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设计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云港市市区
城乡一体化现代化地籍建设工程技术设计书
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
二00四年(最终定稿)
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连云港市地籍基础业务建设,全面提升连云港市地籍管理工作水平,切实保证“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的实施,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开展“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

本项工程是连云港市“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连云港”的基础性建设工程。

为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实施,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了作业队伍和工程监理单位。

本次作业将在工程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按照“立足现状,寻求创新,注重实用,兼顾发展”的指导思想,统一规划,统一组织,试点研究,整体实施。

工程领导小组组织编写了“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技术设计书”,本设计书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总纲、控制测量、城镇地籍更新调查、1:2000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工程建设及附件。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作业单位要始终按照本设计书的规定执行,确保为本项工程的创优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
第一篇总纲 (2)
第二篇控制测量 (2)
第三篇城区、建制镇地籍调查……..24
第四篇 1:2000农村地籍调查………..44第五篇数据库工程建设……………..53
附件一
附件二ﻬ
第一篇总纲
一、测区概况
二、工作任务
三、已有资料
四、技术依据
五、主要技术规格及精度指标
六、数据库建设软硬件配置
七、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建设的组织实施
八、质量保证措施
九、提交资料
ﻬ一、测区概况
1.1 测区范围
测区位于北纬34°25′49″—34°48′18″,东经119°04′18″—119°40′01″。

测区范围为连云港市市区,辖新浦、海州、连云三个行政辖区,总辖面积约890平方公里。

1.2 地理概况
连云港市地处于黄海之滨、陇海铁路东端,是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

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地、最早的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和重要海港之一,在经济与交通上具有重要地位。

测区内地形有平原、山区、海域。

山区主要位于新浦与连云之间,有前云台山(625米)、后云台山(605米)、东阝取山、锦屏山、白虎山、孔望山等,其中前云台山主峰玉女峰是江苏省最高峰,山区总面积约为180平方公里;平原地区平坦而低洼,高程一般在3-4米,总面积约710平方公里,其中盐田约230平方公里,农业区约480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鸽岛、竹岛、前三岛、东西连岛等岛屿。

测区居民地除城区外多为沿山坡而建的集居式居民地,平原地区居民地亦多为集团式。

气候属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一月最冷,平均温度为-0.4°C,7月最热,平均温度为27°C;雨量适中,年均降水量为926毫米,夏季多雨;年均无霜期为218天。

测区交通条件优越,连云港是不冻的天然良港,水深港阔,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海
港。

陆运交通十分发达,陇海铁路横穿我国东西,经新疆同欧州铁路接轨。

公路四通八达,主要有310、204国道,还有宁连、连徐等高等级公路。

水运也很发达,主要有盐河等。

花果山为著名的风景区,名胜古迹有海清寺阿育王塔,孔望山的摩崖画像、石刻,还有云台山郁林观石刻,海州东门外古墓葬群。

1.3 任务简述
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数据库建设是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核心,是连云港市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基础,同时也是“数字连云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满足连云港市经济发展对大尺度、一体化地籍基础数据的需要,推动连云港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和“数字连云港”建设,进一步落实好“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现代地籍管理模式,按照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要求,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在市区范围内开展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

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1)应用GPS技术建立市区GPS控制网;
2)基于现有的城区地籍调查数据和资料,进行城区更新、补充和变更等权属调查,采用野外全解析法完成城区地籍要素的变更、更新和修补测,并对新建成区进行初始地籍调查工作,建立1:500的覆盖城区的数字化地籍图;
3)利用1:2000比例尺的地形图及正射影象图,进行市区城乡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建立1:2000的农村地籍数据库和城乡地权信息库;
4)对2002年完成的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的14个乡镇,进行初始地籍调查工作,并建立地籍数据库;
5)采用全野外解析测量方法进行市区范围内1:1000村庄地形图的数据采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村庄地籍调查,建立村庄地籍数据库;
6)按照新的土地分类标准,进行城区1:500比例尺和镇区1:1000比例尺地籍数据库、村庄1:1000比例尺村庄地籍数据库与农村地区1:2000比例尺农村地籍调查数据的数据整合,实现城区、集镇、村庄、农村的统一分类,建立融城区、镇区、村庄与农村地区于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
7)立足于“现代地籍”建设的目标与需求,开发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于城乡地籍的统一管理。

