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输送系统
暖气管道原理

暖气管道原理
暖气管道是指供热系统中输送热水或蒸汽的管道,它是实现供
热系统热能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
暖气管道的原理主要包括输送介质、传热方式和管道结构等几个方面。
首先,暖气管道的原理之一是输送介质。
在供热系统中,暖气
管道输送的介质通常为热水或蒸汽。
热水通过管道流动,将热量从
供热设备传递到室内,实现室内的供暖目的。
而蒸汽则是通过管道
输送到散热器中,通过凝结释放热量,达到供暖的效果。
其次,暖气管道的原理还涉及到传热方式。
暖气管道传热的方
式主要有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两种。
对流传热是指热水或蒸汽通过
管道流动,与管道内壁和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到室内。
而辐射传热则是指暖气管道散热器表面的热量辐射到室内,使室内
空气升温。
此外,暖气管道的原理还包括管道结构。
暖气管道通常由金属
材料制成,如钢管、铜管等,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高温性能。
管道
的设计和安装需要考虑到输送介质的流动特性和传热效果,保证热
能能够有效地传递到室内,实现供暖的效果。
总的来说,暖气管道的原理涉及到输送介质、传热方式和管道结构等多个方面,它是供热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了解暖气管道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供热系统,确保室内温暖舒适。
同时,对于工程师和设计人员来说,深入理解暖气管道的原理能够帮助他们设计出更高效、更可靠的供热系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舒适度。
热泵的工作原理

热泵的工作原理热泵是一种利用热能传递原理来完成制冷或供暖的装置。
它可以通过循环工作流体来将热能从一个系统传递到另一个系统,使得低温的系统温度升高,高温的系统温度降低。
下面将详细介绍热泵的工作原理。
1. 环境中的热能采集:热泵最常见的使用场景就是从环境中采集热能,通常是从空气、地下或地下水中采集热能。
这是通过吸收器(蒸发器)来完成的,吸收器中有一种工质(制冷剂)流动。
当制冷剂流过吸收器时,它会吸收环境中的热能并蒸发。
2. 压缩蒸发液体:在吸收器中蒸发后,制冷剂成为气体,然后通过压缩机被压缩为高压蒸汽。
压缩的过程会使得温度升高。
3. 热能释放:高压蒸汽会被输送到释放器(冷凝器),释放器中有一种传热介质(如空气或水)流动。
当高压蒸汽在释放器内流动时,它会放出热能,从而使得传热介质的温度升高。
4. 冷却冷凝液:高压蒸汽在释放热能后会逐渐冷却成为高压液体。
这个过程是通过冷却器(凝汽器)来完成的,冷却器中有一种传热介质(如空气或水)流动。
高压液体在冷却器中流动时,会吸收环境中的热量,冷却并凝结为高压液体。
5. 膨胀到低压液体:经过冷却的高压液体会进入膨胀阀(节流装置),流经膨胀阀后,其压力会降低,从而变成低压液体。
在这个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会下降。
6. 循环重复:低压液体再次进入吸收器(蒸发器),循环过程再次开始。
通过循环工作流体的不断流动,热泵可以将热能从一个较低温度的系统中提取,并传递给一个较高温度的系统。
热泵的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中的能量平衡原理,通过不断把环境中的热能转移到需要加热的系统中,在冷气季节则是相反的操作,将热能从需要冷却的系统传递到环境中。
这种热能传递的方式,使得热泵能够高效地完成供暖和制冷的任务。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热泵的工作需要消耗一定的电力来驱动压缩机和循环泵等设备的运行,因此在使用热泵时需要考虑到其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另外,热泵的工作效果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对于环境温度较低的地区,热泵的供暖效果可能有所下降。
简述供暖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简述供暖系统的组成和分类供暖系统是指将热能转化为热空气或热水等形式,通过输送系统向建筑物内部提供热能,以保持舒适的室温和温度条件的设施。
简单来说,就是在寒冷的冬季,通过供暖系统为民众提供温暖的居住环境。
接下来,我们将从组成和分类两个方面,对供暖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一、供暖系统的组成供暖系统由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发热设备、输送系统、控制系统和辅助设备。
1. 发热设备:即供热设备,主要包括锅炉、换热器、热泵等。
锅炉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供暖设备,可使用煤、燃气、燃油等作为燃料,将水加热产生蒸汽或热水供给系统,实现热能转换。
