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见的经济常识
公务员中的经济常识备考重点分析
公务员中的经济常识备考重点分析一、经济基本概念与宏观经济分析作为公务员备考的经济常识重点之一,需要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
这些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1 经济学基本概念:供给与需求、边际效用、机会成本等;1.2 宏观经济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水平、失业率、经济增长等指标的计算和解释;1.3 经济周期:经济发展的波动过程及其特征,如景气、萧条、复苏和扩张等;1.4 经济政策: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工具,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二、市场经济和市场结构在备考公务员考试中,理解市场经济和市场结构的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相关知识点:2.1 市场经济原理: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市场自由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2.2 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等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影响;2.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与调节。
三、财政与税收政策备考公务员考试对财政与税收政策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重点内容:3.1 财政基本原理:财政收入与支出平衡、财政自给自足和财政公平等原则;3.2 财政收入:税收、非税收入等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分配方式;3.3 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和税种,如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3.4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分类和用途,如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
四、货币银行与货币政策理解货币银行以及货币政策对备考公务员考试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相关的知识点:4.1 货币银行体系: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和作用;4.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实施方式等相关知识;4.3 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币供应量的计算和解释,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弹性。
五、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备考公务员考试过程中,了解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基本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相关知识点:5.1 国际贸易基本原则: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区别和影响;5.2 贸易壁垒: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贸易壁垒的类型和影响;5.3 国际收支平衡: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平衡与失衡、外汇市场的基本原理。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经济类高频考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经济类高频考点经济1.世界贸易组织(WTO):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WTO前身是1947年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2011年12月,俄罗斯加入WTO。
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
2.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的九大主要任务之首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扩大国内投资,刺激国内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
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扩大消费需求: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3.收入分配: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基尼指数:是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越不平均,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4.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后者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
营改增:试点范围--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首个试点城市为上海,现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含厦门市)、湖北、广东(含深圳市)。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实质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
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量;物价上涨,纸币贬值(通货紧缩反之) 应对通货膨胀对策:提高税收、减少财政补贴、财政投资、控制国债;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卖出政府债券(通货紧缩反之)6.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2017年省考公共基础知识:经济部分复习方法
2017年省考公共基础知识:经济部分复习方法
在公共基础知识的考察中,经济部分是一个重要内容。
很多考生在作答这一部分时常出现错误,究其原因是复习方法与学科性质所致。
经济知识相对于公共基础其他知识而言是更加注重理解而不是空洞记忆,一直也是事业单位考试难点和重点,下面小编就来为广大考生分享一些经济知识的复习方法。
经济知识本身内容具有一定理论性,且理解性偏强。
比如通货膨胀时用什么货币政策,如果单纯记忆而不加理解,后期做题很容易与财政政策混淆。
知识点是固定的,但出题方式各式各样,基于此,若考生对知识点只是单纯记忆而不加理解,则无法分析得出材料后隐藏的具体知识点从而正确解答,面对经济题目也会束手无策,因此正确的复习方法尤为重要。
经济知识虽有一定抽象性,但与生活联系密切。
考生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加以理解。
此外,由于经济知识注重理解,所以有些考生把大半精力放在理解性题目上,对记忆性知识点考察反而忽略,其实无论如何考察都要落实到具体知识点上,对具体知识的夯实打牢有助于事例题的作答。
比如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运用理解分析滚瓜烂熟,但却对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不甚明白。
所以建议考生不要过于注重理解性题目而忽略了基本功的学习。
不同考试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在试题中体现最为明显。
所以建议大家多做试题。
其一,感受下考试题型是怎么设置的;其二,通过试题把握考试重点,从而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尤其要关注近几年试题,因为近几年的命题形式直接反映了命题思路的变化,对考试更具有针对性。
公考经济学常识
公考经济学常识
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的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经济体制: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包括供需关系、价格形成、市场竞争等。
2. 国民经济核算:知晓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
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3. 金融体系:熟悉金融机构的类型和功能,如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公司等,了解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和货币政策的制定。
4. 宏观经济调控: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目标,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以及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5. 产业结构调整:了解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和目标,知晓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劳动力结构调整等相关内容。
6.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了解市场失灵的常见原因和对策,以及政府在保障公共利益、调节市场等方面的作用。
7. 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形式和利益,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和协定的作用。
以上是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的一些常识点,考生需要细化学习和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公务员中的常见经济学知识点解析
公务员中的常见经济学知识点解析公务员作为国家政府机构中的重要一支,承担着保障国家稳定发展的职责,对于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也需要有一定了解。
本文将就公务员中常见的经济学知识点进行解析,以帮助公务员更好地履行职责。
一、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市场上商品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需关系的平衡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
