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ppt

供品:
01 供奉神佛或祖宗用
的瓜果酒食等。
贡品:
02 古代臣民或属国献
给帝王的物品
1.多音字:
① 供给(ɡōnɡ ) ③ 闷热( mēn ) 供 供品(ɡònɡ ) 闷 沉闷( mèn )
② 太空(kōnɡ ) ④ 喷香( pèn ) 空 空闲(kònɡ ) 喷 喷射( pēn )
⑤ 透露( lù ) 露 露马脚( lòu )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 狭义的新闻就指消息。 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的文体特点:
01 基本特点:及时性、真实性、(语
言)简明性、有针对性(社会功用)
02 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
导语: 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 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 揭示新闻的中心。 导语通常包括六个“何”:何时、何地、何 人、何事、何故、如何。即: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起因。
01新闻的写法:
通常采用“倒金字塔”式。首先说结果,再
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
02 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金
字塔式与倒金字塔式相结合等。
第四 部分
课文分析
01 标题是新闻的眼
睛,反映最真实最 简明的内容。
02 从本则新闻的标题中
你能看出什么?
标题的两层含义:
01 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
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 了新闻的真实性的特点。
研究探讨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 性,强调当下关注的 事件。这篇文章用大 量篇幅叙述中国航天 史,是不是就不像新 闻了?
01
引入一些补充说明的背景材 料也相当重要。
面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每个中国
02 人都应该感历程。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ppt课件

ppt课件contents •课程介绍与背景•太空科技基础知识•火箭技术与运载工具•卫星技术与应用领域•载人航天活动与成就•深空探测任务与挑战•未来太空科技发展趋势预测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早期太空探索太空竞赛时期太空探索国际合作030201太空探索历程回顾当代太空科技发展现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太空科技应用《飞向太空的航程》课程目的与意义01020304知识普及科学素养提升创新精神培养职业规划引导太空科技基础知识宇宙起源与演化理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理论大爆炸后遗留下来的辐射,是宇宙起源和演化的重要证据。

宇宙加速膨胀恒星、星系及宇宙结构恒星由氢、氦等气体构成的巨大球体,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和光。

星系由恒星、星团、星云等天体组成的庞大系统,我们的银河系就是其中之一。

宇宙结构包括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大尺度的结构,以及暗物质、暗能量等组成的宇宙“暗面”。

太空探测技术与方法通过地面或空间望远镜观测天体,收集光、射线等信息。

发射无人探测器到太空,直接探测天体或收集数据。

通过载人飞船或空间站进行太空探测和实验。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并研究天体物理现象。

望远镜观测探测器载人航天数据分析与处理火箭技术与运载工具火箭构造组成包括有效载荷、推进剂、发动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部分。

火箭推进原理基于牛顿第三定律,通过高速向后喷射工质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

推进剂类型与特点液体推进剂、固体推进剂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火箭原理及构造简介运载火箭分类与应用领域运载火箭分类应用领域概述典型运载火箭介绍1 2 3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猎鹰9号运载火箭德尔塔IV重型运载火箭典型运载火箭案例分析卫星技术与应用领域人造卫星分类及功能科学卫星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如气象、地球物理、天文等观测。

技术试验卫星进行新技术试验和应用,如新型推进系统、新材料等。

应用卫星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如通信、导航、遥感等。

通信卫星原理通信卫星应用遥感卫星原理遥感卫星应用在气象观测、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
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
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
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
体,变为飞天。
飞天梦之四
万户上天
太空探索其实是从个人起步的。世界上最早进行载人 航天技术实践的,是我国明朝的万户(又名万福)。据 史书记载,14世纪末,明朝一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 个当时最大的窜天猴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大风筝, 试图借助火药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 尽管这次试验是一次失败的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但万户被公认是载 人航天技术的世界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 一个环形山以万户的名字命名。
标题有什么含义?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 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 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 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 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 一探索过程。
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1、点明时间、地点、新闻 事实。 2、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 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 价值所在。
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1911.12.11- 2009.10.31),汉族,祖籍浙江 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 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 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 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 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 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 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 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 年。
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州”五号飞船发射 的经过,而是宕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 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作者按时间顺 序,较为详尽地叙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 程。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主体)

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22张PPT)

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22张PPT)
快速浏览课文,正音正字。
耸入 嫦娥 酝酿
橘红 翌年
九宵 横亘
快速浏览课文,正音正字。
耸入(sǒng)
橘红(jú) 九宵 (xiāo)
嫦娥(cháng) (é) 翌年(yì) 横亘(gèn) é
酝酿(yùn)(niàng)
理清课文基本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前学过的新闻知 识,把握文章的脉络即找出本文的标题、导 语、主体、结尾。
分析课文
3、新闻的主体部分是“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 史的回顾 ”,这使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怎样的不同?
分析课文
3、新闻的主体部分是“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 史的回顾 ”,这使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怎样的不同?
[明确]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 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 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 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 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 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 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 加凝重。
导语:(1-3段)——第一部分 主体:(4-26段)
背景:(5-26段)
导语:(1-3段)——第一部分 主体:(4-26段)
第二部分 背景:(5-26段)
导语:(1-3段)——第一部分 主体:(4-26段)
第二部分 背景:(5-26段) 结语:(27-30段)——第三部分
分析课文
1、这则新闻的导语主要讲述了什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4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42张PPT)

