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艺术创作的境界1作者向红

合集下载

第二节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第二节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第二节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一、癫狂状态:在艺术创作中,当情感达到一种极致状态时,便出现一种奇异的创作现象。

其心理特征:一、以激情的强化为标志;二,无意识创作的突发。

激情,是一种迅猛勃发,激烈而短暂的情感,它往往是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

这种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又是有主客观条件基础的: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的适宜刺激。

另一方面是自身的适宜刺激(这主要指创作主体的“情结”)。

为什么说艺术家的癫狂不同于精神病患者的疯狂?答:艺术家的癫狂作为人类创造活动中的一种反常的非自觉的精神现象,是一时的如痴如狂,而不是真痴真狂,不是精神病人无理智的病态,而是一时的变态或癫狂。

两者根本不同的是艺术家还能从变态中返回常态,回到现实,还能从癫狂状态中恢复理智,正视现实,因而能给予创作活动总体上的控制;而精神病患者却失掉了这种能力,完全与现实失去联系。

再则,艺术家的癫狂意向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是长期情感积累的瞬间爆发,相比之下精神病患者的意向是无价值和意义的,他们通常爱做呆板的、老套的、重复的、明显是无意义的事。

精神病患者的癫儿是一种“病态”,而艺术家的癫狂则是有所创造,两者尽管有着很多相似,但实在是不能同日而语。

二、沉思状态艺术沉思:艺术深思是创作冲动的思绪主流如惊涛般涌过之后的一种深沉的平静。

在深思之中涌上心头的纷纭思绪,物象被反复回味体验,从而形成艺术的内形式——审美意象。

在沉思中,以往的情感积累获得审美升华。

它是艺术创作心理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哲学沉思是一种深刻的理性思考,是概念的碰撞、组合与逻辑的沟通。

艺术沉思本质上并不是思考而是体验,它的对象不是理性观念而是情感。

艺术沉思是如何将自然情感化为艺术情感的?答:艺术沉思所需要的心理条件是“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对情感的再度体验,乃是艺术沉思的基本内涵,平静的心情作为艺术沉思的必要条件也就是审美心境,而审美心境的产生有赖于主体与其对象之间的一定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使人获得审美心境为艺术沉思提供了条件。

作家甘向红简介

作家甘向红简介

作家甘向红简介甘向红,笔名向红,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小说作品注重人物刻画,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各种人物。

本文将从甘向红的生平、代表作品和作品特色等方面进行介绍。

甘向红生于1950年,河北省沧州市一所小村庄。

父亲是一个村医,母亲在家务农。

在文革期间,甘向红曾被冠以“反动学术权威后代”的称号,也因此成为文革的受害者之一,此时的她仍坚持自己的写作,不断探讨与创作。

1982年甘向红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山地》。

在此之后,她不断发表作品,包括《苦菜花开》、《三十里铺》等,成为一名备受赞誉的作家。

她的作品以大自然为背景,以农村中的各种人物为主线,尤其擅长通过人物描写揭示社会现实,反映社会风气。

《山地》中,作者描写了一个与现代化无关、充满质朴的小村庄,通过人物的转折与传递寓意,突显出当代农民的身份认同、生存压力和心理变化。

《苦菜花开》以下岗工人辛酸的生活为主题,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大量下岗工人的艰难处境。

《三十里铺》则刻画了家庭矛盾、婚姻困境等问题,紧密联系着当下社会生活。

甘向红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小说中所描述的生活,既有实际性,又有典型性。

她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它触及到深层次的、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与现实生活。

同时,甘向红的小说文字简洁明了,语言自然流畅,极力让读者探寻人性与生存问题。

甘向红的创作风格承袭了中国现代派作家的传统,在细节和人物塑造上注重细致描绘,情感描写中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同时,也具有其鲜明的个性,她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打乱了中国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作法,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结构与权力机制导致的持续现象。

甘向红的文学创作,有其背景,也有其特殊性质,长时间以来,她深入了解了中国社会、特别是乡村社会的生态与社会结构,以此为创作基础,作品涵盖了各个层面的独特性,展现了其独到的创作风范,也赢得了众多读者的赞赏。

综上所述,甘向红的文学作品承载了她对中国社会的深入思考,以及她作为作家的独特经验和洞察力。

戏剧表演中的台词节奏与情感表达浅析

戏剧表演中的台词节奏与情感表达浅析

戏剧表演中的台词节奏与情感表达浅析■周向红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戏剧以其内涵丰富的情节、个性鲜明的角色和直观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在舞台上散发着长久的生命力。

