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典型例题和图像分析
专题21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学生版)高考化学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专用)
专题21 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目录一、热点题型归纳.....................................................................................................................1 【题型一】溶液稀释图像............................................................................................................1 【题型二】水电离度图像............................................................................................................3 【题型三】物质滴定曲线............................................................................................................5 【题型四】浓度比型图像............................................................................................................7 【题型五】分布系数图像............................................................................................................9 二、最新模考题组练 (11)【题型一】溶液稀释图像【典例分析】【典例1】(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3月联考)常温时,浓度均为1mol ·L -1的CH 3NH 2和NH 2OH 两种碱溶液,起始时的体积都为10mL 。
溶液典型例题和图像分析
能量变化:4 .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 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 接触。
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 和固体B 的组合不可能是 ( ) A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 .水和生石灰 C .水和氢氧化钠 D .水和硝酸铵 5.如右图所示,瓶中Y 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X 滴入瓶中,导管口一定没有气泡产生的是( )7.如右下图所示,当打开分液漏斗上的活塞让水滴入大试管中,可观察到以下现象:①U 形管中a 液面上升,b 液面下降 ②烧杯中的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 则大试管中的物质M 和烧杯中的 饱和溶液N 可能是A .M 是CaO 粉末,N 是Ca(OH)2溶液B .M 是浓硫酸,N 是NaCl 溶液C .M 是NH 4NO 3固体,N 是KNO 3溶液 溶液的配制9.(5分)欲配制18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硝酸铵,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选填“50mL”、“100mL”或“200mL”)量筒。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硝酸铵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选填序号)。
A .增加适量硝酸铵固体 B .减少适量硝酸铵固体 C .调节平衡螺母(3)将硝酸铵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要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yx 水 水 物质M饱和溶液N 水NH 4Cl① ② ③ ④ ⑤NH 4Cl(5)在做⑤操作时,烧杯的温度(选填“升高”或“降低”)了。
13.某同学用固体氯化钾配制8%的氯化钾溶液,实验室现有①托盘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玻璃棒;⑤酒精灯等仪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钾溶液,所需氯化钾的质量为 g.(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钾.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填字母).A.先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钾,后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B.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钾.(3)配制溶液过程中,上述仪器不需要的是(填序号).(4)该同学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请你帮助他在如图所示的标签内写好标签的内容.14.(2013•天津)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根据溶液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20℃时,向盛有40g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仍有4g固体未溶解.①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2)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g/cm3),配制2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①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需要水mL(水的密度为1g/cm3).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胶头滴管量取所需要的12%的氯化钠溶液时,应选用(填“10mL”或“20mL”或“50mL”)规格的量筒.③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中(填“广口瓶”或“细口瓶”),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溶液的均一性现有硝酸钾样品(杂质不溶于水)。
