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隐患的分类完整版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
下面就按照事故隐患的性质、危害程度和行业特点等方面,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进行分类。
一、分类标准一:根据事故隐患的性质1. 机械类事故隐患:包括机械设备的老化、磨损、松动等导致的故障风险。
2. 电气类事故隐患:包括线路老化、设备绝缘损坏、电线电缆敷设不规范等导致的电气设备故障风险。
3. 化学类事故隐患:包括有害物质的泄漏、存储不当、危险品泄露等导致的中毒、爆炸等风险。
4. 火灾类事故隐患:包括用火不慎、电气设备故障、易燃物品存放不当等导致的火灾风险。
5. 高处类事故隐患:包括高空坠落、坍塌等导致的人员伤亡风险。
6. 搬运类事故隐患:包括物品落下、被撞击、坠落等导致的人员伤亡风险。
7. 操作类事故隐患:包括操作不当、违章操作等导致的人身伤亡、设备故障风险。
二、分类标准二:根据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1. 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造成多人重伤、死亡或重大损失的事故隐患。
2. 一般事故隐患:指可能对一人或数人造成轻伤或小损失的事故隐患。
3. 轻微事故隐患:指可能对一人或几人造成轻微伤害或轻微损失的事故隐患。
三、分类标准三:根据不同行业特点1. 建筑行业事故隐患:包括高层建筑坍塌、机械设备倒塌等事故隐患。
2. 交通运输行业事故隐患:包括车辆超载、疲劳驾驶等事故隐患。
3. 化工行业事故隐患:包括有害物质泄露、储罐爆炸等事故隐患。
4. 矿山行业事故隐患:包括矿井透水、瓦斯爆炸等事故隐患。
5. 电力行业事故隐患:包括电气设备故障、电网故障等事故隐患。
以上是根据事故隐患的性质、危害程度和行业特点等不同角度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进行的分类。
通过分类,可以更加具体地识别和防范各类事故隐患,强化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生产和员工的安全。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
05
一般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
现场管理混乱
如设备、工具、材料等乱堆乱 放,占用安全通道。
安全设施缺失
如防护栏、安全罩等缺失或损 坏。
操作人员违规
如未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违反操作规程等。
危险品管理不善
如危险品存放混乱、无标识等 。
一般事故隐患的整改措施
01
现场管理混乱
加强现场管理,明确划分区域,规 范设备、工具、材料等堆放。
VS
系统隐患
指涉及整个系统或企业多个部门、班组或 岗位的潜在问题,其影响范围较大,可能 对整个企业造成威胁。
按隐患严重程度分类
一般隐患
指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隐患,其危险性较低,对企业的影响较小。
重大隐患
指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隐患,其危险性较高,对企业的影响较大。
03
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
重大事故隐患一旦发生事故, 其影响程度较为严重,可能涉 及较大范围的人员、财产或环 境。因此,需要关注事故可能 带来的影响程度,及时采取措 施减轻影响。
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措施
制定整改计划
针对重大事故隐患,需要制 定具体的整改计划,包括整 改目标、措施、时间表和责
任人等。
加强现场管理
加强现场管理是整改重大事 故隐患的重要措施之一,包 括对现场进行定期检查、维 护和管理,确保现场安全有
序。
完善安全制度
完善安全制度是整改重大事 故隐患的基础工作之一,包 括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 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等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重大事故隐患的监管责任
01
政府监管部门
02
企业主体责任
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 的监管力度,定期开展检查、评估和 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隐患 。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
1. 设备设施隐患:
- 设备老化、损坏或未经维修
- 设备操作不当或违规使用
- 设备缺乏保护装置或安全设备
- 设备故障频繁或存在设计缺陷
2. 安全管理隐患:
- 缺乏或不全面的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
-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或不全面
- 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或不遵守操作规程
- 安全巡检、检修和维护不及时或不完善
3. 作业操作隐患:
- 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或不符合安全规程
- 作业人员缺乏专业技能或经验
- 作业环境不安全或存在安全隐患
- 作业程序不合理或缺乏事故应急预案
4. 环境因素隐患:
- 建筑物或场所存在结构破损或不符合安全要求
- 环境缺乏通风、照明、防爆等必要设施
- 作业场所存在火灾、爆炸、电气、化学等危险因素- 周边环境存在交通、气候、地质等危险因素
5. 人为因素隐患:
- 人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或工作压力过大
- 人员擅自违规操作或违反安全要求
- 人员过度自信或缺乏安全风险意识
- 人员互助合作不足或沟通交流不畅
注意:以上仅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一般分类,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具体的隐患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行业、工作环境和作业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煤矿事故隐患的分类、分级及特点
煤矿事故隐患的分类、分级及特点1、隐患的分类分级(1)按隐患种类可分为“一通三防”、水害、顶板、电气、提升、运输、设备、消防、平安管理和其他隐患。
(2)按隐患整改难易程度可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隐患。
A级隐患:整改难度大,矿井解决不了,需上报集团公司关心组织整改;B级隐患:整改难度较大,井解决不了,需由矿统组织整改;C级隐患:整改难度一般,区队解决不了,需由生产井统组织整改;D级隐患:整改难度较小,班组解决不了,需由区队组织整改;E级隐患:班组能够现场马上整改。
(3)按隐患的严峻程度可分为重大隐患、较大隐患、一般隐患。
重大隐患是指严峻危及平安生产,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危害和整改难度大,应当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需要投入资金、实施工程、更换装备并经过较长时间整改方能治理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解的隐患;较大隐患是指危及平安生产、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危害或整改难度较大、需要临时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肯定时间整改方能治理的隐患;一般隐患是指已经危及平安生产,任其进展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危害或整改难度较小,发觉后能够马上整改的隐患。
2、建立平安隐患排查整改治理体系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实行5级管理,即班组、区队、井和矿和集团公司。
班组实行班排查,主要排查整改生产作业现场隐患;区队实行日排查,主要排查整改本区队作业区域内的隐患;井战线、平安“八条线”实行周排查,主要排查整改分管生产系统、区域的隐患;生产井实行周排查,主要排查整改本单位重大、较大隐患;矿业务保安战线、平安“八条线”实行旬排查,全矿实行月排查,重点排查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较大隐患。
2.1平安隐患排查方法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制度。
生产井按不同生产性质、工作范围、作业特点、危害因素分别编制各作业岗位隐患排查卡、班组隐患排查卡、区队隐患排查卡、战线隐患排查表和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表。
矿业务保安战线、平安“八条线”编制战线隐患排查表。
安全生产事故排查隐患类别
