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改体会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美国的一位教授说过:“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历史学科绝对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历史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做人与事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悠久生动的历史画卷生硬地分解成年代、数字、事件、人物,只强调学生对史实的记忆,将历史课上成了枯燥、单调、呆板的理论说教课,学生的学习就是依靠教师的强行灌输,对文本的阅读只是限于记忆,整个历史教学枯燥无味,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新课程改革的稳步实施,人们对历史教学也更为关注,这既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了思想指导与教学方向,同时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进行历史教学,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使历史学科成为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呢?一、以图学史,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郑樵在《通志》一书中指出:“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历史是图片与文字的结合,文字在于说理,图片在于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二者相互统一,密不可分。
现行历史教材图片占有很大的比重,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图片,以此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与直观性,激活历史教学。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会把学习当做一件礼物来接受,就会积极而主动地完成。
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会把学习当做一件繁重的任务,就会消极对待、被动完成。
图片具有形象性与直观性,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的屈辱条约,对外被迫开辟10个通商口岸。
如果让学生生硬地记忆这10个通商口岸,死记硬背,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兴趣,即使记住了也是短暂机械记忆。
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体会

适应 科技发展 和社会 文化变迁 的需要 ,也 是全 面推 进素质 教育 的
必然 要求。 每位教 师都是新课 程改革 实践的参 与者和 实践者 , 为 作 高 中历史一线教 师 , 我把 教学上 的点滴心得 写出来 。 同行 商榷。 与
碍 , 时又紧 、 务又重 , 课 任 高中新课程 不得不 负重而 行
! 新 颖 的教 学 方 式使 用 问题
历史 教材是历 史课程资源 的核心 ,是进行 历史课 程教 学的基 础, 合理 利用与开 发历史教 材 。 必须 吃透 教材 。就高 中历史课 程而 言 ,教材 编写体 系有 了根本 改变 ,不再 像 旧教 材那样 以时 间为线 索 , 照通 史的模式 , 按 从古到 今 , 中国写到世 界 , 从 把政 治 、 经济 、 文 化、 思想 等方面的 内容放在 同一朝代 的章节里 。 而是 以 “ 专题 ” 的形 式 , 古今 中外的历 史编 成政 洽史 、 将 经济 史 、 化史 三个 必修 和数 文 个 选修 教材 , 这有助 于从 多视 角 、 多层次 、 多渠 道揭 示人 类历 史发 展 的基本过 程。 它克服 了旧版教 材内容繁 乱的弊端 , 注重 了知识的 整体性。 这样 更接近于 大学历史 专业的学 习 , 也有助 于学生 能够 系 统 地掌握某 一专题 的历史知识 、因此 , 我首先 对教材结 构 , 文 内 课
容 有一个 总体认识 : 对照课标 , 出教 学内容 的重点 、 点。 次 了 找 难 其
历 史课程 改革存在 的一股“ 浮躁 现象” 在 实施课 程改革 的过 程 中. 出现 了学 生还没有 学习基本 历史知识就 过度地采 用探讨 ( 辩 论 ) 动 、 与式小 组活动 、 堂历 史短剧 、 看历 史影像 资料 、 活 参 课 观 展 示课外 收集 的有关 资料 或提前 准 备学 习内容 等探 究学 习的倾 向。 仔 细观察 和深入 了解这种 看似热热 闹闹 .课堂 很是活 跃的表 象背 后 ,可 以发现许 多学生并没 有应该学 到的基本 历史知 识。也就 是 说, 历史 教育 的 目标并没 有达 到 , 学任务也没 有真正 完成 。如果 教 听任这种 现象长 期发展下去 ,中学 历史 课程质 量将会 受到严重 影 响 , 改的预期 目标就会泡 汤。 课 学生没有很 好地掌握 历史基础 知识
历史新课程要求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新课程要求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研究历史新课程的过程中,我
受益良多。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研究历史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历史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
掌握,更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
让我对历史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学科并不
仅仅是记忆和背诵历史事件,更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历史事件的背后
原因以及影响。
其次,历史新课程还提出了让学生走进历史、走向社会的要求,这让学生在研究历史知识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历史对现实的启示作用,更能深入了解世界的发展历程。
最后,历史新课程还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这让我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
综上所述,历史新课程要求学生不仅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注
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这让我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获得了更多的收获和提高,也更加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深度。
【精选】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2篇

