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医特色诊疗规范(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药PPT课件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药PPT课件

UV
TLC-S
原子 吸收
滴定
26 38 1 38
2020年版 1265 70 41 33 2 53
精选PPT课件
(三)增订剂型品种
新增 露剂品种:金银花露 涂膜剂品种:疏痛安涂膜剂
精选PPT课件
增修订பைடு நூலகம்容与特点
精选PPT课件
(一)收载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
2005版收载中成药564种 2020版收载中成药1063种
精选PPT课件
2020年版药典一部立项情况
不上的原则:
(1)品种增加的越多越好,但不降低要求、不破 规矩,质量标准达不到要求的品种不上;
(2)含保护动、植物的不上; (3)含龙骨的不上; (4)含人中白、紫河车、五灵脂的不上; (5)含鲜活动物的不上。 (6)处方药材基源不清楚或基础工作薄弱的品种 原则上不收载。
(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
黄氏响声丸 05版:TLC-S法测定贝母素乙含量 10版:HPLC法测定贝母素甲和贝母
素乙含量
精选PPT课件
(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
4、HPLC用于乌头碱限量检查 如:原乌头碱限量检查基本用TLC,
二十五味珊瑚丸、木瓜丸用 HPLC检查乌头碱限量
精选PPT课件
(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
5、含量测定增加了较多的新对照品 独一味:山栀苷甲酯和8-o-山栀苷甲酯 知母: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 青叶胆片:獐牙苦苷 金莲花润喉片:荭草苷
精选PPT课件
(三)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增加剂型安全性要求: 眼用制剂按无菌制剂要求;
(公告:中国药典关于眼用制剂无菌要求的 具体执行时间将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规范》实施的要求另行规定。)

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

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

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摘要本文介绍了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的重要性及其相关内容。

传统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诊疗方法和理论体系。

遵循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可以提高诊疗效果,保护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 引言传统中医在中国历史悠久,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中医的诊疗方法和理论体系与西医有着本质的不同。

正因为如此,保护和规范传统中医的诊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旨在准确、科学地进行中医诊疗,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2. 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的重要性遵循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保护和传承中医文化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有助于规范中医的诊疗方法,确保其能够准确传承。

2.2 提高诊疗效果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不仅可以保护中医文化,还可以提高诊疗的效果。

通过规范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2.3 发挥中医的优势中医与西医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有助于发挥中医的优势,运用中医独特的诊疗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3. 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的内容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包括以下内容:3.1 诊断方法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对中医的诊断方法进行了规范,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法。

遵循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的诊断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

3.2 治疗方法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对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规范,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遵循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3.3 注意事项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还包括一些注意事项,如对特殊人群的诊疗要求、卫生操作规范等。

遵循这些注意事项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及诊疗的科学性。

4. 结论传统中医特色诊疗规范是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医文化的重要举措。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方案一、引言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是中医学中独特的诊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规范的指导,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影响了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为了规范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操作,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效果,制定了以下操作规范方案。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范方案适用于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操作,包括经络穴位诊疗、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

三、操作规范1.器械与场所准备(1)确保使用的针灸针、推拿仪器等器械洁净无损,并进行必要的消毒。

(2)保证诊疗场所安全、环境舒适,准备必要的灯光、温度和音乐等。

(3)提供适当的诊疗床椅,以便患者就诊时能够舒适地躺卧或坐姿。

2.問診與初診(1)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病史、症状及不适情况。

(2)依据中医问诊四诊合参的原则,进行舌诊、脉诊、面诊和问诊。

(3)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法或技术。

3.穴位定位与针灸操作(1)准确找寻经络穴位并进行标记,确保穴位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按照穴位刺激方法的要求,采用适当的刺激手法和角度进行针刺。

(3)遵循针灸操作规范,确认针刺深度和力度,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留针时间和取针方式。

4.推拿操作(1)了解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操作要点,保证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推拿手法和力度,保证患者的舒适感。