公务员在履行职责时,需要了解供需关系,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维护市场稳定。
二、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出现的偏差或者无法实现最优分配的情况。
公务员需要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例如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市场、信息不对称等,以便及时采取政府干预措施,修正市场失灵的情况,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财政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公务员需要熟悉的常见经济学知识点。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等目标。
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经济的流动性,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平衡。
四、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不断波动的现象。
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公务员需要了解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及时调整政策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五、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指经济中收入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情况。
公务员需要了解不同的收入分配方式和不同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积极参与和推动收入分配的调整,以维护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六、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和发展是公务员需要关注和推动的重点。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而经济发展则更侧重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公务员需要了解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七、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全球化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公务员需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原则和规则,推动国际合作和经济交流,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地位。
通过对公务员中常见的经济学知识点的解析,可以帮助公务员更好地履行职责,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积累:经济常识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积累:经济常识一、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中最核心的一个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为GDP)。
GDP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国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新核算体系在整体结构上把国民经济循环中实物运动和资金运动、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紧密联系起来,主要由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和经济循环账户两部分组成。
具体由五套基本核算表、一套国民经济账户和两张附属表组成。
五套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一套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两张附属表,即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一)总供给为了保持经济总量平衡,首先必须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
这是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最重要的平衡,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指一个国家全部企业愿意而且能够提供总产出的量。
供给能力取决于一定的制度、技术水平、劳动力的投入量、资本的投入量。
在短期,经济制度、技术水平和资本的投入量基本上是稳定的,可以看作是给定的,这样总供给能力就取决于劳动的投入量即就业量,于是总供给问题就可以归结为就业问题。
总供给由消费、储蓄、政府收入、进口四部分组成。
(二)总需求总需求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对最终产品和劳务愿意购买并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量。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出口需求四部分组成。
总需求水平主要取决于自发性的支出、市场利率和价格水平。
总需求随着自发性支出增加、名义货币的供给增加、价格水平的下降而增加。
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名义货币供给量,并通过改变政府的购买等影响自发性支出。
(三)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及其调节只有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才能保持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公务员中的常见经济问题解析与备考方法
公务员中的常见经济问题解析与备考方法公务员 exam 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其中包括许多经济问题的考验。
本文将分析公务员中常见的经济问题,并提供备考方法。
希望能帮助备考的同学理解并应对这些挑战。
一、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经济增长与发展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经济问题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经济增长的定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以及与发展的关系。
常见的备考方法包括:1. 学习经济学原理:理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相关概念,如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等。
掌握经济增长的测量方法,如增长率的计算等。
2. 分析影响因素:了解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如投资、技术进步等,以及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如教育、环境等。
掌握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3. 掌握发展与增长的关系:理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内在联系,关注可持续发展、人类发展指数等相关指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了解发展的多维度含义,以及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平衡。
二、通货膨胀与物价问题通货膨胀与物价问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经济问题之一。
备考方法如下:1. 学习通货膨胀的基本概念:了解通货膨胀的定义、原因及影响。
掌握通货膨胀率的计算方法,并了解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2. 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研究物价上涨的内外部原因,如需求与供给关系、货币政策等。
理解不同因素对物价的影响程度。
3. 揭示通货膨胀与稳定的关系:学习通货膨胀与宏观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如通货膨胀对就业、收入分配等的影响。
了解央行如何通过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货膨胀。
三、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问题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问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经济问题之一。
备考方法如下:1. 理解收入分配的概念:学习收入分配的基本原理及不同的分配方式,如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方法。
了解收入分配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 分析贫富差距问题:探究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如土地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
理解收入差距对社会的影响,并研究可行的解决办法。
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名词常识
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名词常识我国目前处在经济的转型期,重视市场经济的进展。
纵观现在公考,其中只要涉及常识类的考试范围,几乎都有经济学问的考点。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名词常识,盼望对您有所关心!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名词常识一、牧童经济这个经济学名词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大家想一想小孩放牧的话有什么特点?是不是一般都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而且只管自己家的羊群现在吃饱了就可以了,不管之后带来的影响。
