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肝病进展 (2)
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以解 毒 化瘀 、 断 病 势 为 主 : 稳 期 或 恢 复 期 以体 用 同 调 、 截 平 调理 肝 脾 、 肾 同治 为主 , 瘀 与 正虚 均 已严 重 , 应攻 补 并 重 。 肝 毒 则 多数
学 者 认 为早 期 以 毒 热 炽 盛 为 主 , 在 气 分 , 宜 清 热 化 湿 、 腑 邪 治 通
明 显 出血 倾 向 ,凝 血酶 原 时 间 延 长 或 凝 血 酶 原 活 动 度 ≤4 % , 0
实夹 杂 证 证 型 前 5位 分 别 为正 虚 邪 陷 、 困 脾 虚 、 虚 血 瘀 、 湿 气 阳
虚 水 泛 、 毒 阳 虚 : 用 的辨 证 方 法 主要 有 脏 腑 辨 证 、 气 营血 热 采 卫 辨证 、 三焦 辨 证 等 。
血 , 昏迷 、 以 出血 、 水 、 疸 为 主要 见 症 。毛 德 文 认 为 毒 为 致 腹 黄
31 单 味 中 药 贾 建 伟等 运 用 鲜 生 地 汁 治 疗 C H 营 血 证 的 . S 研究表明 , 口服 鲜 生 地 汁 可有 效 减 轻 C H 内毒 素 血 症 、 低 细 S 降
2河 南 中 医学 院 第 一 附属 医院 ( 南郑 州 4 0 0 ) 河 5 0 0
中 图分类 号 : 5 2 R 1 . 文 献标 志 码 : 文章 编 号 :0 4 7 5 2 1 ) 0 1 5 — 2 6 A 1 0 — 4 X( 0 1 1 — 6 肝 炎 巾 医药
现 同 亚急 性 重 型肝 炎 ,随着 病 情 发展 而 加 重 『 达 到 重 型 肝炎 诊 l 1 i
断标准( 凝血酶原 活动度 ≤4 %, 0 血清总胆红素> 正常值 l ) 0倍 。
主 要 有 以下 临 床 特 点 : 行 性 黄 疽加 深 , 步 加 重 的 大 量 腹 水 , 进 逐
中药分类治肝病
中药分类治肝病
中医治疗肝炎有一个很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年以前的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金匮要略》当中就有专篇讨论黄疸病治疗的内容,所提出治疗黄疸的方剂、方法以及药物目前仍然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它对黄疸病因的阐述目前仍然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乙肝患者通过中医的扶正驱邪方法治疗一段时间过后,竟然能痊愈。
这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肝病方面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那么具体有哪些中医在治疗肝病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呢?
1、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药有哪些?
答:目前已经证实,下属药物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1)补益扶正类:人参、党参、黄芪、冬虫夏草、刺五加、补骨脂、女贞子、枸杞子、龟板、鳖甲、鹿茸等。
(2)活血化淤类:丹参、赤芍、红花、桃仁、益母草、灵芝等。
(3)软坚散结化痰类:夏枯草、山慈菇、牡蛎、穿山甲、半夏、猫爪草。
2、哪些中药有降低转氨酶作用?
答:降低转氨酶作用的中药主要有:五味子、虎杖、半枝莲、垂盆草、田基黄、柴胡、甘草、连翘、女贞子、败酱草、龙胆草、水牛角、黄芩等。
3、哪些中药有降低胆红素作用?
答:降低血清胆红素作用的中药主要有:茵陈、栀子、大黄、黄柏、虎杖、大青叶、丹参、红花、泽兰、金钱草、益母草等。
重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
陆文烈…据临床表现将重 型肝炎 主要分 为热毒 炽盛 、
热陷心包 、 痰浊内闭 、 瘀热 互结 4种证 型进行 辨治 , 分别 以 清热解毒祛湿 、 凉血开 窍、 化痰祛浊 开窍 、 清热凉血 化瘀为
黄, 方用泻火解毒合犀 角地 黄及茵陈蒿汤加减 ; 黄疸消退期
证 属 余 邪 未 清 、 血 阻滞 , 拟 清泄 余 邪 、 血化 瘀 , 选 茵 瘀 治 活 方 陈 四 苓 散 合 膈 下 逐 瘀 汤 加 减 ; 病 末 期 邪 毒 已 消 、 气 未 疾 正
史永进 按病 程将重型肝炎分为 3期 , 在西 医治 疗的
重 型肝炎是肝病 临床常见危重症 , 其病情复复杂 , 治疗 棘手 , 死亡率一直较 高。 目前许多研 究 显示中西 医结合治 疗重型肝炎疗效显著 , 现将近年来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
1 辨证分型论治
基础上随症加减给予 中药。认为黄疸 高峰期热 毒炽盛 、 邪 陷营血 、 胆汁郁滞 多见 , 以泻火 解 毒、 治 凉血化 瘀 、 胆退 利
