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技术在临床疼痛中应用

合集下载

麻醉医生口中的神经阻滞是什么意思

麻醉医生口中的神经阻滞是什么意思

麻醉医生口中的神经阻滞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在就诊时,经常会听到“神经阻滞”,好多病人对此比较陌生,那么神经阻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有哪些作用呢?想必通过本篇文章,您会有更深的理解。

1什么是神经阻滞?很多人在就诊时一听到是“神经阻滞治疗”,就问是不是打封闭针?以为它只能暂时止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神经阻滞疗法目前是疼痛治疗最基本的手段,它是将药物注入神经附近,降低周围及中枢神经的敏感性,从而消除炎症、减轻水肿、改善病变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受损部位神经的修复,能够有效消除或缓解疼痛。

疼痛科的神经阻滞可分为诊断性和治疗性神经阻滞。

(1)诊断性神经阻滞是指阻滞固有的神经或神经节,根据疼痛、感觉以及功能变化的程度和范围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及范围,进而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2)治疗性神经阻滞则是通过神经阻滞去除病因,消除疼痛,改善血流,改善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2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有哪些优势?以前的神经阻滞基本靠体表定位和麻醉医生的经验,简单地说就是盲打。

当针尖碰到神经的时候,病人会有触电的麻麻的感觉,临床上称为“异感”。

以前麻醉医生们就是用这个感觉来判断针是不是到了我们要麻的位置。

因此,往往会碰到阻滞不全或者效果不好的情况。

现在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因为我们有了神器——超声和神经刺激仪!我们可以在超声下清楚地看到神经的位置,将麻醉药物准确地打在我们要阻滞的神经周围。

遇到神经位置不够清晰而不易判断时,我们还可以连接神经刺激仪,有了它的引导,那我们麻醉的范围就更加精确了!神经阻滞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各种慢性疼痛的主要治疗手段,一般是应用于颈源性疼痛,癌痛,腰背部疼痛,还有神经卡压疼痛的治疗。

神经阻滞术是将局麻药注射在神经干、从、节的周围,阻滞其冲动传导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和镇痛的效果。

只需注射一处即可获得较大的麻醉区域和良好的镇痛效果。

既往的传统神经阻滞术是治疗医师根据体表标志,就是盲探的方法或者在x 线、CT引导下做神经阻滞术。

第三讲神经阻滞疗法

第三讲神经阻滞疗法


常用

内脏反射

概念

内脏和血管中的感受器受刺激引起的内脏 活动(心肌、平滑肌、腺体分泌)和躯体 运动(骨骼肌收缩)

意义

自主神经系统等功能状态
瞳孔、颈动脉窦、呕吐等
常用

病理反射


概念

神经中枢(锥体束)受损时出现 正常是不出现 锥体束受损失抑制能力下降 Hoffmann反射、 Babinski反射
让马上离开,因为小剂量局麻药也可能
发生过敏反应、虚脱、毒性反应等。
2、治疗恢复期间和回家期间给予适当照
顾,以免意外。
谢谢
腰神经根受压的疼痛分布
腰腿痛的神经阻滞治疗
ESI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
S1block
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
椎体滑脱
梨状肌综合症
神经损毁


目的
外周神经损毁

物理损毁

射频

化学损毁

无水酒精、酚
对操作者的要求
4.在治疗开始前让患者了解治疗的方法、疗效、
可能出现的反应
5.对复杂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患者,阻滞疗法仅是
手段之一,应该采取综合性治疗
效果评定
1、注意患者对穿刺注射及其他操作的反应,以帮助确
定“痛阈” 2、通过神经功能的检查和交感神经功能的测定以确定
计划中的神经是否被阻滞
3、评价阻滞后疼痛减轻的程度和病理生理方面的效果 4、将疼痛减轻的持续期与阻滞作用所产生的持续期相 比较,以判定疗效 5、详细记录阻滞后的各种反应及结果

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摘要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无创、无辐射、无神经损伤的局部麻醉技术,广泛应用于肩部手术和疼痛治疗。

本文将介绍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适应症、注意事项以及其临床应用。

方法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具体方法如下:1.患肢位置和手术部位确认:确认手术部位,计算出穿刺点距手术部位的距离。

2.术前准备:静脉穿刺,取血,留置静脉通道。

对于有过敏史和药物过敏的患者,应提前告知医生。

3.消毒局部皮肤:清洁局部皮肤,涂上碘酒或其他消毒液,避免感染。

4.麻醉药浓度制备: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每10mL注射液中加入1mL氯化钠,制成浓度为1%的麻醉药液。

5.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使用5-8cm长、18或20号针头,在腋窝纵行穿刺,进入腋路,将针头指向肩胛骨下缘,然后转向颈侧。

