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硕士生培养方案【模板】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564b9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0.png)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是目前电气工程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分支之一,在现代工业和交通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中,首先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电子原理、功率半导体器件、电机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基础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电路分析和模拟仿真的基础。
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也需要学生参加相关实验和设计项目,提高其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基础知识学习之后,学生需要开展电力电子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这就要求研究生选择特定的方向进行研究。
在学术导师和学生自身的选择下,可选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各种电机的控制方法、模型及控制算法的研究;不同级数的逆变器拓扑结构和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在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中的应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优化控制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开展研究,培养方案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论文策划,获得学术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
学生还能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研究,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推动科研工作。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研究生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社交和管理能力。
在培养方案中,学生要求参加一系列课程和实践活动,如团队管理及领导力、国际战略和市场创新等,增强其市场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完成一定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项目,撰写学术论文并进行答辩。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项目是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和论证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阶段性的成果和验收标准。
总体而言,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掌握该领域各种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实践和科研训练,结合社交、管理、沟通等方面的提升,使学生成长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武汉理工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生培养方案
![武汉理工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b8156a48d7c1c708a145ed.png)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804)一、培养目标本硕士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从事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同时要使硕士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
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有较强的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能编制本专业工作所需的一般微机软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和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 现代电力传动与分布式控制2. 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及应用3. 现代电源技术4. 汽车电力电子系统5. 电力检测与监控技术6.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硕士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实行学分制。
毕业总学分不低于29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5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9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
四、课程设置五、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分为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可通过参与课题进行,社会实践可采取“助教、助管”等形式,各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内容。
参加实践的学生需写出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2学分。
在职研究生可免修实践环节,但不记学分,所缺学分必须通过选修课程补齐。
六、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实际情况和参加研究工作,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经审核后确定学位论文题目。
选题报告通过后记1个必修环节学分。
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的中期考核。
东华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东华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7e391514791711cc79176a.png)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名称:1.一级学科名称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2.二级学科名称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Power Electronics and Power Transmission)3.主要研究内容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制造及其应用技术,电力电子电路、装置、系统及其仿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力电子系统故障诊断及可靠性,电力传动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牵引,电磁测量技术与装置。
主要相关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一级学科,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车辆工程等二级学科。
4.主要研究方向i.新型电力电子系统与装置技术(Novel Technology for PowerElectronic System and Equipment)导师:郭放、孙培德、王坚、石金华、朱凌云ii.电力传动系统建模与数字仿真(Modeling and Digital Simulation for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导师:方建安、李曼珍、孙韶媛、宋立群、陈亮iii.电气传动智能控制理论与系统(Intelligent Control Theory and Systems for Electrical Drive)导师:王直杰、李征、韩秀铃、任正云、唐明浩iv.新型电源理论与技术(New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Power Supply)导师:卢文科、孙培德、崔葛瑾、郑建立、钱剑敏二、培养目标根据研究生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必须坚持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要求硕士研究生做到: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综合素质高,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fe15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5.png)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调速、电力传动系统等关键领域。
为了培养具备较强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的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研究生,制定以下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掌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备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
2.熟悉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能够设计和优化相关电力电子器件的电路与系统。
3.熟悉电力传动系统的控制和调试方法,能够设计、分析和优化电力传动系统。
4.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
二、培养要求1.课程学习:学生需要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要求,并取得合格的成绩。
主要学习科目包括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器件与电路、现代电力传动技术、电力电子制图等。
2.科研训练:学生需参与科研项目或实验室的实践工作,进行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可以开展相关的数值模拟、实验验证和系统优化工作等。
