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详解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详解靳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指靳老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
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靳老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
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于是写了篇“靳三针轰动巴黎”的文章。
从此,靳三针名扬天下。
下面一一道来: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为四神针+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
颈肩腰腿痛手三针、足三针疗法
颈肩腰腿痛手三针、足三针疗法原安徽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显臣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顽固性头痛、牙痛、肋间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拔针即愈,大多能在1~2分钟之内显效或治愈。
手三针、足三针疗法,用之者神,得之者秘,社会上掌握此技的医家并不多见,今不揣浅陋,公之于众,推而广之。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穴位1、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
间谷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穴、合谷穴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也治头痛、牙痛、腰脊痛,。
中渚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
主治:目眩头痛,肘臂痛,五指不得屈伸,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疼痛。
后溪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经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主治: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痫不醒人事,臂肘拘急,手足拘挛,手足颤摇不能握,中风昏仆不能言语,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手足麻痹,牙痛,头痛,伤寒感冒。
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松握拳为度。
以上三穴,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证,合而用之更有协同作用。
或三穴同用,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臂、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以及头痛、牙痛、偏头痛、胁肋痛(肋间神经痛、胆囊或肝部疼痛),疗效甚为理想,往往拔针而愈。
2、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足临泣:位于足少阳胆经的循经线上,在第四、五趾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内庭穴:位于足阳明胃经的循经线上,第二、第三跖趾关节前当足次趾外间凹陷中。
单刺此穴治疗大、小腿的疼痛麻痹(特别是前侧),足面的肿痛,足趾、足心痛麻,内外踝的疼痛肿胀等症效果特别突出。
太冲穴:位于足厥阴肝经的循经线上,在第一、第二跖骨的骨间隙中,当大趾本节后一寸五分凹陷中,以指轻按有动脉应指。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
靳三针疗法一、临床辩证分型: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将其分为硬瘫和软瘫两大类,硬瘫者临床多表现为肢体肌张力亢进,上下肢内收,握拳难张;软瘫者多表现肢软无力。
二、选穴:以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在头部都选用“颞三针”和“四神针”,在患肢主要选用“手三针”和“足三针”,其他的穴组或穴位则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来加减选用。
1、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加用面瘫针。
2、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用舌三针。
3、共济失调、视物不清:加用脑三针。
4、听觉障碍、耳鸣不止:加用耳三针。
5、举臂困难、肩周痹痛:加用肩三针。
6、下肢无力、迈步艰难:加用股三针。
7、站立垂足、跟不着地:加用踝三针。
三、补泻原则和方法:和传统针刺补泻原则一样,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用浅刺或浮刺),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补之。
”中风后遗症患者多表现为硬瘫,在头部的穴位一般用平补平泻法或捻转手法,进针后每隔5~8分钟行手法1次,每治疗1次最少要行手法4或5次;硬瘫者多为虚实夹杂,在肢体的穴位多用“导气同精”的手法(即“平补平泻法”);健侧肢体也要安排刺之,起到“以生气导死气”的作用。
在行手法时嘱患者使意念在患肢。
四、补泻手法的说明:对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肌张力较高的硬瘫患者,可用补泻手法。
较常用的有疾徐补泻,亦称提插补泻,方法是:在该穴位深度的1/2部位候气(主要指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当针下沉紧时为得气,即将针插入穴内深层,稍停,随着将针分三次提回穴位的1/2部;再候气,再作第二次行针,此为泻法,适用于硬瘫实症。
如肌张力一般,病肢软弱则应用补法,即在针进入穴位的浅层部位候气,当针下沉紧得气时,即将针分三次缓慢进入穴位的底部深层,稍停,并将针一次提回到穴位的浅层;再候气,作第二次行针,此为补法,适用于软瘫症。
五、穴位解说及针刺方法:㈠、头部主要穴组⑴、颞三针:①、定位:头颞侧部、耳尖直上,人发际上2寸是颞Ⅰ针,在颞Ⅰ针水平向前旁开1寸为颞Ⅱ针,向后旁开1寸为颞Ⅲ针。
【董氏奇穴】中医界针灸神奇的“三针”轰动世界!