由于没有考虑到长远的进展,长此以往的话,就会造就牧场的承载力量远远低于放牧的羊群数量,对于环境肯定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因此,我们把像牧童放牧式的这种掠夺式资源开发,破坏式利用进展环境的经济进展模式称为牧童经济,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些公司为了自己的进展无限制开发我们的自然资源,同时这种行为同样反映了我们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缺陷。
二、丰收悖论对于我们农名来说,我们觉得丰收了肯定会给他们带来比较大的收益,但是悖论说明就是违反了我们一般的熟悉,也就是丰收了,但是没有带来很大收益的缘由究竟是什么?有的人可能说是有一些人炒期货,所以农夫收益少。
当然这是一部分缘由,但是不是主要缘由。
我们想想,不管农夫生产多少,农产品有多廉价,但是我们对他们的需求量是有限的。
因此这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个名词有关叫做需求价格弹性有关,也就是说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低。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当你特殊想吃某个东西的时候,比如冰激凌或是便利面,你是第一口最满意,还是最终一口最满意?当然是最终一口,而且你会发觉随着吃得越多,你的满意感会越来越低。
(比如罗斯福与记者的故事)。
因此,我们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是递减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四、边际酬劳递减这是从生产者角度动身的,比如你是一个服装厂的老板,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率,你不断招人,当你的人数从10-20-30-50增长时,你的收益渐渐增加,但是当人数过多时100人时,由于人数过多,人员之间的推诿或是铺张,这样的话生产效益会开头削减。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经济知识点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经济知识点及解析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选拔考试,对于考生而言,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经济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经济知识点,并对其进行解析。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经济知识点之一。
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GDP 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内容。
二、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相对较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物价水平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物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考生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政府应对措施等内容,以及如何计算和测算物价水平。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工具。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
考生需要了解这两种政策的目标、手段以及操作方式等相关知识点。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而经济发展则包括经济增长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推动因素以及经济发展的指标和路径等内容。
五、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而全球化则是指各国之间相互依存、联系紧密的程度。
考生需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原因、作用以及相关政策和机构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六、投资与消费投资是指为了创造未来收入而购买资产或进行生产活动的行为,而消费则是指满足个人或家庭需求的支出。
考生需要了解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内容。
七、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是指社会上财富的分配方式,社会保障是指社会为了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要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补贴。
公务员行测必备经济学常考常识
公务员行测必备经济学常考常识一、供需关系与市场价格供求关系是经济学核心概念之一,理解供求关系对于解读市场价格变动至关重要。
供应量与需求量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的走势。
在市场经济中,供需关系是由市场参与者决定的。
如果供应量大于需求量,价格就会下跌,而如果需求量超过供应量,价格就会上涨。
市场经济的作用就是通过供需关系的调节来实现价格的合理变动。
二、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本生产要素是指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源。
主要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能力。
这些要素的合理配置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生产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资源投入造成的费用。
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方面。
固定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数量无关的费用,如租金、折旧等。
变动成本则随着生产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原材料采购、人工工资等。
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于外部性、公共产品、垄断等原因引起。
而政府干预是为了修正市场失灵的现象。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等手段进行干预。
政府的干预旨在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市场效率,同时保护消费者权益。
四、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对整个经济体系进行调控的政策。
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体的流动性和利率,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调控作用。
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
产业政策则是通过支持和引导特定产业的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长期以来呈现的波动变化。
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萎缩期和复苏期,这些周期性变动与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五、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国际贸易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优势,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全球化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之“经济常识知识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之经济常识知识点1.国民收入及其分配在社会总产值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三方面内容。
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方面内容,其中,个人消费,就是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
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
2.税收的作用及其与公民的关系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第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不同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
在我国,主要税种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关税。
3.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形式。
它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必然产物。
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取代自然经济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形式,各种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都通过市场来进行,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覆盖全社会,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这时,商品经济就发展成为市场经济。
4.财政及其作用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第二,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三,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第四,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五,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整理
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整理经济知识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公务员,了解常见的经济知识是必要的。
本文将对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公务员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经济问题。
