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用地规模的专题论证报告》
完整word版湘潭县人口规模论证报告word文档良心出品

湘潭县-- 人口与用地规模论证报告目录一、基本概况02二、县城规模论证的依据、期限和范围03(一)规模论证的依据03 (二)规模论证的期限、03 三、湘潭县发展条件分析03(一)优势条件分析03 (二)制约因素分析05 四、人口规模预测05(一)人口现状分析06 (二)县域总人口预测07 (三)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10 (四)县域城镇人口预测11 五、建设用地规模预测12附表GB50137-201《规划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指标》13一、基本概况湘潭县是湖南省湘潭市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西岸,衡山北麓,长衡丘陵盆地北段,北纬27° 20’ -28° 05'、东经112° 25’ -113° 03’之间,东临株洲市、株洲县,南接衡东县、衡山县、双峰县,西抵湘乡市、韶山市,北与湘潭市接壤。
湘潭县,依湘江,邻省城,交通发达,区位优越。
湘江、107国道、长衡西线咼速公路、武广咼速铁路纵贯南北,320国道、潭邵咼速公路、湘黔铁路、天易高等级公路横亘东西。
湘潭县面积2132.8平方公里,下辖15个镇、4个乡,共645个行政村,14个居委会,14个社区居委会。
2013年末,湘潭县总人口98.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9.09万人,非农业人口9.13万人,全县出生人口12276人,出生率12.54 %o,死亡人口5982人,死亡率6.11 %。
,人口自然增长率6.43 %0。
2013年,湘潭县地区生产总值(GDP 258.4亿元,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9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134.6 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74.9亿元,增长12.8%。
人均GDR为30445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8:50.6:28.6 调整为18.9:52.1:29 ,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湘潭县有“天下第一壮县”、“湘中明珠”之美誉,是中国湘莲之乡、湖湘文化发祥地。
项目选址论证报告范文大全精选6篇

项目选址论证报告范文大全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项目选址论证报告范文大全精选6篇项目选址论证报告第一篇一、设置依据及适用范围为保证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依据《XXX城市规划法》第三十条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基于经济增长的2040上海市人口预测论证

基于经济增长的2040上海市人口预测论证作者:杨心丽刘骏伟周为天秦战来源:《中国名城》2016年第06期摘要:在上海市2040总体规划中,如何在资源紧约束条件下保障上海的活力与发展,成为规划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从人口预测方法入手,重点借鉴复旦大学针对上海2040年人口规模的预测研究方法和部分数据,简评其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五类人口预测方法,从要素选取和模型建立入手进行分析,结合对城市发展的认知,提出基于经济增长条件下研究关于时间、经济、人口的数学模型,对204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进行预测,并给出应对相应问题可采取的政策引导方式。
关键词:上海市人口;人口迁移;经济要素;人口预测Abstract:In the 2040 overall planning of Shanghai, how to guarantee the vigor and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under the stringent constraint of resources is a problem that planners should consider. Starting with the ways of population prediction, the article mainly referred to the research ways and some data of population prediction of Shanghai in 2040 by Fudan University, simply assessed five ways of population prediction applied in the course of the research, analyzed from its element selection and model establishment, put forward mathematic model in the research of time,economy and population under the economic growth with the cogni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predicted the permanent resident population of Shanghai in 2040 and provided feasible policy guidance to solve corresponding problems.Key words: population of Shanghai ; migration of population ; economic element ; population prediction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44(2016)-06-38(7)1 研究背景城市人口预测对于城市规划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规划核心就是服务城市人口发展需求的各类空间布局和功能配套,引导城市人口合理分布并力图构建和谐的城市规模及形态。
规划修改论证报告

开福寺及周边地段控规油铺街地块D-04-01/02、D-06-01/02规划修改论证报告(成果阶段)建设单位:湖南北城棚户区改造投资有限公司设计单位:长沙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时间:2012年06月长沙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盖章)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101189)地址:长沙市曙光中路177号邮编:410007院长:张柏总工程师:何勰规划副总工程师:张云香所负责人:易云项目负责人:陈凤平设计:陈凤平校核:郑智刚审核:易云开福寺及周边地段控规油铺街地块D-04-01/02、D-06-01/02规划修改论证报告目录第一部分说明书1、项目基本情况..........................................................................................................................1.1区位...................................................................................................................................1.2用地权属 .........................................................................................................................1.3用地现状 .........................................................................................................................2、原控规及上层次规划、相关规划要求 ............................................................................2.1原控规成果.....................................................................................................................2.2原控规成果勘误............................................................................................................2.3上层次规划及相关规划要求.....................................................................................3、修改要求、理由及依据........................................................................................................3.1修改依据 .........................................................................................................................3.2修改要求 .........................................................................................................................3.3修改原因 .........................................................................................................................4、调整论证...................................................................................................................................4.1常住人口计算 ................................................................................................................4.2公共服务影响论证 .......................................................................................................4.3道路交通影响论证 .......................................................................................................4.4生态环境影响论证 .......................................................................................................4.5历史文化保护影响论证 ..............................................................................................4.5空间景观影响论证 .......................................................................................................4.6市政设施论证 ................................................................................................................5对已实施项目影响 ..........................................................................................................6、概念性规划方案印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川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论证报告文本格式及主要内容、申请格式、申报材料目录、初审意见格式2020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论证报告文本格式及主要内容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论证报告评审申请格式3.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论证报告评审申报材料目录4.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论证报告初审意见格式附件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论证报告(文本格式)(标题使用二号、方正小标宋简体字)编制单位:(使用加粗三号、楷体_GB2312)****(使用加粗三号、仿宋_GB2312)编制时间:(使用加粗三号、楷体_GB2312)**年*月(使用加粗三号、仿宋_GB2312,日期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020年7月)目录(使用三号、黑体)第一部分总则(使用小四号、方正小标宋简体字,下同) (5)一、概述(一级目录使用小四号、黑体,下同) (5)(一)项目建设背景(二级目录使用小四号、楷体_GB2312,下同).5(二)论证事项 (5)二、项目概况 (6)(一)项目基本情况 (6)(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8)(三)项目所在区域概况 (8)三、政策符合性分析 (8)第二部分**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避让性论证 (9)一、编制的原则、依据及数据来源 (9)(一)编制原则 (9)(二)论证依据 (9)(三)数据来源 (10)二、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基本情况 (10)三、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合法合规性 (10)四、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不可避让性 (10)五、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减缓和补偿措施 (11)六、结论 (11)第三部分**项目建设用地踏勘论证 (13)一、论证依据 (13)二、建设方案 (13)(一)方案比选(用地情况、尤其是占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情况) .13(二)推荐方案 (14)三、用地规模分析 (14)(一)功能分区用地情况 (14)(二)土地使用标准 (14)四、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不可避让性与合理性 (14)(一)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合法合规性 (14)(二)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不可避让性 (14)(三)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工程措施 (15)五、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情况 (16)(一)占用耕地情况 (16)(二)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情况 (17)六、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 (17)(一)耕地占补平衡方式 (18)(二)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 (18)七、结论 (20)第四部分**项目节地评价 (21)一、节地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21)(一)节地评价对象 (21)(二)节地评价原则 (21)(三)节地评价方法 (21)二、节地评价 (22)(一)建设内容(定性评价) (22)(二)规划布局(定性评价) (22)(三)项目各功能分区用地规模分析(定量评价) (22)(四)项目总用地规模分析(定性+定量评价) (22)(五)节地措施分析 (24)(六)小结与建议 (25)第五部分**项目规划选址论证 (26)一、论证原则 (26)二、论证依据 (26)三、涉及层级判识 (26)四、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7)(一)对**城市群发展的影响 (27)(二)对**城市群发展的影响 (28)五、对市县空间布局的影响 (28)(一)对**市空间布局的影响 (28)(二)对**市空间布局的影响 (29)(三)对**县空间布局的影响 (30)六、对镇村空间布局的影响 (30)(一)对**镇空间布局的影响 (30)(二)对**镇空间布局的优化引导 (30)(三)对**市**区(县)村空间布局的影响 (30)七、其他影响分析 (30)八、结论与建议 (31)第六部分论证结论与建议 (32)一、论证结论 (32)二、实施建议 (32)第七部分附件与附图 (33)一、附件 (33)二、附图 (33)第一部分总则(使用小二号、方正小标宋简体字,下同)一、概述(一级标题使用三号、黑体,下同)(一)项目建设背景(二级标题使用三号、楷体_GB2312,下同)[项目建设目的] **(项目名称),是为了解决**问题/应对**需求等。
