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三阶段测试

合集下载

国开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重庆)形考任务三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重庆)形考任务三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重庆)形考任务三参考答案
题目1.1.以“唯一真正的历史就是总体的历史”为理论旗帜,注重对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跨学科、长时段棕合研究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学流派是( )。

a. 德国兰克学派
b. 英国剑桥学派
c. 法国年鉴学派
d. 美国新史学派
【答案】:法国年鉴学派
题目2.2.19世纪形成高潮、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文艺思潮是( )。

a. 浪漫主义
b. 古典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浪漫主义
题目3.3.语言的转换生成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 )。

a. 开创了从社会文化的演变去研究语言的思路
b. 将现代语言学从对语言系统内部的研究推进到语言使用的研究
c. 描写具体语言的结构
d. 试图对整个人类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
【答案】:试图对整个人类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
题目4.4.考古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优势学科,从教材所列"人类学分科体系"表中可以看出,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 )。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3阶段测试题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3阶段测试题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3阶段测试题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八章至第十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提出“科学是我们精神的电枢,也是我们文明的电枢。

”的是()。

A.萨顿B.萨特C.牛顿D.维特2.目前已知最早传入中国的《教育学》是()年从日本翻译过来的。

A.1895B.1901C.1921D.19493.我国正式颁布《教育法》是在()年。

A.1949B.1957C.1978D.19974.我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的是()。

A.墨子B.孟子C.荀子D.孔子5.在我国,第一部《教育政治学》出版于()。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6.提出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观点的是()。

A.柏拉图B.马克思C.莎士比亚D.修拉7.20世纪30年代,把科学哲学推向新发展阶段的是()。

A.罗素B.杜威C.波普尔D.胡塞尔8.成立政策决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坎南B.罗斯C.凯恩斯D.熊彼特9.第二次产业革命导源于以()标志的技术革命。

A.蒸汽机B.计算机C.水资源利用D.电的应用10.概括了当代比较教育学的主导性思潮“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教育和文化的最终目标”的一部著名教育研究报告是( )A.《教育——财富蕴藏其中》B.《学会生存》C.《学无止境》D.《从现在起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11.古希腊的思想家都参与教育活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不少具有科学意义的假说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些思想家中被尊为“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鼻祖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12. 1900年前后形成的“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是( )A.乌申斯基 B.杜威 C.皮亚杰 D.布鲁纳13.20世纪人本(情感)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考试卷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考试卷

人文社会科学根底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以下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序号填入括号之中。

每题1分,共10分〕1.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局部主要是由于( )。

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B.事物的本质C.社会的需要D.科学自身的需要2.其实,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领域和层次不同。

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 )。

A.管理学B.经济学C.法学D.政治学3.就现代科学开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拟适用于(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观点出于(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5.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

A.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巴比伦B. 古巴比伦、中国和古希腊C.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D. 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希腊6、下例各项中不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开展规律的是〔〕7、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一次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占主导地位的( )A.“边际效用学派革命〞B.“凯恩斯革命〞C.“萨缪尔森革命〞D.“瑞典学派革命〞8、下面几项中,不是表情艺的显著特征的一项为哪一项〔〕A.表情的直接性。