安全生产事故排查隐患类别安全生产事故排查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工作流程及人员行为等方面进行常态化排查,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事故排查的主要目的是提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
对于安全生产事故排查的隐患类别,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细分和描述:1. 设备设施类设备设施是工作场所安全生产的基础,对其进行排查是非常关键的。
包括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情况、重要设备的年检和定期检修情况、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电气类电气设备是工作场所电力供应和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电气隐患有可能引发火灾和电击事故。
排查的内容包括电气设备的老化和磨损情况、接地保护和过载保护等措施的有效性,电线电缆的破损和漏电情况等。
3. 火灾防控类火灾是工作场所最常见的事故类型之一,火灾防控是重点排查的内容之一。
包括消防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疏散通道的畅通情况、易燃和可燃物品的存放和使用情况、漏电和短路的隐患等。
4. 化学品类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是安全生产中的重点隐患之一,存在化学品泄漏和燃爆的风险。
排查内容包括化学品的储存方式和场所、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泄漏和溢出的处理措施、防护设施的完善情况等。
5. 劳动保护类劳动保护是关乎员工个人安全的重要方面,排查内容包括职工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工作场所的通风和抗震设施、职工休息和劳动时间的合理安排、各类劳动危害的防护措施等。
6. 作业操作类作业操作是许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对作业操作进行排查是安全生产事故排查的重点之一。
包括工作程序的合理性和操作规范性、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作业时是否穿戴个人防护设备以及是否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等。
7. 管理控制类管理控制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排查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安全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增强情况、安全责任的明确和分工情况、安全生产监管和检查的有效性等。
事故 隐患分级知识
事故\隐患分类\分级知识事故隐患1.事故隐患三种表现形色:1人的不安全行为;2.管理上的缺陷;3.物的危险状态。
1.物的危险状态是指生产过程或生产区域内的物质条件(如材料、工具、设备、设施、成品、半成品)处于危险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指示或其他具体行为不符合安全规定;3.管理上的缺陷是指在开展各种生产活动中所必须的各种组织、协调等行动存在缺陷。
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概念: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隐患分级:3.1隐患分级依据:是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分级依据的;3.2隐患分级:共分二级: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3.3隐患分级判定:A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B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事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其中,事故造成的急性工业中毒的人数,也属于重伤的范围。
重大事故隐患分级标准
重大事故隐患分级标准重大事故隐患分级标准是指根据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对隐患进行分类和分级管理的标准。
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确保生产安全,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一、一级隐患。
一级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级隐患的特点是隐患严重、后果严重、难以控制。
一旦发现一级隐患,必须立即停止相关作业,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一级隐患的整改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和复核,确保整改措施到位、有效。
二、二级隐患。
二级隐患是指可能导致较大伤亡事故的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级隐患的特点是隐患较为严重、后果较为严重、但能够通过有效控制和管理避免事故发生。
发现二级隐患后,必须立即停止相关作业,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整改后需进行复核确认,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
三、三级隐患。
三级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一般伤亡事故的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级隐患的特点是隐患一般、后果一般、通过常规管理和控制能够避免事故发生。
发现三级隐患后,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四、四级隐患。
四级隐患是指可能导致轻微伤亡事故的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轻微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级隐患的特点是隐患轻微、后果轻微、通过日常管理和控制能够避免事故发生。
发现四级隐患后,应及时进行整改,并加强对隐患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五、五级隐患。
五级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但一旦发生事故对人员和财产的影响较小。
五级隐患的特点是隐患较轻微、后果较轻微、通过常规管理和控制能够避免事故发生。
发现五级隐患后,应及时进行整改,并加强对隐患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六、总结。
重大事故隐患分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管理部门和企业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加强对隐患的排查和管理,确保隐患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标准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标准一、重大事故隐患1.山西省《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监管监察办法》中规定的十五大项七十六小项隐患。
2.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不具备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3.未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的;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经安全资格培训而上岗任职的。
5.其它认为类似重大的事故隐患。