所谓“表演”,就是演员依照剧作家提供的戏剧文本,在导演的指导下,运用语言和动作来进行二次创作,将理想中的戏剧角色表现出来。

舞台前的观众最看重、最容易挑剔的就是演员的表演。

为了给予观众最佳的观看感受、丰富戏剧表演内涵,演员需要持续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尤其在台词节奏的掌握和角色情感的表达中下苦功夫,丰富表演经验,增强戏剧的艺术魅力。

一、戏剧表演艺术的三个特性:真、美、准1、真实性戏剧取材于生活,是创作者对生活的模仿和反思。

即使有些戏剧的背景、人物设定离现实较远,其表达的精神内核仍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角色的喜怒哀乐也遵循人性的逻辑而发展。

因此,戏剧表演的特性之一就是真实性。

不论情节如何离奇、设定如何新颖,戏剧表演者都需要坚定信念,尊重客观逻辑,以真实可信的表演带领观众进入戏剧的世界。

2、艺术性戏剧不仅是非常典型的综合艺术,而且是一种集体创作的艺术。

戏剧与文学、绘画这类可以单独创作的艺术具有明显差别,它必须依靠不同部门通力合作来完成。

整个戏剧表演过程涉及到编导部门(编剧、导演)、演员部门、舞台美术部门(道具、服装、灯光、音效、化妆)等,每一部门都要求工作者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技能,从而相互配合,在表演里深刻展现出戏剧之美。

因此,戏剧表演透露出强烈的艺术性特质。

3、准确性和影视表演相比,戏剧表演缺乏蒙太奇剪辑,难以通过特写镜头来强调情感或突出重点,这就需要表演者尽可能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情感张力,有时不免显得夸张。

戏剧表演需要适度的夸张,但依旧遵守客观准确这一准则。

譬如,在表达喜悦如窃喜、惊喜、狂喜等情绪,就需要演员反复体味以作出准确的处理,绝不能一刀切似的哈哈大笑。

只有精准把握台词与情感,才能够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二、戏剧台词节奏与情感表达的深刻联系1、戏剧台词的分类戏剧台词大致分为四类,分别是对白、独白、旁白和潜台词。

电影的“逼真性”及其所呈现的“生活世界”——以《让子弹飞》为例

电影的“逼真性”及其所呈现的“生活世界”——以《让子弹飞》为例

电影 逼 性” 的“ 真 及其所呈现 生 的“ 活世界’ ’
以《 让子 弹 飞》 为例
容 向 红
( 北京 大学 哲 学系 , 京 1 0 7 ) 北 0 8 1
摘 要 : 子 弹 飞 》触 发 广 泛 的 讨 论 , 《让 引起 观 众 的 想 象 和 共 鸣 , 但 因 为 它 积 极 调 动 电 不
中 国 电影 事 业 发 展 的 出路 。
关 键 词 : 影 艺 术 ; 子 弹 飞 》; 电 《让 艺术 创 作 ; 真 性 ; 活 世 界 ; 象 ; 美 逼 生 意 审
中 图 分 类 号 :9 5 J0 文 献标 识码 : A
Ve ii iiud f Fi n h ¨Li i o l i e e t r sm lt e o l a d t e m v ng W r d¨ t Pr s n s: Ta i k ng ’Le le s Fl a n a p e ’ t Bu l t y¨ s a Ex m l RONG a g— h n Xi n — o g
影 的 技 术 元 素 , 起 观 影 者 的 逼 真 感 , 是 由 于 影 片 触 及 “生 活 的 真 ”, 现 审 美 的 真 实 感 。 引 更 呈
“内在 本 质 的 真 实”即 艺 术 的 真 实 , 深 层 的 表 现 是 审 美 意 象 所 呈 现 的 充 满 情 趣 和 意 味 的 其 “ 活 世 界 ”。 这 “生 活 世 界 ” 存 在 的 本 来 面 貌 , 生 是 涉及 审 美 意 象 的 生成 以及 在 审 美 意 象 的 涵 咏 中领 悟 到 的人 生境 界 。 审 美 意 象 所 照 亮 的 “生 活 世 界 ”, 文 化 艺 术 的 魅 力 之 魂 , 应 是 是 也