B.形象的表演性。

C.形象的直观性。

D.强烈的节奏感。

9、西方早期的人文社会学说曾用以下形式答复和解释当时的社会问题〔〕A.神话B自然科学公式C宗教D心理学10、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内在联系不包括〔〕A..二者相互补充B.宏观经济是微观经济的表现C.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都是实证分析D.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根底二、判断题〔在题后的括号内打“√〞或“×〞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1、人文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人文社会科学不仅具有一般的科学认识功能,而且具有意识形态功能。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_第三阶段练习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_第三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八章至第十章(总分100 分)时间:90 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 1 分,共20 分)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观点出于()A.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2.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终身教育论始于60 年代( )A.瑞典的“回归教育”试验 B .日本100 年来的第三次教育改革C.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终身教育年” D .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3.“全程教育”的主要内涵是( )A.人生受教育的场所不能再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B.教育不能再是一次性的和终结性的,它面向人的一生C.教育不能只是面向少数人,它是面向全体、战胜机会不平等的一种手段D.教育不但要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而且要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4.“全域教育”的主要内涵是()A.教育社会化、社会学习化,整个社会成为学习社会B.“活到老,学到老”C.教育是人民的第一需要D.教育要强调入的全面发展5.对教育分期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是()A.柏拉图的《理想国》 B .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尔》 D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6.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体系的建构 B .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C.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卫生的教育和心理问题的辅导D. 帮助教师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象”7.教育与社区关系以及学校内部社会关系的研究属于教育社会学的()A.宏观层面研究 B .中观层面研究 C .微观层面研究 D .综合性研究8.20 世纪20 年代率先创造性的专门研究教育的经济意义,设计出计算教育经济效益的方法的是( )A.前苏联经济学者 B .美国经济学者C.德国经济学者 D .英国经济学者9. “知识就是力量”的提出者是英国哲学家()。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3阶段测试题ok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3阶段测试题ok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八章至第十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提出“科学是我们精神的电枢,也是我们文明的电枢。

”的是()。

A.萨顿B.萨特C.牛顿D.维特2.目前已知最早传入中国的《教育学》是()年从日本翻译过来的。

A.1895B.1901C.1921D.19493.我国正式颁布《教育法》是在()年。

A.1949B.1957C.1978D.19974.我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的是()。

A.墨子B.孟子C.荀子D.孔子5.在我国,第一部《教育政治学》出版于()。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6.提出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观点的是()。

A.柏拉图B.马克思C.莎士比亚D.修拉7.20世纪30年代,把科学哲学推向新发展阶段的是()。

A.罗素B.杜威C.波普尔D.胡塞尔8.成立政策决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坎南B.罗斯C.凯恩斯D.熊彼特9.第二次产业革命导源于以()标志的技术革命。

A.蒸汽机B.计算机C.水资源利用D.电的应用10.概括了当代比较教育学的主导性思潮“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教育和文化的最终目标”的一部著名教育研究报告是( )A.《教育——财富蕴藏其中》B.《学会生存》C.《学无止境》D.《从现在起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11.古希腊的思想家都参与教育活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不少具有科学意义的假说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些思想家中被尊为“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鼻祖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12. 1900年前后形成的“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是( )A.乌申斯基 B.杜威 C.皮亚杰 D.布鲁纳13.20世纪人本(情感)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布卢姆 B.杜威 C.罗杰斯 D.布鲁纳14.我国《教师法》属于()A.教育基本法 B.主要教育法律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15.政治文化是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其主要内容是( )A.处理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国际关系B.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政治理想C.教育与国家、教育与人的政治社会化、教育民主化、政治教育D.政治体系、政治活动16. 教育人类学认为,教育具有文化的多种功能,其中本质的功能是( )A.吸收集聚功能 B.传递功能 C.选择功能 D.创造功能17.现代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同是一位教育学家,他有个著名的观点是( )A.研究传播基本上也是研究教育传播 B.信息即力量C.传播即力量 D.信息革命同时带来传播革命和教育革命18.五六十年代,致力于在整体性教育实验中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提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理论的前苏联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巴班斯基19.率先呼吁教育顺应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适应儿童各时期的年龄特个性差异和两性差异,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联姻起了推动作用的人是()。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复习题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复习题

08 小教专业人文社会科学概论复习资料人文科学的含义关于人的生命整体存在状态的理论。

是对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客观的文化世界等人文现象的省察及其知识形态。

人文科学的性质:①人文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②是关于人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和意义的科学;③是对人的精神文化及其知识体系进行研究的科学;④是对人类提供价值引导的科学。

人文科学的基本特征①真理性与价值性:即在实然与应然、事实与价值的动态关联中达到统一;②批判性:即对人文文化反思与批判;③客观性与规律性:是研究人文活动,揭示其中的规律;④人文性:用特定的方法对人的文化方面进行研究;⑤累积性与传承性:人文现象与人文思潮具有历史性。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①任何科学都是主体(人)对客体的认知,而人文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主体性科学”。

②自然科学主要是“实证科学”、“实验科学”,更多地运用定量研究、逻辑推导和论证;而人文科学主要采取定性研究,运用归纳、推测、设想和体验的方法,在相当程度上是“直觉科学”、“灵感科学”、“解释性科学”;③自然科学具有“创新性、专业性”特征,人文科学则主要表现为“历史性、世俗性”。

