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福建省2020年化学中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福建省2020年化学中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第Ⅰ卷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0福建中考,1,3分,★☆☆)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A.夯筑土屋B.结绳记事C.磨制石器D.烧制彩陶2.(2020福建中考,2,3分,★☆☆)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 )A.过氧化氢(H 2O 2)B.乙醇(C 2H 6O )C.三氯甲烷(CHCl 3)D.过氧乙酸(C 2H 4O 3)3.(2020福建中考,3,3分,★☆☆)在制取氢气(2442Zn H SO ZnSO H +=+↑)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加入锌粒C.加入稀硫酸D.收集氢气 4.(2020福建中考,4,3分,★☆☆)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 A.米饭 B.瘦肉 C.青菜 D.玉米油5.(2020福建中考,5,3分,★☆☆)“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金属 D.维生素6.(2020福建中考,6,3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 A.石墨质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 B.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 C.熟石灰显碱性——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干冰易升华——用于人工降雨7.(2020福建中考,7,3分,★☆☆)2020年6月23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

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C.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放出热量D.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8.(2020福建中考,8,3分,★☆☆)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福建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精编解析版

福建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精编解析版

福建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A. 夯筑土屋B. 结绳记事C. 磨制石器D. 烧制彩陶2.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A. 过氧化氢(H2O2)B. 乙醇(C2H6O)C. 三氯甲烷(CHCl3)D. 过氧乙酸(C2H4O3)3.在制取氢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检查气密性B. 加入锌粒C. 加入稀硫酸D. 收集氢气4.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 米饭B. 瘦肉C. 青菜D. 玉米油5.“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A. 单质B. 元素C. 金属D. 维生素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A. 石墨质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B. 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C. 熟石灰显碱性——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 干冰易升华——用于人工降雨7.2020年6月23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

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B.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C. 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放出热量D. 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8.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20℃时,100gH2O最多能溶解36.0gNaClB. 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C. 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D. 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AB. BC. CD. D10.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

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一、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下列做法符合环保要求的是()A.野外焚烧垃圾B.回收废弃塑料C.任意排放污水D.随意丢弃电池2.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乙醇(C2H6O)B.青蒿素(C15H12O5)C.富勒烯(C540)D.葡萄糖(C6H12O6)3. 下列是《本草纲目》记载的四种无机药物,其成分中Hg的化合价为0的是()A.水银(Hg)B.升丹(HgO)C.朱砂(HgS)D.轻粉(Hg2Cl2)4.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指标。

下列指标可通过过滤达到的是()A.澄清B.无异色C.无异味D.无细菌和病毒5. 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g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钠由液态变成气态,微粒间间隔变小D.人体缺钠会导致甲状腺疾病6. 某同学模拟闽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纯碱,需用50.0g水配制20∘C的NaCl饱和溶液(20∘C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A.18.0gB.16.0gC.13.2gD.11.5g7.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8. 南京大学课题组研制出ZnGa2O4催化材料,实现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下列有关ZnGa2O4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材料B.含有2个氧分子C.对碳循环利用有积极意义D.Ga、O元素质量比为1:29.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10. 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图)。

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kJ⋅g−1)、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

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A.m(金属)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空气中实验获得B.m(金属)只能通过氯酸钠分解吸收热量与金属燃烧放出热量进行理论计算确定C.m(金属)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减小产氧量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小二、第II卷本卷共6题,共45分11. 今年“3⋅15”晚会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谣言进行了破解。

2020学年福建省中考试题化学及答案解析

2020学年福建省中考试题化学及答案解析

2020年福建省中考试题化学一、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下列做法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A.野外焚烧垃圾B.回收废弃塑料C.任意排放污水D.随意丢弃电池解析:A、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粉尘而造成空气的污染。

不利于环境保护;B、回收废弃塑料,可以防止白色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C、任意排放污水,易造成水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D、随意丢弃电池,易造成水土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答案:B2.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乙醇(C2H6O)B.青蒿素(C15H12O5)C.富勒烯(C540)D.葡萄糖(C6H12O6)解析:A、乙醇(C2H6O)属于有机物;B、青蒿素(C15H12O5)属于有机物;C、富勒烯(C540)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D、葡萄糖(C6H12O6)属于有机物。

答案:C3.下列是《本草纲目》记载的四种无机药物,其成分中Hg的化合价为0的是( )A.水银(Hg)B.升丹(HgO)C.朱砂(HgS)D.轻粉(Hg2C l2)解析:A.水银是金属单质汞的俗称,其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故正确;B.在HgO中,氧元素显-2价,所以汞元素显+2价,故错误;C.在HgS中,硫元素显-2价,所以汞元素显+2价,故错误;D.在Hg2C l2中,氯元素显-1价,所以汞元素显+1价,故错误。