治则组方。12例 患 者随机 分 为治疗 组 4 0 8例, 对照 组 5 4 例, 对照组予促肝细胞生长素 、 列腺 索 E 及 对症支持治 前 1 疗, 治疗组在其基础上进行 辨证分 型 中医治疗 。结 果治疗 组与对照组 比较 , 病死率显著降低 , 血清 总胆 红索( T 下 S B) 降至正常的时间及凝 血酶原 活动 度 ( T 上升 至 4 % 以 P A) 0 上所需时间缩短 , 亡患者 起病后 存 活 时间也 明显 延长 。 死 而罗欣拉 选 取 中 医辨 证 属 湿热 内蕴 型慢 性 重 型 肝炎 ( S 病人 3 C H) 5例 , 以茵陈 、 茯苓 、 丹参 、 赤芍 、 陈皮 、 郁金 、 大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第35卷第3期长治医学院学报2021年6月JOURNAL OF CHANGZHI MEDICAI COLLEGE Vol.35No.3 Jun.2021230•综述.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李立凤I梁汝圣八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中医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21)03-230-0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⑴。
NAFLD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还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⑷。
NAFLD 的病因较多,高能量饮食、含糖饮料、久坐少动等生活方式、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等单独或共同成为NAFLD的易感因素⑶。
近年来,NAFLD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勺。
目前,西医尚无治疗NAFLD疗效确切的药物,中医药治疗NAFLD显示一定的临床疗效,可能成为今后治疗NAFLD的有效方法之一。
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中医对NAFLD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治疗进行如下综述。
1中医病名NAFLD在中医学中,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积聚”“痰浊”“痞满”“肥气”“胁痛”等疾病的范畴⑷。
《难经•五十六难》在提到“五脏之积”时曰:“肝脏之积,名曰肥气”,这是最早记载与NAFLD相关的论述。
2病因病机NAFLD的发生多与酒食不节、情志抑郁、寒气侵袭、年老久病等因素相关,其病位在肝,但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与痰、浊、瘀、湿等病理产物作者单位1天津市公安医院(300000)2天津市第一医院*通信作者(E-mail:liangrusheng@)相关。
慢性肝病抑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性肝病 问卷( C L D Q ) 进行生存质量测评 , 用抑郁 自 评 量 表 (S D S )、 焦 虑 自评 量表 (S A S ) 分 析证 型与 抑
2慢性 肝病 抑郁 的 证型分 布
为使慢性肝病抑郁得到更好的防治 ,为给临床 制 定施 治方 案提 供基 础 和依据 支持 ,学 者们 对 慢性 肝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做了调查研究。 结 果显 示 ,慢性 肝病 抑郁 患者 以肝 郁脾 虚 和湿 热证 为多。 与该 病 发病 的始 动 因素 , 即湿热 之邪 致病 与发
2 0 1 3年 1 月第3 2卷 第 1 期
B e i i i n  ̄J o u ma l o f T r a — d i — t i o n a —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慢性肝病抑郁 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徐 慧媛
( 中 国医学科学院 【 关键词 】慢性肝病 ; 抑郁 ; 中医药疗法 北京协和 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 北京 1 0 0 7 3 0 )
病 后 的演变 规律 相符 。 王俐琼 等 用湿 热 中阻证 、 肝郁 脾 虚证 共 1 3 3例
疗, 中医药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优势。 现就近年 中 药对 该 病 的诊 治 概况综 述 如下 。 1慢 性肝病 抑 郁的 中医 学病 因病 机
肝 病抑郁 是 一种 临床 综合 征 ,其发 病机 制 尚未 明确 。大 多学者 认为 心理 应激 与抑 郁症 有着 直 接 的 因果 关 系 。慢 性 肝病 因病 程迁 延 , 不 易根 治 , 容 易复 发, 尤其 慢性 病毒 性肝 病 易演 变为严 重 如肝 硬化 、 肝 癌等 , 加 之 缺乏 社会 支持 , 甚至 “ 乙 肝歧 视 ” , 这些 沉 重 心 理负 担 一旦 超 出 了肝病 患 者 的心理 承 受 能 力 ,
汪达成老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的经验
桑寄生 1 5
,
9
,
当 归 尾 1 勺 猪 等 1 59 鹤 草 芽
, ,
20 9
白 扁豆 2 5 9 谷 芽 1 5 9
,
日 1 荆 水煎 服
,
.
服
药 半 月 后 即 感精 神 好 转 纳食 增 加 后 以 上 方 加
,
,
熟 女 贞子 3 鲍 调 治
,
、
3
月 诸症 俱 消
,
,
复查肝 功能
。
中为 主 勤 求 古 训 博 采 众 方 师古 而 不 泥 古 且
, , , ,
,
胡索
10 9
,
当归 尾
,
,
159
、
,
石见 穿
159
9
, ,
,
马 鞭草
9
1 59
.