溶液中离子平衡之图像问题
分布曲线(“X”型图)问题研究
一、原理分析 以二元弱酸(H2A)例,分析H2A主要存在形式与pH的关系 1、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析平衡
H2A ⇌ HA-+H+
HA- ⇌ A2-+H+
2、含“A”微粒的存在形式与pH的关系
[ 注:向H2A溶液中通HCl(g) 或 加NaOH(s)调节pH ] ——保证V总不变
A.b、d两点溶液的pH相同 B.从a到c,对醋酸的电离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C.e点,c(Na+)=2c(CH3COO-)+2c(CH3COOH)=0.01 mol/L
D.从a→c的过程中,存在pH=7的点
【随堂练】25 ℃时,将0.1 mol/L NaOH溶液 加入20 mL 0.1 mol/L CH3COOH溶液中,所加 入溶液的体积(V)和混合液的pH的关系曲线 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点:c(Na+)>c(OH-)>c(CH3COO-)>c(H+) B.B点:c(Na+)=c(CH3COO-)>c(OH-)=c(H+) C.C点:c(CH3COO-)+c(CH3COOH)=2c(Na+) D.C点:c(CH3COO-)>c(Na+)>c(H+)>c(OH-)
【随堂练】 常温下,向20 mL 0.01 mol/L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的NaOH 溶液,溶液中水电离的c(H+)随加入NaOH溶 液的体积变化如图,下列正确的是( )
δ H2A
HA-
A2-
pH
【经验之谈】 ——遇见“X”型图,首先分析曲线的含义 (代表的微粒)
4、“X”型图上各交点的含义与应用
(1) 点①的含义:c(H2A)=c(HA-)
专题10 微题型31 溶液中离子平衡图像分析
4.(2021·广州市第七中学高三月考)室温下,某二元碱X(OH)2水溶液中相 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Kb2的数量级为10-6 B.X(OH)NO3水溶液显酸性 C.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
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B.a→b→c过程中:c(HCO-3 )+2c(CO23-)+
c(OH-)逐渐减小
√C.a→d→e过程中:c(Na+)<c(HCO-3 )+c(CO23-)+c(H2CO3)
D.令c点的c(Na+)+c(H+)=x,e点的c(Na+)+c(H+)=y,则x>y
5.(2020·全国卷Ⅰ,13)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
专题10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真题示范
1.(2021·浙江1月选考,23)实验测得10 mL 0.50 mol· L-1 NH4Cl溶液、10 mL 0.50 mol·L-1CH3COONa 溶液的pH分别随温度与加水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25 ℃时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均 为1.8×10-5。
滴定误差越大
√B.滴定HC时,滴定终点的pH=7
C.滴定HB时,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D.由图像可知,在计算HD滴定前溶液pH时,不能
忽略水的电离
3.(2020·济宁一模 )常温下,用0.1 mol·L-1HCl溶液滴定0.1 mol·L-1 NH3·H2O溶液,滴定曲线如图a所示,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 关系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b(NH3·H2O)的数量级为10-5 B.点P到Q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
2020届高考化学提分攻略 题型14 电解质溶液图像题(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提分攻略题型13 电解质溶液图像题一、解题策略1.审题:弄清图像含义,通过观察弄清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及单位;搞清特殊点的意义,如坐标轴的原点,曲线的起点、终点、交叉点、极值点、转折点等;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如斜率的大小及升降。
2.信息提取:挖掘隐含信息、排除干扰信息、提炼有用信息,在统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用数据计算。
3.答题:联想化学原理,根据选项内容,确定正确选项。
二、题型分析【典例1】【2019·课标全国Ⅱ,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B.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的关系为:K sp(m)=K sp(n)<K sp(p)<K sp(q)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D.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答案】B【解析】a、b分别表示温度为T1、T2时溶液中Cd2+和S2-的物质的量浓度,可间接表示对应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A项正确;K sp只受温度影响,即m、n、p三点对应的K sp相同,又T1→T2,c(S2-)、c(Cd2+)都增大,故K sp(m)=K sp(n)=K sp(p)<K sp(q),B项错误;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中c(S2-)增大,温度不变,K sp不变,则溶液中c(Cd2+)减小,溶液组成由m点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C 项正确;温度降低时,CdS的溶解度减小,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D项正确。
【典例2】【2018·课标全国Ⅲ,12】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 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化学】化学《溶液》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0.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C.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是A>B
