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1课时 用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1课时:减法中的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1课时:减法中的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1课时:减法中的零在我们的生活中,减法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数学计算方法。

我们经常会做如何从一个数字中减去另一个数字,得到剩余的数量的计算。

但是,在实际中,我们做减法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一个数字减去零的情况,这个时候要怎么去计算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1课时:减法中的零。

一、教学目标1.认识减法中的零的概念2.学会减法中的零的运算方法3.能够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运用减法中的零的技巧二、教学内容1.认识减法中的零2.学习减法中的零的运算方法3.进行练习和实践应用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问答法3.互动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计算题目来引入减法中的零的概念,例如:9 - 0 = 915 - 0 = 1554 - 0 = 54通过这些题目,让学生认识到在减法中,当一个数字减去零时,结果就是原来的数字。

2.讲解在学生理解减法中的零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减法中的零的运算方法,例如:3 - 0 = 35 - 0 = 57 - 0 = 7这里的零可以被看作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数字,去掉减号,直接写出被减数,结果就是被减数本身。

3.实践在学生理解减法中的零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之后,可以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真正掌握减法中的零的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以下练习题:25 - 0 = ____36 - 0 = ____50 - 0 = ____让学生用正确的方式计算出答案,并尝试解释为什么这么做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4.总结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总结来加深学生对减法中的零的理解。

例如:当减数为零时,减法运算的结果就是被减数本身。

五、教学评价1.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减法中的零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掌握减法中的零的技巧,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3.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练习题的正确率和参与度等方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1课时连加连减(1)(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1课时连加连减(1)(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1课时连加连减(1)(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十一课时内容,这一课时是关于连加和连减的初步理解。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今天我们将学习第11课时,内容主要围绕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连加和连减,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连加和连减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在连加和连减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加减问题,再进行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加和连减,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练习本和一些图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展示一些水果图片,比如苹果和香蕉,然后问学生,如果我们有3个苹果,再加上2个香蕉,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让学生上来演示和回答。

2. 讲解连加: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会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连加,即将几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总和。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连加的例题,让学生一起解答,并解释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连加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5. 讲解连减:我会用同样的方法,引入连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连减,并如何解决连减问题。

6.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连减的例题,让学生一起解答,并解释解题思路。

7.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连减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连加和连减的定义,以及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的书包里有3个苹果,他又买来了2个香蕉,请问他的书包里一共有多少个水果?答案:5个水果。

最新改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20简单加、减法教案

最新改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20简单加、减法教案

教学设计一、唤醒经验1.1个十和6个一。

(16)2.1个十和7个一。

(17)3.1个十和1个一。

(11)4.1个十和3个一。

(13)5.1个十和9个一。

(19)回忆十几数的组成,为相应加减法做铺垫。

二、新授10+3=?1.出示小棒图这里有多少根小棒?生1: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

十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1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个位上拨3颗珠子,表示3根小棒,也就是3个一。

所以这里有13根小棒。

生2:我想用加法算式来计算,10+3=13.生3:我用的是接着数:10、11、12、13师:有的同学用上了我们的新朋友,计数器,有的同学想到了加法算式,会想办法。

追问:看到这幅图,你还能想到其他的什么算式呢?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减法算式,构成一图三式,并再次说一说这三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新授11+2=?1. 摆小棒。

生:我是用小棒来帮助我计算的。

你们看,我先拿出1捆和1根小棒,他们合起来就是11。

11加2,我就再摆上2根小棒。

1根和2根合起来就是3根小棒,也就是3个一,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就是13了。

师:为什么先把这1根和2根合在一起?生:因为这1根表示1个一,2根表示2个一,它们都表示几个一,所以先合在一起。

2. 计数器。

生1:先用11里个位上的1和2合起来是3,然后11里面的1个十不变,和这3个一合起来是13。

我先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1个十,再在个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1个一,合起来是11。

11+2,我就在个位上再添上2个珠子。

生2:为什么要在个位上添2个珠子呢?生3:因为加的是2,也就是2个一,所以要添在个位上。

师:那现在是多少呢?生: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就是13了。

师小结:孩子们已经会用多种方法计算了。

三、新授13-2生1:我想到了加法算式。

刚刚我们计算了11+2=13,所以13—2=11生2:我想到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13-2,就是从3根小棒里去掉2根,也就是3个一减去2个一,就剩1个一了。