哲学的含义:(1)作为智慧的哲学:⑴爱智慧,或称作智慧之学”。

⑵哲学之为“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对世界的总体性、根本性的观点。

以世界的眼光观照事物;把所面对的事情放在世界中审视其存在,评论其意义。

(2)学术视野中的哲学:哲学是一种关于存在的研究,但它不是研究存在的某一方面,而是研究存在的整体。

是一种关于辩明性的研究,它的任务是努力证明我们所做的那些陈述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是关于思想概念的意义分析,是对支配我们思想和活动的那些至关重要的基本概念或观念的逻辑澄清或阐明。

哲学的特点( 1 )超越性(超越常识、科学、情绪等)(2)整体性(3)根本性( 4 )反思性(5)理想性(6)批判性哲学的基本功能( 1 )为人类生活和人类实践指示理想目标。

(2)为科学研究和日常思考提供分析基础。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三阶段练习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三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八章至第十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观点出于()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2.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终身教育论始于60年代()A.瑞典的“回归教育”试验B.日本100年来的第三次教育改革C.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终身教育年”D.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3.“全程教育”的主要内涵是()A.人生受教育的场所不能再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B.教育不能再是一次性的和终结性的,它面向人的一生C.教育不能只是面向少数人,它是面向全体、战胜机会不平等的一种手段D.教育不但要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而且要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4.“全域教育”的主要内涵是()A.教育社会化、社会学习化,整个社会成为学习社会B.“活到老,学到老”C.教育是人民的第一需要D.教育要强调入的全面发展5.对教育分期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着作是()A.柏拉图的《理想国》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尔》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6.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A.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体系的建构B.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C.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卫生的教育和心理问题的辅导D.帮助教师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象”7.教育与社区关系以及学校内部社会关系的研究属于教育社会学的()A.宏观层面研究B.中观层面研究C.微观层面研究D.综合性研究8.20世纪20年代率先创造性的专门研究教育的经济意义,设计出计算教育经济效益的方法的是()A.前苏联经济学者B.美国经济学者C.德国经济学者D.英国经济学者9.“知识就是力量”的提出者是英国哲学家()。

A.洛克B.笛卡儿C.斯宾塞D.培根10.把真理分为理性的真理和经验的真理的是()。

国开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重庆)形考任务三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重庆)形考任务三参考答案

题目1.1.以“唯一真正的历史就是总体的历史”为理论旗帜,注重对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跨学科、长时段棕合研究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学流派是( )。

a. 德国兰克学派
b. 英国剑桥学派
c. 法国年鉴学派
d. 美国新史学派
【答案】:法国年鉴学派
题目2.2.19世纪形成高潮、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文艺思潮是( )。

a. 浪漫主义
b. 古典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浪漫主义
题目3.3.语言的转换生成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 )。

a. 开创了从社会文化的演变去研究语言的思路
b. 将现代语言学从对语言系统内部的研究推进到语言使用的研究
c. 描写具体语言的结构
d. 试图对整个人类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
【答案】:试图对整个人类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
题目4.4.考古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优势学科,从教材所列"人类学分科体系"表中可以看出,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 )。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3)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3)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20XX年04月11日小学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试题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人文科学2.全球问题3.实证主义思潮4.经济自由主义5.语言学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是什么?2.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4.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5.终身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一些哲学家强调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述经验事实为限,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要求排除抽象的思辨,追求实证知识的可靠性、确切性。

由此开创了与非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实证主义思潮。

4.经济自由主义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

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5.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答案要点一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2分)二是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2分)三是日益尖锐的当代全球问题。

(2分)2.答案要点(1)对创作主体艺术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2分);(2)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2分);(3)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1分);(4)对文艺与社会一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点思考(1分)。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考任务(1-2)试题及答案解析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考任务(1-2)试题及答案解析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考任务(1-2)试题及答案解析形考任务一(正确答案已附后,请用Ctrl+F进入查找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其题号并填入括弧。

每题2分,共计30分)试题1得分 2.00/2.00 分未标记标记试题试题正文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________的总和。

