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新趋势

合集下载

当前中国的社会分层与生活方式的新趋势

当前中国的社会分层与生活方式的新趋势

当前中国的社会分层与生活方式的新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春玲1978年以来实施的经济改革使中国的社会分层体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持续的经济增长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也在不断扩大,社会经济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

这些变化目前仍在继续。

近年来几项重大的国家政策对这方面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影响,社会分层系统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1、结构震荡后的平缓期来临1990年代后期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推进时期,与之前的局部改革不同,新的改革深化政策导致了社会群体利益的极大分化,尤其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的私有化和股份制改造(企业改制),对中国的社会分层系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的改革推进过程中,有一批人极大获利,比如,通过企业改制,一些原有国有或集体企业管理者成为了有产者(企业主或企业股东);政府调控能力强化与市场化同时推进,使许多政府官员有机会通过寻租方式来获取经济利益。

与此同时,另外相当大一批人则成为改革的牺牲品,他们失去了工作,在缺乏心理和技能准备的情况下,被抛入市场,他们中的许多人落入贫困状态。

利益受损的还有农民,他们外出打工的机会明显减少,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极低,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下降。

与企业改制相伴随的是长达数年之久的经济疲软,这使下层社会的部分成员的生活状态极度恶化。

在这种情况下,贫富分化现象凸现,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冲突事件时常发生。

2001年以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企业改制)逐渐完成,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在逐渐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新的社会位置。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贸易持续增长,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的就业岗位增加,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同时,长达数年之久的经济疲软时期似乎已经结束,消费指数开始缓慢回升,房地产、汽车和旅游等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环境的明显改善,使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和农民进城打工的机会逐渐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与发展作者:邓凌来源:《理论导刊》2008年第10期[摘要]新的社会阶层工作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

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产生并发展于改革开放之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根源,了解和把握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变化的趋势,有利于做好新阶层统战工作,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阶层;产生原因;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D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8)010-0057-03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由单一的全民集体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多元所有制结构转变,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结构和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断调整、分化、重构,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产生出具有不同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利益特点,具有不同价值趋向、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社会新阶层。

其来源具有多元性,大多由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转化而来,其转化过程可以归结为“回城”、“下海”、“转制”、“转业”、“归国”等几个浪潮。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

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目前,中国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人数约为7500万人,涉及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他们掌握或者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贡献全国近1/3税收和40%进出口贸易总额。

中国社会代际流动性之变迁趋势与原因

中国社会代际流动性之变迁趋势与原因

中国社会代际流动性之变迁趋势与原因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代际流动性——即不同世代之间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变动——已经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社会代际流动性的变迁趋势及其背后的原因。

我们将通过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揭示代际流动性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同时结合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剖析影响代际流动性的主要因素。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为理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预测未来社会流动趋势,以及制定更加公平有效的社会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具体来说,我们将首先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代际流动性的变迁历程,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趋势。

接着,我们将从教育、职业、收入等多个维度出发,探讨代际流动性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社会政策、经济发展、教育公平等因素对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机制。

我们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代际流动性、优化社会结构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中国社会代际流动性变迁趋势与原因的认识,为推动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代际流动性的理论框架代际流动性,即子代相对于父代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变化程度,是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理解代际流动性的变迁趋势及其原因,需要构建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该框架需涵盖影响代际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如教育、职业、收入和社会网络等。

教育在代际流动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机会的扩大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子代接受更高质量教育的机会增加,进而提升其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竞争力。

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升将有助于打破社会阶层固化,增强代际流动性。

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同样影响代际流动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兴行业和职业不断涌现,为子代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空间。

子代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职业,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从而提升其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位置。

浅谈我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浅谈我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浅谈我国的社会分层现状内容提要:本文从社会分层概述谈起,介绍了两种基本的社会分层理论,然后分析了中国社会分层存在的必然性,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分层的转变过程,分别以不同的学者标准和国际通用的各项指标分析了中国社会分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得出了中国社会分层结构正在经历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结论。

关键词:社会分层转变金字塔型橄榄型社会分层概述社会分层是将社会中的人们按一定标准,划分成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分层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只要有社会存在,就有社会阶层存在。

一般来说,社会分层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每一层次内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相同的地位或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

