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危险源发生的预兆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辨识(三篇)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辨识煤矿作为一种重大危险行业,处于国家安全生产领域的重点监管对象之一。
煤矿井下存在着大量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对工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辨识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一、煤层瓦斯危险源煤层瓦斯是煤矿井下最常见的危险气体。
在矿井中,煤层瓦斯与空气形成混合物,若遇到明火、静电火花等热源,很容易引发爆炸事故。
因此,识别和控制煤层瓦斯危险源至关重要。
1. 井下矿井开拓和巷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瓦斯。
2. 煤层中固定的瓦斯,例如裂隙瓦斯或孤立矿层瓦斯。
3. 矿井井筒中的瓦斯积聚。
4. 抽出的煤层瓦斯和瓦斯抽放系统处理不当引起的瓦斯泄漏。
二、煤尘危险源煤尘是导致煤矿井下爆炸事故的主要危险源之一。
煤尘爆炸的条件是煤尘浓度达到可燃范围内,同时遇到明火、高温等热源。
因此,识别和控制煤尘危险源尤为关键。
1. 巷道施工过程中煤尘的产生。
2. 煤矿生产中运输、转运和储存过程中产生的煤尘。
3. 煤矿井下使用的机械设备引起的煤尘扬尘。
4. 煤矿井下地质条件造成的煤尘积聚。
三、火灾危险源火灾是煤矿井下最常见的事故之一,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引发爆炸事故。
因此,对煤矿井下的火灾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控制非常重要。
1. 使用明火作业,例如焊接、切割等。
2. 使用易燃液体和气体进行作业。
3. 矿井中积存的易燃物品,例如木材、纸张等。
4. 电气设备故障引起的火灾危险。
四、冒顶、顶板事故危险源煤矿井下的冒顶、顶板事故是煤矿井下最常见的事故之一,一旦发生会造成重大伤亡。
因此,对煤矿井下的冒顶、顶板问题进行辨识和控制非常重要。
1. 井下矿井开拓和巷道施工过程中的冒顶。
2. 井下采掘作业过程中,煤与顶板的剥离导致的冒顶和顶板坍塌。
3. 井下巷道的局部冒顶和顶板坍塌。
4. 重大地质构造引起的冒顶和顶板问题。
五、机械设备故障危险源机械设备故障是煤矿井下发生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对煤矿井下的机械设备故障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控制非常重要。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辨识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辨识煤矿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其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源。
为了确保矿工的安全,必须对煤矿井下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煤矿井下常见的危险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1. 瓦斯爆炸危险:煤矿中存在大量的瓦斯,一旦积聚到一定浓度,就会发生爆炸。
因此,瓦斯爆炸是煤矿井下最常见的危险之一。
管理措施包括:建立瓦斯检测系统,监测和及时报警;安装通风系统,及时排除瓦斯;加强瓦斯监测和瓦斯防治培训。
2. 矿井塌陷危险:由于采煤引起的地压和矿井结构的不稳定,会导致矿井塌陷,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管理措施包括:定期进行地质勘察,评估矿井稳定性;采用适当的支护措施,如钢架和岩层注浆;加强巷道支护管理,确保巷道的稳定性。
3. 矿井透水危险:地下水是煤矿井下常见的危险源之一。
矿井透水会导致巷道及工作面被浸泡,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和矿工的安全。
管理措施包括:加强井下水文地质勘查,全面了解矿区地下水情况;采取有效的封水措施,如注浆、堵漏等;加强巷道排水系统建设和维护。
4. 煤尘爆炸危险:煤尘是一种易燃物质,积聚到一定浓度时,会发生爆炸。
煤矿井下的采煤、运输和堆放等作业都会产生大量的煤尘。
管理措施包括:加强煤尘监测和清理工作;采用湿式作业,减少煤尘产生;设置防爆设备,如防爆灯、防爆电气设备等。
5. 气候条件不良危险:煤矿井下的气候条件通常是恶劣的,如高温、高湿、低氧等,会对矿工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管理措施包括:定期监测井下环境气象条件;加强通风和通风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供适当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综上所述,煤矿井下存在许多重大危险源,对矿工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煤矿企业应密切关注相关法规和标准,加强安全管理和培训,确保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矿井水灾的预测和突水预兆

矿井水灾的预测和突水预兆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资源开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而矿井作为重要的资源开采基地,其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矿井水灾和突水是矿井安全事故中最为常见的情况之一,特别是突发水灾更是给井下工人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预测矿井水灾和突水预兆,成为了当前矿井安全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矿井水灾的预测方法矿井水灾是指矿井内部水体超过其排水能力,造成井下环境突然改变,甚至导致生命财产损失的安全事故。
为了预测矿井水灾的发生,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水位监测法:一般会在井下设立水位测量点,并通过实时监测井下水位的变化,及时发现和预测矿井水灾的发生。
2.气体检测法:利用井下“瓦斯站”等设备,检测井下的气体含量和组成等信息,从而推测矿井水灾的情况。
3.声波检测法:根据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路径,检测井下的水体状况,并结合井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推测矿井水灾的可能发生。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矿井水灾的预测准确率。
二、突水预兆的识别方法突发水灾是指未被预测到的突然发生的水灾。
突水预兆的识别,对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常用的突水预兆识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地质构造分析法:通过对矿区地质构造的分析,识别地质断层、水文圈等对突水有一定影响因素,提前预判突水风险。
2.井下环境监测法:通过井下环境的气体、水质、温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发现井下环境的异常变化,从而推测突水风险。
3.声波检测法:通过矿井中声波的传播路径和速度等特征,判断井下水体状况,从而推测矿井的突水风险。
综上所述,预测矿井水灾和突水,虽然其中所包含的技术领域十分广泛,但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和完善,使得其应用更具普及性和实用性,以更好地保障矿工们的安全。
井下火灾事故预兆有哪些

