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的内涵
民族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区别
摘要民族主义和民族精神都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从这一层面来说,它们都具有相同的成分,但从其他层面来说,又具有不同的成分。
民族主义是一种价值原点、元价值观,是一种绝对至上的思想和行为的范式、准则,它通过其他价值观得以体现;民族精神是一种“本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属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区别特征,它直接渗到民族的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
民族主义的作用具有二元性,从整个世界的视角来说,它既具有积极的作用,又具有消极的作用;民族精神却不具备这样的二元性,从本民族的视角来说,它的作用是积极的。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族精神区别研究的视角民族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内涵不同民族主义是一种元价值观,价值原点,是民族的成员关于本民族的相关价值观的基础;而民族精神是一种民族性格、民族特性,是一种本源的精神状态。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nationalism)是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原点、元价值观。
它在思想和行为上都要求对本民族的绝对至上、绝对忠诚。
民族主义有双重内涵——“文化民族主义”(culture nationalism)和公民民族主义(civic nationalism)。
前者和民族个体连在一起,是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产生之前的形态,建立在血缘、地域和(广义的)文化①认同上,是一种单一的文化标识。
个体通过民族满足精神和物质的需要②:生存、庇护、认同、归属等等。
这是就民族而论民族。
后者和国家、主权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它是指生活在统一民族国家内的公民,他们拥有共同的政治价值和政治理念,价值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民族国家的利益。
这种民族主义要求一切以民族国家③的利益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追求民族国家的利益。
这种民族主义是就国家而民族;要求以本民族的利益(包括经济、文化、领地……)为根本出发点——思想和行为的最高准则。
①“广义的文化”包括共同的经济、语言和心理素质。
②一切行为的背后都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为了满足需要。
③“民族国家”,即以民族为基础的国家。
三民主义的含义
1.民族主义:基本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面对中国人在西方列强侵略面前所表现出的浑浑噩噩、萎靡不振的状况,孙中山将民族问题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问题提出来,确立了近代思想文化运动的更高的奋斗目标。
民族主义将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因而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
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
在革命派看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由于中国的积弱,只要推翻清政府使中国振作起来,帝国主义各国就会与中国平等相待,并且可能会赞助中国革命,甚至幻想以承认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和特权,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不能不说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2.民权主义: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义就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民权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
但是,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
3.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
孙中山认为,在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后,实行民生主义,就可以“思患预防”西方社会的弊端。
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是孙中山设计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这一方案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民族主义的内涵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建构?1、民族主义内涵2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原因分析【论西方思潮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影响及其后果。
试析民族主义理论源头】3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过程】4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特征【论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思潮及其特点。
试析进化论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思潮的特征】5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带来的历史作用所谓民族主义,从根本上讲就是基于民族共同体而形成的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社会思想或意识形态。
此处的关键词就是“共同体”。
关国学者安德森就称民族为“想象的共同体”,他说道:“遵循着人类学的精神,我主张对民族作如下的界定: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limited),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
”从“共同体’,角度认识中国近代社会思想,也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
例如有学者在著作中这样写道:“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重建民族国家共同体,如何使这一共同体既是一个普世性的自由民主政治共同体,又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认同的民族共同体;进一步而言,这一民族国家究竞是一个政治共同体,还是历史共同体?与此相关的是,公民们对之认同的基础是什么?是政治法律制度,抑或公共的政治文化,还是历史传统遗留下来的文化、语言或道德宗教?”作者进而追问:在近代中国,“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各自有何合理性与内在限制?”这些问题的提出,具有相当的指向性,对推进关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及社会发展的研究不无启发。
但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共同体”,除了政治与文化层而之外,还有极为重要的经济层而“经济共同体”至少是与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与作用的一个“民族集合”,它与其它两个“集合”不重合,但有交融。
经济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思潮在经济事务方而的表现,其特征与流变与文化及政治方而的民族主义相较,既有一致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一致的地方,当然都是基于本民族而临危机与挑战而产生的一种应变思想,不一致的地方则在于经济与政治及文化的属性有别,所以对应的思考角度与应变方式也不尽相同。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一、中国传统民族主义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不同内涵1.中国传统民族主义(1)主要观点: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之上的“夷夏之辨”的观念。