(2)分层要求各层次之间应具有高低有序的关系,体现出社会的纵向结构关系。

1社会分层的实质,使社会资源在社会中的不均等分配,既不同的社会群体或社会地位不平等的人占有那些在社会中有价值的事物,例如财富、收入、声望、教育机会等等,在社会分层理论中,一般认为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从两个市郊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即人们熟悉的阶级理论和多元分层理论,前者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为依据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例如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我国各阶层的划分就是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作为标准的,并使这个划分标准一直影响我国该方面的研究。

后者的多元分层理论则强调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是由收入、权力、声望、职业、教育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是一种以多元因素为依据的分析方法。

这个理论模式在西方有广大的影响,并在近年内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很多社会学家所接受。

当然,国际上也常常会用诸如不平等指数2、吉尼系数3、五等分法4、恩格1景跃军张景荣《社会分层研究和中国社会分层现状》人口学刊,1999年第5期(总第117期)2不平等指数所谓不平等指数是用最高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加上最低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即用两者的尔系数5等一系列指标作为划分的依据。

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分析

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分析

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分析【摘要】当代中国社会呈现出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新兴社会阶层和知识分子四大社会阶层。

本文通过对这四大社会阶层的分析,探讨了它们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居民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的挑战。

新兴社会阶层代表了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新方向,而知识分子则是社会思想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

文章还分析了跨越各阶层的现象及四大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关系。

文章探讨了这些社会阶层对社会政策的影响,以及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新兴社会阶层、知识分子、互动关系、社会政策、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前,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越发多元化,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也更加多样化。

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对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居民阶层作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农村居民阶层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农村地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演变。

新兴社会阶层则代表着中国发展的新力量,他们的出现使得社会阶层结构更加多元化和平衡。

知识分子阶层则承担着传承文化和引领时代发展的使命,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对四大社会阶层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在当代社会中,四大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社会政策的影响以及未来研究方向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部分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

1.2 研究意义研究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的分布和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阶层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群体之间的等级差异与层次划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也在不断演变。

本报告旨在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进行深入研究,以全面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的现状。

一、社会阶层的定义与分类社会阶层是指在社会中因个人的社会地位、财富、教育程度等因素而形成的层次和差异。

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和理论,社会阶层可以进行多种分类。

本报告将主要从财富、教育和权力三个维度对当代中国社会进行分类。

1. 财富阶层财富阶层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拥有的经济资源多少所形成的阶层差异。

在当代中国,财富阶层主要可以分为富裕阶层、中产阶层和贫困阶层。

富裕阶层是指那些拥有丰富经济资源并能够享受到高水平生活的群体。

这部分人通常是企业家、高级经理人员和知名专家学者等。

中产阶层是指拥有一定经济资源并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生活的群体。

中产阶层的成员包括各类技术人员、公务员、白领职员等。

贫困阶层是指生活水平较低,缺乏经济资源的群体。

这部分人主要是农民工、农村劳动者和低收入城市居民等。

2. 教育阶层教育阶层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拥有的受教育程度所形成的层次差异。

在当代中国,教育阶层主要可以分为高学历阶层、中等学历阶层和低学历阶层。

高学历阶层是指受过高等教育并具备较高学历的群体。

这部分人通常是博士、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

中等学历阶层是指接受过普通本科教育并具备一定学历的群体。

这部分人主要是本科毕业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低学历阶层是指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

这部分人主要包括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3. 权力阶层权力阶层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拥有的政治和社会权力所形成的层次差异。

在当代中国,权力阶层主要可以分为高级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和社会名流等。

高级政府官员是指在政府机构中担任重要职位的人员,他们对政策制定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力。

企业高管是指在大型企业中担任高级管理职位的人员,他们在经济领域有较高的权力和影响力。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重组及语言分化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重组及语言分化

能够通过对信息优势、文化知识的运用获得更
历史和文化内涵中形成的一种传统伦理观念ꎬ
好的职业ꎬ有更多的机会实现阶层晋升ꎮ 其次ꎬ
这种观念认为子女继承父母的地位和职业是个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广泛普及与高等教育招生
体发展的要求与家族传承的延续ꎮ 社会个体成
规模的进一步扩大ꎬ社会个体成员能够通过教
员“ 子承父业” 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保证
有限的ꎬ上升流动与下降流动、正向流动与逆向
规模扩大ꎮ 究其原因ꎬ涉及经济、政治、文化观
流动是构成社会流动机制的一体两面ꎬ共同构
念等多种因素ꎮ 具体来说ꎬ主要有以下几项:
成了社会流动的一种“ 代谢机制” ꎬ缺一不可ꎮ
4. 代内跨越式阶层流动数量增加