陶艺活动对3~6岁自闭症幼儿干预初探——以长沙淘淘陶艺工作室某自闭症幼儿为例

陶艺活动对3~6岁自闭症幼儿干预初探——以长沙淘淘陶艺工作室某自闭症幼儿为例

陶艺活动对3~6岁自闭症幼儿干预初探——以长沙淘淘陶艺工作室某自闭症幼儿为例李小默;向红【摘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自闭症是我国0~6岁儿童精神残疾的最大病种.而自闭症的治疗方法,国际上仍在探索之中,陶艺活动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对自闭症幼儿的干预实践无论国内外研究资料都十分匮乏.本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六次陶艺创作的个案研究记录进行分析,发现陶艺活动对自闭症幼儿的影响并非单一局限于幼儿的某一方面,而是一个整体、有机的干预影响过程,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研究采用实况详录法从而为陶艺活动对自闭症幼儿的干预影响以及为陶艺活动干预自闭症幼儿效果提供一手实践资料.【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年(卷),期】2017(051)007【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陶艺活动;艺术疗法;自闭症儿童【作者】李小默;向红【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长沙师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湖南省社科基金《陶艺活动对自闭症儿童干预策略的研究》结题论文编号:15YBA029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自闭症是我国引起是儿童精神残疾的最大病种。

而其病因尚不明朗,能够完全治愈的疗法或药物也尚未出现,因此我国广大自闭症研究者与孤独症儿童家庭仍然在不断探索各种疗法。

陶艺活动是以泥土为主要治疗工具,在陶艺活动对我国儿童孤独症的干预治疗这个领域内,尚未有学者做出专门的研究成果及汇报。

经调查,无论国内外,陶艺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艺术疗法,对儿童孤独症治疗中的探索都十分匮乏。

本研究试图找出陶艺活动对自闭症儿童干预后的效果以及为陶艺活动干预自闭症幼儿效果提供一手实践资料。

儿童孤独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①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我国0~6岁因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在全国11.1万0~6岁精神残疾(含多重)儿童中比重高达36.9%,约为4.1万人,是儿童精神残疾的最大病种。

6.3这就是艺术——艺术创作的物化阶段 教学文档

6.3这就是艺术——艺术创作的物化阶段  教学文档

6.3这就是艺术——艺术创作的物化阶段艺术创作的物化阶段也叫艺术传达艺术传达作为艺术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离开了艺术传达,再好的体验与构思也得不到表现,只能停留在艺术家的头脑之中而无法成为艺术作品让其他人欣赏。

艺术创造的物化阶段有三个方面:1.意念物化2.技巧运用3.意蕴提升第一,意念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

比如,成龙、刘媛媛演唱的歌曲《国家》,就是想通过对国与家紧密联系的剖析,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词作者王平久说:“奥运会上他感受着荣誉感和使命感,在汶川大地震后,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精神又催他含泪写下《生死不离》。

国与家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风雨同舟、血肉相连,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所以想写这首歌的愿望也更加迫切。

”再比如,舒婷的诗《致橡树》。

这首抒情诗中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藏在如此生动的情感意象之中。

这份爱既纯真又炙热,犹如一首迷人的旋律,轻触着人们的心弦。

我想这首诗大概就是舒婷对爱情的一种解读,通过作品表现出来,舒婷的意念得到了物化,同时传达到了我们这里,让我们产生了深深地共鸣。

第二,技巧运用是具有熟练、高超的艺术技巧,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来完成艺术创作。

例如《捷克达人秀》上的一位选手采用机械舞来进行编创表演,在展现舞蹈技巧的同时还并加入了故事情节,以第8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机器人瓦力》的故事为背景,用舞蹈的方式完美的演绎了机器人的情感。

例如古典舞《点绛唇》,舞蹈作品里的美丽女子从最开始对容颜还算满意的自信,到中间有了等待的焦急,再到“盼而不来”、“君未至,我怎敢老去”的结尾,舞者华宵一将舞蹈技巧、情绪、情感自如地揉进整个故事情节中。

虽然这俩个作品的舞蹈的种类不同,但是我们看到,它们熟练的技巧是他们表达情感展示舞蹈魅力的前提条件。

神思: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范畴(下)

神思: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范畴(下)

神思: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范畴(下)内容提要“神思”作为一个审美范畴,首次由刘勰提出。

《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首篇。

“神思”是对中国的艺术创造思维理论的一个凝练。

关于“神思”的内涵,很多学者作了深入研究,或以为是想象,或以为是构思,或以为是灵感,有种种不同的观点;我认为“神思”是艺术创造思维的核心范畴,刘勰是将“神思”作为艺术创造思维的整体进行论述的,其内涵包括了文学创作的准备阶段、创作冲动的发生机制、创作灵感的发生状态、审美意象的产生过程以及艺术作品的传达阶段、意象的物化阶段等要素。

“神思”具有自由性、超越性、直觉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是一个动态的运思过程及思维方式,而非静止的概念。

