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人口的大量涌向城市,导致“空心化”的乡村和“城市病”两种状况的产生。

为了消弭这些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战略两个方面逐一阐述,旨在探究如何振兴乡村,解决三农问题。

一、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

三农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下面对三农问题的几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1.农业发展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仍然很高,农业发展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生产和生活。

然而,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依然滞后,无论是物质基础、科技含量还是市场机制,都需要加强和改进。

2.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旱、涝、风、霜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3.农民收入问题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收入低、贫困程度深等问题,而广大农民的收入状况与农民人口基数成反比例关系。

乡村家庭的收入不仅直接影响到家庭的消费,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计问题。

因而,平衡城乡收入是乡村振兴的首要问题。

4.农民职业化问题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逐年减少,农民的职业多样化缺失,农民的职业技能也需要提高。

建立一个有利于农民参与职业化的环境和政策非常必要。

二、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实施一系列振兴乡村发展的战略。

下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1.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接受市场的挑战,发展国家鼓励的新产业,提高农民自主创业意识。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培养劳动力,实现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2.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城市资金和技术向乡村流动,推动当地资源开发上升,打造城乡一体化的产业链和优质生活环境。

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

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

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背景材料1、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结构调整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

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①从农业生产布局看,区域结构雷同,影响各地比较优势的发挥。

②从农产品结构看,农产品质量不高,优质化专业化水平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③从农村产业结构看,林、牧、副、渔比重小,非农产品不发达,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制约增殖效益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扩大。

(2)农民收入问题。

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

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落,乡镇企业效益下降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投入的能力,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不仅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3)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从长远看,入世有利于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改善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环境,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以及外贸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从近期看,由于国际市场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较低,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产品受冲击最大;而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2、加快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政策解析

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政策解析

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政策解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一大瓶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也在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但是还需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三农问题现状和政策解析。

一、农业生产问题我国农业生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农田面积逐年缩小。

城市化推动了农村土地向城市流转,大量农村土地被开发建设,农地总面积不断减少,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限制。

2.农业生产技术滞后。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机械化、智能化方面远远不够成熟,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且劳动力成本较高,这也是农村人口流失的一个原因。

3.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的现状,不仅影响农民的生计,同时也影响了国民的身体健康。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需要改变一些传统农业观念,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意识。

二、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也是农村改革的长期任务。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贫困依然存在。

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一些危房户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更加艰难。

2.税费负担重。

在农村地区,维持正常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缴纳的税费相比城市居民来说要更高,这导致一些农民感觉生活负担很重。

3.就业机会少。

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比城市要少很多,这导致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来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政策可以从降低农村税负、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扶持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同时也可以推广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参与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

三、农村社会问题我国农村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老龄化问题。

解读中国的“三农”问题

解读中国的“三农”问题

解读中国的“三农”问题摘要:”三农”问题已经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

本文介绍了”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存在的背景,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建议,以及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1.“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三农”问题得以成为一个问题,其深刻的根源是现代化进程。

在以农业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农业是主要产业,农村是主要区域,农民是主体成员,因此无所谓“三农问题”。

任何一个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都不得不重视农业,以农为本。

“士农工商”,农民的地位仅次于官员。

进入现代化进程以后,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三农”的地位日益降低和边缘化,从而成为一个影响、乃至决定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政治社会问题。

现代化社会是以工业化为产业基础,以城市为区域基础,以城市市民为社会主体的,这是产生“三农问题”的客观经济社会基础。

“三农”问题得以成为问题,还有其主观基础,这就是现代意识。

现代化不仅仅是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过程,同时也是现代意识的形成构建过程,这就是与市场化、民主化相应的自由、平等、人权等理念的产生和传播。

由此就会产生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追求与事实客体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最为集中地反映到“三农”领域。

一方面,现代化必然带来工农、城乡、市民与农民的差别;另一方面,现代化又带来自由、平等、人权意识,由此就会产生“人生来平等,但又无不在差别之中”的焦虑和反抗,“三农”问题因此成为一个公共性的政治社会问题。

2.“三农”问题存在的背景“三农”问题存在的背景是现代化进程中两种文明的并存和差别。

这一问题具有普遍性。

任何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国家都会出现这一问题。

而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这一问题表现得尤其突出。

这是由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性决定的,“三农问题”也因此在中国具有以下主要特点:第一,“三农”问题首先是农民问题。

