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西安城,优劣]浅谈在西安城中村居住的优劣比较
西安附近老年人比较宜居的地方
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居民。
在西安市附近,也有许多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地方,这些地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医疗资源丰富,为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本文将介绍西安附近几个老年人比较宜居的地方。
一、西安市周边县市1. 咸阳市咸阳市是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地级行政单位,位于西安市的西北方向。
这里的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春秋温和,夏季不燥,冬季不寒。
咸阳市交通便利,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市区,方便老年人出行。
咸阳市在医疗卫生方面设施齐全,医疗水平较高,为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就医条件。
2. 宝鸡市宝鸡市地处陕西省中部,是西安市的重要邻近城市。
宝鸡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适合老年人游览、休闲。
宝鸡市的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老年人居住的好地方。
二、西安市周边乡镇1. 高陵县高陵县地处西安市北部,是西安市的重要卫星城镇之一。
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景观,如兵马俑、秦岭等,为老年人提供了众多的休闲娱乐选择。
高陵县的医疗条件较好,有多家大型医院和诊所,能够满足老年人日常就医需求。
2. 蓝田县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部,是一个宜居城市。
这里的生活节奏不快,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老年人居住在这里能够享受安逸的养老生活。
蓝田县的医疗资源也比较丰富,有多家医院和卫生院,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
三、西安市周边乡村1. 黄陵县黄陵县位于西安市南部,是一个宜居的乡村地区。
这里的自然风光优美,气候宜人,适合老年人居住。
乡村生活节奏慢,环境清幽,老年人可以在这里过上理想的养老生活。
2. 长安区长安区是陕西省西安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也是西安市的重要卫星城镇之一。
长安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景观,适合老年人居住和养老。
长安区的医疗卫生条件较好,有多家医院和诊所,能够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四、总结西安市附近有许多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地方,这些地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医疗资源丰富,为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城中村”问题及对策之我见
“城中村”问题及对策之我见“城中村”问题及对策之我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设市城市不断增多,城市建成区⾯积⽇益扩⼤,许多城市的近郊区农村甚⾄远郊农村随着⼟地被征⽤,成为⼀个个“城中村”。
“城中村”是我国在⼯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独特现象。
这种现象⽆论在东部沿海地区还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城市,都⾮常普遍地存在。
由于历史等原因,这些“城中村”的发展严重滞后,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解决“城中村”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城中村”的形成“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含中⼼城区和近郊区)范围内所保留着的在社会结构、经济⽣活、⼈员⾝份及管理⽅式等⽅⾯依然承传农业社会的农村聚落点,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和城乡⼆元管理体制⽭盾的产物。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以前围绕城市周边的部分村落及其耕地,被纳⼊城市⽤地范围,原来的村庄逐渐被城市包围起来,散落在中⼼城区或城区边缘,遂形成了⼀个个“城中村”。
可见,“城中村”不仅是空间概念,更是社会经济概念。
伴随“城中村”⽽来的是⼀系列问题,这严重困扰着城乡和谐发展。
消除城中村现象,根治“城中村”,已经成为当前统筹城乡经济,全⾯推进⼯业化和城市化和谐发展的⼀项迫切要求。
⼆、“城中村”的现状以昆明为例,昆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样存在“城中村”现象,⽽且量⼤⾯⼴。
据调查,昆明市主城建成范围内共有村庄 288 个,涉及村民约 21.9 万⼈、7.75 万户,村庄占地⾯积约 28km2,建筑⾯积 2276km2。
从分布看,昆明“城中村”从城市核⼼区到城市边缘均有。
随着昆明城市空间迅速向四周拓展——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建成区内的“城中村”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建成区外围的农村村落也正⾯临着被吞为新的“城中村”的处境。
“城中村”的⼤量长期存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城市资源,降低了居民的⽣活⽔平,⽽且已严重损害了春城的形象,制约着城市竞争⼒的提升,从某种意义说已成为昆明城市化发展的瓶颈,很⼤程度上影响着和谐昆明的建设。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中涉及的社会相关群体研究
2 西安城 中村改造过 程中涉及 的社会相关群体
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 , 城中村 已经演化为“ 为城市低收入、 外来流动人 口提供廉租房的低收 入社区” l [, 3 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组成单元之一 。由构建 以人为本 的和谐社会指导思想和城市发展
邢 兰芹 , 2
(. 1 陕西教育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 , 陕西西安 70 6 ;. 10 12 西北 大学 城市 与环境学 院,陕西西 安 7 0 6 ) 1 0 9
摘
要: 西安城中村 改造 中涉及 到三大群体 : 具有村 籍 的原 住 民、 大学毕业 生低收入 聚居群 体——蚁 族、 外来
城 中村 已成 为我 国城市化 过程 中不 容 回避 的普 遍性 城市 问题 , 中村 的社会 形 态 、 质形 态 、 济形 态 城 物 经
和精神形态都不同于城市。鉴于此 , 政府部门、 专家学者认为城中村必须改造 。改造城中村 , 改变城市形象, 创造和谐 社会 成 为很多城 市 的一项 重要工 作 。但 对城 中村 的改造 涉及 的社会 群体 研 究 较 少 , 文 重点 剖 析 本
但 是 大多数 的村 民收入 较高 。村 民收入 的主要来 源有 村集体 分红 、 房屋 出租 、 体 经营 、 出务工 等 几个 方 个 外 面 , 中出租房 屋是城 中村村 民收入来 源的主要途 径 。城 中村 的经 济 收入模 式在 一定 程 度上 鼓励 村 民不 劳 其 而获 , 制村 民参 与市 场经济 的积极性 , 抑 导致城 中村经 济结 构畸形发 展 , 利于村 民素质 的提高 。 不 城 中村村 民受教育 的程度 普遍 比城 市居 民低 , 使他们 很难 融 入附近 的城 市社 区。城 市居 民因观 念文 化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及对策
第4卷 第4期
20 0 6年 1 0月
西安 欧亚学院 学报