治 疗立 法
,
。
鹤草芽 2 0 9
,
屯 梨根 茵 陈各 3 0
。
猪等 2 0
、
上
时 汪 老认 为 患 者 盛 不 受 补 先 宜 祛 盛 化 积 邪 祛则 正 安 但 要 攻 而 有 度 祛 邪 而 不 伤 正
而 致 病位 在 肝 但 肝 病 日 久 硫 泄 不 利 则 脾 胃 运 化 功 能 紊乱 即 木 旺 克 土 故 乙 肝 患 者 临 床 常
以 脾 气 不 振 邪 湿 内阻 为 主 要 表 现 常 见 倦怠 乏
, ,
。
肝截 血 肾 旅 精 肝 肾 同 撅 ; 肾 者 水 脏 为 肝
,
,
,
,
,
之母 虚 则 补 其母 滋 水 能 描 木 故 常 以 一 贯 煎
李可老中医治肝病五则
李可老中医治肝病五则本博文摘自《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一、急性黄疸型肝炎1、吴瑞宏,男,76岁,退休煤矿工人,水头北街人,1984年4月24日初诊。
内科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肝功:黄疸指数15,射浊5,射絮+,G.P.T.112(门诊号014779)。
全身忽然发黄3日,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右肋下刺痛,肝在肋下2横指,质软,压痛,腹胀,吐泻交作,溲若浓茶,泻下物秽臭,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滑。
证属高年嗜酒,胆胃湿浊内壅,气机逆乱,发为黄疸,侧重芳化:茵陈45克,栀子、柴胡、枳壳、桔梗、藿香、佩兰、厚朴各10克,生半夏、云苓各15克,六一散21克(包煎),苍术12克,白蔻仁6克(捣后),鲜生姜1O片,姜汁1盅对进,3剂。
4月27日二诊:首方服1剂后吐泻即止,纳食如常,小便转为淡黄,高年行动不便,带药5剂。
茵陈45克,栀子、柴胡、桃仁、红花各10克,藿香、佩兰各10克,赤芍15克,茯苓30克,六一散21克(包煎),炒麦芽60克,猪苓、泽泻各15克,生姜7片。
5月5日来门诊复查,黄疸退净,症状消失,肝功阴转而愈。
1987年10月追访,已79岁,红光满面,耳不聋,眼不花,食纳较病前尤好。
按:中医学无肝炎病名。
中医之肝病与肝炎亦风马牛不相及。
黄疸多因中焦失运,湿热或冷湿停聚,脾主湿,故治在脾胃。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故余治黄疸型肝炎,茵陈蒿汤除人实、证实、脉实外,不用栀子大黄,常用茵陈五苓合藿朴夏苓合方化裁。
从芳香化湿醒脾、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利水、降逆和胃、调燮三焦气化进手。
保护脾胃元气为先,不使苦冷败坏中焦气化。
40余年经治此类疾患(包括无黄疸型、甲乙混合型)数千例,少则10天,多则半月必愈,无一例转为慢性。
中医懂一点西医知识,西医懂一点中医方药,两者各以自己的一知半解套用中药,于是见炎消炎,治黄疸而加二花、连翘、板蓝根,甚至蒿陈蒿汤一方用到百余剂。
结果导致苦冷败坏中焦气化,升降乖乱,湿浊不化,阳证转阴,渐渐毒进血分而转为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综 述.doi : 10.3969/j. issn. 1005 - 0264.2021.02.02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研究进展**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81774236),广西区科技厅创新研究团队项目(No.2018GXNSFGA281002),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No. YCSY2019006,YCSY201900117,YCSY201900105) ; A 通讯作者,E-mail :mdwboshi2005@ 163. com牙程玉1毛德文"王挺帅$吴聪I 胡晓1覃秀容1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南宁,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志码A随着肥胖的流行和代谢综合征(MetS)患病率的迅速增 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检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B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NAFLD 的流行率已超过了病毒性肝炎及酒精性 脂肪性肝病⑵,它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疾病。
据报道,NAFLD 全球发病率6% -35%,其中20% 将发展成为肝硬化⑶;此外,NAFLD 是隐源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肝移植的第二大原因⑷,因此,NAFLD 不仅威胁人类 健康安全,且将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目前,西医常用胰岛素增敏剂、抗氧化剂、肝细胞保护剂等对NAFLD 进行治疗,但尚 缺乏统一的特效药物。
如今,传统中医中药对肝脏脂代谢的 治疗效果十分可观,临床中医辨证用药对改善该病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笔者将从西医及中医两个方面对NAFLD 展开 论述。
1现代医学对NAFLD 发病机制的认识当今,NAFLD 的发病机制仍在不断挖掘中,可能与遗传易 感性、基因、基因多态性、肥胖、胰岛素抵抗(IR)、细胞因子、肠 道菌群生态失衡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有关⑸。
从温病学理论治治肝病的研究进展
h e n s i v e na a l y s i s o n t h e b a s e o f ” S a n J / a o ” a n d’ ’ We i Q i Y i n g Xu e ” he t o r i e s .