D.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2
D.图中4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M<P=Q
【答案】B
【解析】A.由图示可知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故A正确;B.N点表示100g水中溶解20g溶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故B错误;C.M点为80g水中溶解了20克溶质,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添加溶质能使M点的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故C正确;D.P、Q均是这一温度的饱和溶液故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M与N溶质是相同的而溶剂不同,可判断出N<M,由于温度相同时不饱和溶液最浓,可知它们的关系是:N<M<P=Q,故D正确;答案为B。
点睛:准确理解图像并获取信息是解题关键,此图象是t℃时物质的溶解情况,不能验证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大小的关系,图中四点的含义分别是N点100g水中溶解20g溶质的不饱和溶液;M点80g水中溶解20g溶质的不饱和溶液;P点100g水中溶解40g溶质的饱和溶液;Q点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利用这些相关知识可解决此题。
高考化学复习水溶液图像典型试题
题型一 对数图像1.对数图像的含义将溶液中某一微粒的浓度[如c (A)]或某些微粒浓度的比值⎣⎢⎡⎦⎥⎤如c (A )c (B )取常用对数,即lg c (A)或lg c (A )c (B ),与溶液中的pH 或溶液的体积等关系作出的图像称为对数图像。
图像中数据的的含义为:①若c (A)=1⎣⎢⎡⎦⎥⎤或c (A )c (B )=1时,lg c (A)=0⎩⎨⎧⎭⎬⎫或lg ⎣⎢⎡⎦⎥⎤c (A )c (B )=0。
②若c (A)>1⎣⎢⎡⎦⎥⎤或c (A )c (B )>1时,lg c (A)⎩⎨⎧⎭⎬⎫或lg ⎣⎢⎡⎦⎥⎤c (A )c (B )取正值且c (A)⎣⎢⎡⎦⎥⎤或c (A )c (B )越大, lg c (A)⎩⎨⎧⎭⎬⎫或lg ⎣⎢⎡⎦⎥⎤c (A )c (B )越大。
③若c (A)<1⎣⎢⎡⎦⎥⎤或c (A )c (B )<1时, lg c (A)⎩⎨⎧⎭⎬⎫或lg ⎣⎢⎡⎦⎥⎤c (A )c (B )取负值,且c (A)⎣⎢⎡⎦⎥⎤或c (A )c (B )越大, lg c (A)⎩⎨⎧⎭⎬⎫或lg ⎣⎢⎡⎦⎥⎤c (A )c (B )越大,但数值越小。
2.常考对数图像的类型例如,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对数图像分析如下:对数图像含义已知:pM=-lg c(M)(M:Mg2+、Ca2+、Mn2+),p(CO2-3)=-lg c(CO2-3)横坐标数值越大,c(CO2-3)越小纵坐标数值越大,c(M)越小线上方的点为不饱和溶液线上的点为饱和溶液线下方的点表示有沉淀生成线上任意点,坐标数值越大,其对应的离子浓度越小【探题源·规律】[例1](2018·全国卷Ⅲ)用0.100 mol·L-1AgNO3滴定50.0 mL 0.050 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 sp(AgCl)的数量级为10-10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c(Cl-)=K sp(AgCl)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 0 mol·L-1 Cl-,反应终点c移到a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 0 mol·L-1 Br-,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图解过程][解析] 根据Ag ++Cl -===AgCl ↓可知,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AgNO 3溶液的体积为0.040 mol ·L -1×50.0 mL0.100 mol ·L -1=20.0 mL ,C 项错误;由题图可知,当AgNO 3溶液的体积为50.0 mL 时,溶液中的c (Cl -)略小于10-8 mol ·L -1,此时混合溶液中c (Ag +)=0.100 mol ·L -1×50.0 mL -0.050 0 mol·L -1×50.0 mL100 mL=2.5×10-2 mol ·L -1,故K sp =c (Ag +)·c (Cl -)≈2.5×10-2×10-8=2.5×10-10,A 项正确;因反应过程中有沉淀生成,溶液中必然存在平衡AgCl(s)Ag +(aq)+Cl -(aq),故曲线上的各点均满足c (Ag +)·c (Cl -)=K sp (AgCl),B 项正确;根据Ag ++Cl -===AgCl ↓可知,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AgNO 3溶液的体积为0.040 0 mol ·L -1×50.0 mL0.100 mol ·L -1=20.0 mL ,C 项错误;相同实验条件下,沉淀相同量的Cl -和Br -消耗的AgNO 3的量相同,由于K sp (AgBr)<K sp (AgCl),当滴加相等量的Ag +时,溶液中c (Br -)<c (Cl -),故反应终点c 向b 方向移动,D 项正确。
九年级化学溶液典型题附答案及部分解析
溶液归纳整理:1.溶液是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这是判断溶液的依据。
以固体小颗粒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悬浊液,以小液滴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乳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溶液.溶液的颜色不一定是无色的。
3.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是指被溶剂溶解的那部分物质。
它可以是固、液、气三态,也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最常见的溶剂是水。
4.溶质溶于水的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NH4NO3溶于水吸热,NaOH、浓H2SO4、CaO 溶于水放热。