二、较大事故隐患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2.未向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3.未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4.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5.未按规定配备基层区队、车间安全副职的;6.未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和有效管理的;7.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未经公安消防部门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8.依法应当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时未经消防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9.生产经营单位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10.特种设备以及危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未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投入使用的;11.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定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1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建筑物内,或者与员工宿舍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13.施工检修项目作业时,未编制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的;14.未向作业、施工、检修人员贯彻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的;15.特种设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16.防爆场所未使用防爆设备或电气设备存在严重失爆的;17.重点消防部位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18.作业场所安全管理混乱,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的;19.作业场所未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检查人员的;20.举行大型活动未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的。
安全事故隐患分类
安全事故隐患分类
1. 一般事故隐患:指的是那些危害相对较小,发现后能够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隐患。
这类隐患的特点是整改难度不大,不需要大规模的停产停业就能解决。
2. 重大事故隐患:涉及的则是那些危害性较大、整改难度高的隐患。
针对这类隐患,可能需要全部或局部停止生产活动,并且需要一段时间来整改治理才能彻底解决。
有时候,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生产经营单位自身可能难以排除这些隐患。
3. 人的不安全行为:如忽视安全警告、操作失误、人为使安全装置失效等。
4.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设备老化、维护不当造成的隐患。
5. 管理上的缺陷:比如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检查不到位等。
6. 作业环境的问题:如工作环境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噪音振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7. 自然灾害引发的隐患:地质灾害、极端天气等导致的安全问题。
8. 其他类隐患:不属于以上分类的其他潜在安全问题。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分级类别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分级类别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分级、类别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
按照事故的等级可分为: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感谢您的阅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标准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标准1. 引言安全生产是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石,但由于种种原因,事故隐患在生产过程中时有发生。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管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制定分类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标准进行探讨和分析。
2.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定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未发生事故但可能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或状态。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存在给生产过程带来潜在的风险和威胁,必须及时识别、排查和消除。
3.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标准3.1. 按照危险性分类根据事故隐患对人身安全、生产设备和环境安全的危害程度,可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为以下几类:3.1.1. 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引发特别严重后果的事故隐患,如高压设备、易燃易爆物品、高危化学品等。
对这些危险源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采取特殊的防范措施。
3.1.2. 一般危险源一般危险源是指对人身安全和生产设备、环境安全有一定威胁的事故隐患。
这类危险源虽不属于重大危险源,但仍然需要高度重视和有效管理。
3.1.3. 一般问题一般问题是指一些存在安全隐患但危害程度相对较轻的情况,如设备磨损、工作环境的不舒适、操作规程不规范等。
虽然这些问题没有直接造成事故,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和改进,可能会引发事故隐患。
3.2. 按照发生部位分类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发生的具体部位,可以将其分类为以下几类:3.2.1. 生产设备隐患生产设备隐患是指生产设备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如设备老化、设备缺陷、设备故障等。
这些隐患可能导致设备运行异常、事故发生。
3.2.2. 作业环境隐患作业环境隐患是指作业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如高温、高湿、粉尘污染等。
这些隐患可能影响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增加事故的风险。
3.2.3. 作业行为隐患作业行为隐患是指作业过程中人员的操作不当、操作规程不规范等问题,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这类隐患通常可以通过培训和规范操作进行预防和控制。
事故隐患分类和等级认定
6 事故隐患分类和等级认定事故隐患分类事故隐患按检查内容和专业分为:工艺、设备、电气、仪表、标识、建构筑物、储运、劳动防护用品、文件记录、安全消防设施(含消防器材、应急装备)、其他现场问题及管理缺陷11类。
事故隐患等级企业应该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依据事故隐患的定义,按事故隐患风险程度(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隐患等级认定。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认定企业对重大事故隐患应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采用风险评估(评价,以下同)方法对事故隐患后果进行定性分析,并根据风险等级标准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事故隐患的风险等级。
具有重大及以上风险的事故隐患,应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此外,化工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按照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