数据库建设是采用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统一的数据库管理软件、统一的坐标
体系,将同一时点、不同尺度的城镇地籍数据和农村地类、地权数据集成到一个空间/非空间数据库体系中,在统一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进行实现城乡地籍空间/非空间数据的输入、处理、存储、统计、分析、检索、输出及更新等统一管理。

ﻬ二、工作任务
2.1城区及近郊区数据采集
各类作业的具体范围依据市区实际情况由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确定。

2.2农村地区数据采集
各类作业的具体范围依据市区实际情况由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确定。

2.3数据库建设
三、已有资料
3.1平面控制资料
3.1.1 2000年江苏省测绘局第一测绘大队施测的C级GPS控制网,测区内有4点。

分别为点2006(I连云港支(2HY1))、3168(锦屏山)、4051(I连云港支8基上)、6040(连云港)。

3.1.2 2002年国家测绘局第三大地测量队施测的D级GPS控制网,计106点。

该网计算四套成果,即中央子午线120°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120°的1980西安坐标系;119°15′测区平均高程面4米的投影面上的2002连云港54坐标系;119°15′测区平均海拔高程面4米的投影补偿面上的2002连云港1980年坐标系。

平差显示各项精度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3.1.3 2002年国测第三大地测量队在十四个乡镇施测的一级导线点共201点。

坐标系统为2002连云港54坐标系。

以上平面资料均可作为本次测图的控制资料,测区其他资料如换算成以上相同坐标系也可使用。

3.2地图资料
3.2.1 1981年总参测绘局出版的1:5万地形图。

3.2.2 1976-1999年江苏省测绘局和地质局测绘院出版的1:1万地形图。

以上地图资料可供航摄领航、作业参考和组织生产指挥工作。

3.2.3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1:1万电子扫描地形图及回放图,可作为测区的范围划定,一、二级导线选点工作用图。

3.3航摄资料
3.3.1本测区航摄工作由中国四维测绘技术公司承担。

航摄在2002年12月—2003年2月进行。

航线沿1:2千比例尺图幅中心线呈东西向飞行,航摄比例尺为1:8000。

3.3.2摄区代号为(验收后补全)
3.4 地籍资料
3.4.1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于1997年~2001年相继完成的连云地区、新浦地区、
云台地区南城镇的初始地籍调查,成果资料有:
连云区1:500地籍图316幅,覆盖面积约16.20平方公里,9340个宗地;
新浦区1:500地籍图452幅,覆盖面积约27.25平方公里,20495个宗地;
新浦区沈圩办事处地籍图65幅,覆盖面积约3.10平方公里;
新浦区南城镇地籍图60幅,覆盖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开发区地籍图30幅,覆盖面积约1.5平方公里;
上述范围内的权属调查成果。

以上地籍调查区共有51.05平方公里,甲方均有此地籍图数据光盘。

该地籍图通过坐标系统转换后可作为地籍变更和地形补测的基础图。

海州城区也有部分地籍调查成果,但由于各种原因,成果不便利用,但地籍图尚可利用修补测。

3.4.2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资料
1983年-1988年进行初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并通过省级验收,1991年-1993年进行了补充调查,于1994年通过省级验收。

共完成全市78幅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土地统计台帐。

四、技术依据
4.1基本依据
4.1.1 1998年8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1.2 1998年12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1.3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土地登记规则》
4.1.4江苏省人民政府1996年《江苏省土地登记办法》
4.1.5国土资源部2001年《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
4.1.6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6月22日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4.1.7原江苏省土地管理局1993年12月发布的《江苏省城镇地籍调查细则》
4.1.8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关于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的若干规定》
4.1.9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4.1.10原江苏省土地管理局《江苏省土地详查补充调查细则》
4.1.11国土资源部2001年《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和《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
4.1.12国土资源部2001年《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4.1.13国土资源部2001年《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
4.1.14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籍基础业务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2]16号)
4.1.15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和更新调查管理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2)244号)
4.1.16关于认真做好2002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3]5号文件)
4.1.17本技术设计书
4.2参考标准
4.2.1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4.3 数据标准
4.3.1 GB/T13923-92《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五、主要技术规格和精度指标
5.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坐标,中央子午线为119°15′任意带,投影至海拔高4米的测区高程面,称为2002连云港54坐标系;
5.2图幅分幅及编号
5.2.1 1:500~1:2000比例尺均按50cm×50cm规格分幅;
5.2.2 1:2000图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整公里数分幅编号,x坐标值在前,y坐标值在后,中间加短线连接,xy值取至整公里;
5.2.3 1:1000图是在1:2000图幅内分为4幅,从左上至右下顺序编号,在1:2000的图幅编号后分别加-10、-20、-30、-40。