b ̄ t wt l s f e b r i l e d i s e a s e s c i e n c e ;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 s y n ro d me d i fe r e n t i a t i o n nd a re t a t me n t
【 J 】 . P h a r m a z i e , 2 0 0 9 , 6 4 ( 3 5 ) : 4 5 0 — 4 5 4 . [ 2 5 ]C h i u P 0 , L e u n g H o i , P o o n , e t a 1 . C h r o n i c s c h i s a n d r i n B
H U A N G J i n x i n g 1 , P A N Z h e 2 , H U A N G N i m a n 2 , W A N G Z h e , w h  ̄# , M A 0 D e w e n t , L I M i n j i e
J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i n t h e F i r s t A f i f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l a fG o u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黄芪汤治疗慢性肝病研究进展
L a b o r a t o r y fL o i v e r a n d K i d ey n D i s e se( a Mi n i s t y r fE o d u c a t i o n ) , S an h g h a i K e y L a b o r a t o y r o f T r a d i t o i n a l C h i n e s e C l i n w d
S h a n g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fT o r a d i t o i al n C h i es n e Me d i c i e, n S an h g h a i 2 0 1 2 0 3 , C h i a) n
Ab s t r a c t H u a n g Q i D e c o c t i o n , a l s o c a l l e d H u a n g Q i L i u Y i D e c o c t i o n , w h i c h i s m a d e b y H u a n g Q i a n d G a n C a o w e r e i f r s t d o c u m e n —
名中医肝病治疗秘方
名中医肝病治疗秘方一零九、通治方(10)109.1 加味逍遥散【来源】程爵棠,《浙江中经学院学报》(1)1982年【组成】柴胡6克,制香附15克,广郁金、枳壳、广木香、当归、白芍各9克,白术、茯苓各15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疏肝解郁,调理肝脾。
【方解】盖肝为气血调节之枢,主疏泄而喜条达舒畅。
若七情失调,怒惊忧愁,必使肝失条达之性,而导致肝气郁结,久郁不解,必变证蜂起,如清代华岫在《临证指南》按语中说:“不知情志之郁,由于隐情曲意不畅,故气之升降开阖枢机不利,继而诸郁随作。
诸郁之起必以气郁为先导,气郁者,肝郁也。
肝气一郁,诸郁必相因而起。
”然肝郁之为病,非止一端,故前人有“气郁为百病之源”,“万病不离乎郁”、“诸郁皆属于肝”之说。
其治之要,正如清·赵养葵云:“惟其相因,予以一方治其木郁,诸郁皆因而愈,逍遥散是也。
”治宜疏肝解郁,或随证加入一二味对证之品。
然逍遥散为肝脾同治之方,其疏肝解郁之力不足,故加入制香附、广郁金等味以增强疏肝解郁之功效。
故方中君以柴胡、疏肝解郁;臣以制香附、广郁金、炒枳壳、广木香、薄荷解气郁、散血瘀,助君药以增强疏肝解郁之功以复肝用;佐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以充肝体;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和胃,脾健以拒肝郁之欺侮,此即道“上工治未病”之旨。
又甘草能协调诸药之性,故兼之为使。
诸药配伍为用,共奏疏肝解郁、调理肝脾之功。
从而使肝郁得解,肝体得养,脾胃得实,诸病向愈。
【主治】可用于因肝气郁结所致的慢性肝炎,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咽喉病,目疾和妇科病等诸病。
症见胁痛、胸闷、头晕、体倦、纳呆或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或咽中似有异物梗塞,吞不下,吐不出等症。
【加减】若气郁上焦,加木蝴蝶,苏梗各9克,桔梗3克,白蒺藜9克;气郁中焦,加佛手、婆罗子各9克;气郁下焦,加乌药、小茴香各9克;气逆于上,加沉香3克,苏子、刀豆壳各9克。
中医治疗肝病进展
中医治疗肝病进展汇报人:2023-12-12•中医对肝病的认识•中医治疗肝病的方法•中医治疗肝病的临床研究目录•中医治疗肝病的优势与挑战•参考文献01中医对肝病的认识A BC D感染中医认为肝病的发生与感染有关,如病毒、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等,导致肝脏受损和炎症。
情志内伤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可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发展为肝病。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等不良饮食习惯,可损伤肝脏,引起肝病。
药物不当长期使用药物不当或滥用药物,可能损害肝脏功能,导致肝病发生。
湿热蕴结中医认为湿热之邪是导致肝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湿热蕴结肝胆,导致胆汁分泌失常,出现黄疸、胁痛等症状。
肝气郁结情志内伤可引起肝气郁结,导致肝脏疏泄功能失常,出现胁痛、胸闷等症状。
瘀血阻络肝病日久,瘀血阻络,导致肝脏质地变硬、疼痛等症状。
脾肾亏虚肝病影响到脾肾两脏,导致脾肾亏虚,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
包括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以黄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为主要症状。