固体物质溶于水后,通常使水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有些物质溶于水后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因而使得它们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5.有一类物质,它能促使原本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物质在一起形成较为稳定的混合物,这类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6.溶质的质量分数亦即通常所说的溶液的浓稀程度,可见溶液的浓稀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已知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或溶液体积,且已知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中的任两个量可求出另一个量。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但溶液的体积一般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溶液体积一般不可以相加减.溶液质量=溶液密度×溶液体积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ω=×100%溶液质量稀释时,稀溶液质量=浓溶液质量+水的质量,溶液加水稀释或蒸发浓缩(无晶体析出)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7.溶液的配制:当溶质为固体时,溶液的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当溶质为液体时或将浓溶液稀释为一定质量分数的稀溶液时,配制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如需将不纯物质溶于水配制成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首先要将不纯物提纯。
活用所学:1.名称中有水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A.硬水 B。
油水 C。
泥水 D。
蒸馏水2.将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料酒B.食醋C.花生 D。
2024高考化学 易错专题14 水溶液中离子平衡图像(解析版)
易错专题14水溶液中离子平衡图像聚焦易错点:►易错点一稀释图像►易错点二滴定曲线►易错点三K W 、K sp 的图像►易错点四分布系数图像易错点一稀释图像【易错典例】例1(2023·浙江温州·三模)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与pH 的变化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点3CH COOH 溶液未达到电离平衡状态B .离子总浓度越大,溶液导电能力越强C .向a 、b 两点溶液中分别滴入同一NaOH 溶液至中性,溶液中的()3n CH COO -相同D .b 点后,溶液中加水稀释,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B 【详解】A .加水稀释过程中,a 点、b 点都达到了电离平衡,故A 错误;B .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所带电荷数有关,因此离子总浓度越大,溶液导电能力越强,故B 正确;C .根据电荷守恒3n(CH COO )n(OH )n(Na )n(H )--+++=+,溶液呈中性,3n(CH COO )n(Na )-+=,a 点醋酸浓度大,向a 、b两点溶液中分别滴入同一NaOH 溶液至中性,a 点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比b 点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因此溶液中的()3n CH COO -是a 点大于b 点,故C 错误;D .b 点后,溶液中加水稀释,醋酸根、氢离子浓度减小,氢氧根浓度增大,故D 错误。
【解题必备】稀释图像(pH 与稀释倍数的线性关系)①HY为强酸、HX为弱酸②a、b两点的溶液中:c(X-)=c(Y-)③水的电离程度:d>c>a=b ①MOH为强碱、ROH为弱碱②c(ROH)>c(MOH)③水的电离程度:a>b【变式突破】1.(2023·北京房山·一模)某温度下,将pH和体积均相同的HCl和3CH CO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其pH随加水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稀释前溶液的浓度:()()3HCl CH COOHc c<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点<c点C.从b点到d点,溶液中()()c H c OH+-⋅逐渐增大D.在d点和e点均存在:()H c c+>(酸根阴离子)C【详解】A.稀释前两溶液的pH值相等,由于醋酸是部分电离,因此溶液的浓度:c(HCl)<c(CH3COOH),故A正确;B.b点pH值小于c点pH值,说明c点酸性弱,抑制水的电离程度小,水的电离程度大,因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点<c点,故B正确;C.从b点到d点,由于溶液的温度不变,因此溶液中c(H+)·c(OH-)不变,故C错误;D.在d点和e点均存在电荷守恒即c(H+)=c(酸根阴离子)+c(OH-),因此存在:c(H+)>c(酸根阴离子),故D正确。
反应过程中溶液粒子浓度变化的图像分析
必备知识
关键点
溶液中溶质成分及粒子浓度大小关系
常温下,用0.100 0 mol· 起点 溶质是__C_H__3_C_O_O__H__ L-1 NaOH溶液滴定 V(NaOH)= 粒子浓度大小关系:__c_(C__H_3_C_O_O__H_)_>__c_(_H_+_)__ 20.00 mL 0.100 0 mol· 0(0点) _>__c_(_C_H__3C__O_O__-_)_>__c_(O__H_-_)__
2.(2022·辽宁高三联考)用0.100 0 mol·L-1的盐酸标准液分别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 0.100 0 mol·L-1的氨水和Na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滴加10.00 mL盐酸时,氨水中存在c(NH3·H2O)+c(OH-)
=c(Cl-)+c(H+)
√B.分别滴加20.00 mL盐酸时,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大于氨水 C.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消耗盐酸
的量略大于氨水 D.滴加10.00 mL盐酸时,氨水中存在c( NH+ 4 )>c(Cl-)>c(OH-)>c(H+)
滴加 10.00 mL 盐酸时,溶质为 NH4Cl 和 NH3·H2O,且物质的量相等,利用电荷 守恒和元素质量守恒,氨水中存在 c(NH+ 4 )+c(H+)=c(Cl-)+c(OH-)和 c(NH+ 4 )+ c(NH3·H2O)=2c(Cl-),所以有 c(NH3·H2O)+c(OH-)=c(Cl-)+c(H+),故 A 说法 正确; 分别滴加20.00 mL盐酸时,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钠和 氯化铵,铵根离子能够水解,所以NaOH溶液中水的 电离程度小于氨水,故B说法错误; 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pH为3.1~4.4, 若不考虑铵根离子水解,两份溶液消耗盐酸的量相等,铵根离子水解 呈酸性,所以NaOH溶液消耗盐酸的量略大于氨水,故C说法正确;