J u n l f ,l E rsa Unv ri o r a o a u a i i st Xi q e y
V0 . No 4 14 . 0c . 0 t 2 o6
r b i i g,a d p e e t t e s l t n t h r b e y a o t gt e r b i i g e p r n e foh rvl e ul n d n r s n s h ou i o t e p o lmsb d p i e u l n x e e c s o t e i o n h d i —
ct ss o l e n t n l e i e h u d b ai ai d;vl g e u l i g s o l e c n u td u d r g v r me t n f d p a s i o z ia e rb i n h ud b o d ce n e o e n n , u ie ln l d s i
Absr c Th e it n e o ilg s i iis s a s e i p e o n n n r nia in f Chna, t a t: e x se c fv la e n c t i p c ̄ h n me o i u ba z t o i e o
a d o e e r e ;t e c l c ie e o o c o g nz t n fv l g r h ul e e c u a e o r — n r ntd by ma k t h o l t c n mi r a ia i s o i a e s s o d b n o r g d t e i e v o l b l h i wn v la e ui t er o ilg s;t e r b id n h u d b o u t d se y se c o di o u fe o sr c d h e u l i g s o l e c nd ce tp b tp a c r ng t ni d c n tu - i to a s;t e s ca e u iy me h n s f l ia e ss o l e e t b ihe n mpr v d: i n pln h o ils c rt c a im o’、I g r h u d b sa l l s da di oe Ke r s: i a e n cte y wo d v l g s i i s;c t e u l i g;Xi a l i iy r b id n ’n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方案 精品
目录第一章、西安市城中村概况 (2)第一节、西安市城中村简介 (2)第二节、西安市城中村经济状况 (5)第三节、西安市城中村社会状况 (5)第二章、西安市城中村土地利用特征 (7)第三章、“城中村”土地开发建设及交易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10)第一节、开发建设中涉及的法律 (10)第二节、“城中村”土地开发建设及交易涉及的法规 (10)第三节、“城中村”土地开发建设及交易涉及的政策 (11)第四章、我国各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比较 (11)第一节、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情况 (11)第二节、深圳市城中村改造情况 (13)第三节、珠海市城中村改造情况 (14)第五章、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具体措施 (16)第一节、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难点 (17)第二节、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策略 (18)第三节、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具体措施: (21)1.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 (21)2、解决外来人口的居住问题 (21)3、高起点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22)4、健全城市土地供应的管理机制 (23)5、重视村民的观念改造和技能培训 (24)参考文献 (25)[附录1]西安市”城中村”类型划分及分布现状图 (25)第一章、西安市城中村概况第一节、西安市城中村简介西安57个城中村列为第一批重点率先进行改造,年内完成“四个转变”,并将其全面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先行将市政公用、市容园林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覆盖57个城中村,彻底改变城市管理的“二元”化现状,为今后全面改造打下基础。
在城六区中每个区至少确定两个示范村,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年内全西安市完成30万平方米的城中村安置用房建设和20万平方米旧村拆除任务。
很多城中村都占据着城市中重要的地理位置,比如:西门外100米左右的西关新村,长安南路上的八里村、吴家坟,北郊把持西安北大门的张家堡,等等。
城中村的村民失去了生产土地后,房租成为其主要经济来源。
为了获取更加丰厚的房租,再加上相关部门疏于监督和管理,于是村民们随意搭建私房,这种由农民自建的楼房,不要说是抗七级地震,就是三四级地震都很危险。
法律视角下西安“城中村”改造实践中问题与对策论文
法律视角下西安“城中村”改造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城中村”作为“都市村庄”是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缓解城市和农村差异的一种方法。
对于“城中村”的改造,地方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本文以西安“城中村”改造中涉及的法律法规为视角,剖析“城中村”改造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现状;相关政策;法律建议;冲突所谓城中村是指城市发展中占用了农村的耕地面积,农村居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农村土地,而居民生存在城市区域内,使用集体土地,也就是虽然生活在城市,但仍沿用农村制度。
一、西安城中村改造现状1、西安市城中村现状西安算是我国第一批城中村改造的城市,作为一座历史古城,其特点和发展历史决定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一样迅速。
目前,西安市城中村的改造现状是这样:西安市的农村人口有40万之多,建立了417个城中村(范围东起十里铺,西至三桥镇,北起草滩镇,南至三爻村),与同类城市相比数量是最多的。
2、西安市城中村特点2.1、农民无地可耕,土地大多出租给外来人口,以收租金为主要生活来源。
2.2、由于各个城中村的地理位置不同,位置好的城中村经济发展好,处于维护利益的角度,村民对城中村的改造很积极,有热情;反之,地理位置不好的城中村,由于没有利益诱惑,对改造一事消极对待,甚至不予配合。
这回导致西安市政府计划的“3至5年改造计划”难以完成。
2.3、政府政策实施存在薄弱环节,光说不做,协议、政策等不兑现,农民的居住环境差,利益又得不到维护,影响农民对政府的信任。
2.4、城中村农户超规定占用面积情况严重,普遍的情况是围绕房屋四周搭建违法建筑,由于政府的不重视导致这种乱搭乱建行为愈演愈烈。
2.5、城中村人员身份复杂,由于流动人口多,出入城中村人员没有登记,城中村的管理难度增加。
二、市政府出台的“城中村”相关政策1、2003年4月4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建设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4月21日正式实施其办法;2、2005年10月,出台《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讨论稿) 》、《西安市城中村村(居)民自建房屋管理办法》、《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实施细则》;3、2007年10月20日施行《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是我国第一部以政府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并实施的城中村改造办法。
浅议西安市城中村居住形态的演变及发展
不能保证 正常的采 光通 风。2 每户一般 只有 在一层 设置 一个 卫 )
生间 , 使用上极不方便 , 同时不利 于卫 生的保 持。
2 3 演 变所产 生的 负面影 响 .
