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要点
学前教育学的幼儿园课程设计
学前教育学的幼儿园课程设计幼儿园的课程设计是学前教育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它旨在提供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感的学习体验,促进幼儿的综合素养发展。
本文将介绍学前教育学中幼儿园课程设计的要点和重要性。
一、幼儿园课程设计的要点1. 建立综合性课程框架: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应综合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身体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交发展等不同领域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课程框架。
2. 强调综合素养的培养:幼儿园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多元智能、创造力、社交技能和协作能力,并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项目来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3. 引入探究性学习:幼儿园课程设计应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提供问题解决和探究性学习的机会,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 确保充足的游戏时间:幼儿园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幼儿的游戏需求,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由时间进行自主游戏,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5. 建立有效的评估方式:幼儿园课程设计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方式,以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和发展需求,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幼儿园课程设计的重要性1.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设计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帮助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培养学习兴趣和动机:幼儿园课程设计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和项目,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的习惯。
3. 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习惯:幼儿园课程设计可以通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道德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4. 促进社会与家庭的合作:幼儿园课程设计应与社会、家庭紧密联系,通过与社会资源的合作和家校共育,提供更全面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
5. 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意性的活动和开放性的问题解决,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幼儿园课程设计在学前教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涉及到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探讨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
2072020年第6期探讨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黎雨雨(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宋旗镇幼儿园,贵州安顺 561000)摘 要:在现如今高科技发展的时代,教育可谓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想要有丰富的学识,想要变得更加优秀,就必须要接受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时期。
但从目前的教育形式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教育课程模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从而阻碍了学前教育的有效开展。
对此,我们应该寻找适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而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的研究则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要点1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简介1.1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定义有些人认为,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就是一个简单的框架,一般就是按照课程目录来讲的。
还有些人认为,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在一定相关理论知识下进行指导的,他们根据幼儿目前的课程量,对此进行课程模式的设计。
现在,很多权威的学者认为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就是具有特色且不复杂的课程,与幼儿园的教学条件以及教学水平相适应。
总的来说,不管哪种定义方式,只要它对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有好处,那么我们就可以适当地去运用。
1.2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构成要素(1)理论要素: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在一定程度上以心理学、哲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作为基础的。
只有按照这样的形式才能使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符合当代的教育观念,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内容知识,让幼儿与教学之间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关系,从而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的目标。
(2)目标要素:对于不同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来说,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目标。
所以对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应该按照其自身的特点来制订相关的功能目标。
这样可以使它更好地发展,最终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3)课程结构要素:这可谓是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所以对课程结构我们一定要更加重视。
创造出一个好的课程结构,能够使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更好地落实。
可以使幼儿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自身的能力。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一、引言学前教育是指在儿童正式接受义务教育前,提供给儿童的早期教育。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全面培养儿童的身心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在学前教育中,课程模式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
二、学前教育的意义学前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不仅是儿童获得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形成良好习惯、性格塑造和自信心培养的关键时期。
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提高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促进其社交技能和情感管理等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发挥课程模式的作用至关重要。
三、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发展:学前教育课程应以儿童的综合发展为基础,注重培养儿童的认知、情感、思维、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2.与儿童需要相符: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兴趣特点,满足他们的需求。
课程内容应与儿童的实际情况相符,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
3.全面教育:学前教育课程应注重儿童的全面教育,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各方面的内容。
课程设计应具有循序渐进、开放性、多样性等特点。
四、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要点设计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目标明确:课程的目标应明确,使学前教育的目标能够在课程设计中得到体现。
同时,应设置合理的达成目标的评估方式,以便及时调整课程的实施方式。
2.内容合理:课程的内容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合理安排。
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认知能力,如语言、数学、科学等方面的内容,也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