电解质溶液图像专题-例题+练习
电解质溶液图像专题电解质溶液的图像题,从知识载体的角度看:一可用于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二可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守恒问题;三可考查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各种计算;四可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考查分离和提纯等具体的化学应用问题。
常见的图像题类型:1.pH(或pOH)—体积的变化曲线2.微粒分布分数(或系数)—pH(或pOH)的变化曲线3.浓度—浓度的变化曲线4.对数的变化曲线5.导电能力(或电导率) —体积(或浓度)变化曲线【练1】分布分数图:可以表示溶液中各种组分随pH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1.25℃,c(CH3COOH)+c(CH3COO-)=0.1mol·L-1的一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pH=5.5溶液中:c(CH3COOH)>c(CH3COO-)>c(H+)>c(OH-)B.W点表示溶液中:c(Na+)+c(H+)=c(CH3COOH)+c(OH-)C.pH=3.5溶液中:c(Na+)+c(H+)-c(OH-)+c(CH3COOH)=0.1mol·L-1D.向W点所表示的1.0L溶液中通入0.05molHCl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c(Na+)+c(H+)=c(CH3COOH)+c(OH-) +c(Cl-)2.草酸(H2C2O4)是一种易溶于水的二元中强酸,在水中它的存在形态有H2C2O4、HC2O4-、C2O42-,各形态的分布系数(浓度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1)图中曲线1表示的分布系数变化;曲线3表示的分布系数变化.现有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溶液:①Na2C2O4 ②NaHC2O4 ③H2C2O4 ④(NH4)2C2O4 ⑤NH4HC2O4 已知NaHC2O4溶液显酸性.(2)Na2C2O4溶液中,c(Na+)/c(C2O42-) 2 (填“>”、“=”、“<”),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常温下,向10mL 0.1mol/L H 2C 2O 4溶液中滴加0.1mol/L NaOH 溶液,随着NaOH 溶液体积的增加,当溶液中c (Na +)=2c (C 2O 42-)+c (HC 2O 4-)时,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且V (NaOH ) 10mL (填“>”、“=”或“<”).(4)下列关于五种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液②中,c (C 2O 42-)<c (H 2C 2O 4)B .溶液②中,c (H 2C 2O 4)+c (OH -)=c (C 2O 42-)+c (H +)C .溶液④⑤中都符合c (NH 4+)+c (H +)=c (HC 2O 4-)+2c (C 2O 42-)+c (OH -)D .五种溶液都符合c (H 2C 2O 4)+c (HC 2O 4-)+c (C 2O 42-)=0.1mol ·L -1.(5)五种溶液中c (H 2C 2O 4)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具体解法:“四看三联系一注意”:四看:(1)先看图像的面与线,面要看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线要看各组分浓度随pH 的变化趋势(2)再看图像的点,点要看起点,终点和交点对应的pH(3)点还要看最高点和最低点对应的pH 和各组分存在的pH 范围(4)最后看各条曲线相互重叠程度的大小三联系: 找出某个pH 对应的成分后再联系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规律进行判断;一注意: 答题时还要特别注意在图表中没有提供的信息或潜在信息。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电解质溶液图像类题目分析课件
NaHA Na2A H2A
4.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1)“曲线”溶解平衡图像的分析
BaSO4(s) Ba2+(aq)+SO42-(aq)
基本图像
AgCl(s)
Ag+(aq)+Cl-(aq)
Ksp(AgCl) = c(Ag+)×c(Cl-)
→
线上的任意点为平衡点,Ksp不变
对数直线图
MgCO3(s)
K2 HR K3 R-。向一定浓度的 H3RCl2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溶液中 H3R2 + 、 H2R + 、 HR 和 R - 的 分 布 系 数 δ(X) 随 pH 变 化 如 图 所 示 。 已 知 δ(X) =
cH3R2++cH2cR+X+cHR+cR-,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KK21>KK32 B.M 点,c(Cl-)+c(OH-)+c(R-)=2c(H2R+)
SO24-(aq)的平衡常数 K=KKssppSSrrCSOO43 B.a=-6.5 C.曲线④代表含SrCO3(s)的1.0 mol·L-1
Na2CO3溶液的变化曲线
√D.对含SrSO4(s)且Na2SO4和Na2CO3初始浓度均为1.0 mol·L-1的混合溶液,pH
≥7.7时才发生沉淀转化
2.(2022·湖南,10)室温时,用0.100 mol·L-1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15.00 mL 浓度相等的Cl-、Br-和I-混合溶液,通过电位滴定法获得lg c(Ag+)与 V(AgNO3)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沉淀对离子的吸附作用。若溶液中离 子浓度小于1.0×10-5 mol·L-1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Ksp(AgCl)= 1.8×10-10,Ksp(AgBr)=5.4×10-13,Ksp(AgI)=8.5×10-17)。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a点:有白色沉淀生成 B.原溶液中I-的浓度为0.100 mol·L-1
水溶液中平衡图像的拓展与探析(学生版)--2025年高考化学微专题
