是锅炉以及保证锅炉正常运行的辅助设备和设施的综合体,锅炉房属于使用明火的丁类厂房,锅炉房宜为独立的建筑物。
确需布置其他建筑内时,应与其他部位进行严格的防火分隔,还要设置必要的灭火和报警设施。
文末附疑难探讨:锅炉房,灭火系统及火灾报警系统的选择及应用!第一章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要求一、锅炉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当为燃煤锅炉房且锅炉的总蒸发量不大于4t/h时,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3.2.5)二、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15.1.1)1、锅炉间应属于丁类生产厂房,单台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4t/h 或单台热水锅炉额定热功率大于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单台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小于等于4t/h或单台热水锅炉额定热功率小于等于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三级耐火等级。
设在其他建筑物内的锅炉房,锅炉间的耐火等级,均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2、重油油箱间、油泵间和油加热器及轻柴油的油箱间和油泵间应属于丙类生产厂房,其建筑均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上述房间布置在锅炉房辅助间内时,应设置防火墙与其他房间隔开;3、燃气调压间应属于甲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与锅炉房贴邻的调压间应设置防火墙与锅炉房隔开,其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应直接通向锅炉房,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火花地坪。
三、以上一、二分别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锅炉房设计规范》要求,以相对较严要求为准,比如:1、燃煤锅炉房且锅炉的总蒸发量不大于4t/h时,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其他均应为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2、设在其他建筑物内的锅炉房,锅炉间的耐火等级,均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
第二章总平面布局·防火间距一、设有供暖系统的民用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8.2.1)独立设置的区域锅炉房宜靠近最大负荷区域,应防止燃料运输、存放、噪声、污染物排放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二、锅炉房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因素分析后确定:(4.1.1)1 应靠近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地区,并应使引出热力管道和室外管网的布置在技术、经济上合理;2 应便于燃料贮运和灰渣的排送,并宜使人流和燃料、灰渣运输的物流分开;3 扩建端宜留有扩建余地;4 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5 应位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6 应有利于减少烟尘、有害气体、噪声和灰渣对居民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的影响,全年运行的锅炉房应设置于总体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季节性运行的锅炉房应设置于该季节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并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出的各项要求;7 燃煤锅炉房和煤气发生站宜布置在同一区域内;8 应有利于凝结水的回收;9 区域锅炉房尚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区域供热规划的要求;10 易燃、易爆物品生产企业锅炉房的位置,除应满足本条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实际,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部所有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楼梯、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疏散标识等。
第三条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依法行政”的原则,确保设施的完好使用和有效疏散。
第四条单位应当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安全疏散设施的定期检查、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第五条安全疏散设施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计、安装和建设,保证符合国家标准和建筑规范。
第六条安全疏散设施应当设在易于发现、易于接近的位置,能够确保在发生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快速疏散人员。
第七条安全疏散设施应当保持畅通,不得被占用、封闭,严禁设置障碍物影响疏散。
第八条安全疏散设施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整改。
第九条安全疏散设施应当设置明显的标识,提示疏散方向和距离,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找到逃生通道。
第十条安全疏散设施的使用方法应当定期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人员了解疏散通道的位置和使用。
第十一条安全疏散通道应当保持干净整洁,严禁堆放杂物,确保畅通无阻。
第十二条场所内应当设置紧急疏散预案和应急疏散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人员。
第三章安全管理责任第十三条单位负责人应当担负起全面负责单位安全工作的责任,对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负有监督和检查责任。
第十四条安全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疏散设施的检查、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十五条安全疏散设施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报告,经确认后进行修复和整改。
第十六条安全疏散设施使用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使用设施,不得擅自损坏或占用。
第十七条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安全疏散设施的日常监督和检查,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十八条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第四章-消防安全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培训
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的治理措施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的治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1)重点要整治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等“习惯性”消防违法问题。建筑面积超过 50 平方米的底层商业门面房,应在适当位置增设符合规范要求的安全出口,确保有两 个以上的出口;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培训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培训
