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湛吾委行管2班9 之文献综述【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
根据1999 ~2011年发表在经管类核心期刊上的大学生消费研究文献,将大学生消费调查分为以下四个研究领域:“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文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
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
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顺应国家启动需、扩大消费的经济转型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经过笔者统计,在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63%。
其中,一手实证数据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1% ; 二手实证数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9% ; 非数据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3% 。
非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37%。
通过实证研究采取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且辅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文献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补充,也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或其他论文的调查数据。
通过对研究容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一般性研究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9.0%,主要涉及对全国或部分地区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误区等方面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消费领域的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0.1%。
以上文献基本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
此外,还有6. 8%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展开研究的,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3%,以贫困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1%,以90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
根据对文献容的初步统计,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这四大研究领域的文献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梳理。
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文化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消费社会理论作为西方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一支生力军,对当代西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的建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随着我国不断融人全球化进程中,消费文化对国人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
昔日阳春白雪的象牙塔,如今已是充满商业气息的商品集散地。
同学闲暇之余相互交流的也不再是学习、工作,转而是手机、游戏、流行服饰。
面对如此迅速、如此急剧的转变,让人不禁要追问,消费文化究竟具有何种魔力,让曾经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成为消费的忠实信徒。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文化消费理念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文化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可什么是当今的消费文化,当今消费文化的主流是什么,发展方向又是什么?这些不禁令人思考。
面对纷繁的消费文化我们大学生该如何应对?为此我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阅,并就此进行深刻分析,并对相关问题做出了大胆回答。
本文的资料整合及观点难免有不足之出,希望老师不吝赐教。
一、相关概念界定1、消费文化及消费文化的种类在西方,“消费文化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欧美社会的物质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①消费文化首先是一种物质文化,物质消费与转移是其基础,但是消费文化研究的并不是单纯的物质消费或消耗.它关注物质背后的符号意义和道德文化规范。
正是意义系统将消费文化与单纯的物质文化区别开来,并使消费文化成为物质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中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普遍理解是:“消费文化,更确切地说是‘消费主义文化’,它不同于经济意义上对物品的消耗。
”而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
换句话说,“‘需求’(其实就是本雅明等说的欲望)是被创造出来的、并在无形中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都卷入其中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它使人们总是处在一种‘欲购情结’之中,从而无止境地追求高档商品符号所代表的生活方式,这本身又构成了现代消费社会中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条件。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一.简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1. 攀比心理重,消费中两级分化严重。
当代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攀比心很重,消费中两级分化严重。
特别是来自农村和城市上的学生,在消费上存在很明显的两极分化,消费极不均衡。
通过样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中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占有量超过65%。
学校中63.5%的学生拥有电脑,在对大学生月平均消费调查中发现,月平均300—500的学生只占4.1%,而月平均消费800—1500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48%。
通过实地采访部分大学生,得知很多学生其实并不需要电脑,也不需要名牌衣服等,但是当问他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去买电脑买品牌衣服时,很多的学生就只有一个回答:“我的同学都有电脑,都穿名牌,我不能比他们差。
”这种攀比心理在大学生消费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在比较家庭贫困生与家境较富裕的学生消费情况时,其消费明显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的现象极易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和谐的发展。
前不久的“马加爵事件”正是这种消费不均衡的一个真实素材。
2.大学生消费易盲目冲动,缺乏理性。
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独特年龄和社会角色,以及他们特殊的心理发展特征,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
当代大学生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生活磨练,不知道生活的艰辛,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靠父母养活。
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学生中,对自己的消费制定明确的计划的学生少之又少,只有3.6%的学生知道自己每天、每月花了或需要花费多少钱,而63%以上的学生都不知道自己一个月花了多少钱。
很多学生没有对自己的消费制定合理、科学的计划,他们很多时候时一时兴起,会为了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花掉半个月的生活费。
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盲目消费的现象很多,这样的消费方式自然是不够理性,不够科学的,会影响大学生科学、理性的消费观的形成。
