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淳中集体备课稿纸(2)

合集下载

淳中高二历史集体备课教案-杭州第十四中学

淳中高二历史集体备课教案-杭州第十四中学

高二历史集体备课教案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扩张及衰落知识概览:①建立:13世纪末,一个突厥人部落的首领奥斯曼在小亚细亚建国,国家名称──奥斯曼土耳其。

②政权特点:军事封建帝国③国教:伊斯兰教④都城:伊斯坦布尔即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1453年攻占)⑤影响:16世纪,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臻于鼎盛。

⑥16世纪末开始,帝国迅速衰落下去,17-18世纪帝国日见瓦解。

⑦在19世纪,原属帝国版图的欧洲国家,如希腊、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纷纷独立或自治,有的地区为俄、奥、英所占有。

⑧1914年,土耳其参与一战,因战败而濒临灭亡的边缘。

⑨一战后,协约国先后把《摩德洛斯停战协定》、《色佛尔和约》强加给土耳其,对奥斯曼帝国加以分割,除首都外土耳其仅保留小亚细亚中部一块不大的领土。

⑩土耳其人民在凯末尔(1881-1938)的领导下,发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于1923年10月29日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从而结束了苟延残喘的奥斯曼帝国统治。

【讲授新课】一、独立之路1、青少年时代的凯末尔:1881年出生于萨洛尼卡→12岁考入军校→24岁陆军大学毕业→放逐派遣至大马士革2、军事上崭露头角:指挥达达尼尔海峡战役获胜被誉为“伊斯坦布尔大救星”3、民族革命:①背景:协约国妄图肢解土耳其,土耳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经过: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领导击败希腊武装入侵→签订《洛桑和约》4、土耳其共和国的成立:1923年安卡拉凯末尔当选首任总统二、凯末尔改革1、改革内容:政治:废除苏丹(封建君主)和哈里发(宗教领袖),实现政教分离,改造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文化:颁布改革服饰和其他传统象征物的法令文字: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教育:宗教与学校教育分离法律:采用西方法律,废止伊斯兰教法,保障女权经济:以苏俄为师,经济领域推行国家主义2、改革评价:以“世俗化”为核心的资产阶级现代化改革,巩固了民族独立和共和制度,初步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是同时代亚非半殖民地国家中唯一成功的改革。

第6单元写作训练

第6单元写作训练
学生自读短文
学生回答
选择话题
天平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可指导学生选择校园中的事或身边的事作为演讲选题,对于选题有困难或犹豫不决的小组要及时给予帮助。
2、独立完成300字左右的演讲稿。
3、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成员读自己的演讲稿,其它成员评价并帮助修改,写作者记录其它人的修改意见。
4、根据小组交流时的评价情况,修改自己的演讲稿。
6、教师总结。
五、课后学习
完成一篇演讲稿并誊写。
学生习作练习
讨论交流评价
学生进行演讲比赛
交流评价
课后练习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阅读引写短文,了解演讲稿写作的基本要求;
2、收集演讲材料,体会演讲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感情的特点;
一、导入学习
在聆听了伟人的声音,瞻仰了大家的风范后,同学们是不是也想用演讲的方式来表达你们内心的思想与情感呢?要想完成一次成功的演讲,必要的技能和认真的准备都是不可缺少的。今天就让我们来试一试身手吧。
二、了解演讲稿写作的基本要求
1、请大家先了解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要注意哪些方面?自读语段,划出写简短演讲稿的两个要求。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基本要求分内容、语言两方面:内容有两个要求,一是要有针对性,二是中心要明确,观点要鲜明。语言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感情。
三、小组合作,练习写演讲稿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稿的写作练习。小组中每个成员各自拟一个演讲内容,大家讨论后确定其中之一作为共同练习话题。
四、组织演讲比赛1Fra bibliotek宣布比赛规则: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比赛,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参加班级演讲比赛,小组互评。
2、小组内进行演讲练习,大家讨论后确定其中一人参加班级演讲比赛。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二)、课文两个片段分别写了什么?(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三)、研读课文内容
1、思考大地上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点拨:一只鹞子在空中盘旋觅食,结果徒劳无获。
2、那么为何会徒劳无获呢?
3、从梭罗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人类和地球是什么关系?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唇亡齿寒相互依存息息相关
5、思考:你认为选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学生能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予以证明。
重难点
重点:教育学生热爱、善待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品味洗练、隽永、耐人寻味的语言。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2分钟左右)
《明天不封阳台》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作者由封阳台这件小事生发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大道理,真可谓观察入微,匠心独运。散文家苇岸看到一只鹞子在田野上空捕食,也写了一篇文章,他会想到什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导入意在激趣)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主备人:王敏捷
时间
2012、12、18
地点
初二办公室
召集人
孟凡强
课题
文笔精华(三)
课时
第1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
教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品味洗练、隽永、耐人寻味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就是
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
鹞子徒劳
田野贫瘠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
地球空乏
教学反思
四、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
(1)“因人类的扩张在平原上已近绝迹的野兔”中的“已近”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