城市规划编制管理与审批管理

5.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
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修 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6.乡规划、村庄规划 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
二、编制城乡规划的依据
1.应当遵循《城乡规划法》确定的各项规划原则 1)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力发展中等城市和小
三、城乡规划审批的内容
1、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核内容 (1)性质 (2)发展目标 (3)规模 (4)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5)交通 (6)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7)协调发展 (8)规划的实施 (9)共他内容
(1)性质:城市性质是否明确;是否经过充分论证,是否科学合 理;是否符合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2)城乡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 发展的关系。
3)城乡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 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 顾、综合部署。
4)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和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 划相协调,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三规合一
建设控制地区的建设控制指标。
4、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审查建 设项目,不得违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
5、违反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应当按照严 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依法 进行查处。
6、城市人民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门擅自调整城市规划 强制性内容,比学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第二节 城乡规划审批管理
(6)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目标是否明确 并相互协调;是否合理配置并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建设的关 系。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国家环境保护 政策、法规及标准;是否有利于城市及周边地区环境的综合保 护。
韶山市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分析与预测

韶山市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分析与预测本专题论证报告是在充分分析论证城市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和自身的优劣条件的基础上,立足现实,从全省和全县经济发展战略出发,依据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结合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全县的现状发展基础,把握节约用地和科学合理用地的原则,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合理预测城市人口发展目标及规模,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城市新世纪加快发展的可能,为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
一、韶山市概况韶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湖南省辖县级市,位于东经112.5 北纬 27.9。
2003年全市总人口10万人,面积210.38平方公里。
韶山位于湖南省中部,面积210平方公里。
韶山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7℃,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58毫米,无霜期长达280天左右,年均日照数达1717小时;森林覆盖率达56%,空气十分清新,有“天然大氧吧”的美誉。
二、分析与预测依据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韶山省城市化“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发展规划》;3、《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4、《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韶山市县城总体规划》。
三、规划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分析与预测韶山市全县总面积210平方公里,2010年底,总人口11.0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207万人。
韶山市区人口20712(包括流动人口,非农业人口,部分农业人口)(一)县域人口增长规模预测2010年末总人口11.0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207万人。
韶山市区人口20712(包括流动人口,非农业人口,部分农业人口),城镇化水平18.7%韶山市域总人口,1995-2001年变动情况见下表表1人口状况从总的看来,人口增长速度成上升趋势,同时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及生育观念的转变,结合县政府制定的人口发展速度,确定近期人口自然增长率5‰,中期人口自然增长率5‰,远期人口自然增长率4‰。
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凉中心城区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凉中心城区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7.15•【字号】•【施行日期】2015.07.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凉中心城区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平凉中心城区规划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审定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平凉市人民政府2015年7月15日平凉中心城区规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规划管理,协调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甘肃省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心城区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进行各类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城市规划土地建设审查委员会代表市政府审查、审定、审批中心城区城市规划以下事项。
(一)审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等法定规划。