(3)结合推拿操作,配合针灸、热敷等其他治疗手段,提高疗效。

5.中药熏蒸操作(1)准备好中药材料,确保其质量和新鲜度,避免患者对中药过敏或中毒。

(2)了解中药熏蒸的操作步骤和要点,选择合适的熏蒸器具和熏蒸时间。

(3)在操作中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熏蒸过程中出现烫伤或中毒的情况。

(4)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和熏蒸方法。

四、质量控制(1)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应的中医学知识和技能,持有相关的医师资格证书。

(2)定期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规范意识。

中医特色诊疗手段操作规范

中医特色诊疗手段操作规范

中医特色诊疗手段操作规范1. 引言中医特色诊疗手段是中医临床中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中医特色诊疗手段的规范操作,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制定本操作规范。

2. 定义中医特色诊疗手段指的是中医药领域中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针灸、中药煎煮、推拿按摩等。

3. 操作规范为确保中医特色诊疗手段的安全有效实施,以下操作规范应被遵循:3.1 资质要求执行中医特色诊疗手段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中医临床经验和资质,包括相关职业证书和执业许可。

3.2 鉴别与评估在应用特色诊疗手段前,医务人员应进行患者的综合鉴别与评估,包括患者病情分析、体质辨识等,确保手段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3.3 操作环境中医特色诊疗手段的操作应在干净、整洁、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所有使用的器具和设备应符合卫生标准,并做好消毒工作。

3.4 操作流程针对不同的诊疗手段,应建立相应的操作流程,明确每个步骤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操作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3.5 安全措施中医特色诊疗手段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医务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6 监测与评估对于应用中医特色诊疗手段的患者,应定期进行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评估,根据患者反馈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4. 结论中医特色诊疗手段操作规范的制定和遵守,是确保中医临床安全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不断提高技能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注:本文档为操作规范,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

中医特色治疗 PPT课件

中医特色治疗 PPT课件

浸蜡法
刷蜡法
蜡饼法
30
早期的操作方法
缺点:耗时,产生烫伤的几率较大
31
患者取舒适 体位,暴露

治疗部位。


用小铲刀将蜡块 从盘中取出,做 成蜡饼,再敷于 治疗部位
治疗完毕,取出冷 却的蜡块并擦去患 者皮肤上的汗和蜡 块上所沾的汗,把 蜡块放回蜡槽内
32
操作步骤
1
2
3
4
5
6
33
操作视频
34
操作标准
44
Nurse
做出特色 加强沟通 做好专科护理 接诊、评估
Docto r
做出特色
创新
观察效果
辨证论治
45
46
47
2019/9/13
48
11
2.腰背肌筋膜炎
• 概念: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 慢性劳损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 肿、渗出及纤维变性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 症状。
腰背肌筋膜炎包括:1.棘上、棘间韧带 损伤。2.腰3横突综合征。3.臀上皮神经炎。 4、腰方肌损伤。5.梨状肌综合征。
12

多见于中老年人,有外伤后治疗不当、 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

• 疗效好,见效快, 具有活血、抗炎、 祛风除湿的多重 功效。
• 打通人体经络, 将体内风寒湿邪 点
• 安全可靠、 对皮肤无任 何副作用。


• 操作方便, 成本低廉, 经济实惠
40
可 塑 性 强
41
结束语
42
宣传方式
43
在医院的总体规划下,医生带领我 们共同的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治疗,为 传承中医药的事业共同努力,也为医 院的发展贡献力量。中医特色治疗开 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 开拓。

中医特色诊疗规范

中医特色诊疗规范

中医特色诊疗规范艾灸艾灸是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

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禁忌症1、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件的穴位,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柱直接灸。

孕妇少腹部禁灸。

2、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元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操作规范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蹈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根据情况实施相应的灸法。

3.1直接灸(常用无瘢痕灸)先在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放置艾灶后点燃,艾炷燃剩至2/5左右,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取走余下的艾炷,放于弯盘中,更换新炷再灸,一般连续灸5~7壮。

3.2间接灸(常用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饼灸)施灸部位涂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鲜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饼1片(事先将鲜姜或独头蒜切成约0.6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附子饼是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而成,厚约0.6~0. 9 cm,中心处用粗针穿刺数孔) ,上置艾柱,点燃施灸。

当艾灶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

达到灸处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

4、艾炷燃烧时,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

5、施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看。

整理床单,安置舒适体位,酌情通风。

6、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2、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中医特色诊疗指南