3.消费中从众现象突出,铺张浪费严重大学生是经历从学校到社会过渡的一个转型群体,他们不仅会受到学校学生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社会上消费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文献范文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文献范文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文献范文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XX年,短短7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X多万。
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
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
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
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
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
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调查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
他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
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
.山东工商学院题目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浅析学院公管管理学院专业劳动关系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李亚军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浅析一、引言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由第10位上升到第2位。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0美元上升至568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向全面小康迈进。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他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悉,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1分别由57.5%和67.7%下降到36.2%和39.3%[1],人们的消费观由过去自然经济模式下自给自足的消费观念及重积累倡节约的保守型消费着渐向以量入为出、注重消费效益,强调消费带来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过渡。
从1998年大学教育体制改革至今,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增长速度,由过去的340多万增长至今天的2468万。
当然,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大学生人数的增长,他们的消费环境由过去的校园内部单一消费着渐向校园内部消费、校园外部消费和网络消费等多种环境相互组合的方向发展;他们的消费内容由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主导的单一模式着渐向学习、生活、交际、文化娱乐等共同主导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他们的消费来源由过去的家庭支持单一渠道着渐向以家庭支持为主,奖学金及助学金和勤工俭学以及自主创业为辅的多来源渠道发展。
同时由这些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日益严重,消费中的享乐主义倾向严重,人际交往消费高昂,消费方式和成才目标相脱离等也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焦点。
消费观念(Consumption Concept))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
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文献综述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文献综述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 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心理特征。
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 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 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 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校时合理使用有限的经济收人, 进行科学消费。
更重要的是未来他们将是具有稳定且较高的经济收人者, 将是文化水平较高而事业有成的消费者, 将是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者, 还可能是生产或消费政策的制定者。
因而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他们的消费观念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政策制定事关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消费问题, 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事关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前途。
因此, 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 规范他们的消费行为,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第一篇: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
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
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顺应国家启动内需、扩大消费的经济转型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文献分析一、大学生消费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经过笔者统计,在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63%。
其中,一手实证数据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1%;二手实证数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9%;非数据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 3%。
非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 37%。
通过实证研究采取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且辅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文献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补充,也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或其他论文的调查数据。
通过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一般性研究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9.0%,主要涉及对全国或部分地区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误区等方面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消费领域的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0.1%。
以上文献基本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
此外,还有6.8%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展开研究的,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3%,以贫困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1%,以90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
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初步统计,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这四大研究领域的文献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梳理。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结论A.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纵观知网的论文数据库,大多的知名论文在大学生消费这个方面都会涉及到消费特点分析,笔者对其中5篇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总结如下: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也在上升。
