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铺灸疗法的常用药方

合集下载

针灸艾灸调理身体免疫力的中药方剂参苓白术汤加麻黄杏仁

针灸艾灸调理身体免疫力的中药方剂参苓白术汤加麻黄杏仁

针灸艾灸调理身体免疫力的中药方剂参苓白术汤加麻黄杏仁针灸和艾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理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配合中药方剂的使用,尤其是参苓白术汤加麻黄杏仁的使用,能够更好地提升身体的免疫力。

本文将对于针灸艾灸结合中药方剂参苓白术汤加麻黄杏仁的免疫调理效果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参苓白术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由参、苓、白术、茯苓等主要草药组成。

该方剂主要功效为渗湿利水,健脾消食。

参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苓和茯苓有利尿作用,白术健脾,共同调理身体健康。

而在参苓白术汤的基础上加入麻黄和杏仁,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调理身体免疫力的效果。

首先,针灸和艾灸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针灸主要是通过细针刺入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

艾灸则是通过将艾绒燃烧,靠热量和艾草的药性贴敷或熏烧人体的穴位,温通经络,驱除寒湿。

针灸和艾灸结合使用,可以相得益彰,提升身体的免疫力。

其次,参苓白术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益气健脾、渗湿利水的功效。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免疫力的重要器官,脾胃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参苓白术汤的使用,可以健脾消食、渗湿利水,从而改善脾胃功能,提升机体免疫力。

最后,加入麻黄和杏仁可以进一步提升参苓白术汤的免疫调理效果。

麻黄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可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提升免疫力。

杏仁则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一些因痰湿阻碍气机而引起的免疫力下降问题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麻黄和杏仁的加入,不仅能够促进草药的吸收和发挥功效,还能够增加参苓白术汤的理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艾灸结合中药方剂参苓白术汤加麻黄杏仁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身体的免疫力。

其中,针灸艾灸通过调节经络、气血循环,激活机体的防御能力;参苓白术汤渗湿利水、健脾消食,改善脾胃功能,提升免疫力;麻黄和杏仁的加入则进一步增强了免疫调理效果。

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调理身体健康,提升免疫力的效果。

艾灸治疗常见病的处方

艾灸治疗常见病的处方
【紫癜】 风门、隔俞、中脘、曲池、风市、 足三里、筑宾。
【白细胞减少症】 大椎、隔俞、脾俞、足三 里、关元。
12
编辑版ppt
五、消化系统疾病一
【口腔炎】 颊车、地仓、下关、曲池、合谷、中脘、 脾俞、胃俞、足三里。
【下牙痛】 颊车、大迎、下关、温溜、合谷、三间。 【齿龈痛】 手三里、曲池、厥阴俞。 【食管痉挛】 膻中、巨阙、中脘、、内关、隔俞、至
阳、足三里、内廷。 【十二指溃疡】 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
阳陵泉,胃仓、滑肉门、盲门 【脱肛】 百会、命门、次廖、秩边、长强、承山、合
谷。
13
编辑版ppt
消化系统疾病二
【食管癌】 隔俞、膻中、中脘、内关、足三里。
【肠绞痛】 天枢、神阙(膈盐灸)、气海、大巨、大 肠俞、足三里。
【阑尾炎】 下脘、气海、大巨、大肠俞、温溜、梁丘、 阑尾穴、合谷、上巨虚,急性者宜多灸。
呼吸系统疾病二
【肺炎】 风门、心俞、肺俞、尺泽、孔最、 足三里。
【肺化脓症】 大椎、肺俞、孔最、足三里。 【肺结核】 体温正常者:肺俞、膏盲、胃俞、
中脘、列缺、足三里。体温略高者:大杼、身 柱、曲池、尺泽,此病亦早灸长灸。 【肺癌】 肺俞、膏盲、中府、孔最、足三里。
9
编辑版ppt
三、循环系统疾病一
【高血压】 百会(轻灸)、风驰、人迎、肝俞、肾俞、 曲池、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风门。(足 三里、绝骨瘢痕灸)。
【中风预防】 1、风池、天柱、肩井、手三里、神门、 阳陵泉、风市、足三里,凡八穴,左右两侧灸,隔2 日午前空腹各灸7壮。2、膝眼灸,艾柱亦稍大。3、 百会、肩井、大椎、曲池、手三里、间使、足三里, 七穴同用,双侧灸。4、足三里、绝骨。以上任选一 方。

常见病中药外敷配方

常见病中药外敷配方

常见病中药外敷配方妇女痛经: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小茴香15克,共研细末,酒调敷脐上,用胶布固定,然后放上热水袋加温。

自汗、盗汗:五味子、五倍子各100克,共研细末,过筛,加白酒适量调匀,敷于脐中,用热水袋加温,每24小时换药1次。

汗止药停。

前列腺增生:取大黄10克,黄柏10克,土茯苓15克,蒲公英15克,乳香6克,川牛膝10克,炮山甲10克,王不留行10克。

上药共研细末,以30%二甲基亚矾适量调成软膏,装玻璃瓶备用。

每晚取药膏涂满肚脐,用医用胶布覆盖固定。

10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一般一个疗程见效,3个疗程小便如常。

肚脐敷药治疗鼻炎: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

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中药敷脐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麝香1.5克;龙骨、虎骨、附子、雄黄、乳香、没药、胡椒、小茴、青盐等分为末。

