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相逢 解说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解说词

第五集相逢

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

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着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8 月,锡林郭勒草原刚刚苏醒,乌力吉把牛群赶到自家的草场。

丰沃的土地给予牛羊养料,还催生了一种珍稀的精灵。晾晒成干的口蘑含有充沛的鸟苷酸盐,牧民用它和鸡肉一同炖煮,鲜味成倍提升。何福志,口蘑商人,经常驱车几百公里收购蘑菇。口蘑只生长在蘑菇圈上,辨识它要靠草的色深,这种神奇现象得益于蘑菇分泌的一种物质,让草拥有含量更高的叶绿素。何福志要到乌力吉家询问蘑菇的收成。女儿玉凤23 岁,大学毕业后回到草原。口蘑中白蘑最为珍贵,晒干后可以卖到2000 多元 1 公斤,今年的收成不多。牧民们已经开始储藏牛羊过冬的饲料,这意味着口蘑季节即将结束,父女俩决定再做最后的努力。

口蘑的萌发需要雨水眷顾,预报中的秋雨迟迟未到,老何很不甘心,父女俩决定借宿在牧民家继续等待。雨后的草原清新如洗,蘑菇圈上白蘑终于露出身影。何福志父女明白,此后的几天他们终将得偿所愿。锡林郭勒向南400 公里,张家口,古时的长城关隘,是中原与北方贸易往来的咽喉,更是口蘑的成名之地。白蘑,菌肉肥厚,质地细腻,是口蘑的最上品。开水发涨,两三个小时后,白蘑恢复饱满身姿,留下口蘑原汤。放入清水,反复搅打,换三四次水,打千次以上,直至泥沙尽除。

冬笋,产自2000 公里外的江南,与口蘑初次相见,曾经跨越千山万水。泡好的笋干与白蘑干切片,高汤里煨透,再加重油慢火翻炒。随着油慢慢浸入,口蘑片变得丰腴滑润,笋片重新找回爽脆的口感,最后加入口蘑原汤。江南冬笋邂逅塞北口蘑,“烩南北”,300 多年历史的中国北方名菜,不仅造就一种美味,更带来无尽的空间想象。

大凉山,生长着中国西南地区最具标志性的香料,花椒。这种原产中国的植物果实,食用时以每秒50 次的频率产生轻微刺痛,触发神经。这种口感,中国人称之为“麻”。大娄山,土家族人懂得如何栽培出最好的朝天椒,其辣度可以达到50 万斯高维,这意味着需要用50万倍的水才能彻底稀释它的辣味。辣椒,从美洲传入中国后,迅速生根发芽,逐渐取代本土的辛香料,成为美食的主角。两种食材最终汇聚于一座城,

重庆。已是最炎热的季节,但重庆人热衷于一种温度更高的美食。张平用妻子的名字开了一间火锅店,依靠这间小店,他们有了稳定的生活,也有了自己的下一代。深夜10 点,漂浮在城市上空的麻辣鲜香尚未散去,闷热的楼道口,张平开始炒料。重庆“朝天红”,河南“新一代”混在一起,前者辣味最劲,后者富含辣红素,赋予火锅艳丽的色泽;牛油能有效吸收辣椒和花椒的味道,这是重庆火锅另一个秘密武器;豆瓣和豆豉让汤汁浓稠,姜末的辛香则使辣味的层次更加多元;茂汶大红袍麻味浓烈,金阳青花椒香气外向;比原材料正宗更重要的是张平的双手,不停翻炒,香味物质渗入油中,再经过烹煮,芳香素进一步释放。