神思的发生机制是作家和外物之间的审美感兴,其间所讲的“辞令管其枢机”,是对物象所作的审美抽象。

刘勰在其“神思”论中集中阐述了意象问题,揭示了意象的创造过程和物化过程。

“神思”是始终和创作主体的情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感是有别于自然情感的审美情感。

关键词:神思; 审美意象; 艺术创造思维; 审美抽象; 审美情感;(图为刘勰画像)三审美意象的创造与物化刘勰的“神思”论还特别地谈论了“意象”问题,可以说,刘勰是正面谈论“意象”的第一人。

他对中国美学的贡献是“意象”范畴的创立。

“意象”对于中国美学的发展是起了重要作用的,而且是有着深厚的中国哲学的、文化的背景。

刘勰在《神思》篇中予以了正面的论述,这样一段话是人所共知的:“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刘勰第一次把“意象”合成一个稳定的审美范畴,而且指出意象的创造乃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即文学创作的关键。

这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是有首创之功的。

“意”与“象”作为哲学的概念,此前都已单独地存在过,但是作为一个合在一起的完整的美学范畴,出现在创作理论里,这还是第一次。

严东学:论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读宗白华《艺境》笔记

严东学:论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读宗白华《艺境》笔记

论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读宗白华《艺境》笔记内容提要:中国人的生活和艺术也一样浸透着中国人以体悟为本的哲学智慧,呈现出天人合一、灵肉不二的大化之境。

这形而上的道同时贯穿到人们的日常用品和衣食住行当中,成为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圆融无碍的生命表征。

正如宗白华所说:“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

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需要空间,供他活动。

”(《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本文试图从古人对道的认识、理解基础上,探索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的关系。

庄子说:“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可以说道的存在,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但道为何物?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又分明说道是无法言说,甚至无从言说之事。

先秦诸子所讲之道,无不秉承《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而来;同时又从各自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基础上做了一番发挥,最终成为他们各自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如此,但这并不妨碍先秦诸子对道的根本或者本体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

那就是《易经》所说的一阴一阳。

对一阴一阳的认识阐述是他们天道观或者宇宙观的核心;而宇宙观和本体论则是任何哲学思想的两大基石。

没有自成体系的宇宙观和本体论,就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

因此,哲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宇宙观和本体论。

至于逻辑和知识论是西方哲学的传统。

在中国哲学家那里,无需借助逻辑和知识系统的建立就完全可以直接宇宙人生的大本大源,既可以从宇宙往下说,亦可从人生往上说,通过对宇宙人生的直觉体悟,建立一个自足的生命哲学体系。

直上是宇宙的,直下是人生的。

以此,中国人的生活和艺术也一样浸透着中国人以体悟为本的哲学智慧,呈现出天人合一、灵肉不二的大化之境。

这形而上得道同时贯穿到人们的日常用品和衣食住行当中,成为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圆融无碍的体现。

正如宗白华所说:“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

论艺术作品的结构层次

论艺术作品的结构层次

论艺术作品的结构层次1)、物质层面艺术品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的复合体。

处于最基础层面的是艺术的物质层面即艺术的物质媒介。

如一件雕塑作品首先是一种青铜、或大理石等物质材料形成的实体,一幅绘画作品首先是一张涂满颜料的画布。

这是艺术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艺术的物质层面和艺术本体的关系不是对立与疏离的。

艺术品的物性或者说物因素是艺术品的重要构成要素,是艺术家创作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

中国画家对宣纸和墨的材料特性的利用,木刻艺术家特意要表现的木味,油画家对油画颜料丰富的肌理效果的把握,水彩作品中的水痕,装置艺术对各种物质材料的自由选择与应用都是艺术创作与审美的重要内容。

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甚至构成艺术审美的主要方面。

如对玉石艺术品的玉材的欣赏。

对纯粹的材料特性的自觉应用与表现常常成为艺术作品是否成熟的重要衡量标准,这是因为艺术作品的物因素和人的具体生存经验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会引起人的心理反应,因而艺术作品的物因素会成为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

(2)、物象层面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构成了艺术品的视觉外观。

无论是对客观物象的直接描绘还是仅仅呈现为线条、色块或者是对现成物品的直接利用,艺术品都是作为一种视觉形象而得以呈现的。

艺术作品总是呈现为抽象、具象、和意象的丰富多样的视觉形态和形式结构。

人类的艺术往往从模仿开始,写实的艺术在古希腊的雕塑中就得到了成熟的表现。

但是写实不是艺术的唯一标准,原始时期的陶器上人类就形成了对单纯的形式美感的抽象语言系统。

艺术语言在艺术品的物质层面和物象层面上得以形成。

不同的艺术门类构成了各具特色的语言系统,不同的艺术家也形成了个性化的语言系统。

(3)、现实层面所谓现实层面是指通过艺术作品所揭示和反映出的社会现实社会的内容。

不同的艺术作品揭示显示社会生活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是直接地呈现,如油画《开国大典》对社会现实中的重大事件的反映。