同时,将另一针头从纵隔上进入肌肉膜间隙,指向腋动脉上方,以盲式穿刺的方式进行。

然后,将注射器连接到针头上,缓慢注射麻醉药物。

适应症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以下情况:1.手术麻醉:肩部手术、肘关节手术、前臂手术等。

2.疼痛治疗:针对肩部疼痛、肘部疼痛、手部疼痛等。

3.后续医疗:适用于手术后的恢复期。

4.治疗颈椎病:多次穿刺可能会缓解颈椎病。

注意事项1.术中监测:在手术中监测患者的心跳、呼吸、血压等,避免并发症。

2.阻滞效果:对于不同的患者和手术部位,阻滞效果可能会不同。

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感觉和肌力,调整麻醉药物的浓度。

3.潜在风险:虽然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技术,但仍存在潜在的风险,如皮肤感染、神经损伤等。

术前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应用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无创、无辐射、无神经损伤:与其他麻醉技术相比,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无创、无辐射、无神经损伤的局部麻醉技术,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无任何影响。

2.麻醉效果显著:双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提供显著的麻醉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神经阻滞在临床疼痛中的应用

神经阻滞在临床疼痛中的应用
2、治療恢復期間和回家期間給予適當照 顧,以免意外。
1)穿刺部位的解剖學 2)局麻藥或其他藥物的藥理學 3)穿刺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併發症的預防和緊 急處理能力
患者的準備
1.瞭解病史、體格檢查特別是神經系統的檢查 2.對以前的診斷、治療和療效做全面的瞭解 3.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況 4.在治療開始前讓患者瞭解治療的方法、療效、
可能出現的反應 5.對複雜的慢性疼痛綜合征患者,阻滯療法僅是
臂叢的解剖
外側束 - 上、中幹的前支 -正中神經的外側支和肌皮神經
中間束 - 下幹的前支 - 正中神經的內側支和尺神經
後束 - 三束的後支 - 腋神經和橈神經
臂叢阻滯入路
肌間溝入路 腋路 鎖骨上入路 鎖骨下入路
鎖骨上入路
鎖骨下入路
腋路臂叢阻滯
橈神經阻滯(上臂)
橈神經阻滯(肘部)
脊神經背支內側支
臨床表現
小關節源性腰背疼痛的疼痛分佈範圍
腰背痛的神經阻滯療法
ESI
椎間盤源性腰背痛
腰椎小關節注射、內側支阻滯
腰椎小關節注射、內側支阻滯
骶髂關節綜合症
背痛 臀部大腿部疼痛 偶爾有類似坐骨神
經痛現象
不能長時間保持某 一坐姿
症狀複雜,診斷困 難
骶髂關節體格檢查
nerve block 隱神經阻滯Saphenous nerve block 骶旁阻滯 Parasacral block 坐骨神經阻滯Sciatic nerve block 踝和足阻滯Ankle and foot block
腰骶叢的感覺支配區
腰大肌間隙阻滯(腰叢阻滯)
大腿疼痛,與骶旁神經阻滯聯合可用於髖部疼 痛
骶髂關節體格檢查
Patrick's

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意义

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意义

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意义【摘要】目的:讨论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意义。

方法:选择80例实行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使用传统臂丛神经盲探操作麻醉。

结果:两组的疼痛评分以及麻醉药物使用量,麻醉优良率,护理满意率相比(P<0.05)。

结论:在实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使用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提高麻醉优良率,降低麻醉药物使用量,缓解疼痛,让患者感到满意。

关键词:B超引导;神经阻滞;临床麻醉在手术治疗中一般使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以起到较好的麻醉效果,还可以缓解肌肉的紧实度,预防血管的痉挛性收缩,保证手术顺利完成[1]。

在麻醉中需要对周期神经的定位进行明确,然后对桡神经,尺神经以及肌皮神经进行阻滞[2]。

通过B超引导下的神经麻醉,可以保证定位的准确性,降低定位需要时间,在穿刺后可以使用B超引导下进行调整,从而提高麻醉效果,降低麻醉用药剂量。

本文中选择80例实行手术的患者,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80例实行手术的患者,其中实验组:年龄均值(58.22±1.92)岁。

对照组:年龄均值(57.29±1.68)岁。

1.2方法选择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

将传统臂丛神经盲探麻醉应用在对照组中,在麻醉中患者使用仰卧的体位,上肢紧贴在体侧,将头部转向对侧,在肌内沟上做一个标记,然后使用碘伏对患者身体进行消毒,在麻醉前半个小时,通过肌内注射进行麻醉,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在穿刺位置进行常规消毒,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检测,麻醉医生可以根据自身经验进行操作,将5毫升0.25%的布比卡因与5毫升50毫克的利多卡因,通过静脉进行注射,但是注射的总量不能超过300毫克,如果连续点滴的时间超过24小时,每分钟应用剂量为1毫克。

