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迁徙的节律性
动物迁徙行为
![动物迁徙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cac3efd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9.png)
动物迁徙行为关键字:迁移模式鸟类迁徙迁徙节律迁徙是最具吸引力且引人注意的动物行为之一。
小到昆虫和鸟类、大到驯鹿和巨头鲸,很多动物都靠飞行、游泳、步行甚至是搭载进行迁徙,以获得更好的食物、较温和的气候或更合适的配偶。
它们中的一些可能会穿越整个海洋,少数甚至环游地球。
这些动物的马拉松旅程是一场对体力与耐力的考验,并且历尽艰难险阻,甚至面对死亡的危险。
1. 各类动物的迁移模式鸟类的迁徙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周期性地发生,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方向之间。
人们按鸟类迁徙活动的有无把鸟类分为候鸟和留鸟。
留鸟终年留居在出生地,不发生迁徙,如麻雀、喜鹊等。
候鸟中夏季飞来繁殖、冬季南去的鸟类被称为夏候鸟,如家燕、杜鹃等;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称为冬候鸟,如某些野鸭、大雁等。
鱼类的迁徙活动有一个专有名称叫“洄游”。
大多数的鱼类可以说都是洄游鱼类,只有少数鱼类不表现出规律性的洄游。
鱼类洄游按目的分为三种: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大、小黄鱼、大马哈鱼都进行生殖洄游。
哺乳动物的迁徙规模浩大,例如驯鹿的千里踏雪大迁徙。
每年入冬,成千上万头的驯鹿汇集成巨大的鹿群,从北向南,朝森林冻土带的边缘地带转移。
次年春天,它们再向北方的北冰洋沿岸进发。
四五月份,鹿群到达它们熟知的冻土带僻静处,在此养育儿女。
昆虫的迁徙有时能创造奇迹,最著名的是产于美洲的彩蝶王,它们春天从中美洲飞到加拿大,秋天又飞回中美洲,行程万公里,历时几个月,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动物的迁徙行为是一种适应现象,凭借这种活动,可以满足它们在特定的生活时期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使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荣得到可靠的保证[1]。
2. 动物迁移的原因现代生物学家认为,动物迁移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迁移的种类比不迁移的种类能够留下更多的后代。
迁移大大方便了动物利用多种栖息地内并不是在任何时期都存在的资源,这样动物就更有可能利用那些变化无常和暂时性的食物资源,从而在自然选择中胜出。
鸟类的迁徙
![鸟类的迁徙](https://img.taocdn.com/s3/m/47cacbd650e2524de5187ee5.png)
鸟类的迁徙鸟类的迁徙(migration of birds)是指鸟类中的某些种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
这些具有迁徙行为的鸟种即为候鸟,或称迁徙鸟(migrator)。
候鸟的迁徙具有一定的时期性、方向性、路线性和地域性。
研究鸟类的迁徙行为,了解候鸟的迁徙时间和路线、迁徙数量、种群关系、归巢能力、死亡率、存活率、寿命,以及与繁殖地、越冬地环境的关系等生态规律,对于保护珍稀濒危鸟种、利用候鸟保护农林生产和维护生态平衡、保障航空安全、计划利用经济候鸟、防止流行病的传播、制定法律等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鸟类根据其迁移或迁徙的居留习性的分类鸟类根据是否迁徙以及迁徙方式的不同,分为留鸟、候鸟、漂鸟和迷鸟等。
(一)留鸟(resident)终年留居于其栖息区以内的鸟,统称为留鸟。
留鸟一般终年栖息于同一地域,或者仅有沿着山坡的短距离迁移现象。
(二)候鸟(migrant)指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定期的沿相对稳定的迁徙路线(migration route), 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作远距离迁徙的鸟类。
候鸟的迁徙通常为一年两次,一次在春季,一次在秋季。
春季的迁徒,大都是从南向北,由越冬地区飞向繁殖地区。
秋季的迁徙,大都是从北向南,由繁殖地区飞向越冬地区,但是几乎没有一种鸟是从它的繁殖地区笔直地飞往越冬地区的,而且中途还要多次在合适的驿站作停留。
各种鸟类每年迁徙的时间是很少变动的。
迁飞的途径也都是常年固定不变的,而且往往沿着一定的地势,如河流、海岸线或山脉等飞行。
许多种鸟类,南迁和北徙,是经过同一条途径。
各种鸟类迁徙的途径,是不相同的。
雁类、鹤类等大型鸟类在迁飞的时候,常常集结成群,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队伍;而家燕等体形较小的鸟类,则组成稀疏的鸟群;猛禽类的迁徙却常常是单独飞行,个体之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根据动物迁徙行为规律总结
![根据动物迁徙行为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6b361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e.png)
根据动物迁徙行为规律总结
动物的迁徙行为是一种周期性的定向移动,它们根据特定的规
律来寻找适宜的栖息地和资源。
以下是对动物迁徙行为规律的总结:
1. 季节性迁徙:许多动物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
例如,
候鸟会在冬季迁徙到温暖的地区,以寻找更多的食物和更适宜的繁
殖环境。
这种迁徙行为有助于动物适应不同季节的环境变化。
2. 食物迁徙:动物也会因为食物资源的变化而进行迁徙。
例如,一些草食性动物会在草原上不同地区之间迁徙,以获取更丰富的食物。
它们会根据季节性的草原生长和水源分布进行迁徙,以维持其
生存和繁衍。
3. 繁殖迁徙:为了寻找更适宜的繁殖地点,一些动物会进行繁
殖迁徙。
例如,海龟会从海洋远洋迁徙到沙滩上产卵,因为沙滩提
供了更适宜的孵化环境。
这种迁徙行为使得动物能够更好地繁衍后代。
4. 温度适应迁徙:某些动物会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行迁徙。
例如,北极地区的动物在冬季会迁移到较温暖的地区以避寒。