井下火灾事故预兆有哪些一、出现短暂的浓烟在井下工作的人员,如果发现井下出现了短暂的浓烟,这往往会是井下火灾的前兆之一。
此时应该立即向上级主管报告情况,并按照相应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处置。
二、矿井中空气的温度升高在井下工作时,如果发现矿井中的温度开始升高,这可能是火灾即将发生的迹象。
需要工作人员密切注视矿井内空气的温度变化,发现空气温度升高的情况,应该立即报告,并停止相应的工作。
三、矿井内出现异味或粉尘当矿井中出现异常的气味或者颗粒状物质时,往往代表着矿井中可能存在火灾的危险。
此时需要工作人员迅速进行检查,并停止相关的作业,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四、井下设备出现异常在井下作业的设备如果出现异常,如发生短路、漏电等情况,这可能是井下火灾即将发生的预兆。
工作人员应该立即停止相应的作业,并向上级领导报告情况,以做好紧急处理。
五、氧气流量大幅度增加如果在井下测得氧气的流量出现明显的增大,这可能代表着井下发生了火灾,氧气被大量消耗的情况。
这时候工作人员需要迅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避免火灾的发生。
六、煤矿内湿气增多当煤矿内的湿气明显增多时,这可能是井下火灾即将发生的前兆。
湿气增多可能会让火势得以迅速蔓延,因此在发现湿气增多的情况时,工作人员应该立即向上级报告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火灾的发生。
以上是井下火灾可能出现的一些预兆,需要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矿井内的情况,并及时报告相关情况,以保障矿井内的安全。
预防井下火灾事故的发生不仅需要工作人员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也需要矿井管理单位具备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以提高井下火灾事故的预防能力。
矿井火灾事故预兆有哪些

矿井火灾事故预兆有哪些一、矿井火灾的预兆1、气体体积变化煤矿和金属矿石中经常存在氧化铁矿,硫铁矿等,这些矿物在遇火灾时会发生氧化反应。
这些反应将会逐渐放出一定量的气体,导致矿井内的气体体积慢慢增加。
因此,矿井中气体体积的增加可能是矿井火灾的预兆之一。
2、瓦斯浓度异常升高瓦斯是引发矿井火灾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当矿井中的瓦斯浓度超过了安全范围,就容易引发火灾。
因此,矿井中瓦斯浓度的异常升高可能是矿井火灾的重要预兆。
3、矿井温度升高在矿井内部,由于地质原因或者机械设备的作用,矿井内温度逐渐升高是比较正常的现象。
但是一旦矿井温度的变化超过一定范围,就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特别是在矿井内部,一旦出现某些区域出现温度快速上升,或者高温区域的范围增大,这些都可能是矿井火灾的预兆。
4、矿井空气流动异常在矿井内部,空气的流动情况非常重要。
一旦出现了矿井内部的空气流动异常,特别是部分区域空气流动速度减慢或者空气流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这些都可能是矿井火灾的预兆之一。
5、局部瓦斯爆炸矿井中的瓦斯是矿井火灾的主要燃料,一旦瓦斯在局部爆炸,将引发火灾,因此,矿井内部局部的瓦斯爆炸也是矿井火灾的重要预兆之一。
二、矿井火灾的预测方法1、地面监测矿井火灾的预测方法之一是地面监测,通过对矿井工作面产生的瓦斯进行监测分析,可以发现矿井内的瓦斯浓度情况,从而做好火灾预测。
2、温度、空气流动监测矿井内部的温度和空气流动情况是矿井火灾的重要预测参数,通过对矿井内部温度和空气流动情况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矿井内部的异常情况。
3、瓦斯爆炸监测通过对矿井内部瓦斯爆炸情况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矿井内部的异常情况,从而及时进行火灾预测。
4、综合监测矿井火灾的预测方法其实是一个综合监测的过程,需要对矿井内部的各项参数进行综合监测分析,从而得出火灾预测结果。
三、矿井火灾的预防措施1、提高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加强对矿井内部各项参数的监测,并及时发现矿井内部的异常情况。
矿井透水事故的预兆