《清明上河图》对市井生活的描绘,就揭示了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

艺术心理学 第六章 艺术创作的主要心理过程

艺术心理学 第六章 艺术创作的主要心理过程

第六章艺术创作得主要心理过程艺术创作得心理过程,主要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方面得心理活动过程。

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都就是在认识过程得基础上产生得,反过来又促进认识过程得发展、三者彼此制约又互相促进,就是人得统一得心理活动过程得三个不同方面。

艺术创作得心理活动中,也毫不例外地显现出这三者交互作用得实现过程。

第一节艺术知觉ﻫ艺术知觉基于一般知觉。

但就是作为一种特殊得心理活动,艺术知觉又有着自己得特殊性。

艺术知觉产生于情感,也表现于情感.因而,具有情感特征得艺术知觉便有了自己得独特性。

一、唤情结构ﻫ同一般得知觉一样,艺术知觉也就是从整体上把握艺术对象得。

但它所把握得就是一个特殊得整体——包含着与某种情感相关得众多因素得整体,我们将之称为唤情结构。

这一结构在组织过程中便就是伴随着某种情感或者干脆就就是按照某种情感得需要而组织起来得。

唤情结构体现着艺术知觉得整体性.对于这种结构得知觉组织,便构成了对于艺术形式得整体把握.ﻫ唤情结构有两种基本形态,一就是静态得,一就是动态得.1。

静态唤情结构.艺术心理学认为,色彩、线条、块面、声音等因素与人得某种情绪、情感密切关联在一起,或者它们就就是艺术家某种情绪与情感得外观,故有人称之为感情得材料.包含一定情感与情绪得形式因素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就有了静态得唤情结构.2.动态唤情结构.ﻫ有机体得情绪或情感往往关联着明显得躯体变化,我们将之称为表情动作.ﻫ以表情动作为核心得动态因素依据一定得方式组合起来,就就是动态得唤情结构。

它实现于动态,但却未必就是一个历时得动态过程.例如:雕塑就就是十分典型得以动态结构为其形式依据得艺术.但它表现得不就是一个动作过程,而只就是一个动作得最佳点--雕塑家们称之为动作得“黄金点”。

绘画、摄影要捕捉得也就是这么一个“黄金点”3。

两种唤情结构互相依存,共同组成了艺术对象得复杂整体.ﻫ前面我们分别讨论了构成艺术整体得静态唤情结构与动态唤情结构。

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课件

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课件
◆郭沫若谈创作《地球, 我的母亲》和《凤凰涅 槃》时的体验
3
一、癫狂状态
◆柏拉图最早谈到诗人的迷狂:诗 人不失去理智而陷入迷狂, 就 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
◆叔本华最早谈到艺术家与神 经病人相似:天才的性能和疯 癫有着相互为邻的一条边界, 甚至相互交错。
4
一、癫狂状态
◆癫狂状态的心理学解释
癫狂是大脑皮层与大脑皮下中枢协同活动的 结果。当情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时,大脑皮 层对情绪中枢的抑制受到兴奋机能的遏制, 艺术家的理性认知能力屈从于狂热的表象对 象,从而搅乱了现实与艺术的界限,身不由 己地去体验自己笔下形象的悲欢遭际。(如 巴尔扎克与高老头吵架,福楼拜在鲍法利夫 人死后嘴里有砒霜味道)
7
一、癫狂状态
◆贾米森的一张精神病患者名单:尤金·奥尼 尔、巴尔扎克、弗吉尼亚·沃尔夫、海明威、 兰姆、雪莱、拜伦、柯勒律治等。
◆癫狂状态与精神病症的相似性: 1、异常的言语或行为 2、异常的幻想性和蒙胧状态 3、天才不精明、笨拙。
8
一、癫狂状态
◆癫狂状态与精神病症的区别: 1、艺术家的癫狂是暂时的变态,癫狂过后能
够回到理智的常态;精神病患者则是持久 的,无法返回常态。 2、艺术家的癫狂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创造,而 精神病患者则是无意义的呆滞和重复。
9
二、沉思状态
◆艺术沉思的状态:是创作冲动的 思绪之流如惊涛般涌过之后的一 种深沉的平静。
◆艺术沉思的意义:变自然情感为 艺术情感。
10
二、沉思状态
◆艺术沉思的心理内涵:自然情感是如何转变为艺术 情感的?
1、心情平静——审美心境——审美距离 2、再度体验——审美自由——审美愉悦
刘勰:是以陶钧文思, 贵在虚静,疏瀹五藏, 澡雪精神。