其中,城市总体规划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报省政府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其它法定规划,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批。
(二)审查城市规划方面的重要政策,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
(三)审查审定规划修改的相关事项。
(四)审定中心城区建设项目规划选址。
(五)审定重要区域、复杂地块,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未覆盖区域规划条件。
(六)审定中心城区建设工程项目和主要市政工程项目。
(七)审定中心城区重点区域临时设施及大型户外广告设置。
(八)审批中心城区城市设计、风貌规划、街景规划、景观规划、概念规划等规划。
(九)审批中心城区重点区域、重要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
(十)审批中心城区各类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包括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单体设计方案等)。
洛南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

1.1 洛南县域概况 洛南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洛河上游。县境内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
部为秦岭山脉,南部为蟒岭,由西向东延伸形成于商州市、丹凤县的分界岭及洛 河与丹江水系的分水岭,境内最高点草链岭海拔 2646 米,最低点兰草河口海拔 670 米。
洛南县现有 19 个建制镇,包括城关镇、洛源镇、四皓镇、谢湾镇、柏峪寺 镇、古城镇、景村镇、三要镇、灵口镇、寺耳镇、巡检镇、石坡镇、石门镇、麻 坪镇、寺坡镇、高耀镇、保安镇、卫东镇、永丰镇。县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 钼、铁、锌、铅、矸等十余种。自然人文旅游景点有九龙山(兑山)、馒头山、 仓颉园、文庙、药王庙等。
五、 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 7 5.1 县域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7 5.2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测......................................................................................................... 16
招标项目技术及商务要求

招标项目技术及商务要求一、项目概述本次政府采购项目共两个包件:A包件:成都市新都区战略规划及总体规划修编服务;B包件:成都市新都区总体城市设计服务。
二、服务范围、服务量及服务要求A包件:成都市新都区战略规划及总体规划修编服务(一)项目概况新都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北部,成德绵经济带上,是成都向北发挥聚集辐射效应的重要引擎。
为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结合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成德绵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提升新都区综合竞争力,拟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新都区战略规划及总体规划修编服务。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新都区全域497平方公里。
(三)规划编制内容及服务要求本次规划深度将严格执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仅限):(1)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并结合新都自身发展特征进一步深化完善各项评估内容,以达到满足要求的评估深度。
评估从规划实现度、实施机制和实施环境等方面全面总结现行总规的执行情况,客观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
另外,评估工作还应结合新的实施环境变化,综合认识现行《总规》的实施成效和问题。
最终从编制、实施等多个角度,切实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作用,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今后新都总体规划的优化、提升提出建议。
(2)新都区空间发展战略a.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区域分析与目标定位:基于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功能体系、构建轨道上的成都大都市区、成德绵城镇发展带构建等背景和形势分析,结合新都自身现状发展基础,综合分析区域优势、交通区位、优势产业、山水资源等要素,从区域角度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和应对策略,研究判断新都未来的城市品质与功能提升方向和产业发展路径。
发展战略设想与策略:基于“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双重视角,规划从承载国家中心城市重要功能和综合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两个方面统筹考虑,从功能定位、空间、产业、交通、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为新都的未来发展谋划策略,重点包括对接中心城区、成德绵城镇发展带以及新青协同发展等区域策略、全域空间一体化发展的策略、山水特色城市构建策略等。
选址专题论证报告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第一章编制背景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一)临涣粉磨站建设是矿区环境保护的需要临涣工业园区是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煤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煤-焦-化-电产业链的重要基地,工业园区内建设有选煤厂、焦化厂、煤泥矸石综合利用电厂。
为充分利用煤泥、煤矸石资源,淮北矿业(集团)规划将煤泥、煤矸石全部用作电厂燃料。
发电厂建成投产后,每年将产生大量的炉渣和粉煤灰;同时,临涣工业园内的焦化厂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每年也产生相当数量的灰渣。
因此,在临涣工业园区将形成以电厂炉渣、粉煤灰为主的固体废料,若不加以利用、处理,不仅造成可利用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还会占用土地,对矿区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实现废渣的综合利用,减少并消除废渣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延伸淮北矿业(集团)煤化盐化产业链条,淮北矿业(集团)规划建设临涣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主要用于就地消化坐落于临涣工业园的中利发电公司循环硫化床产生的工业废渣。
(二)临涣粉磨站建设是淮北矿区综合开发规划中重要环节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为了充分发挥矿区所具有的煤种优、资源量大、煤质好、区位佳、运距近等比较优势,推动企业更快地发展,确定了“做精做强做大煤炭产业、调整巩固发展非煤产业”的发展战略,以便发挥煤种优势,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炭洗选深加工、煤化工,促进资源转化增值,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粉磨站的建设,是拟形成的煤-焦-化-电产业链中的一重要环节,对淮北矿区综合开发规划这一宏伟蓝图的成败至关重要。
(三)临涣粉磨站建设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区域优势1、依托中利电厂,在电厂附近建立粉磨站,实现粉煤灰的直接气力输送,可以大幅减少粉煤灰运输距离,大大减低成本;石膏原料可积极利用本地区的脱硫石膏,实现废渣的再利用。
最主要的物料——临涣熟料距离生产基地也只在50公里左右,相对周边一些粉磨站由山东等地购入石膏,成本具有比较优势。
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的几点意见

