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三章 第1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错问题整理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8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和生命1-3节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8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和生命1-3节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浙教版8 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1-3节实验探究题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实(1)表中X 的值应为 _______ ;实验中,比较H2O2 分解速率大小可通过观察________ 。

(2)实验 2 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 。

2.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在具支试管中铺上一层玻璃棉,用于保护反应管;注射器提前连接好,装入100mL 水。

实验时,将橡皮塞取下,取一定量的白磷放入具支试管底部的玻璃棉上,塞紧橡皮塞(并用拇指压住),在试管底部稍微加热,白磷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1)待反应结束,装置完全冷却后,注射器内的水进入具支试管的体积约为试管容积的_______ 若进水量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2)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的运动方向为 _______(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 ______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书本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图乙)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其中 A 是底面积为50 厘米2、高20 厘米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 B 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

操作过程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加入水并调整 B 的高度,使 A 中的液面至刻度15 厘米处。

③将过量的红磷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④通电加热红磷,充分反应后,待冷却到原来的状态,调整 B 的高度使容器 A 、B 中的液面保持相平,记录液面刻度。

(注: A 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1)写出该实验的原理: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在操作④结束时,与装置 A 中液面最接近的刻度是________ (填整数)。

(3)操作④中,调整 B 的高度使容器A、 B 中的液面保持相平的目的是:________一、空气与氧气1.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1实验2MnO 2 的质量/克0.5X2%的H2O2 溶液体积/毫升2020温度/℃20804. 几位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多少。

基于浙教版初中科学“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和思考

基于浙教版初中科学“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和思考

植 t 衄 白 ( 红 ) 磷 弹 簧 夹
2 . 方案三用注射器 中的空气替代了方案一 中的水 , 可 以有 效
( 四) 探索方案总结 综合上述实验方 案设计 , 要简单易操作且相对准确测量空气
加入少量的水后 , 剩余容积 5等分的划 分 比较麻烦。在 日常教学 避免水 的压力差 带来 的数据影响 , 使数据更 加准确。但 在实际试
1 . 按 教 材 配 图所 示 装 置 , 先在集 气瓶里加 入少量水 , 再 把 剩 险性。同时在压 紧瓶塞下移的过程 中 , 集气瓶 内的空气其实 已经
余的容积用记号划成 5等分 。 2 . 点燃燃烧匙 内的红磷 , 立 即塞紧瓶塞 , 观察现象 。
被压缩 , 对 后 续 数 据 的 测 量也 带 来 了干 扰 。
量数据准确。 关键词 : 氧 气体积分数 ; 玻璃注射器 ; 密封可伸缩性 ; 安全准确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 材 实 验 解 析
3 . 实 验 中 有 安 全 隐 患 。 在 塞 紧瓶 塞 时 , 特 别 是 女 教 师 在 实 验
( 一) 教材内容
过程 中往往 没有 控制好瓶塞松紧度 , 反应开始 阶段 , 红磷 在瓶 内
4 . 其他 影响数据测量 的因素 : 玻璃导 管中 的空气不 能除去 ;
3 . 火焰熄灭后 , 震荡集气 瓶 , 打开导管上 的夹 子 , 出现什么现 导管液 面高度不相 同出现 的压力差等 因素都会影响最终 数据 的 象
— —
; 瓶 内水位 变化


; 消耗 的气 体跟剩下 的气体 测 量 。
中燃烧消耗氧气的方法来测定 , 实验安全 性和准确性不高 , 实验操作也较麻烦, 不能满足课 堂实验教 学的需要。 针对上述 问题, 前人 已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一、实验改进的目的:
初中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目前在各种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钟罩、水槽装置,燃烧红磷法;另一种是用广口瓶、烧杯、长导管等装置,燃烧红磷法。

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用红磷燃烧消耗容器中的氧气产生负压,使水进入容器,上升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证明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的1/5,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燃烧红磷过程产生白烟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2、实验过程不能准确读出空气的体积和进入水的体积。