”选择一项:a.家庭关系b.工作关系c.社会关系d.人际关系反馈正确答案是:社会关系试题2得分 2.00/2.00 分未标记标记试题试题正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必须以___________为指导。

选择一项:a.历史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马克思主义d.唯物辩证法反馈正确答案是:马克思主义试题3得分 2.00/2.00 分未标记标记试题试题正文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身的研究方法,哲学的方法显示出以下哪几个典型特征?选择一项:a.抽象性、反思性、逻辑性b.逻辑性、形象性、批判性c.抽象性、反思性、批判性d.抽象性、逻辑性、批判性反馈正确答案是:抽象性、反思性、批判性试题4得分 2.00/2.00 分未标记标记试题试题正文通常认为的“古希腊三贤”是________。

选择一项:a.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c.泰勒斯、苏格拉底、柏拉图d.苏格拉底、赫拉克利特、柏拉图反馈正确答案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试题5得分 2.00/2.00 分未标记标记试题试题正文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将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界定为人类文明时期的“________”。

选择一项:b.黄金时代c.萌芽时代d.轴心时代反馈正确答案是:轴心时代试题6得分 2.00/2.00 分未标记标记试题试题正文现代意义上的“历史”一词通常认为是从_______传入中国的。

选择一项:a.印度b.新加坡c.日本d.马来西亚反馈正确答案是:日本试题7得分 2.00/2.00 分未标记标记试题_________ 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在古罗马时代,他被誉为“历史之父”。

13秋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1-3章答案

13秋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1-3章答案

试卷:人文社会科学3总共得85 分返回第1 大题:( 得18 分) 是非题1 . 一般认为冯特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

否2 . 一般认为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是教育社会学的创始人。

是3 . 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

是4 . 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观点。

是5 . 教育政治学是政治学和教育学交叉生成的新兴学科,以教育和政治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一般侧重考察教育过程的政治因素。

是6 . 提出“地球村”这一概念的人是杰克逊。

否7 . 现代初等教育需要跨学科的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本性所决定的。

是8 . 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

否9 . 《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

是10 . “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派”理论的奠基者是美国学者卢卡斯。

是第2 大题:( 得51 分) 单选题1 . 现代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同时是一位教育学家,他有个著名的观点是( )A . 研究传播基本上也是研究教育传播B . 信息即力量C . 传播即力量D . 信息革命同时带来传播革命和教育革命 A .2 . “全程教育”的主要内涵是( )A . 人生受教育的场所不能再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B . 教育不能再是一次性的终结性的,它面向人的一生C . 教育不能只是面向少数人,它是面向全体、战胜机会不平等的一种手段D . 教育不但要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而且要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B .3 . “全域教育”的主要内涵是( )A . 教育社会化、社会学习化,整个社会成为学习社会B . “活到老,学到老”C . 教育是人民的第一需要D . 教育要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A .4 . 中国出版第一本《教育人类学》距世界出版第一本《教育人类学》约( )A . 80年B . 70年C . 40年D . 30年A .5 . 面对着现实经济问题的挑战,西方经济学派别中,早在凯恩斯之前就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并且建立了动态经济理论体系的是( )A . 新制度学派B . 供给学派C . 公共选择学派D . 瑞典学派D .6 . 教育与社区关系以及学校内部社会关系的研究属于教育社会学的( )A . 宏观层面研究B . 中观层面研究C . 微观层面研究D . 综合性研究B .7 . 现代社会学研究往往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焦点,主要原因在于( )A . 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争论特别多B . 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争论特别多C . 现代社会学越来越集中地构建独立的理论体系D . 现代社会学越来越集中地研究社会生活中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和问题D .8 . 现代社会学研究在时间上拓展的主要标志是( )A . 理论社会学的勃兴B . 应用社会学的勃兴C . 未来社会学的勃兴D . 世界社会学的勃兴C .9 . 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 . 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体系的建构B . 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C . 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卫生的教育和心理问题的辅导D . 帮助教师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象”C .10 . 由于早期社会法律制度远未健全,法学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界限不清。

《人文科学概论》试题一及答案

《人文科学概论》试题一及答案

《人文科学概论》模拟试题 (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10小题共10分)1、现代人类的知识与思想体系,大体上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__________三大学科类型。

