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理念及总体目标

合集下载

《标准修改稿解读》编写提纲

《标准修改稿解读》编写提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解读》编写提纲2011年6月2日前言(绪论): 数学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史宁中,马云鹏0.5万)含对《标准》的功能定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

第一部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10年回顾第一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设计(刘晓玫,1万)第一节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3千)第二节《标准(实验稿)》的制定(3千)一.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2、尊重学生差异的数学3、使学生感兴趣的数学二、《标准(实验稿)》的制定的方法与过程1、多方参与的专家团队2、集体审议的研究模式3、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第三节《标准(实验稿)》的结构与内容(3千)1.理念与目标2.内容结构3.实施建议第二章《标准(实验稿)》的实施与讨论(马云鹏 1.5万)第一节《标准(实验稿)》的实施过程1、实验的几个阶段2、实施状况的调研与分析3、影响实验的有关因素第二节《标准》实施的成效1.对数学课程的认同感2.教师观念的转变3.教学方式的转变4.评价方式的转变第三节《标准》实施中的问题1、有关数学课程的实施策略2、有关数学课程的适切性3、有关数学课程的理念与目标4、有关数学的教学方式第三章《标准(修订稿)》的研制(马云鹏 1.5万)第一节修订的组织与基本原则第二节修订的基本过程与方法1、组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2、开展全面认真的修改研讨3、采取多种形式征求意见第三节修订的主要内容1、体例与结构的调整2、基本理念与目标的修改3、具体内容的调整4、实施建议的修改第二部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第四章数学与数学课程第一节正确认识数学(3千)一、数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二、从多角度认识数学)三、现代社会与数学四、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对数学教学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第二节如何正确认识数学课程(3千5)(黄)一、制约数学课程的三个重要因素1.社会需求与数学课程2.数学发展与数学课程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数学课程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应具有的基本属性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2.数学课程在此阶段学生发展上的独特功能(着眼于数学的基本特征和学生思维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立足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第五章数学课程基本理念(黄翔2万)第一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观的核心理念1.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2.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关注数学中的“人人”和“不同的人”第三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千5)(黄)一、对数学课程内容的正确认识(依据、内涵、选取原则)二、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需处理好几个关系(过程与结果、直观与抽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第四节如何认识数学教学(3千5)(黄)一、对数学教学本质的基本看法二、什么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激发兴趣,引发数学思考……)三、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四、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如何发挥第五节如何认识学习评价(3千)(黄)一、评价是“筛子”还是“泵”二、评价目标的多元性三、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第六节应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2千)(黄)一、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与教学所产生的影响二、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三、信息技术运用要致力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七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思路(3千5)(黄)一、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作整体性、贯通式的设计1.学段安排的必要性与合理性2.数学课程实施如何适应课程结构的这一变化二、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的设计1.反映在《标准》中的数学课程目标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目标体系(总目标、具体表述的四个方面、学段目标)2.结果性目标与过程性目标3.数学课程目标在实质上反映的是三维一体的新课程目标价值取向三、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标准的设计1.数学课程内容所包括的范围2.处理好课程内容四板块之间的关系第六章设计思路与核心概念(史宁中-统稿,黄翔,1.5万)第一节设计思路第二节《标准》中的核心概念及其意义“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解读新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解读新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解读新课标大英县实验学校:吴长琼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课程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着很大的不同,新课程标准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目标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理解新课标基本理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先看《大纲》,教学大纲反映国家对教学工作做出的规定,主要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要求,使教师较为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近年的教学大纲已对学生的学习和培养个性方面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其出发点主要是着眼于改进教师的教学.再看《标准》,新课标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整体在数学教育上有良好的发展,又要适应个性,让个体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求我们在打好学生数学基础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手段营造良好的数学教育氛围,在“三维”上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取他应该得到的发展。

《大纲》的课程目标是在它的教学目的中体现的,即以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为首要目标,将发展思维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大纲也越来越重视对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唯物辩证观点等方面的培养.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课程要反映社会需要,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贴近学生生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测、计算、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活动需是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的共同发展过程。

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要求我们必须精准的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创新教学设计,分散难点,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从而使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也能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年版) 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 202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年版) 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 202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年版) 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 202年版注意:下面的中文列表项无需另行翻译,可直接使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年版)》旨在建立基础教育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基础数学素质。

该标准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思维规律、学习规律,入手统一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目标,积极推动以“温故知新、发现规律、趣味丰富”为指导思想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1.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建立科学的数学思维。