这种迁徙行为有助于动物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存。
5. 社会迁徙:一些动物会进行社会迁徙,以维持群体的稳定和繁衍。
例如,大象会根据食物和水源的变化来进行群体迁徙,以保证整个群体的生存和繁衍。
总而言之,动物的迁徙行为是一种基于规律的定向移动,它们根据季节、食物、繁殖、温度和社会因素来选择适宜的迁徙路径和目的地。
这种迁徙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生物节律与季节性行为
![动物的生物节律与季节性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d6c9159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5.png)
动物的生物节律与季节性行为动物世界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生物节律和季节性行为,这是动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的结果。
生物节律是指生物体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重复出现的生理和行为变化,而季节性行为则是指动物在特定季节中表现出的特殊行为。
本文将以不同的动物为例,探讨它们的生物节律与季节性行为。
一、鸟类的生物节律与季节性行为鸟类在春季迁徙、繁殖和秋季回归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行为。
生物学家观察发现,鸟类进行春季的迁徙是由于它们对光照周期的敏感,感知到春天的到来。
鸟类的繁殖行为也受到昼夜长度的控制,大多数鸟类在夏季的长日照下开始繁殖,而在冬季则停止繁殖。
此外,鸟类的鸣叫和群体行为也会因季节变化而出现相应变化,比如雄鸟在繁殖季节会发出婚姻求偶的召唤。
二、昆虫的生物节律与季节性行为昆虫是各种生物节律和季节性行为的代表。
其中,蚊子是一种具有明显季节性的昆虫,它们在气温升高和雨量增加的情况下开始孵化。
春季来临时,母蚊开始寻找适合繁殖的水源,并通过嗅觉感知二氧化碳和体温释放出的热量来识别潜在宿主。
蝴蝶也是另一个典型的昆虫,它们在合适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蛹化,然后在适宜的时候羽化成蝴蝶。
三、哺乳动物的生物节律与季节性行为哺乳动物的生物节律与季节性行为主要受到光周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例如,夏季蜜蜂会采集更多的花蜜和花粉储存起来,以应对冬季食物供应的不足。
对于一些哺乳动物来说,进入冬眠是它们的季节性行为之一。
在冬季来临之前,一些动物会增加食量,积累脂肪作为冬眠期间的能量来源。
四、海洋动物的生物节律与季节性行为海洋动物也具备着独特的生物节律和季节性行为。
例如,鲸鱼在寒冷的北极海域中觅食时会遵循季节性迁徙路线,根据海水温度和食物的分布寻找最佳的觅食地点。
海龟是另一个具有季节性行为的海洋动物,它们在繁殖期间会前往特定的海滩进行产卵,而在其他时间则分散在海洋中寻找食物。
在动物的生物节律与季节性行为中,光照周期、气温、食物供应和生殖需求等因素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鸟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鸟的生活习性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190322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63.png)
鸟的生活习性有哪些鸟类适应于飞翔生活,其骨骼轻而坚固,骨片薄,长骨内中空,有气囊穿入。
下面是店铺给你介绍的鸟的生活习性,希望对你有帮助。
鸟的生活习性1.走禽类这类鸟嘴的形状扁短;都在沙漠和草地上生活;胸部不突起,没有龙骨突;翅膀几乎完全退化,因此下会飞翔;双脚强大有力,善于奔跑,而且行动迅速,比如鸵鸟、食火鸡等。
2. 涉禽类适应在沼泽和岸边生活,脚和脚趾特别长, 适应涉水行走; 因为腿长,势必要低头啄食,所以生有较长的脖子,如丹顶鹤、白鹭等。
3.游禽类这类鸟大多在水上生活。
脚短,趾间有蹼; 嘴阔而且扁平,适合在水中索取食物。
如雁、鸭、天鹅等。
4.鹑鸡类它们大多数是定居的鸟类。
身体健壮;有坚硬的嘴和强有力的腿,并生有适合挖土的钩爪;翅膀短小,不善于长距离飞行;雄鸟性好争斗,腿上生有距,是争斗时的“武器”;雌雄羽色多数不同,如鹧鸪、马鸡、环颈雉等。
5.鸠鸽类嘴比较短,基部柔软;主要营树栖生活;特别擅长飞行;吃植物性食物;它们的嗉囔能分泌乳汁用来哺育雏鸟:如岩鸽.山斑鸠等。
6.攀禽类这类鸟最明显的特征是它们的脚趾两个向前,两个向后,有利于攀缘树木。
在这类当中,有专吃树皮里害虫的啄木鸟,有吃毛虫的能手杜鹃,还有常年生活在水边靠捕捉水中小动物为食的翠鸟等。
7.猛禽类它们的嘴和脚部很锐利;翅膀强大有力,有的种类翱翔能力很强,能巧妙地利用上升气流,长时间地盘旋在高空;它门性情凶猛,专门捕食其他动物。
如鸢、游隼、秃鹫、鸮等。
8.鸣禽类这类鸟的数量最多。
它们的个体都比较小;擅长鸣叫; 能作精巧的窝巢:如百灵、画眉、缝叶莺、织布鸟等。
适合家里饲养的三种鸟类一、金丝雀金丝雀又名芙蓉鸟、白玉、玉鸟、白燕,是一种著名的笼鸟,素为养鸟爱好者喜爱。
国内饲养的金丝雀,一般体长十二至十四厘米,体色有黄色、白色、桔红色、古铜色等,其中以白羽毛、红眼睛者为最名贵。
我国金丝雀素有“山东种”与“扬州种”之分,前者较后者肥大,羽色淡,鸣声清脆悠长,所以人们多喜爱饲养。
鸟类的迁徙行为
![鸟类的迁徙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9b6d9cd780eb6294dd886c81.png)
鸟类的迁徙行为摘要:又是一年的冬季,鸟类又开始了它们的迁徙活动。
迁徙是鸟类生命周期中风险最高的行为,受到体能、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人类的活动常常有意无意地破坏鸟类迁徙的补给站点,而给他们的迁徙制造更大的困难,有时甚至对某些物种的存续产生严重影响。
因而我们应当了解鸟类的迁徙行为,不去干扰。
正文:鸟类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
在动物界中,类似的活动非常常见,在昆虫则称为“迁飞”,在鱼类则称为“洄游”在哺乳动物则称为“迁移”。