三、培养课程设置1.电力电子技术:介绍电力电子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工作原理,讲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力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
2.电力电子器件与电路:重点介绍常见的电力电子器件,如可控硅、IGBT等,以及相关的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3.现代电力传动技术:讲解电力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调速控制方法,介绍现代电力传动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4.电力电子制图:介绍电力电子系统的结构图和接线图,培养学生的电力电子系统设计和制图能力。
四、科研训练1.科研项目:学生需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参与课题的研究、实验和总结,撰写相关的报告和论文。
2.实验室实践:学生需参与实验室的实践工作,进行电力电子器件的测试、电路的调试和电力传动系统的实验。
五、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选题:学生需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导师指导,选择论文课题,并与导师讨论确定合适的研究方向。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含学术标准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含学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fdd1b9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c.png)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804)一、培养目旳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旳高层次专门人才。
详细规定是:1、很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旳重要思想,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遵法,具有较强旳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旳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掌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坚实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旳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旳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纯熟地阅读本专业旳外文资料。
4、具有健康旳体魄和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旳应用研究以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为基础旳电力系统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无功赔偿装置、电力有源滤波器、统一时尚控制器、故障限流器、电能质量控制等灵活交流输电系统,以及电力电子在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中旳应用。
2、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研究新型高频开关电源、逆变电源、UP S、蓄电池充放电智能控制与管理、无线功率传播,以及新型电力电子电路与系统。
3、电力传动与控制研究交直流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开关磁阻电机及其他电机调速新技术,研究电动汽车驱动技术。
4、控制理论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中旳应用研究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鲁棒控制等现代控制理论及智能控制理论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中旳应用。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硕士旳学制为3年,硕士硕士原则上不予提前毕业,尤其优秀者可提出申请,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提前毕业须满足如下条件:1.具有坚定对旳旳政治方向,遵纪遵法,道德品质良好;2.完毕硕士个人培养计划,修满规定旳学分,且学位课程平均成绩在本专业旳硕士中位于前10%;3.具有较强旳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旳能力。
在学期间,至少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收录期刊或EI收录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或电工技术学报或电力系统自动化或有关学科旳一级学报)上公开刊登与学位论文有关旳理论或技术论文1篇。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点培养方案.doc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点培养方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2d26e6e59eef8c75ebfb321.png)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点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点是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专业点和硕士点,现为安徽省重点学科。
担负着向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大企业输送高级专门科技人才的任务。
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11名,在校研究生30名。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该专业建立了以自动化研究所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H1工业控制网(以太网)实验室为代表的专门研究基地。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础上,圆满完成了安徽省八五、九五攻关项目和原冶金部项目,并顺利进入省十五攻关和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
近三年通过17项省级鉴定,获多项省市奖励其中三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上百篇论文,多片获得全国学术会议和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与宝钢等企业合作的项目以产生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本校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自动化工程公司也为研究生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金费与课题来源。
该硕士点前后以培养50余名硕士研究生,并与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研究和联合指导博士生关系。
其中有的毕业生进入各重点大学攻读名门博士并学有所成;有的继续进入重点大学博士后站;有的考入中科院研究所博士点,进入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有的进入华为、宝钢等大企业成为技术骨干。
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本质是信息流控制能量流,带动生产机械,造就物料流的运动控制过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统处于“三流”交汇的“接口”地位,决定了该学科以控制理论(含经典、现代、智能)为基础,计算机技术为先进手段,强弱电紧密结合,实现运动控制领域中电力传动自动控制和过程控制自动化的信息融合,工业控制网络化,电能传输“绿色”化(限制谐波对电网、负载、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以上控制过程进行单体和系统优化等理论和应用研究体系。
旨在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解决能源、工农业生产、军事、日常生活、环保方面能力传输过程中的节能增效,消除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规格等问题。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辽宁科技大学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辽宁科技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1083b11367ec102de3bd8903.png)
辽宁科技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804 )一、学科简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是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之一,是综合了电能转换、电磁学、自动控制、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学科新成就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
本学科以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与系统的研究为核心,以数字计算机控制和微电子技术为手段,直接面向工业生产实际,以解决自动化控制和节能优化为目标,综合运用先进控制策略、现代通讯技术和功率半导体变流技术,实现各种电力电子系统与装置方面的应用。
我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授权点获批于2006年,交流传动及电力电子控制系统的研究方向,则源于1982年李则民教授领导的交流调速研究室,研究室成员主要从事大功率交-交变频器的研制和应用。
至今已连续招收了近三十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先后有150多名研究生取得了硕士学位。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本研究方向已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均较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19人,其中正高职5人,副高职9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理论研究、控制工程及相关领域内各种控制方法与技术研究和控制系统开发与设计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可胜任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