思维导图:打开美术思维之门的钥匙

思维导图:打开美术思维之门的钥匙

思维导图:打开美术思维之门的钥匙严向红【摘要】美术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是中学美术教育的一道难题。

思维导图就像一把打开美术思维之门的钥匙,在美术思维训练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思维导图的发散思维,可以打开学生想象创造之门;思维导图的全脑学习,可以打开学生的右脑直觉之门;思维导图的图文并茂,可以打开学生的绘画思维之门;思维导图与美育结合,可以打开学生的学科整合之门。

% The training and cultivation of art thinking is a problem of art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Mind map⁃ping is a key to the door of art thinking, and it plays a special role in the trainingof art thinking. First of all, the divergent thinking of mind mapping can open the door to students’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Sec ondly, the whole brain learning of mind mapping can open the door tostudents’right-brain intuition. Thirdly, the illustrated mind mapping can open the door to students’painting thinking. Lastly, mind mapping coupled with aesthetic education can open the door tostudents’integration of subjects【期刊名称】《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3页(P122-124)【关键词】思维导图;美术思维;智慧之门【作者】严向红【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附属中学,江苏常熟21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3.955目前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存在两种倾向:要么重“双基”轻“情感”,要么重“情感”轻“双基”。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重要阶段。

一、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在长期积淀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深切的感受和审美发现,激起创作的欲望萌动和动机生成。

它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

二、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

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指导下,围绕着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体意象,运用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思维。

艺术构思过程的实质是一个典型化的过程,目的在于创造高度理想化的艺术形象。

如果不致力于艺术形象的典型化,创作意图就不能很好地实现。

艺术典型化的程度越高,就越完美,越有普遍意义。

典型化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

典型化:是构思典型或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和方法。

它是艺术家把不够典型的生活材料,按照文艺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规律,经过艺术的加工改造,构思出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

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将典型的艺术意象物化为典型的艺术形象。

三、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家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运用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将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意象物态化,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可供鉴赏的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艺术创作中的“传达活动”,就是艺术家运用各种媒介材料和技术手段,表现其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和认识成果,把构思形成的审美意象实现为作品的阶段。

简言之,艺术创作其实质就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这也是艺术创作过程的完成阶段。

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笔下之竹”是对艺术创作过程三阶段的形象描述。

浅谈对艺术创作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创作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创作的理解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表达和展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进行表达和创作的过程。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

有人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有人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思,而更多的人则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追求。

对于我来说,艺术创作是一种自由的表达和探索。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世界,创造独特的艺术作品。

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创作是一种追求完美和自由的过程。

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不受任何束缚和限制。

艺术家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与观众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引发共鸣和思考。

艺术创作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展现对社会、文化、人性等方面的关怀和批判。

艺术作品往往是一种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艺术化诠释,能够引发观众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出的信息和观点,能够引发观众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促使人们对现实生活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关注。

艺术创作是一种知识的传递和积累。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对文化和知识的传递和积累。

艺术作品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具体表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载体和见证。

艺术创作是一种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创新,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审视和总结。

通过艺术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和情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增加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艺术创作是一种美的追求和表达。

艺术作品往往是美的表现和追求,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共鸣。

艺术家通过对色彩、形状、音乐、舞蹈等的运用,创造出美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艺术作品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呈现,能够激发人们对美的向往和感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论艺术创作活动过程

论艺术创作活动过程

论艺术创作活动过程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造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随机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

艺术创作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个阶段。

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的积淀。

是一种瞬间性直觉,带有顿悟的特征、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心理活动。

艺术构思是指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艺术家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通过提炼与概括,实现从生活到真实的转化。

具体的方法有简化,夸张,变形,综合等。

艺术传达是指在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的基础上。

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作品。

在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三个阶段。

在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融合也同样显得重要。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诸要素,而形式是指这些要素的结构关系。

从艺术作品的形成过程来看,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作为艺术作品自身,它并不能结构出一个可供观照的对象,它必须借助于某些物质材料才能体现自身。

然而,这些物质材料(如石头、泥土等),对于那些“借助者”却是独立存在的,它自身就是一个既有内容又有形式的可供观照的“实体”。

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想到,当它成为某种“意象”的体现者而进入艺术的范畴之后,它到底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一些观点认为,它的存在就是艺术的存在,它的毁灭就是艺术的毁灭。

