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论语选读—君子之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yào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 者乐,仁者寿。”(6•23)
朱熹:“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 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 似于山,故乐山。”
★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如何理解 :



仁者和智者:孔子所说的“仁者”和“智者”不 是一般的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 孔子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与“仁” ,只要具 备了这些品质,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深刻。仁厚的 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 像山一样稳重不迂;有智慧的人通晓事理,反应 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 样。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政治地位高的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品德高尚的人
“君子” 、“小人”本来是就人的政
治地位来说的。上层阶级的人称为“君
子”;下层阶级的人称为“小人”。
在对人的反思中,孔丘认为,人的评价 的标准,应该是人的道德品质的高低,
并不是他的政治地位的贵贱。
第一章——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游于艺。”(7.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儒家在生命和仁义不可兼得的情况 要“舍生取义”,要“杀身成仁” ,但现在主张“生命高于一切”, 你觉得生命和仁义哪个比较重要, 为什么?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仁。”你认为生命与仁义哪个更重要?
于丹的解读是这样的:一个人有 了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 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 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 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所以说:仁者无敌。
孔子强调的“君子道者”三方面他 认为自己没能做到,而子贡却说“ 夫子自道”,到底是孔子谦虚还是 子贡夸大事实? 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差距,差距 可以激起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子贡认为老师在仁、智、勇等方面 的努力是卓有成效。没有夸大。
患得患失:形容一味担心得失,斤斤计较 个人 的厉害。 无所不至:⑴没有达不到的地方;⑵指凡 能做的都做了(用于坏事)。
(17.15)孔子认为鄙夫患得患失,无所不至,表示 极大蔑视。 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 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 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 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 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孔子对 之表示了极大的蔑视。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 什么好的结局的。
君子:见利思义、安贫乐道 小人:贪图享受
本章孔子勉励学生要专心致志求道, 不为世俗所累。
孔子在此倡导一种什么样的品格?
安贫乐道
孔子认为一个士人追求正道就一定是个君子吗?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 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而留恋安逸, 便不配做读书人了。”
士是有志的读书人,如果只求个人生 活安适,这就与他的志向相背,不会 有所作为,所以不够资格为士。
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 比生命更可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仁”。 当然我们也不能看轻生命,在两难的时候 ,要尽自己所能地想办法,既要能保全仁义, 也要能保全生命。 儒家是热爱生命的,提倡心胸要开阔,意 志要坚定,不能因一时遭受挫折就放弃生命。 在生命与仁义不可兼得时,儒家提倡要“舍生 取义”“杀身成仁”,也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 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孔子在五种“成仁”“害仁”的境界中, 通常不赞成杀身以成仁。 孔子在“求生以害仁”与“杀身以成仁” 二者必选其一的时候,他才赞成“杀身以成 仁”,通常赞成的是“不杀身以成仁”,如管 仲不死而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是成仁不必 杀身。
讨论举例:中国历史上杀身成仁的君子
不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死去, 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卑贱地活着
第四章——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4.16)
君子:见利思义、重义轻利
小人:见利忘义、重利轻义
(4.16)本章论述君子与小人对义与利的 不同态度。
追求仁义是君子,追求财利即是小人。孔 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 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 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 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今天,有不少商人、企业家昧着良心、 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赚钱。只要能赚大钱, 什么都可以去做,而且做得理直气壮。于是 ,桶装水里装自来水,牛奶里加入三聚氰胺 ,杭州地铁发生坍塌事件,7人死亡,14人失 踪……就统统都成了必然。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第五章——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4.9)
第二章——15.18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 哉。”(15.18)
君子—— 坚守道义、讲求诚信
(15.18)本章孔子论述君子完备周到 的行为。



孔子说的君子必须具体做到哪一些? 义——本质意义上要有义,也就是探求 义理,属于君子的内心修养。 礼——行动要求循礼而行。 逊——即是谦逊,出言吐语谦逊恭谨。 信——办事守信,取信于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对“浮云”比喻的理解:
1、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 云烟”。 2、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 3、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原文】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 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 老之将至云尔。”(7•19)
此章乃孔子之自述。孔子生平,惟自言好学,而其 好学之笃有如此。学有未得,愤而忘食。学有所得 ,乐以忘忧。学无止境,斯孔子之愤与乐亦无止境 。如是,惟日不足,而不知年岁之已往,斯诚一片 化境。 钱穆《论语新解》
君 子 之 风
君子?
小人?