3.教学方法多样: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学习游戏、预测思维、问题解决等,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情感教育:学前教育课程应注重儿童的情感教育,培养其自信心、合作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
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学前教育课程
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学前教育课程学前教育是指针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设计一个有效的学前教育课程需要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估等方面介绍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学前教育课程。
一、确定课程目标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第一步是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应该与幼儿的年龄段相适应,旨在培养幼儿的基本技能和素养。
例如,课程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技巧、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等。
二、选择适当的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课程内容是设计一个有效的学前教育课程的关键。
课程内容应该丰富多样,并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可以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游戏、故事、手工制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使用小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通过讨论和互动的方式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四、注重幼儿的情感和兴趣幼儿的情感和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设计一个有效的学前教育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和兴趣。
可以通过选择有趣的故事、游戏和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允许幼儿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和成就感,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五、设立有效的评估机制为了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和改进教学方法,需要设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评估可以包括观察记录、口头问答、作品展示等形式。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幼儿的学习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反馈。
六、与家长的积极沟通学前教育课程设计需要与家长紧密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
通过与家长的积极沟通,可以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成长情况,更好地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结语设计一个有效的学前教育课程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应该如何设计?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应该如何设计?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儿童发展为核心,形成完整多元化、互动式的学习体验。
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儿童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所以,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需要以儿童发展为核心,形成完整多元化、互动式的学习体验,最终达到释放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指导,制定课程目标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目标,即课程的学习目标以及儿童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哪些发展。
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指导,课程目标需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
身心发展规律:儿童的认知、语言、个体性、情绪、运动等各方面的能力在学前阶段迅速发展,课程内容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特点,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活动。
例如,针对3-4岁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课程可以设计一些与故事、儿歌、游戏相关的活动,帮助儿童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个体差异:每个儿童的学习速度、兴趣爱好、发展水平都存在差异。
课程设计应重视个体差异,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内容,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
比如,在科学领域,可以设置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多种活动,鼓励儿童以不同的方式探索和学习。
兴趣爱好:儿童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其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动力。
课程设计要充分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将学习内容与儿童的兴趣点相结合,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
例如,可以利用儿童喜欢的玩具、故事、音乐等元素,将学习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更加趣味生动。
二、构建多元化的学习内容,满足儿童全面发展需求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应覆盖多个领域,包括认知、语言、社会性、情绪、艺术、运动等,以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
认知领域:主要注意培养和训练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比较、分类、推理等。
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参观博物馆、玩拼图游戏等进行学习。
语言领域:主要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表达等。
可以通过说故事、唱歌、表演、阅读等进行学习。
学前教育中的课程设计
学前教育中的课程设计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程设计是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科学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能够提高儿童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课程设计,并提出一些关键要素和策略,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标与原则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目标是全面培养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各方面的发展。
根据中国儿童发展指导纲要,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性原则:课程设计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智力、语言、动作、情感和道德等方面。
2. 循序渐进原则:课程设计应按照儿童的发展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课程难度。
3. 实用性原则:课程设计应贴近儿童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习的实践能力。
4. 手脑结合原则:课程设计应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开发智力,还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内容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与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 数学与逻辑思维: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儿童的基本数学概念、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科学与探究精神: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儿童的科学理解和探索精神。
4. 社会与生活实践:包括社会规则、礼仪、安全知识、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
5. 艺术与审美能力:通过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活动,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三、课程设计的策略与方法1. 游戏化设计:儿童喜欢玩耍,因此游戏化设计可以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游戏活动,结合学习目标,培养儿童的各项能力。
2. 走进自然:将课程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让儿童亲近大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探索能力。