最直接 的影 响主要表现于土地资 源的浪费及房屋 , 土地收益
在单 体建筑上 ,城 中村 ” 一 线天 , 手楼 , “ 是“ 握 接吻楼” 的密集
浅 议西 安市 城 中村 居 住 形 态 的演变 及 发过对西安市城 中村居住形 态现状 的分析 , 从人 口构成 、 间形 态、 空 管理机 制等方 面进 行剖析 , 一步探寻 其演 进
变过程 , 分析 了影 响演 变的因素 , 并提 出改造措施及建议 , 而推 动城 市的发展 。 从 关键词 : 中村 , 城 居住形态 , 变, 演 发展 中图分类号 : j8 94 文献标识 码 : A 用的产物 。1 影响其演变的一大外因是西 安市的城市化 进程 , ) 反
后, 排水不成 系统 , 道路泥 泞。生活用 水基本 依靠 自己打水井 来 解决 。村 内的公共厕 所少且 无人打 理 , 生条件 极差 , 卫 同时 随着 外来人 口的增加 , 市政设施 的压力也相应加大 。 城市发展产生 的负 面影 响也 在不断增加 。因此 , “ 中村 ” 对 城 进行
宅, 呈现 出的 问题层 出不 穷 : ) 1 自建住宅 的平 面形式 和住 宅与 住 随着城市发展 , 要求尽快消除 “ 中村 ” 城 给城市景观 、 交通 、 治安 等 宅之间的间距 太过狭小 , 层 ~3层的房间大多光线很 暗 , 1 基本 上 方面带来 的不利影响 。
12 空间形 态特 征 .
村” 孤立 出来 。2 城 市文化 对传统 乡土 文化 的冲击 , ) 城市 与乡村 的区别是 全方位的 , 既体现 在物质 层 面上 , 也体现 在社会 心理层 面上。3 外来人 口的大量 涌入也 是“ 中村” ) 城 居住 形态演 变的一 大诱因 , 随着 外来 人 口的 大规 模迁 入 , 使 “ 中村 ” 屋租赁 市 促 城 房
城中村的扬弃探索——以西安市沙井村调查分析为例
需 求等 方 而论证 了其 存在 的合理 性 , 时 也指 出 了沙 井 村 仔 同
在 的主 要问 题 , 此基 础上 提 出相应 的 改造思 路 。 在
能 中 的“ 描述 性分 析 ”, 出相 应题 目的统计 图表 。对 于 调查 输 问卷 中多项 选 择 题 的处 理 , 此 使 用 S S 在 P S的数 据 编 码 和变
2 2. 使 用 S S . 1 P S软 件 定 义 调 研 题 目 以及 选 项
作用 往 往被 忽视 、 被低 估 。 目前 关 于“ 中村 ” 城 的研 究 已经 不
应 是 停 留 在 对 表 面 现 象 的 描 述 j , 应 将 其 作 为 一 个 正 常 的 二而
“ 社会 事 实 ” 看 待 ; 该 不 再 是 急 切 地 思 考 如 何 尽 快 消 除 来 应 “ 中村 ”, 城 而是倾 向于在 一定 范 围内保 留它 的存 在 。本 文 以
数 的 P asnR积矩 相 关 系 数计 算 ( 级 相 关 系 数 R), ero 等 计算
公式 如下 :
Rl 善 :一
(N‘ I 一 J
职 业
式 中 d =x 一Y i , , , ( j =l 2 … N N为次 数 ) 。
其 中 R 为 相 关 系 数 , 调 查 问 卷 的 信 度 检 验 中 , 般 认 在 一
人 口约 2 0万 , 其中二环 以内 5 5个 J 。沙 井村位于西安市雁 塔 区 高新经济歼发 区, 地处太 白南路与科技二路 所 围合 的黄金 交通地
段 , 西 安 r 卜 城 中村 之 ~ 。沙 井 村 居 民主 要 以 外 来 人 口 为 足 大
2 2 2 李克 特量 表 的使 用 .. 对 沙 井村 环境 条 件 , 定 每 个项 目的 满 意 程 度 , 克特 确 李 量表 通 常用 五 个 等 级 表 示 强 弱 度 。在 此 按 照 等 级 分 别 给 出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
城建规划 Urban Planning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文/胡泽亮 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模式。
首先,分析了西安市城中村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和产生的问题。
西安市城中村在土地利用、居民收入、人口构成等方面具有城市的特征,在管理制度、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仍然表现出原有的农村特征,在土地利用、公共设施、社会治安、村民文化素质和社会观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征地不征村”的征地策略、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失地农民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是西安市城中村形成的主要原因。
其次,比较了西安市进行城中村改造的三种主要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开发商主导模式、村集体主导模式在改造主体、改造机制、优势和劣势等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模式1、西安市城中村的特征和形成原因1.1西安市城中村的特征城中村是位于城市建成区的农村村落。
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些农村社区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但是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管理体制、经济组织、社会关系等方面来看,这些社区仍然保存着原有的农村特征。
2019年,西安市三环以内的主城区分布着292个城中村。