【董氏奇穴】中医界针灸神奇的“三针”轰动世界!导读: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
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
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并给予了报道。
从此,三针名扬天下。
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神穴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为四神针 +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
张显臣针灸绝技手足三针及案例
张显臣针灸绝技手足三针及案例目前掌握这种疗法的人已经把它作为自己的不言之秘了吧?否则为什么张先生在二十年前讲过很多次课后我们后学者竟闻所未闻,网上也找不到呢?多亏我的同学买过他的《杂病论治》,看后对其“手足三针”理论深入研究、临床运用发现果然神妙,向我介绍并提供给了我这部分资料。
我第一时间整理出来,给大家共同学习、使用,愿各位将其发扬光大。
笔者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足三针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笔者应有关单位邀请,曾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习班,听课者达200余人次,遍布20多个省市。
但以前所办的学习班,其内容大多是骨质增生症的治疗方法。
在讲解其治疗方法时,只是粗略讲一下手三针、足三针的施针方法,没能从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机理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学员听了之后只会知道怎么样去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对其来历和作用机理不太了解。
因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手三针、足三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等疑难痛症方面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求得到同行的指正和惠助,并希望让手三针、足三针的运用得到普及与提高。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手三针、足三针是笔者近3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现将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手足三针镇痛
手足三针镇痛学习针灸有很多阻力, 其中之一为疗效不明显, 做不到经方的立时见效. 但风兄传授的手足三针, 据说达到了30秒内疼痛大为减缓, 甚至消失的水平, 重新证明了至少痛症是针灸的特长. 是啊, 经方治病, 针灸治痛, 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方向. 手足三针的内容见后面的网上资料链接. 网上没有的内容补充:1.手足三穴的临床效果比董式奇穴还要好, 是经方的极大补充2. 手握空拳, 用两寸针, 间谷透劳宫至少府, 一针三穴. 同理后溪透少府至劳宫3. 手穴的中渚, 足穴的太冲和足临泣, 是25秒内, 甚至15秒内扎六针. 以中渚为例, 斜向前(手指方向)30度入针, 捻三提一反复两次. 拨出, 斜向后30度, 捻三提一反复两次. 再拨出, 垂直捻三提一反复两次. 太冲和足临泣是先向后4. 其它三穴, 合谷和后溪是握拳向手心方向, 内庭是向涌泉方向进针. 甚至可以内庭透涌泉至后脚跟.5. 按病人痛点所在经络找对应穴位. 哪一侧痛就用哪一侧的穴位6. 主要痛点消失后, 找第二痛点, 继续用手足三针疗法7. 腰脱, 坐骨神经痛, 选内庭穴, 用三寸针8. 牙痛, 用后溪穴9. 胃痛, 中脘, 天枢, 内关三个穴治疗一切胃痛. 扎天枢前要病人把尿排光10. 腰痛, 印堂穴, 把皮肤揪起进针, 至一侧眉骨中央出针.========================================================== 以下为相关资料: 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 手足三针秘旨 ://.ok510ZZZ/redirect.php?tid=9&goto=newpost=========================================================== 福云讲手足三针.mp3 :///f/5684616. =========================================================== 手三针和足三针在疼痛疾病的应用手三针1,间谷(经验穴) 定位:合谷和三间连线的中点, 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和输穴之间. 主治:头痛,目痛,咽喉痛等五官诸痛.2,中渚定位: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 属手少阳三焦经之输穴。
【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针灸绝技:手三针、足三针!