(1)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装置,仓库、罐区等储存设施,与周边居住区、人员密集区、厂外道路、相邻工矿企业生产储存设施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2)生产装置、储存设施、辅助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设施、运输装卸设施、电力线路、办公生活区等,相互之间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3)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储存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或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4)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和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内设置休息室和非生产直接需要的办公室的。
(5)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6)生产或使用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液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未按规定设置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的;生产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未按规定设置有毒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的。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
事故隐患的预防措施
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 意识和技能水平。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隐患 。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生产经 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
针对重大事故隐患,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确保 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处置。
02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机械事故隐患
1 2 3
机械故障
由于机械设备的故障或缺陷,可能导致事故的 发生,例如机械卡死、磨损、泄漏等。
操作失误
由于操作人员技能不足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 机械事故的发生,例如错误启动设备、操作顺 序错误等。
维护不当
由于缺乏定期维护或保养,可能导致机械故障 或缺陷,进而引发机械事故。
电气事故隐患
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
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
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导致交通秩序混乱 ,交通事故频发。
缺乏交通安全设施,如护栏、标线、警示标 志等,导致交通事故风险增加。
铁路交通隐患
铁路线路安全设施不完善
铁路线路上的安全设施不完善,如道口、栅栏、警示灯等,导致 铁路交通事故频发。
铁路交通管理不规范
铁路交通管理不规范,存在调度不科学、信号不明确等问题,导 致列车相撞、脱轨等事故。
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观察和发现事故 隐患,及时上报并协助整改,实现全员参与 。
隐患治理措施
建立隐患台账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建立详细的台 账,包括隐患名称、类型、等级等信息,便于跟踪和治理 。
及时整改
对于能够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对于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长期治理计划,逐步推进 整改工作。
铁路车站安全设施不完善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事故隐患)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事故隐患)分类:事故隐患是指根据作业场所、工艺、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况,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根据隐患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的程度分为两级: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根据我公司现有装置实际情况,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一、安全管理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的;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
4、没有编制操作规程、开车方案而盲目生产的。
5、未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盲目组织生产的。
6、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未按“三同时”要求进行的。
7、特种作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无证上岗的。
8、中控室、现场值班室、设备的框架或平台的安全疏散通道不符合规范的。
9、防火、防爆间距不符合规范的,在易燃易爆场所擅用明火的。
10、办公楼、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没有配备足量合格消防设施设备,或消防设施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而没有及时更换的。
11、消防给水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故障不能正常运行的。
12、查出的重大隐患在限期内未整改的。
13、新设备安装完毕后,未经调试和竣工验收确认合格,直接投入生产使用的。
14、未按公司规定组织召开安全办公会的。
15、未按公司规定进行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的。
16、没有严格执行“两票三制”的(“两票”:倒闸操作票、工作票;“三制”:岗位(现场)交接班制度;设备巡视检查制度;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度)。
17、在雷雨、暴雨、浓雾、六级及以上大风时进行高处厂房外作业的。
18、重点防火区,如在包装、污水站、煤仓上口(内)等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电气焊作业,没有安全技术措施擅自施工的。
19、未采取彻底清理或置换惰性气体等防爆措施,对存放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和情况不明的容器进行焊接的。
事故隐患分类2
事故隐患分类方法二二、按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分类1、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13类共51种1.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1 )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2 )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3 )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4 )忘记关闭设备5 )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6 )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搬手、把柄等的操作)7 )奔跑作业8 )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9 )机械超速运转10 )违章驾驶机动车11 )酒后作业12 )客货混载13 )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14 )工件紧固不牢15)用压缩空气吹铁屑1.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1 )拆除了安全装置2 )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3 )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4)其它1.3使用不安全设备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2)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3)其它1.4手代替工具操作1)用手代替手动工具2 )用手清除切屑3)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1.5物体存放不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位置不当或清理不及时。