中医特色诊疗指南

中医特色诊疗指南1. 中医特色诊疗概述中医特色诊疗是中医传统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其主要特点包括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调理阴阳平衡、强调整体观念等。

中医特色诊疗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疾病是整体失调的表现,因此治疗应该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2. 中医特色诊疗方法2.1 辨证论治中医特色诊疗中的核心方法是辨证论治,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表现来确定病因病机,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治疗。

辨证论治包括辨证施治和辨证施药两个方面,通过辨证来确定针对疾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

2.2 个体化治疗中医特色诊疗强调个体化治疗,即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类型、病程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2.3 调理阴阳平衡中医特色诊疗认为阴阳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因此治疗过程中注重调理阴阳平衡。

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手段调理病人的阴阳平衡,恢复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2.4 强调整体观念中医特色诊疗强调整体观念,即将人体看作一个整体,疾病是整体失调的表现。

因此,治疗过程中会综合考虑病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并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治疗疾病。

3. 中医特色诊疗指南的实施中医特色诊疗指南的实施需要结合具体的疾病情况和病人个体差异。

医务人员应遵循指南提供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和调理。

4. 中医特色诊疗的优势与局限性4.1 优势- 考虑全面:中医特色诊疗注重综合分析病人的多个方面,包括症状、体质、环境等,以全面治疗疾病。

- 个性化治疗:中医特色诊疗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强调预防:中医特色诊疗强调疾病的预防,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患病风险。

4.2 局限性- 证据不足:由于中医特色诊疗方法的复杂性和个体化,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支持相对不足。

中医特色疗法诊疗技术规范2.0版(上册)

中医特色疗法诊疗技术规范2.0版(上册)

中医特色疗法诊疗技术规范2.0版【上册】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省中医院目录康复中心中药外治法................................................................................... - 1 - 熥疗法.......................................................................................... - 1 - 中药热奄包疗法....................................................................... - 3 - 中药熏药疗法 .......................................................................... - 5 - 中药蒸气浴.............................................................................. - 7 - 全身浴 .............................................................................. - 10 - 半身浴 .............................................................................. - 13 - 足浴.................................................................................. - 15 - 中医蜡疗法............................................................................ - 18 - 针灸疗法 .................................................................................... - 21 - 针刺疗法................................................................................ - 21 - 毫针疗法........................................................................... - 30 - 电针疗法........................................................................... - 34 - 头针疗法........................................................................... - 37 - 耳针疗法........................................................................... - 40 - 温针疗法........................................................................... - 44 - 梅花针疗法 ....................................................................... - 47 - 针灸放血疗法.................................................................... - 49 - 穴位注射疗法.................................................................... - 53 -穴位埋线疗法.................................................................... - 56 - 灸法....................................................................................... - 60 - 传统灸法........................................................................... - 60 - 雷火灸疗法 ....................................................................... - 66 - 拔罐疗法 .................................................................................... - 68 - 拔火罐疗法............................................................................ - 70 - 走罐疗法................................................................................ - 73 - 中药竹罐疗法 ........................................................................ - 75 - 刮痧疗法................................................................................ - 77 - 推拿疗法 .................................................................................... - 88 - 传统推拿疗法 ........................................................................ - 88 - 整脊疗法.............................................................................. - 102 - 火疗法...................................................................................... - 105 - 小针刀疗法............................................................................... - 108 - 物理疗法 .................................................................................. - 115 - 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 - 115 - 超短波临床操作规范............................................................ - 118 - 电脑骨伤治疗仪................................................................... - 121 - 磁振热治疗仪 ...................................................................... - 123 - 中频治疗仪.......................................................................... - 125 - 低频治疗仪.......................................................................... - 127 - 双频超声治疗仪................................................................... - 129 -直流药物导入仪................................................................... - 131 - 电动牵引床.......................................................................... - 133 - 现代康复疗法 ........................................................................... - 138 -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 - 138 - 电动起立床.......................................................................... - 140 -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 ............................................................... - 142 - 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与康复................................................. - 145 - 肌电图临床操作规范............................................................ - 148 - 减重步态训练系统 ............................................................... - 151 - 泰玛平衡功能评定系统........................................................ - 158 - 泰玛悬吊训练系统 ............................................................... - 161 -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 - 164 - 正压顺序循环疗法(气压疗法).......................................... - 167 - 踏步起立床.......................................................................... - 169 - 言语治疗.............................................................................. - 171 - 针刺运动疗法 ...................................................................... - 173 - 运动疗法.............................................................................. - 175 - 智能系统.............................................................................. - 178 - 作业疗法.............................................................................. - 182 - 关节松动术.......................................................................... - 184 - 骶管封闭术............................................................................... - 187 - 膝关节腔内药物注射 ................................................................ - 190 -儿科特色疗法 ........................................................................... - 193 - 小儿中药洗浴疗法 ............................................................... - 193 - 小儿中药熏蒸疗法 ............................................................... - 195 - 小儿捏脊疗疗法................................................................... - 197 - 小儿艾灸疗法 ...................................................................... - 199 - 输合配穴针刺疗法 ............................................................... - 201 - 美容美体中心特色疗法............................................................. - 206 - 刮痧疗法.............................................................................. - 206 - 背部刮痧美容疗法 .......................................................... - 206 - 面部玉棒刮痧临床操作规范............................................ - 209 - 经络疏通及按摩疗法............................................................ - 212 - 肠胃经络疏通疗法 .......................................................... - 212 - 脊髓经络疏通疗法 .......................................................... - 215 - 乳腺经络疏通疗法 .......................................................... - 217 - 调理冲任经络按摩疗法 ................................................... - 219 - 温阳补肾经络按摩疗法 ................................................... - 222 - 超声波导入疗法................................................................... - 224 - 国医大师保健系列疗法........................................................ - 225 - 女性内疗保健疗法 ............................................................... - 227 - 手足皲裂症蜡疗法 ............................................................... - 229 - 穴位埋线美容美体疗法........................................................ - 230 - 眼周经络拔筋疗法 ............................................................... - 233 -游走罐美体疗法................................................................... - 236 - 针灸减肥疗法 ...................................................................... - 238 - 药面膜疗法.......................................................................... - 241 - 中药蒸藤疗法 ...................................................................... - 243 -中药外治法熥疗法一、项目简介熥疗是将装有二十多味中药的药袋放入蒸锅内蒸熥加热,然后置于体表特定部位进行持续加温的一种中药外治疗法,它能使腠理疏松、气血流畅,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镇痛消肿等作用。