( 一) 传统观念的改变
思想观念上的变革为社会阶层流动扫除了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重组及
语言分化
□ 白新杰
[内容提要]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ꎬ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变
革ꎬ部分社会阶层在不断分化重组过程中不复存在ꎬ部分社会阶层逐渐发展壮大ꎬ阶层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ꎬ
还有一些新阶层的出现ꎮ 与此同时ꎬ社会个体成员所处的阶层位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ꎬ产生垂直或水平方向的流
从近十年我国阶层分布的统计数据来看ꎬ
思想上的障碍ꎬ激发了社会个体成员对利益的
社会个体成员通过教育等后致性因素实现阶层
谋求以及对个人价值实现的积极追求ꎬ人们不
向上跨越几个阶层的比率大幅增加ꎬ从较高的
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水平和阶层位置ꎮ 为了实
社会阶层流入较低的社会阶层的现象也屡见不

社会结构变化新趋势

社会结构变化新趋势

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新趋势摘要:本文分析了与社会和谐密切相关的中国社会结构的新近变化。

认为,中国当前贫富分化比较明显,财富的集中化程度较高,分化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

而贫富差距引发社会问题是通过两个环节实现的,即“社会结构紧张”和社会公众主观上产生了“公正失衡”的意识。

作者提出阶层结构出现了定型化的倾向,阶层之间的界限逐渐形成,社会下层群体向上流动的比率下降,具有阶层特征的生活方式、文化模式也逐渐形成,阶层内部的认同得到强化。

中产阶层有所发展,但总体上仍然比例较小。

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利益分化和多元化更为明显了,其基本的趋势是从过去的巨型、整体群体,分化为多元利益群体。

并认为,社会利益的碎片化有助于减小社会震动、实现社会稳定。

关键词:社会结构社会和谐新趋势从1979年开始的经济与社会改革,是.. 150年来中华民族朝向现代化社会努力成绩斐然的一段时间,迄今已经有.. 26年历史了。

在这.. 26年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平均超过8%的速度持续增长,可以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在这一段时间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几乎超过了去一百年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

这一段时间也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变最为迅速的时期,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均发生巨大变化,其变化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

然而,改革也引发了众多的社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社会分化问题。

社会分化会导致阶层之间的冲突和对立,会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要想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推进小康社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剖析社会分化、社会结构的现状,以及提出对策。

本文就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新趋势。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笔者认为,社会结构之变迁有如下几方面新的趋势。

一、贫富分化更为明显,财富的集中化程度更高,分化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前一阶段的不少研究都已经证明,改革以来的贫富财产和收入的分化是十分迅速的。

为说明近几年的变化,还是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变迁的历史。

我们所采用的测量方法仍然是基尼系数的方法,即基尼系数是一个0到1之间的数值,基尼系数是1的时候,表示最大的贫富差距,相当于全国财富均为一人所有,其他所国民均没有任何财富;而基尼系数是.. 0的时候,表示,全体国民每一个人的财富都是均等的。

当代中国的代际流动模式及其变迁

当代中国的代际流动模式及其变迁

当代中国的代际流动模式及其变迁在当代中国,代际流动模式及其变迁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代际流动指的是不同代人之间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等方面的流动,而代际流动模式则描述了这种流动的方式和特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代际流动模式也在不断演变,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个人发展。

代际流动模式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水平和垂直。

水平代际流动是指同代人之间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方面的横向流动,而垂直代际流动则是指不同代人之间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方面的上下流动。

在当代中国,水平代际流动较为普遍,而垂直代际流动则相对较少。

代际流动模式在个体和社会层面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也有所不同。

在个体层面,代际流动表现为个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

在社会层面,代际流动表现为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受到政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代际流动模式的影响和意义也非常重要。

代际流动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代际流动可以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使得社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代际流动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使得社会更加稳定和可控。

随着社会的变迁,代际流动模式也在不断演变。

当代中国的代际流动变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代际流动变迁是指不同时代之间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方面的流动发生变化。

当代中国的代际流动变迁主要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和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被打乱,新的社会阶层开始形成,这为代际流动变迁提供了背景和条件。

