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诗经二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2《《诗经》二首》 课件(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2《《诗经》二首》  课件(28张ppt)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思考: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 子的好配偶和“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有何关系?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和后的“窈窕淑女”有何关 系?
高山青 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歌词《阿里山的姑娘》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龟虽寿》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说关雎鸟成双成对在 河边鸣叫用来比喻君子和淑女是幸福和谐的一对。 同时用鸣叫的关雎鸟引出君子和淑女。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我们单看加红的诗句 就了解了本诗讲述的故事: 一个男子(君子)对女子 (淑女)的追求。这叫作 “直陈其事”也就是“赋”
紫色诗句都是重复 的“窈窕淑女”只有一 句“悠哉悠哉”意思很 好理解。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韵律和谐总结:
(1)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叠韵(参差)(窈窕) (3)运用重章叠唱
(二)读出意境美
1.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两个任务,请以四 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
①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②交流疑难,概括内容和人物形象。
《关雎》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 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 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 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 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53张PPT)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53张PPT)

关关睢jū鸠jiū,在河之洲。 y窈ao窕tia淑o 女,君子h好ao逑qiú。
xìng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w寤ù m寐èi求之。
《关睢》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zhǎ转n 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m芼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读,注意停顿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 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礼》 《春秋》
《诗经》地位: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 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 的《离骚》。
《诗经》的“六义”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下第12课
《诗经》二首
《关雎》 《蒹葭》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体味诗歌的音韵美。 2、品味诗歌,在反复中朗读中领悟 诗歌的意境美。 3、深入理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 500
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 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相 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 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 经”之一,称为《诗经》。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第一章以起兴手法开篇,由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联想。
“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 它是描写男子追求
主人公----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
比较《关雎》与《蒹葭》
有什么不同?
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32张PPT)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想一想
诗歌共几章?概括各章内容。全诗的线索是什 么?
共三章。
第一章写发现心仪的姑娘; 第二章写追求未果的思慕; 第三章讲极度相思的想象琴瑟和鸣。 发现—思念(求不得)—相会(想像中)
寤寐求之。
琴瑟友之。
君子好逑。
美好愿望
求之不得, 难实现,
参差荇菜, 参差不齐的荇
菜,左边右边
醒来梦中
寤寐思服。 都思念。
左右芼之。 去拔它。美丽
贤淑的女子,
想来想去
悠哉悠哉,
思不断, 翻来覆去
窈窕淑女,
鸣钟击鼓取悦
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因为这种鸟有两个特性,第一个是关雎鸟雄鸟和雌 鸟一辈子只选择一个伴侣,它选择好了,结合了, 就再不找第二个伴侣。其中的一方如果死掉,另外 一方就会独守到终。
第二个特性是这种鸟在亲热交配的时候都是背着人, 背着其他的鸟躲到水草从后面,有这种礼节和羞耻 感。
关雎
《诗经》
读一读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再读一读
提示:《关雎》一诗在形式上最大特点是一首四 言诗,与五七言诗二/三或二/二/一等停顿节奏不 同的是,四言诗主要是二/二的停顿形式。教师 可请学生再次集体朗读诗歌,注意停顿节奏。
读出节奏
关关 | 雎鸠,在河 | 之洲。 窈窕 | 淑女,君子 | 好逑。 参差 | 荇菜,左右 | 流之。 窈窕 | 淑女,寤寐 | 求之。 求之 | 不得,寤寐 | 思服。 悠哉 | 悠哉,辗转 | 反侧。 参差 | 荇菜,左右 | 采之。 窈窕 | 淑女,琴瑟 | 友之。 参差 | 荇菜,左右 | 芼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34张PPT)

写作特色
1.韵律和谐。运用重言(关关)、双声(参差)、叠韵(窈 窕)、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让诗歌语言朴素优美。
2.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比兴,渲染 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鸟儿的呼唤——“关关”,从 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 觉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后文又多次以淑女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课文梳理
1.利用工具书、对照文下注释,结合语境,扫清阅读障碍。 2.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想象画面,品味意境, 读熟成诵。
课文精读
河畔芦苇茂盛繁密,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且又漫长。 顺流而下把她追寻,她就像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繁密,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把她寻找,她就像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茂盛繁密,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把她寻找,她就像在水中沙洲。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流:捞取。 寐寐:日日夜夜。 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友:亲近。 芼:挑选。 乐之:使她快乐。
课文精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比兴手法开篇,以立在河洲上和鸣 的雎鸠起兴,触景生情,引出淑女是君子 喜爱的配偶的情思,这是“兴”的手法; 同时雎鸠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 的,这是“比”的手法。开篇奠定全篇的 抒情中心。
洁白、晶莹、凉凉的。 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柔和、沉静、澄明、清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36张PPT