【精选】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2篇【精选】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通过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及对《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本人对高一新课程有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在课程的指导思想上,彰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全面发展。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与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比较看,有一点值得提醒的,就是课程目标有明显的不同,在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分为: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里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主要有七个环节:一是学习动机的确立;二是历史知识的积累;三是对历史的体验与感受;四是相关能力的培养;五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评价与理解;六是对历史线索、历史规律的概括与总结;七是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第二,在课程目标上,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强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提高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这既体现了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的重视,也突破了以往单纯注重政治教育的层面。
并且,在每一学习模块和学习专题下每一学习内容都有具体的目标,从而使学生不仅明白自己所学的历史内容,而且明白对这些内容应学到何种程度。
这样,课程目标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在课程结构上,充分体现了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发展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把高中历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部分。
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模块,共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的重要内容。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8篇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8篇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记录自己实践后的感悟,心得体会是将我们心中的感想表述出来,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历史课改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篇1历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学领域的重大任务、在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们都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对于如何落实课改,具体有如下心得:(一)、教师在课堂中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做好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在课前、课中要做大量工作、1、要精心背课、背学生、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要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2、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发现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3、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
(二)、教师需进一步提高自己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系统等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高中新课改心得体会5篇

高中新课改心得体会5篇1.高中新课改心得体会篇一经过今年暑期的高中新课改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
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通过观看视频,听到了专家对问题的精辟讲解,使我掌握如何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2、做作业的过程,使我对以前自己做的很多教学工作进行了很好的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我体会到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
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3、在线研讨,让我们与全省各地的教师、与专家近距离接触,通过讨论开阔了眼界;很多好的创意迸发出来。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更开阔,而且使自己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高中新课改心得体会篇二通过新课改培训,收获很大,我深刻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
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
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高中历史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

高中历史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高中历史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0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心得了。
那么如何写读书心得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历史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 1在20XX年这个热情的8月份我们历史教研组在我校敬知楼进行了面向高三的系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自主高考题训练、小组讨论高考取向以及最关键的聆听专家讲座。
通过对于七位历史教学专家们的教授内容的学习。
使我对课改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进一步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时代的教师,也使我充分认识到一些以往没有认识到的东西,感触颇多。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1、扩展自己的空间,突破自己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要充实主要指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
要把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同时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
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
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
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
3、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教育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主动地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变革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关于历史课改心得体会6篇

关于历史课改心得体会6篇关于历史课改心得体会 (1) 自新课程教学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教材以专题形式的编写体例、新颖独特的史学观点都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有很多困惑,时常感到一节课的内容难于按时完成,上课往往是忙于赶进度,无法很好地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学生也抱怨课堂教学内容太多、教学速度太快、知识跨度太大,难以记忆和理解。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新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的问题,也有教师的教学理念问题,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课堂教学的策略定位问题,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本学期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从以下两方面不断反思,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在实行新课改后,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完成哪些教学任务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摆正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
在新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包括我们以前认定的重点主干知识,现在都被冠以“了解”、“知道”、“感受”、“课外阅读”等要求,一些章节的教学目标中还有“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大部分学生掌握和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实际的教学时间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
如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
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六篇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六篇【篇一】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历史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实施已有好年多的时间了。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动,信任课改这一名词在我们的脑海里以不再生疏,他静静地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千万师生的真实生活.为完成这一光辉而艰难的任务,不让自己被历史潮流淘汰,我们老师必需转变旧的教化教学观念,变更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恒久做个新老师。
经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以及在教学中的运用,我对新的教学改革有了更高层次相识。
一.教化理念的不同。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对全体学生,使全部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化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在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看法和价值观,要求培育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育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实力等等。
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切、学会理解、宽容和敬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
改革要求将学问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学问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变更过去那种一考定终生的单一评价模式,转而关注对学生的综合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老师出题学生做,而是将老师的评价、小组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家长的评价结合起来。
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果,但更关注的是发觉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仅要重结果,但更留意过程,要看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要帮助学生相识自己,建立自信。
让他们觉得自己真宏大、很了不得。
二.教学方法和观念的变更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以前课堂上的状况是:40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挥而就,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学问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
老师挺宠爱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确定能考一个好成果。
高中历史新课改实践与反思

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实践与反思摘要:新课改实行已完成一轮的探索,三年的课程改革实践使老师们已有的、传统的教学思维不断发生变化,老师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去体会新课改的理念、思维和方法,很多新的教育思想开始进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让老师的教学工作更科学、更先进,但是在不断的改进与冲突中,也带来了很多矛盾,让老师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以便打开更广阔的新课改领域。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实践认知师生观教学观新课改实施三年多了,如何更好的实施和完成新课改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的实践和反思。
在教学方面,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评价方面,树立以学生整体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的现代评价观;同时还要加强老师之间的团结协作。
一、对新课改的实践认知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校教育应该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
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
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因此,作为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树立创新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
2、更新备课方式,要有合作意识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
同时,教师的备课还要备学生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备课组成员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每一节课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重难点的确定及如何突破,本课怎样导入效果更好,课后检测应编写哪些类型的题,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认识,深刻领悟到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一、不断更新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
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三、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为此,我们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四、改变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把学习数学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高中历史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22