一、根据鸟类迁徙的行为,可以将鸟类分成不同的居留类型留鸟:留鸟是那些没有迁徙行为的鸟类,它们常年居住在出生地,大部分留鸟甚至终身不离开自己的巢区,有些留鸟则会进行不定向和短距离的迁移,这种迁移在有的情况下是有规律的,比如乌鸦会在冬季向城市中心区域聚集,而在夏季则会分散到郊区或者山区,这种规律性的短距离不定向迁移被叫做“漂泊”;还有一些物种如雪鸡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在高海拔和低海拔之间进行迁移,这种迁移叫做“垂直迁徙”,虽然名为迁徙,但仍然是留鸟的一种行为;有些物种的短距离迁移则是完全没有规律的,仅仅是随着食物状况的改变而游荡,这种鸟类实际上是留鸟与候鸟之间的过渡类型。
候鸟:候鸟是那些有迁徙行为的鸟类,它们每年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
在不同的地域,根据候鸟出现的时间,可以将候鸟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漂鸟:如果鸟类,在它避寒地则视为冬候鸟,在它的繁殖地(或避暑地)则为夏候鸟,在它往返于避寒地和繁殖地途中所经过的区域则为旅鸟。
在一定广域范围,或是夏居山林,冬居平原处的则视为漂鸟。
迷鸟:迷鸟是那些由于天气恶劣或者其他自然原因,偏离自身迁徙路线,出现在本不应该出现的区域的鸟类,例如曾经在中国湖南省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大红鹳就是迷鸟。
候鸟和留鸟之间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同一鸟种,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在不同的地区甚至在同一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居留类型,决定一个鸟种在一地的居留类型的因素有当地气候、食物状况、生境等。
候鸟北迁南归的规律
![候鸟北迁南归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603331a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9.png)
候鸟北迁南归的规律
候鸟:随季节不同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类。
迁徙:鸟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
这是鸟类遵循大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本能反应。
候鸟迁移的原因:
1、鸟类的迁徙是一种本能。
是鸟类对环境因素周期性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行为。
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是候鸟迁徙的主要原因。
由于气候的变化,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和热带的旱季,经常会出现食物的短缺,因而迫使鸟类种群中的一部分个体迁徙到其它食物丰盛的地区。
这种行为最终被自然界选择的力量所固定下来,成为鸟类的一种本能。
2、迁徙给鸟类带来许多好处。
主要表现在:①使鸟类始终生活在最适的气候里,并有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有利于维持它们强烈的代谢;②迁徙还能为养育后代创造最合适的条件,因为养育后代需要大量的食物;③在北方能最大量地孵卵,季节昼长,有丰富的昆虫,亲鸟能有机会充分收集食物;④在北方敌害较少,而且这一年一度的脆弱幼乌的出现不会促使敌害种群形成;⑤迁徙能使活动空间大为扩展,有利于繁殖和争夺占区的行为;⑥有利于自动平衡,能使鸟关避免气候悬殊;⑦迁徙提供了鸟类种群向新的分布区扩散以及不同个体间接触和交配的机会,因而在进化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鸟类的迁徙规律
![鸟类的迁徙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1739eb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b.png)
鸟类的迁徙规律鸟类的迁徙是指鸟类根据季节和资源分布的变化,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行为。
这是鸟类生物学中一项重要而迷人的研究领域。
了解鸟类的迁徙规律对于保护鸟类、维护生态平衡以及人类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迁徙的定义和现象迁徙是指鸟类在特定时期跨越长距离迁徙,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然后再返回繁殖地的周期性行为。
这种行为是由多种因素所驱动的,如食物供应、气候变化、季节性繁殖等。
鸟类的迁徙现象是令人赞叹的。
数千只甚至数百万只鸟类组成庞大的鸟群,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飞行,穿越大洋和大陆。
它们经过长时间的飞行,遵循着自己独特的导航和引导方式,最终到达目标地,形成了壮观的迁徙景观。
二、迁徙规律的形成鸟类的迁徙规律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
1. 季节性变化鸟类迁徙与季节性变化密切相关。
随着季节的改变,食物的供应和气候的变化对鸟类的迁徙决定起着重要作用。
当繁殖季节结束,气温下降,食物减少时,鸟类会开始迁徙寻找更适宜的生存条件。
2. 遗传影响迁徙规律也与鸟类的遗传有关。
迁徙是通过多代鸟类的遗传传递而形成的行为。
鸟类通过遗传下来的本能和导航能力,使得它们能够准确地找到迁徙的路线。
3. 生物钟和地标鸟类具有自己的生物钟和地标导航系统,能够在迁徙途中准确识别方向。
生物钟让它们能够根据时间点选择适宜的迁徙时机;地标是指它们能够凭借地理地标和环境特征来确定迁徙路线。
三、迁徙路径的选择鸟类选择迁徙路径是非常精确而复杂的。
它们会选择相对短距离、能提供足够食物的路径,避开高山、大海和沼泽等障碍。
1. 沿海迁徙沿海迁徙是很多鸟类选择的路径。
它们利用海岸线作为迁徙的引导,这样可以减少方向上的迷失,也能更容易地找到食物源。
2. 大陆迁徙某些鸟类选择通过大陆内陆迁徙。
它们会沿着山脉、大河或其他地理特征进行迁徙,有时会飞越草原、森林或沙漠。
3. 跨洲迁徙一些鸟类会跨越大洋进行迁徙。
它们利用地球的自转和海流来导航,寻找适宜的迁徙路线。
什么是鸟类迁徙?
![什么是鸟类迁徙?](https://img.taocdn.com/s3/m/765e062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f.png)
什么是鸟类迁徙?