5.2.4 1:500图是在1:1000图幅内分为4幅,从左上至右下顺序编号,在1:1000的图幅编号中把0字改为1、2、3、4。

5.2.5图幅编号如下图
798-536
40
30
注: (1)1:2000图号为798-536
(2) ★所在1:1000图号为798-536-30
(3) ★所在1:500图号为798-536-32 5.3 图廓整饰格式
秘密
1:2000 测绘单位名称
(或1:500、1:1000)
2003年 月测图,2003年 月权属调查 2002连云港54坐标系 199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图式 图廓整饰的有关说明
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竖) 细等13K 字高5.0 测绘单位名称 扁等10K 4.0 5.4 成图方法
5.4.1 1:500、1:1000比例尺地籍测绘,采用全野外数据采集的全解析法成
图 名 图 号
连云港市国
图;
5.4.2 1:2000比例尺地籍测绘,采用航测法全数字测图。

5.5 主要精度指标 5.5.1平面控制测量
①D 、E 级GP S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 。

(依据4.1.7) ②D 、E 级GPS 点相邻点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式计算:(依据4.2.1)
262)10(-⋅⋅+=d b a σ
式中σ为标准差,mm;
d为相邻点间距离,km;
固定误差a,比例误差b 的规定如下表:
5.5.2 1:500、1:1000比例尺地籍测量
①一、二级导线点相对于邻近高等级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

(依据4.1.7)
②图根导线的精度要求(依据4.1.7)
注:n 为测站数。

导线总长小于500m 时,相对闭合差分别降为1/3000和1/2000,但坐标闭合差不
变。

③界址点基本精度要求(依据4.1.7)
5.5.3 1:2000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
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mm)
②隐蔽地区等困难地区精度可放宽1/2倍。

六、软硬件配置
基于工程的目标、工作基础、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工程量、工期要求、作业队伍情况,按照国土资源部及省厅、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并吸收国内的成功经验,数据库建设拟采用以下软硬件配置方案。

6.1野外数据采集软硬件配置
①操作系统:Windows2000/xp/nt系列操作系统平台;
②软件: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③硬件:全站仪、计算机、PC-E500及绘图仪、打印机等;
④数据格式:地籍数据为ArcInfo、MapInfo或其他常见数据格式。

6.2航测数字测图软硬件配置
①操作系统:Windows2000/xp系列操作系统平台;
②软件:图像编辑软件为PHOTOSHOP 6.0,数据采集软件为VIRTUOZO 3.3,矢量图形编辑软件为AUTOCAD2000;
③硬件: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GPS定位接收系统、全站仪、绘图仪、打印机等;
④数据格式:图像数据为TIF,图形数据为DXF。

6.3数据入库软硬件配置
①操作系统:Windows2000/xp/nt系列操作系统平台;
②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地籍数据库采用arcGis+SDE;
③数据库系统软件:Oracle 9i;
④应用软件: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连云港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接口软件;
⑤配件配置:服务器为HPLH6000,客户机为DEU微机,并配备有A0惠普彩色喷
墨绘图机、A0工程扫描仪、A3/A4激光打印机等。

七、工程的组织实施
7.1工作组织
本工程在工程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进行建设,下设行政协调、技术指导、后勤保障3个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整个工程的组织、技术、质量等管理工作。

城区及近郊区的地籍数据的采集、处理、入库工作由国家测绘局第三大地测量队承担;农村地区和村庄的地籍数据采集、处理、入库工作由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承担;数据采集、处理及入库等监理工作由南京国图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承担。

其组织关系如下:
7.2人员设备
7.2.1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投入人员及设备
主要完成整个工程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及后勤保障等工作,拟投入专职人员1人、兼职人员10人,并以市局信息中心为软硬件支撑进行数据库的质量检查、数据集成、软件开发及系统试运行等工作。

7.2.2国家测绘局第三大地测量队投入人员及设备
主要完成:城区、近郊区加密控制测量,城区、建制镇的变更、更新和补充权属调
查,城区、建制镇的变更、更新和补充地籍测量,城区、建制镇的地籍数据入库等工作。