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的几点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6.09.16•【文号】建规字第525号•【施行日期】1996.09.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的几点意见(1996年9月16日建规字第525号文发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直辖市规委、规划局:《国务院关于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文”(以下简称(通知)》是国务院为加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宏观调控,对新时期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和要求;是编制城市规划、强化规划管理的有力措施;是指导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文件。
为了深入学习领会《通知》精神并认真贯彻执行《通知》的各项要求,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宣传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性。
地方各级建设、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城市规划工作中的情况,争取各级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加强对城市规划工作的领导,取得各部门和人民群众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坚持贯彻执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坚持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基本原则。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工作中,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方向和规模,提出分阶段控制目标,特别是要注重做好近期规划,明确近期控制目标和划定近期建设范围,科学合理地做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加快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充分发挥城镇体系规划在协调和指导区域城镇发展中的作用。
三、依法加强城市规划的审批工作。
今后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需要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或是进行重大变更修订的,须报请审批机关认定许可后方可进行,调整或修订工作完成后要依法报审批机关备案或审批。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第五章城乡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第十一条 城市规划上报审批的材料应当包括: 1、城市人民政府呈报审批城市规划的请示; 2、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关于审议城市规划的决议; 3、城市规划纲要审查论证会形成的书面评审意见及采纳情况的
系规划说明书、规划编制工作的说明、征求意见和意见采纳的情况、 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 等) 成果审查与公示:国务院按审查规则执行,并予以公示。
2)其他城镇体系 规划审批程序
市(县)域城镇
体系规划的审查纳入
其政府所在地城镇城
市总体规划的审查工
作,具体流程如右图
2.规划修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并向原审批机关报告;修改涉及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向原 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
修改后规划,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和 第十六条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的修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
详细规划
门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镇人民政府
本级人民政府 县人民政府 上一级人民政府
修建性详细规划
有关建设单位或城市、县人 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城市、县人民政 府城乡规划主管
部门
乡规划、村庄村规划
乡、镇人民政府
上一级人民政府
1.2城乡规划组织编制的依据
:
2.城市总体规划审批程序
1)论证规划方案 2)城市政府组织审核 3)报请人大审议 4)批准总体规划 5)公布批准的规划
永兴县城人口、用地规模论证报告(2007-2030)

永兴县城人口、用地规模论证报告(2007-2030)编稿时间: 2009年07月01日来源:县规划办作者:不详字体: 大中小 (双击滚屏)目录一、基本概况二、县城规模论证的依据、期限和范围(一)规模论证的依据(二)规模论证的期限、范围三、县城规模论证的指导思想、原则(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四、永兴县发展条件分析五、人口规模预测(一)人口现状分析(二)县域总人口预测(三)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四)县城城镇人口预测六、人口规模的资源环境容量验证七、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一)县城用地现状概况(二)县城现状用地分析(三)用地发展规模预测八、建设用地评定与用地选择(一)城市规划区范围(二)用地评定的依据(三)城市用地选择原则(四)用地选择与城市发展方向九、城市建设占用耕地补偿规划(一)新增建设用地(二)城市建设占用耕地补偿规划十、附图一、基本概况永兴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2°43′~113° 35′,北纬25°58′~26°29 ′,东邻资兴,南连郴州,西靠桂阳,北接安仁、耒阳,为郴州市第二大县,系黄克诚大将的故乡。
永兴地貌似蚕形,东部多山,西部以丘陵为主,中部丘岗平原相间分布,东西长 90 公里,南北宽 56 公里,总面积1979.4 平方公里。
永兴县距离正北方向长株潭都市区250公里,距离郴州市123公里,距离西北方向交通枢纽城市衡阳123公里,距离耒阳机场123公里。
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S212省道交叉穿越境内,境内便江上承东江,下接湘江,直入长江,一年四季通航,是郴州市唯一的水运航线。
永兴地扼五岭,雄联衡麓,秀接潇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邑。
至2007年底,全县设8镇17乡,辖24个居民委员会、341个村民委员会、4318个村民小组。
全县总人口为63.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1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21.23万人,增加1.35万人,乡村人口42.62万人,城镇化水平32.64%。
第5章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第五节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 一、综合分析,合理配置,确保平衡
• 确定了土地资源的可能供给量,预测了土地利用的需 求量,就要根据可供给量的大小,对各类用地需求进 行综合分析,分清轻重缓急,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 国民经济运行态势,选择优先保障供地的方向、有条 件供地的方向和限制供地的方向。因为土地的供给量 是一定的,因此,当供给与需求产生矛盾时,即供不 应求时,就要遵循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原则进行综合 分析,优先保障国家和地方重点能源、交通、水利等 基础设施和改善生环境的用地需求,适当地保障地方 经济支柱产业的用地需要。对那些确无供地计划的项 目,则只有眼光向内,引导它们走内涵挖潜改造的路 子。