2.培养良好的数学态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人才。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与能力的能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热爱,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教学内容和任务1.根据义务教育时期的学习特点,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学习细化数学知识,重视理论与应用的结合。

2.引进各种新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注重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和评价。

3.注重表象数学与认知数学之间的衔接,培养学生发现实践现象与数学理论之间的关系。

4.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展示数学知识在社会、技术、文化与生活中的应用。

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实施1.建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课本体系,重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2.抓紧教师资格素质培训活动,强化教师传授知识和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和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3.鼓励父母参与教育,与学校的教学结合,共同建立学习的习惯,教育孩子塑造良好的品质,引导他们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定。

四、相关制度的建立1.明确学生的取得技能的门槛,落实教学的质量把关,确保学生学习的质量。

2.完善教学考核体系,加严考核制度,确保教学工作质量稳定提高。

3.设立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双向沟通,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持续改进的改进措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 准(修订稿)解读
乐平市教研室 单Biblioteka 威一、基 本 理 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 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 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 教育,)[ 原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 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 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 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 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这个过程大体上包括: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成分,并对这些成分做 符号化处理,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对符号化的问题做进 一步的抽象化处理,尝试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为更完善、 合理的概念框架。 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应该强调:结果应该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探究过 程获得的,不是教师直接传授的。重“过程”中的发现、感悟、体验, 同样也应兼顾过程之后出的“结果”。 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 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即使活动的最后 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 珍视。 两大目标,既各有内涵,又相辅相承。在实施过程中,要辩证地处理 两者的关系,那种不注重学习过程而侈谈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是不可取 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应脱离知识技能,它们是 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获取紧紧地融在一起的。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 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强调了接受学 习的作用]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 猜测、计算、推理、验证)[ 原为:观察、实验、猜测、验 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 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 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对 教师的主导作用赋予了新的意义]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 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 技能,体会与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 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1. 简介本标准是根据我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数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在深入总结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修订而成的。

本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模拟、推理等方法探索数学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认识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养成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3. 课程内容3.1 数与代数包括:实数、代数式、方程(方程组)、不等式(不等式组)等。

3.2 空间与图形包括: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几何变换等。

3.3 统计与概率包括:统计量、概率、随机现象等。

3.4 综合与应用包括:数学阅读、数学写作、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

4. 课程实施4.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4.2 评价建议评价应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4.3 教材编写与使用建议教材应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5. 课程展望本标准实施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育的发展需要。

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的十个核心概念中提出要重视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

什么是几何直观呢?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用最通俗的话说几何直观,就是看图想事,看图说理。

下面我就自己的理解,谈谈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首先,图形可以帮助刻画和描述问题。

一旦用图形把一个问题描述清楚,就有可能使这个问题变得直观、简单。

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页上有一道题:有两个货架,第一个有4层,每层放了7个热水瓶。

第二个货架上层放了4个热水瓶,下层放了7个。

两个货架上各有多少个热水瓶?这里就用了两幅图直观地让学生弄懂题意,数形结合,使问题简单化。

其次,图形可以帮助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如:已知五年级有100人,六年级的人数比五年级的2倍少20人,六年级有多少?和五年级有100人,比六年级的2倍少20人,六年级有多少人?解决此类问题时,常用的有效办法就是让学生理解后,画出线段图,理解后就能准确地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另外,图形可以帮助表述一些结果,可以帮助记忆一些结果。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几何直观?第一、要充分的发挥图形给带来的好处,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对图形的认识,像书上所说采用学生喜爱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具体、实际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触摸、观察、测量、制作和实验,把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协同起来,强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的内化,从而使学生掌握图形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第二、要重视对学生识图、作图能力培养。

在讲授作图时亲自示范,强调图形名称及细节和注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动手去作图,让孩子养成一个画图的好习惯。

第三、重视变换,让图形动起来,把握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多进行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等三种语言的互译。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十个核心概念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十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在标准当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的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一个结论具有一般性。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的形式。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正确的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力,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

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

专题讲座《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王尚志(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马云鹏(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晓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话题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内容,课程标准的理念,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分别从数学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还有新技术,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是一个总的论述。

这一条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做了总体的阐述,就是义务教育的阶段的数学,在这个阶段的数学教育使学生获得一个什么样的数学教育,使他在数学方面,获得什么样的发展,这里边强调的要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成长,是整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它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在打基础的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各个方面打好基础,而数学是学生应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正因为是义务教育,所以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是面向所有学生发展的阶段。