(2)划分民族的方法:以文化上是否归附为标准,中国乃文明之国,非方位、界域、种族所限。
(3)中外关系基础:不是各国拥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世界秩序也不是独立、平等的民族国家集合体,而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同心圆,其他民族只是中国文化教化的对象。
(4)中国传统民族思想:基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信中国文化是最优秀的,二是认为这一优秀的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符号。
因此,在中国人看来,维护民族利益主要表现在维护中国的文化和制度,特别是纲常名教上。
2.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含义(1)指各民族建立政治实体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
(2)是建立民族国家过程中所体现的理论、原则和理想。
(3)政治集团追求民族国家的行动。
(4)民族成员的心理状态,即表现出对民族国家超越一切的高度忠诚和对本民族优越性的坚定信仰。
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1.原因(1)外来侵略: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和压迫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是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2)原有传统:固有的传统民族主义成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3)西学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吸收了西方的进化论学说,把它变成了倡导民族自强自立、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理论武器。
(4)主观奋斗:进步思想家、革命家为救亡图存而不懈奋斗。
2.内容(1)恢复民族自强自信:恢复对中华固有文化的自信,可以说是近代民族主义最重要的内容。
(2)陶铸国魂,培养人民尚武精神:近代民族主义者们鉴于中国积贫积弱、屡受列强欺辱的现实,认识到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的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
(3)群体至上的国家主义: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最具特色的理论内核。
(4)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反帝爱国内容。
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聚集着共同民族特征的人民所建立的国家。
民族主义则是指以民族为基础,强调民族利益和国家独立性的一种政治思想。
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本文将探讨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的内涵、特点、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民族国家的内涵与特点民族国家是由共同民族特征的人民所组成的国家,其基础在于民族认同和归属感。
在民族国家中,人们以共同的语言、宗教、文化和历史传承为纽带,形成了紧密的社会群体。
民族国家的核心理念是维护民族利益和实现国家独立。
它追求国家的整体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同时注重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民族国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族国家倡导民族认同和归属感,鼓励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民族国家在政治和法律体系上通常以保护和维护本民族利益为出发点,建立民主政治和法治体系,实现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再次,民族国家追求国家的整体利益和民族共同体的和谐发展,致力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二、民族主义的内涵与特点民族主义是以民族为基础的一种政治思想和行动。
它强调民族利益的优先性,倡导民族团结和国家独立。
民族主义的核心观念是民族自决和自主权利,认为每个民族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自治权。
民族主义追求民族自尊和自豪感,强调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民族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族主义关注民族利益和权益的维护,强调民族团结和统一。
其次,民族主义倡导民族文化的传统和发展,重视本民族的语言、宗教、习俗等独特文化元素。
再次,民族主义在政治上追求民主和自治,强调民族的自决权和自主权。
此外,民族主义还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对外民族利益的捍卫和扩展。
三、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的互动关系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首先,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依赖于民族主义的推动和支持。
民族主义思想和行动为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动力。
三民主义的内容
三民主义的内容引言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理论体系,由孙中山先生提出并发展起来。
它是中国革命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三民主义的内容,包括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民生主义。
一、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通过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
在民族主义中,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或集团利益,要求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
二、民主主义民主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强调民主和平等原则,主张人民享有平等的参政权利,并通过选举产生政府。
在民主主义中,人民的意愿是最高权威,政府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和实现人民的愿望。
民主主义还强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法治的重要性,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三、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体系中的第三个重要内容,关注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福利。
在民生主义中,提倡消除贫困和不平等,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
民生主义强调均富共享,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四、三民主义的关系三民主义的三个内容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民族主义为民主主义和民生主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只有国家独立富强,才能为人民提供民主和福利;而民主主义和民生主义则是民族振兴的具体途径,通过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五、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的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中国的独立和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指导,激发了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革命精神。