鸟类迁徙是鸟类为了适应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进行的周期性的季
节性活动。
这是一种自然界谱系中独特的现象。
一、迁徙的原因
鸟类迁徙有着复杂的原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与鸟的繁殖和生存有关。
鸟类迁徙时,它们会避免寒冷的气候、缺乏食物的环境以及天敌的威胁。
同时,迁徙的过程中,也有利于物种的扩散和优胜劣汰,进一步
增强了它们的适应性。
二、迁徙的方式
大多数的迁徙是通过空中飞行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有利于避免地
面上的阻碍和危险。
在陆地上,鸟类可以利用山谷、河流和海岸线等
地理特征,以及食物和水源的分布来进行导航。
而在海洋上,鸟类通
常会利用海流和气流等环境原因,来帮助它们进行方向的确认。
三、迁徙的过程
鸟类迁徙的过程通常是分为春季迁徙和秋季迁徙两个时期。
迁徙的时
间取决于各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复杂的气象和地理条件。
在
迁徙过程中,鸟类可能需要停留在一个或多个停留地点上,在这里它
们可以寻找食物、休息、搜寻伴侣和繁殖。
四、鸟类迁徙的保护
鸟类迁徙的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鸟类迁徙可能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森林砍伐、城市化和生境的破坏等。
因此,为了保护鸟类的迁徙,人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设立保护区、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加强环境教育等。
五、总结
鸟类迁徙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神奇现象,其背后有着丰富的原因和复杂的过程。
在认识和保护鸟类迁徙的同时,我们也能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自然,让生物多样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保护。
四季鸟类迁徙规律汇总
![四季鸟类迁徙规律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fa8cf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a.png)
四季鸟类迁徙规律汇总鸟类迁徙是一种独特的行为,也是鸟类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不同的季节,鸟类会根据气候、季节和食物供应的变化,不断地迁徙到适合它们生存和繁衍的地方。
迁徙过程中,鸟类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距离、环境条件和天敌等。
本文将对四季鸟类迁徙的规律进行汇总和介绍。
春季迁徙:寻找繁殖地春季是鸟类迁徙的开始。
当天气逐渐变暖时,许多鸟类开始迁徙到更温暖的地方,以寻找繁殖地和高质量的食物资源。
在北半球,很多热带地区成为春季迁徙的目的地。
比如,每年春天,成千上万的北美洲鸟类从南美洲回返,经过墨西哥湾到达北美洲,寻找适合繁殖的地方。
夏季迁徙:寻找充足食物夏季是鸟类繁殖季节。
在夏季迁徙中,很多鸟类会迁移到更富饶的繁殖地。
这些地方通常具有丰富的食物资源和合适的生境条件,以支撑鸟类的繁殖和育雏。
比如,北极地区和高纬度的寒带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候鸟来繁殖。
这些地区在夏季拥有长时间的日照和丰富的食物,为鸟类提供了繁殖的最佳环境。
秋季迁徙:逃离寒冷、寻找温暖秋季迁徙是鸟类为了逃避寒冷和食物减少而进行的。
当温度下降和食物变得稀缺时,许多鸟类选择迁移到气候温暖的地方,以找到更丰富的食物资源和适宜的栖息地。
在北半球,大部分候鸟会选择迁徙到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热带地区度过冬季。
冬季迁徙:寻找温暖和足够的食物冬季迁徙是鸟类为了追求适宜的温暖和足够的食物而进行的。
在冬季,寒冷和缺乏食物的地区很难为鸟类提供生存所需,因此许多鸟类会选择迁移到气候温暖的地方,以找到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北半球,很多候鸟会选择迁徙到中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其中某些物种甚至会穿越广阔的大洋。
由此可见,四季的鸟类迁徙具有一定的规律。
这些规律主要受到气候变化和食物资源的影响。
鸟类通过迁徙来避免恶劣的环境条件,并寻找合适的繁殖地和足够的食物资源,以确保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鸟类的迁徙规律并非完全一致,不同的鸟类对迁徙的触发条件和目的地都有所不同。
鸟类迁徙的节律性
![鸟类迁徙的节律性](https://img.taocdn.com/s3/m/14752a6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5.png)
鸟类迁徙的节律性【鸟类迁徙的节律性】鸟类迁徙行为具有明显的节律性。
(一)鸟类迁徙的生理节律鸟类迁徙是一个漫长而有危险的旅程,长期自然历史的变迁形成了迁徙鸟每年呈现周期性的生理变化,神经调节和能量的存储均具节律性变动。
1、鸟类迁徙前的能量存储变动节律鸟类迁徙期间的能量消耗完全依赖于体内以脂肪形式储存的能量,所以,鸟类在迁徙之前要积聚脂肪,以保证迁徙时的能量消耗。
飞越沙漠和海洋的迁徙鸟类,由于途中无法获取食物,必须不停歇的一次完成整个迁徙,故而需要存储的脂肪更多。
而其它大多数迁徙鸟类则可以中途降落到适宜的地点取食,并以很快的速度重新积聚已经耗损掉的脂肪,以便继续他们的旅程。
2、鸟类迁徙前的神经内分泌变动节律鸟类迁徙所涉及的一系列活动是受神经内分泌系统控制的。
随着日照的延长,通过松果腺的作用,由脑下垂体分泌两种激素,即皮质酮和催乳素。
这两种激素的综合作用,使鸟类完成了一系列的生理准备,包括生殖腺发育、脂肪积累以及定向能力的增强等。
(二)鸟类迁徙的时间规律1、鸟类迁徙的年节律鸟类迁徙通常是一年两次,即春季由越冬地迁往营巢地,秋季由营巢地迁往越冬地。
其迁徙日期因种而异,同时也受环境因子(营养等)的制约。
迁到营巢地的日期与良好的生态条件来临的日期有关,每种鸟迁来和迁去的日期也有一定出入,一般来说,春季迁来营巢地较早的鸟,迁离的时间较早,迁来晚的鸟,迁离的时间也较晚。
2、鸟类迁徙的日节律在鸟类迁徙的过程中,不同种鸟类不仅在年节律上有变化,在一日之间也有变化。
一般有昼间迁徙和夜间迁徙以及昼夜迁徙等不同类型。
各类型迁徙都有起始时间、高潮时间、结束时间的变化规律。
食虫鸟类迁徙的时间大多是在夜晚,而大多数猛禽则是在白天进行迁徙。
(三)鸟类迁徙的性别、年龄节律鸟类不仅不同种间有不同的迁徙节律,即使在同一种不同年龄或性别的鸟中相互也有不同。
鸟类迁徙时,并非同一种鸟同时飞回或飞离出生地。
首先是“先头部队”先飞,经过一段时间后,主群(基本群)开始迁飞,最后为迟到者(或掉队者)。
鸟类的迁徙名词解释
![鸟类的迁徙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a58f2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7.png)
鸟类的迁徙名词解释鸟类的迁徙是一个神奇而壮观的自然现象。
每年,数以亿计的鸟儿从一个地方飞往另一个地方,穿越遥远的海洋、高山和广袤的平原。