代际流动变迁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变化,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等发生了分化,新的社会阶层如白领、中产阶层等开始形成;二是教育水平成为代际流动的重要因素,知识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认可和重视;三是家庭背景对代际流动的影响逐渐减弱,个人能力和素质成为关键因素。

社会流动的规律和趋势

社会流动的规律和趋势

社会流动的规律和趋势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位置或状态发生变化的现象。

社会流动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它涉及人口结构、职业结构、社会阶层、地理迁移等多个方面。

社会流动的规律和趋势如下:
1.社会流动的普遍性: 在任何社会中,人们都会发生社会流动,人口的迁移和职业的变化是普遍的现象。

2.社会流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流动呈现出逐渐加强的趋势。

3.社会流动与教育程度的关系: 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容易实现社会流动,他们可以通过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升和社交网络的扩大来实现自我提升。

4.城乡间的社会流动: 城市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流动,城乡间的流动趋势日趋明显。

5.上升阶层的限制: 虽然社会流动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实现上升阶层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存在一定的壁垒,这种壁垒包括教育、社交、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不平等。

6.技术革新的影响: 在技术革新的推动下,经济职业的变革迅速加速,技能的更
新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成为实现社会流动的有力保障。

7.社会流动的多样性: 社会流动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涵盖个人的努力、教育、资本、社会关系等方面。

不同的个体可以选择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实现社会流动。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有哪些新变化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有哪些新变化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有哪些新变化【摘要】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呈现出多个新特点。

城乡结构差距不断拉大,导致地域间社会阶层差异加大。

知识技能对社会地位的影响日益凸显,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在社会地位中占据重要位置。

新兴职业群体的崛起,如互联网创业者、科技人才等,成为社会阶层新的亮点。

教育与社会阶层之间关系日益密切,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社会阶层差异进一步扩大。

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社会阶层的二元分化,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趋向多元化,新兴社会阶层不断形成。

未来社会阶层结构发展趋势不确定,需要更多政策和改革来应对社会阶层结构的挑战。

【关键词】城乡结构差距、知识技能、新兴职业群体、教育、社会阶层、收入分配、社会阶层多元化、新兴社会阶层、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按照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权力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等方面的不同,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稳定的群体。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新变化。

这些变化体现在不同方面,包括城乡结构差距的拉大、知识技能对社会地位的影响、新兴职业群体的崛起、教育与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以及收入分配不均与社会阶层的二元分化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趋势,为未来社会阶层结构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当今社会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出现的新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个体及整个社会的影响,为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具体地,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城乡结构差距的拉大对社会阶层的影响,探讨如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

2.研究知识技能对社会地位的影响,探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与提高,帮助个体实现社会流动和提升社会地位。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之(一)阶层结构发生变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之一阶层结构发生变化(上)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日益明晰化,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

这些迹象表明,社会经济变迁已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出现,并且,这种结构正在趋于稳定。

与1978年以前的阶层结构相比,这一新的社会阶层结构在基本构成成分、结构形态、等级秩序、关系类型和分化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对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进行科学分析需要新的视角对于当前新出现的社会阶层结构,应当如何去认识,如何给予理论解释,存在着各种争论。

但不管人们有些怎样的争论,今天,简单地照用马克思针对19世纪早期欧洲资本主义提出的阶级分析理论,或者毛泽东针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提出的阶级分析理论,来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问题,无疑是不够的了。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①(《共产党宣言》,第11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6版。

)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已经发生的深刻变化进行实证的、科学的分析,从中得出关于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科学认识。

具体而言,在分析中国现阶段的社会阶层结构时,应该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1.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并不是划分阶层的惟一标准当代中国社会的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与马克思和毛泽东所研究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简述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

简述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

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概述,包括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经济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

以下是一些主要特点:1. 人口结构:- 人口规模巨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 人口老龄化:随着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 性别比例失衡:由于长期存在的性别偏好,导致性别比例失衡,男性人口多于女性。

2. 家庭结构:- 家庭规模小型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家庭平均规模逐渐减小。

- 单身和未婚同居现象增加:社会观念变化和婚姻压力导致单身和未婚同居现象增多。

- 人口流动: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家庭成员分散。

3. 经济结构:- 经济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服务业比重逐渐增加。

- 创新驱动:政府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创业活动增多。

- 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4. 社会阶层结构:- 中产阶级壮大:随着经济发展,中产阶级规模逐渐扩大。