1个一再加上之前那1个十就是11.。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1课时:掌握零的减法技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1课时:掌握零的减法技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1课时:掌握零的减法技巧
引导目标:掌握零的减法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零的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掌握零的减法技巧,熟练进行零的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在零的减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在黑板上写上“2-2=?”的式子,询问学生“2减去2等于几?”。

这时大部分学生会回答“0”,老师再问“为什么是0呢?”学生会回答“因为两个数一样!”老师再问“那2-1呢?”,学生还是会回答“1”,老师在黑板上写上“2-0=2”,并提示学生在零的减法中0是不变的。

二、讲解零的减法
1. 零的概念
教师向学生解释,零是一个特殊的数字,它代表的是没有任何物品或数量,任何数减去0的结果不会发生改变。

2. 推导减法规则
讲解除法时要借助具体示例,注重让学生深刻理解除法的本质,从而推导出“减法规则”。

3. 进行练习
在黑板上出一些练习题,例如1-0=1、2-0=2等,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推导出答案,讲解一遍。

4. 注意事项
在零的减法中,应该注意是否有特殊情况,例如“0-0=0”、“1-0=1”等。

三、练习与巩固
1. 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出几道例题让学生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

2. 课后作业
下课后老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以巩固学生对零的减法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解了零的减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示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减法的本质,进而掌握零的减法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并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第11课时 做个减法表》精品教案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第11课时 做个减法表》精品教案

第11课时做个减法表【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复习10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10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正确率和速度。

2.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点】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

二、探究新知1.整理减法表。

(1)PPT课件出示“做个减法表”主题图。

看一看笑笑和淘气做的减法表,你们能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2)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

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与学生合作整理。

(3)各组介绍一下整理的减法表。

2.探索规律。

观察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观察的规律,去发现减法表的规律。

学生发现:横着看,第一行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0~10各数;第二行都是9减0~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0~8各数……竖着看,每一列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数字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三、课堂总结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加油啊!四、布置作业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在整理减法表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整理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不足之处] 教学中未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未能根据提出的问题来解决问题,致使学生理解得不够深刻。

[再教设计]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写法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写法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写法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写法教案第【1】篇〗学习对象的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

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一幅,你们看看,认识吗?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

队伍排得可真整齐。

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

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二、新课展开1、数数①、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②指名来数一数,③你猜对了吗?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⑤、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精品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精品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各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的认识基本为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从他们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他们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

2.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并理解各数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11-20各数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1-20各数的卡片。

2.准备与11-20各数相关的图片。

3.准备计数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故事情境,引入11-20各数的学习。

例如,讲述一个小动物在数数的过程中,遇到了11-20这些数,让学生帮助它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老师逐一展示11-20各数的卡片,让学生读出来。

同时,展示与11-20各数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加深对各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反复练习11-20各数的读写。

例如,设置一个“抓鬼”游戏,学生轮流报数,报到11-20的数时要用手遮住嘴巴,其他学生要找出谁报了这些数。

4.巩固(10分钟)老师提问,学生回答11-20各数。

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11-20各数的加减法练习。

老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十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十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十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例一、例二,“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比较、判断和迁移能力。

3.渗透“变与不变”思想,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练习本,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连加、连减口算(小黑板出示)师:说一说连加、连减的计算题应当怎样计算。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加法、减法口算:4+3= 7-2= 3+7= 10-4=4-2= 2+3= 8-1= 7+3=学生口算出得数,并观察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

(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是第二个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或者是被减数)二、学习新知1.初步感知加减混合运算,发现加减混合运算的特点师:利用这个特点能不能把每组中的两道题合成一道题?学生说组合题,教师板书:4+3-2= 3+7-4= 4-2+3= 8-1+3= 师:这些题有什么特点?(这些题有加法计算,也有减法计算)给它们起个合适的名字。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这些题就是加减混合运算题。

教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2.探讨计算方法师:想一想这些题应当怎样计算?4人小组讨论一下,试着算一算。

学生交流后说说个人方法。

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本的两幅图说图意并正确进行计算。

学生说出4+3-2,3+7-4,4-2+3,8-1+3的计算顺序:第一步先算……第二步再算……教师板书出计算过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刚刚我们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计算的?谁能用一句话把这种顺序总结起来?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先算前两个数,用得数再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1.学生说一说第75页“做一做”的图意并玩成填空。