三农问题有关知识

三农问题有关知识

"三农问题"通常指的是中国面临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这个术语涵盖了多个层面的关切,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

以下是与三农问题有关的一些知识点:
1.农业现代化:
-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科技创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2.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3.农民收入水平: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步缩小,是三农问题中的一项重要目标。

4.土地制度改革: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农地流转、农村土地确权等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道路、水利、电力等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6.农村社会事业:
-发展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提升农民素质和社会福祉。

7.农村环境保护: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包括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工程、农药农草管理等,维护农村生态平衡。

8.农业投入政策:
-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农业税收、补贴政策,以支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增长。

9.农村治理体系:
-完善农村治理体系,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加强村民自治和基层组织建设。

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协同推进各项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议题

 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议题

三农问题中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议题中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议题近年来,中国农村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这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核心议题。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农村土地改革、农民收入增长、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乡村振兴战略。

一、农村土地改革农村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被迅速征用和流转,不少农民失去了土地,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农村社会稳定性受到影响。

因此,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紧迫任务。

一方面,需要坚持以农民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流转权。

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与农民的“三权分置”,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大户或合作社,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二、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

为了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农村旅游等新产业,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其次,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

同时,扩大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机会,促进农民工的融入城市社会。

最后,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福利水平。

三、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不足是制约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因此,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素质。

同时,鼓励优秀的城市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另外,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导致就医难、就医贵问题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鼓励医生到农村执业,提高农村医生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

同时,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资,提高农村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

2019年中考政治时政专项十三:三农问题

2019年中考政治时政专项十三:三农问题

2019年中考政治时政专项十三:三农问题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一】时事热点1、民政部2018年1月4日出台并公布《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描绘了农民工参与社区生活的“路线图”。

《意见》作为落实国务院规划的配套文件,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发挥社区建设牵头协调作用,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农民工融入”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发展规划。

其中明确,在本社区有合法固定住所、居住满一年以上、符合选民资格条件的农民工,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社区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参加本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经过民主程序担任居民委员会成员、居民小组长、居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成员、楼栋长和居民代表。

2、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田祖荫5日透露,中国首批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达680个,作为将来扶贫开发攻坚主战场,先解决这些区域农村孩子吃饭、营养的问题。

针对有网友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偏低的疑问,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孙光奇5日也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作出回应。

他表示,“在特困地区3元钱的标准完全能够换来一顿营养午餐,这是基于现阶段的国情,更主要的是与试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基本相适应。

”孙光奇表示,确定3元钱这一标准的时候,确实经过反复研究考虑,“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不是全包标准。

确定3元钱这一标准,是基于农村居民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水平分析。

3、国办近日印发《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7-2020年)》说明,目前,中国农村仍有2000万以上的贫困残疾人,成为农村扶贫工作重点人群。

到2018年,农村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各项社保制度将全面覆盖农村残疾人,农村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普遍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残疾人不愁吃、不愁穿,全面保障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教育、住房和康复服务。

什么是三农问题-如何解决-

什么是三农问题-如何解决-

什么是三农问题?如何解决?1、答:三农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

我国加入世贸后,参与国际竞争,使得三农的矛盾更为突出。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加快结构调整,改革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等。

但都无法回避由于农业人口过多而导致的生产能力过剩、商品化需求不足、人均占有资源过少限制收入增长,以及转移支付由于人口基数太大形成的财政压力等。

因此,关键在于减少农民,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

以此带动农产品的商品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从增加非农就业和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两个方面,提高农民收入,降低中国加入世贸后对农业带来的风险。

2、何谓“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

,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为何“三农”问题成为关注热点影响社会稳定据国家统计局等11个部委抽样调查,平均每个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为16个,其人员平均1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2—3倍;平均每个乡镇下属单位为19个,其人员290余人。

严重超编的吃饭人头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一部分政府机关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入不敷出,而这种财政状况正是农村滥收费的根源之一。

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农村的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扩大到,增幅过快,也远远大于城市的增幅(-)。

能否在202X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是看“三农”问题能否得到很好解决。

“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据测算,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1亿农业劳动力,而目前农村总计有劳动力约亿,以吸收亿计,依旧有近3亿剩余劳动力。