将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实验组中。

一般选择便携式B超仪进行治疗,使用7到10MHz的探头频率,在操作中患者使用仰卧体位,上肢紧贴在体侧,将头部转向对侧,全身放松,在患者体表的肌间沟使用红色的标记笔进行标记,然后在局部位置使用碘伏进行消毒,使用B超引导,对于患者的臂丛神经进行观察,保证穿刺的准确性,然后计算观察穿刺针的位置,在最理想的穿刺位置上,注射利多卡因以及布比卡因,并观察麻醉药物的扩散以及分布的情况。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现代医学手段得到治疗。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这项技术通过阻止神经系统的传递来实现疼痛的缓解和治疗。

本文将探讨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

一、神经阻滞技术的原理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利用药物对神经的突触传递进行阻滞,从而缓解或治疗病痛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神经系统的特定位置注入局部麻醉剂或其他药物,直接作用于神经纤维的终末,阻止神经传导,从而抑制疼痛。

这种方法可以在不需要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实现疼痛缓解。

此外,由于阻塞位置的特定性,此方法避免了药物产生的全身副作用,对患者的自主呼吸等功能也不会影响。

二、神经阻滞技术的应用神经阻滞技术在许多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手术中,这种技术常被用于麻醉和镇痛。

在急诊和紧急情况下,神经阻滞技术也可作为一种快速和有效的控制疼痛的方法。

此外,神经阻滞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如神经性疼痛,肌肉骨骼疼痛等。

它还可以用于放射性物质和化疗药物等引起的疼痛。

神经阻滞技术还可以改善肌肉痉挛、张力和颜面红斑等症状。

三、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阻滞技术将继续得到发展。

新型药物的引入将使得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更为广泛。

另外,神经阻滞技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注射操作的复杂性、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同时,数字医疗技术的应用也将为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注射点,提高神经阻滞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治疗的过程。

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不断提高神经阻滞技术的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四、镇痛的重要性疼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在日常生活和医学诊疗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定数量的疼痛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对于那些需要进行手术、放疗等治疗的人来说,疼痛往往是无法避免的。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详解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详解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 经阻滞详解
•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 外周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 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药物与器材 • 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 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与处理
01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局部麻 醉药物暂时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的 方法,通常用于手术麻醉或术后 镇痛。
感谢观看
适用范围与限制
适用范围
外周神经阻滞适用于各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手术或 术后疼痛较重的患者。
限制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局部麻醉药物过敏、神经损伤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02
外周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颈神经丛阻滞
总结词
颈神经丛阻滞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方法之一,主要用于颈部手术的 麻醉和镇痛。
目的
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降低手 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 减少术后疼痛和促进术后恢复。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外周神经阻滞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 中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外周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发展
目前,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已经从单一 的臂丛神经阻滞发展到了多种神经阻 滞方法,如颈神经丛阻滞、腰神经丛 阻滞等。
环引起中毒反应。
神经损伤
注射针刺伤神经或药物对神经 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神经功能
受损。
局部血肿
注射过程中损伤血管,导致局 部出血形成血肿。
感染
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 当,引发感染。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注射速度 ,避免过量注射。

神经阻滞工作总结

神经阻滞工作总结

神经阻滞工作总结
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缓解疼痛和控制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神经阻滞工作总结旨在总结这一治疗方法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技巧和效果评价,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神经阻滞的原理是通过注射药物或应用电刺激等手段,阻断或减轻神经传导,从而达到减轻疼痛或控制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上,神经阻滞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症、运动神经元疾病、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等疾病的治疗。

神经阻滞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神经根痛、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肩周炎、神经性疼痛、癌症疼痛、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

对于这些疾病,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神经阻滞时,医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包括准确定位神经、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控制注射技术等。

此外,医生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神经阻滞的效果评价,主要包括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可以客观地评估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神经阻滞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神经阻滞工作的总结,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体会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体会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体会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技术,用于手术和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管理。

本文将分享我在临床实践中使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体会与经验。

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注射药物来阻断神经传导的方法,从而达到局部麻醉的目的。

传统的神经阻滞依靠解剖标志和组织层面的感觉,存在定位不精准和成功率低的问题。

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则利用超声影像技术,实时观察神经和周围组织,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优势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具备以下优势:1.定位准确:通过超声影像,医生可以精确地定位到要阻滞的神经,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伤害。

2.可视化:超声影像实时显示神经和针头的位置关系,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注射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3.安全性高:由于定位准确,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相较传统方法更加安全,减少了误伤神经和血管的风险。

4.成功率提高: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提高了阻滞的成功率。

实践体会作为一名麻醉科医生,我在临床实践中频繁使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

在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中,我了以下体会和经验。

准备工作在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首先,需要检查和熟悉超声设备的操作,保证其正常工作。