儒家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 。《论语》把人细分成圣人、贤人、惠人 、善人、君子、士人、众人、野人、小人 ,又归并为圣人、君子、众人、小人四大 类。“圣人”难做到,“小人”遭唾弃, “众人”虽是主体,而最受推崇的是“君 子”。 《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有107次,提到小 人的地方有23次,可以说,君子是《论语》 一书的核心概念。
现实生活中患得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 是比较了得到之后的付出和收获,认为不 合算而患得;还有的是对得到以后的责任 有畏难情绪,害怕不能胜任而患得。患得 患失的孔子所最关注者唯一事:培育高于 物欲需求的高贵人性。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应该用一块面 包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4、孔子为什么称赞他有道德?
这正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 怀刑,小人怀惠”一样,把“义”与‘利” 作为一对对立的范畴并列起来,让你作二 者不可得兼的选择。你选择‘义”还是 “利”呢?其实,你已没有选择,因为你 只能做君子,不能做小人。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 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什么是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 占眼前小便宜的人。——于丹
第三章——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15.9)
杀身成仁(成仁取义)——为了成全仁德, 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为了维护正义 事业而牺牲生命。
君子:杀身成仁 小人:贪生怕死
(15.9)教人具有求仁的牺牲精神。
“杀身成仁” 主要谈了孔子的生死 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杀 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 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 “仁”。
朱熹注释:小则吮痈舐痔,大则弑父与君,皆 生于患失而已。胡氏曰:“许昌靳裁之有言曰: ‘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 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 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志于富贵, 即孔子所谓鄙夫也。”
吮痈舐痔(shǔn yōng shì zhì)
吮:聚拢嘴唇来吸;痈:毒疮;舐:舔。指为 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出处 《庄子 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 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 下,得车愈多。”
对于义与利的关系,你是如何看待的?你觉得 市场经济时代应树立怎样的义利观?
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 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 ,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中国历 来就有“儒商”,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 ”都以“诚信”为本。到现代,如日本商人、 企业家都奉《论语》中的道德为本,大力提倡 言“利”而不忘“义”。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 之论,都走向了两个极端。 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颜回追求正道,安贫乐道,淡泊名利, 不追求生活享受,只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
颜渊档案
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 鲁国人。 《孔子家语》记 曰:“年二十九而发白, 三十二而死。”后儒曾评 价说:“颜子没而圣学亡 。”足见颜渊对儒学的重 孔子语录 大影响。 “好学”的精神 安贫乐道 “不违仁”
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 !今则无。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 ,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余!”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 “成仁”与“害仁”合而观之,有五种状态。 第一,杀身以成仁,是天地境界,勇圣所为。 第二,不杀身以成仁,道德境界,是智圣所为。 第三,杀身而不成仁,强打硬斗,暴虎冯河, 匹夫之勇所为。 第四,既不杀身,也不成仁,平庸混世,庸常 之人所为。 第五,求生而害仁,临大节而夺其志者,怯懦 之人所为。
君子的心灵世界是怎么样的?
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 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 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仁者足以爱人,故胸怀天下,故不以一己私利 而忧愁; 智者足以明礼,故能克己复礼,故不为一己私 利而迷惑; 勇者出自礼仁,大义凛然,杀生成仁,故不因 一己私利而畏惧。
孔子
辩证的 全面的 实际的 能倡导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 理想的价值观就是义利统一观。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主张见利思义,不反对正当的求利。 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 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做任何事 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韩非子则认为君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完全是 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 价值,这种主张一时可以达到富国强兵之效,但败坏了社会风气 。 正确的价值观(市场经济条件下): 义利统一,既“喻于义”、“又喻于利”,“君子爱财,取 之有道”。
君子—— 坚守道义、讲求诚信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 . 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 2.《诗》、《书》、《礼》、 《乐》、《易》、《春秋》 六种儒家经书。
(7.6)本章讲述孔子教导学生进德修业 的方法。
先立志,然后以仁德为纲领, 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 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志于道,但贪图 享受,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 讨厌物质环境艰苦,怕自己穿不好吃不好, 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他是不会有远大志 向的。因为他的心志已经被物质的欲望分 占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意志若被物质 环境支配的话,就无法和他谈学问、谈道。
第六章——17.15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 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 至矣。”(17.15) 小人:患得患失
第十章——14.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 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 贡曰:“夫子自道也。”(14.28)
君子:不忧不惑不惧
(14.28)本章孔子从仁、智、勇三者严
格要求自己,以成仁道

孔了提出仁、知、勇三者作为衡量君 子的道德标准,他自谦说尚未做到。其目 的在于勉励学生,从仁、知、勇三个方面 去培养仁德,成为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