痔(混合痔)中医诊疗规范ppt课件

痔(混合痔)中医诊疗规范ppt课件
灸法治疗
选用艾灸或温针灸等方法,作用于患处或相关穴位,以温通经络、散 寒除湿、活血化瘀,促进痔疮消退。
其他中医疗法
拔罐疗法
刮痧疗法
在患者背部或腰骶部拔火罐,以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在患者督脉及膀胱经进行刮痧治疗,以疏 通经络、活血化瘀、排毒泄热。
推拿疗法
气功疗法
采用推拿手法在患者腹部或腰骶部进行推 拿治疗,以调和气血、促进肠道蠕动、缓 解便秘等,从而减轻痔疮症状。
外敷法
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外敷于痔疮患处,以达到消炎、止痛、 止血等目的。
塞药法
将中药制成栓剂或药条,塞入肛门内,以起到直接作用于患处、 缓解症状的效果。
针灸治疗
体针疗法
选取长强、承山、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缓解痔疮疼痛、出血等症状。
耳针疗法
选取肛门、直肠、神门等耳穴进行针刺或埋针,以调节脏腑功能、 缓解症状。
指导患者进行气功锻炼,如提肛运动等,以 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痔疮康复。
05
痔(混合痔)的中医预防与调 护
预防
保持大便通畅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避免久蹲厕所,防止便
秘。
注意肛门卫生
保持肛门清洁干燥,便 后可用温水清洗或坐浴

加强锻炼
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 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促进肛门部血液循环
问症状
询问患者疼痛、瘙痒、坠 胀、便血等症状。
问饮食起居
了解患者饮食、睡眠、二 便等情况,判断病情与生 活习惯的关系。
切诊
脉诊
通过切脉了解患者脏腑功能及气血盛 衰。
肛门指诊
检查肛门松紧度、痔核硬度及活动度 等情况。
腹诊

