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1.4.土壤的保护》教案(1)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是本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土壤。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特性,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保护土壤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土壤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但对其它的特性了解不多。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对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这个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他们对土壤的组成、土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土壤的知识还比较陌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保护土壤的意识,学会简单的保护土壤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土壤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土壤的组成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土壤。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特性和重要性。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土壤样本,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土壤的保护。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特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壤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土壤样本,分析土壤的组成,理解土壤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和表达土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土壤。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这些影响。

苏教版科学三下《土壤的保护》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土壤的保护》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土壤的保护》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的保护》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课文,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土壤资源。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土壤的组成、土壤的功能、土壤的污染和保护等方面。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土壤的认识相对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土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保护土壤的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功能以及污染原因,学会保护土壤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养成保护土壤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土壤的组成、功能以及保护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土壤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土壤的保护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土壤的污染原因和保护措施。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土壤保护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土壤的组成、功能以及污染原因,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

3.实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土壤污染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土壤保护的紧迫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如何保护土壤”这一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5.实践活动:学生进行校园土壤,了解校园土壤的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的保护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的保护

4土壤的保护【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2能够对土壤的破坏原因以及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如乱砍森林,滥施肥料,乱丢废弃电池。

4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能够对土壤的破坏原因以及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1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土壤的一些知识,知道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那么地球上的土壤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了什么呢有什么贡献呢生:为我们提供了木材,食物,居住地等。

生:动物也离不开土壤。

土壤是一些动物的家。

生:。

2师小结:同学们回答的真棒!看来土壤对我们真的很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土壤呢生:我们要多种一些植物让土壤更肥沃。

生:我们不能乱扔垃圾。

3 同学们所说的这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保护土壤。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土壤的保护”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二、认识到土壤被破坏的事实1(出示两张图片)提问:谁来描述一下这两幅图生:第一幅图我们看到花草树木生长茂盛,第二幅图土壤板结,寸草难生。

2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同学们能大胆地猜测下“为什么有的地方草丰林茂有的地方寸草难生”生:有的地方草丰林茂是因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壤肥沃能适宜很多植物生长,有的地方寸草难生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土壤干旱、贫瘠,不适宜植物生长。

生:有的地方寸草难生可能是人类破坏环境导致的。

3:同学们真棒,做出了不同的猜测,很多同学觉得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人为原因,那么,人类的哪些活动会破坏土壤呢拿出你们准备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吧。

三、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及其危害1提问:人类的哪些活动会破坏土壤呢有怎样的破坏2分组交流填写实验记录单并汇报。

生:乱扔垃圾,有些被埋在土里不容易分解。

比如塑料饭盒,电池等。

生:乱排放污水废气,使土壤污染。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

一、视频欣赏d=%CD%C1%C8%C0%D3%EB%C8%CB%C0%E0&ct=301989888 &rn=20&pn=0&db=0&a0MTY4NDQ=.html 土壤对人类来说如此重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土壤保护的话题。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提出问题】学生自己看课本 12 页的四幅插图,提出问题。 (1)土壤里生长的哪些直接提供给我们人类? (2)土壤里的哪些被动物们利用了? (3)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产品来自土壤? (4)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 【小组讨论】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讨论。 【展示交流】 (1)小组交流: (2)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教m 小结: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 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也正是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 爱的世界。 (二)活动一:了解一些土壤荒漠化的原因 【提出问题】看课本 13 页插图,思考:为什么有的地方草丰林茂,而有的地方却寸草难 生呢? 【学生活动】发表各种意见或猜测。.html (三)活动二:实验:了解植被对土壤蓄水能力的作用 【提出问题】做下面实验,想一想,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 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猜想假设】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没有变化 / 变小 / 变大) 【制定方案】小组实验方案与器具材料准备:泥土、草皮、水壶。 【实施探究】 温馨提示:①注意实验的公平性,土堆的大小、水流的大小、水量的多少都要一样,不 同的是一个有草皮,一个没有草皮。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流冲过以后,土层的变化和 流水经过的痕迹。 (1)小组实验过程。 (2)小组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证64.html (四)活动三:认识到没有土壤的后果 【提出问题】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 【小组讨论】认真思考,大胆想象,分小组讨论。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4土壤》的保护》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4土壤》的保护》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4土壤》的保护》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1.4土壤的保护》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土壤的作用以及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土壤,关注土壤资源,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他们对自然界的现象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