这些迁徙旅程往往夏天和冬天之间变化,以追求更适宜的季节和资源。
在鸟类迁徙中,有一系列与行为、类型和运动相关的术语和名词,下面将解释其中一些常见的迁徙名词。
1. 迁徙迁徙指的是鸟类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季节性航行。
它们在迁徙途中飞行数百或数千公里,以寻找更适宜的繁殖地或温暖的冬季栖息地。
迁徙是一种生存策略,能够帮助鸟类逃避极端气候和资源匮乏。
2. 大迁徙大迁徙是指大规模的鸟类群体在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的迁徙活动。
这些迁徙可能涉及数以千计的鸟类,创造出壮观而令人难忘的景象。
例如,北美洲的雁类和欧亚大陆的鹤类都参与了大规模的迁徙。
3. 季节性迁徙季节性迁徙是指根据季节变化而进行的迁徙。
鸟类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和可获得资源的变化来决定何时开始迁徙。
在北半球,大多数迁徙发生在春季和秋季,以寻找更适宜的繁殖地或温暖的冬季栖息地。
这种迁徙往往与季节性的温暖和降水有关。
4. 非季节性迁徙非季节性迁徙是指不依赖季节环境变化的迁徙。
这种迁徙通常是由于鸟类寻找更适宜的食物和栖息地而进行的。
例如,当一个地区的资源匮乏时,鸟类可能会迁徙到附近的区域以寻找更多的食物。
5. 迁徙路径迁徙路径是指鸟类在迁徙中所采取的飞行路线。
这些路径通常是通过基因传承下来的,鸟类会沿着祖先传统的路径进行迁徙。
他们可以利用地标、河流、海岸线和地球的磁场等导航工具来找到正确的路径。
6. 途中站途中站是指鸟类在迁徙中途暂时停留的地点。
这些途中站往往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安全的栖息地,使得鸟类能够休息和补充能量,继续迁徙旅程。
途中站通常是湿地、河流河口、高山和其他集结地。
7. 肥胖制肥胖制是鸟类在迁徙前增加体重的一种策略。
在迁徙前,鸟类会食用大量的食物,特别是富含能量的食物,以积累脂肪储备。
这些储备能够提供鸟类在长途飞行期间所需的能量,确保它们能够顺利完成迁徙。
物种迁徙的机制与规律
![物种迁徙的机制与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7eacef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9.png)
物种迁徙的机制与规律随着季节的变迁,生物界中经常会发生大规模的物种迁徙现象,这是一种非常神奇和奇妙的自然现象。
在生态学的研究中,了解物种迁徙的机制和规律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物种迁徙的机制物种迁徙的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行为适应和基因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身体形态方面,从基因水平开始,大部分迁徙物种具有一些特殊的基因调节机制,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例如,燕子繁殖季节的生殖腺将增大,以适应其夏季的繁殖季节,而在其冬季栖居的地方,它们的生殖腺也会缩小。
同时,许多鸟类会在繁殖季节中发生羽毛的颜色和形态变化,以便更好地掩护自己和吸引异性。
在生殖季节时,有些物种会在迁徙过程中将虫子、饲料储存在体内,同时在迁徙期间也会减少能量消耗,利用脂肪囤积能量,以保持足够的能量水平。
行为适应方面,物种的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到迁徙行为。
例如,在鸟类的迁徙行为中,其会受到磁场和地球引力的影响,并依据太阳位置、地球自转、磁场和地球引力的方向调整其迁徙方向和路径,从而在迁徙途中更为精确和稳定。
除此之外,鸟类的声音也能够影响到它们的迁徙行为。
有研究表明,人工制造的噪音会干扰鸟类的声音交流,导致它们走错路线。
基因遗传方面,在物种迁徙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很多动物会发生基因突变,使其具备更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理和行为,从而保护其基因流传和适应性生存。
例如极地熊的皮肤颜色变白,能很好地融入雪地,使得其能够更好地捕猎和避免捕食。
二、物种迁徙的规律物种迁徙的规律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主要由天气环境、食物条件、繁殖周期和鸟类的社会生态等方面所影响。
天气环境是决定物种迁徙的主要因素之一。
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北极贡献了大量冰雪资源,那里的草原上也分布着丰富的植物资源;相应地,在炎热的夏季,则会引发大量动物往北方的草原和森林里迁移。
此外,气候变化、全球暖化等因素在推动物种迁徙方面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迁徙的鸟生命的坚韧与迁徙
![迁徙的鸟生命的坚韧与迁徙](https://img.taocdn.com/s3/m/35fe75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6.png)
迁徙的鸟生命的坚韧与迁徙鸟类的迁徙是一种引人注目的自然现象,无论是在陆地还是海洋上,我们都能目睹到这一壮丽景象。
鸟类的迁徙既是为了寻找更适宜的栖息地,也是为了逃避恶劣的季节条件,同时也与其繁衍后代密切相关。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探讨鸟类迁徙背后的坚韧和动力,以及它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一、迁徙的动机迁徙是鸟类独特的适应策略之一,是其生存和繁衍的必然选择。
鸟类的迁徙源于对食物和繁殖资源的需要,以及对气候和栖息地的适应性要求。
当一个地区的资源匮乏或环境条件恶劣时,鸟类通过迁徙寻找更加适宜的栖息地和更为丰富的食物。
其次,鸟类的迁徙还与其繁殖行为息息相关。
一些鸟类在繁殖季节选择迁徙,以寻找更安全和适宜的地方来筑巢、孵化和抚育后代。
这种迁徙在整个种群中起到了分散风险和保护后代的作用。
二、坚韧的迁徙行程鸟类的迁徙行程虽然长途而艰辛,但这并不能阻挡它们追寻更好生存条件的决心。
让我们以世界上最长的迁徙鸟类之一——候鸟大天鹅为例,来看一看它们坚韧而艰苦的迁徙之旅。
大天鹅繁殖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它们在北极地区繁殖后,经过漫长的跋涉来到南方的温暖地带越冬。
换句话说,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只大天鹅完成着长达几千公里的迁徙。
这个过程中,它们要面对恶劣的气候条件、缺乏食物、天敌的威胁等各种困境。
然而,无论面临多么艰难的条件,大天鹅始终保持着坚韧的意志,始终不忘初心,为了生存和繁衍而奋斗。
与大天鹅类似,许多其他鸟类也要经历长途迁徙,如雁类、鹤类、斑头雁等。
它们的迁徙行程丰富多样,以适应不同地理环境和季节变化。
三、迁徙中的困境和挑战然而,鸟类的迁徙之旅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它们在迁徙过程中面临许多困境和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是食物、水源和栖息地的减少。
首先,迁徙途中的鸟类往往需飞越大片陆地和海洋,寻找食物和栖息地。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许多鸟类的栖息地已遭到破坏,食物资源也变得匮乏。