【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针灸绝技:手三针、足三针!运用足三里穴交替加“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疑难痛症,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 足三里穴 (三里是强壮要穴,若要安,三足常不断。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1、间谷穴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合谷: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间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两穴之病症,是因为其穴在两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两穴高得多。
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圆珠笔头去按压该点,即会感酸胀,用同样的方法去按压合谷其酸胀度就会感到差一些,三间就更差了。
敏感度高的穴,得气快,疗效速,似乎无需争议的。
2、中渚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3、后溪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拘急,痴疥。
针炙中的常用三针组合
针炙中的常用三针组合一、益智清神1、定神针:定神1、定神Ⅱ、定神Ⅲ2、智三针:神庭,本神(双)3、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4、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2寸为颞1,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颞Ⅱ、颞Ⅲ5、晕痛针:四神针、印堂、太阳6、脑三针:脑户、脑空(双)7、痫三针:内关、申脉、照海8、手智针:内关、神门、劳宫9、足智针:涌泉穴为第一针,趾蹠关节横纹至足跟后缘联线中点为第二针(泉中),平第二针向内旁开一指为第三针(泉中内)二、急救10、闭三针:十宣、涌泉、人中11、脱三针:百会、神阙、人中三、肢体12、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13、肩三针:肩髃穴为肩1,同水平前方2寸为肩Ⅱ,同水平后方2寸为肩Ⅲ14、手三针:合谷、曲池、外关15、背三针:大杼、风门、肺俞16、腰三针:肾俞、大肠俞、委中17、坐骨针:环跳、委中、昆仑18、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19、膝三针:膝眼、梁丘、血海20、踝三针: 解溪、太溪、昆仑21、痿三针:上肢痿:曲池、合谷、尺泽下肢痿: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四、五官22、眼三针:眼Ⅰ在晴明穴上一分;眼Ⅱ在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眼Ⅲ,目正视,瞳孔直上,当眶上缘与眼球之间23、面瘫针: 额睑瘫:阳白、太阳、四白;口面瘫:翳风、合谷、地仓透颊车24、褐三针:颧髎、下关、太阳25、叉三针:太阳、下关、阿是穴26、鼻三针:迎香、鼻通(上迎香)印堂或攒竹27、耳三针:听宫、听会、完骨28、舌三针:上廉泉、廉泉左、廉泉右29、突三针:水突、扶突、天突30、乳三针:乳根、膻中、肩井五、脏腑31、胃三针:中脘、内关、足三里32、胆三针:日月、期门、阳陵泉33、脂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34、肠三针:天枢、关元、上巨墟35、肥三针:中脘、带脉、足三里36、尿三针:关元、中级、三阴交37、阴三针:关元、归来、三阴交38、阳三针:关元、气海、肾俞。
靳三针组方速记
靳三针组方速记2018-11-20 wuhongqq转自江湖大笑修改微信分享:1、颞三针: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及同水平前后各旁开1寸2、脑三针:脑户穴、脑空穴(双侧)3、智三针:神庭穴、本神穴(双侧)4、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5、晕痛针:四神针、太阳、印堂6、定神针:印堂穴上0.5寸、阳白穴上0.5寸(双侧)7、手智针:劳宫、神门、内关8、足智针:涌泉、泉中、泉中内(早期为涌泉、左泉、右泉)9、痫三针:内关、申脉、照海10、闭三针:水沟、涌泉、十宣11、脱三针:百会、神阙、水沟12、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13、背三针:大杼、风门、肺俞14、肩三针:肩峰下的凹陷处(肩髃)、肩关节前、后凹陷处(前、后各旁开2寸处)15、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16、腰三针:肾俞、大肠俞、委中17、坐骨针:环跳、委中、昆仑18、股三针:箕门、伏兔、风市19、膝三针:内外膝眼、血海、梁丘20、踝三针:解溪、太溪、昆仑21、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22、痿三针:上肢痿-曲池、尺泽、合谷;下肢痿-足三里、三阴交、太溪23、面三针:翳风、地仓透颊车、合谷面瘫针:口角斜-翳风、地仓透颊车、迎香;目不能合-阳白、四白、太阳24、面肌针:眼肌痉挛-下眼睑阿是穴、四白;口肌痉挛-口禾髎、地仓透颊车、迎香25、叉三针:太阳、下关、阿是穴26、舌三针:上廉泉及其左右各旁开1寸27、眼三针:睛明穴上2分、下眼眶上缘(承泣)、上眼眶下缘(正对瞳孔)28、鼻三针:迎香、上迎香(鼻通)、印堂或攒竹29、耳三针:听宫、听会、完骨30、胃三针:中脘、内关、足三里31、肠三针:天枢、关元、上巨墟32、胆三针:日月、期门、阳陵泉33、尿三针:关元、中极、三阴交34、阳三针:关元、气海、肾俞35、阴三针:关元、归来、三阴交36、脂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37、肥三针:带脉、中脘、足三里38、突三针:天突、水突、扶突39、乳三针:乳根、膻中、肩井40、褐三针:颧髎、下关、太阳(根据《三针疗法》、《靳三针疗法》、《靳三针问答图解》、《中风后遗症靳三针特效治疗》整理 )人中针疗法人中针疗法是指针刺人中沟上的一些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精编版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靳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指靳老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
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靳老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
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于是写了篇“靳三针轰动巴黎”的文章。
从此,靳三针名扬天下。
下面一一道来: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为四神针+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中医针灸〗肩三针、膝三针、腰三针、颈三针、背三针、踝三针、坐骨针
〖中医针灸〗肩三针、膝三针、腰三针、颈三针、背三针、踝三针、坐骨针【中医针灸】肩三针、膝三针、腰三针、颈三针、背三针、踝三针、坐骨针肩三针肩髃穴为第一针,同水平前方二寸为第二针,同水平后方二寸为第三针。
主治:肩周炎,肩关节炎,上肢瘫痪,肩不能举。
针法:针尖与穴位成90°角、直刺0.8—1寸。
注意不要过深以免刺中胸腔。
膝三针膝眼、梁丘、血海。
主治:膝关节肿痛或无力、膝骨质增生。
针法:直刺0.8—1.2寸。
可加电针连续波,红外线,多罐法。
腰三针肾俞、大肠俞、委中。
主治:腰痛、腰椎增生、腰肌劳损、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针法:均直刺1.2—1.5寸深。
(余同膝三针)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
主治:颈椎病、颈项强痛。
针法:三穴均直针0.8—1寸深。
不宜过深免伤内脏。
余同膝三针。
背三针大杼、风门、肺俞。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背痛。
针法:向脊柱方向斜刺0.5—0.7寸。
不能深刺,防伤内脏。
踝三针解溪、太溪、昆仑。
主治:踝关节肿痛、活动障碍、足跟痛。
针法:均直刺0.8—1寸深。
坐骨针坐骨点、委中、昆仑。
坐骨点俯卧位,在病者臀沟尽头部,以2、3、4、5指拼拢平放,在小指旁与臀沟尽头平高是穴。
主治:坐骨神经痛。
针法:坐骨点,用挟持进针法,以酒精棉球包裹3—4寸长针的针体下段,露出针尖,垂直插入皮肤,过皮后,以左手指挟棉球、扶针体,左手捻针柄,边捻边进约2寸深自有麻痹感向足趾传导时可停止进针。
委中、昆仑直针0.8—1.2寸。
用电针接连坐骨点与委中,连续波,以病者能耐受强度为准,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调大电针强度一次,可调2—3次。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治疗颈肩腰腿痛针灸绝技:手三针、足三针!
治疗颈肩腰腿痛针灸绝技:手三针、足三针!运用足三里穴交替加“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疑难痛症,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 足三里穴 (三里是强壮要穴,若要安,三足常不断。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1、间谷穴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合谷: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间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两穴之病症,是因为其穴在两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两穴高得多。
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圆珠笔头去按压该点,即会感酸胀,用同样的方法去按压合谷其酸胀度就会感到差一些,三间就更差了。
敏感度高的穴,得气快,疗效速,似乎无需争议的。
2、中渚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3、后溪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拘急,痴疥。
针灸精华——三针疗法
针灸精华——三针疗法:妙手正骨堂针灸精华——三针疗法“三针”的定义是:一、某些病症针刺三次即控制症状。
二、某种疾病用三个特定的穴位治疗。
如腰痛取腰针三针,肩周炎取肩三针等。
有些是三个穴位的组合,如手三针是曲池、外关、合谷,主治腰疼病和上肢瘫痪等。
“三”是单数,属阳。
“三是少阳,阳气初生,朝气蓬勃,渐而隆盛;“三”谐音“生”,生生不息,无限扩展之意。