答案:A4.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指标。

下列指标可通过过滤达到的是( )A.澄清B.无异色C.无异味D.无细菌和病毒解析:A、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通过过滤可得到澄清的液体,故选项正确。

B、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除去色素,故选项错误。

C、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除去异味,故选项错误。

D、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杀死细菌和病毒,故选项错误。

福建省福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

2020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 Fe—56一、选择题(共36分)1.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真丝围巾 B.纯棉袜子 C.不锈钢锅 D.塑料水桶2.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粘合剂和防火材料。

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3.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的病症是()A.贫血 B.甲状腺肿大 C.佝偻病 D.夜盲症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A.O2—2个氧原子 B.Ca2+—钙离子 C.P2O5—五氧化二磷 D.2H 2O—2个水分子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来水是纯净物 B.水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C.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D.硬水通过蒸馏可转化为软水6.配制稀硫酸的部分操作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的是()7.打开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其原因是()A. 氨分子在不断运动B. 氨分子中原子种类发生变化C. 氨分子的体积变大D. 氨分子转变为氮分子和氢分子8.根据图2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9.鉴别下列物质所使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A.氧气与氮气—闻气味 B.氯化钠与碳酸钠—用稀盐酸C.铝与铝合金—比较硬度 D.氯化钾与氯化铵—用熟石灰10. 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11. 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A.铁部分锈蚀后没有回收价值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C.铁生锈,产生的铁锈能阻止铁继续被锈蚀D.铁生锈是铁在有氧气和水等物质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复杂化学反应的过程12. 甲醛可用作农药和消毒剂,下列关于甲醛(CH2O)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类别上看:甲醛属于有机物B.从变化上看:甲醛完全燃烧只生成水C.从宏观上看: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从微观上看: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二、填空与简答(共33分)13.(16分)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和答案解析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和答案解析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和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分)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A.夯筑土屋B.结绳记事C.磨制石器D.烧制彩陶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夯筑土屋、结绳记事、磨制石器都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参考答案:解:A、夯筑土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结绳记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磨制石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烧制彩陶,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3分)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A.过氧化氢(H2O2)B.乙醇(C2H6O)C.三氯甲烷(CHCl3)D.过氧乙酸(C2H4O3)解析: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无机化合物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是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参考答案:解:A、过氧化氢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B、乙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三氯甲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过氧乙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判别,抓住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3分)在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加入锌粒C.加入稀硫酸D.收集氢气解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第Ⅰ卷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A.夯筑土屋 B.结绳记事C.磨制石器D.烧制彩陶2.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A.过氧化氢(H 2O 2) B.乙醇(C 2H 6O )C.三氯甲烷(CHCl 3)D.过氧乙酸(C 2H 4O 3)3.在制取氢气(2442Zn H SO ZnSO H +=+↑)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加入锌粒C.加入稀硫酸D.收集氢气4.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米饭B.瘦肉C.青菜D.玉米油5.“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A.单质B.元素C.金属D.维生素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A.石墨质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B.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C.熟石灰显碱性——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干冰易升华——用于人工降雨7.2020年6月23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

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C.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放出热量D.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8.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度/℃0204060NaCl的溶解35.736.036.637.3度/gKNO3的溶13.331.663.9110解度/gA.20℃时,100gH2O最多能溶解36.0gNaClB.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B除去水中的色素将水通过装有活性炭的净化装置C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溶解、蒸发、结晶D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取样,加稀盐酸,闻气味A.AB.BC.CD.D10.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福建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福建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温度/℃
0
20
40
60
NaCl 的溶解 35.7 36.0 36.6 37.3
度/g
KNO3 的溶 13.3 31.6 63.9 110
解度/g
A. 20℃时,100gH2O 最多能溶解 36.0gNaCl B. 40℃时,KNO3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63.9% C. 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 D. 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 KNO3 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小于 63.9%,选项 B 正确;
C、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且海水中氯化钠的浓度较低,从海水中获取 食盐应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即海水晒盐),用冷却海水的方法不能获取大量食盐,选项 C 错误; D、从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温可将 KNO3 饱和
化学式为:H2O;