(9)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场所设置位置情况; (10)“三合一”场所人员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部分实行防火分隔,安全出口、 疏散通道设置,消火栓、自动消防设施运行,电气线路敷设及电气设备运行等情况; (11)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情况; (12)销售和使用领域的消防产品的质量情况。
(4)疏散通道封堵或设置金属护栏。如 2000 年 3 月 29 口,焦作市天堂音像俱乐 部发生特大火灾,该建筑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严重不足且被堵塞;2003 年 2 月 2 日, 哈尔滨天潭酒店发生特大火灾事故,其二层包房的窗户设铁栅栏,人员无法逃生。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培训
(5)建筑内消防设施器材缺少、损坏、停用等现象较突出。建筑消防设施对有效预防 和扑救火灾至关重要。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时,常发现许多人员密集场所 灭火器材数量不足或选型不符合要求,甚至已超过使用年限仍然继续使用;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培训
具体包括: (1)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2)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及落实情况; (3)单位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4)单位火灾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培训
(5)建筑之间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建筑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防火分区设置情况; (6)消火栓状况,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和防排烟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运行,灭火 器材配置等情况; (7)电气线路敷设以及电气设备运行情况; (8)建筑室内装修装饰材料防火性能情况;
安全疏散管理制度(4篇)
安全疏散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单位内人员在突发事故发生时的生命安全,便于组织人员有序疏散,减少人员伤亡,并积极维护和保护财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在单位内工作、学习、居住的人员。
第二章疏散组织与管理第三条单位设立安全疏散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领导担任,负责组织疏散工作,其他成员由安全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负责人组成,具体分工由主管领导协调。
第四条安全疏散领导小组负责疏散方案的制定、演练、总结和修订,协调单位内各部门组织疏散工作,定期召开疏散工作会议,推动各项措施的实施。
第五条单位应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以确保人员能够熟悉应急疏散路线和逃生设施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疏散路线及标识第六条单位应设置明确的疏散路线,并在显眼位置设立标识牌,指示疏散方向,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找到逃生通道。
第七条疏散途中设有照明设备的楼梯间、走廊应每隔一定距离安装应急照明灯,保证人员在黑暗环境中也能明确疏散方向。
第八条单位应定期检查维护疏散通道和疏散设备的完好性,确保其畅通和可用。
第四章疏散演练第九条单位应定期开展疏散演练,演练时间、地点和方式应提前通知所有人员,并有专人负责现场管理和评估。
第十条演练内容应包括疏散途中的注意事项、疏散顺序、疏散地点的选择和组织等,演练过程中要模拟真实情况,组织人员有序疏散。
第十一条演练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疏散方案和制度,提高单位内人员的疏散能力。
第五章职责与义务第十二条单位内人员对待疏散工作应具有责任心和紧迫感,积极参与疏散演练,熟悉逃生通道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第十三条重要岗位负责人要熟悉疏散方案,并定期对其下属员工进行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妥善处理突发事故情况。
第十四条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疏散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单位内人员的安全意识。
第十五条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疏散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积极支持安全领导小组的工作。
第六章纪律第十六条单位内人员违反疏散管理制度的,将按照单位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宾馆安全疏散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宾馆内客人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人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宾馆内所有区域,包括客房、公共区域、厨房、停车场等。
第三条宾馆安全疏散管理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责任到人、迅速有序”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宾馆设立安全疏散领导小组,负责宾馆安全疏散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协调。
第五条安全疏散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疏散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疏散管理,其主要职责如下:1. 制定和完善宾馆安全疏散应急预案;2. 组织安全疏散演练;3. 检查和督促各岗位落实安全疏散责任制;4. 对安全疏散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5. 对违反安全疏散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六条宾馆各部门、各岗位应明确安全疏散责任人,负责本部门、本岗位的安全疏散工作。
第三章安全疏散设施与设备第七条宾馆应配备必要的安全疏散设施与设备,包括但不限于:1. 疏散指示标志;2. 疏散通道;3. 疏散楼梯;4. 疏散门;5. 疏散广播系统;6. 灭火器材;7. 应急照明;8. 疏散指示灯。
第八条安全疏散设施与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四章安全疏散教育与培训第九条宾馆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疏散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条新员工入职前,必须进行安全疏散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一条宾馆应定期组织安全疏散演练,提高员工和客人的疏散能力。
第五章安全疏散程序第十二条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安全疏散应急预案。
第十三条安全疏散领导小组应迅速组织人员开展以下工作:1. 确认火源或危险源;2. 启动疏散广播系统,通知客人和员工;3. 指挥客人按照疏散指示标志和疏散通道有序疏散;4. 指挥员工按照职责分工,引导客人疏散;5. 对无法自行疏散的人员进行救助;6. 报告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
第十四条疏散过程中,应确保疏散通道畅通,避免拥挤和踩踏事故。
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范本