(难以说服学生)
3、实验时间长。

因此我将实验作了如下的改进。

二实验准备:
取一只具支试管,加橡胶塞,支管连接一根10cm长的橡胶管,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一烧杯水,一个50ml量筒、一盏酒精灯、5克白磷、火柴、滤纸、试管夹。

三实验步骤:
1、把具支试管装水至塞紧胶塞的位置并把水倒入量筒读出水的体积V1,取一块白磷(足量),用滤纸吸干水,立即放入准备的具支试管里,塞上橡胶塞密封,试管在酒精灯上稍作加热,白磷就燃烧起来,倾斜具支试管,让白磷与氧气充分反应。

2、1min左右试管内不再产生白烟,用湿毛巾包裹具支试管,让装置迅速冷却到室温。

3、把乳胶管插入水里,打开弹簧夹,水立即沿乳胶管进入具支试管(如图所示),取出乳胶管,读出剩余水的体积V2
4、根据(V1-V2)/V1求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与思考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与思考

2020年第9期教育与装备研究实验教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与思考金隆㊀欧阳根乐摘㊀要:浙教版‘科学“教材中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实验存在操作困难㊁结果不稳定和不利分组实验等问题㊂利用白磷燃点较低的特点,结合医用西林瓶㊁输液管等常见器材,改进实验设计,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便于学生参与实验,提升了实验可见度和可信度,有效解决了教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㊂关键词:初中科学;测定空气中氧含量;实验改进;思考金隆,浙江省天台县教育局教研室书记;欧阳根乐,浙江省天台县外国语学校,一级教师㊂㊀㊀一㊁问题提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中的一个探究性实验,活动设计如图1所示[1]㊂图1㊀教材中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活动设计该实验活动通过燃烧红磷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并将其转化的产物五氧化二磷固体粉末经水吸收及沉淀后,读出集气瓶内进入的水位所占原剩余容积的比例(即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比),初步测出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含量㊂但在实验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2]㊂①红磷着火点为260ħ,点燃需加热较长时间,且点燃后还在外界空气中燃烧一段时间,往往造成红磷在瓶内燃烧的量不够,难以最大程度地消耗瓶内氧气,使测量值偏低㊂②利用固定在双孔橡胶塞上的药匙加热点燃红磷,燃烧后不便于塞入集气瓶;塞入时由于燃烧的高温造成瓶内空气膨胀外溢,使测量值受影响;由于操作者对燃烧的紧张情绪,可能没塞紧橡皮塞,气密性较差,在瓶内燃烧结束后的静置冷却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瓶内,使得测量值偏小甚至实验失败㊂③冷却需要较长时间㊂更多时候,操作者为了节约授课时间,未待集气瓶完全冷却便打开止水夹,瓶内部分气体沿导管逸出,使测量值偏小㊂④集气瓶容积较大,且瓶颈与瓶身并非等径圆柱体,在容积等份上存在困难㊂⑤实验后,导管中的气体也被压入集气瓶,使测量值偏低㊂⑥该实验有一定操作难度,且燃烧后产生有毒物质,所以基本以教师演示为主,无法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或随堂实验,可见度较差,学生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发挥㊂75实验教学教育与装备研究2020年第9期㊀㊀二㊁实验的改进(一)实验器材及药品医用西林瓶(5mL)㊁输液导管及开关㊁小烧杯(2个)㊁镊子㊁小刀㊁白磷㊁水和开水㊂(二)实验装置(见图2)图2㊀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三)实验步骤①取输液导管灌满水,关闭开关,连接好西林瓶瓶塞,待用㊂②往西林瓶中加入少量水(用以吸收五氧化二磷),在瓶壁上将瓶内剩余的容积即空气部分五等分㊂用镊子夹取并缓慢切取绿豆大小的白磷,小心地放入瓶内,盖紧㊂③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半杯左右的冷水(室温)和开水,冷水中滴加几滴红墨水㊂④按图2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注意保持插入冷水中的导管口浸没在水中㊂⑤将西林瓶部分浸入热水加热,稍倾斜瓶身,使白磷露出水面,引燃㊂⑥充分燃烧后,将西林瓶浸入冷水中快速冷却㊂⑦当瓶内白烟褪尽,取出西林瓶静置于桌面,打开输液管上的开关,观察西林瓶内的液位变化,如图3所示㊂(四)实验注意事项白磷是危化品,毒性大且易自燃,接触过白磷的实验用品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小刀和镊子要在通风厨中用酒精灯灼烧;吸水纸在通风厨中烧掉;水槽要冲洗数遍㊂人若不小心接触白磷,要立即用水冲洗,然后用2%的CuSO4溶液(或2%的AgNO3溶液)轻抹,再用3%5%图3㊀西林瓶内的液位变化的NaHCO3溶液湿敷,禁止用油脂性的烧伤药膏㊂建议取放白磷操作均由专业教师完成,实验完成后西林瓶由授课教师收回统一处理㊂㊀㊀三㊁实验改进后的效果及反思(一)效果白磷着火点为40ħ,不需明火高温加热㊂改进后的实验过程中,燃烧均在密闭的西林瓶内发生,不会出现无产物外泄而污染环境的现象㊂西林瓶容积小,密闭性好,反应后的进水现象明显,测量误差也更小㊂改进后的实验便于采用分组的随堂实验方式进行教学,提高了可见度,增加了可信度,深化了基于科学本质的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也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㊂总的来说,改进后的实验科学合理㊁材料易得㊁操作简便㊁安全环保㊁现象明显㊂(二)反思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的基础,问题导向下的改进和创新实验是我们科学教育人永恒追求的话题和努力的方向㊂改进实验利用 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 ,使普遍的统一的科学概念㊁原理㊁规律和经验事实由 千言万语说不清 变成 一做实验就分明 ㊂这种改变,也更让学生体悟科学源于生活,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并不神秘㊂参考文献:[1]朱清时.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下册)[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71-72.[2]王耀村.初中科学创新实验[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88-96.85。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1-4节解答题专项-2021-2022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1-4节解答题专项-2021-2022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