一、宏观经济知识宏观经济是指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状况。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宏观经济知识:1.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公务员需要了解如何计算GDP以及GDP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公务员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通胀的政策措施。
3.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控经济的政策,公务员需要了解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的执行机制。
4.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和利用财政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公务员需要了解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5.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规律,公务员需要了解经济周期的特点以及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政策措施。
二、市场经济知识市场经济是一种基于市场供求关系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市场经济知识:1. 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公务员需要了解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以及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
2.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实现资源配置的情况,公务员需要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种类,以及应对市场失灵的政策措施。
3. 垄断和竞争: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者,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多个供应者,公务员需要了解垄断和竞争对市场效率和公平的影响。
4. 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公务员需要了解政府干预的目的和方式,以及政府干预对市场的影响。
三、金融知识金融是指货币和资金在经济中的流通和利用。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金融知识:1. 银行和金融机构:公务员需要了解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功能和作用,以及银行业的监管和监督机制。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必知经济常识考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必知经济常识考点一、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即通过市场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
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经济体制(1)经济体制概述经济体制是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反之,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①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即命令、指令和法令而实现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计划经济也被称为“命令经济”。
主要优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集中稀缺资源服务于一些明确的国家目标,满足国家紧急的和压倒一切的需要,如国家的工业化、战后经济的重建以及战时经济等,使整个国家资源配置符合特定的国家目标。
②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依靠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体制。
主要优点: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③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基于以上两种体制的优劣,在资源配置上,我国既非采取单纯的市场经济机制,也非采取单纯的计划经济机制,而是两者兼而有之。
这种机制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概念和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显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同一般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它又有其特殊性:(2)收入分配①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
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知识
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知识经济学知识是行测常识判定部分的常考内容,而经济学知识中的经济学名词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知识,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知识一、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做出反应的敏锐程度,通常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对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比值,即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来表示。
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少弹性或低弹性。
常见的富有弹性的商品有奢侈品、有替换品的商品等,常见的缺少弹性的商品有生活必须品、无替换品的商品等。
从考试的角度来说,“疫情”影响下,交通物流等因素可能影响部分商品价格显现短暂波动,但米面油等生活必须品的需求影响较小,属于缺少弹性商品,需要大家注意。
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应居民家庭一样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形的宏观经济指标。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终究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干,同时在全部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
当CPI涨幅大于3%时,意味着产生通货膨胀,CPI涨幅大于5%时,意味着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202X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
三、奥肯定律奥肯定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写失业率和实际GDP之间的交替关系。
其主要描写的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伏GDP2%。
例如,假定失业率为8%,比自然失业率高2%,那么依照奥肯定律,实际GDP就比潜伏GDP低4%。
公务员公共基础——经济常识
公务员公共基础——经济常识在公务员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里的经济常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理解和掌握这些经济常识,对于我们应对考试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相关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商品和货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货币则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它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商品价格上升。
这看似简单的关系,却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地发挥着作用。
例如,在农产品市场上,如果某一年某种农产品大丰收,供应量大增,而需求相对稳定,那么价格往往会下降,这可能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反,如果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某种农产品减产,供应减少,而需求不变或增加,价格就会上涨。
再说说宏观经济的一些重要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通货膨胀则是指货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与之相反的是通货紧缩,它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经济衰退。
在经济政策方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运行。
公务员考试中的经济学知识备考重点与方法
公务员考试中的经济学知识备考重点与方法公务员考试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和竞争性的考试,其中经济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目,备考的重点和方法也是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针对公务员考试中的经济学知识备考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准备和应对考试。
一、经济学知识备考的重点1.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经济学是一个研究资源配置、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因此,考生首先需要熟悉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边际效用、机会成本等,这些是理解经济学问题的基础。
2. 熟悉我国经济的主要特点和政策:作为公务员,了解我国经济的主要特点和政策是必要的。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主要经济指标、经济增长模式等,同时还要掌握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市场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知识。