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范本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是构建安全社会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和保障人们的安全疏散,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和安全疏散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就建筑物防火设计和安全疏散提出一些建议,以保障建筑物内员工和居民的安全。
建筑的防火设计是建筑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确定适当的消防设备,如消防栓、灭火器等。
其次,建筑物内应设置合理的消防通道和防火门,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人员。
另外,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也要符合安全规范,不得使用易燃材料和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电线等。
总之,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建筑安全规范,确保建筑物内的消防设备和电气设备能够正常运行,防止火灾的发生。
除了防火设计,安全疏散也是建筑物安全的关键环节。
首先,建筑物内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识,如安全出口指示标识和疏散通道标识等,方便人们在火灾发生时寻找逃生通道。
其次,建筑物内应设置充足的安全疏散通道,保证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此外,建筑物内的疏散通道要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和阻碍疏散。
最后,建筑物内的人员应定期进行火灾疏散演练,提高火灾疏散的应急能力。
在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
首先,建筑物内应设置适当的火灾报警器,以便及时发现火灾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其次,建筑物内的防火门和避难层等消防设施要经常进行维护和检查,保证其正常使用。
此外,建筑物内的职工和居民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定期参加消防安全培训课程,了解火灾防护知识和安全疏散方法。
总之,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是确保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建筑物的防火设计中,要确保消防设备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在安全疏散中,要确保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识和畅通的疏散通道。
另外,还要注意设置火灾报警器、维护消防设施和加强员工和居民的消防安全培训。
通过合理的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第一章总则第06.1.0.1条为了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平战结合的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防止和减少火灾对人防工程的危害,制定本规范。
第06.1.0.2条人防工程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人防工程发生火灾时的特点,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保障安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方便。
第06.1.0.3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供平时使用的下列用途的人防工程:一、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电影院、礼堂、旱冰场、体育场、舞厅、电子游艺场、图书资料库、档案库等;二、按火灾危险性分类属于丙、丁、戊类的生产车间和物品库房等。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铁道、公路隧道及剧场等工程。
第06.1.0.4条人防工程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其出入口地面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第06.1.0.5条人防工程的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人防汽车库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06.2.1.1条人防工程的总平面设计应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其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
第06.2.1.2条人防工程内不应设置高压锅炉房、氨冷冻站和甲、乙类的生产车间、物品库房。
第06.2.1.3条人防工程内严禁采用液化石油气和闪点小于60℃的液体作燃料。
第06.2.1.4条人防工程内不宜设置哺乳室、幼儿园、托儿所及残疾人员工作的场所。
第06.2.1.5条人防工程平时使用层数不宜超过两层(丁、戊类生产车间和物品库房除外),且使用层的地面(或楼层)与室外地坪的高差不宜超过10m(米)。
第06.2.1.6条商场的营业厅、医院的病房、旅馆的客房以及会议室、展览厅、餐厅、旱冰场、体育场、舞厅、电子游艺场等宜设置在地下一层。
一级消防工程师 综合能力 第四章 安全疏散 笔记
安全疏散的设置一、人员密度计算;1)办公建筑普通办公室4㎡/人、研究工作室5㎡/人、设置绘图室6㎡/人,中小会议室有会议桌≥1.8㎡/人、无会议桌≥0.8㎡/人2)商场1)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录像厅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小于1.0人/㎡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小于0.5人/㎡计算2)餐饮场所;餐饮场所有餐厅或饮食厅、公用部分、厨房或饮食制作间和辅助部分组成。
100座及100座以上参观、食堂中的餐厅与厨房的面积比(餐厨比)应符合;餐厅1∶1.1 ,食堂1∶1 ∶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其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1.1倍计算。
展厅的疏散人数根据展厅的建筑面积和人员密度计算,展览厅的人员密度以不低于0.75人/㎡计算。
二、疏散宽度指标1)百人宽度指标;一般、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疏散时间为2min,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疏散时间为1.5min厂房内疏散出口的最小净宽度不小于0.9m,疏散走道的净宽度≥1.4m,疏散楼梯的净宽度≥1.1m,首层门≥1.2m公共建筑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小于1.1m;高层医疗建筑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1.3m,走道宽度单面布房1.4m,双面布房1.5m,疏散楼梯1.3m 其他高层公共建筑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1.2m,走道宽度单面布房1.3m,双面布房1.4m,疏散楼梯1.2m2)疏散宽度1、厂房的疏散宽度;厂房内疏散出口的最小净宽度不小于0.9m,疏散走道的净宽度≥1.4m,疏散楼梯的净宽度≥1.1m,首层门≥1.2m2、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宽度;公共建筑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小于1.1m,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外门、走道和楼梯的各自总宽度,应按1m/百人计算确定(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疏散走道、安全出口和栓楼梯的各自总宽度,应按不小于每1m/百人计算确定)3、体育馆的疏散宽度;4)电影院、礼堂、剧场的疏散宽度;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百人0.6m计算,且不应小于1.0m边走道的净宽第不小于0.8m在布置疏散走道时,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m时,可增加一倍,但不得超过50个,仅有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较少一半不应大于3)木结构建筑的疏散宽度6)其他民用建筑的疏散宽度办公建筑的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0m,高度不应小于2.1m首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确定,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确定当建筑物使用人数不多,其安全出口的宽度净计算数值很小时,为便于人员疏散,首层栓外门、楼梯和走道尚应满足以下最小宽度的的要求。