大学生各年段消费结构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学生各年段消费结构分析引言:随着高等教育在我国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
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
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
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
市场经济学原理中,一条十分重要的理论就是:生产促进消费,消费刺激生产,从而整体上激活经济流通。
这条理论,让我们在关注社会生产的同时,也将目光对准了消费和进行消费的主体——消费者。
大学生是消费群落的一个特殊构成部分,他们不参与生产,是纯粹的消费者,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消费水平、消费构成和消费心理上,均有异于其他的消费者。
但是校外的消费观念和时尚潮流却紧密地与学校内特有的文化气息相融合,由此形成了大学生自己的消费理念和格局。
时候所以很多,大学生要面对校内的消费习惯,从而形成一个个具有大学校园特色的消费热点。
大学生经济来源构成通过调查发现,各个年段的经济来源几乎相同父母给予是大学生日常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占86.35%,勤工助学占2.90%,奖学金占9.09%,其他占1.66%。
有21.8%的学生有过打工或其他兼职的经历,他们其中有27.59%是为了补贴日用,而48.28%是为了增长社会经验,拓宽知识面,提高处事能力大学生各年级段的消费构成。
大学生消费构成当前,在校大学生有较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
以宁波大学2010年为例,各年段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的支出额0~300元的占5.3%,300元~600元占到了30.7%,600元到1000元的40%,1000元以上占到了24%之多。
固然近几年的物价过高影响了面前的消费水平,不过从以前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
具体到消费方向主要是以后几个方面:一.大一学生大一学生基本生活支出几乎是所有年段中比例最大的,达到了80%之多。
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消费价值观正确与否,不仅对其生活、学习,以及今后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将直接影响社会未来的消费价值取向。
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进行研究,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消费观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消费观:研究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的社会活动,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
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不仅直接影响其在校的生活状况和发展状况,也对社会中健康消费、科学消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探讨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问题研究,倡导树立科学消费观,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消费价值观正确与否,不仅对其生活、学习,以及今后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将直接影响社会未来的消费价值取向。
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进行研究,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消费观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消费观的研究自古就有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研究。
现代学者对消费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消费观的概念及表现罗子明在《消费者心理学》中提出消费观的相关定义来源于价值观,是价值观的组成要素之一,是人们利用价值判断来衡量消费及有关事物的标杆,反映了消费者行为最深刻的心理特征[1]。
(二)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姚洪越认为,必须对资本加以控制,则能坚持持续发展,要正确估计资本能力的过度膨胀拾人类带来的巨大危机。
如果说在资本义发展早期,资本对消费的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各种资源的利用还不是很充分,资木对消费的利用还处在合理、正面的空间的话,那么,时至今日,资源短缺全面凸现,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心灵荒宪快速蔓延,幸福指数正在下降的情况下,资本对消费的操纵整体上已经危及了[1]罗子明.消费者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37-139.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人类的生存,成为人类不幸的重要根源。
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基于相关研究文献的视角
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基于相关研究文献的视角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消费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社会的接班人,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及其消费心理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内外部因素,以期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本文首先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梳理,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方面的描述。
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特点,如追求时尚与个性、盲目攀比、消费观念不成熟等。
接着,从心理、社会、家庭等多角度探讨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因素,如消费心理、同伴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加强消费教育、引导合理消费、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等。
二、文献综述在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时,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这些研究涵盖了消费行为、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等多个方面,为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提供了丰富的视角。
众多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具有独特性。
黄洁(2018)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在消费时更注重个性化和品牌效应,他们倾向于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消费信息,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消费体验。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受到同伴影响,他们在消费决策时往往会参考朋友的意见。
在消费心理方面,赵宁(2019)的研究指出,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消费焦虑,这主要源于对未来就业和收入的担忧。
同时,大学生在消费时也表现出追求新鲜感和刺激的心理特点,这可能与他们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生活态度有关。
关于消费习惯的研究,王丽(2020)指出,大学生普遍存在冲动消费的现象,这与他们的心理发展阶段和生活经验有关。
同时,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缺乏长期规划和预算管理,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经济上面临一定的压力。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是一个多维度、复杂的问题,涉及消费行为、心理和习惯等多个方面。
关于新时期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综述
媒介与文化研究m e i ji e yu w e nhua y anji u――关于新时期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综述□李冉摘要:大学生是社会文化消费的特殊群体,对文化产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视的推动作用。