因此,三针不但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疗法,即三针疗法。
三针疗法如下:一、四神针位置: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针法:针尖向外方斜刺0.8-1寸.二、智三针穴组: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部位: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针法:针尖向下或向上平刺0.8-1寸深,捻转针法。
三、脑三针穴组:脑户穴和左右脑空穴共三穴。
位置:脑户穴在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
脑空:在脑户穴左右各旁1.5寸处。
主治:肢体活动障碍,躯体不平衡,后头痛。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刺0.8-1寸。
四、舌三针位置: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五、颞三针位置: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
老年性痴呆。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下平刺1.2-1.5寸。
六、定神针穴组: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位置:印堂,两眉间中点。
阳白,眉上1寸直对瞳孔。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张显臣针灸绝技手足三针及案例精编版
张显臣针灸绝技手足三针及案例目前掌握这种疗法的人已经把它作为自己的不言之秘了吧?否则为什么张先生在二十年前讲过很多次课后我们后学者竟闻所未闻,网上也找不到呢?多亏我的同学买过他的《杂病论治》,看后对其“手足三针”理论深入研究、临床运用发现果然神妙,向我介绍并提供给了我这部分资料。
我第一时间整理出来,给大家共同学习、使用,愿各位将其发扬光大。
笔者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足三针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笔者应有关单位邀请,曾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习班,听课者达200余人次,遍布20多个省市。
但以前所办的学习班,其内容大多是骨质增生症的治疗方法。
在讲解其治疗方法时,只是粗略讲一下手三针、足三针的施针方法,没能从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机理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学员听了之后只会知道怎么样去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对其来历和作用机理不太了解。
因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手三针、足三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等疑难痛症方面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求得到同行的指正和惠助,并希望让手三针、足三针的运用得到普及与提高。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手三针、足三针是笔者近3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现将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神奇的针灸绝技:手三针、足三针!
神奇的针灸绝技:手三针、足三针!运用足三里穴交替加“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疑难痛症,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足三里(三里是强壮要穴,若要安,三足常不断。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间谷穴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合谷: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间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两穴之病症,是因为其穴在两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两穴高得多。
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圆珠笔头去按压该点,即会感酸胀,用同样的方法去按压合谷其酸胀度就会感到差一些,三间就更差了。
敏感度高的穴,得气快,疗效速,似乎无需争议的。
中渚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针灸学习137****7466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后溪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拘急,痴疥。
神奇的手三针、足三针,入针既效,拔针既愈的穴位
神奇的手三针、足三针,入针既效,拔针既愈的穴位我们老家有位厉害的针灸师傅,上来就是手三针、足三针,基本啥毛病都是针到病除,拔针痛消。
很多人觉得神奇,称其为神医。
后来学了中医,才明白,这就是中医针灸常用的基本针法之一。