其次,要仔细阅读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其病情和相关的影像学资料。

最后,要和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定位与操作在定位神经前,要确保超声设备的探头消毒干净,并涂抹适量的凝胶。

之后,将探头放置在预定区域上,调整超声图像的深度和增益,以便清晰可见神经和周围组织。

在定位到神经后,需要根据患者的体位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并将穿刺点消毒。

之后,取适量的局麻药,并逐渐将针头推入组织中,同时观察超声影像,确保针头准确进入到神经周围。

最后,缓慢注射局麻药,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有效的阻滞效果。

注意事项在实践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1.保持稳定: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时,手持探头需要保持稳定,避免晃动或压力过大,以保证图像的清晰和准确性。

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新进展和技术

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新进展和技术

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新进展和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后疼痛管理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传统上,手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且困扰患者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而且可能延长康复时间。

然而,在最近几年里,新进展和技术已经为手术后疼痛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突破。

本文将探讨一些新兴的方法和技术,并讨论它们在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一、神经阻滞技术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注射麻药或其他药物阻断感觉信号传递的方法。

这种技术已经在手术中广泛应用,并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减轻手术后的疼痛。

目前,常见的神经阻滞技术包括硬膜外阻滞、局部浸润麻醉和周围神经阻滞。

这些方法可以针对特定部位或区域实施,并且具有安全、可重复使用以及可逆转等优点。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神经阻滞在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二、镇痛泵镇痛泵是一种可以持续输入硬膜外或静脉麻药的装置。

通过镇痛泵,患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控药物输注速度,并实现个性化的疼痛管理。

相比于传统的按需给药方法,镇痛泵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疼痛水平,并避免药物过量使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镇痛泵设备越来越小型化和便携化,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无创神经刺激技术无创神经刺激技术是一种通过电流或声音刺激神经系统以减轻疼痛的方法。

这种技术不需要穿刺操作,因此更加安全和方便。

常见的无创神经刺激技术包括经皮电刺激和经颅磁刺激。

这些技术可以调节神经活动,改变疼痛信号传递路径,从而减轻手术后的疼痛。

虽然无创神经刺激技术在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还相对较新,但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四、多模式镇痛策略多模式镇痛策略是一种综合利用不同治疗方式来管理手术后疼痛的方法。

通过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进行干预,可以更全面地控制患者的疼痛。

例如,可以同时使用药物和神经阻滞技术来提供局部麻醉效果;在围手术期进行物理治疗以增加患者舒适度;同时提供心理支持以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等。

关于疼痛治疗过程中神经阻滞治疗收费的说明

关于疼痛治疗过程中神经阻滞治疗收费的说明

关于疼痛治疗过程中神经阻滞治疗、神经阻滞麻醉及其收费问题的说明*****省/市社保部门有关领导及医院财务部、经管部:关于疼痛治疗过程中神经阻滞治疗、神经阻滞麻醉及其收费问题有一些疑虑,我们在此作一些必要的说明,恳请有关领导予以审核。

1.疼痛诊疗是临床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疼痛不论作为一个症状还是一种疾病,都给患者带来程度不同的身心损害,这一点近年来逐渐得到社会公认,因此疼痛治疗已逐渐得到医界相关人士的重视。

美国疼痛学会认为疼痛是人的第五生命体征,临床上每天都应该象监测体温呼吸一样监测病人的疼痛情况。

消除疼痛是病人的权利,是医生的职责。

国际疼痛协会把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疼痛日”,中国也把10月11日所在周定为“中国疼痛周”。

发达国家综合医院里皆有专门的疼痛治疗科室,也有许多专门的疼痛诊所。

国内近年来疼痛诊疗发展也非常迅速,卫生部甚至规定,三甲医院必须有专门的疼痛诊疗部门。

2007年7月17日卫生部发文[卫医发(2007)第227号]批准疼痛科为一级临床科室,代码为:“27”。

因此疼痛诊疗是临床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

2.疼痛与神经阻滞:疼痛产生的最基本原因是人体在创伤之后感觉系统出现功能异常,持续疼痛的最基本的机制之一是来自于创伤部位疼痛信号持续“轰击”神经中枢—脊髓和脑,使人脑持续地感觉到疼痛,而且如果这种状态得不到干预,长此以往,脊髓和脑内这一部分感觉神经系统的功能会发生异常性变化。

神经阻滞就是将药物注射到神经末梢、干、丛、节甚至硬膜外腔和蛛网膜下腔等部位,达到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因此其作用有:(1)快速控制疼痛;(2)也是最重要的,终止疼痛信号持续“轰击”神经中枢,预防脊髓和脑内感觉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性变化。