资料 链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订。
原本只称《诗》,后世才称为《诗
经》。收录了从西周到

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
“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
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
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
12 《诗经》二首
导入 新课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有 一本书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书”,它就 是《诗经》。《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 明珠,它是我国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 主义文学的源头。读着它,体会着风雅颂、 赋比兴,就仿佛被带进了浪漫的殿堂。今 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诗歌就出自《诗经》, 现在就让我们漫游于《诗经》这条文学之 河,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育吧!
3.情感表现比较突出,主要体现 为以礼节情。
君子虽然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 让这种爱泛滥,失去理性;虽然因追 求不到心上人而感到异常痛苦,但是 他能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 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这正如孔子所 说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 伤”,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文章小结
诗歌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 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 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 的爱慕之情,并在想象中相会的一系 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出古代劳动人 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表 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
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
韵,有的隔句押
韵,有的一
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
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28张PPT)

君子好逑。
比兴
诗情画意品读《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相思难眠图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情画意品读《关雎》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欢乐演奏图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情画意品读《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默读下列诗句,思考:男子追寻的过程是怎样的?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溯回:逆流而上。
溯游:顺流而下。 跻:(路)高而陡。 右:向右迂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相映成趣悟读《蒹葭》
百家争鸣话“伊人”
作业
背诵、默写《关雎》《蒹葭》并唱给自己听。
结合注释思考: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诗情画意品读《蒹葭》
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诗歌大意,并标划出自己不理 解的词语及句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采采/萋萋/苍苍:茂盛的样子。 晞:干。 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诗经》二首
《 诗 经 》 二 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识明手法 2.深情诵读品诗意 3.吟唱诗歌寻古韵
文学常识--《诗经》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收集了 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 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 代被称为《诗经》。《诗经》主要包括风、雅、颂 三部分,常用的手法是赋、比、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二首课件(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二首课件(24张PPT)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1
蒹 葭
诵读诗歌:你会用怎样的情感态度去解读这首诗歌?
这首诗歌的三节内容,是简单的“重章叠句”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0
蒹 葭
诵读诗歌:你会用怎样的情感态度去解读这首诗歌?
这首诗歌的三节内容,是简单的“重章叠句”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4
jū jiū
贰 读准字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y窈ǎo 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qiú。
《关雎》
xìng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wù mèi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sè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mào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5
窈窕 淑女,钟鼓 乐之。
6

读懂意思
第一章:以水鸟和鸣起兴, 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 的爱慕之情。
第二章:君子对意中人的 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 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 的情形。
第三章:君子想象中与意 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 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检测二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 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手法: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作用: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 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 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 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 强烈的感染力。
地位: 汉代,《周易》上升为儒家“六经”之首。
填空 1.讲五行的经典有《尚书洪范》,讲八卦的便是《______》。 2.商民族用_____卜吉凶,然后便将卜的人、卜的日子、卜的问句等用刀刻在 甲骨上,这便是______。 3.周朝用______辅助卜法,这可以说是一种巫术,是靠了______来判断吉凶 的。 4.筮法里______卦,就是《_____》里的卦数。一卦有_____画,每画叫作 ______。 5.筮法里_______的辞,原叫作繇辞,“繇”有“_______”之意。 6.繇辞有属于卦的总体的,有属于各爻的;所以后来分称为______和______。 这种卦、爻辞也是卜筮官的占筮纪录,但和甲骨卜辞的性质_______。 7.那时卜筮官将这些卦、爻辞按着________编辑起来的,便成了《______》 这部书。“易”有“______”“_______”之意。 8._______(朝代)末期,《周易》变成儒家的经典。_______(朝代), 《周易》上升为儒家“六经”之首。
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 故选D. 17.C 解析:古代书写文字的方法,除了有“契”和
“铸”,还有“书”和“印”。故选C。
演变:
1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家学说盛行,儒家受两派影响,对《周易》 的卦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借着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这种新解释 的内容,便是所谓《易传》。2《易传》中间较有系统的是彖辞和象 辞。彖辞断定一卦的涵义——“彖”就是“断”的意思。象辞推演 卦和爻的象,这个“象”字相当于现在所谓“观念”。此外还有 《文言》《系辞》两传。《文言》解释乾坤两卦:《系辞》发挥宇 宙观人生观,偶然也有分别解释卦爻的话。《系辞》是最重要的一 部《易传》。3到了汉代,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 传,后来称为《逸易》。《说卦》推演卦象,说明某卦的观念象征 着自然界和人世间的某些事物。《序卦》说明六十四卦排列先后的 道理。《杂卦》比较各卦意义的同异之处。

八年级下(部编版)第12课《诗经两首》PPT课件(共41张PPT)