浙教版8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 1-4节解答题专项一、空气与氧气1.(2021八下·临海期末)如图为我们课堂上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设计如下:⑴先在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5等份,做上记号;⑴夹紧止水夹,燃烧匙内加入足量的红磷并点燃,立即塞紧瓶塞,集气瓶内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⑴等火焰熄灭后,振荡集气瓶,等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导管上的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停止时水位大致上升了1等份。

请结合已有的知识对上述实验原理和设计目的进行阐述。

【答案】原理:⑴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不会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反应。

⑴氧气和磷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为固体占用空间与原来氧气比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⑴消耗氧气后,瓶内气压减小,由于内外压强差,将水压入集气瓶中设计目的:⑴加少量水为了溶解五氧化二磷,并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⑴加足量的红磷是为了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反应完;⑴夹紧止水夹,燃烧匙中的红磷点燃后快速伸入集气瓶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气体逸出,影响实验结果2.(2021八下·拱墅期末)小乐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的容积为600mL,集气瓶内水的体积为100mL,实验开始前量筒中水的体积200mL,实验结束后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20mL。

(忽略燃烧匙和白磷所占据的体积)(1)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导致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写出1点)。

(2)本实验若要耗尽集气瓶中的氧气,实验至少需要白磷 g 。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按20%计算,氧气的密度为1.43g/L ,结果保留2位小数)【答案】(1)16%;白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2)0.11【解析】(1)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600ml-100ml=500ml ;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200ml-120ml=80ml ;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0mL 500mL×100%=16%。

2022年初中科学同步讲义(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第1节 空气与氧气(教师版)

2022年初中科学同步讲义(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第1节 空气与氧气(教师版)

第1节 空气与氧气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各主要成分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

2.了解空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利用,认识空气对入类的重要作用。

3.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用途。

4.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仪器名称、装置的连接、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5.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及其主要用途,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物质反应的条件、现象及特征等。

6.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能正确判断两种反应。

解读1 :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了解各成分的用途,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小。

解读2 :概述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及与其性质的关系,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难度较小。