急性肝炎肝脏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出现肝区疼痛、发热、消瘦等症状。
肝癌病情迁延不愈的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病程长、死亡率高的肝炎,可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
重型肝炎肝脏质地变硬、变形,导致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的症状,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
肝硬化020103040502中医治疗肝病的方法汤药根据个体差异,医生会开具不同的汤药方剂,以调节患者的体质和症状。
中成药针对不同的肝病类型,有各种中成药可供选择,如水飞蓟宾胶囊、益肝灵胶囊等。
草药使用天然的草药,如甘草、茵陈、黄芪等,具有保肝、去毒、调节免疫等作用。
常规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目的。
电针利用微电流刺激穴位,增强针灸效果,促进肝病的恢复。
穴位注射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特定的穴位,提高药物疗效,减少副作用。
通过按摩特定的部位和穴位,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中医治疗肝病进展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中医治疗肝病的历史与背景 • 中医治疗肝病的理论基础 • 中医治疗肝病的临床实践 • 中医治疗肝病的科研进展 • 中医治疗肝病的未来展望
CHAPTER 01
中医治疗肝病的历史与背景
中医治疗肝病的起源
早在古代,中医就对肝病有了认识和治疗方法。 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肝病的论述和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肝病的疗效评价缺乏标准化和客观化指标,导致其疗效受到一定质疑。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成为当前的趋势,但中西医结合的具体方法和最佳配伍仍需进 一步探索和研究。
CHAPTER 02
中医治疗肝病的理论基础
中医对肝病的认识
肝为刚脏
中医认为肝脏是一个刚脏,其 生理特点为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因此肝脏容易受到情绪的影
响,导致肝气郁结。
肝主疏泄
肝脏具有疏泄和调节全身气机的作 用,包括调节情志、消化、血液、 水液等多个方面。
肝藏血
肝脏有贮存和调节血液的功能,可 以维持血液的正常循环。
中医治疗肝病的方法
01
02
03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进行辨证施治,制定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 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 来达到舒缓肝脏、缓解疼 痛的目的。
总结词
推拿治疗是一种自然疗法,通过手法按摩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肝脏功能,达到 治疗肝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推拿治疗肝病主要是通过刺激相关的穴位和经络,如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等,以调节肝脏功能, 改善病症。同时还可以配合中药外敷、拔罐等疗法,提高治疗效果。
CHAPTER 04
中医治疗肝病的科研进展
中医肝病养生
整理课件
1
中医治病一向重视饮食疗法,早在《内经》 中医有:“谷肉果菜,食养尽子”的记载。现 在对肝病的饮食与营养,也已提到议事日程, 列入治疗措施之一,为了促进肝细胞恢复,避 免蛋白质缺乏,最好给予优质蛋白质食物,如 牛奶、鸡蛋、瘦肉、家禽肉、鱼及豆制品等, 供给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充维生素。
整理课件
3
肝病饮食疗法的现代观念是什么
肝脏病患者,尤其是常见的慢性乙肝表面抗原 长期阳性者、各型慢性肝炎、肝硬变的治疗,除精 神、药物和动静结合的体疗外,最基本的需要则是 饮食疗法。1948年以前,肝病饮食疗法以保护受 损肝脏为目的,主张高糖、低蛋白、低脂饮食。而 近30年来,肝病的饮食疗法是按美国巴蒂克博士的 “三高一低”,即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和低脂 肪设计的。利用这种疗法对减少肝硬变并发腹水, 协助肝细胞修复,延长生存期均有一定效果,但肝 病后发胖,引起脂肪肝的患者不在少数。
如果病人开始有黄疸的症状,等到黄疸消退,症状也明显好转以 后,每天可以起床活动一两个小时,但是,要以病人不感觉到疲劳为 限度。以后,随着病情逐渐好转,活动量逐渐增加的时候,也要掌握 不要疲劳这个度。不过,吃饭以后,还是要卧床休息一两个小时。
到了恢复期,病人的活动可以增加,要“动静结合,循序渐进”。 一直到症状消失,肝功检查正常后,病人就可以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 锻炼了。这些锻炼要活动量小,如散散步,打打太极拳,练练气功。 这样再经过一两个月的密切观察,病情始终稳定,肝功能也正常,病 人就可以恢复工作。一开始半日工作,逐渐过渡到全日工作。但是, 即使是恢复了全日班,也要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也要注意不要过劳,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整理课件
14
饮食原则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研究进展
3 防治 。 乙肝的 几种 中药 幔性