笔者认为,在艺术作品中,作为基础性的东西不是一个而是两个。

它们是相互借用的两种材料,即物质材料和感性材料有序和有机的融合。

这两种材料,一个是艺术家的观念世界,一个是体现观念世界的物质构成形式。

“意象”通过“物象”的绘声绘色方式显现为可供观照的艺术形象,从而使艺术成为一个个客观存在的“实体”。

因此,这个转化过程对于“意象”来说,它因得到了一个物质的形式,从而显现为艺术作品,对于“物象”来说,它因得到了一个形象的形式,从而使它以艺术面貌出现。

对艺术创作过程的认识及体会

对艺术创作过程的认识及体会

对艺术创作过程的认识一、艺术创作的认识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表现为连续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

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艺术体验包含三部分: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创作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艺术创作是我们对客观生活的主观认识和能动创造,是主客体的遇合和主客观的统一。

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我们才能从中生发出独特的感受激发出强烈的感情,提炼出深刻的思想,创造出鲜活的形象,从而真实的放映生活的本质。

二、艺术创作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艺术作品是由内容与形式两个要素构成的。

在艺术理论中,长期以来把“内容决定形式”看作是一个现实主义创作必须遵循的规律。

这种说法似乎已经过时间的检验,毋庸置疑。

20世纪初, 形式主义倾向在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中崭露头角,在造型艺术领域内,克莱夫·贝尔和洛杰·弗莱都是上世纪西欧具有代表性的形式主义理论家。

贝尔的《艺术》中提出“有意味的形式”①,全面肯定了绘画艺术的精髓全在于形式结构之中,而内容、情节都无关紧要。

内容与形式问题,在我国80年代以来艺术理论界的争论有增无减。

自吴冠中先生的《内容决定形式?》一文发表后,理论面临着实践的挑战。

二十多年来,随着唯美艺术品和各种观念艺术在艺术市场上的兴起,人们似乎进入了一个艺术创作过程的自觉状态,淡忘了艺术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一些艺术品以取悦部分富裕人的审美情趣为能事,以华丽的形式与材料表现苍白的内容与情节。

作为艺术创作过程的两个构成要素,内容与形式在艺术品中哪一个更为重要。

我们不妨作一下探讨。

三、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是由可触、可视的形体、色彩等构成的。

从宏观的角度看,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读懂艺术创作的内涵

读懂艺术创作的内涵

读懂艺术创作的内涵艺术创作是一种独特而神秘的表达方式,它通过各种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传递着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深深地被艺术创作所吸引,它给予我无尽的想象力和思考空间。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艺术创作的内涵,揭示它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首先,艺术创作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表达。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将内心的情感和感受转化为形象和声音,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比如,一幅画作中的色彩和线条可以传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一首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激情和忧伤。

艺术创作不仅是艺术家情感的宣泄,也是观众情感的共鸣,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多样性。

其次,艺术创作是一种思想的探索和表达。

艺术家通过作品,探索和表达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和理解。

绘画作品中的构图和主题可以展现出艺术家对社会、自然和人性的观察和思考;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反映出作家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和反思。

艺术创作不仅是艺术家思想的探索,也是观众思想的启迪,让人们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价值。

此外,艺术创作是一种审美的享受和传递。

艺术作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让人们感受到艺术之美和人类智慧的升华。

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和构图,音乐作品中的和声和节奏,舞蹈作品中的动作和节奏,都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

艺术创作不仅是艺术家的审美享受,也是观众的审美体验,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最后,艺术创作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艺术家通过创作,传承和发展着自己所处文化的艺术传统和价值观念,同时也在创新和开拓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艺术创作不仅是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也是观众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和理解,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总之,艺术创作是一种情感、思想、审美和文化的表达,它传递着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给予观众无尽的想象力和思考空间。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深深地被艺术创作所吸引,它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多样性,让我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价值。