三民主义的核心原则仍然是中国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
六、结论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思想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民生主义三个内容。
这些内容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构成了中国革命和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三民主义的核心理念仍然对中国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以上就是三民主义的内容的介绍,它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帮助中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到现代国家的历史转变。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现代民族国家出现之后产生的一种以本民族的利益为诉求的主义。
也是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三民主义之中其中一种主义。
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权益和民族感情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政治观念、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
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
早在封建社会就已存在封建君主制的民族主义。
资本主义产生后,民族主义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
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定义都涉及到极为广泛的层面,民族主义也不例外。
为避免这种语焉不详现象的出现,我们可以按各个学者强调的不同重点而将民族主义大致地分为以下几类:1,政治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就是把强调民族主义的政治属性放在第一位,这是民族主义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分类,实际上也是民族主义兴起的最显著的特征,其基本目标就是要求建立一个属于本民族的国家和政府,它与“追求国家身份”的政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多学者实际上也是将民族主义的这种政治属性放在第一位来进行论证的。
“民族主义并不简单是指民族情感,而是指旨在促进社会生活的一体化,并通过群众动员来决定现代国家政治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
是“那种认为民族──国家具有伟大价值的群体意识,这一群体意识保证完全效忠于民族──国家。
这一群体赞同民族──国家保持统一、独立和主权,以及追求某种广泛的相互可以接受的目标”。
这些观点,都反映了将民族主义的政治属性放在第一位,而将其他的属性放在其次来考虑的倾向。
由于政治民族主义追求着具体的建立主权国家的目标,所以很自然地带有分裂和暴力的倾向,在各类民族主义中,政治民族主义也是最有破坏力的一种。
2,经济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是与政治民族主义相对而言的,一般认为,经济民族主义是指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国家在50-60年代倡导的以经济独立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主义。
“那些尚未取得’现代化’或发达地位的国家,对于控制本国自然资源和经济命运的企图越来越警觉,并认识到这种必要性。
这一现象的特点就是经济民族主义,它直接反映了这些国家经常抱怨的那种看法:它们虽然取得了政治主权与独立,但在经济上仍然是殖民地”。
民族主义名词解释
民族主义名词解释
民族主义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
在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语境下,民族主义通常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
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
”英国学者爱德华·霍列特·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
民族主义通常是指以维护和增进本民族的利益、自由和财富为目标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
它强调民族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主张通过民族自决和独立来实现民族的解放和发展。
在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在许多国家成为了推动民族解放与平等的重要力量,也是现代国际社会的源泉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民族主义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其评价也因不同的观点和立场而有所不同。
在分析和评价民族主义时,需要考虑到其复杂的背景和影响,以及其在不同情况下的利弊和作用。
民族主义与中国的民族问题
民族主义与中国的民族问题随着近年来全球主义思潮的不断兴起,民族主义思想也在许多国家逐渐回归,甚至某些地区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民族冲突。
在中国这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中,民族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那么,如何理解民族主义?它与中国的民族问题有何关系?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民族主义的起源及其内涵1.民族主义的起源民族主义是指以本民族作为主体、尊重和弘扬本民族文化、追求本民族利益和权利的一种思想流派。
它起源于18世纪欧洲,当时国家主义思想已经形成,而民族主义则是在国家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2.民族主义的内涵民族主义包含三大核心内涵:一是民族意识,即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二是民族利益,即对本民族的利益和权利的维护和追求;三是民族文化,即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弘扬和传承。
二、中国的民族问题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根据2009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1.51%,其他5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9%。
在这个多民族国家中,民族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1.历史原因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各民族在历史的演变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语言,这是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根源。
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下,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出现过纷争和冲突,这也为中国的民族问题埋下了伏笔。
2.地理因素中国地域广阔,各民族居住的地区也分布在全国各个角落。
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影响,各民族之间的生活、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也是导致民族问题的因素之一。
3.政治原因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统治者强迫少数民族进行文化和宗教上的改变,这种政治原因导致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同时,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现代化给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些变化和挑战。