3. 项目制学习: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和综合应用,培养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合作学习:鼓励儿童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前教育中的课程与教学设计
学前教育中的课程与教学设计学前教育是指为3-6岁幼儿提供的早期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学前教育中,课程与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们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并分析它们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一、学前教育中的课程设计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应该兼顾幼儿的全面发展。
它需要考虑幼儿的认知、言语、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需求,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阶段性特征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性和多样性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幼儿的兴趣和个体差异在这个年龄段内很常见,因此,课程设计应该可以适应不同幼儿的需求和特点。
例如,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幼儿通过玩耍来学习。
2.综合发展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幼儿的综合发展。
幼儿的认知、言语、社交和情感能力都是相互关联的,应该通过综合的课程内容来促进其全面发展。
例如,可以结合故事、歌曲、手工等多种形式来设计课程,让幼儿在不同方面得到综合的培养。
3.循序渐进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应该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
幼儿的认知、语言和社交能力需要通过逐步学习和练习来发展。
因此,课程设计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步提高难度,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成长。
二、学前教育中的教学设计学前教育的教学设计应该基于活动与体验的原则。
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更喜欢通过参与活动和亲身体验来学习和成长。
因此,教学设计应该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情景化和场景化学前教育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情景化和场景化的特点。
通过创设情境和场景,让幼儿有机会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例如,在教授绘画技巧时可以在户外安排绘画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2.互动性和合作性学前教育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互动性和合作性。
幼儿喜欢与他人互动和合作,通过互动和合作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设置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让幼儿在与他人互动中学习和成长。
学前教育中的课程设计
学前教育中的课程设计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兴趣和自主发展能力。
而课程设计是学前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本文将围绕学前教育中的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一、学前教育的意义学前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阶段,它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前教育,儿童可以培养学习兴趣、社交技能和自主思考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学习铺平道路。
二、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原则1.儿童为本:课程设计应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和个性。
2.全面发展:课程内容应涵盖儿童的综合能力培养,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动手能力等方面。
3.亲子互动:学前教育应注重与家长的合作,课程设计中可以引入亲子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密切联系。
4.循序渐进:课程设计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层次和发展水平,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各项能力。
5.趣味性: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应富有趣味性,通过游戏和绘本等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内容1.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启发儿童的思维、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和创造力。
课程设计可以包括数学、科学、语言和图画等方面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方式,让儿童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语言发展语言发展是学前教育的重点,通过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和活动,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
课程设计可以包括儿歌、绘本、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儿童的语言兴趣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交流技巧和阅读习惯。
3.社交能力培养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包括与他人合作、分享、理解他人感受和解决冲突等方面。
课程设计可以包括团队游戏、小组合作、情感教育等活动,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相处,提高他们的合作和自理能力。
学前教育教案设计的要点解析
学前教育教案设计的要点解析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教案设计在学前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目标确定、内容选择、教学方式、评估方法等方面解析学前教育教案设计的要点。
目标确定学前教育教案设计的第一要点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
例如,在学前数学教学中,目标可以是培养儿童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在目标确定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确保目标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内容选择教案设计的第二要点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的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选取与其年龄段相适应的内容,既能提供知识的传授,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内容选择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内容分解成小步骤,逐渐引导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式教案设计的第三要点是确定适宜的教学方式。
学前教育强调亲子互动和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教学资源的准备和利用,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材料和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评估方法教案设计的第四要点是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评估是教学的一部分,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在学前教育中,评估方法可以包括观察记录、口头询问、课堂展示等多种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进步。
总结学前教育教案设计的要点是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确定适宜的教学方式和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要点,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教师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合理的教案设计,能够为学前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支持。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如何设计?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如何设计?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设计是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可促进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设计是学前教育的核心环节,其设计理念和实践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角度,研究和探讨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关键要素。
一、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设计应遵循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这意味着要以儿童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社会文化背景为基础,为他们提供最适宜的学习内容和活动。