矿井透水事故的预兆井下透水事故的预兆口诀:一看二摸三四听,五汗六红硫化氢,七上八下九水沟,嘴尝手捏身体冷。
一看煤层是否发潮发暗、失去光泽,剥去一层是否是否还是发潮发暗、失去光泽。
二捏煤壁与否分电冰手。
三听煤层是否有“嘶嘶”或“吱吱”的水叫声。
四听到煤层与否存有“咕咕”的空洞泄水声。
五汗是指煤壁或巷壁是否“挂汗”,且挂汗水珠有欲滴之状。
六白就是指煤壁或巷壁与否“浮蚕科”,并存有硫化氢气体的臭鸡蛋气味。
七就是顶板来压与否加强,淋水与否加强且尤如落雨状。
八是底板是否发生底鼓,涌水量是否突然增大。
九就是水沟流水与否发生压力水流,这时必须特别注意流水的顔色,若较紫则表明距皱水源较离,若较混浊则表明距皱水源很将近,这时已经很危险了。
十是用嘴尝工作面上涌出的水或淋水是否发苦发涩。
十一就是用手指摩擦水珠或涌水与否存有发滑的感觉。
十二是进入工作面是否感觉身体冷。
出现沥青事故时,现场人员的打火措施现玚职工应立即戴好自救器,人往高处走,快速进入上水平和出井。
来不及逃离时,抓住顶梁,贴在顶帮,等待救援。
出现沥青事故时,现场人员恰当撤走灾区的注意事项1、撤离前,应设法将撤退的行动路线和目的地告知矿领导。
2、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应当快速撤到突水地点以上的水平,严禁步入突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红小豆巷道。
3、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主流。
4、例如因突水后毁坏了巷道中的照明设备和指路牌,沉沦了前进方向,落水人员应当朝着存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后撤。
5、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岔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
6、后撤巷道如是竖井,人员Bagalkot梯子间上下时,应当维持不好次序,严禁慌忙和抢夺。
7、撤退中,如巷道堵塞,可寻找其他安全通道撤出。
在唯一的出口封堵无法撤退时,应组织好灾区避灾,等待救援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等冒险行为。
矿井主要危险源及预防管理

矿井主要危险源及预防管理矿井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场所,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源。
为了保障矿工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矿井需要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矿井主要的危险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
一、矿井主要危险源1. 煤与瓦斯爆炸危险源煤矿中煤与瓦斯是主要的危险源之一。
煤矿中的瓦斯主要是甲烷气体,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
煤与瓦斯混合物一旦达到爆炸极限,就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2. 矿井塌陷危险源矿井地质条件不稳定,地层塌陷是矿井中常见的危险源之一。
地层塌陷会导致矿井内部结构损坏,甚至引发瓦斯爆炸等次生事故。
3. 机械设备故障危险源矿井中存在大量的机械设备,如采煤机、输送机等。
这些设备如果发生故障,可能会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通风系统故障危险源矿井通风系统是保障矿工安全的重要设施,如果通风系统发生故障,会导致矿井中积聚有害气体,增加瓦斯爆炸的风险。
5. 矿井火灾危险源矿井中存在着许多易燃物质,如煤炭、油品等。
一旦发生火灾,会导致矿工无法逃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矿井危险源预防管理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预防矿井事故的基础。
制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2. 安全设施和装备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如瓦斯检测仪、防爆灯等。
定期对安全设施和装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对矿井中的瓦斯浓度、温度、通风等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安全生产培训加强对矿工的安全生产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矿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5. 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估定期对矿井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加强对矿井的巡视和监督,确保安全生产措施的有效实施。
6. 紧急救援预案制定完善的紧急救援预案,明确各级救援组织的职责和任务。
矿井水灾的预测和突水预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8125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矿井水灾的预测和突水预兆(正式版)矿井水灾的预测和突水预兆(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矿井水灾的预测矿井水灾的预测是指矿井在开采前,根据地质勘探的水文地质资料及专门进行的水害调查资料,确定矿井水灾的危险程度,并编制矿井水灾预测图。
(1)矿井水灾危险程度的确定①用突水系数来确定矿井水害的危险程度。
突水系数是含水层中静水压力(kPa)与隔水层厚度(m)的比值,其物理意义是单位隔水层厚度所能承受的极限水压值。
②按水文地质的影响因素来确定矿井水害的危险程度。
该方法是按水文地质的复杂程度将矿区的水害危险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
(2)矿井水灾预测图的编制。
根据隔水层厚度和矿区各地段的水压值,计算某开采水平的突水系数,编制相应比例的简单突水预测图,然后根据矿区突水系数的临界值,圈定安全区和危险区。
水灾预测图的另一种编制方法是在开采平面图上圈定地下水灾的等级区域,据此制定最佳矿井规划和防治水害的措施,加强危险区域的监测,保证安全生产。
2.矿井突水预兆矿井突水过程主要决定于矿井水文地质及采掘现场条件。
矿井突水前的预兆

