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西方城市设计理论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影响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中的理性主义与影响

城市规划中的理性主义与影响
• 对象: 理性主义在规划过程中过多的局限于物质形态,对城市中的
社会问题关心太少
• 行政过程: 理性主义理论对决策者的立场观点缺理论强调的是“合法性”,讲究的是连续性决策,从规划调查到规划 研究、规划编制、规划的公共审查,直至规划的批准,是一个“长耗时”的 过程。这就使得规划具有一套规模庞大的体系,使规划的实施失去了灵活性, 进而使规划失去了时效性。
①问题界定; ②数据搜集和处理; ③目标形成(代表公共利益); ④设计多方案; ⑤方案选择; ⑥实施; ⑦监测和反馈。
理性主义规划的批判
理性主义规划理论认为,规划方案是对城市现状问题的理性分 析和推导的必然结果.
• 工作方法: 在理性主义使规划变得越来越严密的时候,城市规划
专业也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大堆复杂的数理模型对城市发展的实 际意义让人无法理解.
• 规划师在该理论中起到了负面的作用。首先,由于受规划师本身时间、知识 水平、处理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的制约,收集所有的决策信息是不可能的;其 次,规划者也不可能穷尽实现特定目标的可能的所有规划方案;另外,规划 师作为“价值中立”的科学的决策者,在现实中也是不可能的。
• 理性规划所标榜的“公共利益”在实践中也是无效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由 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共同构成的,每个利益集团都会为争取自己集团的利益而 不择手段,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整个社会的全体利益。
其思想方法代表了理性主义的标准理论
理性主义规划理论的特征
从规划理论的角度来讨论规划中的理性在西方规划界中 已有一段历史。现代理性规划的的主要特点为:
• 依程序行事 • 防止快速决断 • 连续性决策,每个过程都要选择 • 综合审视,不专注于一件事情
“理性综合规划观”由一系列理性的循序渐进的程序 组成,所以又有人称之为程序规划方法。典型的理性 综合规划过程如下: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分析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分析

西⽅城市规划理论分析 导语:城市的历史是城市的社会⽂化内涵,代表着城市居民社会⾏为习惯与⽂化价值观点,是城市居民的社会⽣活需求。

只有尊重历史,才能利⽤城市规划的⼿段使城市朝着居民理想的⽅向发展,才能营造建设充满⽂化内涵的及独具特⾊的城市。

1 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1.1近代西⽅城市规划思想的产⽣背景 ⼯业⾰命以后,西⽅普遍进⼊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期,产⽣了以系列的社会问题。

这⼀时期西⽅城市中的⼈⼝和⽤地急剧扩张,各种新的空间要素不断出现,城市的蔓延已⼤⼤超出了⼈们的预期,也超出了⼈们常规⼿段的驾驭能⼒。

城市形态呈现出⽝⽛交错的花边形态和明显的拼贴特征,城市环境的异质性增强,特⾊⽇渐消失,质量⽇渐下降。

这时⼈们强烈的认识到,有规划的设计对于⼀个城市的发展是⼗分必要的,只有通过整体的形态规划,才能摆脱城市发展现实中的困境。

1.2规划理论的来源和历史 ⼤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是名元和复杂的,例如Camnbell将其归结到以下⼏个基本事件 (I)⽥园城市(Garden City, E. Howard) (2)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Burnham) (3)公共卫⽣改⾰(Public Health Reform) 但也有学者认为霍华德的“⽥园城市”、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亩城市”三者才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

⽽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根源,则应追溯到更早的欧⽂(Owen )、圣西门(Saint-Simon )、傅利叶(Fourier). Godin和Cabet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 和社会平等等传统的思潮. 1.3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1.3.1三个阶段的划分 Donald Kruekeb将过去100多年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划分为三阶 (1) 1880-1910,没有固定规划师的⾮职业时期; (2) 1910-1945,规划活动的机构化、职业化时期: (3)1945-2000,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时期。

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与应用

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与应用

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与应用摘要: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希腊建筑以柱式结构、对称美和光影效果为特征,现代建筑广泛借鉴其比例原则、立面设计和光线运用。