集体备课稿纸 - 副本 (1)

集体备课稿纸 - 副本 (1)
学科:初三物理
备课时间
地点
理化办公室
课题
1.2运动的描述
主备人
参加人员
主备教师教学设计
议课记录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回忆再现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
2、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3、知道参照物.
4、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5、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丙看见乙匀速上升.这三架直升机各作何种运动?
4、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是(填“运动”或“静止”)的。
5、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k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似乎有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竟然是颗子弹,此时子弹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相对于____________是静止的.
2.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___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____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___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_____的.
宇宙及自然界中关于机械运动的例子还有许多;同学们通过思考、讨论可以多找一些例子,提出来发表让大家共享:①流星划过夜空②小鸟在空中飞行③河水在不停地流动④稻穗在随风起伏⑤房屋、树木随地球一起运动。这些都是机械运动吗?
1.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恰当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石榴》教案专用稿纸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石榴》教案专用稿纸
用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石榴果实成长的后期的形状特点,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对石榴的欣赏之情,具有职业特点。
6、明确:开头:对比;衬托石榴的不同寻常的品格。
结尾:妙趣横生,引人遐想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教师出示课堂作业。
1.选词填空:
•(1)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珍贵华贵昂贵)。
•(2)可是谁用红玛瑙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琢铸做)(3)石榴树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而不枯瘠……(奇崛奇怪怪异)
第二次:在第七段:“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时相似的。
第二个比喻是核心,它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个比喻准确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一)
主备人:李连喜
时间
地点
教导处
召集人
李连喜
课题
3、石榴
课时
2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
教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同上
过程与方法:同上
情感态度价值观:同上
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关键句子,把我石榴的外在特征。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语句的理解,掌握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意的方法。
3、明确:奇崛清新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
4、明确: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5)不可执一()(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7)冒雨冲风()(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完成达标训练题,当堂订正。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熟读成诵
讨论补充记录
讨论补充记录
板书
设计
二十五、治水必躬亲
钱泳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教学反思
1、
2、
6、古今异义
7、特殊句式
8、疏通文意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慢有快,水停聚的地方(池塘)有浅有深,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如果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如果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穿着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钱粮给民工,不苛扣一厘钱,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没有横行勒索一文钱财。必须要像这样以后事情才能办成功。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不能办好了。、
2、出示学习目标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理清作者思路,诵读、背诵课文。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自学提纲:
1、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把握朗读节奏。
2、借助页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记下自学中的问题。
3、相互学习、相互质疑,加深理解。
三、合训练(15分钟)
1、教师出示课堂作业。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
•躬历山川()非咨询不穷其致()()
•好逸而恶劳()亲劳胼胝()
•远嫌而避怨()布袍缓带()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语文专用稿纸1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语文专用稿纸1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时间2012-4-26 地点初一办召集人孟凡强课题毛泽东词二首课时1 课时(总第课时)科任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感悟诗歌内容,了解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过程与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宽广的胸怀,坚定的信心和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2分钟)1导入新课2、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2)朗读这首词,感悟诗歌内容。

(3)了解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4)体会诗人宽广的胸怀,坚定的信心和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5分钟左右)自学提纲:1、解题,简介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2、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激越豪放的情调。

思考:这首词上下两阕,各写什么?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3、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描写北国雪景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4、“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作者用哪个字作评价,有何含义?那么谁是真正的英雄?为什么这么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找出点明主旨的句子学生自学,对疑难问题做批注。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一)、组内互探(二)、师生互探1、“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毛泽东(1893 — 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