这两点是神经阻滞治疗疼痛最基本的原理。

由于神经阻滞所用药物在时间上的有限性,这种神经阻滞必须反复进行,一个疗程甚至有数十次之多。

3.麻醉科与疼痛科/神经阻滞麻醉与神经阻滞治疗:由于神经阻滞技术的特殊性,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医师才能很好的掌握这门技术,麻醉医师由于专业的原因通常能熟练的掌握这门技术,因此传统的疼痛科医师大多为麻醉医师出身,疼痛科在建制上也多半隶属于麻醉科。

疼痛治疗中的神经阻滞技术ppt课件

疼痛治疗中的神经阻滞技术ppt课件
神经阻滞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副作用少等优点,是疼痛治疗中的重要手 段之一。
02
神经阻滞技术的基本原理
神经阻滞的分类
颈神经丛阻滞
硬膜疗颈部和上肢的 疼痛。
用于治疗腰部和下肢的 疼痛。
用于治疗肛门、会阴和 下肢的疼痛。
用于治疗内脏疼痛和血 管性疼痛。
神经阻滞的作用机制
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
通过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或激素,暂时 或永久性地阻断疼痛信号向中枢神经 系统的传递,从而缓解疼痛。
调节神经功能
通过注射某些药物,调节神经的功能 ,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神经阻滞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慢性疼痛、急性疼痛 以及癌性疼痛等。
禁忌症
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严重 心肺疾病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神 经阻滞技术。
本课件旨在介绍神经阻滞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包括适 应症、操作方法、效果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内容,为临床医生 提供参考和指导。
神经阻滞技术的简介
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射药物来暂时阻断神经传导,从而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 。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等。
操作简便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简单,不需 要全身麻醉,患者痛苦小,恢 复快。
疗效持久
神经阻滞药物可以持续作用于 病变神经,达到长期缓解疼痛
的效果。
对于高龄或身体虚弱的患者, 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出
现不良反应。
04
神经阻滞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 应用
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中的优势
直接作用于病变神经
神经阻滞通过直接注射药物到 病变神经周围,能够迅速减轻
疼痛,改善症状。
副作用少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01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01

40
41
一、骶管阻滞治疗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三、骶后孔神经阻滞治疗 四、侧隐窝阻滞治疗治疗
一、骶管阻滞
临床应用: 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症、 急性 期腰腿痛等。 2、判断椎管内压力,鉴别是椎管内病变还是椎管外 病变,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药物配制: 生理盐水20ml+曲安奈德10-15mg,不建议加 用局部麻醉药。以免误入蛛网膜下腔时造成严重 后果。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1支疼痛,眼部痛;带状疱疹(后)
疼痛;此部的继发性神经痛(癌痛)。
11
返回1
返回2 返回3
12
3、并发症
(1)眼睑水肿(刺伤眶上动脉可出现血肿)。 (2)眼睑下垂 (阻滞了动眼神经上支)。 4、注意事项
操作时保护眼球,消毒液避免入眼,
穿刺点避免感染。
13
(二)眶下神经阻滞 1、应用解剖 为三叉神经发出上颌神经直接延续的主支或最大支,经眶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
多在腰3、腰4、腰5进行椎旁阻滞,用于治 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 操作要领:患者俯卧位或者侧卧位,取相应 棘突旁开3公分左右,局部麻醉后,选择长 穿刺针,使针尖触及骨质,然后退针使针 尖向外刺入,滑过骨质进针1.5cm左右即可 完成药物注射。
腰椎小关节注射、内侧支阻滞
下裂入眶后称为眶下神经,其分支有下眼睑支、鼻支、上唇支和颊支,为终末支, 分布于下眼睑、同侧鼻背、上唇和颊部。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2支痛或带状疱疹(后)下眼睑、 鼻旁、上唇 部位的疼痛。
14
15
3、并发症
(1)面部水肿、肿胀 (2)皮下出血、血肿 (3)乙醇性神经炎 (4)视力障碍 复视、眼球突出、眼球疼痛。 4、注意事项 避免消毒液入眼,避免反复注射(导致肌肉 萎缩)

疼痛的神经阻滞治疗

疼痛的神经阻滞治疗

疼痛的神经阻滞治疗疼痛,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面临的困扰。

无论是急性的创伤疼痛,还是慢性的疾病疼痛,都能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而神经阻滞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疼痛治疗手段,正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神经阻滞治疗,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向神经周围注射药物,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这就像是在疼痛信号传递的道路上设置了一道关卡,阻止疼痛的“消息”被大脑接收。

要理解神经阻滞治疗,首先得了解一下疼痛是如何产生和传递的。

当我们的身体受到损伤或出现疾病时,受伤部位的神经末梢会将疼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脊髓,再由脊髓上传到大脑。