2020年中医特色治疗63622(最新课件)

2020年中医特色治疗63622(最新课件)

通透皮肤,直接渗入病灶,克服血脑屏障,用药集中。对症
用药、辩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疾病导入不同的中药活化物质。
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疗效稳定。
2
用于患处解除或缓解中风引起的各种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利; 颈椎病引起的头晕;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腰酸等。通过
运用温通经络、消肿散结、祛湿散寒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
10
中医拔罐
疗法 拔火罐时应注意什么?
① 拔罐时室内须保持20℃以上的温度。最好在
避风向阳处。
②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
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
的部位均不适用。
③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
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
吸附有力。
④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
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
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
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
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⑤皮2020肤-11-有25 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
11
Dr.Feng
2020-11-25
12
感谢您的聆听 您的关注使我们更努力
谢谢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2020-11-25
6
中医耳穴疗法
耳穴: 是指分布在耳朵耳廓上的穴位。本质上是全身各
部位的器官、组织分布在耳廓上的信息点。人体 各部位在耳廓上都有特点的信息点,这些信息点 与相关部位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影响,按 传统的说法称这种信息区为“穴位”。现在的耳 穴也叫“耳全息区”。
耳穴的特点:
1.耳穴在耳廓分布表浅:都在皮肤表层,轻轻一

中医诊疗方法辨证及治法PPT课件

中医诊疗方法辨证及治法PPT课件

里证的成因
大致有三种情况: 1.由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 2.外邪直接侵犯脏腑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
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出现的种种病证 。
临床表现
症候繁多,临床表现要与寒热、虚实和脏腑辨 证结合。这里仅与表证相对而言列举如下。
壮热、汗出、口渴、便结、腹痛、烦躁谵妄、 腹泻呕吐、舌红苔黄或白腻、脉沉。
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二、相互关系 有两种情况 转化 表里同病
半表半里证
在六经辨证中称为少阳病证
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于里, 或里邪透表,尚未至于表,
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半表半里证。
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机理: 病在半表半里,正邪交争,
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也是疾病过 程中阴阳偏盛偏衰的表现。
寒证
基本概念: 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 导致机体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 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病因:多因外感阴寒邪气, 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 或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
寒证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证候表现不尽一致, 但常见的有:
食少、腹胀、便溏;眩晕、耳鸣、视力减退、月 经量少;腰痛、阳痿、肢冷。
虚证
辩证要点可归纳为两大类: 阳气不足——面色恍白,神疲乏力,气短自汗,
形寒肢冷,尿清便溏,舌淡胖、嫩,脉虚弱沉迟。 阴血不足——面色淡白或萎黄,形体消瘦,潮热
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实证
人体感受外邪 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 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 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 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 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中医科诊疗规范

中医科诊疗规范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医特色诊疗规范目前我中心开展走罐疗法、拔火罐疗法、针灸、挑疳积法、刮痧、特定电一、走罐疗法概述走罐疗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由古代拔罐疗法发展而来,为拔罐疗法中的一种,又可称为推罐疗法,现代应用较为广泛。

操作方法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

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

走罐疗法一般分为局部走罐和循经络走罐两种。

1.局部走罐: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较小范围的上、下、左、右旋转推行。

如肩周炎,可以在肩部作顺逆时针走向的缓慢旋转。

2.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

如腰肌劳损,即循经过腰部的督脉经和膀胱经作上下往返移动的走罐治疗。

禁忌症1.皮肤有过敏、溃汤、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使用本法。

2.年老体弱多病者,慎用本法。

注意事项1.本疗法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上凡士林之类的润滑油,现时便于推动,减少疼痛;二则避免皮肤损伤。

2.推罐时,动作缓慢,用力均匀,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倾斜度。

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这样上、下、前、后、左、右地移动,就有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3.走罐疗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圆、厚、平滑,最好使用玻璃罐。

本疗法疗效确实,尤其对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的疾病,有其他疗法无法代替的功能。

但由于使用手法上有一定要求,加之病人接受治疗时又有一些不适感,因此,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合作往往会成为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