毛泽东也是杰出的诗人,有许多大磅礴的诗作,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军事文选》《毛泽东诗词》等。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紫藤萝瀑布》教案15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紫藤萝瀑布》教案15
二、出示自、学提纲(8--10分钟左右)
1、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2、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3、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4、哪些句子可以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5、本文对境外描写生的细致,这源于作者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重难点
重点:揣摩词语和句子,体会作 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难点: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显现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上节课,我们就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文章,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予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三、合作.探究(15分钟左右)
1、作者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有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2、师生讨论(参见课件)
3、作者的感情宣泄是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的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的关系”讽刺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复习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复习
《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唐代诗人,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登岳阳楼》作者杜甫,唐代诗人。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该诗意境阔大,情景交融显示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周总理,你在哪里》作者柯岩,现代女诗人,这首诗运用“询问—呼唤—寻找—应答”的独特构思来展现主题特点。表达亿万人民对周总理无限怀念的深厚感情。该诗运用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起到了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的效果。
完成达标训练题,当堂订正。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阅读理解
文言文专项阅读训练――《赵普》:
(一)解释带点字:
1、寡()学术,及()为()相2、晚年手不释()卷()3、虽()多忌克4、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二)解释下列词语:
1.临政:2.性深沉:3.岸谷:4.忌克:5.循默:
(三)说出下列句中带点词的古今义:
《展示华厦文化魅力》作者余玮,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课文描述了世界顶级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成就,赞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
《赵普》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北宋政治家。课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本文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四次奏荐人才的描写,显示赵普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重难点
重点: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
难点:感受作品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导语: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分别运用不同的题材,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魅力,这节课让我们重温这几篇课文,进一步掌握其中的知识要点。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无题》教案专用稿纸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无题》教案专用稿纸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自学提纲:
1、简介作者
2、理解诗句意义,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讨论补充记录
板书
设计
见课件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教师出示课堂作业。
你还能说出几句李商隐的诗句吗?
无题二首(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完成达标训练题,当堂订正。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讨论补充记录
????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3、你还能说出几句李商隐的诗句吗?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7.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7.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省淳中集体备课稿纸学科语文执笔王顺审核高一(1)部备课组总课时教学课题: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明确马克思提出的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原则。

2、能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3、能够让学生说出“活动体验”这种学习方式给自己学习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1、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初步拟定自己的人生规划。

2、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文本的讨论,并把自己的感受主动与他人交流。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十六七岁的年龄应该是尝试规划人生、设计人生未来方向的时候,马克思说:“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

”那么大家对自己的未来都有哪些设计和规划呢?(点一、两名同学说说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家在选择自己的职业的时候进行过周密的思考吗?在本文中,马克思以十七岁的年纪谈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以及自己职业选择的初步方向。

二、导读本文是马克思十七岁中学毕业时所写的毕业论文。

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深刻的语言,慎密的思考,严格的推理,使人兴奋、鼓舞,给人以震聋发聩的力量。

文中所表述的一些见解和许多哲理性的语句都深入实际,给人启迪,时隔一个多世纪,本文仍对广大青年在现实生活中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从小在家庭和学校就受到了人道主义、理性主义和圣西门学说等启蒙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使他在中学时期就确立了拥护进步政治与反对反动势力的正确立场,并树立起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理想和崇高精神。

他在中学毕业时所写的这篇德语作文已经表现了这位17岁的年轻人对自己未来所作的最初选择的严肃考虑。

少年马克思已经注意到了“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给自己的责任,他已经认识到个人职业选择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指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这一指针和选择使马克思从精神上和方向上决定了他自己的一生。

他极其认真负责地使用了一个人所可能有的最尊严的自由选择的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淳中集体备课稿纸学科语文执笔汪波审核高一1分部备课组总第课时教学课题:肖邦故园教学目标: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和个体之间的关系,激发爱国之情;将音乐欣赏和文学欣赏结合起来重点难点:把握肖邦音乐与祖国之间的密切关系;将音乐和文学欣赏结合起来教学方法:文本研习。

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训练将音乐感受转化为文字的能力。

教具使用:肖邦音乐片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播放肖邦的音乐片段(马祖卡舞曲或夜曲),简要提示一下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仔细聆听,体会情感,想象画面。

适当的问题引导:歌曲的情绪如何?曲子的速度如何?力度怎样变化?你听后想到什么,有什么感觉?同学们从乐曲中听到了许多东西,这是因为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我们的情感、思想都有一致之处。

也许我们对音乐的体会都是朦胧的,觉得难以下笔描述,那么我们通过对别人描述音乐文字的学习,来提高我们鉴赏音乐,感受人类情感的能力吧。

今天我来一起来看一下波兰作家让-伊瓦什凯维奇怎么描绘肖邦的音乐的。

二.学生介绍肖邦的资料,探讨肖邦身世及其杰出的艺术成就。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三.整体感知,速读全文,讨论思考:1.本文的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思考,整理,形成文字表达)作者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首先回顾了它的历史,强调了作为艺术家的肖邦音乐创作的源泉正是来源于他的儿时之国。