- 社会阶层固化:社会流动性相对较低,阶层间流动障碍存在。

- 贫富差距:虽然扶贫工作取得成效,但城乡、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仍然存在。

5. 城乡结构:- 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镇化率持续上升。

- 乡村人口空心化: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6. 区域结构:- 东中西部发展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内外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发展。

7. 社会组织结构:- 政府主导:政府在社会组织和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 社会组织发展:民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逐渐增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

8. 文化与价值观:- 价值观念多元化:随着信息开放和文化交流,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

- 网络社会: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结构正在经历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总结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总结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总结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全面兼顾和实现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要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切实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尊重他们的劳动创造和创业精神,凝聚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他们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新的社会阶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生力军。

在新世纪新阶段,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也是当前我们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积极探索和分析研究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对于进一步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社会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结构,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结构,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向"两个阶级多阶层"的结构转变。

在这一转变中,我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即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骋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等。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新的社会阶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既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也是统一战线内部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一战线工作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

1、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凝聚新力量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论文]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变新趋势和新挑战

[论文]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变新趋势和新挑战

江西社会科学2015.72015年第7期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巨型发展中经济体,这是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国情。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量增长率低但基数巨大,经济发达程度有限但老年人口规模巨大,城市化水平不高但流动人口规模巨大,这三个“巨大”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态势。

此外,还有令人头痛的出生性别比问题,既是难题,也是隐患。

其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这个“发展中”不但体现在经济上,也同样体现在社会上;这个“大国”不但体现在人口规模、国土面积和经济规模上,也体现在地区、城乡、阶层发展的差异和社会矛盾的复杂性上。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分化和转型愈演愈烈。

伴随市场化改革、所有制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工人阶级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新变化,农民阶级人数不断减少,大量新社会阶层涌现。

伴随工业化、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劳动者的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分配要素多元化使全社会的贫富差距显著拉大。

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非均衡发展,相对贫困问题凸显。

本文拟对上述现象展开分析和讨论。

一、人口和家庭的结构性变化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的“两高一低”过渡型转变为接近发达经济体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现代型,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新趋势和新挑战■李文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呈下降态势,很快就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但由于户均人口减小、核心家庭和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大大削弱。

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时期,从农村劳动力中分化出来的农民工已经是中国新时期产业工人的主体;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分工的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以管理人员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中间阶层得到成长壮大,但总体上社会流动并不通畅,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还是底层过大、中层过小。

这种社会分化现象从差距不断拉大的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特别是由于隐性收入因素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的“马太效应”。

社会阶级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阶级分层与社会流动

当今中国社会阶层分层与社会流动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体现在社会阶层的分层和社会的流动方面,其中,社会阶层分层主要有一大趋势,即从农民阶级向蓝领工人阶级,蓝领工人阶级向白领工人阶级的转变,而根据最新的资料,当今我国社会又分为十大阶层,而这十大阶层的人群组成及其之间的流动性也各具特点。

关键词:社会结构变化社会阶层分层社会阶层流动十大阶层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阶级分层和社会流动发生了快速的变化,由经济市场化导致的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教育的大众化,一方面加速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大趋势,即从农民阶级向蓝领工人阶级,蓝领工人阶级向白领工人阶级的转变。

另外,有学者最新提出,我国现在的社会阶层具体细分可分为十大阶层,它们分别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无业人员阶层,这些阶层的组成和各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也都有各自的特点。

首先,分析一下我国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本文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其一是认同阶层,其二是客观阶层。

认同阶层主要指社会成员的阶层主观归属,社会成员经过自我评估和自我认定将自己归属为某一具体的阶层;客观阶层指的是依据一定指标,将社会个体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其中,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收入、职业地位等是划分阶级阶层的主要评估标准。

是什么影响了人们的主观认同阶层的归属呢?资料显示,各种不同因素影响着人们的主观阶层认同。

性别方面,女性比男性的主管阶层认同平均要高;年龄方面也是一个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大体可以代表一个人工作时间的长短,年龄大的人会将自己的主观阶层认同的较高一些;人们的政治背景方面,“党员”会比非党员主观阶层认同的较高一些,当然,这里的党员当然是指中国共产党;然后是收入水平方面,毫无疑问,人们的收入水平越高,就会将自己的主观阶层认同的越高,收入的改善可以直接导致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人们的收入水平越高,会将自己的主观阶层认同的较高;还有,过去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对未来生活水平的预期,对人们的主观阶层认同具有预测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后果就是,在一个较短时间段内事物将呈现不确定性状态。