这里强调两个要点,第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

每个学生都要提高数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素养、各方面能够健康发展的公民。

他们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是非常重要,所以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他所需要的良好的数学素养。

第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而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原有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

良好的数学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样的教育,得到一样的机会,但最后的发展可能是有差别的。

根据学生的智力的差异,根据兴趣的不同,标准特别强调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2007-4目录前言 (3)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4)一、基本理念 (4)二、设计思路 (5)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8)一、总体目标 (8)二、学段目标 (9)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1)第一学段(1~3年级) (12)一、数与代数 (12)二、图形与几何 (13)三、统计与概率 (13)四、综合与实践 (14)第二学段(4~6年级) (14)一、数与代数 (14)二、图形与几何 (15)三、统计与概率 (16)四、综合与实践 (17)第三学段(7~9年级) (17)一、数与代数 (17)二、图形与几何 (20)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5)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6)一、教学建议 (26)二、评价建议 (31)三、教材编写建议 (35)附录1 课程目标的术语解释 (40)附录2 内容标准及教学建议中的案例 (41)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的。

《标准》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为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标准》编入了一些案例,以供参考。

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根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标准、明了和全面。

具体变化如下: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局部: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22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前言局部由原来的根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根本性质、课程根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局部。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彩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22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根本素养。

三、根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2022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22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四、(1).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根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2)关于数学观的修改: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的理念、内容及案例解读资料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的理念、内容及案例解读资料
。 比,大大降低了要求。同时使这部分内容更具可操作性,符合小学阶段学生
学习的特点
24
第二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
删除“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这个内 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也不很紧密,要求学 生了解意义不大,而把“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及 “ 掌握等式 的基本性质” )放在第三学段作为进行演绎证明的基本事实之一。
22
第一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
调整的内容包括:
估算的要求改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 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估算的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有助于清楚地认识和 理解估算的价值与意义。强调了“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明确估 算的重点一是要有具体的情境,二是在一个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实际需要选 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标准(2011年版)》的例6做了上述说明。
10
理念上的变化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 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 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
(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1
理念上的变化
10个数学课程与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的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
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了解数量 关系是学习字母表示数的重点目的。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了解数量关系。也 为学习简易方程做准备。
。 增加“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强调学生在探索周长与直径比的 过程中认识圆周率
26
第三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2010.4目录前言 (3)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4)一、基本理念 (4)二、设计思路 (5)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8)一、总体目标 (8)二、学段目标 (9)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2)第一学段(1~3年级) (12)一、数与代数 (12)二、图形与几何 (13)三、统计与概率 (13)四、综合与实践 (14)第二学段(4~6年级) (14)一、数与代数 (14)二、图形与几何 (15)三、统计与概率 (16)四、综合与实践 (17)第三学段(7~9年级) (17)一、数与代数 (17)二、图形与几何 (20)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5)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6)一、教学建议 (26)二、评价建议 (31)三、教材编写建议 (35)附录1 课程目标的术语解释 (40)附录2 内容标准及教学建议中的案例 (41)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的。

《标准》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为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标准》编入了一些案例,以供参考。

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是指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统一要求。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需要明确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

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形成健全的数学思维方式。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需要明确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空间、函数与方程、数学分析、概率统计等内容。

这些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确定,既要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知识的体系,形成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此外,数学课程标准还需要明确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数学课程标准还需要明确数学教学的评价标准。

数学教学的评价标准应该包括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数学方法运用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

评价标准要求既要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使评价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整体素质。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整体素质。

只有严格执行数学课程标准,才能够保证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获得系统完整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课程标准核心概念

课程标准核心概念

《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话题三、标准中核心概念的解读在标准当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的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目标里边,可以看到了对这些核心概念的一些具体解释,相当于目标的一些要素。

但是同时也能发现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也把它称为核心概念。

(一)为什么要设计核心概念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除了前面说的这些理念,怎么设计这个课程标准,也进行了一个讨论,在提出设计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是重要的,一个就是希望课程的这些东西,形成一个整体,如何整体的把握课程需要反复强调。

从知识技能,从过程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来构架整个数学课程。

这是一个渗透在整个标准的研制过程中。

第二件事,就是在研制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凸显出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的数学内容,因为它反应了数学最要紧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不仅应该把它当做目标,也应该把它和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记得当时在讨论的时候,就在过去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能不能用一些词,把这些东西彰显出来,经过讨论,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

(二)核心概念的理解1.数感数感在实验稿里边就提出来,在修订稿里边又进一步明确了数感的含义。

在这里边,有这样两句话,来帮助理解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这是一层含义,是一种感悟,对那些数量、数量关系和估算结果的估计这种感悟。

