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解析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解析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解析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解析【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鉴赏】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词自然浑成。

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

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

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

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

词人一生仕途不畅,浮沉州县,漂零不偶,无怪《清真词》中多羁旅、离别之词,多伤秋感时之作。

或云:“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风流子·秋景》)或云“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齐天乐·秋思》)。

在他笔下的秋,常是“哀柳”、“乱叶”、“啼鸦”、“孤角”等意象,而本词却以简叙之笔开章道:“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

2011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1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1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1 古代诗歌鉴赏一、(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答:【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词的内容的能力。

考查对词内容的理解,难度较小。

词的上阕,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

词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答案:早春(初春)。

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整首词可以这样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

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

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

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根据词意我们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答案:上片通过“莺初解语”、“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表达了词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下片通过“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词人对光阴的珍惜之情。

劝导人们不要虚度人生,要珍惜大好青春时光。

二、(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201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天津卷)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11分)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6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5分)(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重庆卷)1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6分)(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5分)(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3分)(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江苏卷)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201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2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注]此词为纳兰性德从康熙皇帝出塞之作,时年29岁。

1. 今古山河无定据。

定据,一定的准则。

翻译: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

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

作为皇室贵族,跟随一代明主康熙出巡,纳兰性德却有如此超凡感悟。

2.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画角:军队中的号角。

牧马:战马,此指铁骑,征骑。

翻译:在高亢的号角声中,征骑频繁地来来往往。

此句是诗人出塞时眼前所见之景,通过“画角”“牧马”意象的捕捉,传达了边塞特有的雄壮、紧张、激昂场景。

3.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满目:满眼所见。

西风:秋风。

丹枫:深秋树叶变红后的枫树。

翻译:满眼所见边塞之景一片荒凉死寂,我可以与谁交流这种复杂的感受呢?深秋的寒风已把枫树的叶子也吹红了。

此两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情绪又是一转,词人不只看到了眼前荒凉艰苦的边地环境,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人生无常的荒诞感。

4. 从前幽怨应无数。

从前:往昔,先前。

幽怨:郁结于心的愁恨。

翻译:在边地上,往昔郁结于心的愁恨应该有无数个。

下阙此句词人由眼前的边塞展开联想,追想边地上发生过的恩怨情恨。

5.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铁马金戈:战争。

青冢:王昭君墓。

翻译:在战事频仍中,王昭君孤身出塞和亲,黄昏时分踏着小路走向昭君墓。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1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1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1【编者按】曾经连续四年(2007至2010年)利用业余时间编写“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资料,这样做,一是的确喜欢诗歌鉴赏,二是想为为广大诗歌爱好者和中学师生复习备考提供方便。

今年,我一如既往地继续在第五个年头编写诗歌解析资料,目的不变。

资料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媒体,由于时间紧迫,错漏难免,望广大读者指正。

)――黄平科【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x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鉴赏】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为词自然浑成。

尤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

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

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

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1分)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2.(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解析】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答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

3.(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 【赏译】 • 清明时节,春雷万钧, 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 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 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诗 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 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 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 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 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 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 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 严。 欺世盗名,寡廉鲜耻,不择手段获取功名讽刺 • 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 不要高官厚碌,宁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 山。 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 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 大不相同。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 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 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 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 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 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诗人看到大自 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 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 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 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 “侄儿错了,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李文固争辩说:“不!不是雨纷纷,当今 要‘清’‘明’两纷纷(分)。叔父,为 人不能‘断魂’,我们要尽盅(忠)啊!” 说毕,邀叔父同饮。这清明双关语,给欲 降清者敲了警钟,使其正廉明),如春秋战国时 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后,却甘居深山,不要高 官厚禄。晋文公为逼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 介子推其志不移,抱树焚死在绵山中。黄庭坚感叹地说, 虽然人无论智愚高低,最终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 义却大不相同!这正如诗人臧克家那首著名的《有的人》 诗中写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 还活着。” • 清明是个多雨的节气,绵绵春雨易使人触景感怀,萌生离 情别绪。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云: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 也写出清明时节易使人缅怀逝去的亲友这种普遍的心情。 杜牧这首诗清新隽永,寓意深远,千百年来流传很广。 • 《清明》诗曾被明代的文人作为忠“明”的趣话传播。 据载:明末,有个地方官僚眼见要丢乌纱帽,一心想臣服 清军讨个肥缺。他的这桩心事被侄儿李文固知道了,李是 个有骨气的人。一次在家宴上,他向叔父举杯劝酒时以行 酒令为名,信口念道:“清明时节两纷纷……”他叔父忙 停杯纠正: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鉴赏题汇总和解析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鉴赏题汇总和解析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鉴赏题汇总及分析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分析【编者按】曾经连续四年(2007至2010年)利用业余时间编写“高考语文试题诗歌分析”资料,这样做,一是的确喜欢诗歌鉴赏,二是想为为广大诗歌爱好者和中学师生复习备考提供方便。