31 叶下珠 为 大戟科植物 叶下珠P y a t suiai . . hl nh r r L的全 l u n a 草 ,别名珍珠草 、叶后珠等 ,中医认为其具有清热利尿 、平肝 明 目、消积 、解毒 、止泻 的功效 。近代药理学研究表 明其水提 物和醇提物对肝 细胞损伤有 保护作用 ,对原发性肝癌有预 防作 用。其有效成分 叶下珠 素和叶下珠次索对氯仿和氨基半乳糖诱 发的肝细胞损伤有 明显保护 作用 ,能抑制肝细胞损伤引起 的酶 活性增高 ,有利 于清除某些 异物对肝细胞 的损伤 。另外 ,有 文 献报道 ,叶下珠水提取 物和 甲醇提取物强抗氧化性 ,机制源 于
一
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 B ) H 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 , 目前全球H V B 感染者约3 亿 , 中三分之二患者来 自 I 8 其 于亚洲 。我 国乙肝患者 约 1 亿人 ,其 中慢 性乙型肝炎患 者就高达3 0 万 , 连 同其潜 . 3 00 在危机( 主要是 肝硬化和肝癌)已成 为一 个严峻的临床问题。由 于 乙肝 的发病 机理至今 尚未彻底 明了。多数 学者认 为其与机体 免疫功能低 下 ,感染乙肝后 出现免疫 调节功能紊 乱 ,导致肝脏 损害有关 。因此 ,对慢性 乙型肝炎 的治疗是一个综 合治疗的过 程, 包括抗病毒 、 免疫调节 、 抗肝纤 维化和恢复肝功能 等方法 。 近年来 ,国内外不少学者从天然药 物中觅到了不少对肝脏确有 疗效 的药 物 ,到 目前为止 已知有数 十种 中草 药对抗 H V 毒和 B病 保护肝损 伤具有 很好的作用 ,在治疗 慢 陛乙型肝炎方面取得相 当高评价 的临床疗效 , 现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 1 年 7月中 01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论文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酒精性;肝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我国酒文化比较浓烈,故酒精性肝病的发病几率比较高,此疾病因患者长期饮酒所致,酒精中的毒性会对患者有很大的伤害,长期毒性作用造成对肝脏极大的损伤。
伤害可导致患者肝脏发生病理性改变,可导致肝硬化、肝炎、脂肪肝,上述情况可合并发生。
患者可出现蜘蛛痣、肝掌、脾肿大、腹水、黄疸、呕吐、恶心、大便稀、乏力、疼痛等临床症状。
1 发病机理此疾病致病原因明确,均因饮酒而导致。
但此疾病的致病机制现今还没有研究明确。
其和酒精的毒性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和病毒的叠加作用、遗传多态性、内毒素、细胞凋亡、细胞因子、免疫介导、氧化应激也有一定的关系。
祖国医学对此疾病很早就有很多阐述,这和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大关系。
《金匮要略》中就有对此疾病的详细阐述,对此疾病的辩证论治有很详细的表述。
另外《症因脉治》、《景岳全书。
肿胀》、《诸病源候论》、《本草纲目》都对此疾病进行过详细的阐述。
对各项文献进行总结可以发现,此疾病的病因可有如下情况。
患者在大量饮用酒后会出现肝脾的损伤,这是由于体内蕴结毒邪湿热所致。
肝脾的损伤会导致脾运化、肝的疏泄作用下降,从而导致脾虚肝郁之症,患者的气血、痰浊互相搏结且停留子啊患者的胁下部位,从而产生积块的表现,其又可称为酒癖。
长时间影响则导致患者的肾、脾、肝的各项功能都出现了下降的表现,患者体内的水、血、气三者互相搏结,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臌胀的情况发生。
此疾病的病机可有如下分析情况。
患者有血瘀、气滞、气血不和、水湿内停、痰湿内阻、脾胃气虚等病症。
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为患者过度饮酒伤及肝脾,长时间产生的湿气会聚结产生痰症,致使患者发病。
患者的本质脾胃虚弱、素体禀赋不足的情况也是致病的因素。
现今,很多学者根据此疾病的发展过程等情况,把疾病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中期,后期。
在患者疾病初期可列入到伤酒阶段,患者肆意饮酒对其脾胃有很大的伤害,且可牵连到患者的肝脏,导致其出现胁部疼痛或胀满得表现。
中医肝病治法
中医肝病治法今日所讲“肝病治法” ,是指中医的肝病,非指西医的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治法。
但西医肝病,其症状所见,常常亦表现为中医的肝病,所以两者也有联系。
然中医肝病,从西医病名来说,则其包含范围甚广,所以,假如我们对中医肝病的治法,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则在临床中对好多西医疾病,用中医辨证论治,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是我为何选择“中医肝病治法”这个题目的主要目的。
现仅就我个人的一点领会,和大家进行一次学术沟通,不免有错误和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一、肝的经脉走向讲中医肝病,一定第一要提一下肝的经脉行径,因为这一点是中医诊疗肝病的重要依照。
肝的经脉为足厥阴经,起于足大趾的大敦穴,经足背内侧上至足内踝前,再上从小腿前内则面,经膝部上行大腿内侧面进入阴毛之际,绕过阴器到小腹,向上挟行于胃的双侧,会属于肝脏与胆腑相联系,再上行穿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再沿喉咙的后侧,上行和目系相连,再行至额部,与督脉会于头顶之百会穴。
其支脉由目系下行于颊部内侧围绕口唇里面;又一支脉从肝脏分出,穿过横膈输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上述足厥阴肝经的行径与肝病的部位关系,主假若有关阴器、小腹或少腹以及胸胁肋部、眼目部以及头部等疾病。
二、肝脏主要生理、病理与疾病的关系1、肝藏血“肝藏血”出于《灵枢·本神篇》;又《素问·五藏生成篇》 :“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王冰说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临证常有因为肝不藏血而惹起各样血证,如呕血、便血、衄血、妇女崩漏等;又肝血不足,惹起肝病的证候及症状,如血虚生风而致抽搐、震颤、肢麻,以及眼目视物不清、雀目、神志不宁、多梦、失眠、惊慌等。