具体培养目标是: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实事求是,学风严谨;服从国家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掌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理论、智能控制理论和计算机与应用等方面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向。
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及其控制技术,解决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实际中的问题。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91c91752d380eb63946d04.png)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804)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领域教学、科研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掌握该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而且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全面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并在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第一外国语非英语的博士生,必须选修第二外国语,且语种必须为英语。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控制理论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中的应用利用智能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研究电力电子能量变换器和运动系统的高性能控制策略;研究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精密伺服系统和高精度同步传动系统的建模及其先进控制策略;研究电力电装置和运动系统最优效率控制问题。
2、现代电力电子系统技术及其应用本方向主要从事各种高性能电力电子电路、装置与系统等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各个领域的各种先进的电力电子系统新设备。
研究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开发电力有源滤波器及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3、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本方向从事电力系统的暂态控制、静态控制以及紧急控制研究,运用现代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及复杂控制理论)研究电力系统的励磁控制、气门开度控制等,研究电力系统的稳定域,设计经济合理、稳定可靠的各种控制方案,为现场调度和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4、特种电源技术主要从事各种电力电子功率变换电源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各种先进的逆变弧焊电源和特种电源装置。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硕士生培养方案【模板】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硕士生培养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780ff9dc850ad02de8041fc.png)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硕士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804)(200709版)本学科是1981年国家首批批准公布的硕士点之一,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主要从事大功率整流、变流、逆变装置,电机传动装置以及与上述装置有关的控制理论和技术,故障检测、保护、仿真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近五年来共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79篇,获国家级奖2项,获省部级奖5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9人一、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学位获得者必须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在电力电子和电力传动技术领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计算机硬件、软件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二、主要研究方向 1. 电能质量改善及功率信号处理技术 2. 特种电源的研究 3. 电力系统的信号检测及电力装置的电子保护 4. 智能控制系统 5. 电力传动及控制技术 6.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中的控制理论及应用 7. 大型机电设备在线监测三、学制和学分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二年半,总学分≥32,其中学位课学分≥19。
硕士生的课堂课程教学计划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开课时间组号备注学位课G071503 计算方法 3.0 秋学位课G071507 数学物理方程 3.0 秋学位课G071532 应用泛函分析 3.0 春学位课G071536 高等计算方法 2.0 春学位课G071555 矩阵理论 3.0 秋学位课G071556 近代矩阵分析 2.0 春学位课G071559 最优化理论基础 3.0 秋学位课G071560 小波与分形 2.0 春学位课G071562 基础数理统计 2.0 秋学位课G071563 时间序列与多元分析 2.0 春学位课G071564 应用随机过程 3.0 秋学位课G0905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2.0 春,秋必修学位课G09050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 春,秋必修学位课G140501 英语 3.0 春,秋必修学位课X031499 专业英语 1.0 春、秋必修学位课X031508 现代控制理论 3.0 春学位课X031513 高级信号处理 3.0 春学位课X031514 电路优化设计 3.0 春学位课X031515 现代电机控制系统 3.0 秋学位课X031516 线性控制系统理论 3.0 春学位课X031520 现代电力传动控制基础 2.0 春学位课X031601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3.0 秋非学位课F031503 计算机系统与通讯 2.0 春非学位课F031522 模糊控制理论与应用 2.0 秋非学位课F031523 电力电子设计专题 2.0 春非学位课F031524 电力装置及器件的电子保护技术 2.0 秋非学位课F031525 现代电源技术 2.0 春非学位课F031526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与应用 2.0 秋非学位课F031527 机器人学 2.0 秋非学位课F031528 DSP应用技术 2.0 春非学位课F031532 谐波分析与控制 2.0 春非学位课F031534 电力传动调速控制综合实验 2.0 秋非学位课F031538 船舶电力推进技术 2.0 秋非学位课F031539 高压变频调速技术 2.0 秋非学位课F031545 计算机系统仿真 2.0 秋非学位课S031501 学术报告会或讨论会 2.0 春秋必修五、中期考核五、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在第四学期初一个月内需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检查其课程学习的学分和级点是否满足要求,决定是否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1079b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c.png)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峙真理,勇于创新。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作风,掌握坚实的本学科的有关根底理论和系统的专业常识,了解本学科的进展和研究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本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其它代培生学习年限按学校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
三、研究标的目的01、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技术02、功率变换技术及应用03、电力电子信息技术四、培养方式1、硕士生的培养采纳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程学习采纳学分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在学习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硕士学位课程测验和硕士学位论文辩说方能毕业,申请取得硕士学位。
2、硕士生的培养由教研室集体研究,指导教师具体负责指导。
硕士生的学习重在独立钻研,自学为主,导师的作用在于把握研究标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缔造性思维和提高研究生阐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需参加相应专业的学术讲座、学术陈述、教学实践以及科研实践活动,以拓宽研究生的常识布局,培养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其它要求按学校研究生院统一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有学位课、非学位课和教学〔科研〕实践3类,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查核方式1、硕士生的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学习查核可按照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采纳多种方式进行,如笔试,口试,尝试陈述等。
2、硕士生完成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后,必需提交工作陈述或研究陈述,以此作为该教学环节完成的查核依据。
七、学位论文工作1、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是结合专业研究标的目的,对国民经济或处所经济建设开展有必然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9e8f7ab8f67c1cfbd6b80d.png)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804
