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生态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态建设逐渐成为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重点工作。
为了解生态建设的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各地生态建设的现状和成效。
2.分析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和障碍。
3.提出改进和加强生态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研方法1.收集数据和文献资料,了解各地的生态建设规划和政策。
2.实地走访和访谈,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进行交流。
3.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生态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1.生态建设现状根据调研结果,各地普遍加强了生态建设的意识。
通过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一些受污染的湖泊和河流得到了有效治理,一些生态脆弱区域的植被覆盖率也有所提高。
此外,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生态建设行动中。
2.生态建设问题然而,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生态建设的进程还不够快捷和有效,一些工作落后于计划,生态环境的改善还不明显。
其次,一些地区存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另外,生态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还不足,制约了生态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五、调研建议1.加强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明确生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2.增加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资金管理机制。
3.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生态建设的效果。
4.加强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建设合力。
六、结论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生态建设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增加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加强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我们相信生态建设会取得更大的成效,为人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生态建筑调研报告
生态建筑调研报告班级:建筑0901小组成员:孙黎0120906220119杨梓欣0120906220119郭姝妮0120906220122罗华钰0120906220101亚森10209062202332011.09.281 摘要:根据《生态建筑概论》课程调研任务书要求,本报告选取了两个覆土建筑实例以及两个当代的国外生态建筑实例展开讲述,作为了解生态建筑的两个侧面。
2 关键词:生态建筑;覆土建筑;南京香榭岛低密度住宅区生态会所;韩国首尔梨花女子大学校园中心;雷根斯堡住宅;法兰克福大厦。
3 正文:3.1 生态建筑概述3.1.1 生态建筑简介生态建筑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生态建筑学的概念由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他将生态学结合建筑学结合在一起,将自然生态的理论同建筑设计相结合,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969年,美国景观设计师麦克哈格的著作《设计结合自然》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3.1.2 生态建筑设计准则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
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与参与。
它是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将人作为自然的一员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
生态建筑不是仅靠几位建筑师就可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代表了新世纪的方向,是建筑师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 (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生态建筑的实践性研究共3篇
生态建筑的实践性研究共3篇生态建筑的实践性研究1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建筑变得越来越重要。
生态建筑以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效率和创造健康宜居的环境为目标,不仅有利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也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的实践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1. 自然通风与采光生态建筑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采光,以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光和风。
如利用南向窗户获取阳光支持室内暖气和光照,利用通风柜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去,增加空气流动性。
2. 节约能源生态建筑的设计应尽量节约能源,减少耗电量和碳排放。
例如,在室内使用LED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等技术,利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设备提供能源。
3. 可持续材料生态建筑的建造材料应尽量采用可持续和环保的材料,例如使用再生纸板、竹材制品、石膏等。
还可以采用回收的建筑材料、利用废弃物、使用植物材料等,降低建筑的环境影响。
4. 绿色屋顶和墙体绿色屋顶是指在建筑顶部种植植物,这样可以保持建筑物的温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减少水流,降低噪声污染等。
同时,绿色墙体可以通过种植藤蔓、攀援植物等,减少建筑物的暴露面积和能源消耗。
5. 水资源管理生态建筑的设计应考虑以水的效率最小化和减少浪费为目标。
例如通过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灌溉系统中的自动感应器、有效的太阳能水加热器等措施来实现节水。
同时,应尽可能多使用低水压设备、节水器具和加装节水装置的设备。
总之,生态建筑的实践研究需要充分考虑环保、可持续性和健康因素。
同时也需要不断更新优化设计,持续释放其潜力,建设对生态承载力造成的可持续影响尽量小的建筑,向自然界学习,真正实现生态和谐共生。
生态建筑的实践性研究2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生态建筑这一新型建筑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追捧。
生态建筑是将生态学理论和建筑学相结合,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它旨在建立一个健康、舒适、环保的建筑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4篇_调研报告_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4篇近年来,我旗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大力开展全年禁牧、春季休牧、划区轮牧工作,通过合理利用草牧场,加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力度。
经过不懈地努力,全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
一、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XX年以来,我旗累计投入资金34961.7万元,治理面积1112.39万亩,其中飞播造林61万亩,封山育林70.56万亩,农田防护林0.5万亩,林木种苗1.01万亩,人工种草0.4万亩,人工造林31.03万亩,围栏封育656.53万亩,划区轮牧271.68万亩,基本草牧场1.31万亩,飞播牧草12.5万亩,暖棚16.67万平方米,饲料机械1700台,水源工程758处,节水灌溉489处,小流域治理5.87万亩,生态移民864户4130人;XX年开始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每年投入资金1亿元,在10个嘎查实施禁牧416万亩,在61个嘎查实施草畜平衡3709万亩,政策涉及全旗7个苏木镇、71个嘎查、5300个牧户1.8万余人;通过围栏封育、“三区四带五个基点”建设,全旗打草场面积达到732万亩,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18%,正常年景打贮草总量超过2亿公斤;加强草牧场制度化管理力度,全旗围栏化草场面积达到3848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95%,其中实施划区轮牧面积达到2802万亩,占全旗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9.1%,划区轮牧和季节性轮牧工作已成为我旗投入成本最低,保护成效最好的亮点工程。
坚持不懈地抓好牧区“两项基本制度”的落实,着力改变传统草牧场利用方式,不断降低利用强度,有效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全旗放养牲畜总数由XX年的168万头只压减到146.6万头只,牛和马分别增加58%和52%,山羊和绵羊分别减少54%和15%;通过治理和合理利用,全旗林草植被盖度增加了30%—50%,其中:森林覆盖率由0.74%提高到2.67%。
生态建筑调研报告(2)
节能建筑之生态建筑生态建筑概述:随着现代生活带来的越来越多的污染和浪费,生态建筑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欢迎,以后也必将成为建筑的主流。