3. 理解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基本差异和优缺点: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考生需要了解这两种经济形式的区别和特点,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同时,还需要熟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4. 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知识:国际经济贸易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考生需要了解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国际贸易的理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国际分工、外汇市场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地位和政策。
5. 关注经济学的前沿问题和热点事件:经济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科,考生需要关注经济学的前沿问题和热点事件,如新经济增长理论、数字经济、环境经济学等。
这些内容往往能够成为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经济学知识备考的方法1. 定期系统学习:由于考生可能在工作或学习中无法投入过多的时间备考,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进行定期的系统学习。
可以选择合适的教材或者考研资料,跟随章节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尤其要掌握重点和难点的知识。
2. 做好笔记总结:在学习的过程中,考生需要做好笔记和总结。
可以根据教材或资料的内容进行要点和重点的记录,同时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加入其中,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笔记。
公务员考试中的经济学知识备考重点与方法
公务员考试中的经济学知识备考重点与方法一、前言公务员考试是一项极具竞争性的选拔考试,经济学作为其中的一门科目,备考经济学知识是考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针对公务员考试中的经济学知识备考重点与方法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二、经济学知识备考重点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备考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 宏观经济运行机制:货币市场、财政市场、就业市场等宏观经济运行的机制、特点与调控政策等。
-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经济增长与发展、收入分配政策等。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备考重点如下:- 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曲线的分析、均衡价格与数量的确定。
- 市场结构: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完全竞争等市场结构的特点、行为与调控政策。
- 生产与成本:生产函数、边际成本、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等的理解与运用。
3. 经济学基础知识除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外,还需掌握以下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的影响、利与弊以及相关政策。
-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政策。
-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阶段、原因与调控政策。
- 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的基本知识。
三、经济学知识备考方法1. 运用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借助智能手机上的经济学学习应用软件,可以方便地获取经济学知识,诸如概念解释、理论模型等。
考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经济学知识的学习。
2. 阅读经济学相关著作经济学领域有着丰富的著作,考生可以选择一些经济学名著进行阅读,例如《经济学原理》、《各国财务状况与政策》等。
通过深入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3. 制作思维导图经济学知识繁杂而复杂,考生可以制作思维导图,将不同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清晰而有条理的知识结构。
国考行测常识储备:经济常识十大常见考点-
2017国考行测常识储备:经济常识十大常见考点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部分,经济知识都是必考部分。
目前距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大家要储备一些知识点,专家在此就经济知识常见考点进行汇总,并筛选出十个最常见考点,现就常见考点及具体内容为广大考生进行介绍。
1、价值规律(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4、生产和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方式,消费质量与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另一方面,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5、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有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居民消费还受到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还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3)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6、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反之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对相关商品的影响: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其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一是调节生产的规模,二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三是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四是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7、财政的作用(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见的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在中属于必考内容,既直接出现于常识部分,也会出现于资料分析部分。
了解掌握常见的经济常识概念,无疑对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有巨大的帮助。
下面,文都网校公务员频道小编就给考生普及中常出现的经济常识。
一、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为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二、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品支出总额×100%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一个家庭收入越多,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越少。
同理,一个国家越穷,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国家越富,比例越小。
三、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两者可简单区别如下: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公民所创造的价值计入中国的GNP,但不计入中国的GDP,而是计入美国的GDP。
对常见的经济常识有一定的了解,考生在面对特别是资料分析题目的时候,就不会因为陌生而手忙脚乱了。
四、理性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
理性人假设:
做经济决策的主体是完全理性的,在经济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该假设的前提一是主体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二是主体能够计算出各种选择的结果。
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认为社会活动中的员工都是作为群体的一员而存在,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对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社会人”既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又有对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的需求。
五、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通货膨胀不是一种或者几种物价上涨,而是物价整体的全面上涨。
带来的后果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严重时可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应对措施可为发展生产。
通货紧缩:
一般认为是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使物价全面下跌。
通货紧缩的后果一般有:生产力下降、市场萎缩、利润降低、投资减少、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
应对措施可为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
对于上述两种假设,都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一面,需辩证看待;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说明货币的发行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