水溶液中平衡图像的拓展与探析01考情分析02真题精研03规律·方法·技巧04经典变式练05核心知识精炼06基础测评07能力提升考情分析水溶液中存在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而有关这些平衡的图象分析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必考点,且不断探索创新点,这样不仅创新了考查形式,而且大大增加了试题的综合性和难度。
要想攻克此点,就需要学生在利用好数形结合思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迁移运用能力和科学思维,达到考题万变不离其宗。
真题精研1.(2024·湖南·高考真题)常温下K a HCOOH =1.8×10-4,向20mL0.10mol ⋅L -1NaOH 溶液中缓慢滴入相同浓度的HCOOH 溶液,混合溶液中某两种离子的浓度随加入HCOOH 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的电离程度:M <NB.M 点:2c OH - =c Na + +c H +C.当V HCOOH =10mL 时,c OH - =c H + +2c HCOOH +c HCOO -D.N 点:c Na + >c HCOO - >c OH - >c H + >c HCOOH 2.(2024·浙江·高考真题)室温下,H 2S 水溶液中各含硫微粒物质的量分数δ随pH 变化关系如下图[例如δH 2S =c H 2S c H 2S +c HS - +c S 2-]。
已知:K sp (FeS )=6.3×10-18,K sp Fe (OH )2 =4.9×10-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度:FeS大于Fe(OH)2B.以酚酞为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8.2~10.0),用NaOH标准溶液可滴定H2S水溶液的浓度C.忽略S2-的第二步水解,0.10mol/L的Na2S溶液中S2-水解率约为62%D.0.010mol/L的FeCl2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20mol/L的Na2S溶液,反应初始生成的沉淀是FeS 规律·方法·技巧一、分布系数图像题应注意的三点1.明标:要想理清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首先看各纵、横坐标表示的含义,尤其多维坐标图像更应注意。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反应过程溶液粒子浓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共48张ppt)
_____________
c(CH3COO-)>
粒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
c(Na+)>c(CH3COOH)>c(H+)>c(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点
溶液中溶质成分及粒子浓度大小关系
常温下,用0.100 0 mol·L-1
则c(HCN)+c(CN-)=c(CH3COOH)+c(CH3COO-),即c(CH3COO-)-c(CN-)
=c(HCN)-c(CH3COOH),正确。
【例题2】常温下,向100 mL 0.01 mol·L-1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 mol·L-1的
MOH溶液,如图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Na+)>c(OH-)>
粒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c(CH3COO-)>c(H+)
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精练
【例题1】常温下,用0.10 mol·L -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10
mol·L-1 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索引
滴定图像中的粒
子浓度关系
分布系数曲线
对数图像中的
粒子浓度关系
四
滴定图像中的
粒子浓度关系
知识点梳理
如何分析滴定曲线中的微粒浓度关系?
方法:通过基于酸碱滴定过程中的“五点”,判断溶液中的微粒浓度的关系
例:向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
入NaOH溶液,溶液pH与加入
NaOH溶液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水溶液中例子的数量关系及图像题(上)
水溶液中粒子的数量关系一、三大守恒1、电荷守恒(CBE):溶液显,故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
(1)书写方法例:NaHCO3、Na2CO3 溶液的电荷守恒(2)结合pH 讨论离子浓度“显中性,列电荷”例:H2S 通入NaOH 溶液至中性,c(Na+) = c(S2-) + c(HS-) ()练:c 均为0.1mol/L NH4HSO4 与NaOH 混合后恰好显中性,离子浓度排序为?> > >“给pH,比大小”例:0.1mol/L CH3COOH 滴定同c NaOH 的全过程中,离子浓度可能大小顺序为?若pH>7若pH=7若pH<7练:0.1mol/L HCl 滴定同c 氨水的全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可能排序?若pH>7若pH=7若pH<72、物料守恒(MBE):溶液中投料前后,守恒例:Na2CO3 与NaHCO31:1 混合的溶液NaHC2O4练:NaCl 与NH4Cl 同c 同V 混合例:浓度均为0.1mol/L 的CH3COOH 和CH3COONa 等V 混合后的溶液,pH=4.75,粒子浓度关系?比大小:> > > >练:浓度均为0.1mol/L 的NaA 与HA 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粒子浓度关系?比大小:> > > >3、质子守恒(PBE)例:CH3COONa NH4ClNaHCO3 Na2CO3NH4HCO3例:CH3COONa 与CH3COOH 1:1 混合NaA、NaB、NaC1:1:1 混合:【总结】三大守恒的识别标志电荷守恒:练:NH4Cl 与NH3·H2O 1:1 混合物料守恒:质子守恒:二、粒子浓度比大小【引·定量视角】pH=8 的HCOONa 溶液中,离子浓度排序为?电荷:质子:排序:> > > _>1、两大基本原则例:0.1mol/L (NH4)2Fe(SO4)2:> > > _>0.1mol/L NH4Al(SO4)2:> > > >0.1mol/L NH4HSO4:2、常见模型(1)一元酸碱盐:0.1mol/L CH3COOH:0.1mol/L NH3·H2O:0.1mol/L CH3COONa:0.1mol/L NH4Cl:c 均为0.1mol/L 的NaA、NaB 等V 混合,酸性HA>HB,比大小?(2)二元酸酸式盐、正盐:1.1m ol/L NaHA:0.1mol/L Na2CO3:3、混合后比大小例:标况下3.36L NH3 通入2L 0.1mol/L H2SO4 中,离子浓度大小?