本文通过整理归纳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群体文化消费的文献,以期发现其中需改进之处,为大学生文化消费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消费;文献综述作者:李冉,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对于作为新时期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而言,文化消费越来越成为其日常消费的主要部分,其文化消费质量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呈现出新的特征,学校与社会应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
此外,大学生群体作为文化消费的一支新生力军,也将对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推动作用。
一、国外研究综述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荷兰等国家相继诞生了许多文化消费研究的著名学者,他们提出的理论对文化消费进行了不同的解读。
如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1947年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指出文化消费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
他们认为文化消费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消费过程,是资本主义通过事先决定文化消费的结果,再给予人们自由选择文化消费内容的假象,来形成一种“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
丹尼尔米勒(1986年)认为文化是一种动态的实践行为,文化就是生产和消费、客体和主体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文化消费行为不是完全被动消极的,他们主宰了自己的世界,发挥着极强的主观积极性。
他们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对文化消费的对象进行再判断,在进行消费的过程同时也是改造文化消费对象的过程。
关于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比利时消费组织信息和研究中心在2006年针对本国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状况做的一个研究。
研究指出,比利时青年学生在图书、音乐、电影等传统文化消费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电子信息的音像制品及网络的市场也不断扩大。
中国文化消费理论研究综述
中国文化消费理论研究综述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方法 (4)二、中国文化消费理论基础 (5)2.1 消费经济理论 (6)2.2 文化产业理论 (7)2.3 经济发展与文化消费的关系 (8)三、中国文化消费的发展历程 (9)3.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78年) (10)3.2 改革开放时期(1978-2012年) (12)3.3 国内外深度紧密联系时期(2012年至今) (13)四、中国文化消费的主要特点 (14)4.1 多元化趋势 (15)4.2 个性化与差异化需求 (16)4.3 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 (18)4.4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19)五、中国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 (20)5.1 经济发展水平 (21)5.2 政策环境与支持政策 (22)5.3 社会文化因素 (23)5.4 市场竞争状况 (25)六、中国文化消费的政策建议与发展策略 (25)6.1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 (27)6.2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文化创新 (28)6.3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 (29)6.4 推动文化消费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 (30)七、结论与展望 (32)7.1 研究成果总结 (33)7.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4)7.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6)一、内容综述中国文化消费理论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对近年来中国文化消费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综述,包括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结构、消费市场、消费政策等方面。
消费观念: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和态度是影响文化消费的关键因素。
研究者从消费者的心理、认知、价值观等方面探讨了文化消费的动机、目的和过程,以及消费者对不同类型文化产品的偏好和选择。
消费行为: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文化产品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是文化消费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消费文献综述
大学生消费文献综述第一篇:大学生消费文献综述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内容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有着独特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本身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大学生中,既存在着合理、理性的消费行为;也存在着不良的消费行为。
对其进行分析,以提出合理的、有益的建议,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消费意识,指导他们确立合理的消费期望,引导大学生做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教育他们讲究消费道德,大学生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消费群体,对其进行消费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心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们已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一、情感与符号之间——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据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
[1]在大学校园里情感丰富的学子们的消费行为必然有其诸多的表现:(一)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费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则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
因为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
一般来说,大学生更愿意购买能使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商品,他们的消费行为更注重感官的满足。
他们凭着自己敏锐的感官来感知、认识世界,而人的感觉包括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或包装稍有不同,大学生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进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过后,再不理会。
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文献综述
考核要点分值分布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报告一选题的意义与目的:现在有的大学生为了拥有一台轻巧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一部分学生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学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或透支银行卡以满足自己强烈的消费欲望。
这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为出,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最终的结局是债台高筑、生活窘迫,逐渐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债务危机中,进而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