1. 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有着显著差异。
课程内容设计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设置符合他们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的学习内容,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例如,对小班幼儿,应以游戏为主,从玩耍中学习语言、认知等,而大班幼儿则可以参与更复杂的学习活动,如角色扮演、科学探索等。
2.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学习风格、兴趣爱好、能力发展方面存在差异。
课程内容设计应特别注重个性化设计,提供丰富化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并为每个孩子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发挥自身潜力。
3. 了解儿童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儿童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是他们学习的驱动力。
课程内容设计应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将学习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更有吸引力。
二、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基于儿童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设计应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以确保课程内容的有效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1. 领域整合:将不同的学习领域,如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
比如,在进行主题学习时,可以将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在一起,使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学习数学、了解科学知识,并接受艺术创作。
2. 项目化学习: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项目,让儿童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并体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学前教育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学前教育是指在儿童正式进入小学之前,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学前教育中,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实践建议。
一、学前教育课程设计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发展: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应以综合发展为目标,注重儿童的身心、智力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2. 游戏为本: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应注重通过游戏活动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语言、认知和社交能力。
3. 探究式学习: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应鼓励儿童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艺术教育: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来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学前教育教学方法在学前教育的教学中,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对于儿童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学前教育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以游戏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激发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的方式,儿童可以快乐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2. 观察教学法:鼓励儿童观察周围环境和事物,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问题的提出,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儿童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儿童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交流,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实践建议在学前教育中,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儿童的特点,以下是一些建议:1. 积极运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
3. 在课程设计中融入艺术教育的元素,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审美意识。
4. 鼓励儿童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提供适宜的实践环境和机会。
学前教育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学前教育是指对3到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在学前教育中,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儿童的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帮助教育者更好地指导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一、课程设计1.目标明确在学前教育中,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明确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涵盖认知、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
例如,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社交技巧等。
2.综合发展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儿童的综合发展,而不仅仅关注学术知识的传授。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音乐课上,可以通过唱歌、舞蹈、乐器演奏等方式,鼓励儿童的音乐表达和创造力。
3.循序渐进针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课程设计应该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儿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数学课上,可以从简单的数数游戏开始,逐步引导儿童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个性化教育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兴趣、特点和学习方式,课程设计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通过了解每个儿童的需求和差异,教育者可以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个儿童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
二、教学方法1.体验式教学学前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来接受信息和认知世界,因此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供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儿童亲身参与,通过感观、动作和体验来学习。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上,可以带领儿童去户外,观察植物和动物,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学习科学知识。
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儿童提供真实的情景和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者可以引导儿童回顾和分析自己的经验,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在语言课上,可以给儿童阅读一个小故事,并让他们回答相关问题,通过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行为,培养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前教育中的课程设计
学前教育中的课程设计【导言】作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课程设计是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合理的课程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兴趣爱好。
本文旨在探讨学前教育中的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方法。
【第一部分】课程设计概述在学前教育中,课程设计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学科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合性的教学方案。
【第二部分】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2.1关注发展全面性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促进其综合发展。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注意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语言、社会等各方面。