八年级下(部编版)第12课《诗经两首》PPT课件(共41张PPT)

学习目标
• 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诗,深 入理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 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赏析品味诗歌细腻 的思想感情。 • 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 唱的结构特点。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 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 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 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 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 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创作背景
•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 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 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 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 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 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 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 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 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 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 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 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 东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关雎》是有关爱情的诗 篇。
正音正字
雎鸠( jū jiū ) 好逑(hǎo qiú) 寤寐(wù mèi ) 钟鼓乐之(lè ) 窈窕(yǎo tiǎo ) 荇菜( xìng ) 芼之 ( mào )
重点词语
•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一种 水鸟名,即王鴡。 • ⑵洲:水中的陆地。 • ⑶窈窕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 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淑,好,善良。 • ⑷好逑: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两首》课件(共5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两首》课件(共56张PPT)

关雎
蒹葭
一、了解《诗经》,助读全诗
补充注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 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 “诗三百” 。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 法有赋、比、兴三种。(《诗大序》中称“诗六 义”)
“诗六义”
风: 是多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民间歌谣;分15国风,共 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 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 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读正音(结合注释)
补充:好hǎo 辗zhǎn 淑女:温和美好的女子
2、自读试译 提示:可以疏其大意,不必字字落实。
3、学生试读,注意节奏、韵律。 4、全班齐读
一读,读准字音
jū jiū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y窈ao窕tia淑o 女,君子ha好o 逑jiú。
参差x荇ìn菜g ,左右流之。
《关睢》 窈窕淑女,w寤ù 寐mè求i 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m芼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读,注意停顿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
关关 雎鸠,在河 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 好逑。 参差 荇菜,左右 流之。窈窕 淑女,寤寐 求之。 求之 不得,寤寐 思服。悠哉 悠哉,辗转 反侧。
美水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丽 中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善荇 良菜 的长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姑 短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娘 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啊 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 (共4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 (共41张PPT)
2020/2/11
音韵美
本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增强了 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 “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 “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语 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描摹形象,如 “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 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2020/2/11
比如:诗歌表现的男女爱情…… 比如:诗歌善于刻画人物形象…… 比如:诗歌形式上的重章叠句…… 比如:诗歌中的“比”“兴”手法…… 比如:诗歌中的“参差”“窈窕”等词语……
2020/2/11
诗情美
《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 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关雎、参差荇菜这些 洲上之物借物起兴,即景生情,从“求”这个全篇 的中心到“友”“乐”二字的逐渐加深,表现了一 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 虑和梦中求得的喜悦。

3.琴瑟 友之
名词用作动词,弹琴鼓瑟。
2020/2/11名词用作动词,亲近。
学习 《蒹葭》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
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 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 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皆生于水边。
2020/2/11
2020/2/11
手法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篇借物起兴,在 河心小洲上“关关”鸣叫的雎鸠鸟,情谊深 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和乐恭 敬地相处非常相似。写雎鸠鸟是为了引起读 者的相关联想,也是以此做比喻, 然后引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进入正题,抒写自 己的倾心所思和强烈向往,提出文静美好的 女子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课件(共47张PPT)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课件(共47张PPT)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归结为五个方面:抒情性是诗歌的最基本特点;
近体诗:隋唐出现的新诗体,有绝句和律诗两种。 律诗通常为8句(超过8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 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绝句为4句。根据 每句字数,可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讲究 韵律平仄,律诗还讲究对仗。除排律外,句数都有 限定。结构整齐、讲究押韵、规定平仄是近体诗的 最大特点。
《诗经》的章法特征是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
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全诗的纲目,统领全篇。
君子
爱恋 相思 梦幻
所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淑女
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渴望与追求课文背景《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 手法。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 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章法特征是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 既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利于突出主题,又便于歌唱记诵, 符合民歌谣谚的特点。如文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 学习比兴手法,体会一咏三叹的写作结构, 体会它朴素优美、音韵和谐的语言特色。 (难点)
3.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以及对我国古代文 化的热爱之情。 (重点)
预习检测 夯实基础
作品简介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孔子认为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课件(26张PPT)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课件(26张PPT)