但在保护意识方面,学生们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土壤,从而培养他们的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的作用,掌握保护土壤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学会探究土壤的特性,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土壤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的作用,掌握保护土壤的方法。

2.难点:理解土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土壤样品,了解土壤的组成。

3.实验法:让学生参与土壤实验,探究土壤的性质。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土壤样品、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制作课件,展示土壤的相关图片和实例。

3.安排实验室,确保实验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土壤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壤问题的关注。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土壤是什么吗?土壤有哪些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土壤的组成、作用以及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同时,展示一些保护土壤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土壤保护的现状。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土壤样品,使用显微镜观察土壤颗粒,了解土壤的组成。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土壤的保护 精品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土壤的保护 精品

《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土壤的保护》这一课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肥沃的土壤》后,对土壤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土壤保护的措施,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水土流失的现象,并分析造成水土流失原因,使学生知道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二、学情分析:作为农村的孩子对于土壤比较熟悉,对于土壤的重要性以及对土壤的破坏现象都有一定的经验。

因此,学习起来轻松,而且感兴趣。

三、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内容及相应练习。

四、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

2会做水土流失的对比试验。

3知道人类的破坏土壤的行为有哪些。

4意识到保护土壤及环境的重要性,愿意为保护土壤出一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难点: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土流失实验用具:土壤、2个浅盒子、由教师事先种好的草皮,水、自制喷壶或烧杯、砖块、1个大的托盘。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请同学们看老师手里这盆花,漂亮吗如果我把花从土壤里拔出,请问:花还会存活吗师:对,不能,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同样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也离不开土壤,那我们就应该保护土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土壤保护的话题。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及已有经验进行探讨:①土壤里生长的哪些直接提供给我们人类⑵土壤里的哪些被动物们利用了③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产品来自土壤④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小组讨论: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选择喜欢的问题分小组讨论。

交流并汇报结果多媒体显示插图,介绍窑洞和鼹鼠。

小结: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也正是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节《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节《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

《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1)能猜想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2.情感态度目标:(1)愿意了解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进行实验。

(3)能对自己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3.STSE目标: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环境、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教学重点:1.利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界水土流失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组实验用具:壤土、2个浅盒子、由教师事先种好草皮,水、自制喷壶、砖块、2个大的托盘、脸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诗歌:师:放眼大自然,无尽视野使你的心情舒畅悠然;无数绿野让大地充满勃勃生机!细心赏千遍:远山花开彩蝶飞,鸟声唧唧遍传神。

感谢肥厚的土壤承载着生命和希望!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土壤保护方面的话题吧!(板书课题:7 土壤的保护)2.引导学生看有关黄河水的影像资料。

师: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相。

要求:注意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3、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和自己对黄河有哪些想要了解的问题。

学生通过看可能会发现黄河的水很黄,黄河的两岸植物稀少,土地几乎是裸露的,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等。

由此还可能提出:a黄河水为什么是黄色的?b黄河水中大量的泥沙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c黄河的上游——黄土高原为什么沟壑纵横?d黄河的两岸为什么少树木?……等等问题。

如果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产生困难,就让小组先讨论一下看到的景象,在尝试提出问题。

4、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问题,相应地进行板书。

(把有一定价值或研究性强的问题板书。

由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评价,鼓励学生这种积极思考的习惯。

能在课堂上解释的就解释。

强调本节课主要研究的问题:黄河水黄色?。

)二、学生猜想1、学生猜想黄河水是黄色的原因。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的保护-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的保护-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2022年12月第七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节《土壤的保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进一步知道土壤对人类的贡献很大。

2、通过学习知道破坏土壤的各种行为:(包括人类的危害和自然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破坏土壤的某种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