要注重设计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多元智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个别差异化每个孩子在发展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考虑个别差异化。
通过提供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让每个幼儿都能收获满满。
2.3循序渐进性幼儿在学习上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课程设计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逐渐增加学习的难度和复杂度。
从简单到复杂,从表层到深入,让幼儿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2.4积极参与性幼儿学习需要积极参与,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通过游戏、问答、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第三部分】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步骤3.1确定教学目标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制定合理的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行性和可评估性,以便教师能够清晰地知道幼儿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3.2选择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学习需求,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材、图书、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这些教学资源应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3.3设计教学活动在课程设计中,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
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引言学前教育是指在孩子正式入学之前,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因此,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学前教育的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等。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和合作,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3. 培养孩子的情感与审美能力学前教育应关注培养孩子的情感与审美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引导孩子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课程内容1. 语言与沟通能力语言与沟通是孩子学习和社交的基础。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包括语音的准确性、词汇量的丰富以及表达能力的强化。
2. 数理与逻辑思维数理能力培养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数理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科学与探索能力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环境的兴趣。
4. 艺术与审美能力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尤其是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艺术表达。
5. 社会与生活知识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与生活知识。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让孩子了解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逐步适应社会环境。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式之一。
通过设计一系列趣味的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学习。
2. 观察教学法观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要点论文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要点论文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要点论文受改革开放的影响,幼儿园的课程模式在吸收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也逐渐追求自身的特色化发展。
在追求的过程中,各地幼儿园的课程建设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急需相关的科学理论进行指导。
课程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帮助把课程理论转化为实践活动,其对于规范课程模式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对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定义、构成要素以及特征入手,通过简单分析目前学前教育课程模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出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的三大要点。
一、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简介1.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定义关于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一个概念框架以及组织结构,它包含基本的哲学思想与管理政策、课程程序;还有人认为,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在一定的学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幼儿园的任务目标,而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式。
现在,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概念是: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用具有代表性的、简单的课程方案,其与幼儿园的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环境相适应,并能对幼儿产生特定的教育功能的一种结构模式或者说是功能模式。
[1]2.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构成要素(1)理论要素: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知识。
这些学科理论的相互交叉,帮助教学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理念。
每一种课程模式都有一定的课程理念支撑,这些理念帮助教学者在幼儿以及教学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
[2](2)目标要素:每一种课程模式在设计初期,都必须确定自己的功能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后续的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能够用该目标进行指导。
(3)结构要素:结构要素包括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的课程结构,简言之,就是课程的类别、科别以及具体科目结构。
本文所说的课程结构主要是指学前教育不同类型的科目以及所占比例。
课程目标最终的实现需要课程结构的支持。
[3](4)系统要素:课程系统仅仅是学前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
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实施
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体系中的第一环节,扮演着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角色。
为了确保学前教育的有效性和高质量,课程设计和实施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要点和方法。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1. 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必须以儿童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兼顾儿童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通过了解儿童的特点和兴趣,教师可以制定出符合儿童需求的课程目标和内容。
2. 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应丰富多样,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
同时,还应融入生活经验、社会知识和情感教育等内容,全面促进儿童的发展。
3. 灵活性和个性化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要灵活适应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学习习惯,并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教育。
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和发现,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跨学科和综合性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应超越单一学科的界限,鼓励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性的思维。