热泵是一种新兴的供暖设备,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2. 输送系统:即热力输送系统,主要包括管道、散热器、风机盘管等。
通过热水或热空气在输送系统内流动,将热能输送到建筑物内部各个房间。
3. 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温控阀、传感器、中央控制系统等,实现对供暖系统的温度和运行状态控制,能够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减少能源浪费。
4. 辅助设备:主要包括水泵、阀门、水箱、排气阀等,用于维护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供暖系统的分类根据供暖方式和能源来源不同,供暖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锅炉供暖系统:利用燃气、燃油、煤等能源加热水,在建筑物内输送热水实现供暖的方式。
2. 暖气片供暖系统:通过管道输送热水或热空气,使散热器散发出热量,从而实现供暖的方式。
3. 空调供暖系统:利用空气冷热交替制冷或制热,通过空气供应系统将热空气输送到室内达到加热的目的。
4. 地暖供暖系统:利用地下的热能,通过地暖管道将热能输送至各个房间实现供暖的方式。
总之,供暖系统的组成和分类非常多样化,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供暖方式,能够既保证居家舒适,又能节约能源,真正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供热流程及换热站设备

供热流程及换热站设备供热流程是指将热能从供热站输送到用户的过程。
一般来说,供热流程包括热能的产生、输送和分配三个环节。
而换热站作为供热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起到了热能的交换和升温降温等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供热流程及换热站的设备。
1.热能的产生热能的产生主要通过锅炉或热电厂发电过程中的余热等方式得到。
锅炉采用燃煤、燃气或燃油等燃料进行燃烧,将热能转化成水蒸汽或热水,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换热站。
2.热能的输送热能的输送主要通过地下管道进行。
通常采用预制保温管道,保温材料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或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管道采用直缝焊接、聚丙烯外壁镀铝等方法进行保温处理,减少热能的损失。
同时,为了保证管道的正常运行,还需设置阀门、过滤器和泵等设备。
3.热能的分配热能的分配主要通过换热站进行。
换热站通常包括热源侧和热用户侧两个部分。
热源侧主要设备有:(1)热水锅炉:用于产生热水或蒸汽,根据用户需要选择合适的锅炉型号和燃烧方式。
(2)热交换器:用于将锅炉产生的热水或蒸汽与供热系统中的回水进行热交换,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
(3)泵:用于将热水或蒸汽从锅炉输送到用户侧,保证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4)阀门:用于控制供热系统的进、出口流量,平衡热能的分配。
热用户侧主要设备有:(1)热交换器:用于将换热站输送过来的热水或蒸汽与用户侧的水进行热交换,提供热水供给用户使用。
(2)热量计量仪:用于对用户消耗的热能进行测量,实现按照实际使用量进行计费。
(3)泵:用于将用户侧的水循环输送回换热站,实现供热系统的循环运行。
总之,供热流程及换热站设备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供热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因此,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热能损失、管道防腐蚀、设备维护等因素,确保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
供热名词解释

供热名词解释在供热领域中,有一些特定的名词被用来描述与供热系统和热能相关的概念。
本文将为您解释这些名词的含义,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供热行业。
1. 供热系统供热系统是指将热能从供热设备传输到用户的一系列设施和设备。
它包括能源转换设备(如锅炉、燃烧器等)、管道输送系统、热交换设备、控制系统和终端设备等。
2. 锅炉锅炉是一种能将水加热为蒸汽或热水的设备。
它是供热系统中最常见的能源转换设备之一。
不同类型的锅炉包括燃气锅炉、燃油锅炉、电锅炉等。
3. 热水器热水器是一种通过燃烧或电加热的方式,将水加热为热水的设备。
它常用于家庭供热和生活热水的加热。
4. 燃烧器燃烧器是一种设备,用于将燃料与氧气混合并点燃,产生热能。
它常用于锅炉、热水器等供热设备中。
5.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是一种设备,用于在两个流体之间传递热能,实现热能的转移。
常见的热交换器有换热管、板式换热器等。