2.同桌互相摆小棒,列出加减混合的算式并计算。

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十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1课时 连加连减》(含教学反思)(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1课时 连加连减》(含教学反思)(1)

第11课时连加连减(1)【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连减计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连加、连减题。

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理解含义,掌握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情景导入】1.出示小旗图:师: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这儿共有多少面小旗?生:7面。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左边有3面小旗,中间有1面小旗,右边有3面小旗,合起来一共是7面小旗。

2.师给予肯定、鼓励,并放好小旗。

【进行新课】1.学习连加。

师:小朋友,平时在家时,你帮助爸爸、妈妈干了些什么?(小朋友回答,及时表扬,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师:刚才老师说到的明明也很爱劳动,在家经常帮妈妈喂小鸡,你们看:(师分步操作课件)动画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跑来2只。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明明在家里喂鸡,开始有5只小鸡在吃米,又跑来2只。

师:你能提一个问题吗?生:问问小朋友现在有几只小鸡?师:怎样列式?生:(口头)5+2。

在上次动画演示的基础上又跑来1只小鸡。

师:这下,你又发现了什么呢?生:明明喂鸡,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第一次来了2只小鸡,第二次又来了1只小鸡,一共有8只小鸡。

师:谁会列式?生:(板书)5+2+1=8。

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生:先用原来的5只小鸡,加上第一次来的2只小鸡,共有7只小鸡。

再用7只小鸡加上第二次又来的1只小鸡,总共8只小鸡。

师:谁会读这道算式?(强调“再”、“又”)生:5加2再加1等于8。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板书:连加)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得数记在心里;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最后算出结果。

(教师板书运算过程示意图)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现在我们再去看看那些小鸡吃饱了没有?2.学习连减。

数学一年级第十一课教学方案

数学一年级第十一课教学方案

数学一年级第十一课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的前后关系,掌握数字的顺序排列。

2. 掌握数字的写法和读法,培养快速识数的能力。

3. 能够利用数字完成简单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的前后关系和顺序排列。

2. 数字的书写和读法。

3. 数字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数学教具或数码卡片,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复习前面的数字知识。

-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前后关系,并思考数字的顺序排列。

2. 学习数字的前后关系和顺序排列(15分钟)- 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观察并感知数字的前后关系,如找出比某个数字大或小的数。

- 以数轴为辅助,让学生将数字排列成正确的顺序。

-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数字的排列顺序。

3. 学习数字的书写和读法(20分钟)- 示范和解释数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包括数字的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

- 让学生跟随示范,练习写出数字,并纠正他们的书写错误。

- 引导学生从看到数字的形状,准确地读出数字的名称。

4. 进行数字的加法运算(25分钟)-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简单的加法例子,如一朵花加上两朵花等。

- 利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教学演示,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尝试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

-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加法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5. 进行数字的减法运算(25分钟)-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简单的减法例子,如一串珠子减去两个珠子等。

- 利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教学演示,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

-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尝试完成简单的减法计算。

-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减法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6. 巩固练习(15分钟)- 给学生出示一些数字的排列图,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来填写缺失的数字。

-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反应情况,及时进行帮助和指导。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5.11 练一练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5.11 练一练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5.11 练一练【课题名称】第11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1-10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快速、准确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会解决“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的问题和逆向思考的问题。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20以内进位计算方法。

教师: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我们都学习了哪些?预设1:拆大数、凑小数。

预设2:拆小数、凑大数。

预设3: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教师:分小组完成下面计算题,比一比那组算的又对又快!2.多角度解决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

下面这幅图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组织学生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名学生完整口述题意。

教师:你会列式解答吗?预设:学生根据交流及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求圆的个数,为什么解答的方法不同呢?预设:学生说出:因为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不同,但都是用加法计算。

3.求总量。

教师: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

读一读下面这道题目,说一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样解决?预设:小猴拿走了9个桃子,桌子上还剩3个桃子,要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就是把拿走的桃子和剩下的桃子两部分合起来,9+3=12(个),所以原来有12个桃子。