本文作者对西安市未央区草一村、浐灞区八家堡村等7个城中村进行了走访调查。
总体来看,城中村在土地利用、居民收入、人口构成等方面已经表现出了非农化的特征,而在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社会保障、文化观念、社会关系、管理制度等方面仍然保存着原来的特征。
具体来看,西安市城中村具有以下特征:(1)土地性质属于集体土地,土地利用以出租为主,存在超标准占用土地问题。
(2)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土地和房屋出租产生的租金收入,二是村集体企业经营产生的利润分红。
(3)外来人口数量远超村民数量。
与周围的城市地区相比,城中村的房租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打工人员前来居住,导致外来人口数量远远超过本村村民的数量。
(4)城中村建筑密集,很多建筑存在质量问题。
城中村以及城边村
二元所有制结构是指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 有,而农村的土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制度。 而在一些“城中村”内形成了以城市与农村 “二元所有制结构”并行存在、共同发挥作 用的“边缘社区”特征。“从个体理性选择 的角度看,‘城中村’这种特殊的建筑群体 和村落体制的形成,是农民在土地和房屋租 金快速增值的情况下,追求土地和房屋租金 收益最大化的结果。”因此,从“城中村” 的历史变迁可以发现,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 构是造成“城中村”形成的根本原因。
西城时代 鱼翅路居委会城中村便民过度市场 老鸦营居民小组城中村便民过渡市场
棕树营城中村改造项目 棕 城中村改造过渡农贸市场 树 营
官渡农贸市场
蓝光天骄城
城边村:城边村指的是在城市建成区的外围 地带,位于市区向郊区过渡的部分,集镇规 模以下的中心村,行政村,自然村等,他们 往往交通比较便利,在城市未来发展规划中, 村民还拥有部分耕地。
城中村以及城 边村
一、城中村以及城边村的基本概念 二、城中村以及城边村形成原因 三、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 四、这两种社会现象带来怎样的影响
基本概念 城中村: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 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全部被征用, 农村集体成员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后, 仍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或 是指在农村村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土 地大部分被征用,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 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农民仍在原村居住 而形成的村落,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成因
城中村:从客观上来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 的快速发展的结果。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 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发展,我国的城市数目从 1978年的320个发展到的662个。
城中村拆迁与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以西安市木塔寨村为例
1 1 农 民工居住类型 .
在我国当前的务工环境下 , 民工因工种不同、 农 地域不同, 其居住形式也有很大的区别 , 主要有以下 几种 : 第一 , 自行租赁。由于现在很多用工单位不提供住房, 以及农民工工作不 固定 、 举家居住等 自 身原
收稿 日期 : 0 1- 8—2 21 0 7 作者简介 : 王永 , , 男 甘肃陇西人 ,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 理学 , 法 法社会学。
民工 的 N O的调研访谈中, G 有工友反应 “ 很多宿舍没有桌子、 没有凳子 、 没有 晾衣服 的地方、 没有地方 放钱 , 的工厂宿舍甚至没有插座” “ 有 ,在一些女工宿舍里连窗帘都没有 , 大家都用床单把 自己的床围起 来, 这既是为了有一些私人的空间, 还因为要避免在不方便的时候被人看到 , 没有窗帘怕被外面的人看 到” ① 除了房屋本身条件有限之外 , 。 工人的生活区域也比较拥挤 , 在很小的空间内居住 了大量的工友。 正是在这样繁杂狭小的社会环境中, 农民工不仅在身体上 , 更是在心理上产生 了极大的厌烦感 , 由此才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各地纷纷对城中村进行拆迁改造这不仅意味着当地的村民要搬出去也意味着长期生活在此的农民工要搬出去但村民会从拆迁中得到补偿而农民工因为拆迁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却得不到任何补偿
西安 石油大学学报( 会 学 ) 社 科 版
城 中村 拆 迁 与农 民工 住房 保 障 问题 研 究
— —
以西安 市木 塔 寨 村 为例