今天就给各位八一八手三针和足三针吧。
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足三针:太冲、内庭、足临泣手三针和足三针在疼痛疾病的应用手三针1、间谷(经验穴)定位:合谷和三间连线的中点, 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和输穴之间。
主治:头痛,目痛,咽喉痛等五官诸痛。
何谓经验穴呢?就是前人留下的一些穴位配方,一般以歌诀的形式流传。
2、中渚定位: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属手少阳三焦经之输穴。
主治: 五官诸痛,肩背肘臂酸痛,手不能屈伸。
3、后溪定位:第5指掌关节后缘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属手太阳小肠经输穴,亦为八脉交会穴(督脉)主治:头项强痛,手指及肘臂挛痛。
腰背痛。
足三针1、太冲定位: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属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原穴。
主治:下肢痿痹、足跗肿痛、头痛、眩晕、耳鸣、五官诸痛。
2、内庭定位: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
属足阳明胃经之荥穴。
主治: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五官痛3、足临泣定位:第四跖趾关节之后方,足小趾伸肌腱的外侧。
属足少阳胆经之输穴,亦为八脉交会穴(带脉)主治:足跗疼痛、胁肋疼痛、偏头痛、目赤肿痛。
选穴原则:胸部以上疼痛手三针为主穴足三针为配穴,胸部以下疼痛足三针为主穴手三针为配穴。
治疗经验:1、头疼:间谷、后溪、(中渚、太冲)2、五官诸痛:间谷、中渚、(后溪、太冲、内庭)3、颈肩臂手痛:中渚、后溪、(间谷、足临泣)4、胸背腰腿痛:太冲:、内庭、足临泣、(后溪)注:(括号内是配穴)手足三针新解1、使用的工具:1.5寸普通针灸针。
腰突病人针足可用3寸针。
2、治疗的部位:手取穴姿势:半握拳,拳间隙轻插入可入筷子一根。
治疗范围主要在臀以上。
间谷(食指掌骨桡侧缘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二的交界处)简称-----间主治(意思为主要治疗范围)为前(即身体的前方的疼痛或疾病)中渚(手背无名指小指最高骨嵴向手腕2.5cm)简称-----中主治为中(腰旁痛)后溪(小指外侧掌横纹最凸处)简称-----后主治为后(颈肩腰腿痛多数在身体的背面所以后溪是关键)足取穴姿势:自然平放。
针灸治病三针,有图一看就懂
针灸治病三针,有图一看就懂1.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病等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上迎香: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
印堂:在面额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图一:鼻三针肺寒型图二:鼻三针肺热型治疗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等眼针:睛明穴上2分。
眼针:在上眼眶下缘,正对瞳孔。
眼针:在下眼眶的上缘,正对瞳孔,大约承泣穴的位置。
要深刺达眼底,不提插,不旋转,不加电针!只向上刮针3.耳三针治疗各种耳聋听宫:在面部,耳屏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听会: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
完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
深刺1.2---1.5寸治疗言语障碍,流口水,咽炎舌针:在廉泉穴上1寸,或于前正中线颌下1寸,当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大约上廉泉穴的位置。
舌针:上廉泉穴向左旁开0.8寸。
舌针:上廉泉穴向右旁开0.8寸。
不加电,用手法5.晕痛针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四神针:百会前后左右旁开1.5寸。
太阳:在颞侧,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印堂:在面额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太阳穴直刺治疗颈椎病天柱:在颈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在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百劳:在大椎直上2寸,左右各旁开1寸。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常规针法7.胆三针日月: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
期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8.尿三针关元:腹部,当脐中下3寸。
中极: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9.肥三针中脘: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带脉: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肚脐处。