然后第二句话的含义是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这两层意思都是数感,什么是数感?数感是一种感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第二层意思就是数感的功能。

学习数学是要会去思考问题,一个本质的问题就是要建立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一个核心就是抽象,而对数的抽象认识,又是最基本。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最近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通过本次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

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为广大数学教师深刻领会数学新课改精神,有效的进行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新课标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

现简述如下:(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

每个学生都要提高数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素养、各方面能够健康发展的公民。

他们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是非常重要,所以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他所需要的良好的数学素养。

第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而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原有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

良好的数学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样的教育,得到一样的机会,但最后的发展可能是有差别的。

根据学生的智力的差异,根据兴趣的不同,标准特别强调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

在任何国家,数学教育都是一个具有基础性、发展性的一个学科,一般在很多国家都把它叫做核心课程,或者说它在某种意义上,和语文、外语等成为一个人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

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要保证人人都得到发展。

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水平。

不是有人可以学数学,有人可以不学数学,而是所有的人都必须接受一个良好的数学教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理念是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素养,通过引导、指导孩子们正确学习、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实现智力全面发展。

首先,要强调对学生进行深度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借助数学知识的传授、训练和实践,激发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发展他们的主观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其次,要加强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找出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算法,并具备数学建模和推理思维能力,为进行现实学习和研究提供必要的数学能力支持。

此外,要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鼓励教师开放包容心态,带领学生展开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思想,从而发展学生的开放和独立性。

在课程教学中,重视深入研究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并能够正确应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要充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真实现象、具体体验、生动形象的方式切
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总的来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理念是要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
素养放在首位,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将数学课程教学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变为多元化到实践的学习,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数学的良好平台,打造一个更加全面发展的学习
环境,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一个全
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解读

通过探究式教学和解决实际问 题,学生培养了创新思维和批 判性思维能力。
提升沟通能力
修订后的课程注重团队合作和 项目学习,帮助学生提升沟通 和合作能力。
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影响
提升教学质量 专业发展 教学资源
教师将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将接受专业培训和交流,提高自身的数 学教学能力。
教师将获取更多实践活动和项目学习的教学 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广计 划
1
试点与改进
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将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并根训班和研讨会,为教师提供修订后标准的解读和实施指导。
3
推广与宣传
教育部将通过各种渠道推广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提高社会对该标准的认知度。
修订稿将数学思想作为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增加实践环节
修订稿增加了实践活动和项目学习,让学生亲手实践和体验数学的乐趣。
3
跨学科融合
修订稿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影响
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通过实践和跨学科融合学 习,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 用和实际意义,提高学习兴趣。
修订稿的主要内容和调整方向
核心内容明确
修订稿明确了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数学知识体系。
调整教学方法
修订稿推动教师采用更多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
注重实践应用
修订稿强调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现实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修订的重点和亮点
1
强调数学思想

标准修订稿的基本理念及总体目标是指什么

标准修订稿的基本理念及总体目标是指什么

标准修订稿的基本理念及总体目标是指什么?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理念及总体目标王尚志(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马云鹏(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晓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话题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内容,课程标准的理念,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分别从数学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还有新技术,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是一个总的论述。

这一条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做了总体的阐述,就是义务教育的阶段的数学,在这个阶段的数学教育使学生获得一个什么样的数学教育,使他在数学方面,获得什么样的发展,这里边强调的要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成长,是整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它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在打基础的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各个方面打好基础,而数学是学生应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正因为是义务教育,所以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是面向所有学生发展的阶段。

这里强调两个要点,第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

每个学生都要提高数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素养、各方面能够健康发展的公民。

他们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是非常重要,所以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他所需要的良好的数学素养。

第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而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原有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

良好的数学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样的教育,得到一样的机会,但最后的发展可能是有差别的。

根据学生的智力的差异,根据兴趣的不同,标准特别强调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

在任何国家,数学教育都是一个具有基础性、发展性的一个学科,一般在很多国家都把它叫做核心课程,或者说它在某种意义上,和语文、外语等成为一个人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

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要保证人人都得到发展。

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水平。

不是有人可以学数学,有人可以不学数学,而是所有的人都必须接受一个良好的数学教育。

因为义务在某种意义上,带有一定“强迫性”。

良好的数学教育并不是要以分数为目标的。

当然希望学生具有一定的考试能力,也能考出一个好分数,但是这不是数学教育的全部,所以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教育氛围是特别重要的。