练:3CO2 通入5NaOH 中NaHCO3 与Na2CO3 等c 等V 混合1.2m ol/L NH4Cl 和0.1mol/L NaOH 等V 混合pH>7(2016•四川)向1L 含0.01mol NaAlO2 和0.02mol NaOH 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O2,随n(CO2)增大,先后发生三个不同的反应,当0.01mol<n(CO2)≤0.015mol 时发生的反应是: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选项n(CO)/mol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2A 0 c(Na+)>c(AlO2﹣)+c(OH﹣)B 0.01 c(Na+)>c(AlO2﹣)>c(OH﹣)>c(CO32﹣)C 0.015 c(Na+)>c(HCO3﹣)>c(CO32﹣)>c(OH﹣)D 0.03 c(Na+)>c(HCO3﹣)>c(OH﹣)>c(H+)(2018•蚌埠一模)下列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0.1mol/L 的NH4HSO4 溶液中滴加0.1mol/L 的Ba(OH)2 溶液至沉淀刚好完全:c(NH4+)>c(OH﹣)>c(SO42﹣)>c(H+)B.0.1mol/L、1L 的KOH 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O2 气体3.36L,所得溶液中:c(K+)+c(H+)=c(CO32﹣)+c(HCO3﹣)+c(OH﹣)C.0.1mol/L 的NaOH 溶液与0.2mol/L 的HCN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碱性:c(HCN)>c(Na+)>c(CN﹣)>c(OH﹣)>c(H+)D.pH 相同的NaOH 溶液、CH3COONa 溶液、Na2CO3 溶液、NaHCO3 溶液的浓度:c(NaOH)<c(CH3COONa)<c(NaHCO3)<c(Na2CO3)4 4 3 4 4 3 + 2018•江苏二模)常温,K a (HCOOH)=1.77×10﹣4,K a (CH 3COOH)=1.75×10﹣5,K b (NH 3•H 2O)=1.76×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NH +)相等的 HCOONH 溶液、CH COONH 溶液、NH HCO 溶液:c(NH 4HCO 3)<c(CH 3COONH 4)<c(HCOONH 4) B .浓度均为 0.1mol/L 的 HCOONa 和 NH 4Cl 两种溶液:c(OH ﹣)+c(HCOO ﹣)>c(H +)+c(NH 4 )C .0.1mol/L 的 CH 3COOH 与 0.05mol/L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c(H +)+c(CH 3COOH)<c(OH ﹣)+c(Na +)D .向 0.1mol/LCH 3COONa 溶液中通 HCl 至溶液 pH=7: c(Na +)>c(CH 3COOH)>c(Cl ﹣) 三、酸碱滴定图像问题例:25ml 0.1mol/L CH 3COOH 和 25ml 同 c HCl 分别用同 c NaOH 溶液滴定:A 点:B 点:C 点:c(Na +) = c(CH 3COO -)+c(CH 3COOH) ( )D 点:c(CH 3COOH)+c(H +) = c(CH 3COO -)+c(OH -) ( )c(CH 3COOH)+ c(CH 3COO -) = 2c(Na +) ( ) c(CH 3COOH)> c(CH 3COO -)> c(H +)> c(OH -) ( )AB CDEE 点:pH=2.9,则醋酸ka 值为数量级为水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C 点()25℃,c 点的Kw 最大()该过程适宜使用做指示剂,终点现象为【总结】滴定图像问题(2016•天津)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 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mol•L﹣1 的三种酸(HA、HB 和HD)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 HA>K HB>K HDB.滴定至P 点时,溶液中:c(B﹣)>c(Na+)>c(HB)>c(H+)>c(OH﹣)C.pH=7 时,三种溶液中:c(A﹣)=c(B﹣)=c(D﹣)D.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HA)+c(H B)+c(HD)=c(OH﹣)﹣c(H+)练: (2018•长安区模拟)25℃时,向10mL0.1mol/L H2A 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 溶液,溶液的pH 与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变化:
4 .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 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 接触。
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 和固体B 的组合不可能是 ( ) A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 .水和生石灰 C .水和氢氧化钠 D .水和硝酸铵 5.如右图所示,瓶中Y 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X 滴入瓶中,导管口一定没有气泡产生的是( )
7.如右下图所示,当打开分液漏斗上的活塞让水滴入大试管中,可观察到以下现象:
①U 形管中a 液面上升,b 液面下降 ②烧杯中的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 则大试管中的物质M 和烧杯中的 饱和溶液N 可能是
A .M 是CaO 粉末,N 是Ca(OH)2溶液
B .M 是浓硫酸,N 是NaCl 溶液
C .M 是NH 4NO 3固体,N 是KNO 3溶液 溶液的配制
9.(5分)欲配制18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硝酸铵,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选填“50mL”、“100mL”或“200mL”)量筒。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硝酸铵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选填序号)。
A .增加适量硝酸铵固体 B .减少适量硝酸铵固体 C .调节平衡螺母
(3)将硝酸铵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要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y
x 水 水 物质M
饱和溶液N 水