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范文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司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规范安全疏散工作流程,确保员工人身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单位和人员,包括公司员工、来访人员等。
第三条公司领导是安全疏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主管领导是各自单位安全疏散设施的具体责任人。
第四条所有员工必须认真遵守本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疏散规定,确保人身安全。
第五条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是公司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主要承办单位,负责制定、调整和执行安全疏散预案。
第二章安全疏散设施设置第六条公司应根据建筑结构、消防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安全疏散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疏散通道、紧急照明、疏散指示标识等。
第七条各单位负责人要对所在单位的安全疏散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设施齐全完好。
第八条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不得随意更改或封堵。
第九条公司将定期组织对安全疏散设施进行演练和检查,提高员工疏散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第三章安全疏散预案第十条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安全疏散预案,并定期更新和调整。
第十一条安全疏散预案应包括疏散途径、疏散指示、集合地点、应急联系人、应急物资等内容。
第十二条安全疏散预案需要在员工中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应急处置流程和规定。
第十三条安全疏散预案需要保密性,不得随意外传,以免造成危险和混乱。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十四条在发生火灾、地震、泄露等应急情况时,员工应根据安全疏散预案和指示,有序疏散至安全地点。
第十五条如果有员工受伤或失踪,其他员工应立即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协助进行救援和处置。
第十六条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协助员工疏散和处置应急情况。
第十七条应急处置完毕后,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安全疏散预案。
第五章违规处罚第十八条对于故意破坏安全疏散设施、违反安全疏散规定的行为,公司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职等。
安全通道及疏散通道设置要点
安全通道设置原则
减少接触烟雾、 热气
保持通畅
建筑两端设置 通道
保证疏散通道畅通
不设置障碍物
确保连通性
安全通道的种类
室内安全通道
设置于楼梯间 设置于走廊
室外安全通道
设置于建筑物外部 便于疏散
安全通道的标识和维护
01 设置标识
便于识别
02 定期检查和维护
确保畅通
03
结尾
以上是关于安全通道及疏散通道设置要点的详细内容。合理 设置和维护安全通道对于保障人员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避免设置死胡 同
确保通行畅通
疏散通道的种类
01 垂直疏散通道
通常为楼梯或电梯
02 水平疏散通道
包括走廊、门、窗等
03
疏散通道的标识和应急设备设置
标识清晰明确
标示有标线指示 应急标识牌醒目
配备应急设备
灭火器 急救包 逃生绳等
总结
疏散通道的设置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人员生命安全。在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充分了解疏散通道的种类、原则 和设置要点,做好相关的预防和准备工作,确保在危险发生 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应急预案制定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设计
应用新科技
提升安全性和 效率
智能监控系统
结语
通过对安全通道及疏散通道设置要点的总结与展望,希望能 够加深对这一重要领域的理解和重视。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 工作永无止境,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致力于打造更安全的 工作与生活环境。
谢谢
● 03
第3章 疏散通道设置要点
疏散通道的定义 和作用
疏散通道是指用于人员疏散的通道。在发 生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时,疏散通道能 够帮助人员快速、安全地撤离事发现场, 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疏散通道应设置合理, 方便人员快速疏散,确保疏散效果的最大 化。
第四章 安全疏散
第四章安全疏散第一节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出口数量、宽度和距离的一般要求一、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安全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的重要依据。
如果建筑物为防烟楼梯,则楼梯上的疏散时间不予计算。
安全疏散允许的时间,高层建筑,可按5-7分钟考虑;一般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6分钟,三、四级耐火等级可为2-4分钟。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5分钟,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3分钟,其中疏散出观众厅的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分钟。
二、安全疏用距离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指厂房内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
三、建筑物安全疏散宽度指标为尽快地进行安全疏散,除了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和适当限制安全疏散距离以外,安全出口(包括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必须适当。
(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1.高层民用建筑内走道、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最小净宽,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的最小总宽度,应按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2.首层疏散外门的最小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1m/100人计算。