(所属一级学科:0808 电气工程)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向
1、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及应用
2、电力传动及控制系统
3、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三、学习年限:2.5~3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30 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五、课程设置
1、本专业其他未选的必修课和校内其他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均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2、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历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3、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语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福州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福州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b3b069b84ae45c3b358caf.png)
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代码:080804学科、专业简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主要研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电能的变换与控制、功率源、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等理论、技术和应用。
是综合了电能变换、电磁学、自动控制、微电子及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技术的新成就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
一、培养目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
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
二、研究方向(1)电力电子变流技术(2)电力电子高频磁技术(3)航空航天供电系统(4)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5)电力传动系统(6)电力电子电磁兼容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半。
学校实行研究生课程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应根据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课程学习时间,在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分。
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至一年半,其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四、培养方式为保证培养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
导师(组)负责制订和调整硕士生个人学习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鼓励有条件的交叉学科、共建学科组织导师组进行集体指导。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福州大学硕士生专业培养计划表[按课程编号排序][按修读学期排序]学院名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使用年级 2009专业名称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习年限 2.5年研究方向 1、电力电子变流技术;2、电力电子高频磁技术;3、航空航天供电系统;4、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5、电力传动系统;6、电力电子电磁兼容;学位点负责人签名:学院领导签名:说明:此表一式二份,学院(所)、研究生处各存一份。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点培养方案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点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0b155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1b.png)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点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研究生毕业后应具备扎实深厚的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2.具备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科学研究能力与工程项目开展能力。
3.了解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科研动态和技术发展方向。
4.具备良好的学术素质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
5.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担任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相关科研、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内容1.学习并掌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力电子器件原理、电力电子变换装置与系统、电力传动技术等。
2.学习并了解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培养对该专业发展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思维。
3.学习并熟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的相关实践技术,包括电力电子器件测试与设计、电力传动系统仿真与优化等。
4.开展科学研究或工程开发项目,进行课题研究或工程实践,培养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5.参与学术交流、学术会议、学术报告等活动,了解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的最新动态。
三、培养方法1.理论学习:开设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并通过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等形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工程开发项目,进行研究与实践,培养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能力。
3.学术交流:组织或引导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学术报告等,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
4.专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包括实习、实训、企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培养要求1.学术要求: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2.专业要求:掌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3.实践要求:完成科研或工程项目,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或实际应用成果。
五、培养时间与学制六、总结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培养方案旨在通过理论学习、科研活动、学术交流和实践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全面掌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能力,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做出贡献。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0480e56294dd88d0d26be0.png)
文中期,由考核小组主持,对研究生科研综合能力、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工
作进展,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方面进行考查、督促,只有取得优秀成绩者,才
能申请提前毕业。
研究生如能提前取得规定的总学分和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
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提前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4 72 1、2 上课 考试
MA0028xxx 数学类公共学位课
≥3 54 1 上课 考试
备注:①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按教社科厅函[2012]3 号文执行; ② 第一外国语为英语,根据《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按我校制订的“上海电力学院硕士研究生英语(一外)教学安排及考试”文件执行。
5、对于外国留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以本专业培养方案为基础,结合《上海电 力学院关于招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研究生的规定》、《上海电力学院关于适用外国留学生 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规定》等相关文件,进行补充修订。 九、培养进程
硕士研究生培养进程请参阅“2014 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进程简表”。
3、开题报告必须以学术报告会形式进行,在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进行, 并由以硕士生导师为主体组成的审查小组评审。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 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做选题报告。评审通过后的选 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研究生处备案。