矿井突水前的预兆
(生产技术部)
矿井突水时,来势凶猛,破坏性强,对处在威胁区的人员人身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突水事故发生前并不是毫无征兆的,只要我们掌握突水的各种前兆,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判断,就会最低限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失。
矿井突水的预兆可总结为:
一摸二看三四听,
五红六汗硫化氢。
七上八下九水沟,
嘴尝手捏身体冷。
具体释义为:
“一摸二看三四听”:“一摸”指摸煤岩壁(层),是否有凉手,变凉的感觉。
“二看”指(没有注水的)煤层是否发潮、变暗,是否失去光泽。
“三听”指听煤岩层中是否有水叫声,“嘶嘶”声时水的压力不大,“嗞嗞”声时水的压力较大。
“四听”指煤岩层中是否有“汩汩”的流动声,若有则为岩溶水(我矿主采二1煤层受岩溶水影响小)。
“五红六汗硫化氢”:“五红”指煤壁是否挂红,“六汗”指顶板、煤壁是否挂汗。
“硫化氢”指空气中或水流中有H2S气味(臭鸡蛋味)则表示水源为老空水。
“七上八下九水沟”:“七上”指观察顶板淋水是否加大,顶板
压力是否增大;“八下”指观察底板是否有底鼓现象,涌水量是否突然增大。
“九水沟”指水沟中的流水是否出现压力水流,如果水流的水质清澈,说明离水源较远,如果水质混浊,说明离水源较近。
“嘴尝手捏身体冷”:“嘴尝”指涌水的味道若发苦发涩(铁盐、Na2SO4存在时发涩,MgSO4盐存在时发苦),则是老空水;H2S与H2CO3气同时存在时则为酸味;“手捏”指涌水是否有滑腻感;“身体冷”指现场温度下降,人呼吸时有白气,感觉身体冷,此种情况说明离水源已经很近了。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管理制度一、重大危险源的辩识:对于夏店煤矿影响其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主要有:矿井瓦斯、煤尘、水灾、火灾和顶板五大类。
二、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1、夏店煤矿为低瓦斯矿井,依据是《夏店煤矿2006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
2、依据2005年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煤层、煤样检验报告,煤尘具有爆炸性。
3、依据地质报告,夏店煤矿大部分井田位于780水平侵蚀基准面以下,存在带压开采的危险及地表水马喊水库,附近小煤窑采空区积水的危险。
4、火灾也是煤矿安全生产中重大危险源之一,由于井下易燃易爆物品的存在,极易发生矿井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顶板事故也是煤矿安全生产中重大危险源之一。
三、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建立监测监控预警系统,对矿井瓦斯、煤尘、火灾、水灾和顶板事故进行实时监控,严密监视那些可能使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及时给予预警信息或应急控制指令,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1、对重大危险源矿井瓦斯的监控措施:⑴、做好矿井通风工作,完善通风系统,合理分配风量,决不能发生瓦斯积聚超过《规程》规定。
要严格执行“以风定产”的规定,保证矿井通风系统合理。
消灭不合理通风,杜绝瓦斯超限作业。
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极其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0%时,严禁爆破;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以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对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0%以下时,方可通电开动。
矿井突水预兆

矿井突水预兆1)一般预兆.(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即臭鸡蛋味)。
(3)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肢。
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1)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股起,底殿量有时可达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
(5)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3)松散孔隙含水层水突水预兆(1)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沙,流沙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浊,总的趋势是水量、沙量增加,直至流沙大量涌出。
(3)顶板发生溃水、溃沙,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矿井突水征兆1.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1)工作面顶板来压、掉渣、冒顶、支架倾倒或断柱现象。
(2)底软膨胀、底鼓张裂。
(3)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
(4)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
这是因裂隙沟通增多所致。
2.冲积层水突水征兆(1)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到流砂大量涌出。
(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出现塌陷坑。
3.老空水突水征兆(1)煤层发潮、色暗无光。
(2)煤层“挂汗”。
(3)采掘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发凉”。
(4)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明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突水危险。
煤矿突出预兆及安全预案

煤矿突出预兆及安全预案
煤矿突出是指煤岩体突然破坏,导致巨大的煤、瓦斯和岩石碎块一起迅速向矿井空腔区域运动,造成严重的矿井灾害。
发生煤矿突出前,往往会出现一些预兆,包括地质构造异常、煤层结构变形、瓦斯涌出增加、微震活动增强等。
为了预防和应对煤矿突出,煤矿应该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预案内容:
1. 建立系统的突出预警机制:利用地质勘探、地下观测、瓦斯监测等手段,及时发现突出预兆,建立和完善突出预警机制。
2. 加强通风管理:提高通风效果,增加通风量,确保矿井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减少瓦斯积聚。
3. 加强地质监测:密切关注煤层变形和煤体应力变化,采取测量和监测措施,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
4.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培养矿工的安全意识,加强突出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矿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5. 设立安全疏散通道:为突发事故提供疏散通道,并确保通道的畅通。
6. 配备逃生救援设备:为矿工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救生装备,如逃生器等。
7. 制定突出事故应急预案:对突发事故进行预案演练,并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8. 强化安全监管:加强煤矿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确保煤矿安全。
上述是一些常见的煤矿突出预兆及安全预案的内容,煤矿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修订,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矿井发生透水前的预兆及防治措施