足三里:屈膝,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10.智三针治疗智力低下神庭+本神*2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
入针即效,拨针即愈,运用手三针、足三针、肩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
入针即效,拨针即愈,运用手三针、足三针、肩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一、手三针、足三针、肩三针(四肢组合穴)各是哪几个穴位01、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02、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03、肩三针是:肩髃、肩髎、肩前。
二、手三针、足三针的适应症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一定适应症范围,手三针、足三针也是这样。
颈肩腰腿痛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有的也查不出发病原因,甚至用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检查手段也查不出病因。
找不出原因不等于没有病。
笔者认为,只要是人休自身感到疼痛或不适,即是身体发生了疾病。
中医是辨证施治,找不出原因不等于不能治。
就笔者的体会,手三针、足三针对90%以上的颈肩腰腿痛有突出的疗效,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牙痛的疗效尤为突出。
不过有一小部分的颈肩腰腿痛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效果却并不确切,这里所说的疗效确切是指治愈或基本上治愈,效果不确切,不等于没有疗效。
比如服止痛药,痛了就吃,药力散去又痛,能说止痛药无效?可以说止痛药有效,只能止止痛,而消除不了病因。
手三针、足三针对颈肩腰腿痛止痛效果是理想的,应当说这也是疗效。
三、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痛的作用机理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是通过经络传感的了解其作用机理首先应了解手足三针的6个穴位所在经脉之循行路线。
手、足三针的6个穴,手三针位于手的三条阳经线上,足三针只有太冲位于足厥阴经线上,其他两个穴位均位于足之阳经线上。
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指手背前臂大臂肩颈头面,与足之三阳经相接续。
足之三阳从头到足,阳明行于前,少阳行于侧,太阳行于后。
足三阴从足到腹,手三阴从胸到手,这样循环无端,息息相通,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身体各部组织器官的通路,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靳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指靳老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
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靳老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
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于是写了篇“靳三针轰动巴黎”的文章。
从此,靳三针名扬天下。
下面一一道来: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为四神针+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
凡用电针必需电后5-10分钟调大一些,因通电后不再调大,此时病者已经适应而无效了。
叉三针为太阳、下关、阿是穴。
针法:各穴均直刺0.5—0.8寸深。
可加电针连续波,留针30—40分钟。
面瘫针1、额睑瘫:阳白、太阳、四白。
2、口面瘫:翳风、迎香、地仓透刺颊车、人中。
主治:面神经瘫痪,中风口眼歪斜。
针法:翳风耳后凹陷中央向前直刺0.8—1寸。
人中向上斜刺0.5寸深。
余穴均按各针法针刺,针刺后每5—10分钟,捻针一次,留针30—40分钟。
突三针水突、扶突、天突。
主治: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囊肿。
针法:水突沿皮向气管斜刺0.5—0.7寸。
扶突:沿皮向气管斜刺0.5—0.7寸;天突:先进刺0.3寸,再将针柄提高向胸骨后斜刺0.3寸。
诸突进行后不提插,只有捻针、或刮针留针30分钟。
眼三针眼Ⅰ在晴明穴上一分。
眼Ⅱ在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眼Ⅲ,目正视,瞳孔直上,当眶上缘与眼球之间。
主治: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黄斑变性,弱视等眼疾病。
针法:凡刺眼三针均嘱患者闭目,医者以左手轻固定眼球,右手持针,缓慢捻转进针。
进针后不作捻转,提插,可用拇指甲轻刮针柄。
出针时用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针眼Ⅰ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缓慢垂直进针1—1.2寸。
针眼Ⅱ轻推眼球向上方固定,紧靠眼眶下缘缓慢直针1—1.2寸。
针尖可向上斜进。
针眼Ⅲ,轻推眼球向下固定,紧靠眼眶上缘缓慢直刺1—1.2寸。
针尖可先向上微斜进,再向后斜进。
鼻三针迎香、鼻通(上迎香)、印堂或攒竹。