古罗马建筑强调实用性、拱门结构和工程技术,现代建筑借鉴其拱门、穹顶、高效材料及城市规划理念。

现代建筑师不仅诠释古典元素,更在此基础上创新,将古典与现代材料、功能和审美理念相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整体空间设计、社会文化价值的体现也成为现代建筑中古典风格的重要方面。

古典建筑的传统与现代创新相结合,为现代建筑注入了丰富的创意和多样化的表达,为建筑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关键词:古希腊;古罗马;建筑风格;现代建筑;影响与应用引言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风格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它们在古代文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对现代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与启示。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上,还体现在建筑理念、美学原则以及社会文化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上。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与应用。

一、古希腊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与应用古希腊建筑风格所强调的比例、对称、秩序和光影原则不仅在建筑形式上得到继承,也成为现代建筑审美理念的核心。

设计师们通过运用古希腊的美学原则,打造出具有和谐、优雅、现代感的建筑作品,为人们创造了愉悦的视觉体验和舒适的空间环境。

这种古典美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古希腊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的深刻影响与持久价值。

(一)柱式结构与比例美古希腊建筑以柱式结构为特征,包括多种柱式,如多立克柱、爱奥尼柱和科林斯柱。

这些柱式的运用,尤其是它们的比例和造型,对现代建筑的立面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建筑师借鉴了古希腊的比例原则,创造出充满和谐美感的建筑立面和空间。

(二)建筑布局与对称美古希腊建筑以其独特的对称和均衡原则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灵感源泉。

对称性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和平面布局上,也渗透到了内部空间的设计。

浅谈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发展与思考

浅谈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发展与思考

浅谈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发展与思考【摘要】:西方的现代城市规划其设计理念有几个重要的转变, 起源于解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种种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西方城市规划,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

在了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基础上为我所用,西方的城市规划理论产生有其特有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中国在引介西方理论的同时,应该看到理论产生背景与中国自身情况之间的差异性。

【关键词】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空间环境;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1.引言城市规划的历史也许可以一直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甚至更早。

在西方的文献中,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就已经非常明确地记述了以米利都的城市布局为典型的希伯达姆模式,并阐述了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

这是在西方保存下来的文献中有关城市规划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在中国,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也已经详细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制度,并对此后的中国古代都城的布局和规划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这些都可以说明作为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城市建设活动的规划行为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显然是在19世纪中后期才初步形成的。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在此前后经过近半个世纪左右的理论探讨和初步实践,才真正确立了现代城市规划在学术和社会实践领域中的地位。

20世纪 20、30 年代,在现代建筑运动的推进下,现代城市规划得到了全方位的探讨和推进,到二次大战结束后在世界范围得到了最广泛的实践,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并在全世界的主要国家建立了各自的城市规划制度。

到 20 世纪的 60、70 年代,在新的科学技术方法和城市研究的推进下,对原有的城市规划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进,无论在理论基础方面还是在实践过程中促进了城市规划的完善,架构了当今城市规划的基本范型。

2.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发展及其产生西方的现代城市规划其设计理念有几个重要的转变, 起源于解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种种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西方城市规划,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

欧洲城市形态学研究综述:存量规划下城市设计转型的理论支撑

欧洲城市形态学研究综述:存量规划下城市设计转型的理论支撑

存量规划转型时期,城市设计也应转向针对存量空间资源的品质提升。

与中国既往的增量城市设计相比,存量城市设计的工作对象和内容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原有的理论基础、方法必然要求重新审视,适时转换,甚至需要“范式”的转型[1]。

作为较早开始城市存量规划的地区,部分欧洲城市已形成理论引导实践的工作方法,进而建立了完善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存量城市设计体系,其经验对中国现阶段城市设计转型有重要参考意义。

城市形态学研究(urban morphology)是欧洲在存量城市设计中应用的核心理论方法,指对城市的物质肌理,以及塑造其各种形态的人、社会经济和自然过程的分析性研究。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空间形态(urban spatial form)为核心的技术工具或公共政策,欧洲的城市设计尤其将城市历史结构与构成规律研究作为重要课题。

因此,关于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在欧洲有众多理论与实践成果,而城市形态学研究则是其中的核心理论之一。

在城市形态学的早期发展阶段,欧洲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理论体系相对独立。

在1994年,国际城市形态学会(ISUF)在欧洲成立后,跨学科、多学派的理论方法走向综合,形成了形态类型学方法(typo-morphology),并随着国际交流影响世界各地。