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3.4.1.1的要求3.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其厅内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按通过人数0.8/100人计算,且不宜小于1m;其厅内疏散走道为边走道时,不宜小于0.8m;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最小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65m/100人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8m/100人计算,且均不应小于1.4m;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走道宽度)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对走道宽度火等级和使用人数,按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通过计算确定。
考虑走道的附属功能情况。
兼有其他功能的走道,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宽。
考虑走道两例门的开启方向。
通向走道的房间门宣开向室内,当必须开向走道时的宽度应适当增加。
以下为部分《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中对走道宽度的有关规定:住宅的走道: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走道净宽不宜小于looo mm,通往辅助用房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800 mm;中小学校的走道:教学用房采用中间走道时,净宽不应小于2100 m”;采用单面走道时,净宽不应小于1800 mm;办公用房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500吼m;医院的走道:利用走道单侧候诊时,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2100 mm;两侧候诊时,净宽不应小于2700 mm;通行推床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100 mm;办公楼的走道:走道长度不超过40 m时,单面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300 mm,中间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400 mm;走道长度超过40 m时,单面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500 mm,中间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800 mm。
②走道的长度走道的长度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平面布局以及防火和采光等要求确定的②走道的采光和通风单固走道可直接采光,易获得较好的采光通风效果。
中间走道的采光和通风较差,g用的解决方法有走道两端开宙宜接采光;利用门厅、过厅及开敞的楼梯间和房间来采光道两刨墒上开高宙及门上设亮子来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
(2)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楼梯、电梯①楼梯楼梯是联系建筑物各层的垂直交通设施。
楼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以及防火规范要求,选择楼梯形式,确定楼梯的宽度、数量和位置。
a.楼梯的形式与楼梯间的形式楼梯的形式主要有直跑楼梯、双跑平行楼梯、转角楼梯、三团楼梯、双分平行楼梯、剪刀楼梯、弧形楼梯及螺旋楼梯等。
楼梯的形式选择,主要依其使用性质和重要程度来决定。
楼梯间的形式主要有开敞式楼梯问、封闭式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等。
加油站安全疏散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加油站安全管理,保障员工和顾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加油站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加油站全体员工和顾客。
第三条加油站安全疏散管理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责任到人”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加油站成立安全疏散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加油站安全疏散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安全疏散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 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疏散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2. 制定加油站安全疏散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3. 组织开展安全疏散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4. 定期检查加油站安全疏散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5. 调查处理安全疏散事故,总结经验教训;6. 对违反安全疏散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六条安全管理人员职责:1. 负责加油站安全疏散管理制度的落实;2. 负责安全疏散设施的检查、维护;3. 组织开展安全疏散演练;4. 指导员工正确使用安全疏散设施;5. 对违反安全疏散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纠正和上报。
第三章安全疏散设施及要求第七条加油站应配备以下安全疏散设施:1. 安全出口:应设置明显的安全出口标志,保证安全出口畅通;2. 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通道、楼梯口等位置,引导员工和顾客正确疏散;3. 疏散通道:应设置疏散通道,保证疏散通道畅通;4. 应急照明:应设置应急照明,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员工和顾客能够看清疏散路线;5. 疏散指示器:应设置疏散指示器,引导员工和顾客正确疏散;6. 疏散门:应设置疏散门,保证疏散门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打开。
第八条安全疏散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1.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疏散指示器等设施应保持完好、有效;2.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3. 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疏散指示器等设施应设置在明显位置,便于员工和顾客识别;4. 疏散门应设置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打开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安 全 疏 散 设 计
基
第一节 安全分区与疏散路线
第二节 安全疏散时间与距离
本
第三节 安 全 出 口
内
第四节 疏 散 楼 梯
第五节 消防电梯的设置
容
第一节 安全分区与疏散路线
一、疏散安全分区
人员疏散及烟气的流动路线: 房间 走廊 前室 楼梯间。
≤3000~ 5000
≤~10000
≤10000~ 20000
一、二级 一、二级 一、二级
平坡地面 0.65
0.85
0.43
0.37
0.32
门和走道
阶梯地面 0.75
1.00
0.50
0.43
0.37
楼梯
0.75
1.00
0.50
0.43
0.37
3) 高层民用建筑疏散宽度
①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宽度,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 1.0m计算;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 最多的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0m计算。