1.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1)冒险进入涵洞2 )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3 )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远离危险区4 )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5 )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6 )冒进信号7 )调车场超速上下车8 )易燃易爆场合明火9 )私自搭乘矿车10 )在绞车道行走11)未及时观望1.7攀、坐不安全位置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1.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如天车、电葫芦)1.9 机器运转时进行维修清理等作业如在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如使用汽、柴油等有机溶剂擦拭设备、场地或用湿布擦拭带电电气设备1.10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有分散注意力行为(边走边打电话!)1.11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1 )未戴护目镜或面罩2 )未戴防护手套3 )未穿安全鞋4 )未戴安全帽5 )未佩戴呼吸护具6 )未佩戴安全带7 )未戴工作帽1.12 不安全装束1 )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2 )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3 )其他1.13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随意扔、倒或排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废弃物1.14其他类型的不安全行为1)未执行监护监督制度,单人进行危险作业、检修作业等操作行为2)危险化学品使用、存放不当;选用工具不当,随意放置和丢弃工具,忽视工具维护保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
1. 人的不安全行为隐患,这就好比一个司机开车老是玩手机,这能不出事吗?就像上次老王,在工地不戴安全帽,多危险呀!这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隐患,大家可千万别这样啊!
2. 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比如说一台机器的零件松了,那不就随时可能出问题嘛!之前那个工厂的输送带总是卡,就是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在作祟呢!
3.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隐患,像在那种昏暗的灯光下工作,能不出差错吗?我们村那个旧仓库,周围堆满杂物,环境多不安全啊,这就是环境的隐患!
4. 管理上的漏洞隐患,有些老板对安全规定不重视,这能不出事吗?隔壁厂的管理制度乱糟糟的,难怪老是有小事故,这就是管理上的大隐患呀!
5. 操作流程不规范隐患,有的人干活不按步骤来,不就容易出乱子吗?上次看到有人装设备,步骤全错啦,这就是操作流程的隐患呀!
6. 教育培训不到位隐患,要是大家都没经过好好培训就上岗,能知道怎么应对危险吗?咱们这儿小李不就是没培训好,遇到点小问题都不知道咋办,这多要命呀,这就是教育培训不到位的隐患!
7. 应急措施不完善隐患,一旦出了事儿没个好的应急办法,那可咋办?上次那个火灾,就是因为应急措施不全,差点酿成大祸,这就是应急措施不完善的隐患呀!
我觉得呀,这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都得重视起来,不管是哪种,都可能造成大麻烦,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化工企业事故隐患分类
化工企业事故隐患分类
1.基础管理类隐患
1.1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1.2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行政许可情况。
1.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1.4安全生产责任制。
1.5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6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7安全生产投入。
1.8事故管理、变更管理和承包商管理。
1.9作业管理。
1.10应急管理。
1.11职业卫生基础管理。
1.12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2.生产现场类隐患
2.1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2.2设备设施。
2.3场所环境。
2.4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2.5消防及应急设施。
2.6供配电设施。
2.7职业卫生防护设施。
2.8辅助动力系统。
2.9现场其他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隐患的分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事故隐患的分类
(一)事故隐患按照其可能造成的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共分三类:
一般性事故隐患:指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导致一般性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指随时有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隐患。
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指随时能够造成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而且事故征兆比较明显,已经危及国家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隐患。
(二)事故隐患按照其发现途径和方式,共分三类:
一是检查过程中的事故隐患。
二是各区域部门上报的事故隐患。
三是顾客、消费者举报的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的处理方式
(一)一般性事故隐患:应要求有关区域部门限期排除。
(二)重大事故隐患:应做出暂时局部、全部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并立即上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进行限期整改。
(三)特别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做出停产停业,立即上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并及时进行人员疏散、加强安全警戒等相应措施,进行彻底整改。
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和上报按照工作分工,各部门对分管领域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和上报实行排查整改和上报责任制。
(一)各部门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及时进行查实,并登记造册,上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
(二)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要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尤其要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监管。
(三)各部门对重大事故隐患和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隐患要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并登记造册,逐级上报,进行彻底整改。
(四)各部门要建立事故隐患登记制度,将检查发现的各类事故隐患的具体情况、应对措施、监管责任人、整改结果、复查时间等一一进行详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