大脑接收到这些信号后,我们就会感觉到疼痛。

而神经阻滞治疗就是在这个传递过程中进行干预。

神经阻滞治疗所使用的药物通常包括局部麻醉药和糖皮质激素等。

局部麻醉药能够迅速阻断神经的传导功能,让疼痛信号无法传递。

糖皮质激素则可以减轻神经周围的炎症反应,进一步缓解疼痛。

那么,神经阻滞治疗适用于哪些疼痛情况呢?它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急性的创伤性疼痛,像骨折、扭伤等,通过神经阻滞可以迅速减轻疼痛,为后续的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对于慢性疼痛,如肩周炎、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等,神经阻滞治疗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癌性疼痛等,神经阻滞治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

在进行神经阻滞治疗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

这包括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过敏史等。

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明确疼痛的来源和神经受累的情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疼痛的部位和神经分布,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进针路径。

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将药物准确地注射到目标神经周围。

整个过程通常需要借助超声、X 线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以确保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虽然神经阻滞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并非没有风险。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局部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用于局部麻醉的方法,通过阻滞神经传导来产生麻痹效果。

它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和疼痛管理领域,具有很多优点和适用场景。

本文将讨论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技术和临床应用。

原理神经阻滞麻醉通过注射麻醉药物或导管放置,将药物输送到特定神经周围,阻断神经传导,从而产生局部麻痹的效果。

这种麻醉方法可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或减少疼痛感觉,并提供较好的手术可控性。

神经阻滞麻醉的药物通常是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

这些药物能够干扰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从而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

通过合理的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可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技术神经刺激定位神经刺激定位是神经阻滞麻醉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确定准确的注射位置。

常用的神经刺激定位方法包括:1.神经电刺激法:通过在神经附近插入电极,传递脉冲刺激神经,观察患者是否有相应的肌肉收缩反应,以确定神经位置。

2.神经定位仪:利用超声波或电磁定位技术,实时地显示神经和与之相关的血管、组织结构,提供可视化的定位引导。

麻醉药物注射确定了注射位置后,可以开始注射麻醉药物。

常见的注射技术包括:1.单次注射法:将麻醉药物一次性注射到神经周围组织,快速起效。

2.持续输注法:通过导管放置,将麻醉药物缓慢输注到神经周围,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麻醉效果。

相关考虑在进行神经阻滞麻醉之前,有一些相关的考虑需要注意:1.患者评估: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病史以及对药物的过敏情况。

2.麻醉药物选择:根据手术类型和部位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和剂量,以达到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

3.麻醉监测:在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指标。

临床应用神经阻滞麻醉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外科手术领域,尤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疼痛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1.术前镇痛:在手术前用神经阻滞麻醉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可以减轻术后疼痛感,提高手术后的恢复情况。

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

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

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技术,其在手术中使用可以提高麻醉质量,降低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同时也减少了麻醉药物的剂量和并发症的风险。

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这篇文章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什么是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是一种以周围神经为靶点,经皮穿刺或者切开直接导管,将局麻药持续输注至神经阻滞范围内,从而阻断病人对切口的感觉和肌肉的运动功能,达到镇痛和麻醉的目的。

与其他麻醉方法不同的是,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可以实现持续不断的神经阻滞效果,从而为手术过程提供更加清晰、安全的视野,同时保证了手术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二、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的作用原理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利用了局麻药通过神经阻滞的作用,使神经信号无法传导从而阻止了皮肤和肌肉对疼痛、感觉和运动的反应。

通过导管持续输注局麻药,可以实现对神经的持续性阻滞,从而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稳定和清晰。

此外,由于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不需要全身镇静,因此对病人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使得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和可控。

三、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的适应症和应用范围1.屈曲桡神经麻醉:适用于手术或外伤后上肢感觉障碍和疼痛。

2.臀神经麻醉:适用于前列腺手术、髋关节置换和骨盆手术等。

3.股神经麻醉:适用于膝关节、小腿和踝关节手术。

4.腹壁神经阻滞:适用于剖腹产、手术性腹壁疝修复和腹腔镜手术等。

5.颈部和面部神经麻醉:适用于甲状腺和颞颌关节手术等。

四、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的操作步骤1.确定置管部位:应根据实际手术需求,选择适宜的神经阻滞位点。

2.制备局麻药液:选择适宜的局麻药并配置成相应质量浓度的液体。

3.局部消毒:对置管部位进行局部消毒,保证手术过程中的无菌状态。

4.导管置入:通过经皮穿刺或切开直接导管的方式将导管准确地置入到靶位。

5.持续输注局麻药:连接输液泵将局麻药输送到导管内,实现神经阻滞效果。

6.封管:手术完毕后,拔除置管导管,并通过封管的方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应用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应用