将麝香入肚脐中,外用药末放麝香周边做圈围住,用槐树皮灸一百二十壮,中间不时的须换槐皮。

注意事项:治疗中需注意避免风寒,戒油腻、生冷、酒色。

治小腿肿:细辛粉末9-15g,和水或蜂蜜调匀成糊剂,贴于脐部,伤湿止痛膏固封,当天消肿。

前列腺炎:可以缓解因前列腺炎所导致的疼痛。

还可以用于治疗冷凉腹痛,小儿腹泻,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没有副作用。

一个贴敷在肚脐上的小方子丁桂散:丁香0.3克。

肉桂1克研粉(1:3)加食醋拌用手捏成团,贴敷在肚脐上,固定.冷天7-8小时,热天3-4小时(每天一次,一般贴一周)前列肥大:白胡椒15克,细辛15克,研末,取药3克,放脐窝中,外以麝香壮骨膏固封。

3天换药1次,10次为一疗程,后停2天继续下疗程,(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

小孩腹泻黑枣捣糊贴肚脐眼:除了发烧,小孩子还容易腹泻,这时候,可以把黑枣去核,捣成糊,贴在肚脐眼上,一晚上就有效果。

如果是肚子痛,就拿胡椒粉和成糊,点上些醋,捏成小饼团,贴肚脐眼上。

自汗或盗汗:用药物敷脐,通过神阙穴调节心肺肾之阴气,泄阴火,固阴精,使心肾相交,虚火下移,营卫调和,腠理固密,汗出自止。

督脉铺灸疗法说课讲解

督脉铺灸疗法说课讲解

督脉铺灸疗法
督脉铺灸疗法
杭州针灸医院罗诗荣
适应症:虚寒性慢性病——风湿、内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脊柱炎,慢性腰痛,支气管哮喘,慢性胃肠炎及虚劳诸证;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肝
病、慢性腹泻、神经衰弱,孕妇及年幼老弱或阴虚火旺之体不适宜。

灸疗时节:盛夏三伏,每年一次、连续三年为一个疗程
部位:腰俞~大椎
辅药:大蒜500克艾绒200克斑麝粉1.8克
艾绒—伏天采新鲜艾叶反复爆晒、搓绒后,置干燥通风处,数年后方可使用。

蒜泥—鲜蒜头捣成泥糊状
斑麝粉—由麝香50%、斑蝥粉20%、丁香粉15%、肉桂粉15%组成
施灸步骤:1、体位——俯卧位
2、常规消毒——酒精常规消毒
3、涂蒜汁——用棉球在蒜泥上吸取蒜汁,涂于施灸部位
4、敷药——沿督脉背线敷洒斑麝粉
5、敷蒜泥——蒜泥带宽约2寸、高半寸,在蒜带中间按一长沟,蒜带四
周用干棉絮围紧、以免蒜汁外溢。

6、铺艾——
7、燃艾——点燃头、身、尾三点
施灸时体表45度,有灼热痛感,可在两旁轻轻按摩使灼热痛感扩散、减少痛苦,蒜泥出现裂缝时及时整修、并防止蒜汁外溢
8、复灸——燃灸2~3次,需时2小时
9、清理——移去艾灰蒜泥,用热毛巾轻轻擦拭
10、挑水泡——灸后三天,涂龙胆紫
护理:1、饮食护理——灸前宜清淡(水泡清澈)、忌食肥甘厚味(水泡混
稠);灸前2小时禁食
灸后清淡易消化、禁食海鲜甘肥之品生冷瓜果
2、灸疮护理——灸后不可碰破水泡,侧卧或俯卧,三天后挑水泡,涂龙胆
紫,不用敷纱布,灸后会有低热、38度以下不用
抗生素
3、养生护理——灸后需全休1~2月,需保持精神愉快、防止烦怒,避免直
接吹风,忌寒凉房事
灸后3月疮痂脱落。

中医灸疗师: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常用艾灸铺灸的验方

中医灸疗师: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常用艾灸铺灸的验方

中医灸疗师: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常用艾灸铺灸的验方
腰椎间盘突出,需要补益肝肾,散寒利湿,活血化淤,舒筋活络。

因为肝主筋,肾主骨,腰椎间盘突出病位在肝肾、督脉。

腰椎间盘突出常用铺灸的验方为:腰突散。

1、补骨脂100克,菟丝子100克,怀牛膝100克,金毛狗脊100克,川乌100克,草乌100克,威灵仙100克,透骨草100克,伸筋草100克,川芎100克,血竭30克,马钱子30克,土鳖虫30克,麝香3克(可用冰片5克代替)。