解读3 :会判断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知道氧化物的组成,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

解读4: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备及检验方法,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及解答题。

知识点01 空气的成分(一)空气组成成分的探究 (1)探究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①试剂:澄清石灰水。

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③实验过程:用大针筒把空气压入澄清石灰水中。

④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变浑浊的速度较慢。

⑤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但含量较少。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2)探究空气中是否含有氧气①实验用品:小木条。

②实验过程:取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将一根燃着的小木条先后插入两个集气瓶中。

③实验现象:燃着的小木条在空气中继续安静地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更旺。

④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较低。

(3)探究空气中是否含有水蒸气①试剂:无水硫酸铜粉末。

②实验过程:取一烧杯,里面装上冰块,烧杯上放一个装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表面皿。

③实验现象: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④结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烧杯中冰块的作用是使无水硫酸铜的温度低于空气温度,从而使空气中的水分遇冷在硫酸铜表面液化,进而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三章3.1-3.4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三章3.1-3.4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三章3.1-3.4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实验(如图,白磷的着火点为40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白磷可以用木炭粉代替B.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 白磷量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D. 反应过程中,活塞先向右移,再向左移,最后停留在4刻度处2.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3.“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B. 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C. 可以利用红磷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人造空气”若只含有氧气会更有益于人体的健康4.实验室用块状固体碳化钙和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该反应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加激烈,所选发生装置最适合的是()A. B. C. D.5.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 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 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D. 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6.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 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C.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 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7.小燕同学复习时整理了一些化学知识:①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②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③最外层电子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④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⑤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细口瓶中;⑥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⑥B. ①③⑥C. ③④⑤D. ①④⑥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35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的针筒注射器.将红磷放入试管后,橡皮塞塞紧试管,松开弹簧夹(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酒精灯加热红磷,待燃烧结束,冷却到室温,观察现象.可以观察到活塞从原来的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A. 1mL刻度处B. 3mL刻度处C. 5mL刻度处D. 8mL刻度处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气体,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C. 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要旺,发出白光,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在空气中加热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但不燃烧10.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根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浙教版科学八下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复习考点归纳(教师版)

浙教版科学八下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复习考点归纳(教师版)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考点题型归纳思维导图:【空气组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C.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空气组成】“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立刻熄灭C.可以利用燃烧铁丝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O2的含量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氧气的性质】1、现有①木炭②硫粉③红磷④镁带⑤铁丝,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3)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的是;(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5)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6)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的是.答案:②;③;④;①;②;⑤;【测定氧气体积】在按书本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当装置内的氧气低于一定含量时,红磷就不再与氧气反应,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有老师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

在一容器中倒人刚拆封的“暖宝宝”黑色粉末,再在上面放足量的白磷,迅速扣上烧杯,随后白磷自燃,利用这一装置可更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黑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对此同学们做出了以下两种猜想:猜想一:该粉末可能是木炭粉;猜想二:该粉末可能是铁粉。

根据学过的科学知识,(1)有同学认为猜想一肯定是错误的你认为的理由是;(2)实验证明加入的黑色粉末是铁粉。

加入铁粉后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原因是。

答案:(1)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结果(2)铁粉能进一步与烧杯中的氧气反应【解析】(1)由于木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装置内压强变化不大,进入的水的量也就不多,故用图B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结果会偏低;(2)铁生锈需要水和氧气,铁粉能进一步与烧杯中的氧气反应,使结果更准确。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第1节空气与氧气A.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红磷(P)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P2O5)固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空气的各成分体积组成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可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含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等B.空气的利用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动植物呼吸、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氮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依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C. 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的气体2) 氧气不易溶于水3)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在压强1.01×105Pa 、—183℃时,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在—218℃时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2.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中的气体为氧气3. 硫、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 1)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项目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燃烧得很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 ①硫的用量不要太多,防止生成物对空气造成污染②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或在瓶底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生成的气体 2) 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项目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想象 铁丝只能发出红热现象,不能燃烧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产生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 ①铁丝不能生锈②铁丝盘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③下端系火柴引燃④要等火柴将要熄灭时再伸入氧气中⑤集气瓶中预先保留少量的水,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D. 氧化物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铁+ 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1.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2. 说明: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并不都是氧化物。