一、矿井发生透水前的预兆一般说来,矿井透水前主要有以下几种预兆:(1)挂汗。
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而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壁上聚结成许多水珠的现象,叫挂汗。
井下空气中的水分遇到低温的煤体,有时也可能聚结成许多水珠的现象。
区别真假挂汗的方法是,仔细观察新暴露的煤壁面上是否潮湿,若潮湿则是透水预兆。
(2)挂红。
矿井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岩体表面时,会呈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
挂红是一种出水信号。
(3)水叫。
含水层或积水区内的高压水,向煤壁裂隙挤压时,与两壁磨擦会发出“嘶嘶”叫声,这就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其他水源已经很近了若是煤巷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4)空气变冷。
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下降,煤壁发凉,人一进入工作面就有凉爽、阴冷的感觉;但应注意,受地热影响较大的矿井地下水的温度偏高,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气温反而升高。
(5)出现雾气。
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
(6)顶板淋水加大。
(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8)水色发浑,有臭味。
闻到工作面有臭鸡蛋气味,用舌头尝渗出来的水感到发涩,把水珠放在手指间摩擦有发滑的感觉,就可以肯定前面有老空水。
(9)采掘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10)裂隙出现渗水。
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较远;若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
二、矿井水害的防治措施(一)矿井水害的预防措施预防水害的预防措施可以概括为防、排、探、放、疏、截、堵7个字。
防:即井上下防水设施及防水措施;排:即井下排水设施和排水能力;探:即井巷探水;放:即对老空区积水、可疑水源采取放水,或超前放出顶板水;疏:即疏水降压或疏干有害含水层;截:即留设各种防水煤柱隔阻有害水源;堵:即注浆堵住水口,或加固裂隙带,充填溶改造含水层,加固底板度。
矿井主要灾害的预防及应急措施

矿井主要灾害的预防及应急措施水灾事故及隐患处理措施(1)、矿井水害类型为老空(老塘)积水、断层裂隙水、钻孔积水。
最常见的是老空(老塘)积水,老空积水主要老顺槽积水。
(2)、矿井发生突水事故时的预兆。
矿井透水前主要有几种预兆:(1)挂汗。
(2)挂红。
(3)水叫。
(4)空气变冷。
(5)出现雾气。
(6)顶板淋水加大。
(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8)水色发挥,有臭味。
(9)采掘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
(10)裂隙出现渗水。
(11)探眼出水。
(3)、矿井防治矿井水害的主要措施:•⑴、加强水害分析和预测预报,建立水害隐患档案,。
⑵、坚持复采块段用5米长钻杆探水“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开采时不得突破规程规定的隔水煤柱线开采,发现透水预兆及时汇报和撤离。
(3)、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职工水害辩识能力和安全意识。
(4)、洪水季节,对主要硐口制定确实可行的堵水方案,并备好防洪材料。
(4)、发现突水预兆时的应急原则及安全注意事项:停、断、撤、报、查的原则,即工工作面一旦发现突水预兆时(在探水过程中发现探水眼有顶杆现象时不得拔出钻杆),工作面的人员必须先停止生产,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至安全地点,并及时汇报井口值班及矿井调度室,并由矿井组织相关人员分析资料,查明情况。
发生水灾事故后的应急原则及注意事项:⑴、发生透水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值班室将事故情况进行汇报。
调度室值班根据灾情是否需启动事故紧急预案。
(2)、当出水量很大,现场人员必须按照避灾路线进行撤离。
若避灾线路已经被堵,撤离时应尽可能向上一个水平撤退。
(3)、矿调度室在接到事故报告时,应根据事故可能波及的地点,及时通知附近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4)、井下人员如未能及时撤离至安全地点,遇险人员应尽量往上一个水平撤退。
当被堵在上山独巷时,遇难人员必须保持镇定,避免体力消耗过多,不能喝井下的污水,需寻找裂隙水饮用。
(5)、发生透水事故后,井下排水设备必须正常运行,水泵司机必须坚守岗位,保证排水泵正常运行。
矿井危险源预知

矿井危险源预知矿井作为矿山开采的核心区域,涉及到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矿井危险源预知是指通过对矿井内部环境和设备、工人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分析,识别和预测矿井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威胁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矿井危险源预知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过及时预知矿井的隐患和风险,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潜在危险向实际危险转化,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矿井危险源预知的方法1. 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了解矿井附近的地质情况,了解区域内的构造和地质特征,判断矿井地质条件是否符合矿山安全规定和施工要求。
2. 工作面检查:对矿井的工作面进行定期检查,寻找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例如隐蔽的煤层、煤柱剩余等。
3. 设备检查:对矿井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如安全防护等,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 监控系统:在矿井内部设置监控设备,定期进行视频的实时监测和信息的传输,为矿山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5. 定期演练:对矿山内部进行模拟演练,实际操作,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隐患,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二、矿井危险源预知的内容1. 煤层爆炸:矿井内可能会存在一些挥发性物质,例如煤尘和甲烷等气体,当气体浓度超过一定比例时,会引起爆炸,造成极大的人员和设备损失。
2. 煤层火灾:在矿井顶板或煤壁受高温等热能刺激时,会引起煤层着火,导致火势蔓延。
火灾时,烟尘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会引起窒息或中毒,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爆炸。
3. 煤矿顶板坍塌:煤矿顶板承载能力不足或无法承受外力作用,过程中存在坍塌风险,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4. 煤矿冒落事故:在开采过程中,煤壁开采过程中的振动和煤体本身的力学特性等,可能引起煤岩冒落事故,煤块的运动可能伤及人身和生产设备。
三、矿井危险源预知的应对措施1. 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规定和制度,对矿井内的人员、设备、环境和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
最新煤矿危险源辨识和管控措施