二、拔火罐疗法火罐拔火罐疗法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相信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会对它陌生,因为其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也曾经一度被老百姓当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

《2020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课件》

《2020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课件》
床诊疗指南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与推
Hale Waihona Puke 广。结论和展望1
医学进步
2
患者福祉
3
推动国际化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
指南的应用将提高患者的
积极推动中医临床诊疗指
为中医学科的发展提供了
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
南的国际标准化,提升中
强大的支撑。
活质量。
医在全球的认可度。
《2020年中医临床诊疗指
南课件》
临床诊断的重要性:学习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必要性,促进临床医生提高诊
断水平。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背景和概

1
3
丰富历史
2
独特理论
中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
中医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
史,传统医学理论经历千年
与现代医学形成独特的诊疗
沉淀。
方式。
综合治疗✨
中医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手段来促
收集证据,确保指南的可信度。
和时效性,保证指南持续有效。
指南具备权威性和专业性。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更新与发展
1
科技创新
融合现代医学技术和传统中医治疗模式,
临床实践⚕️
2
持续推动指南的更新与发展。
结合临床实践案例,不断更新指南,适
应不同患者和疾病的需求。
3
国际合作
与国际医学组织合作,共同推动中医临
进康复。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疾病分类
治疗原则
药物推荐
将常见疾病按中医理论分类,
明确疾病治疗的原则,指导医
针对不同疾病提供草药、方剂
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特色诊疗规范(干货分享)

中医特色诊疗规范(干货分享)

2020年中医特色诊疗规范(课件)一、中药熏洗疗法规范1.适应症: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血管病变).中药熏洗疗法:是将煎好的药汁待温后,只洗患处而不熏,适用于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2。

作用: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3。

处方:透骨草、桂枝、艾叶、红花、当归、川芎、威灵仙、当归、路路通,煎汤外洗4、治疗方法:中药煎汤,熏洗下肢及患处。

5.禁忌症①患处皮肤有感染者;②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未控制者.二、耳穴贴敷疗法规范1、适应症:消渴(糖尿病)贴敷疗法可以缓解或消除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2。

作用:调节内分泌,改胰岛功能。

3、选穴处方:胰腺、内分泌、三焦、神门、肺、肾、肾上腺。

4、禁忌症: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②皮肤破损三、中药贴敷1.适应症: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适用于糖尿病肠病引起的腹痛、腹泻、便秘等。

各种病症眩晕(高血压病)。

2.作用:温阳止泻、散寒止痛等3.部位及选穴:肚脐、涌泉4。

治疗方法:腹泻者:肉桂、车前子以温阳渗湿止泻。

腹痛者:附子、肉桂温阳散寒止痛。

眩晕(高血压病),吴茱萸、川芎贴涌泉穴.5、禁忌症: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②皮肤破损四、刮痧适应症: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

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

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

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

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

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绞痧等证。

......禁忌症: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操作规范: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3。

根据病情,确定刮痧部位。

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中医特色治疗技术1、传统针灸特色治疗技术(1)普通针刺毫针刺法是用毫针刺激人体腧穴等部位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是针刺疗法的主体,临床应用最广。

毫针规格以针身的长短和粗细来区分。

针刺练习有纸垫练针法、棉团练针法、自身试针法。

针刺前体位的选择根据治疗部位而定,有卧位、坐位等。

进针时有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针刺角度有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斜刺(45°)、横刺(15°)。

针刺深度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必须结合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体形、病位、病性、腧穴部位等因素综合考虑。

行针基本手法有提插法、捻转法,辅助手法有循法、刮法、弹法、摇法、震颤法。

针刺最主要讲究得气,指针刺入腧穴后产生的经气感应,即针感。

病人感觉腧穴局部酸、麻、胀、重等,有时会有不同程度的感应扩散或传导。

医生感觉针下沉重、紧瑟等。

一般而言,得气迅速,疗效好;得气较慢,疗效差。

针刺补泻手法与机体的机能状态、腧穴特性、针刺手法相关。

针刺异常情况包括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刺伤重要器官等,但正规医生临床实践中很少发生上述情况,即使发生,也能及时果断的处理。

针灸治疗作用主要包括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2)温针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刺激强度包括弱、中、强刺激。