0 引 言
“ 拆迁”这个词语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现代化进程 中的敏感词汇。在拆迁过程中人们往往只关注当 , 地居 民在此过程中的利益得失 , 而对长期居住于此 的另一群体——农 民工缺少起码 的关注 。农 民工离 乡别土 , 从农村来到城市 , 在低收人 、 低保障的条件下, 必然会选择在生活成本较低、 社区文化跟农村较 为相似的地方居住 , 理所 当然城 中村成了农民工最为实惠的落脚点。很多农民工不仅在城 中村居住 , 而 且在城中村挣钱维生, 甚至有些家庭举家暂时搬迁至此 , 大人在城中村务工 , 孩子在城 中村上学 , 可以说 农民工与城中村的命运是息息相关 的。在城市化的进程中, 各地纷纷对“ 中村” 城 进行拆迁改造 , 这不 仅意味着 当地 的村民要搬出去, 也意味着长期生活在此 的农 民工要搬出去, 但村 民会从拆迁 中得到补 偿, 而农民工因为拆迁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却得不到任何补偿 。更重要的是 , 城中村的拆迁意味着农 民工 “ 根据地” 的消失 , 对他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不仅直接导致其住房 困难 , 而且相应的产 生了商户搬迁 、 子女转学 、 甚至部分农民工失业等问题。本文主要对农民工在拆迁过程中受到的居住影
观察:西安市“城中村”更新改造中的问题与对策——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
陕西民居的特点
陕西民居的特点陕西省地处我国内陆,濒临黄河中游,自古就有原始先民在这里生息,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考古发掘证明六七千年前先民已经学会了建房并定居下来。
相传远古时炎帝和黄帝的部落曾活动在姜水、姬水流域(今渭河上游)。
从西周起前后有十一个皇朝将都成建在陕西境内,使这里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该省的自然条件是,南北长870公里,东西宽200—500公里,位于东经105°15″--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
白于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各具显著特征的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海拔900—1500米,约占全省面积的45%,年平均气温为8.5—12℃,长城沿线地区年平均气温7.8—8.5℃,是全省的低温地带。
陕北气候干旱,长城沿线年降雨量只有340---450毫米,是全省将于最少的地区。
陕西中部是关中平原,海拔300---8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9%,属暖温带气候,一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0---1℃,年平均降雨量500—800毫米。
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区,一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雨量平均750—1300毫米。
因为三大自然区域的自然条件有较大差异,一次民居建筑也各有特点。
陕西民居的特点(一)关中地区民居特点关中盆地地处陕西中部秦岭北侧,北接白于山。
东起潼关港口,西迄宝鸡峡。
东西长约360公里(俗称八百里秦川),地形平坦,海拔322—600米,渭河横贯中部。
渭河以南的平原地区民居,以木架构、土坯墙、夯土墙为主要材料的单层坡顶建筑为主,如关中韩城党家村就是一例,在台塬断续分布处也有少量生土窑洞民居,多半用于库藏,一般不作居住之用。
渭河北岸分布着东西延伸的黄土台塬,北与陕北高原的山地相连接,黄土层厚十多米至百余米,在平原和台塬接壤处,土崖拔地而起,由于黄土质地坚硬,塬壁几成90度而不塌。
多数居民就在向阳的塬壁上开挖窑洞;有的因地就势,背靠塬壁把窑洞与一般民居组合成院落或挖成下沉式井院,并沿四壁筑窑而别具一格。
城中村外来人口类型及居住问题调查研究——西安市西八里村的实证研究
大城 市郊 区形 成 的外 来 人 口居 住 在 企 业 宿舍 , 当 与 地人 形成 分 割 的 “ 元 社 区 ” … 其 中 , 城 中村 集 二 。 在 聚 的外来人 口近 年来 更 是 受 到 研究 者 们 的关 注 , 已 有大 量 的研究 成果 , 是 这 些 研 究 主 要 集 中于宏 观 但 层 面的定性研 究 , 尚缺 乏通 过 对 个 案 的深 入 调查 分 析而 进行 的实证性 的研 究 。本文 便试 图通 过对 西安
关 键 词 : 中村 ; 来 人 口 ; 城 外 居住
中 图分 类 号 :2 1 F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0 0 (0 0 0 0 6 0 10 — 30 2 1 ) 3— 0 7— 4一Βιβλιοθήκη 、问题 的提 出
住 意 向等 。
城 市化是 一个 国家在 经济 增 长 和社 会 现代化 发 展 中不 可避免 的过程 。伴 随着 我 国经 济体 制改革 和 社 会变 革 , 特别 是城 市 化 进 程 的 加快 和城 乡二 元 体
Ag e
F mi t cu e a l S r t r y u Nu e mb r 2 以 下 21—3 31—4 4 O 0 0 1—5 5 0 1—6 0
21 0 0年 5月 第2 6卷第 3期
唐 都 学 刊
T n d o r a a g uJ u l n
M a .201 v 0 Vo . No 3 126 .