艺术创作心理之一.ppt

艺术创作心理之一.ppt

想一想
1、用两只鸡蛋做一道菜,再用诗句给菜取个名, 该如何办?请同学们设计一道菜肴,写清做 法,取好名字。
2、假如动物也具有与人类相仿的思维能力, 那么地球上的情形将会怎么样?
越界思维
OOO OOO OOO
要求:
1、用四条直线把所有的 点连接起来;
2、不能移动任何点;
3、连线必须一笔完成;
4、连线画完前,笔不能 离开纸面。
艺术创作心理之一 ——艺术思维、意识、灵感、直觉
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精神生产,伴随着复杂的 心理活动与思维活动,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意识与潜意识、灵感及直觉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过程,我们有必要对这 些心理活动和思维特征进行简要描述。
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形象思维和抽象 思维。
三、灵感与直觉
三、灵感及直觉
灵感和直觉不是两个并列的概念,它们有交叉, 又有区别,都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心理活 动。
(三)灵感与直觉
灵感:英文是Inspiration,来源于“吸气”,古希腊人认为对某事 物根本性质的突发性领悟是在“精神吸入”的过程中,所以灵感 指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领悟,它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 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突出特点是非预期性、转瞬即逝性。灵感 的机制虽复杂但不神秘,它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心理过程(可 用王国维的古之成大学问大事业者的三个阶段的表述来进行说明, 第一个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阶 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女性思维---男性思维
女重感性男重理性 女重过程男重结果 女重整体男重结构
二、意识与潜意识

艺术创作心理

艺术创作心理

艺术创作心理1.形象思维:所谓形象思维,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象、情感以及联想和想象,通过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把握一般规律从而创作出艺术美的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能力的大小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审美水平。

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形象,是通过“象”来构成思维流程的,就是所谓的神与物游。

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感情形象思维离不开想象和联想。

特点:a.形象性是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

形象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形象,思维形式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的观念,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象、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

形象思维的形象性使它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整体性的优点。

非逻辑性b.形象思维不像抽象(逻辑)思维那样,对信息的加工一步一步、首尾相接地、线性地进行,而是可以调用许多形象性材料,一下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或由一个形象跳跃到另一个形象。

它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不是系列加工,而是平行加工,是面性的或立体性的。

它可以使思维主体迅速从整体上把 c.握住问题。

形象思维是或然性或似真性的思维,思维的结果有待于逻辑的证明或实践的检验。

d.形象思维对问题的反映是粗线条的反映,对问题的把握是大体上的把握,对问题的分析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

所以,形象思维通常用于问题的定性分析。

抽象思维可以给出精确的数量关系,所以,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往往需要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巧妙结合,协同使用。

e.想象是思维主体运用已有的形象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形象思维并不满足于对已有形象的再现,它更致力于追求对已有形象的加工,而获得新形象产品的输出。

所以,想象性使形象思维具有创造性的优点。

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都具有极强的想象力。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不同,它不是以人们感觉到或想象到的事物为起点,而是以概念为起点去进行思维,进而再由抽象概念上升到具体概念——只有到了这时,丰富多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才得到了再现,“温暖”取代了“冷冰冰”。

可见,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是相对而言、相互转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谈艺术创作的境界
——从三位学生的练习作业想到的
中江职业中专学校向红
这是三位学生的荷花练习作业。

欣赏他们的作品,觉得稚气非常可爱。

尤其是董浩宇和贾皓童两位男生。

他们的作品几近“似与不似之间”的大写意境界了。

笔法恣意放荡不拘,墨色酣畅淋漓,几乎不管章法的“任我行”而达其意。

简直就在“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但又不乏老师教导的基本法则。

易函竺同学因为是女孩,加之先学了一个学期,听课认真听老师讲的方法记得牢些,所以,尽管作品稚嫩可爱放纵不拘但显得练习作品要稳健而成熟些。

其实,他们三位同学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天真”。

艺术追求的境界,就是先天真,后成熟,再天真。

这是三个阶段。

画家们要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都必须走过漫长的第二个阶段,方可进入“再天真”的返璞归真的第三个境界。

进入这样的境界,即是到达那“道可道,非常道”“法无定法”的“众妙之门”了……
最初的“天真”,是在孩子阶段出现或初学艺术阶段表现出来的,这是画家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经之路,也是画家所终身追求的境界,但这种追求,艺术家往往得付出毕身的精力,即便如此,也未必可以达到的。

他们只有在漫长的艺术道理上不休地耕耘,走向自己的成熟。

当自己的艺术趋于成熟的时候,他们则回过头来,“返璞归真”地追求似儿童的“天真”,最后成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

或许朋友们会问,那为什么不直接就似孩子们的画一样,到达这孩子般的“天真”呢?殊不知,孩子的天真,那是“无知”的天真,那是“不自觉”的天真,也就是说,他们是“无意识”是“盲目性”而为之所达到的一种初级境界。

要达到第三个境界,需要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地探索,达到相对地成熟后,从孩子的“无知”到成熟的“有知”创作,从孩子的“不自觉”到成熟的“自觉”创作,从孩子的“无意识”到成熟的“有意识”创作,进而步入“自由王国”的境界……艺术之路,无限宽广也无限长远,艺术家所追求的境界,也因为自身的努力的方向和修养的高度的不同而呈现艺术园里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的各领风骚的奇葩。

2013年8月20日21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