• (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 目前,我省仍有一定数量的未利用土地,按照“因地制 宜、发挥优势、分类指导、逐步开发”的原则,采取必 要的技术、经济、工程或生物措施,使之逐渐变成可利 用状态,可以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的水平,发挥有限土地 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整套完 整、翔实、可靠、准确的土地资源基础资料,未利用土 地资源状况也已非常清楚,只要我们更进一步地对其进 行适应性评价,因势利导地加以开发利用,可以使本地 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大提高。通过以上的土地整理、土 地复垦和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我们就能够知 道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土地供给量的大小,这也是当地土 地供给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峰值,事实上这也是一个理想 中的理论值。
第一节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 内 涵 与 原 则
一、内涵
• (一)基本概念: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是在认真研究当 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以及上级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土地资源 条件,充分分析规划期内的土地资源的可能供给量, 并据此对各类用地的需求量结果进行综合平衡与协调, 确保各类用地在规划期内的需求不超过土地资源可供 给量的要求。 • (二)三个环节: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主要包括三个环 节:一是土地资源可供给量的分析;二是土地利用需 求量的分析;三是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 • (三)主要任务:土地供需平衡分析作为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最重要的专题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充分研 究土地资源可能供给量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各类用地 需求及布局,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挖掘土地 利用潜力,划定土地用途区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用地踏勘论证报告、实地踏勘论证意见参考提纲

项目用地踏勘论证报告、实地踏勘论证意见参考提纲附件 1X工程用地踏勘论证报告参考提纲〔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暨永久根本农田补划方案,特别状况下还须含规划选址论证报告章节〕一、工程概况〔一〕工程建立依据。
该工程已列入X规划〔文号〕,工程应由X:部门审批〔核准〕,符合受理占用永久根本农田的重大建立工程用地预审范围。
〔二〕工程建立意义。
工程建立的重要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土地供给政策。
〔三〕工程建立地点。
工程用地涉及X市X县〔市、区〕和 X市X县〔市、区〕。
〔跨市工程,增加表述:该工程为跨市工程,涉及、、共个市。
〕〔四〕工程用地状况。
工程申请用地总面积公顷,其中农用地公顷〔耕地公顷,永久根本农田公顷〕,建立用地公顷,未利用地公顷。
〔五〕工程建立的前期工作进展状况。
工程建立的规模和内容;涉及相关的建立技术指标;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状况;前期工作开展状况等。
〔六〕规划修改的缘由。
工程是否符合规划修改条件,依据《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该工程符合X情形,可以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工程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暨永久根本农田补划方案〔一〕规划修改的原那么和依据。
规划修改原那么。
规划修改应遵循严格爱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等原那么。
规划修改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标准性文件、标准标准及技术规程、相关规划及其他文件材料;规划修改程序是否标准。
〔二〕规划修改方案。
规划修改总体状况及指标调整状况。
规划修改状况综述,并重点说明规划修改前后,耕地保有量、永久根本农田、建立用地总规模、新增建立用地等规划限制指标调整状况。
规划局部修改是否对规划整体目标的实现有不利影响,是否采纳措施幸免或削减不利影响,提出的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土地用途区调整状况规划修改前后,永久根本农田爱护区、一般农地区等用途区调整状况。
〔三〕永久根本农田补划方案。
1.占用永久根本农田的必要性。
工程占用永久根本农田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具体说明该工程不同选址选线方案占用永久根本农田比选状况、占用永久根本农田实地踏勘论证状况,充分说明占用永久根本农田的必要性,无法避让永久根本农田的理由是否真实充分。
土地利用规划成果及例证

一、开发区的含义和类型
含义
开发区是指在城市政府管辖下,有明确的地域界限,实行经济特 区的某些政策,比较集中地兴办“三资”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地域。
其总目标是:开展对外经济条件合作和技术交流,兴办新产业, 开发新技术,增加出口创汇,培养人才,促进本市的经济发展和 科技进步。
类型
按职能:(1)出口加工区:多设在港口,着重吸引外资发展出 口加工业。(2)旅游开发区;(3)商品开发区;(4)综合型 开发区:工贸型、科工型、科工贸游型等。
(一)规划编制的简要过程
准备阶段(领导小组、规划技术指导小组、规划班子)→调查研 究→分别进行有关专题、部门规划→编制规划阶段(总体规划)→ 提交评审阶段。
(二)规划的目的、原则依据和方法
(三)规划中的若干具体问题:
1.基础数据来源:包括土地利用状况、人口、自然及经 济等内容。土地利用状况也是最主要的基础数据。
土地利用调整指标
主要叙述从规划基 期到规划末期,各 项利用指标增减变 化,全区用地结构 的变化,以及各类 用地增减变化的主 要原因(来源、去 向)。在以文字进 行分类叙述的同时, 应把用地指标调整 的结果集中在一张 用地指标平衡表上, 使之一目了然。
表X 各类用地指标平衡表 (xxxx年—xxxx年 单位:公顷)
地类
规划 基期 面积
耕地
园地
林地
调整后地类 城镇工
牧草地 矿用地
交通 用地
水域
未利 用地
期内 减少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城镇工矿
工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土地
规划目标
年面积
期内增加
增减相抵
(+)(—)
吕家屯选址论证报告

选址位置B属于羊村地界,经过与羊村沟通、协商,羊村 村民大部分不同意占用此地块,工作有一定难度。如强求势必 造成矛盾及诸多不安因素,不利于搬迁进行及社会稳定。
根据邢台县高家屯村搬迁的经验教训,如果多数村民不同 意搬迁、违背村民意愿,此项工作将无法开展,搬迁工作将陷 入僵局,也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选址论证分析结论
以上从自然环境、技术经济、社会影响因素等诸多方面 对拟选址的两处位置进行了论证分析,不难看出,选址地块 A与选址地块B比较,地块A优于地块B。村庄搬迁后的建设用 地规模最大不超过16.48公顷。搬迁后的吕家屯应按社区进 行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
设施建议
1、为了保障社会及村民的合法权益,使整个搬迁过程顺利进行,村庄的搬迁应严格按 照压煤村庄搬迁流程进行。
技术经济条件的分析
小结: 根据以上分析,选址位置A和B会受到旭阳焦化集团废气 及粉尘的污染,如要在此位置选址,要做好对污染源的有效 防范。
技术经济条件的分析
与上位规划的协调比较:
根据邢台市总体规划及晏
家屯镇总体规划的描述,在东
环路以东,高速公路以西的区
域为绿色生态廊道,用地性质
B
为防护绿地。在此区域内选址
项目的基本情况
在现状条件下,煤炭的开采对地上的村庄建筑主要危害为 煤矿采空沉陷。当对吕家屯村庄范围内的地下煤炭资源进行开 采时,由于地面失去支撑,从而导致地面的沉陷。从沉陷中心 区向外产生辐射,导致周围地面产生移动和变形,对地面上的 建筑物产生横向和竖向的撕扯,从而对地上建筑物产生破坏。
当地面沉陷的外边缘区首先从村庄范围内经过时,对村庄 范围内的地上建筑物和公路等基础设施产生危害,影响到村民 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提纲》