同样作为大学生的我,也有着自己的消费心理,所以我觉的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进行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
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
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同时,我发现在我身边的好多同学都在追求高品牌高质量,比如现在在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人再用iphone,ipad等,所以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这次选择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进行调查的意义和目的主要是了解大学生生活费的主要去向,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心理。
帮助大学生改掉攀比求异等不正确的消费心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及消费氛围,帮助每位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确保每位大学生都能理性消费,健康生活。
二文献综述:[1]《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问题和对策》李南群(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海南文昌571321)【摘要】受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消费存在着非理性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理财观念淡薄等问题。
大学生消费观念文献综述
大学生消费观念文献综述第一篇:大学生消费观念文献综述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研究文献综述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发表在各学术期刊上的数篇关于大学生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
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角度出发概括了这段时期大学生消费观念研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并且归纳总结大学生消费的观念与消费行为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在理论、方法、研究对象和范围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学术论文;综述一、研究概况1.基于消费心理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从消费心理研究消费行为重点分析消费者的心理过程, 一般采用的研究工具是价值系统(Value System)。
价值观与消费者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价值观在消费者行为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认可。
例如,美国消费者行为学家亨利·阿塞尔(Henry Assael)认为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会影响其成员的购买和消费模式[1]。
从消费心理和价值层面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代表性研究有:澳门学者吴绍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和模式的研究,台湾学者许家铭对大学生消费决策型态与价值观关系的研究、梁伊杰对台北市大学生参与休闲运动消费行为的研究、罗博铭对大学生绿色消费品消费行为的研究、任丽美对大学生生活型态差异对移动电话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等,大陆学者朱丽叶对大学生感性消费和理性消费倾向的研究、杨传忠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宋绍成关于大众传播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研究、李光南等对大学生价值观与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以及刘世雄对大学生消费存在聚群现象的研究[2]。
以上研究的共同特征都是把研究重心放在消费者本身的消费决策的心理过程上,而产品只是参与研究的一个工具。
2.基于特定商品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这类研究主要聚焦于大学生对不同商品的功能属性的偏好以及购买使用习惯等。
在研究方法上,这类研究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特征,以定量研究为主[3]。
文化消费问题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文化视野439文化消费问题研究:一个文献综述李晨阳 河北外国语学院摘要:在现行的经济常态中,消费者这架马车已经远远超过了另外两驾马车,成为主要推动力。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消费的需求也日渐剧增。
文化消费在消费支出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国内外文化消费研究相关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对我国文化消费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对近年内学者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如内涵、功能、分类、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制约因素等方面,通过对各方面的总结概括,对文化消费的研究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文化消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7-0439-01一、文化消费基本概念关于文化消费的内涵,早在1899年,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就关注到文化消费。
1947年,国外学者阿多诺和霍克海诺在《启蒙辩证法》中率先使用了“大众文化”的概念,用来表达文化领域中的商品化过程和结果。
但是,关于文化消费的研究到上个世纪60年代才进行研究。
现在的被大众所认可的基本定义为居民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消费水平而进行的非物质上的消费。
我国学者尹世杰就消费力进行划分,文化消费是划分到精神消费力一类的,相对于物质消费来说,文化消费是处在更高层面的消费。
本文对文化消费的研究,结合各位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研究,提出本人关于文化消费的费定义: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居民在物质消费的同时,对精神及物质之外的消费越来越多,因此,将这种消费形式定义为文化消费。
二、文化消费分类关于文化消费的分类,金世和(1998)按照满足程度来分,可以把文化消费分为基本型文化消费、享受型文化消费、发展型文化消费。
车放(2006)对文化产品的外在形态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原始形态的文化产品,以物质为载体的文化产品;物态化的文化产品;行为一体的文化产品。
对文化消费的消费对象来分,可以分为私人消费物品,社会消费物品,公共消费物品。
“大学生消费心理”文献综述
“大学生消费心理”文献综述英语N班 M号谢金秀摘要:大学生是当代社会中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着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他们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对大学生在消费中存在储蓄观念淡薄、消费差距大、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攀比的消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 ,应从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注重家庭、熏陶及教养方式正确认清消费现状 克服攀比情绪、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方面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心理 消费状况 主要问题 引导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其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们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相应的消费教育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及费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情况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等几个方面。
有关调查表明,平均每增加一个高校学生,将增加7300元左右的消费。
其中,学费约2000元左右,平均占30%;伙食费约3000元左右,占40%;住宿在500元左右,占6%;交通、通讯约550元左右,占7%;文化娱乐700元左右,约占9%;其他消费约占10%。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1、大部分学生没有储蓄的意识大学生有情商、智商,可能没听过财商,其实财商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的标准。