近年来,形态类型学研究面向实践积极探索,在遗产保护、开发规划、设计管控等方向运用广泛,成为引领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2]。

目前中国已进入存量规划时期,与传统空间操作方式相比,转型期的城市设计更需要基于过去的空间形态认知,而国内学者也越发关注城市形态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但目前对于国外城市形态学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的引介仍存在下述三点局限性:①在概念框架方面,多将城市形态学与摘要 在中国当下的存量规划转型期,城市设计也正转向针对存量空间资源的品质提升。

作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核心理论,城市形态学在21世纪成了欧洲先发国家城市设计的重要支撑,但目前中国对城市形态学最新理论的引介仍不足以有效指导转型期的城市设计实践。

城市设计的起源及发展现代部分

城市设计的起源及发展现代部分
城市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1、西方近现代城市的设计
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 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型武器的运用,使中古城市的城墙渐渐失去了原 有的军事防御作用; 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 讯工具的发明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的时空尺 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亦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
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8、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主要理论:
戛涅发表《工业城》,认为工业应 在城市中起决定性作用,按照工业生产规律 各工业部门应该集聚在一起相互协作。在戛 涅的设计方案中,他把一个不大的城市同一 霍华德与“田园城市” 大群工业部门结合在一起,这些工业部门包 括铁矿、高炉、炼钢厂、锻压车间、造船厂、 农机厂、汽车厂和许多辅助设施。这些工业 赖特与“广亩城市” 企业布置在一条河流的河口附近,下游还有 一条更大的河道,可以用来进行水上运输。 机器主义城市设计 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 块日照良好的高地上。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 戛涅与“工业城市” 有一个铁路总站,与铁路总站相邻的是旅馆、 百货商店、市场等公共建筑。 马塔与“带形城市” 戛涅的工业城布局是依据工业生产 的要求而定的,而且首次把不同的工业企业 柯布西耶与“光明城市”组织成若干群体,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工业, 例如高炉,尽可能使其远离居住区,而让纺 织厂靠近居住区。他把城市中各种用途的用 地划分得相当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
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1、西方近现代城市的设计
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 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型武器的运用,使中古城市的城墙渐渐失去了原 有的军事防御作用; 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 讯工具的发明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的时空尺 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亦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来自8、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应用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应用

城市规划与设计论文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应用——以法国巴黎为例摘要: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产生的背景:政治背景、技术背景、思想文化背景、社会下的现状问题。

西方现代城市的规划思想:奥斯曼的巴黎规划、带形城市、城市形态学说、田园城市等。

法国几次重大规划:奥斯曼的巴黎规划、拿破仑三世期间第三次规划、60年代至90年代规划、现代的规划调整等。

解析巴黎的交通系统。

关键词: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应用法国巴黎1.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背景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一词到20世纪初才出现。

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以及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1.1政治背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是英国革命。

但1789年的法国革命较之于英国革命影响更大,它导致更大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体现在国家内部政体等方面的全面颠覆。

1.2技术背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指18世纪以来最先在英国物质生产领域出现的生产工具、劳动方式以及相应的经济组织的大变革。

法国在18世纪末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统一度量衡和关税来统一国内市场。

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本已在巴黎周围开始的近代集约化家庭农场得到发展。

工业革命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也重大,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把人口越来越多的引向城市。

1.3思想文化背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其直接为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启蒙运动对现代城市和城市规划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启蒙运动及其所推动的理性主义思想创立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方法基础理论;二是自由与平等精神推进了对于城市整体问题的思考。

1.4西方近代社会背景下的城市状况城市问题在工业革命后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开始出现,城市的状况下降,主要问题有:1.城市人口急剧增长;2.城市环境与卫生恶化;3.城市结构与布局失调;4.城市开发土地与使用失措;5.城市阻塞严重,交通失控;6.城市品质与美学失态。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9
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 。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增 大。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10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後﹐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 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 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 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於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 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 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 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 (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 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 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23
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上与霍华德 的田园城市设想完全不同的是柯布因埃的现代城 市设想。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 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 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24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在 1922 年他发表了“明天城 市”的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 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书中提供了一个 300 万人口的规划图,中央为中心区, 除了必要的各种 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 有将近 40 万人居住 在 24 栋 60 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 5% 。 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 60 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最外 围的是容纳 200 万居民的花园住宅。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 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中心的密度, 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 空间和阳光。