并如何去做2、能够预测到土壤被破坏造成的后果是恶劣的。

3、引导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对土壤的保护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土壤母亲的伟大;并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

2、增强环保意识,努力保护土壤不受危害;并为它多做一份贡献!●教学重点:了解土壤对人类的贡献,并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它的保护。

●教学难点:能够让学生做出是非判断,并加强对土壤的保护,以及掌握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掌握模拟对比实验的条件。

●教学准备:泥土、草皮、两个大小一样的塑料浅水盘、带水的水壶、多媒体、烧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经过前面的几节课的学习,大家对土壤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插入视频理解土壤的贡献)今天老师通过视频放映,让大家欣赏一下人类与土壤的关系。

并开阔眼界,来感受一下大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杰作。

看完视频后,同学们既然土壤对我们人类和动植物有这么多贡献,那么我们应对土壤的保护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保护土壤(板书课题:土壤的保护)二、看课件图文,掌握知识,精讲点拔:(板书:动植物和人类与土壤三者之间的关系)1、同学们请打开书12页看书中的图片(师问:同学们通过视频的欣赏和书中的图片观看,同学们有何感想谁能说说)生答:粮食的生成离不开土壤;它为植物繁殖的提供了基本条件。

生答: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的场所,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资源(包括:衣、食、住、行……)。

生答:土壤流失速度比土壤形成速度要快,恢复良好的土壤需要很长的时间。

*知识小结: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土壤的组成、特点等基础知识。

本节课通过探究土壤的保护,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以及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土壤的利用和保护、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保护土壤的方法和措施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实例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重要性,了解保护土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对土壤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保护土壤方面,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利用和保护,知道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学会保护土壤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土壤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土壤的利用和保护,知道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学会保护土壤的方法。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保护土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土壤保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壤保护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活动:(1)了解土壤的利用和保护: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土壤样本,分析土壤的特点和利用方式。

(2)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让学生讨论农业生产、工业排放等活动如何影响土壤。

(3)学习保护土壤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土壤保护的措施,如植树造林、减少化肥使用等。

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精选(1)

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精选(1)

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年级科学教材《土壤的保护》一章。

具体内容包括:土壤的组成、土壤的作用、土壤污染的原因及保护土壤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提高对土壤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土壤的意识。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土壤的组成、作用以及保护土壤的方法。

难点:土壤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土壤样本、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土壤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对土壤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堂讲解:(1)讲解土壤的组成,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基本结构。

(2)讲解土壤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土壤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讲解土壤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培养学生保护土壤的意识。

3. 实验环节:安排两个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土壤的组成和作用,增强实践能力。

实验一:土壤成分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

步骤:(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本,观察其颜色、质地。

(2)将土壤样本放入水中,观察土壤的溶解性。

(3)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土壤的成分。

实验二:土壤过滤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土壤的过滤作用。

步骤:(1)准备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放入等量的土壤和沙子。

(2)向两个容器中加入等量的水,观察水流速度。

(3)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明白土壤的过滤作用。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土壤,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土壤的组成、作用及保护土壤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土壤的组成。

(2)请说明土壤的作用。

(3)请列举三种保护土壤的方法。

2. 答案:(1)土壤的组成:主要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2)土壤的作用:提供植物生长介质、保持水源、促进生态循环、净化水质等。

(3)保护土壤的方法:减少化肥使用、发展绿色农业、加强土壤污染治理等。

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的保护3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的保护3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设计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土壤的保护一、教课目的:(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虑和表达应当如何去做。

2.能够对失掉土壤的结果进行展望。

3.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4.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照实验。

(二)科学知识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认识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的很多活动是损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损坏。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谢土壤的感情。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课要点、难点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虑和表达应当怎么去做。

三、教课过程:1 / 4(一)讲话导入1.讲话: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近接触,大家对土壤一定有了较深的认识。

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图片 ,请大家赏识 .2.教师出示图片并发问: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计的重要基础,那么谁来谈谈,土壤为人类供给了什么?生:为植物供给了养料.水分。