计划投入20个小组共66人,其中∶工程师4名,助理工程师20名,技术员26名,技术工人16名。

拟投入全站仪20台、水准仪2台、台式计算机22台、PC-E500计算机26台、绘图仪2台、打印机4台、相应的作业软件、汽车2辆。

7.2.3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投入人员及设备
主要完成:航空摄影、加密控制测量、像片连测、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测图、外业调绘及修补测、农村地籍调查、农村地籍数据入库等工作。

计划投入20个小组共74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10名,助理工程师20名,技术员30名,技术工人10名。

拟投入武汉适普公司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10套、GPS接收机(三台)1套、全站仪10台、水准仪2台、台式计算机20台、绘图仪2台、打印机4台、相应的作业软件、汽车2辆。

7.2.4南京国图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投入人员及设备
主要完成:城乡加密控制测量监理、城区及建制镇的地籍调查监理、农村地区全数字航测成图监理、农村地籍调查监理、各类地籍数据入库监理、地籍数据库整合与集成等工作。

计划投入1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2名,助理工程师及技术员8名。

拟投入全站仪2台、水准仪1台、台式计算机3台、绘图仪1台、打印机2台、相关作业软件、汽车1辆。

7.3实施计划
7.3.1准备阶段
①工作内容:调研与总体目标确定、总体方案编制与论证、测绘与监理队伍招标、技术设计书编写与报批;
②主要完成单位: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南京国图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国家测绘局第三大地测量队、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③时间安排:2002年10月-2003年5月
7.3.2数据采集
①工作内容:航空摄影,加密控制测量,城区、建制镇的变更、更新和补充权属调查,城区、建制镇的变更、更新和补充地籍测量;农村地区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测图,外业调绘及修补测,农村地籍调查;
②主要完成单位:国家测绘局第三测量队、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③时间安排:2003年4月-2004年10月。

7.3.3数据入库
①工作内容:各类采集数据的检核与校正,城区、建制镇的各类地籍数据转换、编辑、处理与匹配,农村地区地籍数据转换、编辑与处理,1:2000DEM数据与DOM数据入库处理等;
②主要完成单位:国家测绘局第三测量队、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③时间安排:2004年7月-2004年12月。

7.3.4数据集成
①工作内容:各类入库数据检核与校正,城乡各类地籍数据的匹配处理,土地登记数据与地籍调查数据的整合处理;
②主要完成单位:南京国图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测绘局第三大地测量队、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③时间安排:2004年10月-2005年2月。

7.3.5数据测试与验收
①工作内容: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的测试、试运行及完善,项目成果整理与验收;
②主要完成单位: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南京国图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测绘局第三大地测量队、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③时间安排:2004年3月-2005年5月。

八、质量保证措施
8.1质检流程
8.2自查
自查主要是作业员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全面的认真的检查,内容包括地籍调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是否齐全,图表有无错漏,地籍图、农村地籍图的内容及表示是否齐全、正确,首先由作业人员按街坊(村坊)、图幅进行核对检查,并进行修改,确认无误后提交作业组长检查。

自查的比例:内业成果100%,外业资料80%。

8.3互查
互查由作业组长检查或组织组内作业员互查,内容包括作业员提交的所有资料,除进行必要的手工校核外,还应用系统检校功能实施属性信息和图形数据的互校,然后根据内业检查情况,有重点地进行实地检测。

互查比例:内业成果100%,外业实测检查不低于30%,外业巡视检查不低于80%。

8.4专检
作业组经全面自检互校后的成果成图,提交专业队专检,专检由专业队技术负责人(或专职检查员)进行成果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输出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各种调查表册,由专业队技术负责人(或专检人员)进行全面的内业检查和重点的外业抽查,检查后形成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问题,会同作业员确认后修改,编写检查报告。

8.5质量监理
质量监理工作实行全程的质量监理,对作业队的每一工序都应进行监控,随时进行外业→内业的抽检,对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地籍调查、地类界线图等分工种及时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向业主汇报,提出解决方案,解决生产、技术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作业队提交的各项测绘及调查成果进行抽查,检测成果的精度。

经专业队全面检查后的各种成果成图,由监理方进行内外业的质量监理检查,对未经作业员自查,作业组互查和专业队专检的成果,监理方拒绝接收检查。

8.5.1质量监理检查的内容
①城镇1:500地籍图;
②城镇地籍调查资料;
③1:2000农村地籍图;
④农村地籍调查资料;
⑤1:2000土地利用现状图
⑥数据库建立。