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一至三节易错题

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一至三节易错题

第三章第一至三节易错题14.科学课上做“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时,由于红磷燃烧生成的P2O5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小明改用氢气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时用夹子b 夹住橡胶管,打开夹子a,点燃纯净的氢气并迅速插入集气瓶中,使氢气在集气瓶中燃烧。

(1)当氢气燃烧的火焰刚好熄灭时,对夹子的操作应是_ __。

(2)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远小于瓶中空气体积的1/5,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3)有同学提出,若用CO取代H2,进行如上操作也能完成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你是否认同?并简要说明理由:。

15.如图甲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

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____。

(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碳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

小明用配制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 __。

(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更接近。

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

19.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

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 __(选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 _度有关。

浙教版科学 8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和生命1-3节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 8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和生命1-3节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浙教版8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1-3节实验探究题一、空气与氧气1.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 1 实验 2MnO2的质量/克0.5 X2%的H2O2溶液体积/毫升20 20温度/℃20 80(1)表中X的值应为________;实验中,比较H2O2分解速率大小可通过观察________。

(2)实验2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

2.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在具支试管中铺上一层玻璃棉,用于保护反应管;注射器提前连接好,装入100mL水。

实验时,将橡皮塞取下,取一定量的白磷放入具支试管底部的玻璃棉上,塞紧橡皮塞(并用拇指压住),在试管底部稍微加热,白磷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1)待反应结束,装置完全冷却后,注射器内的水进入具支试管的体积约为试管容积的________。

若进水量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2)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的运动方向为________(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________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书本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图乙)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其中A是底面积为50厘米2、高20厘米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

操作过程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厘米处。

③将过量的红磷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④通电加热红磷,充分反应后,待冷却到原来的状态,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相平,记录液面刻度。

(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1)写出该实验的原理: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在操作④结束时,与装置A中液面最接近的刻度是________(填整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解析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解析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解析版一、选择题
1.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共有()
A.1处B.2处
D.4处
【答案】C
【解析】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导管伸入锥形瓶太长,导管伸入集气瓶太短。

2.在不同温度下,Hg与HgO可以相互转化。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生成的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常温下,Hg很难与O2反应
B.汞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汞能将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D.HgO受热分解时,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少
【答案】D
【解析】常温下,Hg很难与O2反应,A选项说法正确;
汞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B选项说法正确;
汞能将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C选项说法正确;
HgO受热分解时,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D选项说法错误。

3.下图为人体内气体交换示意图,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位置应是()A.肺泡B.血管ⅠC.血管ⅡD.组织细胞
【答案】D
【解析】人体跟其他大多数生物一样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而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在组织细胞内。

组织细胞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少部分用来维持体温。

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方是组织细胞。

第1 页,共12 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三章 第1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错问题整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三章 第1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错问题整理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易错题1、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C.p=0.79p0,p′=p是因为红磷比木炭的着火点低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

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

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

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选填“V1﹣V2”、“V1﹣V3”或“V2﹣V3”)。

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后放手,活塞中的白磷开始燃烧。

(1)实验前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实验中白磷能够烧的原因:(3)活塞下压白磷开始燃烧后,请预测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4.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5.让镁在绝对密封的条件下燃烧,充分反应后镁有剩余.将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可看到的现象是()(注:镁可以在氮气、二氧化碳中燃烧)A:瓶内进水,约占容积的21%B:瓶内不可能进水C:瓶内全部进水D:瓶内进水,大于容积的21%6.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于是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步骤1: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原瓶内水面上方空间的1/5左右.步骤3: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1)步骤2的目的是.(2)在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3)拓展应用①通过该实验可知,(填“能”或“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若使用镁条,则测得结果(填“偏大”或“偏小”);②由此实验可知,选取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可燃物应具有的性质为.(4)根据上述实验和你所学得知识,请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7.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浙教版科学 8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和生命1-3节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 8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和生命1-3节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浙教版8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1-3节实验探究题一、空气与氧气1.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 1 实验 2MnO2的质量/克0.5 X2%的H2O2溶液体积/毫升20 20温度/℃20 80(1)表中X的值应为________;实验中,比较H2O2分解速率大小可通过观察________。