通过综合的学习活动,帮助儿童发展协调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能力。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1. 建立适宜的学习环境学前教育的课程实施需要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包括宽敞明亮的教室、丰富多彩的教具和绘本、安全舒适的活动区域等。
这些环境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促进他们的发展。
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前教育的实施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探究、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注重师生互动学前教育的实施需要注重师生互动,让儿童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鼓励儿童提问、表达观点,并对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激励。
4. 倡导家校合作学前教育的实施需要与家庭进行紧密合作,让家长了解儿童的学习内容和进展,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学校与家庭的紧密合作,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三、总结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引言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第一步,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求,学前教育领域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地演化和发展。
本文旨在研究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探讨如何促进儿童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自主能力,培养创造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一、传统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特点及问题传统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儿童的听讲能力训练。
这种模式下,儿童往往扮演被动学习的角色,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机会。
此外,传统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还存在以下问题:1. 同质化教学内容:传统模式下,教师通常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忽视了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
这使得一些儿童无法找到适合自己需求和兴趣的学习内容,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缺乏体验和实践:传统模式下,儿童的学习主要局限在课堂上,缺少与生活和社会的实际联系。
这种纸上谈兵的学习方式,难以培养儿童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过度关注学科知识:传统课程模式侧重于传授学科知识,忽略了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和个人发展。
这对养成儿童的创造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的重点1. 注重儿童的个体发展: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应充分尊重每个儿童的个体发展差异,注重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帮助儿童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2. 强调实践和体验:儿童通过实践和体验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因此,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要注重儿童的实践和体验,提供丰富多样的亲身经历和实践机会,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培养创造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提供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教师还应该帮助儿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持续探索的能力。
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
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其课程设计应当合理、科学,符合儿童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
本文将从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社会化、感性认知、身体发展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合理的课程设计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兴趣、发展多元智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此外,良好的学前教育课程设计还能促进儿童与教师和同伴之间的良好互动,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
二、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1.以儿童为本:课程设计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兴趣和需求,重视儿童主体性和主动性,提供具有亲和力和启发性的教育内容和活动。
2. 综合发展:课程设计应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语言、社会情感、动手能力等多个方面,避免只重视某一特定领域的教育。
3. 渗透性:课程设计应将学习内容与儿童生活经验相结合,将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其具有意义和可操作性。
4. 渐进性:课程设计应按照儿童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梯度,逐步提升难度和复杂度,使学习过程具有连贯性和可持续性。
5. 开放性:课程设计应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鼓励儿童探索、发现和创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方法1. 游戏教育法:游戏是儿童天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儿童能够主动参与、体验和探索。
教师可以将各类游戏融入课程设计中,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情感、认知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 项目教育法: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项目活动,引导儿童学习并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教育法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境教育法:创设各种情境,通过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或角色扮演,提供儿童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情境教育法有助于儿童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四、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实施策略1. 教育目标的制定:明确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求,确定相应的教育目标。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的分析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的分析对于中国儿童来说,其在学龄前阶段所开展的学前教育,可以在趣味性、寓教于乐等方面对外国教育体系有所借鉴,但是也需要对中国儿童特点有清醒的认知,从而使教育理念可以落地。
在对教育环境的研究中,许多专家提出了中国儿童受到时代背景、家庭教育等影响较为强烈,因此在进行符合中国幼儿的课程模式设计时需要对儿童身心状况、家长需求、社区资源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一、设置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学前教育的课程目标设置主要的任务在于对学前教育的目的和方向有清醒的认知。
对于中国幼儿的学前教育来说,学前教育的课程目标在设置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几个维度。
首先,儿童在其所处的年龄段中拥有固有的身心发展特点,例如在4~5岁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在拥有天生的好奇心的同时,对一些自然事物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其特征表现为对事物的敏感,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进行课程目标制定时,应当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充分认知,并以此为根基制定“目标分类”,在课程的目标设置中,“目标分类”的特点体现在要素模式和认知领域。
其中,要素模式主要应当针对儿童的情感和心理动作等领域展开设计,要求课程模式应当具备情感态度目标,而认知领域要保证知识、技能和情感的融合。
其次在儿童的已有经验当中,课程模式应当有所侧重,将课程目标落入到“最近发展区”内,从而使课程具备引导能力。
例如在认识物体的学习中,课程内容除了要具备符合儿童年龄阶段的知识点,還应该对儿童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使二者互相结合,帮助儿童形成学习乐趣。
二、选择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在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设计中,应当将课程内容与生活世界相互结合,从而以生活世界作为课程选择的范围。
在明确了生活世界这一范围后,可以结合“我自己”、“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作为角度展开内容的设计。