2、人文科学的主体是文学、史学和__________这三大学科。

3、人文科学为人类的生活世界开拓一个既立足于现实社会而又具有__________的精神、情感、审美的天地。

4、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通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人文科学在研究过程中也要运用__________。

5、文学艺术不断拓展人类的精神空间和审美世界,但它需要心灵摆脱__________的羁绊而从至善至美的境界上去体悟感受。

6、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探索千年文明之演进规律,提出“治天下者以史为鉴,____________。

”7、西方哲学长于__________ ,东方哲学则偏重于人生哲学或者生命哲学。

8、文学、艺术可以用它所追求的__________来改造社会、启蒙人生。

9、近代以来,许多东方国家都发生过类似于中国从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经由科技经济层面的变革到政治与制度方面的变革,再到___________这样曲折反复的现代化进程。

10、两千年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的“究天人之际,_________”的史学思想,成为后世的历史学家反复去探究的基本问题。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10小题,共20分)1、我们将专门照看人类心灵的精神探索活动,以及由这些精神探索活动所产生的系统化观念、知识与理论,称之为_______。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人文科学D、历史学E、古典学2、人文科学是一个以_________为特征的,对真善美作永恒追求的世界。

A、理想性B、物质性C、完美性D、功利性E、超越性3、“文学作品论”以文学作品的_______等为研究对象。

A、语言B、阅读C、价值D、形象E、体裁4、人文科学家反对一切形式的__________ ,在人文科学家看来,世界上一切民族的精神文化与历史遗产,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人文科学概论试题三及答案

人文科学概论试题三及答案

人文科学概论试题三及答案《人文科学概论》试题三及答案人文学科概论模拟试题(三)一、填空题(每空1分,10小题共10分)1.近代以来,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着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人本主义”这两个传统是对立的、互动的。

2、中国古代的学术传统,强调___________的学术精神和治学原则,认为做学问也就是做人生。

3.所谓“立志于天地,立命于民,天下太平”,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人文思想家追求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使命。

4、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___________,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兵法修,??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231)5.白居易说:“说话者之心之苗,行者之文之根,所以读国王之诗吧。

”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人文科学家认识世界体验人生的重要方式,但是“秀才不出门,___________”也并非怪论。

7.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现实使人们认识到一个重要真理,即现代民主政治、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必须有对应关系,只有提供支持,我们才能真正发展。

8、人文科学作为一种满足人类精神世界需要的科学,它的价值与功能从根本上来说首先是一种___________,其次才是物质形态和工具形态。

9.中国哲学对道德的追求更注重“内省”、“影响”和“影响”。

10、如果说“继承”、“回归”是历史学的形式特征,那么“___________”、“革新”则是历史学的内在灵魂。

二、不确定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10个子题,共20分)1。

“作为文学小说的历史文本”是。

a、美国后殖民理论家萨义德b、英国文学理论家伊格尔顿c、法国人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D、中国学者闻一多e和美国新历史学家海登·怀特2、___________等学者属于实证主义哲学家。

a、卢梭B、康德C、歌德D、边沁e、穆勒3、17、18世纪以后,古典时代的“思辨式”、“整体式”人文科学研究方式,转变成为近代的___________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历年考题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历年考题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历年考题试卷代号:207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小学教育等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试题2006年1月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按照历史的维度,人文社会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孕育阶段,二是阶段,三是拓展阶段。

2.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在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

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产生了两大哲学思潮,它们是:思潮和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

4. 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家_ 受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影响,倡导以纯“客观主义”态度和“科学方法”研究历史,被尊为“近代史之父”。

5. 20世纪,由索绪尔开创的_ 语言学揭开了现代语言学的序幕。

6.在当代西方心理学文献中所称的_ ,一般特指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概念说明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

7.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学的主要忍潮一分为二。

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是以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迪尔凯姆为代表的____思潮。

8.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_ 》,较多的教育史学者将此作为独立的教育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9.杜威的学生__ _,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实践出发,积极倡导生活教育运动,为中国教育学的现代化和本土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