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1:4:1。

处的微粒是 H2O。
(3)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②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锌等金属单质;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还有 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就是由离子构成的; ③同种元素的原子,若中子数不同,则质量也不同。
4.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A. 米饭
B. 瘦肉
C. 青菜
D. 玉米油
【答案】B
【解析】 A、米饭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B、瘦肉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C、青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玉米油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分)(2020•福建)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A.夯筑土屋B.结绳记事C.磨制石器D.烧制彩陶2.(3分)(2020•福建)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A.过氧化氢(H2O2)B.乙醇(C2H6O)C.三氯甲烷(CHCl3)D.过氧乙酸(C2H4O3)3.(3分)(2020•福建)在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加入锌粒C.加入稀硫酸D.收集氢气4.(3分)(2020•福建)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米饭B.瘦肉C.青菜D.玉米油5.(3分)(2020•福建)“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A.单质B.元素C.金属D.维生素6.(3分)(2020•福建)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A.石墨质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B.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C.熟石灰显碱性﹣﹣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干冰易升华﹣﹣用于人工降雨7.(3分)(2020•福建)2020年6月23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

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C.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放出热量D.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8.(3分)(2020•福建)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度/℃0204060 NaCl的溶解度/g35.736.036.637.3KNO3的溶解度/g13.331.663.9110 A.20℃时,100g H2O最多能溶解36.0g NaClB.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9.(3分)(2020•福建)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B除去水中的色素将水通过装有活性炭的净化装置C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溶解,蒸发结晶D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取样,加稀盐酸,闻气味A.A B.B C.C D.D10.(3分)(2020•福建)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A. 夯筑土屋B. 结绳记事C. 磨制石器D. 烧制彩陶2.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A. 过氧化氢(H2O2)B. 乙醇(C2H6O)C. 三氯甲烷(CHCl3)D. 过氧乙酸(C2H4O3)3.在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检查气密性B. 加入锌粒C. 加入稀硫酸D. 收集氢气4.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 米饭B. 瘦肉C. 青菜D. 玉米油5.“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A. 单质B. 元素C. 金属D. 维生素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A. 石墨质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B. 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C. 熟石灰显碱性--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 干冰易升华--用于人工降雨7.2020年6月23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

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B.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C. 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放出热量D. 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8.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度/℃0204060NaCl的溶解度/g35.736.036.637.3KNO3的溶解度/g13.331.663.9110A. 20℃时,100gH2O最多能溶解36.0g NaClB. 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C. 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D. 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B除去水中的色素将水通过装有活性炭的净化装置C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溶解,蒸发结晶D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取样,加稀盐酸,闻气味A. AB. BC. CD. D10.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福建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f56a56a991a84a3fa4d509cc40a8f2cd

福建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f56a56a991a84a3fa4d509cc40a8f2cd

福建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A .夯筑土屋B .结绳记事C .磨制石器D .烧制彩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 、夯筑土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 、结绳记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 、磨制石器,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 、烧制彩陶,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2.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 A .过氧化氢(H 2O 2)B .乙醇(C 2H 6O ) C .三氯甲烷(CHCl 3)D .过氧乙酸(C 2H 4O 3)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 、过氧化氢中不含有碳元素,属于无机化合物,符合题意;B 、乙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C 、三氯甲烷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D 、过氧乙酸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3.在制取氢气(2442Zn H SO ZnSO H +=+↑)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加入锌粒C.加入稀硫酸D.收集氢气【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采用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有:A、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为将导管的一端伸入烧杯中的液面下,用手握住试管的外壁,若导管口形成气泡,松开手后,导管口形成一小段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A选项操作正确,符合题意;B、锌粒为固体颗粒,加入到试管的操作是将试管平放,用镊子夹起锌粒放置在试管口,再缓缓的竖起试管,使锌粒慢慢划入试管底部,图中试管竖放,直接将锌粒放入,有可能会将试管底部打破,B选项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倾倒法加入液体试剂稀硫酸的操作为取下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使试剂瓶的标签向着手心,图中瓶盖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有可能造成试剂的污染且瓶口残留的液体可能会流下腐蚀标签,C选项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D选项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Ⅰ卷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A. 夯筑土屋B. 结绳记事C. 磨制石器D. 烧制彩陶DA 、夯筑土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 、结绳记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 、磨制石器,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 、烧制彩陶,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