煤矿危险源辨识和管控措施为贯彻执行国家和煤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护煤矿财产和职工健康生命安全。
就如何控制危险源,杜绝重大事故发生,特制定本措施。
第一章、水灾控制措施第一节灾害分析、预兆及危害一、透水预兆:1、煤层发潮发暗;2、煤壁“挂汗”;3、煤层变冷;4、顶板来压,淋水加大或底板鼓起并有渗水;5、出现压力水线,出现这一现象说明距离水源较近,应观察水流情况;6、煤层有水挤出并发出“嘶嘶”水叫声,有时能听到空洞泄水声;7、工作面有害气体浓度增加,一般是沼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浓度增加;8、煤壁或巷道挂红、酸度大、水味发涩和有臭鸡蛋味,为老空透水预兆特点。
二、发生矿井水害的原因:1、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力,雨季时山洪由井筒或塌陷裂缝大量涌入井下,造成水灾;2、水文地质情况不明,井巷接近老窑积水区,充水断层、强含水层以及打开隔离煤柱时,未按探放水制度操作,盲目施工或者虽然进行探放水,但由于措施不严密,探水孔深度不够,造成透水;3、防水隔离煤(岩)柱尺寸不够,或乱采乱掘,将其破坏而造成透水;4、排水设备能力不足或机电事故影响而造成淹井;水仓不清理,水泵不及时维修,透水时起不到排水作用;5、不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在掘进过程中,顶煤预留不够,由于冒顶与上水平积水沟通,造成水灾。
三、水灾的危害:1、恶化生产环境;2、淹没巷道或矿井造成重大人员伤亡;3、损失煤炭资源;4、缩短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增加维护费用;5、增加排水费用和巷道维护费用第二节水灾的预防措施一、水灾的预防措施1、做好水文观测工作:⑴收集地面气象、降水量与河流地水文资料,查明洪水泛滥对矿区、工业广场及居民点的影响程度;⑵通过钻孔,观测各种水源的水压、水位和水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水质,查明矿井水来源,以及矿井水和地下水、地表水的补给关系;⑶观测矿井涌水量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2、做好矿井地质工作:为了查明水源和可能涌水的通道,在矿井生产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和掌握以下情况:⑴断层和裂隙的位置,错动距离,延伸长度,破碎带范围和含水、导水性能;⑵含水层的涌水量、水压、渗透性及其到掘进煤层的距离;⑶调查矿井附近小矿的开采范围、掘进煤层及深度、积水区域分布状况等;⑷掘进过程中地表塌陷情况,观测塌陷带、裂隙带的高度,以及采动对涌水量的影响;⑸巷道出水点的位置、水量、积水范围、标高都必须绘制在采掘工程图上。
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和预兆

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和预兆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安全中的一种重大灾害,在煤矿生产中给工人和设备带来严重危害。
本文将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和预兆进行详细介绍。
一、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1.人员伤亡:煤与瓦斯突出会导致煤矿内气体浓度突然升高,煤矿工人若未及时撤离,就有可能因高浓度的瓦斯和煤尘中毒、窒息而导致死亡。
据统计,每年全球因煤与瓦斯突出导致的矿难事故造成大量工人伤亡。
2.生产设备破坏:煤与瓦斯突出时,高压气体的爆炸冲击力极大,会造成矿井内的设备损毁,甚至引发更严重的二次事故。
煤矿内往往存在大量的火花和高温源,一旦瓦斯爆炸,会导致火灾,进一步加剧矿井内的危险。
3.经济损失:煤与瓦斯突出不仅使工人伤亡和设备破坏,还将导致煤矿生产的停工和延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事故发生后,煤矿可能还要承担相关的赔偿责任,进一步加大经济压力。
二、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1.瓦斯浓度升高:煤与瓦斯突出之前,矿井内瓦斯浓度往往会有明显的上升迹象。
煤矿通常会设置瓦斯浓度监测仪器,一旦发现瓦斯浓度升高,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如增加风量、停产排瓦斯等。
2.冒顶、爆炸和塌方:煤与瓦斯突出时,往往伴随着冒顶、爆炸和塌方等现象。
煤矿工作面周围的煤岩变形增大,甚至出现大面积冒顶、爆炸和塌方,这些都是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
3.地质构造异常:煤矿地质构造发生变化,如断层破碎带扩大、岩层变形等,都可能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前兆。
这些地质变化都会导致瓦斯在煤矿中聚集,并有可能突然释放出来,形成煤与瓦斯突出。
4.地震及地表变形:在煤与瓦斯突出前,地震和地表变形也常常出现,较大的地震甚至会引发煤矿地表的塌陷。
地震和地表变形是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之一,也是矿山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
5.矿井风压变化:煤与瓦斯突出时,矿井风压会发生明显变化。
特别是瓦斯浓度升高后,瓦斯在矿井内积聚,使得瓦斯压力迅速增加,从而引起风压的突变。
6.异常声响:煤与瓦斯突出时,矿井内可能会发出不同寻常的声响,如爆炸声、扑哧声、冲击声等。
矿井冒顶事故预兆