以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和提供的劳动机会,至少在四十年后,中国还依然面临着的劳动力严重过剩的问题。

众多的劳动力农村无法消化,只能向城镇转移,如何解决3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困难。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关于“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学者们争论不已,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观点,因为,每种观点都既有说服力又有其难以应答的“死穴”。

“三农”问题与发展农村经济

“三农”问题与发展农村经济

CATALOGUE 目录•“三农”问题的现状与挑战•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挑战•“三农”问题的解决方案•农村经济的发展策略与建议•结论与展望“三农”问题的定义“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三农”问题的定义与重要性“三农”问题的现状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农业生产的低效率、农村发展的滞后以及农民收入的低下等问题。

同时,也面临着自然环境压力、资源紧张、城乡差距扩大等问题。

“三农”问题的挑战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其面临的挑战也更加复杂和紧迫。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三农”问题的现状与挑战“三农”问题的发展趋势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三农”问题的发展趋势将是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以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

同时,国家也将加大对“三农”问题的投入,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

应对策略针对“三农”问题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保障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城乡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出稳定010203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与前景建设农村道路完善水利设施提升电力设施建设通讯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广节水灌溉、精准施肥、优良品种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治理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保护农村生态推广清洁能源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农问题历史与现状分析

三农问题历史与现状分析

三农问题历史与现状分析三农问题是指中国农村地区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

历史上,农村问题一直是中国的重要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三农问题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变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地区存在着严重的贫困和落后问题。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下。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教育、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这些问题使得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于城市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居民。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政府开始关注和解决三农问题。

粮食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近年来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中国已实现了口粮基本自给,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包括道路、水电、信息网络等。

国家大力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将农民的医疗保障制度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的三农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新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问题依然严重。

农村地区的农业劳动力外流严重,农村人口减少,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仍然不高,很多农村地区缺乏饮水、道路、电力和通讯等基本设施。

再者,农村教育和医疗事业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特别是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农民享受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仍然不足。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其次,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积极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完善农民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

三农考研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农考研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农考研知识点归纳总结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在考研政治理论中,三农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三农考研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三农问题的基本概念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农民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三农问题的历史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三农问题依然是制约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

三、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1. 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

3.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4. 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结构不合理。

四、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1.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3.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渠道。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五、三农问题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

解决三农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六、三农问题在考研政治理论中的重要性在考研政治理论中,三农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三农问题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主要表现、解决措施以及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这有助于考生全面掌握政治理论的相关知识。

结束语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对于考研学生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三农问题的相关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也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刻认识。

希望以上总结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研,为实现个人梦想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申论时事名词解释:什么是三农问题

申论时事名词解释:什么是三农问题

申论时事名词解释: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
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

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

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温家宝总理就三农问题走访农民
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
步问题。

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
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

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1。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包括道路、电力、通信、水利等方面,这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以小农户为主,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3.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尽管我国农村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4. 农村劳动力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效率下降。

5. 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包括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引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等。

1。

简述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

简述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

简述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三农问题,是指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农村农业、农民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和农村地区发展问题三个方面对三农问题进行简要概述。

一、农业问题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主要涉及农业生产、农业技术、农产品市场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生产技术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其次,农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效农业技术。

此外,农产品市场存在价格波动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最后,农业发展还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挑战,需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关键问题,主要涉及农民收入、农民权益、农民素质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存在收入分配不平衡、农村贫困等问题。

其次,农民权益保护不完善,土地承包权、农民工权益等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农村人口老龄化、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农民的发展。

最后,农民素质提升是农民问题的重要方面,需要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职业技能以及创业创新能力,增强农民的发展能力。

三、农村地区发展问题农村地区发展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综合问题,主要涉及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导致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就业压力大。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短板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此外,农村社会事业也存在薄弱环节,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资源不足。

最后,农村治理能力相对薄弱,农村社会管理、农村公共服务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农问题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涉及农业、农民和农村地区发展等多个方面。

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中国三农问题政治经济学

中国三农问题政治经济学

中国三农问题政治经济学一、中国三农问题存在的政治经济学原因分析中国三农问题的出现不仅与经济因素有关,还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章将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三农问题存在的政治经济学原因。