三、民族主义与中国的民族问题1.民族主义的作用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民族问题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民族意识强化了各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从民族主义的功能看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构建的关系
从民族主义的功能看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构建的关系黎艳艳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摘 要:民族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在民族国家的构建中起到的统一和分裂国家的双重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它。
本文在介绍民族与民族主义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国家构建的政治合法性,同时从民族主义的统一和分离的双重功能对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构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族;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构建;关系中图分类号:D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9-0135-03作者简介:黎艳艳(1991-),女,甘肃静宁人,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和实践运动,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的构建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主义运动的勃发,既促进了历史上民族国家的构建,又对现存的民族国家尤其是多民族国家产生了裂变的消极作用,进而对国际关系和地区局势有了一定影响。
一、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内涵民族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共同体形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民族归属。
逐渐地,民族主义便应运而生了。
(一)民族的定义毋庸置疑,讨论民族主义,离不开对民族内涵的探讨。
那么,什么是民族,如何给民族下一个较为科学、全面的定义,却是困难的,也是见仁见智的。
学者王缉思在枟民族与民族主义枠一文中对此进行了归纳,即对民族的定义大致分为主观派和客观派。
学者刘中民认为在此基础上还应包括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笔者比较赞同刘中民的理解,具体理解如下:第一,主观派认为,民族共同体成员共同的心理认同决定了民族的产生,也就是说从共同的感情出发来界定民族。
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枟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步枠中所说,“即使是最小的民族,其成员也不可能认识其同族中的大多数人,不可能见过他们,甚至不可能听说过他们;然而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一种想象的交流。
”①第二,客观派强调,地理条件、肤色、种族、语言、等客观因素构成了民族的最基本特征。
三民主义
孙中山, 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 在对中国独立、民主、富强的毕生追求中, 在其吸收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和继承中国传统文明的过程中,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它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所谓民族主义,是以“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的“反满”政策为其中心内容, 以“五族共和”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这既是当时社会状况的需要也是人民摆脱民族压迫愿望的反映。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基本内涵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外来民族满族的封建统治,废除满清王朝在全国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争取汉族独立,光复汉人天下。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源于中国自古就有的华夷观念,其主要表现为大汉族地位至尊以及对其他民族的鄙视,这其中难免夹杂着狭隘的种族主义内涵。
不过,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是逐渐演进、不断发展的。
由于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其对外妥协投降,对内则专制独裁,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致使阶级矛盾愈加激化,因此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要针对代表满洲贵族利益的满清政府。
但孙中山的反满不是要反对所有的满人, 而是反对满清的专制, 正如他所说的: “革命党的宗旨不专排满, 当与废除专制, 创造共和连在一起”, “我们并不是恨满人, 是恨害汉人的满人”, 由此, 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便合在一起了。
从全盘排满的大汉族主义到单纯反抗满洲政府,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
“五族共和”即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 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以及中国境内各民族“立于平等地位”。
“五族共和”原则应该说是孙中山对当时满族民族压迫的回击, 承认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组成、共同努力的大家庭。
但这仅是表层上的,在他关于民族的众多阐述中, 如斥责满族为“东北一游牧民族之野番贱种”以及后来所倡导的以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同化”政策, 都可以得出结论: 他把中国历史的发展单纯归结为汉族活动的结果, 不仅在理论上抹杀了其他民族的历史贡献, 在实践上也未制定出贯彻民族平等精神的方案。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浅谈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说起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很容易就搜到其笼统的概念性总结:以爱家乡为基础的高尚情感,层层扩展,扩展到热爱国家疆界内的社会共同体,就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一旦混入对他国社会共同体的歧视,同意为本国利益牺牲他国利益,就成为民族主义。
然而,究竟什么样叫爱国主义?什么程度,又叫做民族主义呢?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历史来源1517年,马丁·路德以《九十五条论纲》触发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新教从天主教中分裂出来。
百年后的1618年欧洲爆发了持续到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即“宗教战争”。
战后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了国家独立、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三大原则,是为民族国家及国际法的开端,也是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从此,欧洲各国的生存竞争日渐严酷,国家规模大小和国内人民的凝聚力关系着国家生死存亡。
于是,为王公立国的“诸侯国”观念逐渐式微,以“民族”(nation)立国的观念逐渐强盛。
“民族”大致是个以共同地域、宗教、语言为界限的人民共同体。
如此,民族与国家是一回事。
国家即民族,国家的人民也是民族。
如此,爱民族就是爱国。
但地域、宗教、语言这三大要素的边界绝非泾渭分明,地理边界都靠战争划定。
中国的历史不同,观念也有不同。
类似“民为邦本”的观念有约三千年历史,比皇家的“家天下”观念还古老,而且二者混合在一起,就有“载舟覆舟”之说。