6. 供热管道供热管道是一种用于输送热能的管道系统。
它通常由铸铁、钢管等材料制成,能够承受高温高压的要求。
供热管道的设计和敷设需要考虑热损失、绝缘层、管道防腐蚀等因素。
7. 热网热网是指由供热管道组成的网络系统。
它将能源中心(如锅炉房)的热能输送到用户的建筑物或设施中。
8. 热负荷热负荷是指需要供热系统提供的热能量。
它取决于建筑物的类型、面积、温度要求和使用方式等因素。
9. 定额供热定额供热是一种按照特定标准和要求,为用户提供固定热负荷的供热方式。
在定额供热中,供热单位按照一定的计量方法和价格为用户提供热能。
10. 分户供热分户供热是一种将热能供应到每个用户的独立建筑或住户的供热方式。
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供热调节和计量。
11. 热量计热量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计量热能消耗的设备。
它通常安装在供热系统的进出口处,用于监测热能的流动并计算供热量。
12. 室温控制室温控制是通过调节供热系统的工作参数,以维持建筑物或室内空间的适宜温度。
常见的室温控制方法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阀等。
热力管道分类

热力管道分类热力管道分类在热力系统中,热力管道是将热能输送到目标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和用途进行分类。
下面是对热力管道常见分类的阐述说明:1. 按照介质分类•蒸汽管道:用于输送蒸汽,通常在电厂、锅炉房和工业生产中使用。
•热水管道:用于输送加热的热水,主要应用于取暖、热水供应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热油管道:用于输送高温热油,常见于化工、纺织、造纸等行业。
•热水蒸汽管道:可以输送既含有蒸汽又含有热水的混合介质。
2. 按照功能分类•供热管道:主要用于将热能输送到住宅区、办公楼、商业中心等场所,以满足人们的取暖需求。
•供冷管道:用于输送冷水或制冷剂,实现空调和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输油管道:主要用于输送石油及其产品,如原油、汽油、柴油等。
•输气管道:用于输送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可燃气体,常见于城市燃气供应系统。
3. 按照材质分类•钢管:最常见的热力管道材质,具有优异的耐压性和耐腐蚀性能。
•玻璃钢管: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抗压性和绝缘性。
•塑料管:如聚氯乙烯(PVC),适用于输送低压热水和冷水。
•预制保温管:通过对管道进行保温处理,减少传热损失,提高热能传输效率。
4. 按照布局分类•地下埋设管道:将管道埋设在地下,不占据地面空间,常见于城市供热、供水、供气系统中。
•架空管道:将管道悬挂在支架上,适用于需要跨越障碍物或无法地下埋设的场合。
•室内管道:安装于建筑物内部,用于将热能输送到各个房间。
以上是对热力管道常见分类的简要说明,不同类型的热力管道在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及维护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热力管道类型,以确保热能的高效传输和利用。
供热流程及换热站设备

供热流程及换热站设备
供热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热源,输送系统,换热站,用户系统。
2.输送系统:输送系统主要用于将热能从热源输送到换热站。
输送系
统中使用的介质多为水蒸汽、热水或热油。
输送系统主要由管道、泵站和
阀门组成。
管道负责将热介质从热源输送到换热站,泵站负责提供输送介
质所需的动力,而阀门则用于调节介质的流量和压力。
3.换热站:换热站是供热系统中的关键设备,用于将热能从输送系统
中传递给用户系统。
换热站通常由换热器、泵组、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其中,换热器是实现热能传递的核心设备,常见的换热器包括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等。
泵组负责为用户系统提供所需的流量和压力,控制系统
则用于监控和调节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
4.用户系统:用户系统是最终利用供热系统提供的热能进行采暖或生
活热水供应的设备组合。
用户系统通常包括散热器、暖通设备、热水器等。
散热器是最常见的用户设备,通过散热器中的热交换器将热能传递给室内
空气,实现室内的采暖效果。
而暖通设备则包括风机盘管、新风机组等,
负责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热水器则用于提供生活用热水。
综上所述,供热流程及其中的关键设备包括热源、输送系统、换热站
和用户系统。
这些设备和流程协同工作,确保供热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提
供热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同时,不同的供热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的设备和