神经营养药物
如维生素B6、维生素B12 等,通过促进神经纤维的 生长和修复,改善神经功 能。
适应症与禁忌症分析
适应症
神经阻滞适用于多种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 骨神经痛等;也可用于一些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如面肌痉挛、帕金森病等。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神经阻滞;对于孕妇、 哺乳期妇女以及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也应避免使用某些神经阻滞药物。此外, 对于感染部位或炎症明显的区域,应避免实施神经阻滞治疗。
根据解剖标志或骨性标志进行定位, 如肋间隙、髂嵴等。
超声引导定位
神经刺激器定位
通过神经刺激器诱发目标神经支配区 域的肌肉收缩,从而确定穿刺针的位 置。
利用超声技术实时显示神经和周围组 织结构,提高穿刺准确性和安全性。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穿刺部位消毒彻底,术 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减少药物副作用。
术后镇痛
03
神经阻滞可持续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为术后患者提供长时间
镇痛效果。
术后镇痛管理中神经阻滞应用
减轻术后疼痛
通过神经阻滞技术,可有效缓解术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舒适 度。
促进术后康复
减轻术后疼痛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神经阻滞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降低药物副作用和成瘾 风险。
作用机制
神经阻滞主要通过抑制神经纤维上的离子通道、受体或酶等关键分子,降低或 阻断神经信号的传导,从而实现对疼痛感觉的调控或对相关疾
02
03
局部麻醉药
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通过可逆性地阻断神经纤 维上的钠离子通道,抑制 神经冲动的传导。

加巴喷丁结合神经阻滞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临床研究

加巴喷丁结合神经阻滞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临床研究

加巴喷丁结合神经阻滞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9-03-22T09:27:42.3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期作者:韩龙[导读]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 264500摘要: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

两组均接受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巴喷丁治疗,观察两组近期及远期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12周时,疼痛程度(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推广。

关键词:加巴喷丁;神经阻滞;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关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疾病发作突然,伴随剧烈疼痛,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目前治疗多采用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微血管减压、神经根切断术等,然而临床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复发率较高且治疗成本较高[1],因此探讨更为长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神经阻滞为近年来临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式之一,为探讨其与加巴喷丁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依从性良好。

排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或进行性病变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血液病者,长期药物治疗或对麻醉药物过敏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

神经阻滞疗法治疗神经卡压跟痛症的临床研究

神经阻滞疗法治疗神经卡压跟痛症的临床研究
循环 , 促进 神经与周 围组织水 肿消退 。本研究 结果表 明神
局部注 射 , 次/ , 3次为 1 程 , 封时注意 作扇形 浸 1 周 1— 疗 局 润, 可出现与足跟痛范 围相符的麻痛感 , 则效果 即现 。部分患 者 出现 足底部分感觉及运动受限的胫神经受累表现 , 休息 1 ~

17 5 6・
吉林医学 0 0 8年 9月第 2 9卷第 l 8期
神 经 阻滞 疗 法 治 疗 神 经 卡 压 跟 痛 症 的 临床 研 究
崔长胜 ( 辉南县楼街医院 , 吉林 辉南 15 1 ) 3 19
[ 摘
要] 目的 : 研究神经阻滞疗法治疗神经卡压足跟痛 的临床效果。方法 :2例 患者采用地塞 米松 5—1m 4 0 g和 2 %利多
1 1 一般资料 : . 本组病例 4 2例 , 中男 l , 2 其 8例 女 4例 ; 年龄
最大 7 8岁 , 最小 4 , 均年龄 5 ; 2岁 平 O岁 单侧足跟痛者 2 8例 ,
双侧足跟痛者 1 ; 4例 病程最长 8年 , 最短 1 ; 年 本组病例 4 2例
均在门诊经 中西药外 敷、 薰蒸 、 泡洗 、 理疗 等治疗 1— 2个月不
展肌神经支卡压是引起足跟痛 的主要原 因 , 跟骨骨 刺 、 跟底滑 囊炎及慢性劳损等 无菌 炎症刺 激 和增生 性 压迫 足跟 部皮神 经, 并经上述神经 传人 中枢 产生 足跟 痛感 J 。而 足跟 部的感 觉主要由胫神经发 出的跟内侧皮神经支 和腓 肠神经发出的跟
外侧皮神经支 支配 , 内侧皮神经支分布于足跟 内侧 、 跟 跖面皮 肤和跟骨内侧骨膜 , 跟外侧 皮神经支分 布于 足跟外侧 皮肤和
卡因 1 2 l ~ m 行神经阻滞治疗 。结果 :2例患者经神经阻滞疗法治疗 , 4 治愈率 6 .% , 19 总有效率 9 .%。结论 : 29 神经阻滞疗法是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臂丛的解剖
C5~T1前支 3干:
- 上干: C5~C6 - 中干:C7 - 下干:C8~T皮神经
中间束 - 下干的前支 - 正中神经的内侧支和尺神经
后束 - 三束的后支 - 腋神经和桡神经
臂丛阻滞入路
肌间沟入路 腋路 锁骨上入路 锁骨下入路
全身感染性疾病 糖尿病、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 有出血倾向者 低血容量者 局麻药过敏 局部皮肤感染、畸形
并发症
毒性反应 全脊髓麻醉 气胸或血气胸 神经损伤 局部及全身感染 出血或血肿
血管收缩 药物
与患者保 持言语交