8.5.2 检查比例
8.5.2.1 城镇权属调查资料内业检查100%;
8.5.2.2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内业检查100%;
8.5.2.3 外业抽查比例不低于20%。

(1) 城镇地籍调查
①在内业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按街坊进行外业巡视,按街坊数计不低于40%,按面积计不低于20%;
②地籍资料外业抽查核对按户计不低于20%;
③丈量相关距离:按街坊进行距离丈量检查,50宗以下的街坊量边10~20条,50宗以上的街坊量边20~30条。

④测定界址点、地物点坐标,按街坊进行界址点、地物点坐标采集,(少量简单的街坊不采集)50宗以下的街坊采集10~20点,50宗以上的街坊采集20~30点。

(2)农村地籍调查
①权属调查资料经内业100%检查后,外业抽查按份计不低于20%;
②土地利用现状图,内业检查100%,外业巡视按图幅计不低于30%,按面积计不低于20%。

8.5.3质量监理的要求
8.5.3.1 工作方针
①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遵章守法,坚持诚信、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维护委托方和被监理方的合法权益;
②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各种技术标准;
③完全按监理合同的规定向业主提供技术服务;接受业主的技术性指导。

④不接受可能导致不公正判断的报酬。

8.5.3.2 工作方法
①管理好资料的接收和发放;
②各项检查做好记录工作,对需修改的成果填写意见反馈单,做好修改意见的记录工作。

③监理工作做好工作月报、监理小结和监理工作报告,及时向业主反映工程进展技术、质量情况。

对专业队的技术工作起到监理和指导的作用。

九、提交资料
9.1控制测量
①测量仪器鉴定资料(复印件);
②GPS点检测资料;
③一、二级导线观测记录手簿、平差计算成果;
④图根导线平差成果;
⑤各级控制点成果表(分级装订);
⑥永久性控制点展点图;
⑦E级GPS点、一、二级导线点点之记。

9.2城镇初始地籍调查
①街道、街坊分布示意图;
②初始地籍调查表及相关资料;
③宗地界址点坐标及面积表;
④以街坊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汇总表;
⑤以街道为单位的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
⑥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⑦宗地图。

9.3城镇变更地籍调查
①街道、街坊分布示意图;
②变更地籍调查表及相关资料;
③变更地籍调查区域内所有宗地界址点坐标及面积表;
④以街坊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汇总表;
⑤以街道为单位的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
⑥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⑦变更地籍调查区域内所有宗地宗地图。

9.4 1:2000农村地籍调查
①分幅农村地籍图;
②乡镇农村地籍图;
③土地权属界线图;
④地类界线图;
⑤行政界线图;
⑥集体土地权属调查表;
⑦行政村土地分类面积统计汇总表;
⑧乡(镇)级土地分类面积统计汇总表;
⑨区级土地分类面积统计汇总表;
⑩乡(镇)级分别按权属性质(国有、集体)土地分类面积统计汇总表;
错误!区级分别按权属性质(国有、集体)土地分类面积统计汇总表;
错误!乡(镇)、村企业使用集体土地面积统计表(以镇为单位,按行政村集中汇总);错误!农村1:2000地籍图图幅结合表;
○141:2000农村调查工作底图;
错误!线状地物勘丈记录表。

9.5文档资料
①技术设计书
②技术总结
③监理报告
9.6建库成果
9.6.1基础控制数据成果
①市区基础GPS控制点数据库;
②市区一、二级导线加密测量控制点数据库;
9.6.2基础数据成果
①市区城乡一体化地形数据库,ARCGIS+ORACLE格式;
②1:500城区地籍数据库;
③1:500、1:1000建制镇镇区地籍数据库;
④1:2000农村地籍数据库;
9.6.3面积计算与统计数据
①地类面积计算数据;
②宗地面积计算数据;
③市区分街道(乡镇)土地统计台帐数据;
④市区按街坊宗地面积汇总数据;
⑤市区按街道(乡镇)土地面积统计数据;
⑥市区分区、街道(乡镇)土地统计簿数据。

9.6.4其他数据
包括元数据、代码数据、宗地图数据、街坊图数据、分幅地籍图数据等。

所有资料均应有电子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