主治: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鼻窦炎、鼻衄、嗅觉障碍。
针法:迎香,针尖向鼻翼平刺5—8分,鼻通针尖向下平刺5分深,攒行、印堂、向下平刺3—5分。
耳三针听宫听会完骨。
主治:耳聋耳鸣。
针法:听宫、听会口取穴、直刺1—1.5寸深。
完骨穴向前上方直刺1—1.5寸深,耳三针针后均不提插,可用拇指刮针柄法或轻捻转法。
手三针合谷、曲池、外关。
主治:上肢瘫痪、麻痹、疼痛、感觉障碍。
针法:合谷、外关均直针0.8—1.2寸深。
曲池直针1—1.2寸深。
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主治:下肢感觉或运动障碍,下肢瘫痪、疼痛。
针法:足三里三阴交直针1—1.5寸,太冲直针5—8分深。
手智针关神门劳宫。
主治:弱智儿童多动症,动多静少、癫痫、失眠。
针法:三穴均直针0.5—0.8分深。
足智针涌泉穴为第一针,趾蹠关节横纹至足跟后缘联线中点为第二针(泉中),平第二针向旁开一指为第三针(泉中)。
主治:弱智儿童的自闭症,多静少动,哑不能言。
针法:均直针:0.5—0.8寸深。
肩三针肩髃穴为第一针,同水平前方二寸为第二针,同水平后方二寸为第三针。
主治:肩周炎,肩关节炎,上肢瘫痪,肩不能举。
针法:针尖与穴位成90°角、直刺0.8—1寸。
注意不要过深以免刺中胸腔。
膝三针膝眼、梁丘、血海。
主治:膝关节肿痛或无力、膝骨质增生。
针法:直刺0.8—1.2寸。
可加电针连续波,红外线,多罐法。
腰三针肾俞、大肠俞、委中。
主治:腰痛、腰椎增生、腰肌劳损、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针法:均直刺1.2—1.5寸深。
(余同膝三针)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
主治:颈椎病、颈项强痛。
针法:三穴均直针0.8—1寸深。
不宜过深免伤脏。
余同膝三针。
背三针大杼、风门、肺俞。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背痛。
针法:向脊柱方向斜刺0.5—0.7寸。
不能深刺,防伤脏。
踝三针解溪、太溪、昆仑。
主治:踝关节肿痛、活动障碍、足跟痛。
针法:均直刺0.8—1寸深坐骨针坐骨点、委中、昆仑。
坐骨点俯卧位,在病者臀沟尽头部,以2、3、4、5指拼拢平放,在小指旁与臀沟尽头平高是穴。
主治:坐骨神经痛。
针法:坐骨点,用挟持进针法,以酒精棉球包裹3—4寸长针的针体下段,露出针尖,垂直插入皮肤,过皮后,以左手指挟棉球、扶针体,左手捻针柄,边捻边进约2寸深自有麻痹感向足趾传导时可停止进针。
委中、昆仑直针0.8—1.2寸。
用电针接连坐骨点与委中,连续波,以病者能耐受强度为准,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调大电针强度一次,可调2—3次。
痿三针上肢痿:曲池、合谷、尺泽。
下肢痿: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主治:痿症:(肢体肌肉痿弱,无力、活动障碍)。
针法:诸穴均直针0.8—1.2寸,用补法,慢入快出,以针下热为准,每次留针40分钟,行补法5次以上,亦可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细疏,以中等强度病者要用舒适感觉为度。
30次为一疗程。
脂三针关、足三里、三阴交。
主治:胆固醇增高,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后遗证。
针法:关直刺0.5—0.8寸深,足三里,三阴交均直针1—1.5寸。
胃三针中脘、关、足三里。
主治:胃脘痛、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针法:中脘、关直针5—8分,足三里直针1—1.5寸。
肠三针天枢、关元、上巨墟主治:腹痛、肠炎、痢疾、便秘。
针法:开枢、关元直针0.8—1寸,上巨墟直针1—1.5深。
胆三针日月、期门、阳陵泉。
主治:胆疾病针法:日月、期门平刺0.8—1寸(注意不要刺入胸腔),阳陵泉直刺1—1.5寸深。
尿三针关元、中级、三阴交主治:泌尿疾病,腹痛。
针法:关元、中极直刺0.7—1.2寸,三阴交直针1—1.5寸。
阳三针关元、气海、肾俞主治:阳萎、遗精、不育。
针法:关元、气海直针0.8—1寸。
肾俞直针1.2—1.5寸。
阴三针关元、归来、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不孕症、盆腔炎。
针法:关元、归来直针0.8—1.2寸,三阴交直针1—1.5寸。
闭三针十宣、涌泉、人中主冶:中风、昏迷不醒,休克。
针法:十宣进针2分,捻针并放血3滴,涌泉直刺0.8—1寸,强捻针。
人中直刺0.5寸。
脱三针百会、神阙、人中。
主治:中风脱症(面色苍白、四肢阙冷、大汗如淋、脉微细迟)。
针法:以灸为主,回阳复脉,百会、神阙用隔盐灸、或隔灸、艾炷宜稍大。
一次灸10壮。
人中向上斜刺0.5~0.8寸,留针,捻针,脱三针以脉腹汗止,肢暖、清醒为度,如未清醒半小时后可再针灸。
针灸必备——外妇儿急症常见病针灸治疗的主穴、配穴及操作针灸急救,被淡忘的最好急救术脑呆针四神针、人中、涌泉主治:老年性痴呆。
针法:四神针(见晕痛针),人中、涌泉(见闭三针)留针40~50分钟,每8~10分钟捻针一次,治疗一次捻转手法5~6次,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肥三针中脘、带脉、足三里。
主治:肥胖症、尤以腹部肥大为佳。
针法:足三里直刺1—1.5寸,带脉针尖向脐,皮下横刺3—3.5寸,中脘针尖向关元,沿皮下平刺2—3寸,进针后,每5~8分钟捻针一次,治疗一次捻针5~6次,留针30~4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亦可用电针。
痫三针关、申脉、照海。
主治:癫痫、足翻、足外翻。
针法:申脉、照海,直刺0.5—0.8寸。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