城 中村 外 来 人 口类 及 居 住 问 题 调 查 研 究 型
西安 市 西八 里村 的 实证 研 究
沈 莹 , 志 民 李
制 的松 动 , 大量 外来 人 口 向城 市 移 民就 成 为 一 个 不 可 逆转 的过程 。外来人 口作为 城市 的一 种新 生社 会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中的社会问题研究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中的社会问题研究摘要:西安市的城中村改造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后涉及村落、人口、区域及可耕地面积都在呈递减的趋势,但围绕改造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却呈多样化态势。
问题的累积表明,城乡之间的开放维度这个结构性背景没有发生根本性变更,也就是说城中村仍是一个单向度开放的社区。
城中村地理空间城市化而社区管理边缘化所引发的农民的悖论心理进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具体表现为:朝城市的单向流动与失去土地的困窘焦虑相伴、接受城市文化的洗礼与心理上的弱势认同并存、融入城市的期望与新身份模糊感同在。
关键词:西安市城中村农民;单向度开放;悖论心理2010年11月13日西安市“十二五”规划初稿完成,明确了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
12月31日西安市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出炉,提出了一城多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和“13560”四级城镇体系。
这些目标及规划与年初西安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对接,意见中提出的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骤,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化发展先导区,力争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2020年达到15000元以上,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的目标内在地包含在“十二五”规划中。
这表明西安市整体发展框架中的城中村改造已步入全面发展阶段,包括村落、人口、区域及可耕地面积在内的问题呈现递减态势,但同时围绕城中村改造出现的社会问题却呈多样化态势,这些问题的累积提示我们注意:城乡之间的开放维度这个结构性背景还有待发生根本性变革。
换句话说,西安市大多城中村还属于单向度开放的社区,政府赋予这一区域的社会意义与社会资本含量还需要更高程度的认同。
而围绕上述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时我们的目光被吸引到这群特殊群体的悖论心理上,即由城中村地理空间城市化而社区公共管理边缘化所引发的悖论心理。
正视这种悖论心理对解决今天城中村改造中各种社会问题或许具有启示性帮助。
一、单向度开放的城中村现状考察由于历史原因,西安市在全国属于城中村较多的城市之一,城六区共有行政村624个,人口约37万人。
城中村居住融合问题探讨
城中村居住融合问题探讨(一)内容提要: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中心城区的扩张,不可避免地产生城中村,而城中村出现的文化冲突对于城市化进程将产生社会不稳定、文化茫然、思维冲突等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村民的角色转型、文化的冲突融合、城市化过程、居住模式等因素影响,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必须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引进市场机制、加强治安管理、营造社区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等。
(二)关键词:城中村文化冲突融合(三)正文城中村居住融合问题探讨有利于我们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城中村”这一与现代城市并存却不从属的区域。
让我们可以消除一些阻碍城市进程与时代发展的因素,对于现代城市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全部被征用,农村集体成员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后,仍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或是指在农村村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大部分被征用,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农民仍在原村居住而形成的村落,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一般存在的城中村基本具有如下5个特点:(1)从地域空间上看,“城中村”应该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所划定的城市范围之内;(2)从土地权属来看,“城中村”的土地为集体所有而非国家所有,这是“城中村”的核心特征之一。
也是“城中村”存在的根本条件;(3)从管理体制上看,“城中村”的管理主体仍然是村民委员会,在行政隶属上仍然以乡镇体制为主,少部分是街道办事处;(4)从户籍上看,“城中村”的村民仍然是农业户口,因此在理论上他们仍然可以承包土地,虽然可耕种的土地数量实际上往往很少甚至已经没有I(5)从经济关系上看,“城中村”周围已基本上形成完善的商业环境,村民的现代商业意识也已基本形成,更重要的是,村民的生活来源也基本上依靠二、三产业或全部是房租。
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中心城区的扩张,不可避免地产生城中村,而城中村出现的文化冲突对于城市化进程将产生社会不稳定、文化茫然、思维冲突等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村民的角色转型、文化的冲突融合、城市化过程、居住模式等因素影响,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必须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引进市场机制、加强治安管理、营造社区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等。
西安市城中村居民语言使用状况研究
西安市城中村居民语言使用状况研究李琼提要:“城中村”是我国迅猛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外来人口众多,操不同方言的人混居于此,但表面看似混杂的社区却是一个有着相对固定的人口、地域,村民之间、村民与外来人员之间互动频繁,并享有共同公共设施,且具有相同语言使用模式的典型的言语社区。
城中村本地居民民外来人员都是操家乡话和普通话的双言者,他们有着极为一致的语言使用模式,即对内(主要是家人中的长辈和同乡朋友)使用家乡话,对外(主要是在公共场合以及对顾客/客户说话时)使用普通话。
同时,影响城中村本地居民民外来人员语言使用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也大体一致,都是文化程度、年龄、学习普通话起始时间和对自身普通话期望值,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关键词:城中村语言使用言语社区一西安市城中村概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代中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化率不断上升、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据百度文库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3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达53.7%,与1978年的17.92%相比,30多年间增加了35.78个百分点。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蔓延和郊区化的进程加速,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被大量征用,于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城中村”。