目录
神经阻滞的定义 适应症、并发症、禁忌症 分类 神经阻滞的操作 病例回顾
物理毁损:射频热凝、高强度聚焦超声等 ——我科主要使用阿霉素 (多柔比星)
目录
神经阻滞的定义 适应症、并发症、禁忌症 分类 神经阻滞的操作 病例回顾
操作
使用神经刺激器、超声、CT等方式引导 穿刺针到达靶神经附近后,注入药物。
上肢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桡神经阻滞 正中神经阻滞 尺神经阻滞 指根神经阻滞
适应症
诊断性神经阻滞 治疗性神经阻滞 预后判定性 临床麻醉
诊断性阻滞
确定疼痛的解剖学部位、传导通路 鉴别周围性、中枢性疼痛 鉴别体表性疼痛与内脏性疼痛 确定与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 区别局部病变与反射性神经失调所致的肌肉痉挛
性病变,如斜颈、梨状肌综合征
治疗性神经阻滞
禁忌证
——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麻醉科
张英 教授
目录
神经阻滞的定义 适应症、并发症、禁忌症 分类 神经阻滞的操作 病例回顾
什么叫神经阻滞? 采用化学(包括局麻药、神经破坏药)或物理
(加热、加压、冷却)的方法,作用于神经, 使其传导功能被暂时或永久阻断的技术。
目录
神经阻滞的定义 适应症、并发症、禁忌症 分类 神经阻滞的操作 病例回顾
锁骨上入路
锁骨下入路
腋路臂丛阻滞
下肢神经阻滞
腰大肌间隙阻滞 股神经阻滞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隐神经阻滞 骶旁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踝和足阻滞
坐骨神经解剖
坐骨神经阻滞的定位
头面躯干神经阻滞
三叉、舌咽、牙槽等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神经阻滞 颈丛神经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腹股沟神经阻滞
分类
暂时性神经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到神经传导路径上的任何部位或其 周围,使疼痛的神经传导暂时性受阻断。
永久性神经阻滞
使用神经破坏药,或物理破坏的方法,使有关神 经传导路径上的任何一个部位传导中断,使疼 痛的神经传导永久或长期性的阻断。
局部麻醉药
可逆性的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性Na+通道 (voltage-gated Na+ channels),使传导阻滞, 产生局麻作用。
患者男性,58岁,因左前胸壁、背部带状疱疹后遗 神经痛5年入院,期间服用各种止痛药、针灸等治 疗,效果不佳。昼夜疼痛不止,严重影响睡眠饱受 精神折磨。
查体:疼痛范围以左侧乳头为中心、呈带状分布的 皮疹瘢痕伴电击样疼痛。
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治疗:予以星状神经节阻滞12次,
神经阻滞技术在临床疼痛中的应用
注意事项
1.阻滞时应有助手在场,以协助治疗和处理并发症 2.抢救用品应放置在方便的部位 3.治疗期间应测定血压、心率、呼吸,并不断与患者交
谈 4.应用较大剂量局麻药时准备静脉通路,以备抢救
5.特殊穿刺时应取得合作,避免患者突然 移动身体而致折针、损伤或定位不准
6.严格无菌操作
阻滞后处理
1、阻滞后应常规观察15~30分钟,严禁 让马上离开,因为小剂量局麻药也可能 发生过敏反应、虚脱、毒性反应等。
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出院
谢谢
常常配合神经营养药,激素等进行神经阻滞治疗。
神经毁损治疗
用药物或者物理手段,选择性的将神经 毁损,从而不可逆的、永久的阻断神经 信号的传导。
主要用于各种用一般方法不能缓解的顽 固性疼痛,例如:癌痛、三叉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交感神经相关疼痛 等。
神经毁损治疗
药物毁损:利用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或细胞破 坏作用,比如阿霉素、无水乙醇、酚甘油
2、治疗恢复期间和回家期间给予适当照 顾,以免意外。
目录
神经阻滞的定义 适应症、并发症、禁忌症 分类 神经阻滞的操作 病例回顾
病例回顾
常规治疗效果欠佳,考虑为?
一般方法不能缓解的顽固性疼痛
神经毁损治疗
背根神经节毁损
根据疼痛部位确定节段: 胸4、 5
穿刺后使用注入利多卡因试验剂量 每个节段注入阿霉素3mg
椎旁神经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对操作者的要求
1.了解阻滞疗法的优缺点、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2.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基础知识:
1)解剖学; 2)药理学 ; 3)副作用、并发症的
预防和处理。
患者的准备
1.了解病史、体格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检查; 2.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 3.让患者了解、配合
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