同时,崭新的欧洲“民族”观与古老的“华夷之辨”也颇为不同。
中华核心区对宗教不敏感,没有宗教间的战争。
象形字与字母语言也不同。
虽然疆界都靠战争确定,却往往与生产方式相关,比如农区与牧区比较稳定的区隔。
在欧洲,民族国家和民族国家间的惨烈竞争催生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两者不仅同时产生而且是一体两面。
民族国家是伴随欧洲各国在海外开拓殖民地的浪潮而诞生的。
哥伦布在1492年就到达了美洲。
到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确立了“日不落帝国”的地位。
因此,爱国主义从起初就带上了本民族优越论的基因。
孙中山三民主义评论
孙中山三民主义评论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探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这些思想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介绍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
孙中山认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必须强调民族独立和自主。
他将反对外来侵略和内部腐败作为实现中国民族独立的重要手段。
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思潮之一。
我们将探讨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
孙中山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应该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他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民主政治。
他的民权主义思想促进了中国政治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将讨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孙中山认为,人民的生计和生活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政府应该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他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改革措施,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
他的民生主义思想为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潮流之一。
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领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将其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孙中山与三民主义的背景介绍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教育家,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是孙中山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思想。
在孙中山生活的时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
为了拯救国家和人民,孙中山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在这个过程中,孙中山逐渐形成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
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浅谈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说起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很容易就搜到其笼统的概念性总结:以爱家乡为基础的高尚情感,层层扩展,扩展到热爱国家疆界内的社会共同体,就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一旦混入对他国社会共同体的歧视,同意为本国利益牺牲他国利益,就成为民族主义。
然而,究竟什么样叫爱国主义?什么程度,又叫做民族主义呢?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历史来源1517年,马丁·路德以《九十五条论纲》触发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新教从天主教中分裂出来。
百年后的1618年欧洲爆发了持续到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即“宗教战争”。
战后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了国家独立、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三大原则,是为民族国家及国际法的开端,也是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从此,欧洲各国的生存竞争日渐严酷,国家规模大小和国内人民的凝聚力关系着国家生死存亡。
于是,为王公立国的“诸侯国”观念逐渐式微,以“民族”(nation)立国的观念逐渐强盛。
“民族”大致是个以共同地域、宗教、语言为界限的人民共同体。
如此,民族与国家是一回事。
国家即民族,国家的人民也是民族。
如此,爱民族就是爱国。
但地域、宗教、语言这三大要素的边界绝非泾渭分明,地理边界都靠战争划定。
中国的历史不同,观念也有不同。
类似“民为邦本”的观念有约三千年历史,比皇家的“家天下”观念还古老,而且二者混合在一起,就有“载舟覆舟”之说。
同时,崭新的欧洲“民族”观与古老的“华夷之辨”也颇为不同。
中华核心区对宗教不敏感,没有宗教间的战争。
象形字与字母语言也不同。
虽然疆界都靠战争确定,却往往与生产方式相关,比如农区与牧区比较稳定的区隔。
在欧洲,民族国家和民族国家间的惨烈竞争催生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两者不仅同时产生而且是一体两面。
民族国家是伴随欧洲各国在海外开拓殖民地的浪潮而诞生的。
哥伦布在1492年就到达了美洲。
到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确立了“日不落帝国”的地位。
因此,爱国主义从起初就带上了本民族优越论的基因。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指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指
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明确反帝斗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组成,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具体内涵:
1、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明确反帝斗争。
2、民权主义: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治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3、民生主义:“中国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
“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新特征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新特征摘要:民族主义思潮近代开始进入中国,20世纪90年代再起高潮。
但其含义隐晦,特征多变。
从文本和现实的角度阐释民族主义的内涵以及当代民族主义在中国呈现的新特点,一是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中国意识形态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是反日反美情绪在一部分人中存在;三是民众对国家主权概念的理解更为宽广;四是民族主义包含了大量矛盾;五是网络民族主义成为新形式;六是当今的民族主义是反专利主义。
关键词:民族主义;信息化;网络民族主义中图分类号:d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012-02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起源于西方。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也开始了一波波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救国运动等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民族自强自立的运动。