所谓生态建筑就是指将建筑这一人工物置于自然环境中时,组成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应充分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适应,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
建筑设计在资源利用方面应充分体现5R原则,即Revalue, Renew, Reuse, Reduce , Recycle。
意思分别为再思考,再认识;更新,改造;减少,降低;重新使用;回收利用,循环利用。
最大可能的利用原有的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使资源的使用率达到最大。
生态建筑的三个基本问题:资源利用,舒适健康和可持续性。
资源利用除了指现在普遍运用的资源,如矿产,土地,水等有限的资源外,还应多用些更环保,更无限的资源,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等。
而舒适健康,更是生态建筑所追求的另一个标准,就像节能并不是单纯的指少用能量一样,生态建筑对环境的保护并不是指夏天不开空调,冬天不开暖气。
相反,生态建筑要给人们更舒适的感觉,而这种舒适是由建筑自身提供的,而不是建筑建成后辅助的其他电器和设备。
而生态建筑的可持续性,不仅体现在使用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其首先所体现的应该是建筑设计所具备的前瞻性。
气候,技术,文化和场地是建筑的必要组成部分,要做到保护地球环境的建筑设计,必须将环境意识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
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
生态建筑实践:低技术的原生态建筑:从建筑开始出现之时,无论是“穴居”,还是“巢居”,都是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互配合和交流。
在建筑的不停发展中,也越来越与自然环境向适应,我国丽江的纳西族民居,充分结合当地的地形地势,雪山融水流经各家各户,达到了夏季降温的要求,也保证了日常生活用水。
另外,在寒冷的北方,为了在冬日接受更多的日照,北方的院子比较宽广,接受更多的日照,使得冬日里暖洋洋的。
而炎热的南方,为了避免夏日太阳的酷照,院子仅为小小的天井。
生态建筑行业调研报告
生态建筑行业调研报告1.1 生态建筑概述1.1.1 生态建筑简介生态建筑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1969年,美国景观设计师麦克哈格的著作《设计结合自然》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1.1.2 生态建筑设计准则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
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与参与。
它是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将人作为自然的一员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
生态建筑不是仅靠几位建筑师就可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代表了新世纪的方向,是建筑师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这其中,前者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包括节约土地,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
后者主要是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
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
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阴,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
生态建筑调研报告
生态建筑调研报告生态建筑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注不断增加,生态建筑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生态建筑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生态建筑的概念进行了梳理。
生态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这种建筑形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合理利用地理位置等。
然后,我们对国内外的生态建筑案例进行了收集和研究。
例如,国外的LEED和BREEAM等认证系统已经在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而在国内,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持和鼓励生态建筑的建设。
这些案例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生态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接着,我们对生态建筑的优势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生态建筑的优势包括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等。
这些优势使得生态建筑成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并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崇。
然而,生态建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高成本、技术难以实现等。
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相关领域的合作来克服。
最后,我们就如何推进生态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政府可以出台更加完善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生态建筑的建设。
其次,企业可以加大对生态建筑技术的研发和投资,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此外,大众也应加强对生态建筑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人们的意识和认识。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建筑形式。
它不仅能够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还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然而,生态建筑还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来促进其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本调研报告的撰写和分享,能够增加人们对生态建筑的了解和认识,推动其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关于生态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生态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生态建设是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为目标,通过优化人类活动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加强生态修复等手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过程。
本篇调查报告将对当前生态建设的情况进行调研。
一、背景介绍随着国家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建设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巨大自然资源的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凸显。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针对不同地区的居民和相关人员进行调查,以全面了解生态建设的情况。
三、调研结果1. 生态修复工程我国在一些重点生态区域,如三北防护林体系、湿地保护与修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生态修复工程。
70%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所在的地区有相关的生态修复工程,其中的效果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
2. 生态保护政策我国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近80%的受访者认为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生态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政策执行力度还需要加强,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
3. 生态产业发展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和经济结构的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生态产业的发展。
65%的受访者认为,生态产业对于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就业和经济效益方面有显著提升。
4. 生态教育普及生态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认识,因此生态教育的普及尤为重要。
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受访者认为,生态教育在当地的普及程度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有一些人表示,教育系统对于生态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有待提高。
5. 生态保护意识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社会公众对于生态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近90%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已经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并愿意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