 
基于一定经验分析之上的预测式判断,沈杰认为“90后”将会表现出以下一些显著特征: 更加理性化的一代。

市场经济的法则、竞争机制的强力、机会资源的有限,以及全球化的浪潮变得更加具体和真切,无疑将使“90后”变得不仅更加理性、务实,而且更加开放、坦然。

更加人本化的一代。

中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进程,尤其是现代化的成就在逐渐地彰显人的价值。

而21世纪之初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了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成长在这种氛围之下的“90后”,价值观中的人本化取向将是极其鲜明和强烈的。

 更加个性化的一代。

中国社会正在从同质社会向异质社会变迁,以僵化的、单一的形式传递文化的同质社会,所塑造的是从众人格;而以弹性的、多样的形式传递文化的异质社会,所塑造的则是自律人格。

 从众人格的特征是它的共性化,而自律人格的特征则是它的个性化。

“90后”将是大力张扬个性的一代,这种个性张扬将从衣着、发型等个人生活领域向参与、表达等社会生活领域扩展。

更加娱乐化的一代。

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似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都被娱乐化机制所渗透,娱乐成为社会运行的拖拉机和润滑剂,而娱乐本身也成了一个产业。

处在这种背景下,娱乐从一开始便成为“90后”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

不仅如此,他们还时常引领社会的娱乐潮流。

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新趋势
近日出版的《学术交流》刊载
学者程启军的文章,文章指出,社
会阶层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
关注的焦点,一般认为,在社会主
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是一种阶
层间的固化结构,或者说是封闭化
的阶层结构。

在这种阶层结构中,
尤其是社会底层,只有通过少量的
途径,如农转非、参军转业等方式
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而随着向市
场经济的转型,市场作为资源配置
的重要方式,并逐步成为一种主导
的资源配置手段,市场从底层促化
出大量向上流动的机会与事实。


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阶层质的相对
规定性明显提高,对于普通社会成
员而言,实现向上流动才具有正向
和积极的意义。

然而,现阶段促进
边缘群体突破“阶层边界”实现质
的向上流动的力量有明显弱化的趋
势。

主导阶层与边缘阶层在利益博
弈的背景下,阶层冲突有所激化,
主导阶层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维护
着本阶层的边界,形成了较为完善
的利益表达机制;而边缘阶层在利
益表达机制缺乏的情况下,不断强
化着边缘阶层的边界。

当前,我国
社会阶层流动总体呈现出“阶层边
界”封闭性强化的趋势,而这种趋
势无论是在稳定社会还是在变迁社
会中,无论是在主导阶层还是在边
缘阶层中都普遍存在着。

段子文化中的社会思潮
2010年6月份出版的《人民论
坛》围绕“‘段子’狂欢拇指哲学
承载的世情百态”组织了一组专题
文章,有文章提到,“黄段子”、
“红段子”、“灰段子”成为了社
会文化大餐中的一大特色拼盘,五
颜六色地“拼”出了当下形形色色
的文化景观。

手机段子的传播属于
人际传播范畴,但其影响和所产生
的效果却不亚于以往任何大众传播
的形式,正因其对人们的精神生活
影响之大,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段子文化的出现,体现了当今的社
会心理,反映着当今的社会思潮,
承载着复杂的价值取向。

黄段子反
映的是不健康甚至颓废的心理,寻
求畸形的心理满足,表达着低下的
品位和异常的价值取向。

灰段子反
映的是种种不满、抑郁乃至愤懑,
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渴
求,以及对于自身力量弱小的无
奈,体现了草根阶层在精神和心理
上的困顿,对健康的社会现象的呼
唤。

红段子自然是反映健康的社会
心理,代表着社会主流价值观,体
现着当今的时代精神。

值得注意的
是,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如何避免
将红段子的创制和传播搞成文化运
动,如何避免将红段子的弘扬变形
为“舆论一律”,走样成形式主
义。

从文化学的角度审视,段子文
化属于亚文化,属于大众文化。

大众性 、通俗性、生活性、消遣
性,应当是段子文化的本质特征。

超越段子文化的特质和功能,硬要
段子文化承载它本身不必也不能承
载的功能,不是理性的文化建设态
度。

{ 观察}
舆情纵览
602010年第 7 期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