流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供热的效果和经济性。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原理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是一种常用的供暖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循环泵将热水从热源(如锅炉)输送到各个供暖终端(如散热器、地暖等),实现室内的供暖。
该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热源、循环泵、管道系统、供暖终端以及控制系统等。
1.热源:热源一般是锅炉,它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热能,将水加热至一定温度。
锅炉可以使用不同的燃料,如煤、油、天然气等。
2.循环泵:循环泵是该系统的核心组件,它负责将热水从热源输送到各个供暖终端。
循环泵通过电动机驱动,将热水从锅炉中吸入,然后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到供暖终端。
3.管道系统:管道系统包括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
供水管道将热水从锅炉输送到供暖终端,而回水管道将冷却的热水从供暖终端输送回锅炉进行再次加热。
管道系统一般采用金属管道,如钢管、铜管等。
4.供暖终端:供暖终端是室内的散热设备,如散热器、地暖等。
热水通过供水管道流入供暖终端,释放热量后的冷却水通过回水管道返回锅炉。
5.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供暖系统的运行。
它可以根据室内温度和设定的温度要求,自动调节锅炉的工作状态和循环泵的运行。
控制系统可以采用传统的机械控制方式,也可以使用现代化的电子控制方式。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要求时,控制系统会启动循环泵和锅炉。
循环泵开始工作,将热水从锅炉中吸入,然后通过供水管道输送到供暖终端。
热水在供暖终端释放热量,使室内温度逐渐升高。
同时,冷却的热水通过回水管道返回锅炉。
回水管道通常设置有自动排气阀和调节阀,以确保系统中的空气排出和水流量的平衡。
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要求时,控制系统会停止循环泵和锅炉的工作。
此时,热水停止循环,供暖终端停止释放热量,室内温度保持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
需要注意的是,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中的热水循环是持续不断的。
循环泵不断将热水从锅炉输送到供暖终端,然后冷却的热水通过回水管道返回锅炉进行再次加热。
这样循环往复,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确定网络主干线 热源到某个允许平均比压降为最小用户的管线;或各用户预 留的内部作用压差大致相等时从热源到最远用户的管线;或热源 到各用户的距离大致相等时从热源到内部作用压差最大的用户管 线。
5.2
热网水力计算
3.确定网络主干线沿程压降比。 R越大,v越高,d越小,管道投资与热损减少,但水泵 的投资与运行费用增大,并且水力工况的稳定性下降。因此 最经济的主干线沿程比压降与供热距离、供回水温度、管网 系统单位长度造价及运行费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要求在经 济运行寿命(一般取15年)内,管网与水泵投资与水泵年运 行费用之和为最小。建议取R为30~80Pa/m,d大时取小值, d 小时取大值。 4.根据网络主干线各管路的计算流量和沿程比压降的推荐范围, 查出各管段标准直径和相应的实际沿程比压降。 5.根据查得的标准管径和管段中局部阻力件形式,查得管段局部 阻力当量长度的总和,进而算出主干线的全部压降损失。
5.4
供热调节
质调节、量调节、质-量分级调节、间歇调节
•质调节:常用于热水供暖网路。供水的流量不变而只改变 供水的温度。
•量调节:可用于热水网路和蒸汽网路。它保持载热质温度 不变,只改变载热质的流量。
•质-量分级调节(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把整亇供热 期按热负荷的大小分成几个阶段,各阶段间采用量调节,而 每亇阶段内采用质调节。 •间歇调节:可用于热水和蒸汽网路,它不改变网路的供水 流量和供水温度,而调节每天的供热时数。
k为管段内壁绝对粗糙度 ,
k 68 0.25 ) 为沿程阻力系数( v 0.5m / s ) d Re vd Re 为雷诺数
5.2
•计算方法 :
热网水力计算
1. 确定网络中载热质的计算流量
G 103 Q S 4.187(t g t h ) (t / h)
Q为热用户计算热负荷( 百万千焦/ 小时),S一般取1.05为漏损补偿系数 t g t h为供、回水温差
利用以上公式可计算出水力工况变动后流量重新分配的数 量。
5.4
供热调节
初调节与运行调节
•初调节:热网投运前的调节,使各用户的流量符合设计要求。 •运行调节:热网投运后根据室外温度,生产工艺要求,对供热 量进行的调节。
集中调节、局部调节和单独调节