四、问题与建议1. 生态保护意识普及程度不均衡,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教育的普及和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建设调研报告生态建设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和地球的生存。
我进行了一次关于生态建设的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以分享我的研究成果和见解。
调研背景在我国,国家重视生态建设,并将其列为促进经济、民生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建设,了解生态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我进行了调研。
调研目的1.了解当前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并阐述主要问题和瓶颈;2.分析生态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提出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试点建议。
调研方法在调研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调查问卷、个人访谈、实地考察等。
调研结果1.生态建设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污染在我国各大城市及工业区,大气污染是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
由于不良的空气质量造成了大量的健康问题,工人的工作效率也下降。
(2) 土地退化当今中国,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是严重的问题之一。
城市扩张、工业和农业活动、采矿、建设大坝等都减少了土地的数量和质量,这导致土地的荒漠化。
这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对人类整体幸福也是极其不利的,则,必须加强土地保护。
(3) 水污染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许多地区的水资源受到直接的工业、农业和城市化活动等的污染,这对公众健康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2. 生态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经济的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必须找到平衡点,以确保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
不仅如此,通过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可以进行可持续农业、发展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等可持续发展方式,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3. 试点建议(a) 促进实施生态建设促进实施生态建设,对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启动新的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试点,推动城市生态环境整治,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建设一些生态保护基地等,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生态建调研报告
生态建调研报告生态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我国生态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生态建设在提升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以及政府和社会应当采取的措施和政策。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和实地走访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公众对生态建设的了解、认同度和期望进行调查;而实地走访则通过参观一些生态建设项目,了解实际情况和实施效果。
三、调研结果1. 公众对生态建设的认知和认同度相对较低。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只有不到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生态建设有一定了解,并且认同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环境问题是政府的责任,而个人无法改变现状。
2. 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效果较好。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发现,政府在一些地区已经实施了一些生态建设项目,例如生态恢复、湿地保护、生态农业等。
这些项目在提升环境质量、增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 生态建设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生态建设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质量,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生态农业可以提供更加安全和健康的食品。
同时,生态建设还可以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四、存在的问题1. 公众对生态建设的认知度低。
部分公众对生态建设的了解仅限于表面知识,对于生态建设的具体内容、意义和影响了解不深入,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2. 生态建设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的生态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但这些资金仍然不足以覆盖全部生态建设项目。
此外,私人投资和社会资本的参与程度也不高,应鼓励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加入生态建设。
3. 一些生态建设项目效果欠佳。
虽然已经实施了一些生态建设项目,但仍然存在一些项目的实施效果欠佳的问题。
原因可能是缺乏科学规划和技术支持,应加强对生态建设项目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指导。
五、建议和措施1.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建设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生态建筑调研报告
生态建筑调研报告生态建筑调研报告是一份针对生态建筑理念、技术、应用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的研究。
以下是一份关于生态建筑调研报告的示例: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生态建筑作为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环保性和节能性的建筑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生态建筑的发展现状、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我们进行了一次生态建筑调研。
以下是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二、生态建筑概念与技术1.概念:生态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人类健康等因素,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
2.技术:生态建筑技术主要包括绿色建筑材料、节能与环保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生态景观规划等方面。
三、生态建筑应用现状1.绿色建筑材料:调查显示,绿色建筑材料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如竹木材料、再生混凝土等。
2.节能与环保设计:生态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建筑的朝向、通风、保温等方面的优化,实现节能降耗。
3.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生态建筑中的利用率逐渐提高。
4.生态景观规划:生态景观规划有助于实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提高生态效益。
四、生态建筑面临的挑战1.成本问题:相较于传统建筑,生态建筑在材料、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成本较高,影响其推广应用。
2.技术瓶颈:生态建筑涉及多领域技术,目前尚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如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与生产。
3.政策法规缺失:当前我国在生态建筑方面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制约了其发展。
五、建议与展望1.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生态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发展。
2.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降低成本。
3.教育培训:加强生态建筑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4.宣传推广: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生态建筑理念,提高社会认知度。
总之,生态建筑作为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建筑方式,亟待在政策、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取得突破。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政策扶持和宣传推广,有望推动生态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1. 实地参观:我们走访了多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和广州等。