这使得它们的迁徙变得更加困难和危险。
其次,气候变化对鸟类的迁徙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研究动物的行为——鸟类的迁徙
![研究动物的行为——鸟类的迁徙](https://img.taocdn.com/s3/m/914432cb2cc58bd63186bd3e.png)
研 究 鸟 类 迁 徙 的 意 义
全世界的丹顶鹤总 数至2010年估计仅 有1500只左右
1. 为远距离检测环境污染、评价环境质量、挽救濒危鸟种提 供指示物; 2. 在保护鸟类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 地的科学利用鸟类资源为人类创造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3. 进一步执行现行保护鸟类的公约、协定和法令,并制定更 加详尽的、有针对性的法规,同时采取有效的生物学工程措施 提供基础资料; 4. 当前鸟类撞机事故同步增长,可以有效防止鸟机相撞事故, 确保航空安全; 5.食虫益鸟是害虫的天敌,在保护农林牧业生产中有重要的作 用; 6.可为预测、防止流行病的传播提供可靠线索。
现代环志研究起始于1899年的丹麦。最著 名的被环志的鸟类是一只北极燕鸥。它于1980 年代初被环志,至今仍然每年穿梭于地球的两 极之间,它被媒体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 名字命名,每年都有大量观光客专程到它繁殖 的岛屿上只为看到这只著名的北极燕鸥。
通过研究 发现
人字形
一字形
封闭群
我们能通过研究知道, 鸟类迁徙行为具有明显的 节律性。包括迁徙前的能 量存储变动节律、迁徙的 生理节律、年节律、日节 律 、性别年龄节律等。 不同的鸟类迁徙的时 间、距离、方向、距离、 高度、速度等也不相同。 影响鸟类迁徙的因素很 多,其中即有外在的气候、 日照时间、温度、食物等, 也有鸟类内在的生理因素。 还有迁徙中的鸟一般会 结成群体,在迁飞时有固 定的队形;按照鸟类迁徙 途径覆盖的面积途径分为 宽窄面两类;全国有三大 鸟类迁徙区……
候 鸟 的 划 分 随 地 区 而 有 所 不 同
鸟类迁徙的研究方式
鸟类迁徙的研究方法 有野外观察、雷达监测、 环志、卫星跟踪、稳定同 位素和室内控制实验等。 最常用的是环志法, 就是将野生鸟类捕捉后套 上人工制作的标有唯一编 码的脚环,颈环,翅环, 翅旗等标志物,再放归野 外。当这些鸟类再度被捕 获时,将鸟类环志回收, 比较两次捕获的时间和地 点,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候 鸟迁徙的时间和路线,获 得候鸟生活史的完整资料。
鸟类活动规律
![鸟类活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e3c570d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a.png)
鸟类活动规律
鸟类活动规律是指鸟类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下的行为习惯和生理
特征。
一般来说,鸟类的活动规律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 迁徙规律:许多鸟类会在春秋两季之间进行迁徙,这是为了寻找更适合生存的环境和食物资源。
迁徙路线和时间是根据鸟类的种类和生态需求而定的,有些鸟类会跨越几千公里的距离,而有些则只会在附近的地方迁徙。
2. 繁殖规律:鸟类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春季,当天气温度升高时,鸟类会开始进行求偶和交配的行为。
一旦交配成功,它们就会筑巢、孵蛋和喂养幼鸟。
繁殖行为的时间和方式也会因为鸟类的种类而有所不同。
3. 鸣叫规律:鸟类的鸣叫是它们交流和占领领地的重要方式。
不同种类的鸟类鸣叫的方式和频率也不同,有些鸟类还会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来吸引异性或迷惑天敌。
4. 觅食规律:鸟类的觅食习惯也会因为种类和环境而有所不同。
有些鸟类喜欢吃昆虫和小动物,有些则偏爱吃果实和种子。
为了寻找食物,它们会在地面、树枝和树叶上不停地搜索和觅食。
总的来说,鸟类的活动规律是在长期的进化和适应中形成的,它们的行为和生理特征也为研究和保护鸟类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 1 -。
候鸟迁徙的行为与原理研究
![候鸟迁徙的行为与原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d9db9e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5.png)
候鸟迁徙的行为与原理研究候鸟是指栖息和繁殖在北温带地区的鸟类,每年冬季到南方养育区越冬。
它们在迁徙过程中的行为和原理一直被人们关注和研究。
下面,本文将深入探究候鸟迁徙的行为与原理研究。
一、迁徙行为候鸟迁徙是一种周期性的现象,时间和路线都十分规律。
候鸟的主要迁徙方式有两种,即春季向北迁徙和秋季向南迁徙。
1.春季向北迁徙候鸟在春季迁徙时,通常要面对许多障碍。
首先是食物的问题,随着温度升高,他们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食物来源。
而在迁徙过程中,鸟类的食物来源往往十分有限,因此需要通过短暂的停歇来恢复体力。
其次是气温的影响。
即使是春季,北方的气温也可能相当低,对于候鸟来讲,寒冷天气很容易导致体力消耗加剧,进而影响到飞行速度。
此外,候鸟在春季迁徙时还要面对较多的天敌威胁,因此需要具备强大的避敌能力。
2.秋季向南迁徙候鸟在秋季迁徙时,天气条件较为恶劣,很容易遭遇风暴和龙卷风等极端天气。
另外,夏季的气温高,导致生态环境的变化明显,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相应受到影响,这也给候鸟的迁徙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此外,候鸟在迁徙的过程中往往要不断地穿越各种地势,如山峦和河流等,也需要具备相应的机动能力。
二、迁徙原理候鸟的迁徙行为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的,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光照和地球磁场。
1.光照的影响在候鸟的迁徙过程中,光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它可以让候鸟对时间和方向有所感知。
而在春季迁徙时,光照是候鸟迁徙的主要依据。
2.地球磁场的影响在候鸟迁徙的过程中,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地球磁场。
候鸟可以通过感应地球的磁场,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磁场会影响鸟类内部的磁感受器,从而帮助它们决定在迁徙过程中所需要走的方向。
总之,候鸟的迁徙行为与原理是一个十分广泛、复杂的研究领域。
目前,许多科学家都在关注候鸟迁徙的规律和迁徙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等问题。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相信我们一定会对候鸟迁徙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迁徙行为:动物为寻找合适的栖息或...