10.在现代教育心理学中最有影响的学派,一是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和反应的联结的;二是起源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认知主义;三是人本主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人文科学2.社会科学3.语言与言语4.科学主义5.接受美学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入括弧之中。

每小题1分,共计20分)1.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 )A.综合性的主干学科C.交叉学科B边缘学科D.专业学科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始以分门别类的面目出现的时间是( )A. 15世纪C. 17-18世纪B. 16世纪D. 19世纪3.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4.在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中,其主流至今仍是:( )A.存在主义哲学C.分析哲学B.现象学D.解释学5.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 )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巴比伦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B.古巴比伦、中国和古希腊D.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希腊6.中国当代文艺研究在肯定反映论的前提下,正以( )为中心构筑新的理论体系。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 综合练习 答案.doc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 综合练习 答案.doc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综合练习答案综合题答案第一、二、三、四、五章一、名词解释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三、单项选择题1.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A综合性的主干学科)。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始以分门别类的面目出现的时间是(C17-18世纪)。

3.“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D日本)。

4.教材所介绍的调查方法中,哪一种具体方法是与政治选举的预测一起发展起来的?(D抽样调查)。

5.成为20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技术“起飞”的主要信号是(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建立)。

6.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7.系统论的创始人是(C贝塔朗菲8.下列一组学科被认为是最为典型的综合学科(B现代管理学、人口科学、科学学)。

9.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C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

10.“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B克罗齐三、简答题1.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2.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测题及答案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测题及答案

全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测题绪言一、语词解释1.两大科学部类: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

2.科学学:以科学自身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11.人文科学:是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特别是人的精神生活与精神世界进行探究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4.人文社会科学的常规性发展:通常指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一种量的变化,在维持原有理论大框架的状态中,理论取得某些新的进展。

5.人文社会科学的革命性发展:通常指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一种质的变化,新的理论对旧理论的基本原理、方法与理论框架作了根本性的改变。

○21.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帮助人们接触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去理解和解释人文社会现象,把握人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2.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建设功能: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

3.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建设功能:深刻影响整个文化事业发展。

4.人文社会科学的政治建设功能:对社会的政治思想意识观念,对政治制度、政策法规、政治机构、政治行为发生影响。

5.人文社会科学的经济建设功能:促进物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31.定性研究: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2.定量研究:对于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3.直觉:一种非神秘性的、与事实相联系的、与人的现实心理活动相联系的思维方式4.灵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在科学创新诺言就达到高潮阶段时,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和认识形式。

5.系统填空抽样方法:一种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用以描述总体的具体调查方法;概率抽样是抽取样本的基本方法。

○41.时代主题:全球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走势的聚焦点,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2005年04月11日小学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以——为主导倾向,在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了整体联动。

2.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的时代性、——的时代性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时代背景因素。

3.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1900年由哲学家——创立的“现象学”而掀开新的一页,引发了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

4,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家——受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影响,倡导以纯“客观主义”态度和“科学方法”研究历史,被尊为“近代史之父”。

5.20世纪对纯客观主义的史学传统发动猛攻的首推意大利历史哲学家——。

他提出: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6.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是马建忠借鉴拉丁语法通析汉语语法结构于1989年出版的《》。

7.美国和英国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和泰勒在各自的著作《古代社会》和《原始文化》中,以空前丰富、翔实的资料,阐述人类的历史变迁分为——、——、文明三个时期,被称为——早期人类学的进化论派。

8.现代西方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罗尔斯于1971年出版的哎《——》一书,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伦理学、政治学、法学领域中最主要的理论著作。

9。

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较多的教育史学者将此作为独立的教育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10·——是法学与教育学合作产生的交叉学科。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人文科学2.全球问题3.实证主义思潮4.经济自由主义5.语言学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入括弧之中。

每小题1分,共计20分)1.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份主要是由于( )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B.事物的本质C.社会的需要 D.科学自身的需要2.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 )A.综合性的主干学科 B。

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试卷

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试卷

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试卷
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试卷
Section A: 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
1. 下列文艺理论家中,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的是:
A. 陈寅恪
B. 鲁迅
C. 钱钟书
D. 黄宗羲
2. 孔子是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名家
3. 《红楼梦》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A. 贾平凹
B. 鲁迅
C. 曹雪芹
D. 余秋雨
……
Section B: 简答题(共5题,每题12分,共60分)
1. 请简要阐述鲁迅先生的思想对现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2. 解释文化相对论的概念,并阐述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3. 请简述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影响和意义。