在知识技能方面,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在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方面,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这样的想法,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一个基点。

(二)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这一条对课程内容做了一个描述,课程内容要反应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课程内容选取的一个基本原则。

另一个基本原则是社会的需求,比如说,为什么在课程要增加统计,原来没有,现在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社会的需求。

当学生迈入社会以后,他所碰到的大量的数据,怎么样能从这些数据里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而不上当受骗,这就需要有一种能力,需要有一种识别和判断的能力。

这样的需求就使得数学课程,在内容上要做调整,要把统计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主要的内容。

所以现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需要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另外就是数学课程要符合数学本身的特点,数学发展的非常快。

一个发展的标志就是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数学自身的发展很快,在不同的领域都能得到应用,在经济、在社会等等方面,所以就出现了一些新的数学,比如说,经济数学、金融数学、社会数学、生物数学等等。

数学本身的这些变化,势必会反应到课程的内容。

所以在课程里就增加了关于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特别是设置了综合与实践活动,综合的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确定课程内容重要原则。

课程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结果,也要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它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从学生的需要,从数学本身的需要,从数学的结果和过程这两个方面,在选择课程内容时都要重视。

标准里后一段在讲述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内容的选择,怎样组织方面,包括在教材中如何去组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在内容组织上,强调了三个方面,一个是过程和结果,一个是直观和抽象,一个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在标准里边,特别强调了在课程组织上,内容的组织上,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和抽象的关系,重视直接经验,要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这三对是呈现表述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重视,重视结果数学要有结果,要有精辟的结果,要得到一个答案,这个没有问题,但是还要重视过程,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在内容的呈现上,在例题、习题的选择和呈现上,重视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使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理解数学。

直观和抽象也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对关系,数学是抽象的,这个没有问题,抽象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要在数学中培养,但抽象能力的培养,要有直观作为铺垫,作为一个学生,这是思考抽象问题的一个支柱,所以说,重视直观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学习的内容,多半是间接经验,这个是没有问题,但是这种间接经验的形成,也需要一些直接经验的积累,所以课程里边特别强调活动经验的积累,其实也是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这样的关系。

(三)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应当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进一步阐述了刚才说的这个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样一个理念,现在很多老师也都能琅琅上口,但真正要实践它的,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标准这样明确的提出来,也值得老师进一步的思考,怎样在实践中去践行。

另外这个标准谈到了教学活动,除了刚才谈到的这几个方面,这样一个过程特点,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包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这一点也应该是教学设计或开展教育活动首先要想到的一条。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希望通过的努力,让学生不要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好的习惯,才能够学好数学,才能够有信心。

接下来要讲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数学的学习,应该是有多样的方式,这里强调一点,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赋予个性的过程。

就是要使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活泼。

在这个标准里边列举了一些学习的方式,比如说接受学习,动手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同样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灵活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多种学习的方式,既有一定的接受式的学习,同时更应该重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近些年来老师在实践中,其实已经探索了很多改进学习方式的很好案例,他们在教学中,开发了各种课程资源,让学生动手操作,设计很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合作交流。

这样的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合理的运用,在数学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

重要的就是像标准说的,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展现他的学习,在足够的时间空间中,去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等各种活动,这样就使数学的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是单调的去听,自己去练,改变这种单调的这种学习方式。

(四)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建立信心。

激励不只是表面的表扬一下,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都是一个激励的过程。

改进教师的教学,不仅是看学生学的怎么样,还应该通过学生学的怎么样,来看教师教学的组织和教学的效果,透过学生的学来看教师的教,反应了教学过程的效果和效率。

有效的教学,其实更重要的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怎么样,所以说,这种评价还要看教师,通过学生的表现,折射出教学过程是否需要改进,所以说,改进教学这个作用,这个功能是评价中最重要的。

这个意义上来说,评价不仅是对学生,而且是对教师,特别是对教师改进教学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应该特别重视这种评价的目标和功能。

我们强调要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目标的多元,不仅要指向于基础知识和知识技能,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思考等等方面的评价,评价应该指向多元的课程目标,所以说评价目标应该是多元的,方法也应该是多样的。

评价的方法不仅是充分的利用纸笔测验,考试当然要保留,但要改进,同时,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包括过程性的评价,包括智力的评价,成长记录带,课程观察,学生的活动过程的记录等等,这些都应该做一种评价的方法,近些年在评价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这方面,的重点其实做了很多好的探索,这方面其实有非常多的案例,供老师去参考。

(五)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