《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提纲》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二、项目的基本情况三、项目单位简介第二章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性质二、用地及建设规模三、用水及能源的需求量四、采取的运输方式和运输量五、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方式六、电厂(电源)接入系统第三章项目所在地城市总体规划情况介绍第四章项目选址的基本要求一、用地的基本要求二、交通运输要求三、周边环境要求第五章项目的选址一、指导思想二、选址的基本原则三、项目选址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四、项目选址的自然条件五、项目选址的工程技术条件六、项目选址的交通运输条件七、项目选址的能源供应条件八、项目选址的环境保护和废弃物处理条件第六章项目选址符合城市规划的论证一、城市规划对拟选用地在用地性质、建设要求等方面的规定二、建设项目用地与周边用地的相容性三、建设项目与交通、通讯、能源、市政、防灾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四、建设项目所需的生活设施配套与城市生活居住及公共设施的衔接和协调五、建设项目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风景名胜规划和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的协调六、场址选择唯一性分析七、结论性意见第七章附件一、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相关条款二、附图1、项目XXX区位位置图2、项目总平面布置图3、市域城镇和人口规划图4、市域基础设施现状图5、市域空间利用规划图6、市域基础设施规划图三、相关批复及意见第二篇:安徽省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导则安徽省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导则(试行)1.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规范和指导安徽省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以下简称“选址论证报告”)的编制工作,增强规划选址论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保障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1.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以下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的编制工作。
1、因安全、环境保护、卫生、资源分布等原因需要独立选址的国家或者省重点建设项目。
2、未纳入依法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或相关专业规划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与用地规模的专题论证报告》城市规模包括两部分的内容,即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在城市规划纲要的编制阶段或总体规划编制前,必须对城市规模进行专题论证报告。
一、城市人口规模(一)现状分析扶绥城区及新宁镇历年人口自然增长情况,1950-2003年期间年均自然增长率为15.2‰。
八十年代中期,扶绥城区及新宁镇人口快速增长,从1950年的3660人到1984年的23745人,自然增长率最高年达28.3‰;自1984年以后,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下来,自然增长率基本控制在7.0~9.0‰之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人口增长速度又有所回升,1998-2003年期间年均自然增长率达到10.2‰。
近十年来的人口资料统计显示,扶绥县域的人口连续出现机械负增长,即人口在向县域以外流动。
而考察县城人口的机械变动情况可以得知,县城人口在1995年前机械增长很快,基本保持千分之两位数的增长率;1995年后人口出现机械负增长,人口流失的速度一般在10‰以内,但进入21世纪,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回升,扶绥县城的人口机械变动主要来自于县域内部的人口流动,以及扶绥与南宁之间的人口流动。
2003年县城人口7.19万人,非农业人口4.05万人,县城从事非农业活动、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约1.05万人。
(二)影响扶绥县城城镇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1.城市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区位条件的影响近年来,借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扶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形成,扶绥城镇发展的宏观形势一片大好。
南友高速公路的开通,将使扶绥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扶绥三近三沿(近首府、近边境、近机场,沿左江、沿铁路、沿公路)的区位优势,使其一方面形成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一方面利用便利的交通、优惠的政策、廉价的土地吸引外资和建设项目在扶绥安家落户。
大量的建设项目和工业企业的落户将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繁荣反过来又会增强地区投资吸引力,将会为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城市区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推动力城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同时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力量的普及也会使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小城镇的兴起和发展,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能加速地区人口的城市化进城,并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
扶绥41万人中80%是农村劳动力,2003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达6.5万人,随着农业技术的普及以及农村产业化,将会产生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向县域中心城市集聚。
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不可能均衡地同时在所有地点发生,总是在一些条件好的地点率先开始,通过集聚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极核,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全面增长。
在扶绥县域内,与其它城镇相比,扶绥县城有着雄厚的发展基础和区位优势,将不可能有其它新的城镇来取代它。
扶绥县城是全县域的“发展极”,其发展速度显然要比一般城镇快。
4.城市工业和交通发展工业是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是创造财富的基本手段之一,城市成长的有力方式是工厂企业的发展。
扶绥县城现有糖厂、麻纺厂、淀粉厂、化工厂,以及引资15亿元建设总规模年产500万吨的扶绥海螺干法水泥和熟料生产企业为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交通条件的改善会使信息条件得到改善,从而使地理位置更加重要,南友高速公路的开通将使扶绥与南宁、崇左和吴圩国际机场的联系更加便捷,极大地改善扶绥县城的投资环境,引起城市的大发展。
5.其它影响因素⑴规划在城南新区建设用地超过100公顷的文化教育区,将吸引大量本县及县域以外的学生来此学习,寄宿生的数量将影响到县城常住人口的统计。
⑵规划中行政区划的调整。
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考虑到县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在行政区划上做了部分调整,将龙头乡铁路以南的地区和岜盆乡归入新宁镇,组成新的扶绥县城。