今年,我一如既往地继续在第五个年头编写诗歌分析资料,目的不变。

资料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媒体,由于时间紧迫,错漏难免,望广大读者指正。

)——黄平科【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鉴赏】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为词自然浑成。

尤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

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

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

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卷诗歌鉴赏试题汇总及解析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卷诗歌鉴赏试题汇总及解析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卷诗歌鉴赏试题汇总及解析基础试题07-06 1810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卷诗歌鉴赏试题汇总及解析(全国新课标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全国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汇总及解析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汇总及解析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 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 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 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 夜寂静时。
解析: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 说明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 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 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 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 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 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 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 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 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 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 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 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 曲折变化。
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 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 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 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面对此番景 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 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 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 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 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 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 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 是壮观。
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 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 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 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 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唐诗别裁》 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杜臆》引王慎 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精选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精选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全国新课标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天津卷)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3分)(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参考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二、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三、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

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好。

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重庆卷)1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三语文]2011高考诗歌鉴赏

[高三语文]2011高考诗歌鉴赏
• 答案:诗人形象情趣高雅, 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h
15
• ⑵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 分)
答案: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 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 喜是悲,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 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 “杏花”,“诗卷”对“雨声”,融 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达了 诗人了平淡闲适之情。
h
4
2011安徽卷
•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
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 木桥。
h
5
•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h
20
•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 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 【答案】(1)早春(初春)。(2)从“莺 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
• (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
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 作者的孤单漂泊。
h
35
2011湖南卷
•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h
16
2011浙江卷
•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 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 枫树。
•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 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 秋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全国新课标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全国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解析: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答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

赏析: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作者意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词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其实很象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

这样的环境中,孤独的旅客,默立客舍庭中,承受着一庭凄冷的浸润,思念着亲朋。

忽然,一声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来,似乎是鸿雁声声;然而,四望苍穹,暮云璧合,并无大雁的踪影。

过片“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的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

“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

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

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摇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

此时此刻,人多么希望自己尚在酣醉之中呵。

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人何以堪!这首词全无作者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这首词本名《清商怨》,源于古乐府,曲调哀婉。

欧阳修曾以此曲填写思乡之作,首句是“关河愁思望处满”。

周邦彦遂取“关河”二字,命名为《关河令》,隐寓着羁旅思家之意。

自此,调名、乐曲跟曲词切合一致了。

这首词不仅切合音律,而且精于铸词造句。

“秋阴时晴”,一个“时”字表明了天阴了很久,暂晴难得而可贵。

“伫听寒声”两句写得特别含蓄生动。

寒声者,秋声也。

深秋之时,万物在萧瑟寒风中发出的呻吟都可以叫做寒声。

此词中孤旅伫立空庭、凝神静听的寒声,原来是云外旅雁的悲鸣。

鸣声由隐约到明晰,待到飞临头顶,分辨出是长空雁叫,勾引起无限归思时,雁影却被浓密的阴云遮去了。

连南飞的雁都因浓云的阻隔而不能一面,那是何等凄苦的情景。

整首词中几乎无一字一句不是经过刻意的琢磨。

可以说通篇虽皆平常字眼,但其中蕴含的深挚情思却有千钧之力。

这也是周邦彦词的一大妙处。

此词自然浑成主要表现在语言平易无雕琢,而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

故戈载评曰:“其意淡远,其气浑厚。

”(《宋七家词选序》)。

(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示秬秸○1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1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

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应为突出卖饼儿起得早。

○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词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

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

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

【试题分析】审准题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这道题隐含了两个要求,平实和有韵味,答题时不可偏废。

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参考答案】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第二问: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试题分析】要解合文本并有自己的感受。

(天津卷)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3分)(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参考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二、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三、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

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好。

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试题分析】第一题考查炼字。

第二题考查对某一句的赏析。

第三句考查谋篇布局。

【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易错提醒】第二问使用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重庆卷)1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4分)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解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它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可。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2分)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诗歌翻译:在这扬子江头我已经是几度经过渡口了,江中的风波还像以前一样作为客人的我却又添了新愁。

在船上,看到向西飞去的白日比我还要忙碌,向南走去的青山冷冷得讥笑我这个失意的人。

独自睡去,却又为思念家乡的梦惊醒,破旧的衣服上还沾有京师的尘土。

朋友都像星星一样零星的散落在各地,面对着江上飞来飞去的沙鸥吟诗,联想到自己孤单漂泊的情形,心中立刻产生了怆然之情。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3分)【答案】早春(初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