![迁徙行为:动物为寻找合适的栖息或...](https://img.taocdn.com/s3/m/2b2c9af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7.png)
11.迁徙⾏为:动物为寻找合适的栖息或产卵场所⽽发⽣的相关⾏为,如⼤雁南飞,鱼类的洄游;
节律⾏为:由动物体内的⽣物钟决定的有固定节律性的⾏为,如公鸡报晓.
分析节律⾏为是指⽣物随着地球、太阳、⽉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为就是节律⾏为.
鸟类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的、⽅向确定的、有规律的、长距离的迁居活动,迁徙是其⽣命本能的⼀部分,受到其内在⽣理因素的调节.
解答解:迁徙⾏为:动物为寻找合适的栖息或产卵场所⽽发⽣的相关⾏为,如⼤雁南飞,鱼类洄游;
节律⾏为是指⽣物随着地球、太阳、⽉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为就是节律⾏为.如昼夜节律、⽉运节律、季节节律等.季节节律是指有些⽣物随着季节的改变⽽发⽣周期性的⾏为.例如公鸡报晓.
故答案为:栖息;产卵;⼤雁南飞;鱼类的洄游;公鸡报晓
点评迁徙⾏为有利于鸟类的⽣存、繁衍种族,适应环境.。
节律行为的概念
![节律行为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abb47c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0.png)
节律行为的概念
节律行为指的是在生物体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下,生物体表现出的一种有规律的行为模式。
这种行为模式可以是生物体对时间、季节、潮汐等周期性变化的生理和行为反应。
在动物界,许多生物展示了节律行为。
比如,一些鸟类会根据太阳的位置和时间进行迁徙。
它们可以精确地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长距离的迁徙,这就是内部节律与环境周期性变化相结合的例子。
另外一些动物会根据昼夜的变化表现出活动和休息的轮换。
这种活动模式被称为生理节律,包括昼夜节律和潮汐节律等。
在植物界,也存在着节律行为。
例如,许多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而在夜晚则进行呼吸作用。
这种变化也被称为植物的生理节律。
此外,一些植物在不同季节中的生长速度也会有所变化,这也是一种表现出节律行为的例子。
人类也表现出一些节律行为。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人体的生物钟,它会影响人类的睡眠-觉醒模式。
人体的生物钟通常会根据环境的昼夜变化来调整,但也会受到内部生理节律的影响。
此外,许多人在每天的特定时间段会感到饥饿或困倦,这也是人类节律行为的表现。
总的来说,节律行为是生物体对时间、季节、潮汐等周期性变化的一
种有规律的生理和行为反应。
它是生物体适应环境的一种策略,帮助它们在不同的时间点做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高生存和繁殖的成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类迁徙的节律性】
鸟类迁徙行为具有明显的节律性。
(一)鸟类迁徙的生理节律
鸟类迁徙是一个漫长而有危险的旅程,长期自然历史的变迁形成了迁徙鸟每年呈现周期性的生理变化,神经调节和能量的存储均具节律性变动。
1、鸟类迁徙前的能量存储变动节律
鸟类迁徙期间的能量消耗完全依赖于体内以脂肪形式储存的能量,所以,鸟类在迁徙之前要积聚脂肪,以保证迁徙时的能量消耗。
飞越沙漠和海洋的迁徙鸟类,由于途中无法获取食物,必须不停歇的一次完成整个迁徙,故而需要存储的脂肪更多。
而其它大多数迁徙鸟类则可以中途降落到适宜的地点取食,并以很快的速度重新积聚已经耗损掉的脂肪,以便继续他们的旅程。
2、鸟类迁徙前的神经内分泌变动节律
鸟类迁徙所涉及的一系列活动是受神经内分泌系统控制的。
随着日照的延长,通过松果腺的作用,由脑下垂体分泌两种激素,即皮质酮和催乳素。
这两种激素的综合作用,使鸟类完成了一系列的生理准备,包括生殖腺发育、脂肪积累以及定向能力的增强等。
(二)鸟类迁徙的时间规律
1、鸟类迁徙的年节律
鸟类迁徙通常是一年两次,即春季由越冬地迁往营巢地,秋季由营巢地迁往越冬地。
其迁徙日期因种而异,同时也受环境因子(营养等)的制约。
迁到营巢地的日期与良好的生态条件来临的日期有关,每种鸟迁来和迁去的日期也有一定出入,一般来说,春季迁来营巢地较早的鸟,迁离的时间较早,迁来晚的鸟,迁离的时间也较晚。
2、鸟类迁徙的日节律
在鸟类迁徙的过程中,不同种鸟类不仅在年节律上有变化,在一日之间也有变化。
一般有昼间迁徙和夜间迁徙以及昼夜迁徙等不同类型。
各类型迁徙都有起始时间、高潮时间、结束时间的变化规律。
食虫鸟类迁徙的时间大多是在夜晚,而大多数猛禽则是在白天进行迁徙。
(三)鸟类迁徙的性别、年龄节律
鸟类不仅不同种间有不同的迁徙节律,即使在同一种不同年龄或性别的鸟中相互也有不同。
鸟类迁徙时,并非同一种鸟同时飞回或飞离出生地。
首先是“先头部队”先飞,经过一段时间后,主群(基本群)开始迁飞,最后为迟到者(或掉队者)。
这三群鸟的数量分配,随着种类和年份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年份大部分鸟都紧跟着“先头部队”到来,有的则在其后很长时间到达。
(四)鸟类迁徙节律与迁徙距离和气候的关系
由于鸟类体形大小、食物特点和迁徙距离有所不同,各种鸟类迁徙的次序是不同的。
观察表明,在春季北迁中各种鸟迁徙的顺序不明显,而在秋季南迁中,一般小型鸟先行南迁,大型鸟最后迁往南方。
迁徙旅途较远的鸟,春季开始迁飞的时间早,而秋季返回的时间却较晚。
鸟类何时开始迁徙受多种因素制约,包括其内部的生理准备和外部环境条件(如日照长度、温度、降雨等)的影响。
一般来说,天气因素作用较强。
鸟类迁徙路线和迁徙形式以及迁徙的距离、速度和高度
(一)鸟类迁徙的路线
鸟类的迁徙路线是指由越冬地到营巢地所经过的地方。
鸟类的迁徙路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主要是鸟类对自然气候、地理障碍和自然环境的适宜程度选择而成形的。