2.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A. 过氧化氢(H 2O 2)B. 乙醇(C 2H 6O )C. 三氯甲烷(CHCl 3)D. 过氧乙酸(C 2H 4O 3) AA 、过氧化氢中不含有碳元素,属于无机化合物,符合题意;B 、乙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C 、三氯甲烷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D 、过氧乙酸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3.在制取氢气(2442Zn H SO ZnSO H +=+↑)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 B. 加入锌粒C. 加入稀硫酸D. 收集氢气A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采用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有:A、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为将导管的一端伸入烧杯中的液面下,用手握住试管的外壁,若导管口形成气泡,松开手后,导管口形成一小段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A选项操作正确,符合题意;B、锌粒为固体颗粒,加入到试管的操作是将试管平放,用镊子夹起锌粒放置在试管口,再缓缓的竖起试管,使锌粒慢慢划入试管底部,图中试管竖放,直接将锌粒放入,有可能会将试管底部打破,B选项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倾倒法加入液体试剂稀硫酸的操作为取下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使试剂瓶的标签向着手心,图中瓶盖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有可能造成试剂的污染且瓶口残留的液体可能会流下腐蚀标签,C选项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D选项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 米饭B. 瘦肉C. 青菜D. 玉米油BA、米饭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B、瘦肉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C、青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D、玉米油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A. 单质B. 元素C. 金属D. 维生素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的“铁”、“锌”、“硒”指的是元素,不是单质、金属和维生素。

故选B。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A. 石墨质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B. 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C. 熟石灰显碱性——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 干冰易升华——用于人工降雨AA、石墨质软,可以制铅笔,石墨做电池的电极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故错误,符合题意;B、不锈钢用于制造医疗器械是由于不锈钢耐腐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熟石灰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0年6月23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

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B.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C.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放出热量D. 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D A、氢气液化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这是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造成的,选项A不正确;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氮气首先达到沸点,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氧,液氧中氧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选项B不正确;C、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液氧变成气态氧时,应该吸收热量,不会放出热量,选项C不正确;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所含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因此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就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选项D正确。

故选D。

8.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20℃时,100gH2O最多能溶解36.0gNaClB. 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C. 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D. 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A、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固体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因此20℃时,100gH2O中最多能溶解36.0gNaCl,选项A正确;B、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则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g100%39.0%63.9g+100g⨯≈,小于63.9%,选项B正确;C、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且海水中氯化钠的浓度较低,从海水中获取食盐应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即海水晒盐),用冷却海水的方法不能获取大量食盐,选项C错误;D、从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D正确。

故选C。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AB. BC. CD. DB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也不能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原试剂,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C、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即得到含有MgCl2、CaCl2等可溶杂质的食盐,所给方法中缺少过滤步骤,不符合题意;D、铵态氮肥与碱反应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鉴别铵态氮肥时应该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0~300s内,两个容器内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B. 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C. 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mLD. 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CA、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硫酸钙的溶液呈中性,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和硫酸不断消耗,两容器内溶液中的酸不断地减少,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A选项判断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可知,0-100s内,曲线的变化是先缓后陡,说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变化先小后大,由此可知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B选项判断正确,不符合题意;C、如图所示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为2.8amL,100-200s内产生的CO2体积为7.8amL-2.8amL= 5amL,则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产生的CO2体积少5amL-2.8amL= 2.2amL,C选项判断错误,符合题意;D、由图形可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与等质量碳酸钙粉末反应,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比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要慢一些,但是可以通过改变稀硫酸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合适,因此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D选项判断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第Ⅱ卷本卷共8题,共70分11.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1)①如图为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②如图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____________。

在化学变化中,氧原子容易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①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②处的微粒是(3)道尔顿原子学说的部分观点如下:①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②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③同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完全相同。

现代科学证实以上观点均不确切,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简要说明:___(1). 28.09 (2). 8 (3). 得到(4). 1:4:1 (5). H2O (6). ①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或“②物质也可以由分子或离子构成”“③同种元素的原子,若中子数不同,则质量也不同”等其他合理答案)(1)①根据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值是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②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每层上的电子数,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2+6=8,;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易得电子成为阴离子,小于4个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多于4个,易得2个电子成为氧离子,形成稳定结构。

(2)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甲醇和另一种物质。

根据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和种类和数目都不发生改变。

反应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分别为:2O、1C、6H;反应后已知原子和种类和数目为1O、1C、4H;故还少1O、2H;所以每个未知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所以其化学式为:H2O;①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4:1。

②处的微粒是H2O。

(3)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②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锌等金属单质;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还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就是由离子构成的;③同种元素的原子,若中子数不同,则质量也不同。

12.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__(填标号)。

A 卧薪尝胆B釜底抽薪C 火上浇油D 煽风点火(2)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

“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

①“煤饼烧石成灰”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