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课件(实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世龙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体会本文的写法。
学习目标
1.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2.品味科普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基础过关练
给下列句中加线字注音。
(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_s_h_í___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
质。
(2)越是轻小的沙砾__lì____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作者简介
读一读,写一写
腐蚀( shí) 浑浊( zhuó ) 山麓 ( lù )
பைடு நூலகம்
粗糙( cāo) 龟裂( jūn ) 刨刮(bào)
海枯石烂( kū ) 楔形文字( xiē )
掸( dǎn) 沙砾( lì) 帷幕 ( wéi )
踪迹
装置
烘烤
积累词语
山麓:山脚。 龟裂: 裂开许多缝子;呈现出许多裂纹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根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 米厚的岩石。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 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 面。因为水面是平的,如果湖底也是水平的话,那么 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沉淀物就也是水平地分布着的。
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岩石形成过程的漫长。
打比方,把岩石比作书页,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说明了岩石新生时的形状,增强趣味性。
3.岩石层生成以后,平卧的岩石变得歪斜甚至直立了。 地壳运动
(22-29)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
地壳的活动
气候的变化 古代生物状况
举例子
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19—29)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
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记录时间的踪迹。 2.岩石保存了很多历史痕迹。
读30—31段,说说研究岩石有什么意义?读请谈谈你 从中得到的启示。
绝对,与事实不符。“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
严密性。
说明文语言既可以是通俗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形象的, 这要根据说明内容和读者对象来定。
本文是(科普文)最明显的语言特色是什 么?
生动有趣
文章在叙述中大量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拟人、比喻、排比
常用修辞方法的答题格式
运用了......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内容
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 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赏析第7—14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描写
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 受到的破坏,富有画面感,增强可读性,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
“爬”还形象地表现了冰河缓慢前进的情景,易于读者理解, 而且饶有趣味。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 “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 它,雨打着它……
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岩石的破坏 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这样就。拟人的修辞手 法,强化了自然力与岩石的敌对性,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 时无刻不经受着磨难”,排比运用,富有画面感和表现力。
生物破坏 人为破坏
(15-18)岩石生成的过程是什么 ?
岩石— 小石子— 沙砾、泥土— 沉积 — 重压,胶结— 重新生成岩石
这种岩石叫 沉积岩
(19—21)岩石如何表示时间
1.大约每一厘米厚的岩石代表3000-10000年的时间。 岩层厚度
2.岩石最初形成的时候,最早形成的在最下面。 (生成顺序)
意义:对岩石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对自然 界与史前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寻求宝藏,同时也拥有 了开发史前资源的可能性,为人类谋取幸福。
启示:我们要努力学习,发扬科学探索的精神,在人 类前行的历史上,贡献出一份心力。
小结
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奇异功能
时间的脚印 1岩.岩石石是的怎厚样度记和录生下成时顺间序的可:以记录时间
逻辑顺序
生动有趣
下列对句子的说明方法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D )
A.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 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打比 方,形象生动地写出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之大。) B.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 的岩石。(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岩石形成的时间之久。) C.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 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 的速度可要快多了。(举例子,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人对岩石 的破坏作用更大。) D.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义、钟鼎文或者楔形 文字更困难些。(作比较,说明读懂岩石上的记录困难之大, 是基本不可能读懂的。)
整体感知
正文之前引用高士其的诗,是否多余?有什么用意? 不多余。是文章的引子,扣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教师简介高士其)
独句(有时是设问句)段的作用
作用:过渡(承上启下)总,起下文 总,结上文,
提示下文重点内容, 标示层次结构, 使文章脉络清晰 , 便于阅读理解。
应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
生动形象 具体准确
←表达效果
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
条理清晰
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
举例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 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 度可要快多了。
这个句子就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举一个山头被兰 新筑路队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的例子,将地质作用和人对岩石 的破坏速度作比较,具体充分突出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之大, 我们不能忘掉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本文主要运用的是哪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 还综合运用了很多种。
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下定义(化石), 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格式
运用.......的说明方法,(表达效果)地说明了…...(内 容:......事物的特征或具体事理
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分类别 摹状貌 下定义
具体充分
这句话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修辞 方法及作用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 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 在最下面。
用“躺”字与“卧”照应,拟人手法,准确而又形象地说明了 岩层的生成状态,化动为静。
比喻,把新生的岩石比作书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新生的沉积岩的形状,为后文“史书”的比喻做铺垫。
知宝 识藏
区别说明顺序和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顺序是针对所说明的内容而言 的。
说明文的结构是针对整篇说明文而 言的。
1.第一部分举例了哪两种可以记录时间的事物?