矿井冒顶事故预兆(1)响声。
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就会发出劈裂声,紧接着出现折梁断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剧下缩,也发出很大声响,有时也能听到采空区内顶板发生断裂的闷雷声。
(2)掉渣(“煤雨”)。
顶板严重破裂时,折梁断柱就要增加,随后就出现顶板掉渣现象。
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这就是发生冒顶的危险信号。
(3)片帮。
冒顶前煤壁所受压力增加,变得松软,片帮煤比平时多。
(4)裂缝。
顶板的裂缝,一种是地质构造产生的自然裂缝,一种是由于采空区顶板下沉引起的采动裂隙。
流水的裂隙有危险,因为它深;缝里有煤泥、水锈的不危险,因为它是老缝;茬口新的有危险,如果这种裂缝加深加宽,说明顶板继续恶化,有冒顶危险。
(5)离层。
顶板快要冒落时,往往出现离层现象。
(6)漏顶。
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在大面积冒顶以前,有时因为背、顶不严和支架不牢出现漏顶现象。
漏顶如不及时处理,会使棚顶脱空、支架松动,顶板岩石继续冒落,造成没有声响的大冒顶。
(7)支架的预兆。
使用木支架,支架大量被压弯或折断,并发出响声。
使用金属支柱时,耳朵贴在柱体上,可听见支柱受压后发出的声音,当顶板压力继续增加时,活柱迅速下缩,连续发出“咯咯”声音或工作面支柱整体向一侧倾斜。
(8)煤帮的预兆。
冒顶前压力增大,煤壁受压后,煤质变软变酥,片帮增多。
(9)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
(10)顶板的淋水明显增加。
发生以上现象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受威胁地点的人员。
矿井危险源发生的预兆