(2)实验2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

2.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在具支试管中铺上一层玻璃棉,用于保护反应管;注射器提前连接好,装入100mL水。

实验时,将橡皮塞取下,取一定量的白磷放入具支试管底部的玻璃棉上,塞紧橡皮塞(并用拇指压住),在试管底部稍微加热,白磷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1)待反应结束,装置完全冷却后,注射器内的水进入具支试管的体积约为试管容积的________。

若进水量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2)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的运动方向为________(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________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书本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图乙)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其中A是底面积为50厘米2、高20厘米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

操作过程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厘米处。

③将过量的红磷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④通电加热红磷,充分反应后,待冷却到原来的状态,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相平,记录液面刻度。

(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1)写出该实验的原理: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在操作④结束时,与装置A中液面最接近的刻度是________(填整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空气与氧气课后练习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空气与氧气课后练习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空气与氧气课后练习答案篇一:浙教版八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基础知识附答案第2章空气与生命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氧气约占;二氧化碳约占。

2.氧气是一种色,味,溶于水的气体,燃烧,密度比空气略大,通常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方法来收集。

3.二氧化碳是一种燃烧,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HCO3),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方法来收集。

通入到澄清石灰水内变浑浊 ;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造成效应。

5 ,化学方程式为(1↑(2(3工业上用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6.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它的作用是改变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7.我们把物质和、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如果这种反应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就会引起爆炸。

而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

8.可燃物自燃的2个条件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充足的氧气。

9.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上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从微观上看,就是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质量总和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加,所以可知在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原子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分子。

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反应物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新物质的过程10.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个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和(O2),条件是点燃,参加反应的氧气分子和碳原子的比为 1 :1 ,氧气,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8 :3 :11 。

11.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呼吸道包括。

12.人体的呼吸运动包括和2个过程,是靠和的活动而产生的。

13.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的作用下,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O)的过程,其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

14.在鉴定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的实验中,检验淀粉的物质是,遇到淀粉会变蓝色。

在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时我们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氧气体积分数测定误差浅析

氧气体积分数测定误差浅析

氧气体积分数测定误差浅析
陵县实验中学于文同2010年8月2日16:07
氧气体积分数测定误差浅析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发现水位不在集气瓶体积的约1/5处,并且相差很大,原因可能有哪些呢?
水位上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压强的变化,分析这个问题还是从压强入手。

可能的原因有:
1.未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漏气。

因为在冷却过程中会有空气进入,造
成压强比理论值偏大。

造成的结果是小于1/5。

2.红磷量不足或燃烧不完全,使瓶内有剩余氧气。

造成压强比理论值偏大。

造成的结果是小于1/5。

3.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温度偏高造成压强比理论值偏大。

造成的
结果是小于1/5。

4.点燃红磷后插入集气瓶的速度过慢。

在插入过程中瓶中的空气会受热逸
出一部分造成压强比理论值偏小。

造成的结果是大于1/5。

5.导管过长。

水会滞留在导管中一些,造成的结果是小于1/5。

6.水槽位置过高。

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有向下流的趋势,造成的结果是大于
1/5。

7.水槽位置过低。

需克服重力势能,造成的结果是小于1/5。

8.止水夹过松。

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膨胀有气泡从水槽内的导管口冒
出但当冷却时进去的却是水,造成的结果是大于1/5。

9.如果用的可燃物不是红磷而是木炭,结果会如何?
10.如果用的可燃物不是红磷而是蜡烛,结果会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易错题
1、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
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
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p=0.79p
0,p′=p
是因为红磷比木炭的着火点低
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

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
1
.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

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
为V
2。

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
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
3
.在点燃红
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
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选填“V
1﹣V
2
”、“V
1
﹣V
3”或“V
2
﹣V
3
”)。