10 年来,张平只相信自己,1 个通宵,3大锅底料,供自家店5 天的量。除了底料的秘密,火锅的味道还归功于重庆人对食材的神奇处理。黄喉是牛或猪的主动脉,有一层难以撕裂的膜影响口感,戴上增加摩擦力的手套,小心翼翼地将这层膜撕下。熟练工人一天最多可以处理1000 根。毛肚,取自牛的第 3 只胃,重庆人只选用叶瓣部分,它足够薄且面积巨大,表面能吸附大量调料,口味浓重。短暂汆烫后,口腔瞬间感受到的滑,加上牙齿发力后的爽脆,让人上瘾。除此之外,鸭肠、胗花、耗儿鱼、午餐肉等平民食材都在重庆火锅中相逢,并化腐朽为神奇。

一般相信,现代的火锅,最初是随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并催生出不同的形制。北京的涮肉火锅,羊肉细薄如纸,吃的是嫩。云南的菌子火锅,菌菇清甜鲜美,吃的是香。潮汕的牛肉火锅,牛肉丸筋道多汁,吃的是韧。火锅,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热闹对于团圆的向往。但是,谁都比不上重庆人对火锅的挚爱。山城里,遍布2 万多家火锅餐厅,每30 个重庆人就有 1 个从事与火锅相关的职业。花椒和辣椒的香艳相逢,不仅是味蕾和神经之间电光火石般的碰撞,也是亚洲和美洲之间的越洋聚首。两种奇妙的香料,携手闯荡江湖,不仅塑造了重庆火热的盛夏味道,也让麻辣火锅染红大半个中国。食物漂洋过海而来,汇聚一处,人的迁徙更是给食物带来巨大变数。

深圳,中国最年轻的城市,新移民们带着不同的习俗在此相遇,当家乡口音逐渐消失,地方饮食风味之间的边界也开始模糊起来。有人说,深圳是一个没有乡愁的城市,但这座新城也有着古老的原住民。下沙村民正在举行祭祖仪式,伴随祭祀的是一场宴席。近5000 公斤食材,从采购到烹饪,绝非轻松,它依赖全族人的团结协作。各家分工清洗、切配,十几种食材同步进行,在这个大型厨房,将近30 个村民投入这场烹饪行动。门鳝、鱿鱼、支竹、萝卜、生蚝,各类食材都在紧张制作中。清淡的萝卜铺于底层,口味浓重的海鲜、肉类逐层而上,既尊重几何原理又符合美食逻辑。

盆菜,众多食物分而烹饪,再汇聚一盆,味道相互渗透。每张桌上虽然只摆了一盆菜,却满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族群宗亲理念。食物和人心,此刻正为团圆而凝聚。深圳人把下沙村民称为“原住民”,但其实他们是800 多年前才定居于此的。

大约同一时期,他们的另一些祖辈把南迁的终点选在了与故土一水之隔的江南。历史上中国的宋王朝因战争迁都,赋予杭州中原的味道。西湖醋鱼,草鱼剖成雌雄两片,雄片下至第三刀时在腰鳍处斩断。鱼身下入沸水,汆熟后放入酱油、料酒,加白糖、湿淀粉和醋,推搅成浓汁,这便是糖醋风格的杭州名菜。同样是糖醋味,北方的开封把鲤鱼炸透,白糖、香醋、姜末、料酒,勾加流水芡。出锅后,放上龙须面,以面蘸汁,这是中原人的做法。

从点心上也能领略开封与杭州的关联。开封灌汤包,经过多次演变,确立了现在的形态。包子皮用死面制作,需要经过 3 次贴水,3 次贴面,使面皮筋韧光滑,不漏汤,不掉衣。反复摔打,直至面团发白发亮,达到“色白筋柔”的标准。以水和馅,使包子内部充满汤汁,同时保证口感清爽。手指飞快,几秒内,18 个褶,这需要5 年以上的训练。杭州小笼包拷贝的是古代开封的工艺,猪皮冻剁细,与馅料混合,皮冻遇热化为汁水,这正是小笼包汤汁丰盈、口感浓郁的奥秘。

学者把杭州称作中原在江南的语言飞地,依据是杭州话中突兀的儿化音。一种食物,片儿川,最能说明这一切。不起眼的铺面,不繁华的地段,然而食客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