通过实地观察,对城市的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估。
2.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各地民众的问卷调查,收集了广泛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环境状况: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许多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然而,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如空气、水质和土壤污染等。
2. 资源利用:在资源利用方面,我国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城市仍然存在能源浪费和不合理的用水用电行为。
3. 政府政策: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等。
然而,一些政策的执行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调研建议1.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政府应继续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环境质量的改善。
2. 推动绿色发展:政府应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促进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4. 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执行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和监督,提高政策效果。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完善政策执行机制。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与保护。
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1. 引言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随着人口和工业的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各国都开始着手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以下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各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政策和经验。
2.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和乡村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环境状况和建设情况。
3.专家访谈:我们采访了一些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专家,了解他们对当前状况的看法和建议。
3. 调研结果3.1 环境问题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1.水污染:由于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农业化肥的使用,许多地区的水资源受到了严重污染。
2.空气污染: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3.土地退化:过度耕作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和土地的退化。
4.生物多样性丧失:部分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很多物种濒临灭绝。
3.2 建设措施针对以上环境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设措施:1.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水、空气和土壤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2.推行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空气污染。
3.提倡循环经济:通过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废物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4.加强环境教育:加大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4. 结论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识到了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我们希望政府能加强环境管理,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行绿色生产;公众要树立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生态建筑调研报告
生态建筑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生态建筑的概念逐渐被人们关注和认可。
生态建筑是一种以人为本、尊重环境、节约能源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形式。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学校的同学走访了多家生态建筑,并总结出以下的观点。
首先,生态建筑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生态建筑使用环保材料进行建筑施工,例如采用可再生资源的木材,能够有效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此外,生态建筑还注重设计和布局上的节约能源,例如通过使用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的设计,减少了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从而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其次,生态建筑注重空气质量和健康居住环境。
生态建筑通过使用环保材料、多层过滤的空气净化设备以及合理布置植物等手段,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
这对居住者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呼吸系统疾病或过敏原过敏的人来说。
再次,生态建筑注重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减少能源消耗和浪费。
此外,生态建筑还通过收集雨水、使用太阳能、循环利用废物等手段,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最后,生态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生态建筑不仅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很多自然元素,如绿植、水景等,还通过建筑的位置和朝向的选择,使建筑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是一种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健康居住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形式。
它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在未来,生态建筑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生态建筑调研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都能听见或看见“生态”这两个字。
生态已经融入了我们平日里的一点一滴,生态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是生物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和发展的一种状态。
如今,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
正文:在刚结束的上海世博会上,随处可见许多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了屋顶花园而使建筑清爽怡人的新加坡馆、上深下浅契合光照效果的中国馆、“阳光漏斗”照亮地下层的世博轴……这些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中,都蕴藏着生态之美。
概念:生态建筑就是基于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群体和单体建筑及其周边的环境体系。
其设计、建造、维护与管理必须以强化内外生态服务功能为宗旨,达到经济、自然和人文三大生态目标,实现生态健康的净化、绿化、美化、活化、文化五化需求。
在对生态建筑的概念及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几个要点,并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来诠释其设计要点,以期对我接下来的生态建筑设计起到一定的启发。
第一,要遵循系统化的原则,整体大于各个部分之合。
就是说设计要强调整体优化,集成创新,而不是各种高档节能产品的叠加。
第二,要遵循生态位的理论和生态实际性的原理。
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实际上每一项都可以作为一个生态单元,或者是生态元,都有一个适应的生态位,设计如果对位了,就可能持续发展,如果错位了,就可能萎缩,甚至于消失。
比如说垃圾,垃圾就是放错了时间和地点的资源,从这个角度讲是不存在垃圾的,只是放的位置不对,放的时间不对的问题。
设计师就是要注意寻找适宜的生态位,如果是错位状态,就要想办法把他复位,这个是在生态设计中的一个原理。
当然,还有生态位的重叠问题,如果重叠了,就要采取措施来进行生态位的分离。
这样就避免了恶性竞争和浪费。
第三,要建立整体的生态建筑观,其中有四个要点。
一个就是建筑跟环境,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建筑本身和它的场地,和外在环境有一个互动的关系,有一个能量交流的关系。