岩石
铜壶滴漏(水滴)
第二部分思维导图
第6-14段,回答问题
1岩石运动的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
2归纳一下岩石被破坏的因素(3个) 自然作用 :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 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水流的冲刷,冰河的 移动等
(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但 本文是原意。
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选择
1.本文文体是( ③ ) ①记叙文②议论文③说明文 2.从说明对象角度看,本文属于典型的( ① ) ①事理说明文 ②事物说明文 3.本文显著的的语言风格是( ② ) ①幽默诙谐②生动有趣③平实 4.哪一项不是本文说明的内容( ② ) ①岩石有记录时间的特异功能②火山岩的形成过程 ③岩石记录地壳的运动
小结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 一种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吸引读者。
考考你的记忆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也是一篇( )说明文,文中的主要
说明内容是( ),也让我们明确了明白了(
)
的重要意义。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语言
(
),激发了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事理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研究岩石
文章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举例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 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引出下文的具体举例。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第一课时
琥珀
三叶虫化石
导入新课
我们熟悉的树,会用(年轮)记录时间。那么,岩 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让我们从《时间的脚印》一文 中寻找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 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 石。”,“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大约”表示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 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如果去掉“大约” 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语气太
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 告诉我们,在离开大约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 “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许多高大 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 湿的,这是叫做“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 “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 冰河时期的来临。 举例子 以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为例,具体充分地说明了化石能 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3)在粗糙_c_ā_o___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
颗粒却逐渐变细了。
(4)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___形文
字更困难些。
xiē
(5)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______裂的形
象……
jūn
结合语境,句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海水干涸、石头粉碎。 形容历时久远。这里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B.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C.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D.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这里指裂开许多缝子。)
逻辑 顺序
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部分(1〜4)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
之一。
第二部分(5〜29)
详细讲解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 两 ) 层:
(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痕迹。 第三部分(30〜31) 增 寻 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加 找
2.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可以记录时间
读懂岩石
了解自然
重大意义:增长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
逻辑顺序
作业
1.完成练习册:“预习自测”;“课时作业”选择题 2预习: ①说明方法有哪些种?本文运用了其中的几种?找出 出来,举例说明其作用。 ②找出本文语言生动的句子,从用词和修辞方法体会 其作用。
时间的脚印
作者旨在向读者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了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作者在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说 明方法。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对文章的说明起到了具体、 准确、具有说服力等效果。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 作比较,作引用,作诠释,下定义, 摹状貌。
综合运用原则:一种为主,多种兼用
解读题目
结合本文内容,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拟得好 吗,好在哪里?
1.题目中的“脚印”用来比喻痕迹、印迹、踪迹。“时间的脚 印”意思就是说岩石里潜藏着时间的踪迹,是本文的说 明对象。
2.好。题目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而来 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无形的时间人格化, 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岩石中潜藏着时间的踪迹,引发读者的 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三个并列短语构成什么句? 说说“冲”“爬”的妙处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 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 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运用了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 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
“冲”“爬”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洪 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势不可挡的威力,增强了表现 力。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体会本文的写法。
学习目标
1.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2.品味科普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基础过关练
给下列句中加线字注音。
(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_s_h_í___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
质。
(2)越是轻小的沙砾__lì____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作者简介
读一读,写一写
腐蚀( shí) 浑浊( zhuó ) 山麓 ( lù )
பைடு நூலகம்
粗糙( cāo) 龟裂( jūn ) 刨刮(bào)
海枯石烂( kū ) 楔形文字( xiē )
掸( dǎn) 沙砾( lì) 帷幕 ( wéi )
踪迹
装置
烘烤
积累词语
山麓:山脚。 龟裂: 裂开许多缝子;呈现出许多裂纹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根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 米厚的岩石。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 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 面。因为水面是平的,如果湖底也是水平的话,那么 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沉淀物就也是水平地分布着的。
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岩石形成过程的漫长。
打比方,把岩石比作书页,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说明了岩石新生时的形状,增强趣味性。
3.岩石层生成以后,平卧的岩石变得歪斜甚至直立了。 地壳运动
(22-29)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
地壳的活动
气候的变化 古代生物状况
举例子
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19—29)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
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记录时间的踪迹。 2.岩石保存了很多历史痕迹。
读30—31段,说说研究岩石有什么意义?读请谈谈你 从中得到的启示。
绝对,与事实不符。“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
严密性。
说明文语言既可以是通俗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形象的, 这要根据说明内容和读者对象来定。
本文是(科普文)最明显的语言特色是什 么?
生动有趣
文章在叙述中大量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拟人、比喻、排比
常用修辞方法的答题格式
运用了......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内容
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 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赏析第7—14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描写
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 受到的破坏,富有画面感,增强可读性,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
“爬”还形象地表现了冰河缓慢前进的情景,易于读者理解, 而且饶有趣味。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 “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 它,雨打着它……
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岩石的破坏 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这样就。拟人的修辞手 法,强化了自然力与岩石的敌对性,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 时无刻不经受着磨难”,排比运用,富有画面感和表现力。
生物破坏 人为破坏
(15-18)岩石生成的过程是什么 ?