但是“自1949年起,民族主义的地位和价值却晦暗不明。
当言及历史时,它得到正面肯定”[1]。
它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前进,挽救了中国的命运。
“而涉及现实时,他不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那样是合法的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像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修正主义那样遭到批判和谴责”[1]。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民族主义又成为全球意识形态中的活跃分子,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点。
在新的形势下讨论当前中国的民族主义是相当必要的。
一、民族主义的内涵民族主义是一种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同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意识形态。
19世纪中叶以后,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迅速扩散,20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到顶峰。
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民族主义最早表现为一种情感,一种个体对所属群体的感情联系。
到近代,民族主义与国家主权观念相结合,形成了近代意义上真正的民族主义。
这种民族主义以建立民族国家作为其主要目标,开始具有了强烈的政治意义。
关于民族主义的内涵,人们莫衷一是。
海恩斯认为民族主义是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的结合;m·韦伯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情感的共同契约,他的适当变现时愿意形成一个自己的国家,因此它一般有助于这种国家的形成”[2];h·科恩认为,民族主义是一个民族中绝大多数普遍表现出来并要求普及到他的所有成员中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承认民族国家是政治组织的理想形式,承认族体是一切文化创造力的源泉;a·史密斯认为“民族主义是要求一个族体要有从自治到独立的程度不等的权利的政治学说的运动”[3];布勒伊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形态,指的是寻求和掌握国家权力的政治运动;埃里·凯杜里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学说,一种新的政治类型[3]。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内容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内容咱都知道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超级重要的思想。
这民族主义呀,可是其中很关键的一部分呢。
民族主义一开始的时候呢,主要是强调要推翻清朝的统治。
为啥呢?因为清朝那时候是满族统治汉族还有其他好多民族嘛。
满族建立的清朝在统治过程中,有很多不公平的事儿,对汉族等民族有压迫啥的。
汉族的人留辫子就是清朝统治的一种体现,这种强制的东西让很多人心里不痛快呢。
而且清朝后期越来越腐败,被外国列强欺负得可惨了,签订了好多不平等条约。
孙中山先生就觉得要把这个腐朽的清朝统治推翻,让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都能摆脱这种被压迫的状态。
后来呢,民族主义又有了新的发展。
它不仅仅是要推翻清朝统治了,而是强调要建立一个民族国家。
这个民族国家呢,是所有民族平等共处的。
不管是满族、汉族,还是回族、蒙古族等等其他民族,都要平等对待。
各个民族都可以在这个国家里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文化、经济啥的。
比如说,每个民族都可以保留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像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开斋节。
各个民族的语言也都可以继续传承下去,大家相互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
民族主义还强调要把中华民族团结起来。
那时候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像英国、法国、日本这些国家,都想来瓜分中国这块大蛋糕。
如果各个民族不团结,那就只能被列强各个击破啦。
所以民族主义就是要把大家的心聚在一起,让大家知道咱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要共同对抗外敌。
就像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汉族、满族、朝鲜族、壮族等等各个民族的人都团结起来,一起打日本侵略者呢。
大家都为了保卫祖国,保卫自己的家园,不分彼此。
这种团结就是民族主义在特殊时期的重要体现。
再说说民族主义对于民族自信心的影响吧。
在清朝后期,中国被列强欺负得都有点自卑了,觉得自己啥都不如外国。
但是民族主义的发展,让大家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
咱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啊,有灿烂的文化,像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那可都是对世界文明有着巨大贡献的。
还有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孔子、李白、杜甫等等。
第四章 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纲领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的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自决权原则的含义及 其意义 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无产阶级解决 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北面)镌刻着 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 个镏金大字于碑心。背面(南面)是周恩来 同志书写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 全体会议通过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 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 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 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 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 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第四章 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纲领和 基本原则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民族观与民族主义 民族观与民族关系 马克思主义观
二、民族主义
一、民族观
1、民族观的内涵:即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 题的总的认识和根本看法以及处理民族问 题的基本纲领和政策主张。 2、两种根本对立的民族观:无产阶级民族 观和资产阶级民族观。 3、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核心。
1、两极对峙向多极转化并伴随着单极与多极的碰 撞。 2、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有增无减,已成为世界公害。 3、民族分离主义作为民族主义恶性发展的极端产 物,对世界民族关系发展的副作用会越来越大。 4、世界上一些政治敏感地区的民族问题有进一步 激化的趋势。 5、宗教问题引发民族关系的紧张且扩大。 6、移民问题影响世界的民族关系。