其中,肾阳虚的,加肉桂、巴戟天各100克,肾阴虚的,加女贞子、旱草莲各100克,气血淤滞者,加木香,地龙各100克。

以上各药研成细末,待到用时,散布到腰痛部位、骶脊穴部位等,每天1次,每次3壮。

颈椎病艾灸的验方
颈椎病,落枕,肩周炎,上肢痿痹,需要祛风胜湿,舒经活络,活血化淤。

因为颈椎为督脉和足太阳经所过之处,颈痛是颈椎的退行性变与增生压迫神经所致。

颈椎病常用铺灸的验方为:颈痛散。

2、桂枝100克,葛根100克,川芎100克,威灵仙100克,乳香100克,没药100克,伸筋草100克,地龙100克,木瓜100克,羌活100克,木香60克,冰片5克。

以上各药研成细末,待到用时,散布到颈部施灸部位、督脉和上肢穴位。

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灸疗师”培训,感兴趣可咨询小编。

艾灸治疗常见病的处方

艾灸治疗常见病的处方
【指间肌萎缩】 八邪、上八邪。
【下肢神经麻痹及肌肉萎缩】 环跳、髀关、 殷门、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绝骨。
【桡神经痛】 肩禺、曲池、手三里、偏历、 合谷、四渎。
24
精选ppt
神经外科三
【呼吸肌麻痹】 风池、天柱、大椎、肺俞、 隔俞、天突、膻中、孔最、内关、足三里。
【膈肌痉挛(呃逆)】 隔俞、天突、足三里、 三阴交、行间。
【腓肠肌痉挛】 委中、合阳、承山。
【颜面神经麻痹】 太阳、阳白、颊车、地仓、 睛明(针)、翳风、听会、风池、合谷、内廷, 膈姜灸法效佳。
25
精选ppt
七、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一
【急、慢性肾炎】 三焦俞、盲俞、肾俞、命门、中脘、水分、 中极、阴陵泉、三阴交、复溜、水泉、太溪。
【肾病综合症】 肾俞、命门、太溪、京门,随症选穴。
呼吸系统疾病二
【肺炎】 风门、心俞、肺俞、尺泽、孔最、 足三里。
【肺化脓症】 大椎、肺俞、孔最、足三里。 【肺结核】 体温正常者:肺俞、膏盲、胃俞、
中脘、列缺、足三里。体温略高者:大杼、身 柱、曲池、尺泽,此病亦早灸长灸。 【肺癌】 肺俞、膏盲、中府、孔最、足三里。
9
精选ppt
三、循环系统疾病一
阳陵泉、蠡沟、曲泉、外丘、中都、中封、太冲。
17
精选ppt
肝胆病二
【黄疸型肝炎】 期门、中脘、隔俞、肝俞、 胆俞、至阳、阳陵泉、蠡沟、曲泉、外丘、中 都、中封、太冲、脾俞。
【肝功能异常】 至阳、隔俞、胆俞、中脘、 阳陵泉,灸法有良效。
【肝硬化】 至阳、肝俞、期门、上脘、水分、 阴陵泉、三阴交。
太溪。 【股神经痛】 环跳、居髎、伏兔、风市、血海、阴陵
泉。 【坐骨神经痛】 肾俞、大肠俞、次髎、环跳、秩边、

常见病中药外敷配方

常见病中药外敷配方

常见病中药外敷配方妇女痛经: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小茴香15克,共研细末,酒调敷脐上,用胶布固定,然后放上热水袋加温。

自汗、盗汗:五味子、五倍子各100克,共研细末,过筛,加白酒适量调匀,敷于脐中,用热水袋加温,每24小时换药1次。

汗止药停。

前列腺增生:取大黄10克,黄柏10克,土茯苓15克,蒲公英15克,乳香6克,川牛膝10克,炮山甲10克,王不留行10克。

上药共研细末,以30%二甲基亚矾适量调成软膏,装玻璃瓶备用。

每晚取药膏涂满肚脐,用医用胶布覆盖固定。

10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一般一个疗程见效,3个疗程小便如常。

肚脐敷药治疗鼻炎: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

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中药敷脐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麝香1.5克;龙骨、虎骨、附子、雄黄、乳香、没药、胡椒、小茴、青盐等分为末。

将麝香入肚脐中,外用药末放麝香周边做圈围住,用槐树皮灸一百二十壮,中间不时的须换槐皮。

注意事项:治疗中需注意避免风寒,戒油腻、生冷、酒色。

治小腿肿:细辛粉末9-15g,和水或蜂蜜调匀成糊剂,贴于脐部,伤湿止痛膏固封,当天消肿。

前列腺炎:可以缓解因前列腺炎所导致的疼痛。

还可以用于治疗冷凉腹痛,小儿腹泻,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没有副作用。

一个贴敷在肚脐上的小方子丁桂散:丁香0.3克。

肉桂1克研粉(1:3)加食醋拌用手捏成团,贴敷在肚脐上,固定.冷天7-8小时,热天3-4小时(每天一次,一般贴一周)前列肥大:白胡椒15克,细辛15克,研末,取药3克,放脐窝中,外以麝香壮骨膏固封。