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一、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为了解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情况。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研究报告。
2.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居民对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认知和评价。
3. 实地考察:到当地参观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了解实际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已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 从居民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居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仍有一部分居民存在环保意识不强的情况。
3. 实地考察发现,部分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实施效果不理想,存在工程质量不过关、维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1.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进度较慢,施工周期长,导致项目推进缓慢。
2. 部分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投资不到位,资金短缺,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
3. 部分居民缺乏环保意识,存在乱扔垃圾、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
五、建议与措施1.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推进力度,提高工程进度和项目的实施效果。
2. 增加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 加强居民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居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在政府重视和居民认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仍存在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进展缓慢、投资不到位以及居民环保意识不强的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家园。
2022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篇)
2022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篇)2022生态市建设篇120xx年11月,市第四次党代会作出了创建生态市的重要决策,20xx年6月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提出了具体的创建思路,同年1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同年12月20日,召开全市生态市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标志着我市生态市创建工作正式启动,至今已有3年多的时间。
3年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生态市创建工作喜结硕果:成立了市委书记任主任,10多位市级领导任副主任,30家市直及驻张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高规格的领导机构;编制完成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主持的,金鉴明、牛文元等12位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论证委员会的评审;对128个创建单位进行了表彰、授牌,其中生态村91个,绿色学校26所,绿色酒店8家,绿色小区3处。
现在生态市创建工作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为了避免出现“热情一阵子”现象,将生态创建工作持续高效地开展下去,必须力求思路创新、工作创新、措施创新。
生态市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创建目的不够清晰《生态市建设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强市”的发展理念,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保护生态环境,营造生态社会,加快走上生产发展、生态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可以说创建目的在指导思想中已经得到十分清晰的体现。
简而言之就是“文明发展”,“发展”既是创建生态市的目的,又是创建生态市的措施和手段。
但在实际创建工作中“发展”的目的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发展”的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创建与“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就生态抓生态,没有很好地将生态创建与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缺乏后劲,缺乏号召力,缺乏积极性。
创建规划存在缺陷《生态市建设规划》是指导生态创建的纲领性文件,各创建单位的创建计划(规划)是创建工作的“目”,从目前的规划情况来看,“纲”不够举,“目”没有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建筑调研报告
生态建筑调研报告
班级:建筑0901
小组成员:
孙黎 01209062 9杨梓欣 01209062 9郭姝妮 01209062 2罗华钰 01209062 1
亚森 3
.09.28
1 摘要:
根据<生态建筑概论>课程调研任务
书要求,本报告选取了两个覆土建筑实例
以及两个当代的国外生态建筑实例展开
讲述,作为了解生态建筑的两个侧面。
2 关键词:生态建筑;覆土建筑;南京香榭
岛低密度住宅区生态会所;韩国首尔梨花女子大学校园中心;雷根斯堡住宅;法兰
克福大厦。
3 正文:
3.1 生态建筑概述
3.1.1 生态建筑简介
生态建筑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生态建筑学的概念由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于20世纪
图1 马来西亚米那亚
大厦
60年代初提出,她将生态学结合建筑学结合在一起,将自然生态的理论同建筑设计相结合,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969年,美国景观设计师麦克哈格的著作<设计结合自然>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3.1.2 生态建筑设计准则
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
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与参与。
它是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将人作为自然的一员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
生态建筑不是仅靠几位建筑师就可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代表了新世纪的方向,是建筑师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
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
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
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
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
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
—自然环境 (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
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这其中,前者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包括节约土地,在能源和材料的图2 大别山度假别
墅
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
后者主要是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 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
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
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阴,为改进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
仅以上几个方面就能够看出,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多工种的配合,需要结构、设备、园林等工种,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通力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这其中建筑师起着统领作用,建筑师必须以生态的观念、整合的观念,从整体上进行构思。
恩格斯指出:”自然的历史和人的历史是相互制约的”。
因此,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在关注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尊重自然规律,绝不能以牺牲地区环境品质和未来发展所需的生态资源为代价,用”向后代借资源”的方式求取局部的利益和发展。
在具体实施操作层面上,生态建筑设计应注重把握和运用以往建筑设计所忽略的自然生态的特点和规律,贯彻整体优先的准则,并力图塑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建筑环境。
3.2 覆土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