When in the course of human events, it becomes necessary for one people to dissolve the political bands which have connected them with another, and to assume among the powers of the earth, the separate and equal station to which the laws Nature and Nature’s God entitle them, a decent respect to the opinions of mankind requires that they should declare the causes which impel them to the separation.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they are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hat to secure these rights, governments are instituted among them, deriving their just power from 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ed. That whenever any form of government becomes destructive of these ends, it is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alter or to abolish it, and to institute new government, laying its foundation on such principles and organizing its powers in such form, as to them shall seem most likely to effect their safety and happiness.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一:新三民主义的内涵:(1)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2.旧三民主义的内涵:(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它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
(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这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但民国实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立场上,反对没收地主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个土地革命纲领。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新三民主义一是内容新,二是思想新。
第一、民族主义。
从内容上看,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强调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及废除国内民族压迫,有利于团结,号召各民族共同努力,争取革命成功。
从思想上看,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同帝国主义联合,必然同什么国家联合?(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体现了联俄的精神。
同时,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也说明他确定了联共的思想。
第二、民权主义。
从内容上看,旧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提出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名政府和国民一律平等,新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提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主张“八政权放在人民掌握之中”实行民主政治。
从思想上看,新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表明要发展各个名劫机联合的共和制度,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
这有利于广泛地动员群众关心政治,参加革命。
第三、民生主义。
从内容上看,旧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同时又提出“节制资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建构?1、民族主义内涵2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原因分析【论西方思潮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影响及其后果。
试析民族主义理论源头】3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过程】4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特征【论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思潮及其特点。
试析进化论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思潮的特征】5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带来的历史作用所谓民族主义,从根本上讲就是基于民族共同体而形成的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社会思想或意识形态。
此处的关键词就是“共同体”。
关国学者安德森就称民族为“想象的共同体”,他说道:“遵循着人类学的精神,我主张对民族作如下的界定: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limited),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
”从“共同体’,角度认识中国近代社会思想,也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
例如有学者在著作中这样写道:“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重建民族国家共同体,如何使这一共同体既是一个普世性的自由民主政治共同体,又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认同的民族共同体;进一步而言,这一民族国家究竞是一个政治共同体,还是历史共同体?与此相关的是,公民们对之认同的基础是什么?是政治法律制度,抑或公共的政治文化,还是历史传统遗留下来的文化、语言或道德宗教?”作者进而追问:在近代中国,“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各自有何合理性与内在限制?”这些问题的提出,具有相当的指向性,对推进关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及社会发展的研究不无启发。
但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共同体”,除了政治与文化层而之外,还有极为重要的经济层而“经济共同体”至少是与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与作用的一个“民族集合”,它与其它两个“集合”不重合,但有交融。
经济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思潮在经济事务方而的表现,其特征与流变与文化及政治方而的民族主义相较,既有一致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一致的地方,当然都是基于本民族而临危机与挑战而产生的一种应变思想,不一致的地方则在于经济与政治及文化的属性有别,所以对应的思考角度与应变方式也不尽相同。
既然能够形成思潮,必然有着共同的信念与考量,这些共同的信念与考量必然来自共同的关注对象。
从这一点来看,安德森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理论,还是可以借鉴的。
只不过,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用于政治与文化民族主义方而较为切近,用于描述经济领域中的民族主义表现,则可能需要修正。
经济领域的民族主义显然不是由“想象”而成。
经济与社会密不可分,国家或社会的处境肯定影响到团体与个人的权益,这可能有点像大河与小溪的关系。
当国运危迫之际,国民权益自然受损。
就晚清而言,经济民族主义恐非“想象”的结果,而是在利权日益外溢、国家处境日益严竣情况下,民众因感受刺激而体悟出来的。
当然,作为国民来说,成分复杂,如何“感受”民族危机,如何激励自己的维权意识,则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但从总体上而言,从关注“夷夏大防”到捍卫民族权益,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在逐步发生擅变。
西方学者强调近代民族主义的“民族—国家”建构思想。