3天换药1次,10次为一疗程,后停2天继续下疗程,(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

小孩腹泻黑枣捣糊贴肚脐眼:除了发烧,小孩子还容易腹泻,这时候,可以把黑枣去核,捣成糊,贴在肚脐眼上,一晚上就有效果。

如果是肚子痛,就拿胡椒粉和成糊,点上些醋,捏成小饼团,贴肚脐眼上。

自汗或盗汗:用药物敷脐,通过神阙穴调节心肺肾之阴气,泄阴火,固阴精,使心肾相交,虚火下移,营卫调和,腠理固密,汗出自止。

50种常见病药贴疗法(建议收藏)

50种常见病药贴疗法(建议收藏)

50种常见病药贴疗法(建议收藏)1、感冒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

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

此治风热感冒。

2、咳嗽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穴位:肺俞、大杼、后溪;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

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

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穴位:肺俞、膻中、涌泉;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

此用于寒咳。

3、哮喘处方:老姜9g,麻黄4.5g;穴位:膏肓、大杼;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

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穴位:足心;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穴位:天突、肺俞;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

4、中暑处方:鹅不食草适量;穴位:鼻孔;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

每用时,取药末约0.5g,放入鼻孔中。

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穴位:脐下;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

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5、呕吐处方:白矾、面粉各适量;穴位:涌泉;方法:白矾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敷贴于涌泉穴。

此治热性呕吐。

处方:吴茱萸(炒)30g,生姜1块,香葱10余根;穴位:脐腹;方法:上三味,共捣成饼,蒸热敷贴在脐腹处。

白芥子敷灸—搜狗百科

白芥子敷灸—搜狗百科

白芥子敷灸—搜狗百科1.急性支气管炎取穴:肺俞、心俞、膈俞、定喘。

治法:灸药制备:白芥子30g,细辛15g,甘遂15g,玄胡索30g。

共研为细末,装瓶密封备用。

临用时以适量姜汁调和,另取麝香膏两张。

灸治方法:一穴均取,双侧同用。

将以上贴药敷于8个穴区之上,以麝香膏固定(一张麝香膏分为4份),嘱1~2小时左右局部发痒、辣、发红时取下。

小儿约30min.机体反应强者,局部可起泡,起泡者可用消毒针管抽出渗液,用艾条熏干即可。

一般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12例,全部有效。

2.慢性支气管炎取穴:主穴:肺俞、风门、大椎、定喘、天突、膻中、大杼。

配穴:风寒型加风门,痰浊型加脾俞,心肾虚型加心俞,年老体弱者加肾俞、治法:灸药制备:各地用治慢性支气管炎的敷灸方颇多,但大同小异。

以下诸方供读者参考。

方一:白芥子、甘遂、细辛、元胡各等份,方二:白芥子、甘遂、细辛、吴萸、皂刺各等份,方三、白芥子30g,细辛30g,延胡索12g,甘遂12g。

方四、白芥子30%麻黄15%甘遂30%细辛15%半夏10%。

方五:白芥子、细辛、甘遂、莪术、玄胡、硫磺,比例为6:5:6:4:3:1。

诸药混合研末(过6O目筛)。

贴敷前先绞生姜取汁,临用时加鲜姜汁调成稠糊状。

亦可取冰片溶入75%的乙醇制成饱和溶液,把姜汁与冰片乙醇溶液按5:1的比例混合,随即以此混合液调药末(每100g药末约需120ml姜汁冰片混合液),制成药糊密封备用。

方六、细辛、白芷、白芥子、甘遂、轻粉各等分研细末,用蜂蜜调成糊状,做成蚕豆大圆饼。

灸疗方法:主穴为主,据症加配穴。

每次取4个穴区(双侧穴作二个穴区),轮流取用。

穴处先以乙醇棉球擦除皮肤汗垢,擦至皮肤微红.或用生姜片擦穴位令热使毛孔充分舒张,取药糊置于穴位上。

呈直径2cm、厚约0.5cm的圆饼状,或将药糊3g,摊于33cm大小的腊纸或塑料薄膜上,以防药物挥发,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即可。

每次贴敷时间为4~6小时,小儿为2小时。

药灸疗法及七种药灸制品配方

药灸疗法及七种药灸制品配方

药灸疗法及七种药灸制品配方从古到今之灸都单用艾叶作条温灸治病,只用于治疗风、寒、湿之类疾病,治病种类少而单一,还多是结合针法治疗。

我们发明将各类中药制末和艾绒制为药灸,这样配入的中药就能借艾灸温热之力进入经络、肌肉、筋骨及脏腑各部治病,并能随各种配入中药的不同而治疗各科疾病,扩大了治疗范围且疗效神奇。

这是古今中外的新发明,故请保护专有发明权利。

七种药灸配方如下:1.癫痫晕痛神灸:明麻10g、川芎30g、菊花30g、牙皂10g、檀香10g、全蝎10g、梅片10g、寸香5g、艾叶500g,诸药为末,和艾叶制为神灸,外用熏灸。