1.1 国家政策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开始实行市场经济。

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加强对城市的支持,而对农村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少。

因此,国家政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1.2 经济收入不均导致的三农问题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

城市的收入明显高于农村,这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这使得城市人口比较富裕,而农民则生活在贫困之中。

1.3 农村土地问题中国的土地问题包括土地承包制度、土地流转问题等。

土地承包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片断化、老龄化、耕地流失等,而土地流转也存在着缺乏有效的保护、土地流转在未来贫富分化等问题。

1.4 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人员流失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已经逐年减少,但老年人口也越来越多,人员流失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很多年轻人都在向城市流动,而农村的人均教育水平也较低,这些因素都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引发了很多问题。

1.5 农业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作为一个主要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农业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这使得农民很难在市场上获得足够的收益,导致三农问题的出现。

二、扶持三农问题的政策与措施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本章将列举一些扶持三农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2.1 加强土地流转的保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护土地流转,如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秩序、完善流转制度,从法律和政策上保护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2 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技术含量和产量,加快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2.3 改进扶贫和助农政策政府实行了扶贫政策,减轻了贫困地区负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简述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

简述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

简述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三农问题是指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和农村社会事务等一系列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相关的问题。

它是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农业农村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社会事务三个方面。

农业农村发展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之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村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重要载体。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科技创新不足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农民收入增长是三农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其收入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如农产品价格低、农民工收入不稳定等。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技能、改善农民就业环境等。

只有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小康。

农村社会事务是三农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农村社会事务包括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问题。

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事务发展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教育、医疗资源不足,农村养老和住房问题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事务的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农村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社会事务三个方面。

只有通过加强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社会事务,才能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目标。

为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事务的改善,使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农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三农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三农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业结构单一、农业收入低。

我国农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农业收入占比较低,导致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对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多种经营方式。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质量。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业生产方式传统、效率低下。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

对策: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普及高科技设备、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产业发展缓慢,农村人才倾向于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对策:加强农村人才培训,提高农民技能,引导农村人才回流,支持农村自主创业。

五、土地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土地过度利用、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策: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广科学化耕作方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实施农业生态保护工程。

六、农民收入不稳定、风险较大。

农村居民主要依靠种植和养殖业获取收入,受市场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等影响,农民收入不稳定,风险较大。

对策:建立农民收入稳定机制,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保险发展,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七、农村金融服务薄弱、融资难题。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融资难题成为农民创业发展的一大制约。

对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农村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有关三农时事政治

有关三农时事政治

有关农业的时事政治(一)中央有关“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应为重头戏,近年来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论断和新政策主要有:1.第一个重大论断: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2004年1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1号文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1号文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1号文件,发展现代农业;08年1号文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2009年1号文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一号文件,统筹城乡发展);2.第二个重大论断:统筹城乡发展3.第三个重大论断:多予,少取,放活方针4.第四个重大论断:工业反哺农业,xx支持农村5.第五个重大论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第六个重大论断:走xx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7.第七个重大论断: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新政策主要有:三个公共调整,公共财政,设施等;三个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四项补贴,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其它补贴,一个最低保护收购价。

两个重点转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六小工程等)和社会事业(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农民培训等)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两个主要用于,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

一号文件对今年农村工作安排:提出“一个首要任务”、“四项工作要求”、“五大有力举措”,体现了‘扩大内需,保增长,保稳定’的总要求。

(二)时事政治主要考核考生是否关注民生国情,是否关注社会的发展等。

而考核内容应为近几年的时政热点问题,特别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时政新闻要关注,也要关注陕西省的时政要闻。

二、学习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学习时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短时备考,要注意学习中要有主线,主要的知识要常梳理,然后再补充内容进行细化,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很多题目都是客观的选择题,只要看过知识点便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适时模拟、自我考核临近考试时,要对自己进行2到3次的模拟考试,来验证自己复习的效果,又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最后将会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考试。

“三农”问题__“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和时事政治等内容的资料

“三农”问题__“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和时事政治等内容的资料

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测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