矿井危险源发生的预兆内因火灾事故的预防矿井的内因火灾是井下煤炭在长期的缓慢氧化积热而产生的,防止煤炭自燃发火的主要措施有:1、在掘进期间,科学施工,尽量减小巷道围岩的松动圈的范围。
2、根据15#煤层自燃鉴定结果分析研究回采工作面的“三带”,合理确定矿井采区、回采工作面的开采方式和期限。
3、利用矿井束管监测系统对15#煤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进行连续监测,确定煤层自燃发火标志性气体,建立矿井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并定期分析化验采空区闭墙内的空气成分,发现异常时发出自燃发火预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掌握煤巷高冒区地点及范围,采用不燃性材料对高冒区进行填充,或采用导风措施进行通风消除热量积聚。
5、回采工作面开采时,保证日进度在2米以上,合理配给工作面风量,及时垮落工作面上隅角的悬顶来控制采空区氧化带的宽度和浮煤的氧化速度。
6、回采工作面连续一个月日推进度在1米以下时,要采取喷洒阻化剂、注凝胶或注液氮等自燃发火措施。
7、回采结束的工作面要在45天内拆除并进行永久封闭,采空区主要采用黄泥灌浆、注液氮或放置干冰进行处理。
防火墙质量、规格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闭墙处活煤要清理掉,同时对闭墙及墙外2米范围内进行喷浆处理,喷浆质量符合要求,喷浆厚度达到8cm并按照检查验收制度进行验收登记,跳采工作面已采段封闭闭墙要见顶板。
15#煤采区煤巷全部喷浆处理。
8、15#煤回采工作面出现发火征兆时,要及时降低工作面配风量和抽放负压,对进、回风采空区进行封堵,减少采空区漏风。
9、优化矿井通风系统,降低矿井通风阻力,均衡采空区闭墙内外压差,减少采空区漏风。
10、加强井下采空区闭墙和地面与采空区塌陷形成的裂缝,及时密闭封堵,减少采空区漏风。
11、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巷道要按规定清理积煤、冲洗巷道,加强喷雾的使用,降低井下各地点热量的积聚。
12、通风部门加强自燃煤层各地点的检查,出现气体超限,温度升高、巷道或支架挂汗等现象,要及时分析研究,并采取措施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因火灾事故的预防
矿井的内因火灾是井下煤炭在长期的缓慢氧化积热而产生的,防止煤炭自燃发火的主要措施有:
1、在掘进期间,科学施工,尽量减小巷道围岩的松动圈的范围。
2、根据15#煤层自燃鉴定结果分析研究回采工作面的“三带”,合理确定矿井采区、回采工作面的开采方式和期限。
3、利用矿井束管监测系统对15#煤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进行连续监测,确定煤层自燃发火标志性气体,建立矿井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并定期分析化验采空区闭墙内的空气成分,发现异常时发出自燃发火预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掌握煤巷高冒区地点及范围,采用不燃性材料对高冒区进行填充,或采用导风措施进行通风消除热量积聚。
5、回采工作面开采时,保证日进度在2米以上,合理配给工作面风量,及时垮落工作面上隅角的悬顶来控制采空区氧化带的宽度和浮煤的氧化速度。
6、回采工作面连续一个月日推进度在1米以下时,要采取喷洒阻化剂、注凝胶或注液氮等自燃发火措施。
7、回采结束的工作面要在45天内拆除并进行永久封闭,采空区主要采用黄泥灌浆、注液氮或放置干冰进行处理。
防火墙质量、规格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闭墙处活煤要清理掉,同时对闭墙及墙外2米范围内进行喷浆处理,喷浆质量符合要求,喷浆厚度达到
8cm并按照检查验收制度进行验收登记,跳采工作面已采段封闭闭墙要见顶板。
15#煤采区煤巷全部喷浆处理。
8、15#煤回采工作面出现发火征兆时,要及时降低工作面配风量和抽放负压,对进、回风采空区进行封堵,减少采空区漏风。
9、优化矿井通风系统,降低矿井通风阻力,均衡采空区闭墙内外压差,减少采空区漏风。
10、加强井下采空区闭墙和地面与采空区塌陷形成的裂缝,及时密闭封堵,减少采空区漏风。
11、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巷道要按规定清理积煤、冲洗巷道,加强喷雾的使用,降低井下各地点热量的积聚。
12、通风部门加强自燃煤层各地点的检查,出现气体超限,温度升高、巷道或支架挂汗等现象,要及时分析研究,并采取措施处理。
13、加强地面选煤厂各煤仓和存煤点的检查和管理,预防地面长时积煤发生氧化自燃。
14、15#煤回采工作面顺槽开口必须沿顶板至停采线以里。
15、15#煤正常生产采掘工作面不得与已封闭工作面共用通风系统。
发生冒顶事故的预兆
1、发出响声。
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会发出劈裂声,紧接着出现折梁断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缩,也发出很大声响。
2、掉渣。
顶板严重破裂时,出现顶板掉渣,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3、片帮煤增多。
因煤壁所受压力增加,变得松软,片帮煤比平时要多。
4、顶板裂缝。
顶板有裂缝并张开,裂缝增多。
5、顶板出现离层。
检查顶板要用“问顶”的方法,俗称“敲帮问顶”。
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脱离。
6、漏顶。
大冒顶前,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有时会因背顶不严和支架不牢固出现漏顶现象,形成棚顶托空,支架松动而造成冒顶。
7、有淋水。
顶板的淋水量有明显增加。
发生水灾事故的预兆
1、煤壁挂红。
这是因为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通过煤层或岩层裂隙时,在裂隙表面如果出现暗红色水锈,一般认为巷道接近积水区。
2、煤壁挂汗。
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因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缝透过煤岩壁,聚成水珠,俗称煤壁挂汗。
3、空气变冷。
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气温骤然下降,煤壁发凉,人一进去有阴冷的感觉,时间越长就越感到阴凉。
4、发生雾气。
当巷道内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形成雾气。
5、在采掘面中,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叫声时,表明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压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即将突水,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6、底板鼓起。
底鼓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底板承压含水体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突水预兆;另一种是受矿山压力单方面作用而产生底鼓,一般不突水。
当发生底鼓时,要监视底鼓的发展变化,并报告矿调度室。
经技术人员调查核实确定底鼓原因。
若是前种原因,须采取紧急措施,即先在底鼓地段铺设密集地梁,打木垛控制底鼓发展。
在底鼓基本被控制情况下,可在底鼓地段外侧打钻孔放水泄压。
7、涌水,即水已涌出。
8、井下滴水、淋水并含有大量的H2S气体,或呈酸性,突水水势迅猛,水流速度快,这是老空积水区的透水征兆。
9、裂隙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已近。
10、在进行探放水作业过程中,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者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和顶钻。
1、煤壁挂红。
这是因为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通过煤层或岩
层裂隙时,在裂隙表面如果出现暗红色水锈,一般认为巷道接近积水区。
2、煤壁挂汗。
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因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缝透过煤岩壁,聚成水珠,俗称煤壁挂汗。
3、空气变冷。
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气温骤然下降,煤壁发凉,人一进去有阴冷的感觉,时间越长就越感到阴凉。
4、发生雾气。
当巷道内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形成雾气。
5、在采掘面中,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叫声时,表明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压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即将突水,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6、底板鼓起。
底鼓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底板承压含水体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突水预兆;另一种是受矿山压力单方面作用而产生底鼓,一般不突水。
当发生底鼓时,要监视底鼓的发展变化,并报告矿调度室。
经技术人员调查核实确定底鼓原因。
若是前种原因,须采取紧急措施,即先在底鼓地段铺设密集地梁,打木垛控制底鼓发展。
在底鼓基本被控制情况下,可在底鼓地段外侧打钻孔放水泄压。
7、涌水,即水已涌出。
8、井下滴水、淋水并含有大量的H2S气体,或呈酸性,突水水势迅猛,水流速度快,这是老空积水区的透水征兆。
9、裂隙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已近。
10、在进行探放水作业过程中,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者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和顶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