功能:清热熄风,祛痰、行气,活血通络、开窍,止痛、晕、痫。

主治:风、热、痰、气滞、血阏所致的癫痫、眩晕、疼痛。

2.头面五官止痛神灸:玄胡50g、细辛50g、羌活30g、白芷30g、梅片10g、寸香5g、艾叶500g,诸药为末,和入艾叶制为神灸,外用熏灸。

功能:散寒祛风,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头面五官疼痛。

3.行气止痛神灸:檀香30g、沉香30g、玫瑰20g、橘花20g、梅片10g、寸香5g、小茴20g、艾叶500g,诸药为末,入艾叶制为神灸,外用熏灸。

功能:理气、止痛、消胀。

主治:胃、肠、肝、胆病的气滞胀痛,经期小腹胀痛。

4.活血止痛神灸:乳香30g、川芎30g、玄胡50g、血竭30g、梅片10g、西红花20g、寸香5g、艾叶500g,诸药制末,入艾叶制为神灸,外用熏灸。

功能: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治疗气滞血瘀的胃、肠、肝、胆疼痛及痛经等病。

5.四痹神灸:寸香5g、独活30g、羌活20g、地龙10g、和尚偷绣鞋10g、樟脑10g、乳香15g、金钱落地10g、艾叶500g,诸药制末,和入艾叶做条,外用熏灸。

功能:散寒祛风,除湿、止痛、行瘀、消肿、消痹。

主治:风、寒、湿、瘀、痹。

6.一号神灸:和尚偷绣鞋5g、金钱落地5g、独活10g、没药20g、牙皂20g、天麻10g、香附10g、当门子5g、樟脑15g、艾叶500g,诸药制末,入艾叶制为神灸,外用熏灸。

三九天灸配方推荐

三九天灸配方推荐

三九天灸配方推荐三九天针灸最好的配方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三九天灸配方推荐,欢迎大家阅读!三九天灸配方推荐穴位敷贴药物配方:麻黄、细辛、白芥子和甘遂,按3:3:3:1的比例配制。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蜜麻黄润肺止咳。

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细辛: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白芥子: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

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甘遂:泻水饮,破积聚。

通二便。

治水肿胀满,留饮,结胸,痢痫,噎膈,癥瘕积聚,二便不通。

制作方法:用粉碎机打粉后再用200目筛筛均匀。

用鲜姜榨汁调和以上备用药粉和成黄豆粒大小的小丸,现用现制,做好了应该马上用,不然药物中的一些成分会挥发掉。

用胶布固定在选定的穴位上,成人每次敷贴2小时,小孩每次敷贴1小时。

艾灸对人体有哪些好处?人体拥有神奇而强大的自愈力。

这是我们人体与生俱来的自我防御、自我修复的能力。

古代先贤形象地把它称作“正气”,概而言之,从人生命形成的那刻起,我们人体固有的“随身医生”——自愈防护系统,便同时形成并在我们身体里安家落户了。

中医有言“三分治,七分养”,指的是在病人康复过程中,医生和药物所起的作用只占百分之三十,身体的恢复更多依赖于自我调节,也就是修复自愈力的过程。

尽量依靠自愈力来治愈疾病,这是中医的根本宗旨,也是医疗的至高层次。

自愈力就象人的某些潜质一样,需要被激发,发挥它的作用,有效抵抗疾病;反之,弃它于不顾,一味寻医问药追着疾病跑,它就会越来越弱,被放逐于身体的角落。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增强和复原人体原本的自愈能力呢?答案是肯定的。

宋朝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明确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三伏贴、天灸、温灸膏处方

三伏贴、天灸、温灸膏处方

三伏贴、天灸、温灸膏处方白芥子400克细辛400克元胡100克甘遂100克猪牙皂100克麻黄100克上药粉碎,过筛备用。

取老姜适量,用木碗或研钵捣碎,纱布包裹,压取姜汁。

随用随制,不要隔夜。

不要用铁杵捣或搅汁机取汁。

用时取药粉30克,加姜汁制成团块,涅饼,置生白布上,对准相应的穴位贴覆。

外用关节止痛膏撕成小调加固。

取穴:天突膻中定喘肺腧根据发病时间长久和病人年龄,可以贴附1---6个小时。

今年润伏,贴四次。

贴附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对于一般患者,除贴附之外,尚配合玉屏风散等综合治疗。

三伏贴“三伏贴敷”与“数九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

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

贴敷时间:夏至至立秋。

治疗方法:每隔10天敷药一次,每疗程3-4次。

注意事项: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

所以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

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可以说“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冬病夏治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民间奇方骨病药熨散透皮外用药火龙液绝密配方公开,安全高效

民间奇方骨病药熨散透皮外用药火龙液绝密配方公开,安全高效

民间奇方骨病药熨散透皮外用药火龙液绝密配方公开,安全高效1骨病药熨散--外用奇药方民间奇方骨病药熨散透皮外用药,民间秘方天然草药,安全高效.本方由路路通等15 味中药打碎炒热,装棉布袋,取出降温至40~50 度,热熨患处。

本法用于风湿骨病、各种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等骨病者有奇效。

一天一次,每次热熨半小时以上。

主要用于各种骨痛,颈腰椎病,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肢体麻木,关节炎,风湿类风湿,痛风,腰肌劳损引起的各种骨病。