其中,“我自己”的部分主要是帮助儿童认识自我,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自我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主题,因此在课程内容中,结合儿童认知阶段的不同,可以适当加入如“我的样貌”、“我的感觉”、“我嘴巴在吃什么东西”、“我喜欢什么”等内容,帮助儿童了解自我,明白“我”的感觉与感受;在“我与自然”这一内容中,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儿童自身和生活环境的关系进行展开讨论,形成课程内容,促进儿童形成进一步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要点
作者:汪苗苗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18期
摘要:受改革开放的影响,幼儿园的课程模式在吸收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也逐渐追求自身的特色化发展。
在追求的过程中,各地幼儿园的课程建设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要点
这些问题的解决,急需相关的科学理论进行指导。
课程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帮助把课程理论转化为实践活动,其对于规范课程模式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对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定义、构成要素以及特征入手,通过简单分析目前学前教育课程模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出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的三大要点。
一、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简介
1.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定义
关于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一个概念框架以及组织结构,它包含基本的哲学思想与管理政策、课程程序;还有人认为,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在一定的学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幼儿园的任务目标,而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式。
现在,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概念是: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用具有代表性的、简单的课程方案,其与幼儿园的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环境相适应,并能对幼儿产生特定的教育功能的一种结构模式或者说是功能模式。
[1]
2.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构成要素
(1)理论要素: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知识。
这些学科理论的相互交叉,帮助教学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理念。
每一种课程模式都有一定的课程理念支撑,这些理念帮助教学者在幼儿以及教学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
[2]
(2)目标要素:每一种课程模式在设计初期,都必须确定自己的功能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后续的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能够用该目标进行指导。
(3)结构要素:结构要素包括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的课程结构,简言之,就是课程的类别、科别以及具体科目结构。
本文所说的课程结构主要是指学前教育不同类型的科目以及所占比例。
课程目标最终的实现需要课程结构的支持。
[3]
(4)系统要素:课程系统仅仅是学前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
不同的课程模式其特点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课程模式应建立不同的支持系统。
(5)环境要素:一种课程模式往往只能适用于其所对应的环境。
该环境是构成课程模式的背景要素,其包括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环境,具体来说,宏观环境是指大的背景环境,如国际环境、国家政策、经济、文化等;中观环境指的是该区域的文化以及经济、政治背景;微观环境指的是该幼儿园所拥有的软件以及硬件设施。
一个完善的课程模式,必须具备这三个层面的环境。
3.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特征
课程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整体性特征,课程模式作为一个系统,其在设计过程中,就必须以制定的目标为导向;平台沟通性,课程模式的出现,将课程基础理论与课程的具体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调整课程模式,促使课程理论更好的指导课程实践;可行性,设计的课程模式最终是要投入到课程实践中,因此,其必须具有可行性,既能够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又能够促使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有效性以及相对性,特定的课程模式都适应于特定的环境,其所发挥的作用都是相对的,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其作用的强弱也在不断的变化。
二、现阶段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建设存在的问题
1.照搬国外的学前教育模式,缺乏深入了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与国际的交流日益加深,国外学前教育的优秀的课程模式,如蒙台梭利教育法、方案法、项目活动教学法等,被引入我国。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的幼儿园在设计课程模式时,仅是生搬硬套,并没有根据客观实际进行相应的调整,导致效果大打折扣。
[4]
2.盲目跟风,缺乏明确定位
现阶段,课程模式逐渐呈现出个性化、本土化的趋势,然而,在实施工程中,部分幼儿园盲目跟风,过分追求个性化发展,却没有深入的研究课程模式的特征以及内涵。
部分幼儿园一直在不断地学习新的课程模式理论,却忽略了幼儿的学习情况以及接受能力,导致课程模式改革流于形式。
3.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压抑幼儿的天性
幼儿园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满足幼儿成长中精神、身体方面的诸多需求,激发他们对于世界万物的好奇心,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幼儿园却开始想幼儿传授小学的知识,如加减法、汉语拼音、汉字等,并给幼儿布置了很多的听说读写之类的家庭作业,这导致幼儿对学习过早的丧失兴趣,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5]
三、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的要点分析
1.制定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
合理的教学培养目标是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中心环节。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应确定目标。
当然,在制定目标时,必须进行全面的考虑。
例如,对幼儿的兴趣爱好、身心需求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同时,目标必须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独立人格为核心。
2.设计合理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作为课程模式的主体,是设计的重点部分。
合理的课程结构,有助于提升课程模式的效用。
在设计课程结构时,必须事先对目前幼儿园的课程结构现状进行充分的调查,掌握其存在的优势以及缺点,从而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
其次,还应根据调查结果,对课程结构进行总体规划,对课程开发进行全程指导。
3.根据课程的构成要素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发
根据课程模式的五要素进行课程的设计以及开发。
首先,其设置的课程必须紧扣教学培养目标,选择的课程必须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同时,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幼儿认识社会。
四、小结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
因此,在进行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时,必须围绕幼儿的需求展开,充分掌握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内涵、特点以及构成五要素,在调查幼儿园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幼儿园的发展目标,从而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设计合理的课程结构,并根据课程模式构成五要素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发。
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任娟.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实践问题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年01期.
[2]李云翔.谈学前教育实践中的课程资源观念[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纪国和;张作岭.关于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关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年12期.
[4]李秀敏.幼儿园课程建设问题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J];文教资料;2009年19期.
[5]张济洲.世界幼儿教育课程模式比较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