主体: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实现
飞天梦的艰辛历程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 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 (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4)1986年,批准著名的”863计划” (5)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
天宫二号,11月4日食谱
神舟一号
神 舟 二 号
神舟三号
神 舟 四 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杨利伟
首名中国太空人杨 利伟在“神五”飞船 中工作。
“神舟五号” 胜利归来!
神 舟 六 号
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走向发射塔.
这是费俊龙拍摄的作品,照 片中的褐色部分是位于我国 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 干沙漠。
战略决策 (6)“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7) “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8)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圆梦飞天
结语部分
评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 辉煌时刻!
文本互动 初步感知 1.这篇通讯是怎样有条不紊地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初步
成就的? 答案 先写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激励无数的航天人去实现千 年梦想;接着写我们的计划,上天毕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吹上去的,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这计划的 第一步是研制火箭,我们成功了,而从毛主席发出号召开始 到火箭成功发射才用了1年零9个月;又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又上了天,“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 代”。由号召,到计划,到成功,一步一步写来,紧张的任 务,紧凑的文章,娓娓道来,条理清晰。
嫦 娥 奔 月
飞天梦之三
敦煌飞天
▪ 敦煌地区约5OO多个石窟中,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优质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优质课件】

《 飞 向 太 空 的航程 》PPT课 件【优 质课件 】
1.进一步了解新闻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把握历史与现实 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重点) 3.培养关注时事的习惯,激发民族 自豪感。
《 飞 向 太 空 的航程 》PPT课 件【优 质课件 】
《 飞 向 太 空 的航程 》PPT课 件【优 质课件 】
《 飞 向 太 空 的航程 》PPT课 件【优 质课件 】
《 飞 向 太 空 的航程 》PPT课 件【优 质课件 】
“神舟”七号航天员 翟志刚出舱活动
《 飞 向 太 空 的航程 》PPT课 件【优 质课件 】
《 飞 向 太 空 的航程 》PPT课 件【优 质课件 】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 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探究一:把握文章内容
《 飞 向 太 空 的航程 》PPT课 件【优 质课件 】
《 飞 向 太 空 的航程 》PPT课 件【优 质课件 】
1.梳理文章思路。 【提示】
梳理的方法首先在于分层。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电头: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导语:第1~3段 主体:第4~26段
结语:第27~30段
《 飞 向 太 空 的航程 》PPT课 件【优 质课件 】
《 飞 向 太 空 的航程 》PPT课 件【优 质课件 】
2.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提示】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 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是 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 了几代航天人不懈的努力终 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 这一探索过程。
《 飞 向 太 空 的航程 》PPT课 件【优 质课件 】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 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 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 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
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 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 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 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 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 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 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 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 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 加突出。
课 文 相 关 图 片
航 天 设 计 师
宇 航 员 扬 利 伟
神 舟 五 号
载 人 飞 船
神 舟 五 号 飞 船 发 射
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写新闻
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真 实性的特点。
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 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 。
再次,注重新闻的结构。例如本则新闻为首尾 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 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 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1992年9月21日,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 载人航天。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 功。 2000年1月9日,“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 空。
202111课文分析第一部分13自然段导语部分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教学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教学课件
航 天 设 计 师
宇 航 员 扬 利 伟
神 舟 五 号
载 人 飞 船
神 舟 五 号
飞 船 发 射
当一个女人喜欢一个男人时,她最喜欢听他说谎言;当一个女人厌恶一个男人时,她最希望听他讲真话。 你一定不要做丑恶的人,但是世态炎凉,你也别太善良!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过于善良就是一种懦弱和无能! 成功是一种观念,成功是一种思想,成功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 天气影响身体,身体决定思想,思想左右心情。 别拿自己的无知说成是别人的愚昧!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有人将你从高处推下的时候恰恰是你展翅高飞的最佳时机。 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真的。 在灾难面前不屈服,而应更加勇敢地去正视它。
飞向太空的航程
贾永 曹智 白瑞雪
目录
导入新课
问题探究
飞天梦 背景介绍
怎样写新闻 相关图片
课文分析
各时间段的重要事件
导入新课
我国明代的万户,曾用47支自制的火箭绑 在椅子上,试图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 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 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 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第二部分(4-26自然段)
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 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 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第三部分(27-30自然段)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 内容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 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各时间段的重要事件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 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 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 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优质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优质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