而晚清国内则只知有“朝廷”不知有“国家”。
如陈独秀就指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国家和朝廷的分别。
”但不管传统政治视域下的“天下’,与近代政治视野中的“国家”有多少本质区别,而作为一个经济共同体则是持续的。
也就是说,国人在经济权益受损方而有着共同的感受,在捍卫经济权益方而产生了共同的诉求。
晚清的“经济共同体”首先在于它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即它是受列强不断侵攘的具有特定政治与经济边界的地理与文化单元—虽然这个单元有点大。
我们可以说,清政府不是一个现代意义的“政府”,甚至不是一个现代意义的国家(state),其所辖只有臣民,没有公民,因而不成为一个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 Nation- State),但作为一个共同体是一直存在的,而且是一个与早已完成“民族—国家”建设的西方列强对等的政治实体。
这个政治与经济共同体与西方的对等性是由西方列强承认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的签订就足已说明这一点。
不过,从清朝的视野看,这个“共同体”是以华夏儒家文明为核心的“天下”,而且“天下”( World)远远大于国家(State)。
但颇具吊诡意味的是“天下”竞然被“国家”屡屡打败,于是不得不承担“国家”强行安排的各项责任。
正是“国家”的强迫,使得“天下”的经济与政治共同体日益紧密。
列强对清政府强加的“责任”,最终落在民众头上“共同的敌人”遂使民众的思想认识有了相同的指向,民族主义于焉生成,并不断发展,经济民族主义只是其中的一个乐章。
一、民族主义内涵很多学者普遍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现象,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复杂性,因此很难给民族主义一个确切的定义。
很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民族主义做了界定。
民族主义的定义也纷繁多样。
(一)民族主义不同的界定民族主义之所以不容易界定,是因为民族主义与历史的发展紧密相连,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卜,它并不是静不动的,而是逐步演变的。
但是杜赞奇说:“如果存在于历史中的事物真的不能界定,那么,民族在历史中寻求最终归宿,就显得}一分滑稽”。
所以,尽管定义民族主义是如此困难,众多的研究者并没有放弃他们的努力。
国内学者李肇忠总结民族主义的五种现象:民族形成过程,民族语言或象征符号,民族归属感和忠诚感,以民族名义进行的社会或政治运动,关于民族的一种学说或意识形态。
(二)中国民族主义的涵义通过对民族主义不同内涵的梳理,结合中国近代的历史,总结中国民族主义的内涵。
首先,它是一种集体情感,表现为强烈的爱国主义。
每个公民都会热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主义并不是民族主义的全部内容,还包括在民族受到外来侵犯时奋不顾身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在面对外族文化时的情感和态度,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它是一种全民性的社会或政治运动。
民族主义致力于捍卫和增进民族利益的运动,抵御外来侵略、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为实现国家富强实施的政治改革和民族建设工程。
它也是在一定的社会意识指导卜进行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改革和群众运动,需要群众广泛的参与,并且具备一定的政治知识和政治素养。
最后,它是一种政治理想。
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持久存续,安危福祸为优先考虑并坚决捍卫民族至高无上利益的思想主张。
它是民族主义情绪的理性化和理论化。
它是关于治理国家、解决民族内部各种问题的学说。
(一)民族主义相关概念界定1、民族20世纪初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先驱梁启超先生在其《中国史叙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
1913年,斯大林同志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民族特征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一文中,在批判和借鉴第二国际一些社会党人思想观点和资产阶级学说的基础上,首次对“民族”下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定义,即就是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民族主义与民族认同民族主义属于历史的范畴,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与近代主权国家一同产生,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文化现象。
小同时期侧重的内容不同,古今中外阐述的观点也多种多样。
民族主义,就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宿、忠诚的强烈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是思想、学说、运动的统一。
民族认同首先是一种民族情感,这种民族情感源于一定的民族文化。
种族、地域、人日等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基本要,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有着属于这一民族的情感与共同文化,这种情感维系和文化认同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族认同。
一、民族主义的内涵民族主义思想一出现就以巨大的吸引力受到各种力量的欢迎,并成为建构民族国家的基本理论依据,成为一种意识形态。
以赛亚.伯林指出:“在所有这些精致、自洽的大量未来学和幻想中,却有一个怪异的空白,一个控制19世纪欧洲的思想和社会运动,它无所不在、人人皆知,因此只需略加思量,我们就明白根本不能想像一个缺了它的世界:它有自己虔诚的信徒、势不两立的敌人,有民主、贵族、君主的派别分野,它给实干家、艺术家、知识精英和群众以灵感;奇怪的是,就我所知,没有任何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曾预料到它会在未来扮演远为重要的角色。
但不夸张地说,它是当今世界现有各种思想社会运动中最强大之列,在一些地方还是唯一强大的运动;没有预见到的人则为此付出了代价,失去了自由,事实上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运动就是民族主义。
; Cs7尽管如此,民族主义并没有象其他主流思想那样一直得到关注和认真研究,20世纪60年代开始民族主义研究才成为一种热潮。
西方学者对民族主义的理论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多成果,并逐渐形成了几个重要的流派。
民族主义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它的神秘性,但是一般认为民族主义的基本精神有两点:一是对民族以及与此相关的身份和利益神圣性的强调;二是将民族和国家对应起来,视民族国家利益至高无上,民族主义包括实现上述目标的意识形态、社会思潮和运动。
或可以简单理解为主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思想。
那么具体而言民族主义就包含了两个密切联系的目标,即民族独立与民族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民族国家的基本制度框架。
为获得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文化宣传、推动民族独立的政治鼓动和运动,这也是民族主义给人最直观的印象,这一方面因目标明确,学术界主要从这一方面进行理解,研究成果颇多;另一个就是民族建设(nation一building),民族建设主要包括国家认同象征(如国旗、国歌等)的创造,被视为能代表所有团体的全国性政治机构的建立,全国性的教育体系以教导孩童国家认同感、共同的历史和爱国主义,以及国家荣誉的发展等等③Cpl。
民族建设作为国家整合的组成部分,既需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动员,也需要政治权力机关设计出政策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完成民族建设的目标。
因为民族建设与其他占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关系密切,需要强大的权力机构的推进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来保障,所以,民族独立可以理解为以民族原则建国的过程,即民族国家建构过程,而民族建设可以理解为以国家建族的过程,即国家民族整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