2、肝藏魂“肝藏魂”出于《素问·宣明五气论》;又《灵枢·本神》篇:“肝藏血,血舍魂。
”什么是魂 ?《内经》:“随向来往者谓之魂,”神与魂本质上都是一种大脑的活动。
中药治疗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随着 人们 生活 水平 的提 高 , 饮食 习惯 逐渐 趋 向于 高蛋 白 质 、 脂肪 . 人体 的代谢 水平 有 限 , 高 而 随着 脂肪 在肝 脏 内 的沉
积 逐渐增 多 , 生脂 肪性 肝病 的可能 性越 来越 大 。 发 脂肪 性肝 病又称 肝 内脂肪 变性 , 指 各种原 因引起 的肝 是 细 胞 内脂 肪堆 积 。 果肝 内脂肪 含量 超过 湿重 的 5 或显微 如 %,
中医中药
20 3第7第 期 0年 月 1 7 1 卷
中药治疗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苗 常青 ( 辽宁省 丹东 市 中医院 , 宁丹 东 1 8 0 ) 辽 00 1
【 要】 摘 脂肪 性肝 病又 称肝 内脂 肪变性 , 是指各 种原 因引起 的肝细 胞 内脂 肪堆 积 。中 医可 根据 其症 状体 征 归为徵 瘕 ,
治 以疏 肝 解 郁 , 气 和 胃 , 理 方用 柴 胡 疏 肝 散 加 减 ; 热 蕴结 湿 型 , 以疏肝 利 胆 , 热 利湿 , 治 清 方用 龙 胆泻 肝 汤加 减 ; 虚痰 脾
湿 型治 以燥 湿 化 痰 , 气 和 中 ; 用 平 胃散 加 减 ; 滞 血瘀 理 方 气 型 。 以活血 化 瘀 , 络 消积 , 用复 元 活血 汤 加 减 ; 虚肝 治 通 方 阴
பைடு நூலகம்
汤合 五苓 散加 减 , 气血 瘀滞 中型 , 以柴胡 疏 肝散 加减 , 阴两 气 虚, 瘀血 阻 络重型 以六 味地 黄汤 合一 贯煎 加减 治疗 。总有效
镜 下肝 组 织 病理 切 片 每 单位 面积 见 1 / 3以上 肝 细 胞 内有脂 滴时, 称为 脂肪 肝 。B超可 检 出肝脂 肪 含量 达 3 %以上 的脂 0 肪 肝。现在 临床上多将 脂肪性肝 病分 为酒精性 脂肪性 肝病 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子参,鳖甲, 白术, 茯苓, 楮实子,菟丝, 萆薢, 丹参, 甘草,土鳖虫。
柴胡,炒黄芩, 川楝,制半夏, 草红花,蒺藜, 皂角, 姜黄,焦 四仙,刘寄奴 (或茜草),炒 莱菔子,泽泻。
名老中医治疗肝硬化名方
关幼波 荣(温)肝汤
方药中 加味黄精汤
刘渡舟 柴胡鳖甲汤
朱良春 复肝丸
党参,白术, 黄精,当归, 柴胡,鳖甲, 炒苍术,木香, 细生地,夜交 牡蛎,沙参, 茵陈,当归, 藤,苍白术, 麦冬,生地, 白芍,香附, 青陈皮,甘草, 丹皮,白药, 佛手,山楂, 柴胡,姜黄, 红花,茜草, 泽兰,牡蛎, 郁金,薄菏。 土元。 王不留行
茯苓,柴胡, 丹参,败酱 重楼,鳖甲, 根,地耳草, 三棱,莪术,
白术,郁金, 草,白花蛇 丹参,赤芍, 麦芽,白术, 虎杖,郁柴胡
丹参、甘草 舌草,郁金, 当归,柴胡 郁金
金,姜黄猪苓,
甘草
香附
青皮,甘草
慢性肝炎常用中成药
清热利湿解毒类 双虎清肝颗粒,垂盆草冲剂,茵栀黄制剂等
疏肝解郁健脾类
肝达康片、逍遥丸,丹芩逍遥合剂、甘草酸制剂 等。
滋补肝肾类
五味子制剂等。
活血化瘀类
安络化纤丸、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扶正化瘀 胶 囊,复方鳖甲软肝片等。
柴 胡10g 白 芍15g 郁 金10g 贯 众10g 虎 杖15g 垂盆草30g 土茯苓12g 重 楼6g 苦 参10g 党 参15g 菌灵芝30g 黄 芪15g 丹 参10g 土鳖虫20g 甘 草6g 白花蛇舌草 30g
中医对肝炎的辨证论治
证型 湿热蕴结证 肝郁气滞证 肝郁脾虚证 肝肾阴虚证 脾肾阳虚证 瘀血阻络证
治法 清热利湿 疏肝理气 疏肝健脾 滋补肝肾 温补脾肾 活血通络
代表方药 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柴胡疏肝散加减 逍遥散加减 一贯煎加减
附子理中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膈下逐瘀汤加减
健肝汤
单方验方
重肝汤 虎平珠苓汤
慢性肝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铜梁区中医院 冯 云
结语
肝的功能、特性 一
肝病的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目录肝Leabharlann 的中医治疗四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
肝的功能
肝主藏血
肝主疏泄
能肝 肝 作肝
有 有 用贮
贮防
藏
藏止
血
和出
对
调血
疏
节的
泄
血功
功
量能
能
的
的
功
制
约
疏 调分疏调调调
通 畅泌调节节节
气 情、肠能水生
血 志排胃量液殖
鼓胀出血证 鼓胀神昏证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泻心汤合十灰散
清心开窍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醒脑 静注射液
名老中医治疗肝硬化名方
赵绍琴 软肝缩脾方
姜春华 软肝汤
邓铁涛 软肝煎
焦树德 燮枢汤
柴胡,黄芩, 蝉衣,白僵蚕, 姜黄,大黄, 炙鳖甲,生牡 蛎,水红花子, 焦三仙。
生大黄,桃 仁,土鳖虫, 丹参,炮山 甲,鳖甲, 黄芪, 白 术,党参。
健脾养肝、健脾化湿 气血双补、益气养阴 扶土抑木
清胆利湿、清热化湿 解郁化湿、温阳化湿 行气化湿、 行气化水
养肝补血、养肝滋阴 养肝补气、养肝温阳
养肝法
化瘀法
活血化瘀、豁痰化瘀 通络化瘀
慢性肝炎
中医学认为,慢性肝炎属于“疫毒”、“黄疸”、 “胁痛”、“积聚”等疾病范畴,其临床表现以胁肋胀痛、 倦怠乏力、纳差、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其病变部位 在肝胆、脾胃,也可累及心营,其病因病机当归纳为毒、痰、 瘀、虚四个方面,正虚是发病的内因,是发病的根本所在, 整个发病过程由气及血,由阳及阴,由中焦及下焦,同时 “湿毒”之邪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肝之疏泄失常致 气机郁滞,气病 必及血