二、跟进练习1.教材第101页练一练第1题。

开火车计算,汇报时说计算方法。

2.教材第101页练一练第2题。

利用36道加法算式玩“比一比”的游戏,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演示,两人各抽一张算式卡片并计算,看谁的得数大,其余学生指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一课时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一课时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查学诊断
1+2= 4+1=
2+3= 3+2=
二、探求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认识“0”
(1)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用数字几表示?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2)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用数字几表示?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9、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
10、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11、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
4+0=4
12、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学生口答算式)
(3)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1--5的数字卡片里有表示一个都没有的吗?
(4)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用什么数字表示呢?
(5)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板书:0的认识。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课题
0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型


第1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3、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0的加减法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1课时《10的加减法》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1课时《10的加减法》课件

当堂练习 2. 2
7
9
6
4 5
3
当堂练习
3. 看图写算式。
(1)一共有10 个西瓜。
(2)
地里还剩几个西瓜? 10 - 4 = 6 (个)
还剩几只小鸟? 10 - 3 = 7 (只)
课堂总结
可以利用“10的分与合”计算有关10的加 减法,10减几还可以用“想加算减法”来计算。
课后作业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的第3~8题。
1. 直接写出得数。
温 4+5=9 故 3+4=7 知 新
3+6=9 2+7= 9 6+2= 8 7+1= 8
2. 教材第56页例1。 可以根据点子( 颜色 )的不同,写出加法算式和减
新 课 法算式,也可以根据10的( 组成 )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 先 知 算式。
1+9= 10 9+1= 10 10-1=9 10-9=1
知识点2
2.
从涂色与没涂色理解一图三式
2+ 8 = 10
3 +7= 10
10-2= 8 10- 8 = 2 10- 3 = 7 10- 7 = 3
提 升 点 应用10 的加、减法解决看图列式
3. 看图列式计算。
(1)
(2)
4 + 6 10
10 - 7 3
点拨:(1)左边有4 颗糖果,右边箱子里有6颗糖果, 求一共有几颗糖果,用加法计算,列式为4+6=10(颗); (2)一共有10 罐可乐,右边有7 罐,求左边箱子里有 几罐可乐,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0-7=3(罐)。
个,没涂色的有 9 个。 9 个,涂色的有 1 个。
10 - 1 = 9 (个)
10 - 9 = 1 (个)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1课时 用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1课时  用数学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1课时用数学【教学内容】:教材P57及练习十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情境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新。

出示大森林图。

师:快乐的大森林里都有些什么?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1.主动探究,体验加法的含义。

出示蘑菇图。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问:小问号问我们什么?师:谁来帮小蘑菇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6+2=8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一起去小鹿们在干什么吧!2.小组合作,体验减法的含义。

出示:小鹿图师:请大家注意观察,你看到些什么?请说给你的同座听。

师:根据这幅画,你能提出一个合适的数学问题吗?请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强调讨论时请注意: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等他说完了,别人再说。

小组同学思考,互相讨论。

教师巡视、倾听,并与之交流,适时启发。

3.汇报结果。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问:你能完整的把这幅图说一说吗?问:要求还剩几只小鹿,怎样列式呢?(板书:9-3=6)师:你是怎样想的?4.尝试小结。

师:通过解决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着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5.联系生活,整体感知。

师:根据小鹿图,大家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而且还自己解决了问题。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1.3 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1.3 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3 0的认识和加、减法【课题名称】第11课时 0的认识和加、减法【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0页。

【教学目标】1.知道“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提高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0的两种含义,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理解0的加、减法的算理。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直尺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学具:直尺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数字宝宝本领比赛开始了,1~5各数字跑来了,看看它们都说了什么。

(第2页课件展示)教师:想一想,0到底有没有用,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有关0的知识。

【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数字比本领的情境,回顾数字的作用,同时引发思考“0到底有没有用,有什么作用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1.理解“0”表示没有。

(1)情景感知。

教师:熊猫发现了一盘嫩嫩的竹笋(课件出示教科书P30第一幅情境图)可高兴了!看,盘子里有几个竹笋,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看看接着发生了什么事情。

课件依次出示后两幅情境图。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发现,加深了学生对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了解,使学生走进情境,再提出问题。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学习接下来的看图列式计算打下基础。