4、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在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第四学期中),组织考 查小组(3~5 人组成)对研究生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 方面进行考查。
—1—
上海电力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4)
4、电力传动系统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79443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e.png)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电力电子和电力传动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毕业生将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电力电子和电力传动技能,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在掌握电力电子和电力传动方面的科学理论、先进技术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毕业生将具有开展创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越学科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未来电力电子和电力传动领域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内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论文要求,具体如下:1.必修课程本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1)电力电子技术基础(2)电力电子器件与电路(3)磁电转换技术(4)电力传动技术(5)先进电力电子技术(6)新能源技术(7)电力系统仿真技术2.选修课程本专业的选修课程分为两类:一是本专业其他课程,另一类是其他专业的课程。
选修课程可根据研究生的兴趣和所需的研究领域来选择,同时需要考虑到选修课程的实际意义和对毕业生未来发展的帮助。
3.论文要求研究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取适当的研究课题,进行有创新性的论文研究,并系统地撰写学位论文。
三、培养方式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采取的是导师制、课程制、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1.导师制研究生在入学前需选择导师,导师将负责指导学生学习、科研和论文写作,还需给予研究生情感上和学术上的支持与帮助。
2.课程制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严格符合国家教育部、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规定,课程内容全面覆盖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高级实践技术。
3.实践教学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包括实践课程、实验教学、综合实践、学科讲座、实习等。
要求课程的教学实践能够贴近毕业生未来工作领域,提供实际的、对学生有启示作用的培养体验。
4.科研训练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包括毕业论文、科技竞赛、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硕士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804)
(200709版)
本学科是1981年国家首批批准公布的硕士点之一,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
权。
本学科主要从事大功率整流、变流、逆变装置,电机传动装置以及与上述装置有关的控制理论和技术,故障检测、保护、仿真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近五年来共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79篇,获国家级奖2项,获省部级奖5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9人
一、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学位获得者必须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在电力电子和电力传动技术领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计算机硬件、软件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电能质量改善及功率信号处理技术 2. 特种电源的研究 3. 电力系统的信号检测及电力装置的电子保护 4. 智能控制系统 5. 电力传动及控制技术 6.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中的控制理论及应用 7. 大型机电设备在线监测
三、学制和学分
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二年半,总学分≥32,其中学位课学分≥19。
硕士生的课堂课程教学计划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开课时间组号备注
学位课G071503 计算方法 3.0 秋
学位课G071507 数学物理方程 3.0 秋
学位课G071532 应用泛函分析 3.0 春
学位课G071536 高等计算方法 2.0 春
学位课G071555 矩阵理论 3.0 秋
学位课G071556 近代矩阵分析 2.0 春
学位课G071559 最优化理论基础 3.0 秋
学位课G071560 小波与分形 2.0 春
学位课G071562 基础数理统计 2.0 秋
学位课G071563 时间序列与多元分析 2.0 春
学位课G071564 应用随机过程 3.0 秋
学位课G0905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2.0 春,秋必修
学位课G09050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 春,秋必修
学位课G140501 英语 3.0 春,秋必修
学位课X031499 专业英语 1.0 春、秋必修
学位课X031508 现代控制理论 3.0 春
学位课X031513 高级信号处理 3.0 春
学位课X031514 电路优化设计 3.0 春
学位课X031515 现代电机控制系统 3.0 秋
学位课X031516 线性控制系统理论 3.0 春
学位课X031520 现代电力传动控制基础 2.0 春
学位课X031601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3.0 秋
非学位课F031503 计算机系统与通讯 2.0 春
非学位课F031522 模糊控制理论与应用 2.0 秋
非学位课F031523 电力电子设计专题 2.0 春
非学位课F031524 电力装置及器件的电子保护技术 2.0 秋
非学位课F031525 现代电源技术 2.0 春
非学位课F031526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与应用 2.0 秋
非学位课F031527 机器人学 2.0 秋
非学位课F031528 DSP应用技术 2.0 春
非学位课F031532 谐波分析与控制 2.0 春
非学位课F031534 电力传动调速控制综合实验 2.0 秋
非学位课F031538 船舶电力推进技术 2.0 秋
非学位课F031539 高压变频调速技术 2.0 秋
非学位课F031545 计算机系统仿真 2.0 秋
非学位课S031501 学术报告会或讨论会 2.0 春秋必修
五、中期考核
五、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在第四学期初一个月内需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检查其课程学习的学分和级点是否满足要求,决定是否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具体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
硕士生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完成
六、开题报告
六、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最迟第四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完成,为开题准备的文献阅读量不少于50篇。
开题报告应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向作出说明,并对可行性进行论证。
经认可后方可进行课题研究。
论证内容包括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进行方式、完成期限等。
硕士生在第三学期内应该在完成中期考核后进行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工作
七、学位论文
七、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在基本理论、计算方法、测试技术、工艺制造等某一方面有新的见解,或用已有理论及最新科技成就解决工程技术的实际问题,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有应用方面的实际价值。
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课题,并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写出开题报告。
开题后的论文工作量一般为一年(包括撰写论文)。
提前完成者经导师、学院、研究生院审批后可提前答辩。
学位论文还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无误,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楚,能体现研究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秀的学风。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目录;摘要(中文500字左右,并译成英文);前言(简要说明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的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作的工作);理论分析和公式;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计算程序;试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表曲线;结论和所用的文献、资料和目录清单等,全文一般在三万字以内。
和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应写明本人所作的工作,共同完成的部分应加以说明。
论文必须用计算机打印。
具体格式按照"**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执行。
八、发表论文
八、发表论文按《**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