1、肝的藏血量 不足:2、藏血 功能减退而发生 出血
体
肝
用
失
失
疏
调肝泄
病
气的寒
血 失
病
热 虚
和机实
病
理
肝 病
肝
特
有 迅
失点速
藏
传
血
变
之
特
性
本脏本经自病; 影响他脏;兼夹 他邪
肝病最易上侮肺 经,中乘脾胃, 下竭肾阴,上逆 冲心,旁及胆府
肝之病理有太过 和不及,易于产 生寒化和热化, 肝之实证多指肝 的疏泄太过导致 的病症,肝之虚 证有肝体不足和 疏泄不及之别
茯 苓30g 香 附12g 丹 参10g 鳖 甲30g
三 甲肝 平癌 肝基 消本 癥方 汤
方中太子参、山药、薏苡仁、茯苓等益气健脾,柴胡、佛手、香附疏 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丹参、夏枯草、皂角刺、醋龟甲、鳖甲、 炮山甲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酌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菌灵芝清热解 毒、抗肿瘤 。根据不同阶段病情情况,随证加减,腹胀加砂仁、厚朴; 恶心呕吐加姜半夏、竹茹;湿重加苍术、藿香、白蔻;淤血明显加三棱、 莪术;阴虚加沙参、麦冬、生地;气虚加黄芪;纳呆加山楂、建曲、鸡内 金。
之所生也
指肝气易升 易动,及其 病变上多有 暴急猛烈的
特点
肝喜调达而
恶抑郁,暴 怒伤肝
«素问»“肝 主筋”,
“肝气衰筋 不能动”
肝病的病因
风邪、寒邪、湿邪、燥 邪、火热之邪、 诸气 合病(风热、寒湿、湿 热等)。
痰饮 瘀血
七情内伤 劳伤虚损 饮食失调
误补 误泻
肝之体用失调, 阴阳不济,就会 产生各种病症
中医辨病辨证论治
中医辨病:肝积(肝癌) 中医辨证: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理气、益气健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中成药:复方斑蝥胶囊 3片/次, 2次/日(期间间断服用华蟾素胶囊) 选方:三甲平肝消癥汤加减
太子参30g 柴 胡6g 半枝莲20g 夏枯草30g 炮山甲10g
山 药30g 薏苡仁30g 茯 苓30g 白 芍15g 佛 手16g 香 附12g 菌灵芝30g 当 归16g 丹 参10g 皂角刺15g 醋龟甲30g 鳖 甲30g 白花蛇舌草30g 水煎服,一剂煎四次,分2日服,1日服2次
紫河车,红参 须,地鳖虫, 炮甲片,参三 七,片姜黄, 广郁金,鸡内 金。
肝硬化常用中成药
安络化纤丸, 鳖甲煎丸,
大黄蛰虫丸, 扶正化瘀胶 囊, 复方鳖甲软肝片等
太子参30g 熟地黄15g 生地黄15g 当 归12g
经 白 芍15g 佛 手15g 夏枯草20g 白 术60g 肝
茯 苓30g 丹 参10g 柴 胡10g 泽 泻15g
中医对肝硬化的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气滞湿阻证 疏肝理气,健脾利水
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寒湿困脾证 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实脾饮
湿热蕴结证 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舟车丸
肝脾血瘀证 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调营饮
脾肾阳虚证 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肝肾阴虚证 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泄
代代系
胆
谢谢统
汁
的
功
能
肝的主要特性 肝肝肝 主为体 升刚阴 发脏用
阳
肝属阴脏, 肝藏血, 血属阴, 用阳是言 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 其气主升 主动。
肝的其他特性 肝肝 肝 在在 开 志体 窍 为合 于 怒筋 目
«灵枢.脉度
» 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目能 辨五色矣
«素问.玉机真 脏论»春脉者, 肝也,东方 木也,万物
太子参,白术, 茯苓,陈皮,赤 芍,柴胡,三棱, 莪术,白花蛇舌 草,薏苡仁,天 门冬,土茯苓, 肉苁蓉,生黄芪
生黄芪,党参, 生地黄,北沙参,
白术,当归,泽 麦冬,鳖甲,八
兰,生牡蛎,山 月扎,郁金,川
慈菇,夏枯草, 楝子,莪术,赤
续断,黄精,薏 芍,延胡索,半
苡仁,桑寄生, 枝莲,白花蛇舌
鸡内金,草河车, 草,夏枯草,牡
茵陈,麦芽 赤芍、甘草 甘草
贞子
茵陈,虎杖, 土茯苓、白 花蛇舌草, 青皮、党参、 黄芪,当归、 茯苓、鸡内 金、甘草。
单方验方
降酶解毒汤 解毒化瘀汤 护肝抗纤汤 退黄解毒汤 活血化瘀汤
鸡骨草,垂 虎杖,贯众, 黄芪,白术, 茵陈,赤芍, 赤芍,丹参,
盆草,虎杖, 黄芪,赤芍, 茯苓,白芍, 金钱草,葛 茵陈,薏苡仁,
中医对肝癌的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气滞血瘀型 行气活血,化瘀消积 复元活血汤,膈下逐瘀汤
肝郁脾虚证
疏肝健脾
肝胆湿热证 疏肝利胆,清热利湿
逍遥散 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
肝肾阴虚证 滋补肝肾、解毒化瘀
一贯煎、杞菊地黄丸
热毒蕴积证 泻火解毒、清热利湿
黄连解毒汤
名老中医治疗肝癌验方
高辉远
关幼波
刘嘉湘
钱伯文
降酶饮
祛毒益肝汤
黄芪,当归, 茵陈,白术, 虎杖,平地 茵陈,当归,
丹参,白花蛇 栀子、泽泻、 木、珍珠草、 丹参,白花蛇
舌草,郁金, 淡竹叶、莱 白鲜皮、土 舌草,郁金,
白术,枸杞, 菔子、生大 茯苓、丹参 黄芪,白术,
柴胡,太子参, 黄,猪苓、 ‘太子参、 土茯苓,蒲公
白芍,赤芍、 茯苓,白芍, 黄精、柴胡、 英,茜草,女
硬 化
验
薏苡仁30g 猪 苓15g 香 附10g 鳖 甲30g 大腹皮30g 甘 草6g
腹分 水享
方中柴胡、佛手、白芍、香附疏肝理气解郁;白术、茯苓、 猪苓、大腹皮、泽泻、薏苡仁健脾利水;生熟地滋阴生津;当 归、丹参、鳖甲、夏枯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太子参益气健 脾,甘草调和诸药。
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