叩击部位包括局部扣刺、穴位扣刺、循经扣刺。

适应范围较广,如头痛、失眠、口眼歪斜、眩晕、胃痛、呕吐、阳痿、遗精、遗尿、痛经、肩周炎、痿症、痹症、急性腰扭伤、肌肤麻木、牛皮廯、斑秃等。

(3)耳针指使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耳廓与人体各部存在着一定的生理联系。

望耳的形态、色泽可以辅助诊断疾病,刺激耳部穴位可以防治疾病。

运用耳穴诊治疾病,早在《灵枢·五邪》篇就有记载:“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唐代《干金要方》有取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

2020年咳嗽中医诊疗指南(课件)

2020年咳嗽中医诊疗指南(课件)

2020年咳嗽中医诊疗指南(课件)咳嗽中医诊疗指南1 概述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病症。

它既是一个症状,又可是独立的一种疾病。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临床上多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并以脏腑命名,分为肺咳、肝咳、心咳、脾咳等,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等。

明代朱棣《普济方·咳嗽门·诸咳嗽》则分热嗽、冷嗽、肺气嗽和饮气嗽四种,后张介宾执简驭繁,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随着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咳嗽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人民健......感谢聆听康。

近年来对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认识上不断深入,丰富了咳嗽证治内容。

咳嗽的病因已不局限于外感与内伤,目前更重视环境因素及鼻、咽喉疾病所致咳嗽。

病理机制也有所创新,重视风邪犯肺、邪热结咽、胃气上逆、肝火犯肺、诸脏先伤后传于肺和外感内伤互为因果等。

尤其在“风咳"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感谢聆听现代医学认为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咳嗽按时间通常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时间在3 周以内,亚急性咳嗽为3~8 周,慢性咳嗽超过8周. 急性咳嗽常见原因包括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亚急性咳嗽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

上述咳嗽均可参考本专家共识治疗。

......感谢聆听2 诊断与鉴别诊断2. 1 诊断要点咳而有声,咯痰或无痰; 由外感引发者, 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 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 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2. 2 鉴别诊断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医特色诊疗规范(课
件)
一、中药熏洗疗法规

1.适应症: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血管病变).
中药熏洗疗法:是将煎好的药汁待温后,只洗患处而不熏,适用于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2。

作用: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3。

处方:透骨草、桂枝、艾叶、红花、当归、川芎、威灵仙、当归、路路通,煎汤外洗
4、治疗方法:中药煎汤,熏洗下肢及患处。

5.禁忌症
①患处皮肤有感染者;
②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未控制者.
二、耳穴贴敷疗法规范
1、适应症:消渴(糖尿病)贴敷疗法可以缓解或消除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2。

作用:调节内分泌,改胰岛功能。

3、选穴处方:胰腺、内分泌、三焦、神门、肺、肾、肾上腺。

4、禁忌症:
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
②皮肤破损
三、中药贴敷
1.适应症: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适用于糖尿病肠病引起的腹痛、腹泻、便秘等。

各种病症眩晕(高血压病)。

2.作用:温阳止泻、散寒止痛等
3.部位及选穴:肚脐、涌泉
4。

治疗方法:腹泻者:肉桂、车前子以温阳渗湿止泻。

腹痛者:附子、肉桂温阳散寒止痛。

眩晕(高血压病),吴茱萸、川芎贴涌泉穴.
5、禁忌症:
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
②皮肤破损
四、刮痧
适应症: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

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

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

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

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

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绞痧等证。

......感谢聆听
禁忌症: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
操作规范: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

根据病情,确定刮痧部位。

常用部位有头颈部、背部、胸部及四肢。

4. 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5。

手持刮具,蘸水或药液,在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刮擦皮肤,要向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

用力要均匀,禁用暴力。

6.如刮背部,应在脊椎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由内向外刮,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 cm。

7.刮动数次后,当刮具干涩时,需及时蘸湿再刮,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为度,一般每一部位刮20次左右。

8.刮治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时调节手法力度.
9. 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病人体形过于消瘦、有皮肤病变、出血倾向者均不宜用刮痧疗法.
2。

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饮食要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

...... 感谢聆听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