教师:根据刚才的观察,汇报自己的发现。

预设:学生会根据情境图说出盘子里原来有2个竹笋。

熊猫吃了1个后,还剩下1个竹笋。

它又吃了1个,盘子里1个竹笋也没有了。

教师:盘子里1个竹笋也没有了,应该用什么数表示呢?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0”,也可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1课时 0的减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1课时  0的减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1课时 0的减法课时目标1.认识数字0的概念及其在减法中的运用。

2.能够正确运用0的减法进行简单计算。

3.提高学生对减法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课件: 包括数字0的图片和相关减法运算示例。

2.学生练习册: 准备涉及0的减法题目,便于课堂练习。

3.小组活动材料: 卡片、计数棒等,用于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复习巩固1.通过连线图示,复习1~5的认识及加法计算。

2.让学生口头回答减法的概念,引入0的减法。

第二阶段:引入0的减法1.展示数字0的图片,让学生描述0的特点。

2.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0的减法规则。

–例:3 - 0 = 3第三阶段:活动与练习1.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个别完成0的减法题目。

2.小组合作:给出减法题,让学生用卡片或计数棒模拟计算。

3.点拨订正:让学生互相订正答案,并讨论0的减法规则。

总结反思1.综合回顾0的减法规则,强化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

2.鼓励学生举例说明0的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导出扩展:让学生思考其他数字和0进行减法运算的规律。

课堂延伸1.在课外作业中加入更多0的减法练习题目。

2.鼓励学生利用数字卡片或计数棒进行自主练习。

3.创设游戏环节,巩固0的减法概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0的减法规则,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希望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掌握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在实际问题中。

第二单元 第11课时 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秋)

第二单元 第11课时  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秋)

第二单元 第11课时 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对照点子图,直接利用10的分与合进行计算,并能熟练地口算有关10的加、减法。

2.由“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由““看图计算”过渡到想数的分与合进行计算,发展了数学思维,提升了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口算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由“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本课时学生的学习是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填一填等活动,掌握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由一图四式到一图三式的过渡,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凑十歌”是复习10的组成的课堂活动,为学习10的加、减法打好基础。

】1.复习10的分与合2.读儿歌,巧记10的组成。

3.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10的组成,今天我们来学习10的加、减法计算。

(板书课题:10的加、减法)学习任务一:探究10的加、减法【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一图四式”以及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在学生计算时,要引导学生由“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使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更为突出,也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1.学习“9+1=10”及相应的加减法。

(1)课件出示10个白色圆圈。

教师:你喜欢涂色吗?来给圆片涂色吧。

预设:10个圆片,涂了1个,还剩9个没有涂。

(2)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后汇报。

预设1:有1个蓝色的圆圈,9个白色的圆圈,合起来是10个圆圈,1+9=10。

预设2:有9个白色的圆圈,1个蓝色的圆圈,合起来是10个圆圈,9+1=10。

预设3:有10个圆圈,拿走1个蓝色的圆圈,还剩9个白色的圆圈,10-1=9。

预设4:有10个圆圈,拿走9个白色的圆圈,还剩1个蓝色的圆圈,10-9=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1课时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P57及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情境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选
择合适的
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新。

出示大森林图。

师:快乐的大森林里都有些什么?
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1.主动探究,体验加法的含义。

出示蘑菇图。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问:小问号问我们什么?
师:谁来帮小蘑菇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6+2=8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一起去小鹿们在干什么吧!
2.小组合作,体验减法的含义。

出示:小鹿图
师:请大家注意观察,你看到些什么?请说给你的同座听。

师:根据这幅画,你能提出一个合适的数学问题吗?请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强调讨论时请注意: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等他说完了,别人再说。

小组同学思考,互相讨论。

教师巡视、倾听,并与之交流,适时启发。

3.汇报结果。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你能完整的把这幅图说一说吗?
问:要求还剩几只小鹿,怎样列式呢?(板书:9-3=6)
师:你是怎样想的?
4.尝试小结。

师:通过解决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着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
5.联系生活,整体感知。

师:根据小鹿图,大家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而且还自己解决了问题。

像这样加、减的例子,生活中还有许多。

想一想:你能试着举出几个吗?
师:看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教材58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大声的说图意,并在书上列式计算。

2.练习十二的第3题。

要求:互说图意,独立填空。

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指名汇报,并结合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四、小结收获,渗透联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用数学
6+2=8 9-3=6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