植物 .生:为动物供给了生计的栖息地,动物生:还能够居住人。

生:制作砖瓦 .陶器。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沟通。

4.填写好书籍第 65 页的记录表。

5.全班沟通议论结果,小组之间相互增补。

6.教师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奉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计栖息之地。

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正是由于有了土壤,才有了这漂亮可爱的世界。

设计企图:保护土壤,第一要让学生认识土壤为植物供给了养料 .水分,为动物供给了生计的栖息地,为人类供给了住处和制作物件的原料,进而,使学生知道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教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第一出示图片并发问,土壤为人类供给了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沟通,而后在全班沟通。

(二)赏识课文插图植物生长北方窑洞鼹鼠的家2 / 4制作陶器(三)对照模拟实验1.发问:当丛林被砍伐,植被遭损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2.对照模拟实验小组合作,做对照模拟实验。

三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1.4土壤》的保护》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1.4土壤》的保护》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1.4土壤》的保护》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1.4土壤的保护》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基本特征,知道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土壤的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土壤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土壤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基本特征,知道土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土壤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壤的基本特征、土壤的重要性、保护土壤的方法。

2.难点:土壤的组成、土壤的保护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表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土壤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土壤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比较它们的颜色、质地等特征,总结土壤的基本特征。

3.了解土壤的重要性:通过实验、实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水源涵养等方面的重要性。

4.学习保护土壤的方法:引导学生探讨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讨论保护土壤的措施,如减少化肥使用、垃圾分类等。

5.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保护土壤。

6.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保护土壤。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土壤的基本特征土壤的重要性保护土壤的方法•减少化肥使用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苏教小学科学3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1)

苏教小学科学3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1)

(苏教版)3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土壤和生命土壤的保护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式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向孩子进行环保教育。

4.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二)科学知识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

2.孩子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么去做。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咱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大家对土壤肯定有了较深的认识。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图片,请大家欣赏.2.老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生: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

植物…….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动物……生:还可以居住人。

生:制作砖瓦.陶器。

3.孩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填写好书本第65页的记录表。

5.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6.老师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

她是咱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设计意图:保护土壤,首先要让孩子了解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从而,使孩子知道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老师首先出示图片并提问,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孩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二)欣赏本文插图植物生长北方窑洞鼹鼠的家制作陶器(三)对比模拟实验1.提问: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2.对比模拟实验小组合作,做对比模拟实验。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是本册的一个重点章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土壤。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土壤,了解土壤的特性,从而培养学生爱护土壤,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土壤的特性以及保护土壤的重要性,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特性,知道土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爱护土壤,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土壤的特性以及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2.如何培养学生爱护土壤,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土壤,了解土壤的特性。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土壤样品、图片。

3.小组合作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土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土壤的外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土壤的特性,如土壤的肥沃程度、透气性等,同时讲解土壤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土壤样品,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法,了解土壤的特性。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土壤?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保护土壤,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环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建议。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第4课 土壤的保护教案 苏教版(1)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第4课 土壤的保护教案 苏教版(1)

第4课、土壤的保护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能够进行环保宣传.4、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知识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

(板书课题) (二) 自主学习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1) 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

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1) 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四、课后作业。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4土壤的保护教案 苏教版(1)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4土壤的保护教案 苏教版(1)
教学目标
1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够差异讨论.、
2、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3、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
4、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5、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
6、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程序
教 学 活 动
教学意图
教 师
学 生
组织教学
问题导:想知道土壤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吗?
课题
土壤的保护
重难点
1、了解土壤为人类(生命)提供了仕么?
2、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造成了什么危害。
3、激发学生为保护土壤而行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
分析
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仕么,为生命提供了什么,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造成了什么危害.并由此引发学生的行为变化,引发学生为保护土壤而行动。