疼痛立马见效!三天轻松自如。

本方由多味中药精配而成,没有川乌、草乌、马钱子等有副成分的中药,也没有生僻的矿物药,外用安全,成本低,配制容易简单,效果好。

药液透过皮下组织直接渗透病灶,起到舒筋活络,排除有害毒素,到达标本根治之功效。

真金不怕火炼,真药不怕检验。

一天一疗效,用药验证疗效,边操作边学习,用法简便,无需针灸、按摩、拔罐、电疗,只需皮肤药熨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迅速改善病人的风湿骨痛颈肩腰腿功能。

骨病药熨散外用奇药方:【配方】路路通 5 克,千斤拔 4 克,千年健 4 克,半枫荷 4 克,爬山虎 5 克,艾叶 7 克,宽筋藤 7 克,苏木7 克,海桐皮 8 克,木瓜 4 克,透骨消 7 克,公丁香 8 克,小荤香 5克,红花 1 克,桂枝 7 克。

【用法】以上全部中药打碎炒热,装棉布袋,取出降温至40~50 度,热熨患处。

本法用于风湿骨病、各种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等骨病者有奇效。

一天一次,每次热熨半小时以上。

2火龙液绝密配方:很多玩火疗的人都把火龙液视为秘方,不肯外传,现在我把本人常用的其中一个火龙液秘方公开,就算不懂火疗的人如法泡制使用,效果令人惊喜!关注公众号行之医话配方:高良姜半斤(切片),八角,桂皮,白胡椒,防风,荜菝,蝉蜕各一两。

56度白酒4斤。

伸筋草,透骨草,薄荷各一两。

(成本约55块钱,农村会便宜点)制法:蝉蜕很脏袋装踩碎,洗净,放最底下,不然会浮起。

发热中药外敷腰腿痛,中药发热外敷散治疗疼痛配方

发热中药外敷腰腿痛,中药发热外敷散治疗疼痛配方

发热中药外敷腰腿痛,中药发热外敷散治疗疼痛配方
中药贴敷治疗颈肩腰腿痛方药组成:①生白芥子25g,透骨草30g,川芎45g,当归35g,生川乌55g,生草乌50g,洋金花30g,白胡椒30g,松香30g,生附子40g,生南星50g,生半夏50g,生乳香30g,生没药30g,生桃仁30g,红花30g,生马钱子60g,辽细辛30g,独活35g,羌活35g,土虫40g,蛴螬40g,生狼毒50g,鹿角片40g,生大黄35g,祖师麻30g,共研成细粉(过80~100目筛),混合均匀备用。

②取50度纯粮酒500mL,加入雪上一枝蒿30g,干辣椒50g,川蜈蚣10条,浸泡7d~10d后过滤,加4%樟脑,3%丁香油,3%月桂氮酮反复摇晃混合至樟脑完全溶化,制成强力透皮湿润增效剂备用。

③取①组药粉10g装入小布袋(无纺布制成10cm×7cm),并用封口机压封,再取②组透皮增效剂10mL均匀浸入小布袋里使药粉浸透,然后贴于患者病变部位,外用弹力胶布固定密封即可。

每36h~48h贴敷1次,每疗程10d。

脏腑温灸药粉配方

脏腑温灸药粉配方

脏腑温灸药粉配方脏腑温灸药粉配方:普通型:生五灵脂25g生青盐15g夜明砂6g 穿山甲4.5g木通9g乳香3g没药3g冰片1g共研细未灸前的准备事项用具准备(见后附照片):温灸器6只、收放式松紧带6根、95%酒精小瓶、打火机、托盘一个、钢锯条一截、毛刷、毛巾6条、约一尺见方纯棉布6块、垫布若干片(自制垫布的方法:用医用纱布,长16.5厘米,宽11.5厘米,8层厚,四边用线缝好。

或用干净棉布做也可以)。

温灸器的使用方法:温灸器由内、外筒组成,使用时先将内筒取出,在底部先装一层艾绒,撒上一层温灸药粉少许,再装艾绒。

温灸药粉的顺序:装四层艾绒三层药粉,最上一层,最下一层必须是艾绒,按照四周压紧,中间略松的要求将艾绒铺平压紧中央略高一些。

四周略低一些。

装毕装好后,将内筒放进外筒内,要落到底不能悬在半截。

使用时将95%酒精滴一滴在温灸器内筒艾绒上,用打火机点燃,开始燃烧,此时将温灸器放在通风的地方。

使已点燃的艾绒充分的燃烧,一般大约8分钟左右(如果急着用可以用扇子扇风一两分钟就可以用了)。

待内筒表面的艾绒全部燃烧成全黑时,就盖紧盖子,待温灸器底部的孔眼已有温热感时,即可使用,准备开始温灸治疗。

灸背部脏腑俞穴前需将两个温灸器连接绑好,备用。

患者的准备工作:整理好治疗床铺,病人背朝上,腹朝下,爬在床上。

穿短裤露出背部(或穿一件薄衣服也可以)把固定用的带钩子的松紧带放在身下,找好应放的位置(根据要灸的穴位的位置而定),在穴位上铺上一块棉布,再放上一块垫布,把已燃好准备好的温灸器的中心对准穴位放好。