行政范围的调整将影响县城流动人口的数量。
(三)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城市人口规模的研究主要是对城市人口发展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对规划期限末城市的人口总数做出判断。
我国目前常用的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有综合平衡法、非农业人口比例法、环境容量法、回归分析法等,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可完全套用,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校核。
一般的做法是以一种方法为主,以其它方法进行验算以弥补不足。
1.综合平衡法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比较稳定的时期,城市机械人口增长也是比较稳定的,此时城市人口的增长是由前一年人口加上自然人口增长和机械增长,即:Pi =Pi-1+Ni+MIP-总人口N-自然增长人口M-机械增长人口I-年份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为稳定值时,该公式可以简化为:P J =P(1+n+m)jPj-规划期末总人口N -人口自然增长率M -人口机械增长率J-规划年数2.非农业人口比例法本方法以现行非农业人口统计口径为依据,根据城区非农业人口的历史增长趋势,推算规划期末城区非农业人口数,然后依照非农业人口占城区范围内总人口的经验比重推算城市人口规模。
建立如下模型:P n =P(1+X)n/kPn-规划期末总人口P-计算基期人口X-人口增长率n-规划年数k-经验比重3.环境容量法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和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计算城市的极限人口。
P max =min{ P1max,P2max,…Pimax,…}Pmax-城市的极限人口Pimax-某项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或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的最大值。
4.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是根据多年人口资料所建立起来的人口发展规模与年份或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数理分析的方法所建立起来的方法。
对根据各种预测方法所得出的城市人口发展的数量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考虑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城市发展的政策、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与水平以及财政能力、城市的环境容量等,最终确定规划期末的城市人口规模。
(四)城市人口预测本次规划当中对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采用以综合平衡法为主,以非农业人口比例法、环境容量法和回归分析法进行验算以弥补不足。
1.综合平衡法人口基数按非农业人口与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来计,2003年非农业人口4.05万人,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约1.05万人,计算基数为5.1万人。
(1)人口自然增长参考扶绥城区及新宁镇历年人口自然增长情况,1950-2003年期间年均自然增长率为15.2‰。
八十年代中期,扶绥城区及新宁镇人口快速增长,从1950年的3660人到1984年的23745人,自然增长率最高年达28.3‰;自1984年以后,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下来,自然增长率基本控制在7.0~9.0‰之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人口增长速度又有所回升,1998-2003年期间年均自然增长率达到10.2‰。
70年代末出生的人在21世纪初期开始进入生育高峰,这将是本次规划应当考虑的人口自然增长要素之一。
综合考虑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贯彻,规划确定近期(2004-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取8‰,远期(2010-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取7‰。
近、远期自然增长人口为:P2010年=51000 (1+8‰)7=53926人P2020年=51000(1+7‰)17=57421人(2)人口机械增长根据近十年来的人口资料统计显示,扶绥县域的人口连续出现机械负增长,即人口在向县域以外流动。
而考察县城人口的机械变动情况可以得知,县城人口在1995年前机械增长很快,基本保持千分之两位数的增长率;1995年后人口出现机械负增长,人口流失的速度一般在10‰以内,但进入21世纪,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回升,扶绥县城的人口机械变动主要来自于县域内部的人口流动,以及扶绥与南宁之间的人口流动。
规划期内,扶绥外部发展条件和区位条件将得到优化,南友高速公路的开通将使扶绥与南宁、崇左和吴圩国际机场的联系更加便捷,极大地改善扶绥县城的投资环境,扶绥的社会经济将得到大力发展。
便利的交通、优惠的政策、廉价的土地将吸引外资和建设项目在扶绥县城安家落户,大量的建设项目和工业企业的落户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周边乡镇人口的流入,扶绥今后会进入城市快速发展时期,人口机械增长速度将大大提高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
综合考虑影响人口机械增长的因素,同时参考县城历年人口增长情况(1984-2003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5.1%),南宁市辖县以及周边城镇人口增长情况,确定近期人口机械增长率取7%,远期人口机械增长率取6%。
近、远期净增机械人口为:P2010年=51000(1+7%)7-51000=30895人P2020年=51000 (1+7%)7 (1+6%)10-51000=95661人(3)预测城镇人口规模:P2010=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人口=53926+30895=8.5万人P2020=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人口=57421+95661=15.3万人2.非农业人口比例法以2003年非农业人口统计数据为基期数,根据城区非农业人口的历史增长趋势(1984-2003年年均非农业人口增长率5.8%),取年均非农业人口增长率为5.8%,非农业人口占城区范围内总人口的经验比重取0.8 ,则P n =P(1+X)n/kP2010==40521(1+0.058)7/0.8=75160人P2020==40521(1+0.058)17/0.8=132082人3.环境容量法扶绥城区地处左江南岸小平原,除南凭铁路以南地区有较多丘陵,其余地区地势平坦,远期可选择的用地范围南至南友高速公路扶绥段,东至环城路,西至充禾村,北至海螺水泥厂南端,共计用地面积为17.7平方公里,以每人90平方米计,可容纳19.6万人。
4.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回归分析法由于缺乏县城国内生产总值的历年数据,先用此法预测全县的人口,通过确定未来县城人口占全县人口的比例,对县城人口进行预测。
根据1985-2002年的县域人口和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数回归方程式为:y=37.42*e0.0057x,R=0.8801式中,y是规划期末预测人口数,x是规划期末预测的国内生产总值,R是相关系数。
根据“十五”纲要以及远景目标,2010年、2020年全县的GDP分别达到40亿元和78.5亿元(县域发展战略中有说明)。
由此得出全县人口数:P2010=37.42*e0.0057*40=47.0万人P2020=37.42*e0.0057*78.5=58.5万人2003年县城人口占全县人口的17.2%。
从1985-2003年的人口增长趋势看,扶绥全县人口年均递增率为7.32‰,而县城新宁镇的人口平均递增率为2.61%,是全县的3.6倍。
随着扶绥县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县域人口将继续加速向县城集聚,县城人口占全县人口的比例将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