D C. “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末已”以及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体现了 本诗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D. 《蒹葭》这首叙事诗,着重叙述了一位男子追求 心上人的故事。
【解析】 D项“《蒹葭》这首叙事诗”表述 错误,这是一首抒情诗。
(2)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全诗各章表现了不同的时空特点,毫无联系,感 情坦率朴素、简单明朗、热烈浓郁。 B. 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等,主要是 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地寻求“伊人”,“伊 人”忽隐忽现、若即若离,又都是动态的描摹。
“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继而展开热烈追求,然而伊人可望而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
人 (“心3寤)中寐求_充 思之满 服_不了 ”_得怅 “_,惘 辗窈__。 转___反_窕__侧__”___淑写__。出_了女_男_子_追求_女_子_没_有_达,到目的_时_苦_闷_、_焦灼_君的_心_情子_。_好__逑_______。
“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继而展开热烈追求,然而伊人可望而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心中充满了怅惘。
【解析】 在“钟鼓乐之”中“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作者想象中的画面,并不是两人真的结婚了。
“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继而展开热烈追求,然而伊人可望而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
诗歌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雎鸠”,一种水鸟,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术魅力。 (2)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诗经 关睢》
《关雎》不仅仅是《诗经》 的第一篇,也是开爱情文学 之先河
.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体味诗歌的音韵美。 2、品味诗歌,在反复中朗读中领悟 诗歌的意境美。 3、深入理解,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 500
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 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相 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 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 经”之一,称为《诗经》。
(由关雎和鸣起兴,渲染气氛)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触景生情,由景到人)
概括内容: 发现心仪的姑娘。
文中的这位男子,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 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 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 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
第二三章
❖参差荇菜, 以缠绵悱恻(内心痛苦无 ❖左右流之. 法排遣)之情,道出男子追求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 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 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 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 遗”。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 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 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 都已经具备了。
.
❖ 赋——“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 写志也。”以直叙方式描述事物,不做过 多的修饰。
❖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对 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 鲜明突出。
❖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 起兴,起情,通过先言之物的特征而产生 某种类似的感受与联想,再延伸到所要吟 咏之主要对象。
❖窈窕淑女, 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
❖寤寐求之。 日思夜想,不能须臾忘怀。白
❖求之不得, 天里食不知味,无心做事,而
❖寤寐思服。 漫漫长夜又只能躺在床上翻来
❖ 悠哉悠哉, ❖ 辗转反侧。
覆去的苦思冥想不能成眠,这 种“为爱而不得其爱,又不忘 其爱”的无限情思。
.
第二三章
❖ 参差荇菜, ❖ 左右流之.
.
·
关雎 《 诗 经 周 南 》
.
雎鸠在传说 中是一种情意 十分专一的水 鸟,其一或死, 另一就忧思不 食,憔悴而死。
.
解题
《关雎》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 历来为人重视。它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 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 情景。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 “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 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礼》 《春秋》
.
《诗经》内容:
1、它揭露了贵族阶层的荒淫、残暴,深刻反 映了沉重的徭(兵)役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与痛苦。
逑: 配偶
芼: 挑选
寤寐: 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特殊用法:琴瑟: 名作动,弹琴鼓瑟 友:名作动,亲近
钟鼓:名作动,敲钟击鼓 乐: 使动用法,使……快乐 流: 古义:捞取。今义:流动。
虚词: 之: 助词,的。例:在河之洲
代词
例:左右流之
.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章
❖关关雎鸠,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 ❖在河之洲。 情意专一。
二读,注意停顿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如: 关关 雎鸠,在河 之洲。窈窕 淑女, 君子 好逑。 参差 荇菜,左右 流之。窈窕 淑女, 寤寐 求之。 求之 不得,寤寐 思服。悠哉 悠哉, 辗转 反侧。
.
翻译
生动地译读
要求:①抓关键词②解释扩展③以诗译诗
注意以下字词:
重点实词: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 文静美好的样子
.
关关睢jū鸠jiū,在河之洲。
正字音
y窈ao窕tia淑o 女,君子h好ao逑qiú。
xìng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w寤ù m寐èi求之。
《关睢》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zhǎ转n 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m芼ào之。

窈窕. 淑女,钟鼓乐之。
2、表达了劳苦民众对统治者残酷压榨的不满 与不平,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反映了那一时代人们的爱情生活和婚姻状 况。
《诗经》三大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 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
❖ 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 土乐,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共15国风 (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 郑、齐、魏、唐、秦、陈、桧〔kuài〕、曹、豳 〔bīn 〕 ),160篇 。
想想说说
根据同学们对于中国的古典诗歌了解, 大家能说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 统的源头吗?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从《诗经》 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 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 璀璨夺目。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漱涤万 物,牢笼百态,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醉或醒, 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或振奋或淡远, 风情万种,千古流芳。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 遗产,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个精神养料, 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 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作用。
思考
❖窈窕淑女, 1、概括内容 ❖寤寐求之。 ❖ 男子对女子执着追求和极度思念 ❖求之不得, 2、为什么要写采摘荇菜的情景? ❖ 寤寐思服。 ❖ 借此来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 ❖悠哉悠哉, 追求。
❖辗转反侧。 3、君子的痴情是如何表现?
❖ 雅——是西周王畿jī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 又分“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 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
❖ 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 “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 40篇。
《诗经》三大表现手法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