•集中调节:在热源处进行,调节后所有用户都满足需要,通常 适用于季节性热负荷。 •局部调节:在供热分站或用户引入口处进行。 •单独调节:直接在用热设备处进行。
5.1
热网概况
•为使热水系统维持稳定的水力工况和保证系统中的水不汽 化,对系统需要定压。常用的定压方法有水位定压法(高 位开口膨胀水箱)、补给水泵定压法、惰性气体(N2)定 压法。Fra bibliotek蒸汽热网
•除采暖、通风和热水负荷,常用于生产工艺供热。 •当用户参数相同或季节性负荷较小时,采用单管制;当用 户参数不同或季节性负荷较大时,采用双管制或多管制; •根据用户凝结水的质量、回水率、管道投资等因素进行技 术经济比较,决定是否设置凝结水管道。
5.1
热网概况
•凝结水不回收则采用开式热网,用户对凝结水及热量要充分利 用。 •凝结水回收则采用闭式热网。回收系统按是否与大气相通分开 式回收系统和闭式回收系统;按流动动力不同分自流式(低压 自流回收、高压自流回收、闭式满管回收)、余压式和加压式 回收系统。
水热网与汽热网比较
•水热网可以进行远距离供热,而热损和压损都较小。水网的热损 失,每公里温降约1℃左右,一般比汽网小5%~10%。水温150℃ 以下的供热距离一般为15~20km,高温150℃以上可达30~40km。 汽网由于压损大,一般才5~7km,最好不大于8~10km。
5.1
热网概况
•水热网运行时可以实行简单而经济的中央调节(质或量调 节),同时还易于实现供热机组的集中控制和经济调度。 供热可靠,热电厂设备运行稳定,室内采暖幅度变化也比 较小。 •在电厂,水热网是通过表面式换热器把水加热,以水为载 热质向外供热的,因此加热蒸汽的凝结水可以方便地在电 厂内全部回收。汽网以蒸汽直接供热,蒸汽易被污染,或 有部分因工艺过程不能回收。汽网蒸汽的回收率一般只有 20~70%,有时甚至为零,目前我国最好的为20%。凝结水回 收率低造成大量工质和热的损失,水处理设备投资增大, 运行费用增加,电厂对外供热能力下降,热经济性下降。 更严重的是,它影响高压锅炉的运行可靠性。
•用户的实际流量和设计值不一致现象称为水力失调。 •实际流量与设计流量的比值称为水力失调度。 •当所有用户的实际流量都大于或小于设计值时称为一致失 调,其失调比例相同时称为一致等比失调,其失调比例不 同时称为一致不等比失调。 •而所有的用户实际流量与设计流量有增有减时称为不一致 失调。
5.3
水力工况
5.2
热网水力计算
水热网的水力计算
•任务 :确定流量、压降、管径关系。
•基本公式:
P R ( L Ld ) 为总压降 (Pa) , Ld R
v 2
d 2
为沿程比压降 (Pa / m)
L为计算管段长度( m) ,
d
为局部阻力压降的当量 长度(m)
为局部阻力系数,
0.11(
•低温热水系统:供水温度95°C,回水温度70°C,常 采用直供式。
•高温热水系统:供水温度115°C、 130°C 、150°C, 回水温度70~90°C。当用户的水力和热力特性与热网相 匹配时采用直供式;当用户要降温使用时,如供、回水 干管的压差不小于8~12mmH2O,用水喷射器连接,不然 用水泵混合连接;当用户的水力和热力特性与热网要隔 离时,通过换热器实现间供式。
水力工况分析
水力工况指网路中流体的流动状况,主要是流体的压降( 即管道阻力)与流量状况。在室外热水网路中,水的压降与 流量的平方成正比。
P SV 2 ,
2 S称为阻力数( Pa( / m3 / h) ),表示通过 1m3 / h流量时产生的压降。
对串联管路: V V1 Vn,S Si 1 1 1 1 1 对并联管路: ,V:V 1: :Vn : : : S Si S S1 Sn
5.1
热网概况
•水热网供热系统的蓄热能力大。由于水的比重大,管网和 系统中水量较大,因此在短时间内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失 调不会引起供热状况的明显波动。
•汽热网输送载热质的耗电量小。 •换热器中蒸汽的温度和传热系数都比水高,汽热网可以减 小用户处的传热面积,使设备造价降低。 •汽热网对用户的适应性较宽,它可用于所有的热负荷,尤 其是生产动力。 •在用户处采用膨胀扩容或蒸汽发生器来产生蒸汽,可成功 地将热水网供热用于化工、纺织、塑料、食品等行业中。
5.2
热网水力计算
6.估算分支路的比压降Rz,根据分支线管路的计算流量和 Rz,查出该管段标准直径和相应的实际沿程比压降。
ΔPz Rz , L j (1 α j )
1 ΔPz ΔPje (Pe - ΔPj ) 2
ΔPz为分支路管线的资用压 降 ΔPje为分支点至主干线最后 用户压降 ΔPe为主干线最后用户内部 作用压降 ΔPj 为该分支用户的内部作 用压降 L j和α j为该分支路的管长和局 部阻力当量长度
第 5章
热能输送系统
5.1
热网
热网概况
所谓“热网”就是传输热能的管路网。热网系 统一般由蒸汽供热管或热水供热管、热网加热器、 凝水回收箱以及相应的各种阀门和泵组成 。
分类
蒸汽热网\热水热网;开式热网\闭式热网; 单管热网\双管热网\多管热网; 枝状热网\环状热网。
5.1
热水热网
热网概况
•目前我国采暖、通风和热水负荷均以水作为载热质 ,常 用闭式双管制。
5.2
热网水力计算
7.绘制水压图,确定管道中各点压力的绝对值,以保证系 统顶部不倒空、不汽化,底部不超压。
汽热网的水力计算
蒸汽热网的水力计算与热水热网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 蒸汽密度随压力变化非常大,其计算有些不同于热水热网 的特点。另外对闭式汽热网还需确定凝水管径。
5.3
水力失调
水力工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