“城中村”是指城市建成区或发展用地范围内处于城乡转型中的农民社区,内涵是“市民城市社会中的农民村”(闫小培、魏立华、周锐波,2004)。
以西安市为例,1949年西安市城市建成时面积13.2km2,城区人口39.76万;1953—1957年,西安市城市发展以旧城为中心,向东、西、南三个方向扩展,在东、西郊逐渐形成大范围的工业区和工人住宅区,南郊建设成为文教区,至1957年末,城市实有人口101.3万;1958—1964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西安市又增加了东北郊工业区,向东、西扩展了纺织城和三桥工业区,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979年,西安市城市人曾、城市用地增长迅速,旧城周围原有农村人均耕地锐减,工农、城乡矛盾突出;90年代中后期,西安市迎来“产业调整,工业外外,建新型产业园区”的新形势,新的开发区向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随着各级环路的建成,工业区外外到城市边缘区而形成新的生长点。
城中村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城中村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汇报人:日期:•引言•城中村经济发展现状•城中村经济发展问题目录•城中村经济发展对策与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城中村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土地被城市工业、交通和其它建设完全或基本征用,农业人口或农民被集中安置在其中的居民生活聚居地。
城中村作为城市转型中的特殊社区,其发展受到政府、市场和社区等多重力量的影响。
城中村具有土地利用集约、人口密度高、房屋建筑密集等特点。
城中村概述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城中村的商业活动往往呈现出低水平、高风险的恶性竞争态势。
城中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普遍匮乏,居民的生活质量不高,制约了城中村的经济发展。
城中村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房屋出租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
经济发展现状02城中村经济发展现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中村逐渐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快速城市化进程土地资源稀缺人口流动频繁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城中村土地资源相对稀缺,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
城中村人口流动频繁,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聚集。
030201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发展迅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中村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在城中村逐渐转型升级,向高端制造业发展。
新兴产业涌现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产业在城中村不断涌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城中村交通设施得到改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交通设施改善城中村的市政设施不断完善,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市政设施完善城中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基础设施建设03城中村经济发展问题城中村土地利用效率普遍较低,存在大量低效、闲置用地,未能充分发挥土地价值。
土地利用效率低由于历史原因,城中村土地权属复杂,存在多头管理、权属不清等问题,给土地利用和开发带来困难。
土地权属复杂部分城中村存在违法用地现象,如私搭乱建、非法占用土地等,破坏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中村,西安城,优劣]浅谈在西安城中村居住的优劣比较
浅谈在西安城中村居住的优劣比较摘要:“城中村”是自90年代初期,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建成区和边缘区形成的一类异质于现代城市和传统乡村的聚居区。
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大中城市都已经或者正在对城中村进行改造,使之逐渐减少。
但由于城中村居住费用的低廉、生活的便捷、地理位置的优越,还是对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社会底层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吸引力。
本文主要通过对西安高新区城中村居住的优劣势分析,使大家对城中村居住有新的认识。
关键词:城中村;居住环境优劣势;西安高新区所有西安城中村给人的整体特点:路边随处可见的垃圾堆,偶尔有一两只流浪狗、流浪猫乱窜,还问或夹杂着各种小贩的吆喝声和各种车辆的鸣笛声,而高新区的城中村也不例外,完全继承了这个特点。
西安城中村如果按照季节来衡量舒适度的话,春天应该是最舒适、也是最好度过的季节,温度适宜、生活方便。
其他三个季节都或多或少有些许缺点。
夏天最难熬的是热。
城中村的房子一般都不是南北通透的,基本上是不通风的,而且房间是没有空调的,每个房间会装有吊扇,但是对于西安夏天40度的温度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而且吊扇不能长时间打开,加之房间都比较小,所以,热成了城中村夏天住宿的唯一特点。
西安夏末初秋时期的雨比较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住了没多长时间就开始进入雨期。
由于城中村都面临拆迁,道路长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
如果下大雨,路面上出现很大的水潭,加之拆迁过程中留下的残垣,一眼望去,一片狼藉。
这对于人们的出行很不方便。
下雨天除了走路,一般三轮车是出村子的唯一途径,加之大家上班时间比较集中,就会出现下雨天三轮车的供不应求,时常会看见哄抢、吵架的场面。
而下雨天走路出村的人经常会面临三轮车经过水潭时溅起的泥水,会对上班的衣着干净度产生坏的影响,所以就要求有很好的反应能力。
下雨除了出村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潮湿。
房间里的东西摸上去都能感觉潮潮的,夸张点的地方就好像被水浸泡过一样。
星期天,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就得晒被子,这还需要速度,不能起得很晚,要是太晚了,你就会发现楼顶已被别人占满,到处都是被褥,一丁点的空都没有了,就只能隔天再晒。
城中村安置社区宜居性评价——以西安曲江为例