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

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

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

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

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木,百年树人。

有关三农时事政治

有关三农时事政治

有关农业的时事政治(一)中央有关“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应为重头戏,近年来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论断和新政策主要有:1.第一个重大论断: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2004年1 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1号文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1号文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1号文件,发展现代农业;08年1号文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2009年1 号文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10 年一号文件,统筹城乡发展);2.第二个重大论断:统筹城乡发展3.第三个重大论断:多予,少取,放活方针4.第四个重大论断:工业反哺农业,xx 支持农村5.第五个重大论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第六个重大论断:走xx 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7.第七个重大论断: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新政策主要有:三个公共调整,公共财政,设施等;三个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四项补贴,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其它补贴,一个最低保护收购价。

两个重点转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六小工程等)和社会事业(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农民培训等)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两个主要用于,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

一号文件对今年农村工作安排:提出“一个首要任务”、“四项工作要求”、“五大有力举措”,体现了‘扩大内需,保增长,保稳定 '的总要求。

(二)时事政治主要考核考生是否关注民生国情,是否关注社会的发展等。

而考核内容应为近几年的时政热点问题,特别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时政新闻要关注,也要关注陕西省的时政要闻。

二、学习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学习时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短时备考,要注意学习中要有主线,主要的知识要常梳理,然后再补充内容进行细化,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很多题目都是客观的选择题,只要看过知识点便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背景材料1、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结构调整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

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①从农业生产布局看,区域结构雷同,影响各地比较优势的发挥。

②从农产品结构看,农产品质量不高,优质化专业化水平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③从农村产业结构看,林、牧、副、渔比重小,非农产品不发达,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制约增殖效益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扩大。

(2)农民收入问题。

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

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落,乡镇企业效益下降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投入的能力,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不仅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3)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从长远看,入世有利于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改善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环境,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以及外贸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从近期看,由于国际市场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较低,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产品受冲击最大;而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2、加快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一是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城比较优势。

二是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实现我国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业化。

三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四是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2)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最大的群体,增收困难,农村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农民生活消费水平低,生活环境差,农民上学难、看病难、社会保障水平低、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等问题长期困扰着“三农”的发展。

因此,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好广大农村地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使最大群体的农民实现小康,才是“全面”的小康。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的思路,采取综合措施。

总的指导思想是“多予、少取、放活”。

多予,就是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退耕还林规模,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少取,就是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

放活,就是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据道。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3)做好“入世”的应对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①加快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产品优质化。

②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尽快建立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③广泛运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努力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提高国内农产品助竞争力。

④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政策,强化和完善对农业和农民收入的支持体系,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在竞争中得到提高。

(4)农村税费改革。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从1996年开始,国家在安徽省和其他六个省的部分县进行了税费制度改革试点,现已取得阶段控成果。

3、13年来农村改革的巨大成绩(1)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向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及时实施一系列重大决策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农村改革,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

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并把努力增加农民收人作为基本目标,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等。

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

(2)13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的六大历史性变化,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二是农业科技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特别是以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三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从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种植业和林牧渔业共同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

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农业和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全方位农业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五是农民收人不断增加,农村面貌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六是农村民主政治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4、党的十六大指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

发展农产品工业,壮大区域经济。

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5、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心然要求。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比城市要艰巨得多。

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农民,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只有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购买力日趋旺盛,才能真正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第一,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第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第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第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6、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三农”问题内容: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1)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

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

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时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

(2)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推进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功能。

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

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供销社改革,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

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增加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完善扶贫开发机制。

国家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支出主要用于农村。

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3)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

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各项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加快推进县乡机构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

在完成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农业税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

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加快城镇化进程,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业人口,可按当地规定在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籍,并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

对“三农”问题的综合分析1、经济学角度分析(1)农业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农业关系国民经济全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农业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也关系到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我们对农业地位的认识是由我国国情和农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面对入世的新形势,只有发展生态、绿色、安全农业,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顺利实现农产品价值。

(3)我国发展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为此必须: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发展产业化经营;五靠发展乡镇企业。

(4)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

要根据新阶段的特点统筹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奔小康。

(5)从农业农村经济的成就和问题看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必要性。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大大提高。

但是农业的基础地位仍比较脆弱,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低,农村离小康社会还有一段距离;我国人均农业资源少,这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因素;粮食“过剩”是阶段性的,是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一个表现,是低消费水平的过剩,所以应对当前的“卖粮难”要有清醒认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以,农业的基础地位仍须加强而不能有丝毫削弱。

(6)统筹规划,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我国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因此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就必须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