根据笔者调查的情况,在校大学生对“财商”概念表示陌生,很多学生不了解。
在了解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的同学还要从别的同学处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这种情况表明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没有储蓄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文献综述
摘要:大学生是文化消费的特殊群体,文化消费的内容、质量等都对大学生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关于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却还存在问题,通过对国内与国外,关于此专题的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发现其中不足之处,为新的研究方向提供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消费;国内外;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180-0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资料消费比重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它对于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活中的文化消费更是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成长成才。
因此,大学生文化消费问题一直是社会、教育界关注的主要话题之一,相关研究不断增多。
一、国内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
在我国的理论界,一直没有明确地出现“文化消费”一词。
直至1985年,上海学者程恩富在1994年出版了《文化消费学》一书,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文化消费”术语。
但之后很长时间内,文化消费一直未在学术界开辟出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而是往往被划分如文化经济学、文化市场学的范畴,被学者们作为经济学、市场学的一部分来研究探析[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人民的消费水平逐渐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转变。
其中文化消费的增加,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学术界有关文化消费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的调查研究。
许多专题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等从不同的角度探析了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等。
经过阅读整理,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有着同样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消费比重不断增加,内容不断充实。
吴松、沈紫金在《wto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一书中指出:“从大学生文化消费(学费除外)绝对数量来看,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基本谈不上文化消费,90年代中期为每年400元左右,到2003年每月即为138.5元,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
二是大学生文化消费受经济能力限制,存在消费水平的不平衡状况。
在刘洋、刘天奇等学者的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者中,平均每月生活费用在200—300元的低消费人群,大约占被调查总数的8.5%;300—400元的同学占总数的5.7%;400—500元的占27.05%;500元以上的同学占60%。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的文化消费水平与月平均消费水平是成正比的[2]。
三是大学生文化消费有“西方化”趋势。
在学者李晓娟等人的调查中发现:问卷调查学生“喜欢并经常看的电影、电视”,结果选择欧美电影、电视的大学生占32.4%,选择日、韩、新加坡的学生占26.4%,选择港台的学生占23.2%,而选择国产的学生仅占18.5%。
在对最喜欢的音乐的问题调
查中,结果相似。
这些数据生动地展示了学生的消费心理[3]。
四是电子信息化发展迅速,网络文化消费上升。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的比例持续增长,同时,大学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化设施,这些为大学生上网提供便利的条件。
但是,在我国国内对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学术研究中,我们认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通过在中国知网上,以“大学生文化消费”为“篇名、关键词、摘要”作为检索条件,检索到的相关文章仅120余篇,可见对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理论研究不充分、不成熟。
其次,经过阅读相关的文献、专著,可发现对于所存在问题的根源的探究往往浮于表面,结论相似,不够深入、全面。
最后,提出的策略和建议效果不显著,针对性不强。
因而,综上所述,我国国内的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理论研究仍有待深入与完善。
二、国外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
西方关于消费的研究早在古典经济学就开始并逐渐形成了众多
理论,如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凡伯伦的消费理论等。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外文化社会学研究高潮兴起,文艺消费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文化消费的研究也随后发展。
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荷兰等国家相继诞生了许多文化消费研究的著名学者,他们提出的理论,对文化消费进行了不同的解读[4]。
如,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1947年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指出文化消费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
他们认为文化消费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消费过程,是资本主义通过事先决
定文化消费的结果,再给予人们自由选择文化消费内容的假象,来形成一种“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
凡伯伦、齐美尔、布迪厄等学者则认为文化消费是一种标示社会区分的方式。
他们认为文化消费一方面提供了生存所需,一方面是展示个人财力,界定和维系了社会关系。
丹尼尔·米勒和安东尼欧·葛兰西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消费观点:文化消费是一种创制文化的实践。
他们主张,人类的自我创造,以及文化的创制(文化作为一种人类实践),并不限于生产的活动,同时也是文化消费的特性所在。
比如,要认识我的自我,就必须透过我原先从自我外化出去的东西[4]。
关于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比利时消费组织信息和研究中心在2006年针对本国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状况做的一个研究。
研究指出,比利时青年学生在图书、音乐、电影等传统文化消费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电子信息音像制品及网络的市场也不断扩大。
这些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受到家庭观念及经济条件的影响,但家长也受到青年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反作用。
可以说,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给比利时的文化市场繁荣、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同时,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也存有一些弊端,如消费对象的单一等[5]。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国外的文化消费研究虽然起步早、研究多,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西方经济学关于消费的研究虽没有将文化消费
的内容明确排除在外,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却往往将消费的表达缩小为物质消费。
同时,国外理论界的研究即使是针对文化消费,但
将大学生作为主体的文化消费研究却是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