城中村安置社区宜居性评价——以西安曲江为例周勇;王蒙恩【摘要】现有的社区评价体系并不适合对城中村安置社区进行评价.根据当地风土人情、管理体制等特点选取了34个评价指标,通过专家咨询指标进行筛选和分类,进而建立了城中村安置社区宜居性评价体系.选取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安置社区为研究对象,在模糊综合评价中引入偏向度对安置社区宜居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12【总页数】6页(P289-294)【关键词】城中村;评价体系;安置社区;宜居性;偏向度【作者】周勇;王蒙恩【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2城中村是指伴随城市郊区化、产业分散化及乡村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为城建用地所包围或纳入城建用地范围的原有农村聚落,是乡村-城市转型不完全、具有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的地域实体[1]。
西安市于2007年全面进行城中村改造工作,截至2015年12月底,已实施18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9.12万户、31.53万人口。
目前已有127个城中村6.78万户、23.61万人完成了回迁安置。
因此,城中村安置任务不仅是原住居民融入城市生活的基础,也是当前城镇化的关键一步。
1.1 城中村研究城中村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大量且卓有成效的研究,大体可以归结为4个方面:城中村成因、改造模式、失地农民以及其他方面。
大多数的学者从制度及利益驱动等角度来解释城中村形成的原因。
房庆方等将城中村的产生归结为土地、经济、政策这3个原因[2]。
吕宏芬等认为二元土地管理制度是城中村形成的根本原因,而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则是城中村产生的直接原因[3]。
在对城中村改造模式的研究中,王涛等分析各种已有的改造模式优劣、特点及可行性,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对将要进行大量城中村开发改造的城市具有一定借鉴作用[4-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西安城中村居住的优劣比较
摘要:“城中村”是自90年代初期,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建成区和边缘区形成的一类异质于现代城市和传统乡村的聚居区。
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大中城市都已经或者正在对城中村进行改造,使之逐渐减少。
但由于城中村居住费用的低廉、生活的便捷、地理位置的优越,还是对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社会底层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吸引力。
本文主要通过对西安高新区城中村居住的优劣势分析,使大家对城中村居住有新的认识。
关键词:城中村;居住环境优劣势;西安高新区
所有西安城中村给人的整体特点:路边随处可见的垃圾堆,偶尔有一两只流浪狗、流浪猫乱窜,还问或夹杂着各种小贩的吆喝声和各种车辆的鸣笛声,而高新区的城中村也不例外,完全继承了这个特点。
西安城中村如果按照季节来衡量舒适度的话,春天应该是最舒适、也是最好度过的季节,温度适宜、生活方便。
其他三个季节都或多或少有些许缺点。
夏天最难熬的是热。
城中村的房子一般都不是南北通透的,基本上是不通风的,而且房间是没有空调的,每个房间会装有吊扇,但是对于西安夏天40度的温度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而且吊扇不能长时间打开,加之房间都比较小,所以,热成了城中村夏天住宿的唯一特点。
西安夏末初秋时期的雨比较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住了没多长时间就开始进入雨期。
由于城中村都面临拆迁,道路长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
如果下大雨,路面上出现很大的水潭,加之拆迁过程中留下的残垣,一眼望去,一片狼藉。
这对于人们的出行很不方便。
下雨天除了走路,一般三轮车是出村子的唯一途径,加之大家上班时间比较集中,就会出现下雨天三轮车的供不应求,时常会看见哄抢、吵架的场面。
而下雨天走路出村的人经常会面临三轮车经过水潭时溅起的泥水,会对上班的衣着干净度产生坏的影响,所以就要求有很好的反应能力。
下雨除了出村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潮湿。
房间里的东西摸上去都能感觉潮潮的,夸张点的地方就好像被水浸泡过一样。
星期天,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就得晒被子,这还需要速度,不能起得很晚,要是太晚了,你就会发现楼顶已被别人占满,到处都是被褥,一丁点的空都没有了,就只能隔天再晒。
秋天来了,冬天还远吗?
很快冬天到了,忘了告诉大家,城中村都是没有暖气的,如果有人怕冷,建议不要选择那里,因为你会发现冬天很难度过。
城中村取暖主要靠的是电暖器或者其他取暖设施。
除了有电暖器等取暖设施外,最重要的是――电!这里因为住的人比较多,天冷了大家都用高功率的电暖设备,所以一到用电高峰期,就会跳闸。
所以需要你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要不然一整晚你就会在狂躁不安中度过。
不过也不需要担心,因为你很快会适应的,也因为停电是经常性的。
除了这些,还有就是城中村住的人很杂:上班族,民工,还有无业游民,所以安全就成了重点。
这不但要求房东做好安全工作,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多留心。
有人问城中村难道就没有一点优势?我肯定的说――当然有!这里还是有很多的好处的。
2 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所以吃饭也应该考虑其中!城中村的村头一般都有菜摊,而且经常还有附近村子的村民挑着自己种的菜来卖,价格肯定比超市的便宜,而且很新鲜,对于那些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来说最关键的应该是方便。
如果住楼房,离超市近还可以每天去买菜,要是远就比较麻烦。
也有人可能会说对他们没有影响,因为他们不做饭。
说到这点还是比住楼房方便,住楼房的人不可能很方便找到既好吃又很便宜的饭菜吗,但是城中村临街一楼基本都是商铺,有各种饭店,各种美食,味道都不错,而且很便宜。
3 生活:城中村大到衣服,锅碗瓢盆,小到一般的生活用品都是应有尽有,虽然质量都一般,但是对于要求不是很高的人还可以。
4 健康:城中村一般都在办公区或者经济开发区的附近,住在这可以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上班,这不仅可以省一笔交通费,不用挤公交,更重要的是锻炼身体。
现在的上班族基本上都是成天面对电脑,缺乏运动,长此以往身体素质下降,而住在这里,每天可以选择步行或自行车代步,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身体状况。
对于住在西安高新区城中村的人们来说还有一点好处:呼吸新鲜空气。
从高新区大部分的城中村到单位集中地都会经过一个很长的绿化带(唐城墙遗址公园),这里绿化和环境都很好。
每天早上公园的小路上都有锻炼身体的老人、遛狗的人,偶尔天气好还有年轻的妈妈推着小孩。
看着老人慈祥的笑、看着年轻妈妈幸福的笑、看着小孩纯真的笑,还有小狗调皮地上窜下跳,幸福和轻松就这样蔓延……
调查过程中还有一个重大的发现:赶集!或许很多来自农村的孩子都赶过集(是那种在一个地方的街道上一星期两三次的集市),但是对于在城里边的人来说这貌似是一种奢侈。
经调查,高新区城中村也有集市存在,每周星期二、六会有集市,集市很长,卖的东西很杂:蔬菜、水果、日用品、玩具、衣服、花花草草的,应有尽有,对于在城市里边生活的人来说应该也算是一种特别的消遣吧!
这就是城中村的生活,貌似有些艰苦,貌似又很幸福,但只有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城中村的生活!因为这里是很多低收入群体得以在大城市生活下去的仅存之地,也是刚步入社会的学子们真正独立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