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课文译文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杞人忧天课文译文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zhòng)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chú)步跐(c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shì)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崩坠:崩塌陷落。

亡:无,没有。

寄:依靠,依附。

晓:告知,开导。

积气:聚积的气体。

若:你。

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

果:如果。

星宿:星辰,天上的星星。

只使:纵使,即使。

中伤:伤害。

积块:聚积的土块。

四虚:四方。

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通“释”,解除、消除。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方的虚空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评价(现实意义)
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之前,一个人提出任何疑问,其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身无所谓错误。

可是杞人成天为这个问题烦恼忧愁,而影响到自己的现实身心生活就不对了。

未来有很多会发生和不会发生的事情,我们成天只是担忧有什么用?关键是多学知识,了解自然,做好防范。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

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

问题: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一则寓言。

参考答案: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

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

如李白《梁父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

教参
这篇寓言讽刺的对象是那个杞国人。

杞人无端地担心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可居。

于是寝食难安。

杞人当然是可笑的,那么他为什么会有如此可笑的想法呢?主要是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

它把天空看作一块大石板一样的物质,因而担心他碎裂崩塌;他又忽视了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为了一件从未发生的事而操心。

而经过他人开导之后,才舍然大喜。

后来,我们就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当然也应该看到。

对一种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

杞人忧天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中伤等词语。

2.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

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

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

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着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冲虚真人”,所着《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

”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

列子着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一、积累语言:
杞(qǐ)人躇(chú)步跐(cī)蹈舍(sh)
然中(zhòng)伤星宿(xiù)
结合注释积累词语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

(亡,同“无”。

寄,依附,依托)
忧,忧愁、担心。

晓:开导
若:就像。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止:行动和停留。

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四虚:四方。

躇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

(躇,立。

步,走。


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二、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杞人忧天地崩坠,废寝忘食
忧忧彼之所忧者,晓之以理
忧天者明理大喜,晓之者亦大喜
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理解。

一、翻译课文。

抽同学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二、理解课文
1.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明确: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4.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明确:寓意: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比喻义: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第三步,熟读课文,现代审视。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吗为什么
2.学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拓展阅读
薛谭学歌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末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效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汤问》)
译文:
有个叫薛谭的小伙子,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真正学到手,就以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了,便向老师告辞回家。

秦青也没有阻拦他,把他送到城外的大道旁,为他饯行,并轻轻地打着节拍,唱了一首十分动听的歌子。

那高亢的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木,美妙的音响响彻了云霄。

薛谭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再也没有敢说回家的话。

寓意:学习需要谦虚谨慎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自满和骄傲。

总结固趣
成语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

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

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

人生乐在豁达。

布置作业:
预习《》,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教学资料
列子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

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

《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

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

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先后着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遗成《列子》一书,余者皆失传。

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

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

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博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

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老婆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我却常常挨饿。

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

列子笑着对老婆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

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

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

这样的列子遗事至今郑州民间还在流传,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

列子等道家思想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列子贵虚尚玄,修道炼成御风之术,能够御风而行,常在春天乘风而游八荒。

庄子《逍遥游》中描述列子乘风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

”他驾风行到哪里,哪里就枯木逢春,重现生机。

飘然飞行,逍遥自在,其轻松自得,令人羡慕。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其为冲虚真人,其书为冲虚真经。

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而大成于庄子。

列子先后着书二十篇,十万多字,《吕氏春秋》与《尸子》皆载“列子贵虚”,但依《天瑞》,列子自认“虚者无贵”。

彻底的虚,必定有无(空)皆忘,消融了所有差别,也就无所谓轻重贵贱等等概念。

现在流传的《列子》一书,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经过秦祸,刘向整理《列子》时存者仅为八篇,西汉时仍盛行,西晋遭永嘉之乱,渡江后始残缺。

其后经由张湛搜罗整理加以补全。

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其余篇章均已失传。

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都选自此书,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的道家学派重要传承人物。

《列子》简介
《列子》一书深刻反映了夏末周初交替与春秋战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列子》可以说是一篇恢宏的史诗,当时的哲学、神话、音乐、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列子》保存了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珍贵的先秦史料。

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列子》全书,始以《天瑞》,终以《说符》,首尾呼应,自成一体。

古时以所谓天降“符瑞”,附会与人事相应,叫做“符应”。

“符”,有符信、符验的含义。

“说符”,即谓“道”与人事的相互应验。

全文通过三十余则寓言和说理,对“道”与“智”、“名”与“实”、“形”与“神”、“贵”与“贱”、“时机”与“变通”、“久利”与“暂得”、“持身”与“治国”等多对关系进行了多个角度的论述。

现在流传的《列子》一书,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经过秦祸,刘向整理《列子》时存者仅为八篇,西汉时仍盛行,西晋遭永嘉之乱,渡江后始残缺。

其后经由张湛搜罗整理加以补全。

全书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章,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众多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列子》一书被誉为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