岩石— 小石子— 沙砾、泥土— 沉积 — 重压,胶结— 重新生成岩石
这种岩石叫 沉积岩
(19—21)岩石如何表示时间
1.大约每一厘米厚的岩石代表3000-10000年的时间。 岩层厚度
2.岩石最初形成的时候,最早形成的在最下面。 (生成顺序)
意义:对岩石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对自然 界与史前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寻求宝藏,同时也拥有 了开发史前资源的可能性,为人类谋取幸福。
启示:我们要努力学习,发扬科学探索的精神,在人 类前行的历史上,贡献出一份心力。
小结
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奇异功能
时间的脚印 1岩.岩石石是的怎厚样度记和录生下成时顺间序的可:以记录时间
逻辑顺序
生动有趣
下列对句子的说明方法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D )
A.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 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打比 方,形象生动地写出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之大。) B.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 的岩石。(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岩石形成的时间之久。) C.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 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 的速度可要快多了。(举例子,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人对岩石 的破坏作用更大。) D.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义、钟鼎文或者楔形 文字更困难些。(作比较,说明读懂岩石上的记录困难之大, 是基本不可能读懂的。)
整体感知
正文之前引用高士其的诗,是否多余?有什么用意? 不多余。是文章的引子,扣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教师简介高士其)
独句(有时是设问句)段的作用
作用:过渡(承上启下)总,起下文 总,结上文,
提示下文重点内容, 标示层次结构, 使文章脉络清晰 , 便于阅读理解。
应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
生动形象 具体准确
←表达效果
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
条理清晰
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
举例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 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 度可要快多了。
这个句子就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举一个山头被兰 新筑路队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的例子,将地质作用和人对岩石 的破坏速度作比较,具体充分突出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之大, 我们不能忘掉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本文主要运用的是哪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 还综合运用了很多种。
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下定义(化石), 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格式
运用.......的说明方法,(表达效果)地说明了…...(内 容:......事物的特征或具体事理
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分类别 摹状貌 下定义
具体充分
这句话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修辞 方法及作用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 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 在最下面。
用“躺”字与“卧”照应,拟人手法,准确而又形象地说明了 岩层的生成状态,化动为静。
比喻,把新生的岩石比作书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新生的沉积岩的形状,为后文“史书”的比喻做铺垫。
知宝 识藏
区别说明顺序和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顺序是针对所说明的内容而言 的。
说明文的结构是针对整篇说明文而 言的。
1.第一部分举例了哪两种可以记录时间的事物?
岩石
铜壶滴漏(水滴)
第二部分思维导图
第6-14段,回答问题
1岩石运动的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
2归纳一下岩石被破坏的因素(3个) 自然作用 :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 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水流的冲刷,冰河的 移动等
(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但 本文是原意。
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选择
1.本文文体是( ③ ) ①记叙文②议论文③说明文 2.从说明对象角度看,本文属于典型的( ① ) ①事理说明文 ②事物说明文 3.本文显著的的语言风格是( ② ) ①幽默诙谐②生动有趣③平实 4.哪一项不是本文说明的内容( ② ) ①岩石有记录时间的特异功能②火山岩的形成过程 ③岩石记录地壳的运动
小结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 一种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吸引读者。
考考你的记忆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也是一篇( )说明文,文中的主要
说明内容是( ),也让我们明确了明白了(
)
的重要意义。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语言
(
),激发了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事理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研究岩石
文章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举例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 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引出下文的具体举例。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第一课时
琥珀
三叶虫化石
导入新课
我们熟悉的树,会用(年轮)记录时间。那么,岩 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让我们从《时间的脚印》一文 中寻找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 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 石。”,“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大约”表示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 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如果去掉“大约” 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语气太
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 告诉我们,在离开大约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 “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许多高大 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 湿的,这是叫做“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 “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 冰河时期的来临。 举例子 以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为例,具体充分地说明了化石能 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3)在粗糙_c_ā_o___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
颗粒却逐渐变细了。
(4)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___形文
字更困难些。
xiē
(5)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______裂的形
象……
jūn
结合语境,句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海水干涸、石头粉碎。 形容历时久远。这里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B.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C.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D.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这里指裂开许多缝子。)
逻辑 顺序
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部分(1〜4)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
之一。
第二部分(5〜29)
详细讲解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 两 ) 层:
(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痕迹。 第三部分(30〜31) 增 寻 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加 找
2.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可以记录时间
读懂岩石
了解自然
重大意义:增长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
逻辑顺序
作业
1.完成练习册:“预习自测”;“课时作业”选择题 2预习: ①说明方法有哪些种?本文运用了其中的几种?找出 出来,举例说明其作用。 ②找出本文语言生动的句子,从用词和修辞方法体会 其作用。
时间的脚印
作者旨在向读者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了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作者在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说 明方法。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对文章的说明起到了具体、 准确、具有说服力等效果。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 作比较,作引用,作诠释,下定义, 摹状貌。
综合运用原则:一种为主,多种兼用
解读题目
结合本文内容,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拟得好 吗,好在哪里?
1.题目中的“脚印”用来比喻痕迹、印迹、踪迹。“时间的脚 印”意思就是说岩石里潜藏着时间的踪迹,是本文的说 明对象。
2.好。题目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而来 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无形的时间人格化, 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岩石中潜藏着时间的踪迹,引发读者的 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三个并列短语构成什么句? 说说“冲”“爬”的妙处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 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 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运用了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 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
“冲”“爬”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洪 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势不可挡的威力,增强了表现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