在迁徙图上一般都将环志地点和收回环志的地点用直线连接,此线就成为理论的或理想的迁徙路线。
其实没有一种鸟是直线迁飞,主要是由于受地面构造、景观类型、植被、食物及天气等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二)鸟类迁徙的形式
鸟类迁徙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若依在两个地区之间迁飞的鸟,在飞行途中的途径宽窄可分为宽面迁徙和窄面迁徙两种形式。
不论哪种鸟只要住在一个较广阔的地区,但迁飞时很长一段距离中路线很接近,同这个地区的面积相比,迁飞途径好似一条道路,在这种情况下的迁徙叫窄面迁徙。
反之,如果迁徙路径跟栖居面积相比不像一条道路,这种迁徙形式叫宽面迁徙。
如以迁徙群中的鸟种而论则可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
据观察,春季成混合群或单种群北迁者,秋季南迁时也多呈原类型群。
就迁徙地段而论,在同一种群中除群体按同一方向作平行形式迁徙(即A群体迁往A1越冬地,B群体迁往B1越冬地)以外,还存在交叉形式迁徙(即A群体迁往B1越冬地,B群体迁往A1越冬地)和跳跃形式迁徙(即A和B群体均自同一繁殖地迁出,但A群体迁至B1越冬地,而B群体越过B1地区远达C1地区越冬)的现象。
(三)鸟类迁徙的距离、速度和高度
迁徙鸟类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的距离可从几百千米直至上万千米。
鸟类迁徙速度是指候鸟在整个迁徙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陆地迁徙鸟速度大多在每小时30~70km,鸟类在迁徙中每天飞行6~8小时,每小时飞行30~40km,每天平均200~280km。
通过观察发现,候鸟的迁徙速度受风(气流)的影响,顺风快,逆风慢,同时也受气温(冷慢;热块)和季节(春快;秋慢)的影响。
故而不少鸟类迁徙多在白天(因为白天大陆上升气流活动强烈)或季风时节,乘风(气流)而迁徙。
这点在猛禽迁徙中表现尤为明显,它们在迁徙时经常成群结队以盘旋滑翔方式向前方作滚动式迁徙。
鸟类迁徙高度一般低于1000m,小型鸣禽的迁徙高度不超过300m,大型鸟可达3000~6300m,个别种类可以飞越9000m,鸟类夜间迁徙的高度往往低于白天。
候鸟迁徙的高度亦与天气有关。
天晴时,鸟飞行较
高;在有云雾或强劲的逆风时,则降至低空飞行。
鸟类的迁徙通道和定向(导航)
候鸟的迁徙路线虽然不同,但大多呈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之间进行季节性迁徙(也有些指种类迁徙的距离较近,仅限于北半球,或有的种类可能作东西方向或东偏北、东偏南方向的迁徙)。
在全球有三大鸟类迁徙区(landbridges),或称“南北大陆桥”。
这三大陆桥为: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一)鸟类的迁徙通道
纵观全球鸟类的迁徙路线会发现,大多数鸟类的迁徙路线有着许多共性的地方。
比如地面上有些区域是许多鸟类都会经过的地方,有些区域则是许多鸟类都会绕避的地方。
人们根据某甲地区繁殖的鸟大都迁往某乙地区越冬的基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大多数鸟途经的路线,称之为鸟类迁徙“通道”。
对欧、亚、非三大洲鸟类迁徙的历史资料的研究表明,这三大洲鸟类的迁徙有五大“通道”。
这五大“通道”之间有着一些相互重叠、交叉的现象,实际上每个“通道”中包含着不同种或同一种不同家族、群体的许许多多大致平行或交错的、复杂的迁徙路线。
中国属于西伯利亚东部—西藏/恒河、黑龙江—中国这两条通道的一部分。
中国西部部分地区属于西伯利亚/哈萨克—巴基斯坦/印度通道的一部分。
(二)鸟类迁徙的定向(导航)
候鸟年复一年地在特定的路线上迁飞,每年均准确地回到各自的繁殖地和越冬地,这表明它们具有精确的导航定位机能。
鸟类的导航机制始终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鸟类迁徙的机制从理论上仍然没有一种完善的解释。
鸟类从千里之外定向识途的本领,一直是神奇的大自然的奥秘之一。
它们靠什么来决定航向?北极星?太阳?月亮?风?气候?还是地磁?它们的方向意识又是从何而来的?这始终是自然界中一个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
科学家通过环志、雷达、飞行跟踪和遥感技术等方法观测到,鸟类在飞行时,往往主要依靠视觉,通过天空中日月星辰的位置来确定飞行方向。
此外,地形、河流、雷暴、磁场、偏振光、紫外线等,都是鸟类飞越千里不迷航的依据。
最近的研究还表明,鸟嘴的皮层上有能够辨别磁场的神经细胞,被称之为松果体的神经细胞就像脊椎动物对光的感觉器官一样起着重要作用。
对哺乳动物和信鸽进行的多次电生理学试验表明,部分松果体细胞能对磁场强弱的微小变化作出反应。
人们根据观测和试验结果将鸟类定向机制归纳为:视觉定向和非视觉定向两大类。
1、视觉定向(visual orientation)
(1) 太阳定向(sun orientation)
(2) 星辰定向(stellar orientation)
(3) 地标定向(landmark orientation)
2、非视觉定向(non-visual orientation)
(1) 地磁场定向(geomagnetic orientation)
(2) 听觉定向(acoustic orientation)
鸟类的迁徙是指鸟类种群在其夏天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所进行的一种大规模的、有规律的、广泛的和季节性的运动。
这种运动的基本特点是定期和定向并且常常集成大群进行。
对此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主要是:①鸟类是如何迁徙的和迁徙的原因是什么?②鸟类迁徙是怎样起源的?③鸟类在迁徙过程中是如何进行定向的?近几年来,由于许多现代化的实验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对鸟类迁徙行为以及定向导航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已取得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