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在一个
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后放手,
活塞中的白磷开始燃烧。

(1)实验前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中白磷能够烧的原因:
(3)活塞下压白磷开始燃烧后,请预测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4.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5.让镁在绝对密封的条件下燃烧,充分反应后镁有剩余.将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可看到的现象是()(注:镁可以在氮气、二氧化碳中燃烧)
A:瓶内进水,约占容积的21%
B:瓶内不可能进水
C:瓶内全部进水
D:瓶内进水,大于容积的21%
6.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可在
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于是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1: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
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
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原瓶内水面上方空间的1/5左右.
步骤3: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1)步骤2的目的是.
(2)在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3)拓展应用
①通过该实验可知,(填“能”或“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若使用镁条,则测得结果(填“偏大”或“偏小”);②由此实验可知,选取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可燃物应具有的性质为.
(4)根据上述实验和你所学得知识,请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7.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发现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小块白磷,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集气瓶内的长导管伸到瓶底,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

③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
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热。

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到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b,
整个集气瓶的体积为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
是.
(2)若实验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
(3)小组成员小冰对实验前“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不理解,咨询老师之后,他终于明白“a体积的水”的作用,它除了吸收生成的“白烟”外,另有两处作用分别是:;;
(4)小组成员小宇无意间发现步骤⑤集气瓶内的水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会变红。

这一现象使组内成员积极地开展讨论,小玉认为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溶液显酸性,但小张马上反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而实验中又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短时间内不可能使溶液显酸性。

请根据正确的观点,对变红现象提出大胆的猜想:。

上述实验中,若集气瓶内的导管没有被液面封住,则导致测量的结果将 (选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8.将等容积等质量(包括瓶塞、导管、燃烧匙)的两个集气瓶置于
天平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然后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
如图所示,先关闭a、b,然后使二者充分燃烧后,冷至室温,
再打开弹簧夹a、b.
(1)打开弹簧夹a、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甲中进水
B.乙中进水
C.甲、乙二者都进水
D.甲、乙二者都不进水
(2)郝奇同学发现此时天平的指针向左偏,原因是.
(3)若撤掉水槽,将甲、乙两瓶直接用一导管连接(其他条件不变),重做该实验,当白磷和木炭充分燃烧,并使两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此时的天平将.
A. 仍处于平衡状态
B.偏向右
C.偏向左
D.无法确定。

9.某校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
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为探究内容.
(一)分组进行讨论:
(1)小明小组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写序号)
A.木炭B.硫粉
C.红磷 D.铁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2)小丽小组设计了如上图的两套实验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序
号).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首先应保证该装置性良好.
(3)小辉小组认为该实验还能推出氮气(填“易”或“难”)溶于水.(二)反思与小结:
实验中如果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有:(答两点)(1);(2).
答案:
1、B
2.(1)实验开始时,红磷燃烧放热,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大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所以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故填:大于;(2)在实验结束后,必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活塞;故填:装置冷却至室温;
(3)参加反应的氧气即为集气瓶内减少的氧气,其体积为:V1﹣V3;故填:V1﹣V3。

3.(1)将活塞下压(或上拉)。

放手后,活塞能恢复到原来位置,则气密性良好。

(2)氧气充足,下压后动能转化成内能,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产生大量白眼,活塞先向上后向下,最后停在4的位置。

4.A
5.D
6.(1)除去广口瓶中空气中的氧气.
(2)小于
(3)①不能;偏大②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7.(1)先下降后上升。

(2)c+4a=5b或[b−a=1/5(c−a)].
(3)防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而外泄;加快反应后瓶内气体的冷却速度。

(4)可能是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溶于水,导致溶液显酸性(或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生成酸).
(5)偏大。

若玻璃管的下端没有被水液封,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会导致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一部分气体逸出,而造成测量值偏大
8.(1)A
(2)左盘集气瓶内气压小,大气压将水压入集气瓶内,质量增加
(3)c
9.(1)C;足量(2)A;气密(3)难
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