4. 以《红楼梦》为例,探讨小说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其在现代文学中的传承和发展。

5. 请比较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差异,探讨其背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Section C: 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
1. 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2. 请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
本试卷不得抄袭,如有发现,一律按学术不端行为处理。

祝各位同学顺利完成考试!
【文章结束】。

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标准答案

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标准答案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二、填空题:1、人们把客观世界划分为互相联系有互相对立的两部分: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社会和以自然为中心的自然界。

由此,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就相应分化为两种独立的科学即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2、人文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同是人类的自我认识。

3、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关于人类的历史和未来,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协同研究。

4、按照历史的维度,人文社会科学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孕育奠基阶段,二是生成发展阶段,三是拓展反思阶段。

5、人文社会科学时代性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的时代性,研究主体的时代性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时代背景因素。

6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性。

7、教材将人文社会科学的全部功能分为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以及社会管理功能和社会决策功能和咨询功能8、一般人所说的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和开化的程度,它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从人类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一起构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两项基本内容。

9、有人指出,狭义的文化包括了三个基本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各种思想、意识、观念等,第二个层次是指,表现第一个层次内容的物质载体;第三个层次是指各种制度、风俗。

10、现代咨询以周密调查和严格的科学分析为依据的。

11、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包括: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八章至第十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1
A
2
A
C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C
6
A.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体系的建构 B.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C.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卫生的教育和心理问题的辅导
D. 帮助教师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象”
7.教育与社区关系以及学校内部社会关系的研究属于教育社会学的()A.宏观层面研究 B.中观层面研究 C.微观层面研究 D.综合性研究
8.20世纪20年代率先创造性的专门研究教育的经济意义,设计出计算教育经济效益的方法的是( )
A.前苏联经济学者 B.美国经济学者
C.德国经济学者 D.英国经济学者
9.“知识就是力量”的提出者是英国哲学家()。

A.洛克
B.笛卡儿
C.斯宾塞
D.培根
10.把真理分为理性的真理和经验的真理的是()。

A.胡塞尔
B.海德格尔
C.弗洛伊德
D.莱布尼茨
11.世界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在()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2.有的学者倡导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

这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发
A
C
13
A
14
表现

A
C
15.
A
16
A
17.
A
18
A
19
A
C.掌握学习理论 D.阶段教学论
20.产生了持久深刻的影响然而并不属于近年来我国有关小学素质教育实验的运动是( )
A.愉快教育 B.和谐教育 C.生活教育 D.情境教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格,每空格1分,共20分)
1.新产业革命的兴起引发世界各国间的更为激烈的竞争。

这种竞争,既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又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2.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就是运用系统的观点对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

3.社会热点问题是一个时期中社会矛盾的全面互补,社会公众的优秀文化。

4.未来东西方文化互补将既是两者之间的整体性,又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互补。

整体互补是指两者各自从世界上一切国家、民族的局部范围中吸取营养。

5.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人生之本、民族之本、教育之本的初等教育,一直是教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6.当代中国教育学有五种主要的具体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理论研究法。

7
8.
9.
10
1
2
3
4.
5
1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开创了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新纪元。

2.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的“新人文主义”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答:内涵:倡导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

这样一种科学,是人性化、可以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带来利益的科学。

意义:体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结合,表明自然科学工作者对于人文主义的合理部分的认可和重视。

3.当代中国有关小学素质教育实践的跨学科探讨,对于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有什么积极贡献?
答:20世纪末叶我国有关小学素质教育实验的科学探讨十分活跃,关于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情境教育、主体教育的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成为初等教育研究中最为活跃、全国小学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亮点;成为素质教育理论的生长点之一,对我国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特别是对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关系的研究,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提出,对教学规律的探讨等,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4.我国教育社会学是怎样认识班级问题的?
答:一般认为,班级是在宏观社会文化背景制约下的特殊的儿童社会,班级集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和社会组织,班级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

强调教师、学生、
病。

5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