高中历史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22历史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1我从下半年开始,我参加了历史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中,先后听取了多位专家关于历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以下是我对历史课程的体会和感悟:1.树立新观念、转变角色、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应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以自主学习和探索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是改革发展的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
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化要从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拓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氛围、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入手。
这些都要靠老师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自由生活。
3.教学上尽量新颖。
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和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因此,只有建立民主、平等、情境交融、全方位、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说敢做,让学生感受成功,表达渴望。
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班里平等的一员。
大胆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用脑用词的教学方法。
4.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将知识建构与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将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倡导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通过半年多紧张的网上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
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好地推动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提高学生。
优秀教师高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

优秀教师高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优秀教师高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篇1一、搞好自主探究,增进课前预习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思想广泛渗透到其他各门课程中。
在新课改的精神要求下,历史教学越来越要求历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将课改精神贯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
新课改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就是要求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搞好课前预习,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变以往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所谓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极少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是自己独立完成。
开展自主探究时,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确定探究的对象,设计探究的程序,收集所许信息,检查自身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直到最后得出结论。
简言之,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各种探究活动独立地解决问题。
在自主探究时,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给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料及提示相关信息,起着活动的活动的辅助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由此可见,自主探究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地发挥创造性的机会,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更直接,印象也更深刻。
二、在合作中学习,发掘学生潜能1、激趣指导兴趣是学生学习是否成功的致命环节,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中兴趣显得非常重要,这里的合作学习既有师生间的合作学习又有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学习。
那么,要想使一堂课上的生动有趣更有价值,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科学搭配,合理分组科学划分异质小组既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感,又能使他们认识到积极互赖、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同时,它对改善课堂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品质的发展,培养学生合作、社交等各种技能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教师参与,适时调控在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研讨,是实施“合作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
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探究更为重要,要使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关键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篇1】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认真阅读新课标让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初中生只有对自己、对历史及其文化、对历史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历史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历史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通过教师与学生身份的转变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生方法。
这样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
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教,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动态的课程。
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都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从而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语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为一个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
对于学生而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法逐渐进入课堂,新课程下初中历史主要有三种新型的学习方法,一是材料学习法,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历史奥秘的一种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的方法;能够形成有深度的历史认识。
新的课程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也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
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9篇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9篇第1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教学也要适应新的要求,实现新课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老师们有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希望对广大历史教师有所启发。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突出批判性思维。
过去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记忆和背诵,而新课改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讲解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的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历史教学需要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历史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历史事件本身,还应该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讲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时,可以结合物理、化学等学科,让学生了解科技发明的背后原理及对社会的影响。
历史教学需要重视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
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来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
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教师为主导,而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担当主体地位。
历史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要实现新课改,需要教师们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有所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重视跨学科的整合,注重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以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希望广大历史教师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示例: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历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
高中历史在新课程改革下点滴心得

高中历史在新课程改革下的点滴心得面对高中课程改革有烦恼、有艰辛,但课程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多需要的是积极务实实施新课程。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1、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需注意教师教学地位的变化,从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改变为以学生学为主,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和谐、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2、突出学生主体和学生学习过程。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与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里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注重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在这里不想赘述,学校一直以来对集体备课都非常重视,历史组也不例外,历史学科备课组共有五个人,又同在一个办公室,便于集体备课,备课组中我的教育教学经验相对丰富些,但容易被传统的框框束缚,且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的使用方面明显不如青年教师;其他四位青年教师教师都刚毕业不久,教龄最长的也不超过5年,她们基本素质好,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事物,这种搭配结构为我们集体备课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1、资源收集:备课组成员开始就自己的分工的内容收集相关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指定专人负责,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及时收录各种课程资源,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并着手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
2、个人调整: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在实践的体验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个人备课重点在设计板书或多媒体应用上,并借此进一步加深对教学设计和教材处理的理解。
3、互听互评,总结反思:备好课是上课的重要前提,但并不意味着就能上好课。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1为期一周的历史新课程远程培训就要结束了,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让我收获了许多。
在培训学习专家和其他老师理念的过程中,也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
在此,简单概述本次学习的体会。
首先,作为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
而新课改是要改变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做到: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该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认真钻研课标,重新审视教材,研究教材教法。
以往的历史课教学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只有全国统一的一本历史教材,教师上课只需要一本书而已。
而新课改中,我们实行的是一标多材,共有四个版本的教材,且每种教材的内容会有些许的不同,而高考却是依据课标而非教材。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牢牢树立一个观点:历史的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是讲授增减的唯一依据。
在备课中,应深入研究课标内涵,把握课标的各项具体要求,针对课标的不同要求制定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决定每节课之前,将课标内容首先在黑板上标出,让学生第一时间去把握课标,从而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
从备课到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时时处处将课标理念贯彻进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三,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
注重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的培养。
新课标应时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和批判精神应作为新课改下的首要问题来探索。
老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陈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并应该敢于质疑老师的教学。
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不过,在这次的远程培训中,我和其他一些教师一样有着不少的疑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难度颇大的挑战。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几点体会论文