华 民 族 的
飞 天 ,


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高居于碧霄
之上,逍遥于九重天外:这是龙的形象。 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在我们 的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像神龙那样 凌云御风、翱翔天宇的渴望。
飞 现天 代, 的一 名个 词古
老 而 又
古代飞天 是甘肃敦煌 莫高石窟的名片,是敦煌 艺术的标志,是不朽的艺 术品。敦煌莫高窟492个 洞窟中,几乎每一窟都有 飞天。
神五发射
“神五”发射视频
太空中的杨利伟及其拍摄的作品
英雄凯旋
激情评述
(徐钰凡小组供稿)2003年10月15日, 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重返神州,当飞天英雄 杨利伟巡天归来,人类航天史由此翻开崭新一页 ──探索太空的队伍中多了一支新生的力量。一家 国外媒体写道:“杨利伟迈出的一小步,是中华 民族的一大步。”的确,从杨利伟飞向太空的那 一刻起,我们这个火箭的故乡已经站在了一个全 新的起跑线上,它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太空文 明”新时代。放飞中国心,圆梦九天外。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家长们被感动了,同意两个孩子参训。
体教结合 “举”世 闻名

举重队成立之初,训练设施可谓简陋之极,小队员们挤在一间教室里训练。训练器材是原始
,杠铃片不够用时,便就地取材,采用沙袋悬挂。每天早上6时,小将们的身影便出现在运动场
上;下午3点半,便在训练室里机械地重复着各个动作,但每个动作的成功,都会让这些孩子们
对中国航天史的回顾,是建立在叙述“神五”飞天 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来写的,是作为新闻背景 材料来用的,对新闻事实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把航天史 的材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能及时满 足读者阅读的需求。同时把事件放在历史的长河去考察, 使事件本身具有历史的纵深感,意义也更加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神舟七号航天员:刘伯明、翟志刚、景海鹏
28
神舟七号航天员:刘伯明、翟志刚、景海鹏 29
翟志刚走出航天仓。
30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船2003年2月
1日9:00在预定着陆时间前瞬间在得克萨斯
过程。
12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时间顺序。
3.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 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 性的特点。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 的心情。在那一刻,梦想将变为现实, 传达出一种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
13
导语部分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 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 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 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 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 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 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 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6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 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 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 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7
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
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
“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8
从远古的嫦娥奔月神话,到敦煌的
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
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做了
几千年。今天,随着国家的富强,科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平的提高,这一梦想终于实现。当举
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
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
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
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

飞 天
2
飞天梦之一
腾去驾雾,呼风唤雨,高居于碧霄之上, 逍遥于九重天外:这是龙的形象。中华民 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在我们的祖先心 中,很早就产生了像神龙那样凌云御风、 翱翔天宇的渴望。
3
飞天梦之二
嫦娥奔月
• 嫦娥是帝喾的女儿,也称姮 娥。她美貌非凡,是后羿的 妻子,相传后羿是尧帝手下 的神射手。《淮南子.览冥 训》中说,后羿从西王母处 请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 这颗灵药,成仙了,身不由 己飘飘然地飞往月宫之中, 在那荒无的月宫之中度着无 边的寂寞岁月。
4
飞天梦之三
敦煌飞天
• 敦煌地区约5OO多个石窟中,
都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 飞天,
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
乾闼婆,紧那罗,原是古印度神
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
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
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
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
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
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
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
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
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
5
飞天梦之四
万户上天
• 太空探索其实就是从个人起步的。世界 上最早进行载人航天技术实践的,是我国明 朝的万户(又名万福)。据史书记载,14世纪 末,明朝一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个当时最 大的窜天猴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大风筝, 试图借助火药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 的梦想。尽管这次试验是一次失败的悲剧, 但万户被公认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世界第一人。 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以万户 的名字命名。
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作者把目光投向了历
史的深处,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
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这使得事件
本身更加凝重。
15
回顾重大意义的事件
一、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 星!”的指示。
二、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三、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11
学学写新闻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反映最真实最简明的内容。
阅读本则新闻,思考:
1.你能从本则新闻的标题中筛选出什么信息?
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
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 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 程。
其二,中国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
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
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9
读音字义
• 耸 (sǒng) 入云天 喷 (pēn) 射
• 横亘 (gèn)
橘 (jú) 红
• 翌 (yì) 年
苛 刻 (kē kè)
10
课文结构
• 标题: • 电头: • 导语: • 主体: • 背景: • 结语:
飞向太空的航程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第1~3段 第4~26段 第5~26段 第27~30段
中国航天事 业的发展
神舟五号升空 飞天梦终实现
神舟一号至四号

的顺利升空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 人造卫星的探索
20世纪80年代”863” 计划 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
20世纪70年代中

17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神舟四号上天
18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19
20
神舟五号降落
杨利伟
21
首名中国太空人杨 利伟在“神五”飞船 中工作。
四、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 工程的战略决策。
五、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六、 “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语部分,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飞 天梦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 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16合 型的结构。
神舟七号成功出舱
神舟六号返回, 飞天梦更进一层
14
主体部分
新闻的主体,作者用一个过渡段写对中国
航天研究史的回顾。这一部分引用的都是一些
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其他新闻报道有了
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详细地描述火箭
发射的经过等一些事情,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
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
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
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读者急需了解这
“神舟五号” 胜利归来!
22
神舟六号图片汇集
23
这是费俊龙拍摄的作品,照 片中的褐色部分是位于我国 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 干沙漠。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
成功首次将我国两名航
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同
时送上太空。
24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
升空,计划绕月飞行一年。
25
嫦娥绕月
26
2008年9月25日21:10分,神舟七 号点火升空,28日17:13分着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