(手拿温灸器的把不可松手)再将松紧带的两头的钢丝钩,钩住温灸器周围的孔。

钢丝要钩牢固,然后调节松紧带的长短,不可过紧,待所有温灸器都固定好后1-2分钟,病人身体施灸的地方已感到有温热感就开始记时间。

在温灸过程中,医生应经常用手试探温灸器的温度,并提醒患者如感觉烫痛时,应该加一层布垫,一定要注意永远保持温热不烫的感觉。

等时间到了规定的时长,再按顺序取下温灸器,注意轻拿轻放,不要烫伤病人,不要引火烧着布垫。

史上最全的艾灸治病秘方配伍

史上最全的艾灸治病秘方配伍

史上最全的艾灸治病秘方配伍乳腺增生,艾灸取穴:选取阿是(乳房肿块处)、肩井、天突、肝俞、三阴交。

经前症重加太冲;经后症重加太溪。

还可以配合应用一些鹿角胶之类的“补气药”,可行血中之气,因而治乳疾效果最好。

每天艾灸一次,每次每穴10-15分钟。

10天为一个疗程。

用隔姜灸或艾条灸。

肿瘤,用艾灸可以扶正,增强免疫功能,取穴中脘、关元、膏肓、足三里。

中医管各种癌症叫癥瘕,癥瘕初是“气”产生的阶段,始是“形”产生的阶段,素是“质”产生的阶段。

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从无到有,经历了无邪、有邪气、形变、质变的过程。

症瘕描述的就是疾病从无形的邪气发展到了有形的积聚,并即将质变成癌岩的阶段。

所以根除症瘕,其实就是防患于未然。

导致癥瘕的发生多是:情志郁结、饮食不节或外感六淫之邪等导致致病因素,以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障碍,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痰凝邪毒等而发生此病。

临床表现:体内结块,固定不移,同游定处。

病久面暗消瘦,纳减乏力、舌质淡紫、舌光无苔,脉细数。

治疗:扶正补虚,祛瘀排毒。

取穴:神阙、关元、足三里。

方法:用四眼盒艾灸在腹部的神阙和关元部位行大面积艾灸,每次腹部穴位大约艾灸20-30分钟,足三里用单眼艾灸盒每穴艾灸10分钟。

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

这样艾灸10余次后,你的机体免疫力会有一个提高,相继会带动其他症状的消失。

声带小结,可以在少商和商阳点刺放血,然后再在大椎穴点刺2-3下,拔罐放血后,在此艾灸15-20分钟。

便秘,可以艾灸天枢和足三里。

这两个穴位都是胃经的穴位,对机体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如泄泻时艾灸天枢会止泻;便秘时艾灸天枢又能通便。