关于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深入认识到高中历史实施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通过教学活动实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学习、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挖掘和利用新课程的有利因素,大胆开展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研究,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一、课堂上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做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及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要引导学生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
如在达成某一教学目标时,教师可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讨论相关问题,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构建知识网络等。
涉及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时,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注意宏观、微观相结合以及把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否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作为衡量的标准。
对社会热点或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思辩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保证为学生搭建展示探究成果平台,使学生通过展示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和体会自身成长发展带来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爱国情感。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思维开阔、见解独特、感官敏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给学生的感官以新的刺激,使其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搞清楚哪些知识适合视觉冲击,哪些知识适合听觉感受,哪些知识适合动手实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一段的时间了,从最初的惶恐、无奈到渐渐的适应,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
下面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一、历史新课程的特点1、突出学生主体和学生学习过程。
在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里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尤其应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2、新课程将更加重视教育功能。
国家在学校教育设置历史课程的目的就是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基本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世界观,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塑造健全的人格,逐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开放的国际意识。
3、新课程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
为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新课程增加了社会习俗、文学艺术等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意识、社会意识、民族意识、国际意识;同时,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贴近学生,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4、课程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与传统相比,历史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更加精彩:观看影视资料、计算机课件运用、网络查询、实地考察、自由阅读与讨论交流等。
二、新课改背景下做好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1、加强史实教学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
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
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
时下,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实行着。
高中历史不再象旧教材那样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时间先后顺序,从古到今,从中国写到世界,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节里,而是以“专题”的形式,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编成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必修和数个选修教材,这样更接近于大学历史专业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某一专题的历史知识。
作为高中历史新课改的第一线教师,我想就新课程改革谈一点滴心得,与同行们共享。
一、基本做法:
1、更新观点,提升理解
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动作用的教育。
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点,提升理解,是当务之急。
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但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水平,努力提升学生的素质,而不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
2、更新备课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能够利用的素材实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但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
同时,教师的备课还能够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能够调动学生展开学习活动来实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高一历史集备组曾用过如下方法实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
(二)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
(三)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这样不但提升了备课效率,也提升了备课质量。
(四)增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
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实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课怎样导入效果较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
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
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实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
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
3、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
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
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有的。
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也是我们当前使用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二、问题和困惑
高中新课改实施,不得不让我们好好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
总的来说,就师生方面、软硬件方面都存有很多的问题,一线教学工作者存有着很多的困惑,主要有:
1、学生的基础问题现行的中考制度除语数英三科外,其余学科实施等级考试,导致了明显的偏科,更糟糕的是,历史实行开卷考,学生连基本的必要的识记都谈不上,更遑论理解掌握,学生甚至出现不辨商君始皇现象!学生初中基础薄弱已成为高中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课时又紧、任务又重,高中新课程不得不负重前行,这可能是课程编制者所始料未及的。
2、新颖的教学方式使用问题
历史课程改革存有的一股“浮躁现象”——“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学生还没有学习基本历史知识就过度地采用探讨(辩论)活动、参与式小组活动、课堂历史短剧(历史人物扮演)、观看历史影像资料、展示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或提前准备学习内容等探究学习的倾向。
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这种看似热热闹闹,课堂很是活跃的表象背后,能够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应该学到的基本历史知识。
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的目标并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没有真正完成。
如果听任这种表象长期发展下去,中学历史课程质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课改的预期目标就会泡汤。
”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观点,也就无法真正地使用所学的历史知识。
每一次使用历史知识都要去查资料,那么这种探究学习是“空中楼阁”,况且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不容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