一.出示图片资料。
二.提问:人们的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吗?
三.演示实验。
1、洗涤剂对土壤的影响;
2、电池对土壤中生物的影响;
3、农药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五.出示讨论:
1、 根据以上现象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做才对?
2、你看到过那些破坏土壤的行为和现象
3.我们家乡土壤被破坏的程度?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回出现什么现象?
观察、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汇报
观察、讨论、谈看法。
同桌讨论、汇报。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由此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发展经济方面的行为。





一、提问:我们能为土壤作什么?
二、作业布置:
1、办一份宣传小报。
2、组织班级的实际行动.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教案土壤的保护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教案土壤的保护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4、《土壤的爱护》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奉献。

2、知道人类的很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过程与方法1、可以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推断,并思索和表达应当怎样去做。

2、可以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展预料。

3、向学生进展环保教化。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谢土壤的情感。

3、情愿为爱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出的奉献,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

难点:学生可以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推断,并思索和表达应当怎么去做。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同学们,经过前面几节课我们对土壤的学习,大家对土壤确定有了较深的相识。

今日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观赏.2、出示图片并提问: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根底,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供应了什么?生:为植物供应了养料、水分。

生:为动物供应了生存的栖息地,生:还可以居住人。

生:制作砖瓦、陶器。

3、那么有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展讨论沟通)4、填写好书本第65页的记录表。

5、全班沟通讨论结果。

植物生长北方窑洞鼹鼠的家制作陶器土壤里生长的粮食、瓜果、蔬菜可供人类食用6、教师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供应给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供应了生存栖息之地。

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漂亮得意的世界,所以我们要爱护土壤。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爱护土壤,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土壤为植物供应了养料、水分,为动物供应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供应了居处和制作物品的原料,从而,使学生知道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教学这局部内容时,教师首先出示图片并提问,土壤为人类供应了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展沟通,然后在全班沟通。

二、观赏课文插图寸草难生草丰林茂提问:为什么有的地方草丰林茂?有的地方寸草难生?(有的地方草丰林茂是因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壤肥沃能相宜很多植物生长,有的地方寸草难生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这种土壤干旱、贫瘠,不相宜植物生长。

三年级科学下册 土壤的保护教案 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 土壤的保护教案 苏教版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2.把你知道的填写在课本P65。
谈话: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
学生准备:事先查找相应的课外资料。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谈话导入(预设3分钟)
1.学生思考,交流。
2.明确学习目标
1.前一段时间我们研究了土壤,你知道土壤和我们人类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吗?
二、了解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预设7分钟)
重点讨论:土壤里生长的哪些物体直接提供给人类?土壤里的哪些物体被动物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来自土壤?
土壤的保护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土壤的保护》
执教日期
()月()日,星期()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3.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三、预测失去土壤的后果(预设7分钟)
小组谈论,集体交流
四、了解植物对土壤蓄水功能的影响(预设10分钟)
1.思考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2.分组实验、观察水流冲过后,土层的变化和流水经过的痕迹。
3.汇报实验结果和受到的启示。
1.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
土壤的保护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4.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二)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么去做。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大家对土壤肯定有了较深的认识。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图片,请大家欣赏.
2.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生: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

植物…….
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动物…… 
生:还可以居住人。

生:制作砖瓦.陶器。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填写好书本第65页的记录表。

5.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6.教师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
生存栖息之地。

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
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设计意图:保护土壤,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从而,使学生知道
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出示图片并提问,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二)欣赏课文插图
植物生长
北方窑洞
鼹鼠的家
制作陶器
(三)对比模拟实验
1.提问: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对比模拟实验
小组合作,做对比模拟实验。

(四)交流讨论
1.谈话:土壤为我们人类做了这么多,我们对土壤有一种感激之情,那么我们又
对土壤做了些什么呢?
2.学习小组交流
3.在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5.提问: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
有一些破坏土壤的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呢?
生:我把垃圾丢在路边,风一吹,垃圾到了地里。

生:我把废电池扔到地里。

……
6.提问: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这样无止境地破坏
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将是怎样的情景?
(让学生结合所查资料和所做实验大胆去想象,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7.小结:人类就这样无止境的破坏,地球上将不会有土壤,那我们将没有地种,
就不会有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