因此,要理解肖邦的音乐,就无法不能把两者联系起来——同样的色调,同样的美。

接着,作者深情地写出了肖邦对故土的热爱:出生,少年,青年乃至异国他乡的梦中思念。

这些都促使肖邦用音乐去寄托自己对祖国故土的热爱和眷恋。

然后,作者描写了肖邦故居的现状,这个音乐的圣地给予世界上最杰出的音乐家滋养,使普通人获得了莫大的精神享受、心灵慰藉。

肖邦故园成了波兰民族的坚韧纽带和精神之柱。

最后,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肖邦故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并且和肖邦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2.肖邦故居和肖邦创作的音乐有何联系?请勾画出相关语句。

“要更好地理解肖邦音乐同波兰风光的联系,可以说任何地方也无法同这朴素的马佐夫舍的村庄——热那佐瓦沃拉相比了”(第5段第1句)“我们恰好能在肖邦的马祖卡曲和夜曲了找到这平原的歌声——凡是他那些直接留下了这儿时之国画面的作品,我们都能发现一缕乡音”(第11段)“或者亲自谈走伟大作曲家临终前的最后一组马祖卡曲,我们必能从中听到昔日国内歌声的淡淡的旋律”(第12段倒数第5行)“大花瓶……喷射出金光闪闪的清流——他的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流。

”(第13段)3.作者写肖邦故园的意义何在?明确:这篇文章通过故园对肖邦音乐的重大影响,深刻地说明了祖国、故乡对于一个人的价值。

没有故园,就没有肖邦,就没有肖邦的音乐,故园——祖国波兰是肖邦音乐中的灵魂所在。

同时,肖邦音乐又完美地体现了波兰民族的精神。

通过家园,祖国与个人就这样地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四.具体研习1.文章开头用了大量的笔墨回顾了肖邦故园的历史,尤其强调了一个“消失得无影无踪的”事实变迁,有何作用?明确:作者先描写斯卡尔贝克家族“曾经是相当热闹的”,最终却是“毕竟东流去”的荡然无存,被人忘之于脑后。

但是,肖邦出生的小屋却一直保留下来。

两者对比,艺术给予人类精神享受的神圣与高尚才是人类记忆真正的坐标。

故园是肖邦音乐的源泉,又是人们获得精神享受的圣地。

2.肖邦音乐同故园的联系究竟有怎么的共同之处呢?明确:“形、声和色彩的变化”,作者通过对四季的描写:春之淡紫、夏之青翠、秋之金黄、冬之洁白,写出了景致之美和音乐表现的美是如此一致:表面朴素、淡雅,内在持久、深沉。

3、怎么理解舒曼称呼肖邦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明确:肖邦的音乐代表了祖国、故土,是波兰乃至人类情感最美好部分的集中体现。

美好如花,对于美好的追求又是反抗的原由,有大炮的作用。

音乐家从肖邦音乐中得到滋养,普通人得到精神享受和慰藉。

4.美读第20-24段,体会作者肖邦故园四季之景和肖邦音乐的交融。

明确:春天,色调是栗树和樱花的娇嫩,对应的是肖邦音乐中最温柔的乐曲;夏天,景是睡莲、水面幽香、树影婆娑的清丽,对应了最成熟的作品;秋天,景是草坪小桥、花园落叶的寂静忧伤,对应了最深沉的郁闷;冬天,景是白雪屋舍的无边静寂,对应的是用肖邦微弱的琴声抗御风雪和寂静。

5.在《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和《肖邦故园》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的语句,将这些语句找出来,联系全文,谈谈他们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安排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文学是时间的艺术,文学作品都是在时间中次第展开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将时间因素特别点出来,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或明或暗、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地体现。

想比较而言,本板块三篇作品对时间都是比较强调的,如《祖》与《肖》中对季节的强调,是为了描写不同季节不同景色,后者还运用不同的季节来对应不同的情绪与肖邦音乐不同的旋律,《长江三峡》全篇就是以时间顺序来写游历的经过与依次出现景色的,这样写层次清楚,能给读者清晰的如临其境的感觉。