NH 4Cl
① ② ③ ④ ⑤
NH 4Cl
(5)在做⑤操作时,烧杯的温度(选填“升高”或“降低”)了。
13.某同学用固体氯化钾配制8%的氯化钾溶液,实验室现有①托盘天平;②量筒;③烧杯;
④玻璃棒;⑤酒精灯等仪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钾溶液,所需氯化钾的质量为 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钾.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填字母).
A.先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钾,后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
B.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钾.
(3)配制溶液过程中,上述仪器不需要的是(填序号).
(4)该同学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请你帮助他在
如图所示的标签内写好标签的内容.
14.(2013•天津)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根据溶液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20℃时,向盛有40g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仍有4g固体未溶解.
①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
(2)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g/cm3),配制2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需要水mL(水的密度为1g/cm3).
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胶头滴管量取所需要的12%的氯化钠溶液时,应选用(填“10mL”或“20mL”或“50mL”)规格的量筒.③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中(填“广口瓶”或“细口瓶”),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溶液的均一性
现有硝酸钾样品(杂质不溶于水)。
取15g该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加入50g水使其中的硝酸
钾全部溶解,然后静置、过滤,取15.5g滤液,测得含有硝酸钾3g,则原样品中硝酸钾的
质量分数是()A.14.9% B.65% C.75% D.80%
★极值法计算
若锌和镁混合物的质量为4.8g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是(填字母).
A.5%
B.10%
C.15%
D.20%
★元素守恒法计算
将一定量的CO和CO2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5 g白色沉淀;将剩余
气体干燥,再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测得固体的质量减少了1.6 g。
原混
合气中,CO的质量分数为
A. 38.9%
B. 44%
C. 56%
D. 61.1%
图像题
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水的电解
B .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 .20 ℃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2.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 .相同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分别放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
C .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片
D .一定量的石灰石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不考虑水、氯化氢的挥发)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4.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剩余固体质量
生成氢气质量
溶液质量
溶液中氢元素
质量分数
时间/min
溶解度表格分析
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依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小资料: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如下所示: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 。
(2)现有A 、B 、C 、D 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50g 水,在4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5g 、43g 、32g 、16g 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
①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使B 烧杯的溶液升温至50℃时,溶液的质量为 g 。
③采用一种方法使A 中的固体恰好溶解,对于最终四个烧杯中的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质量可能相等 B.烧杯A 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可能最大 C.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有相等的 D.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溶液计算
有一种石灰石样品,其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的耐高温的固体),某学生想测定该样品的纯度,他取用2克这种石灰石样品,把20克盐酸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
试求:
(1)石灰石样品的纯度. (2)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100克这种纯度的石灰石充分煅烧后,可得到固体多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