二、安全疏散距离: 1、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 2)大型公共建筑
二、安全疏散距离: 1、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 2)大型公共建筑
(安全出口: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2、从房门到安全出口疏散距离: 的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
1)普通建筑:
①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门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
1)普通建筑: ②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门至最近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
三、楼梯间的布置:
1、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端部设置
三、楼梯间的布置:
1、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端部设置 2、靠近电梯间设置
三、楼梯间的布置:
3、考近外墙设置:有利于设开敞前室及消防员进入。
三、楼梯间的布置:
4、民用建筑两个安全出口间距不应小于5米。
三、楼梯间的布置:
5、当室内楼梯不能满足疏 散要求时,可设置室外疏散 楼梯。
建筑名称
医院 住宅 其它
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m)
每个外门的净宽
走道净宽
单面布房
双面布房
1.30
1.40
1.50
1.10
1.20
1.30
1.20
1.30
1.40
②疏散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净宽应按通 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m计算, 但最小净宽不应小0.9m。 当建筑内各层人数不相等时, 楼梯的总宽度可按照分段的办法计 算,下层楼梯的总宽度要按该层及 该层以上人数多的一层计算。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距离 (m)
高层建筑
医院
病房部分 其他部分
旅馆、展览楼、教学楼
其他
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 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 位于袋型走道两 之间的房间 侧或尽端的房间
24
12
30
15
30
15
40
20
3)汽车库人员安全疏散距离。 多层汽车库、地下汽车库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至室内最 远工作地点的距离不应超过45m,当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时为60m,单层或设在建筑物首层的汽车库,室内最远工 作地点至室外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60m。
③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 闭楼梯间。
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③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 闭楼梯间。 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 小于等于15m处示。
层数≤四层时,楼梯至安全出口距离要求
2) 高层建筑 ①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距离
商店营业厅的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
楼层位置
地下二层
地下一层、地 上第一、二层
地上第三层
换算系数
0.80
0.85
0.77
表 地上第四层及第四
层以上各层
0.60
2) 大型公共建筑
大型公共建筑疏散宽度指标
观众厅座位数(个)
影剧院、礼堂
耐火等级
<25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宽度指标
疏散部位
一、二级
≤1200 三级
体育馆
汽车库安全疏散距离
4) 位于两座楼梯之间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位于两座疏散楼梯间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2b≤c a——一般走道与位于两座楼梯之间的袋形走道中心线 交叉点至较近楼梯间或门的距离; b——两座楼梯之间的袋形走道端部的房间门至普通走 道中心线交叉点的距离; c——两座楼梯间或两个外部出口之间最大允许距离的 一半,即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安全疏散距离。
第二节 安全疏散时间与距离
一、允许疏散时间: 对普通建筑物(包括大型公共建筑):指人员离开 建筑物,到达室外的时间。 对高层建筑:指到达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避 难层的时间。
第二节 安全疏散时间与距离
二、安全疏散距离: 1、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 1)L3<L2
L2:位于袋型走道的安全疏散距离 L3: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
位于两座楼梯之间的袋型走道
第三节 安 全 出 口
一、宽度与数量: 1、安全出口的宽度 1) 普通建筑安全出口宽度
① 每层疏散走道、疏散楼梯、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的每 100人净宽度不应小于表规定;
②人员密集的厅、室以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地下或半 地下时,其疏散走道、疏散楼梯、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 自总宽度应按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确定。
人数平等时宽度计算方法
2、 安全出口的数量
1) 公共建筑的安全出口数 量
①一般要求建筑物都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
②人员密集的大型公共建筑, 控制每个安全出口的人数:
A、影剧院、礼堂的观众厅每 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 不应超过250人。当容纳人 数超2000人时,其超过2000 人的部分,每个安全出口的 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 人。
把疏散路线上的各个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间,称为疏散安全分区 。 依次称走廊、前室、楼梯间为第一、第二、第三安全分区。
二、安全疏散路线
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路线应尽量短捷、连续、畅通而无 阻碍地通向最安全出口。应注意: a、在疏散方向上疏散通道宽度不应变窄; b、在人体高度内不应有突出的障碍物或突变台阶的现象。 安全疏散路线一般可分为三种: 1、室内 室外 2、室内 走道 室外 3、室内 走道 楼梯(楼梯间) 室外
③首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 确定,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确定;
④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1人/㎡计算确 定;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 面积0.5人/㎡计算确定;
⑤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 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 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按下表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