仔细阅读我们还回发现《祖》还有一个从古到今,从过去到现在的时间线索,这是为了表明对新中国的赞美。

而《肖》则有一个从现在向过去回溯的结构,这是为了表达对肖邦的缅怀之情。

五、迁移拓展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要用文字把它再现出来必须借助于形象。

《肖邦故园》抓住了“肖邦音乐同波兰风光的联系”,将对肖邦之家的景色描写与对肖邦音乐的诠释结合在了一起,使人从美丽多姿的风景画中想象到肖邦音乐的旋律。

借鉴《肖邦故园》中的描写,以及其他作家对音乐的文字表述,描写自己所听到的音乐,如斯美塔那的交响诗集《我的祖国》或马赫《大地之歌》或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部分论音乐的文字:1.肖邦的艺术中有波兰人民心灵的各种各样的表现。

他的音乐中有宏伟的史诗,有影响的气概的篇章,在肖邦的音乐的悲剧性的段落中,我们可以听到一颗丹心的哀痛。

这哀痛不是使人气馁,而是使人坚强的走向生活,使人感到做人的自豪和对人类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苏联]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2.肖邦的波洛涅兹舞曲的强有力的节奏能使最冷酷无情的人激动,并且像中了电流一样。

这里凝聚着古代波兰固有的、最崇高的感情。

大部分波洛涅兹舞曲都有尚武精神,其中勇敢和淳朴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这个尚武民族特有的优点。

波洛涅兹舞曲富有平静的、自觉的力量,坚定的感情。

当我们听波洛涅兹舞曲时,好象眼前浮现出一些波兰史册上所描写的古代波兰人的形象:结实的体格、开阔的头脑、深刻而动人的虔诚、豪迈的心胸与骑士精神的结合。

([匈牙利]李斯特《李斯特论肖邦》)3.……贫穷、疾病、妒忌、倾轧,日常生活中一切琐琐碎碎的困扰都不能使他消沉;乐天的心情一丝一毫都没受到损害。

所以他的作品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

后世的人单听他的音乐,万万想象不出他的遭遇而只能认识他的心灵——多么明智、多么高贵、多么纯洁的心灵!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

是的,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难的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与天使般的温柔。

他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在抚慰别人。

但最可欣幸的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幸福,他能在精神上创造出来,甚至可以说他先天就获得了这幸福,所以他反复不已地传达给我们。

精神的健康,理智与感情的平衡,不是幸福的先决条件吗?不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渴望的吗?以不断的创造征服不断的苦难,以永远乐观的心情应付残酷的现实,不就是以光明消灭黑暗的具体实践吗?有了视患难如无物、超临于一切考验之上的积极的人生观,就有希望把艺术中美好的天地变为美好的现实。

……莫扎特以他朴素天真的语调和温婉蕴藉的风格,所歌颂的和平、友爱、幸福的境界,正是全人类自始至终向往的最高目标,尤其是生在今日的我们所热烈争取,努力奋斗的目标。

(傅雷《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六、肖邦资料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10年3月1日出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

父亲原籍法国,母亲是波兰人。

他是个异常早熟的孩子,在七岁时就写了《波兰舞曲》,他的音乐天才很快就证明他注定成为“莫扎特的后来人”。

九岁时,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奏,散场后,他更关心的好象是他的衣领,而不是他超常的演奏技巧,他对母亲说:“所有的人都在看我的衣领,妈妈。

”在十岁时,他被带去在一个大歌唱家面前弹奏,歌唱家听后非常高兴,送给他一块手表。

不久以后,俄国沙皇听见他演奏,当即以一个钻石戒指作为赠品。

当时的欧洲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

”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早期创作活动。

肖邦在维也纳举办了两次成功的音乐会,然后想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上去求名。

在华沙开了三次告别音乐会后,他就出发了。

当他还没有走出多远的时候,他的老师和过去的同学们拦住他的马车并唱了一首为了向他致敬而写的大合唱。

然后他们给他一个装满了故乡泥土的银制纪念杯,希望他永远也不要忘记故土。

他虽然再也没有回来,但是永远也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祖国。

1830年以后他到巴黎定居,在那里度过了后半生。

从此肖邦永远未能回国。

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

1837年他严词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的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肖邦的音乐被人们热爱的原因也许是:它不仅是在诉说波兰的美和忧伤,而且诉说的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之情。

肖邦在巴黎的朋友,德国诗人海涅有一次写道:“他在钢琴前坐下来的时候,我觉得仿佛是一个从我出生地来的同乡正在告诉我当我不在的时候曾经发生的最奇怪的事情。

有时我很想问他:‘家里的那些玫瑰花还在热情地盛开吗?那些树还在月光下唱得那么美吗?’” 那带着“以魅力笑容、令人愉快的态度、象天使一样有着一绺美丽的鬈发”的文雅的小音乐家成了巴黎客厅的宠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