虚证,用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治疗一段时间也会有疗效的。

用铺灸治疗背痛可以主一身之阳,调整人体的正气,使病邪不会在嚣张。

用铺灸调动体内的元阴元阳,疏通经络。

真气动力才可能增强,病情才能痊愈。

背痛,治疗:先用铺灸的方法调动一身之阳。

方法:1.先把大蒜捣碎成泥,大约要100-200克大蒜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治:颈椎病(阴虚火旺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七颈椎病3号方
组成:半夏10g,泽泻10g,黄芪15g,天麻12g,神曲10g,茯苓20g,苍术8g,陈皮6g,当归8g,川芎8g,甘草3g。
方解:方中黄芪、白术补脾胃,养元气,为君药;苍术、半夏、茯苓、泽泻祛寒湿,化痰饮,为臣药;佐以天麻定虚风、止眩晕,神曲、陈皮理脾胃、助消化,当归、川芎行气活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行气活血之功效。
药物铺灸疗法的常用药方
颈椎病
一颈椎病汤
组成:黄芪30g,丹参15g,白芍15g,木瓜9g,葛根20g,天麻9g,延胡索9g,威灵仙9g,淫羊藿9g,川续断12g,牛膝9g,甘草3g。
方解:颈椎病系颈椎及周围筋肉损伤或退行改变,使气血、经络受阻,因而引起颈肩臂疼痛、麻木或头晕、猝倒等症状。治疗应益气活血,补肾壮骨,通络止痛。方中黄芪、丹参益气活血,为君药。白芍养血,柔肝止痛;延胡索活血化瘀,消滞止痛,二者为臣。佐以淫羊藿、川续断、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木瓜、威灵仙祛风胜湿,通络止痛;葛根发表解肌,引药至头项;天麻祛风通络,止头晕头痛。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故本方为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或椎动脉型之良药。
主治:头晕目眩、头昏脑涨、颈项拘急、项背酸楚之颈性眩晕症。
用法:水煎服,1日1剂,可连续服用1~2周。
三知柏地黄汤加减
组成:黄柏10g,知母10g,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0g,玄参10g,威灵仙30g,红花6g,葛根30g,牡丹皮12g,甘草3g。
方解:知柏地黄丸始源于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原名为滋阴八味丸,是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本方由知柏地黄丸加减而成,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虚火内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颈项部酸痛不适之颈椎病。方中生地黄滋阴清热,山茱萸滋肾益肝,为君药;山药滋肾补脾,牡丹皮泻肝火,为臣药;佐以知母、黄柏清肾中伏火、肝火,玄参养阴清热,红花活血化瘀,葛根升津舒筋,威灵仙除痹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功效:滋补肝肾,除烦降火。
主治:颈椎病症见肝肾阴虚,虚火内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颈项部酸痛不适。
用法:水煎服,1日1剂,二煎,分早晚服。
四颈复宁丸
组成:肉苁蓉15g,巴戟天15g,骨碎补12g,川续断12g,生地黄10g,鸡血藤10g,木香6g,羌活6g。
方解: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中医学中属“痹证”范畴,主要由于肝肾不足、劳伤及颈项经脉气血受阻,致气血亏虚,气血瘀阻,颈项经络失养,引起疼痛、麻木、眩晕等症状。方中肉苁蓉、巴戟天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为君药;骨碎补、川续断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为臣药;佐以鸡血藤、生地黄补血活血,舒筋通络;木香、羌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为使药。诸药共奏补益肝肾、养血活血、理气止痛之功效。
方解:术苓半夏汤重在治痹。白术为君,《本经疏证》曰:“风寒湿痹、死肌、痉、疸,不得尽谓脾病,而以术为主剂者,则以湿为脾所主,湿能为患,固属脾气不治,一也;脾主肌肉,介在皮毛筋骨中,痹与痉,病在肌肉内,死肌及疸,病在肌肉外,旁病则当取中,二也;筋骨皮毛,均非驻湿之所,惟肌肉间为可驻湿,三也。知此,则凡痹、死肌、痉、疸之系乎风寒湿者,皆术主之矣。白术之效,于风胜湿者为最宜,寒胜者为差减。”此外,《别录》也说白术“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药性论》也认为白术“主大风顽痹”。茯苓健脾化痰,宁心安神、利水渗湿为臣,重在治湿痹。半夏为臣,取其燥湿化痰,以及和中健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协同作用。佐以钩藤清热平肝、镇痉息风,陈皮理气化痰,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远志安神、祛痰,羌活祛风胜湿止痛,能解头、颈、项上部太阳经痰湿痛。本方也体现了经典古方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温胆汤等方要义。
主治:颈椎病、肩周炎所致的疼痛等症。
用法:制丸口服,1次6g,1天2次,用开水或可加适量黄酒服。
五颈椎病1号方
组成:羌活12g,川芎12g,防风1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荆芥10g,蔓荆子9g,桂枝10g,藁本9g,甘草3g。
方解:本方主治为风湿在表,其证多由汗出当风,风湿之邪侵袭肌表所致。风湿之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畅,致颈部、头部疼痛,身重。风湿在表,宜从汗解,故以祛风胜湿为法。方中羌活为辛苦温燥之品,其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可祛风除湿、通利关节,为君药。臣以防风、藁本,入太阳经,祛风胜湿,且善止头痛。佐以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止痛,荆芥发表散风,桂枝温通经脉,引药至上肢。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综合全方,以辛苦温散之品为主组方,共奏祛风胜湿之效,使客于肌表之风湿随汗而解。
主治:颈椎病(风寒湿痹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六颈椎病2号方
组成:生地黄10g,地骨皮15g,玄参10g,赤芍10g,炒白芍15g,当归8g,川芎10g,粉背菝葜(大通筋)15g,葛根10g,甘草3g。
方解:玄参泻火解毒,地骨皮清虚火,为君药。生地黄、赤芍、炒白芍凉血滋阴、活血通络,为臣药。佐以当归、川芎行气活血化瘀,大通筋祛风湿、通络止痛,葛根解痉止痛、引药至颈项。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组合,具滋阴凉血、舒筋活血通络等作用。
主治: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二术苓半夏汤加减
组成:炒白术20g,茯苓15g,半夏10g,羌活10g,钩藤15g,枳实10g,陈皮10g,远志10g。
加减:舌红口干,肝火较旺者可加天麻、石决明、菊花、生地黄、龙胆草、刺蒺藜、白芍;阴虚较甚,舌红少苔,脉细数弦者可选加麦冬、沙参、玄参、生地黄、生白芍、酸枣仁、柏子仁;气血亏虚,舌淡苔白,脉细者可选加当归、黄芪、酸枣仁、柏子仁、熟地黄、阿胶;湿胜者可选加泽泻、薏苡仁、藿香;胸闷胁肋不适者可加柴胡、香附、青皮、郁金、白芍、太子参。
主治:颈椎病(痰湿阻络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八颈椎病4号方
组成:黄芪15g,葛根10g,蔓荆子9g,白芍10g,升麻5g,当归10g,川芎10g,炙甘草3g。
方解:《医方集解》曰:“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方中黄芪甘温,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葛根、升麻、蔓荆子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为臣药;佐以白芍敛阴和血,当归、川芎行气、活血通络;甘草和脾胃,调和诸药,为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