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生态宜居绿色小城镇的认识和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建设生态\宜居\绿色小城镇的认识和思考

摘要:根据滨湖镇所具有的良好生态环境,提出因地制宜,把滨湖镇构建成生态宜居的绿色小城镇;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从生态居住,生态旅游、生态工业几个方面作出努力,结合地域文化,塑造出鲜明、独特、优良的小城镇形象;尊重、保护、合理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出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生态宜居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我国正进入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许多城镇正承受着由过去粗放型发展带来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生态破坏之痛,必须要面对现实,毫不动摇地进行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城镇生态环境,促进小城镇健康协调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统筹城乡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因此,用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的理念来规划、设计和建设生态宜居小城镇,将有效地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资源浪费的问题,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产业生态化的健康永续利用。积极探索绿色小城镇发展之路成为当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任务。

二、建设生态、宜居、绿色小城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城市化的重要途径,而绿色环保生态是城镇发展的一个趋势,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直接体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昌吉市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功能不断完善,现代城市魅力初步显现,城镇的带动辐射功能也进一步增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城建成果的显现已经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全市以城带乡,城乡带村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尤其是产业经济基础相对雄厚、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滨湖镇发展步伐较快。但目前,我区小城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着资源能源利用粗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人居生态环境治理滞后等问题。

建设绿色小城镇有利于引导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增强节能减排能力,推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小城镇居住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提高人口和经济集聚程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加快服务业发展。

三、推进方式与策略

1、建立生态工业:工业向园区集聚,集中建立清洁产业园

规划镇区的生产设施用地全部迁移至南部特色农副产业加工基地。工业区与生活区分离,有效降低了其对生活区的影响,沿工业区周围形成环状防护林网,工业区周边防护林带宽度设置为50米的生态林;在产业园区与培训服务区之间设置第一道200-300米宽幅绿化隔离带,将工业污染对城镇的影响减至最低,充分体现生态工业的理念。

城镇外围营造50米宽防风林,形成环绕于镇区的绿色环带,与农田防护林网相连为一体。在培训服务区与城镇中心区之间设置第二道150-250米宽幅生态绿化隔离带,结合水系,打造生态环境景观,既为滨湖镇提供了生态旅游的大环境,又为城镇创造了生态居住的前提条件。

2、推进生态农业: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建立生态城郊观光型生态农业

滨湖镇位于城市远郊区,主要分布在农业生态功能区内,是城乡居民菜、瓜果、禽、肉的主要生产基地。依托城郊的风貌以及周围区域的旅游环境,充分发挥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围绕林果业、花卉、苗圃等产业,大力开发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实现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的叠加融合与双赢。围绕发展空间领域,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塑造生态居住:人口集中居住,集中建设生态居住区

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镇的人居环境。生态宜居城镇建设中,政府要从解决农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坚持将村镇道路建设、供排水工程、改善村民居住和卫生条件、改变村容村貌等结合起来,水、电、路、通讯畅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农民群众进入城镇的整体生活质量,使村镇的人居环境面貌有巨大改变。构建合理的生态城镇体系,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生态居住社区,完善各类公共设施配套,塑造便捷、舒适、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人居环境。

四、建设“以生态、宜居为本”的绿色示范小城镇的举措

(一)以科学规划确保小城镇高水平发展。

1、科学编制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的原则,以立足本乡镇主导产业、交通区位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定位,科学安排住宅、商贸、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布局,充分把握自然要素赋予城镇的显著特色”为导向,编制完善绿色小城镇总体规划,把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增强居住功能与公共服务功能作为主要任务,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其他类相关建设。

2、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要依据总体规划,对镇区或镇区重点地段、重点设施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提出重点建设项目规模、施工方案、实施进度和资金安排,把规划建设要求落到实处。

3、完善配套管理机构和政策措施,抓好示范带动。通过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重点发展中心镇区和中心村的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管理,进一步完善功能。

(二)突出绿色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开发和利用生物圈中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能忽视人类活动对各种生态系统造成的胁迫效应和影响,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造成的自然景观破坏,生物资源毁灭,环境污染等生态灾难,生态环境成为绿色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要切实增强节能减排能力,开展绿色生态设施建设:

1、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建设项目。镇区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垃圾中转站一座;每个村庄因地制宜建设若干垃圾池,做到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统筹配置,构建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体系,改善乡村容貌和人居环境。

2、太阳能及浅层地能可再生能源建设应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建设项目。在镇区新建及改建项目中积极采用节能门窗、外墙保温、非粘土砌块等节能材料和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沼气等再生能源,整合使用村庄内部闲置土地。

3、商贸流通设施,镇内道路,园林绿化及供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结合实际,抓好园林绿化建设,积极建设小片绿地、小型公园和娱乐场所建设,形成园林化的小城镇,变成城区边缘的花园。保证镇区内街道规范、整齐。同时搞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改善。在镇区内要保留较大的河流、水渠,将部分地段开挖改造为人工河流,并尊重自然,保持原有的自然堤岸曲线,沿岸搞好绿化配置。在城镇内部结合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及主要景观节点成楔状、片状、带状较为均匀地布置集中绿地,使居民能在15分钟以内到达有相应绿化环境和设施内容的公共绿地。如:镇中心公园绿地、居住组团中心绿地、河流两侧绿地、带状街头绿地等,其中较大规模绿地被开辟为城镇公园。

(三)探索建设模式,体现特色产业发展。

滨湖镇土地资源丰富,辖区面积为141.94平方公里,可耕地80平方公里(12万亩),耕地面积52平方公里(7.8万亩),规划按照“南工,中居,北农”的发展思路,将镇域分为三大经济分区。

1、南部以华电昌吉热电厂为依托,形成南部产业园区,以华电昌吉热电厂为中心,聚拢华电周边链条企业,建成华电产业园区,隶属于昌吉市,建立特色农副产业加工基地,重点发展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加工工业。同时利用华电的热能资源,发展花卉种植、养殖观光等相关项目,成为滨湖镇的门户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