现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

现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

7.极度分散主义与有机疏散理论
7.1自然主义,分散主义规划师莱特及其广亩城市
赖特在1932年出版的《消失中的城市》中写道,未来城市应当是无所不 在又无 所在的,“这将是一种与古代城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 大的城市,以致我们可 能根本不会认识到它作为城市而已来临”。在 随后出版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他 正式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 想。 广亩城市:在汽车和廉价电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 切活动都集中于城市中 的需要,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 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 形式。
带形城市理论:城市应有一道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城市宽度应有限制, 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沿道路脊椎可布置一条或多条电气铁路运输线, 可铺设供水,供电等各种地下工程管线。最理想的方案是沿道路两边 进行建设,城市宽度500米,城市长度无限。他认为带形城市可以横 跨欧洲,从西班牙的加的斯延伸到俄国的彼得堡,总长度2880公里。 如果从一个或若干个原有城市作多方延伸,可形成三角形网络系统。
1.玛塔(Matao)的带形城市模式(Linear City)
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在马德里出版的《进步》杂志上, 发表了他的带形城市设想,他认为那种传统的从核心向外一圈圈扩展 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应使城市沿一高
速度、高运量的轴线向前发展。
特点:在新的集约运输形式的影响下,城市将发展成带形的。城市发展 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可将原有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的网 络。不仅使城市居民容易接近自然,又能将文明的设施带到乡间。
布局思想:在这种实质上是反城市的“城市”中,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亩 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居住区之间以高速公路相连 接,提供方便的汽车交通。沿着这些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加油站等, 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期伟大思想家们的各种理论与概念,笼统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近代 历史上的 空想社会主义 源自于 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 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的“乌托 邦”概念,这种先进的思想影响了以后许多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Saint-Simon,1760—1826)、傅立
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7)、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等等。
洲,“只有一条宽500米的街区,要多长就有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市”
(图3-5)。这个城市中的居民既可以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并可 以使原有城市中的居民回到自然中去。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带形城市 的理论:
城市应有一条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 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 无限。
带形城市理论对20世纪的城市规划和城市 建设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930、1940年代 中,前苏联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全面研究。
筑学、园林规划和城市绿地规划的兴起与发展。在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前奏是1850 年 代末开始的公园运动,在奥姆斯特(F.L.O1msted )的率领下,1859 年首先在纽约建 设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敞空间“纽约中央公园”,这种方式改善了城市机能的 运行,开创了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新纪元。 伯恩海姆(D.Burnham)所作的
• 法国人 傅立叶 提出的社会制度 模式是以 法朗 吉(Phalanges) 为基本单位的社 会形态,并精确 地计算出法朗吉 的最佳人数是 1620 人,在这 里根据劳动性质 或种类的不同分 成若干生产队, 大家共住在一所 大厦中,成员可 以根据自己的爱 好选择劳动内容。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对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和认识

对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和认识

对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和认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其简洁、几何化的线条和材料为特征。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在欧洲和美国的城市中广泛应用,也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发展。

对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和认识,我认为它体现了一种对于建筑的新的理解。

传统的建筑风格通常会注重建筑物的装饰和细节,而现代主义建筑则更关注功能和形式。

它强调建筑的简洁明了,追求极致的几何化和抽象化,将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完全暴露在外。

以勒·柯布西耶创造的国际风格建筑为例,它的设计理念是将建筑物作为一种机器,注重功能性和材料的真实性。

这种风格的建筑物常常采用混凝土、钢和玻璃等工业材料,体现出一种简单而现实的美感。

它们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对比,也让人们更加注重建筑本身的特点。

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像是一种反对过去建筑风格的革命,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和限制。

现代主义建筑的理想主义者们相信,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材料和技术,可以重塑现代城市,并创造一个更为先进和严谨的空间。

当然,西方现代主义建筑也有它的缺陷。

建筑物的过度几何化和抽象化,有时会让人们感到无生命、无情感。

特别是在城市化过程中,这种建筑风格的单调和重复,甚至会形成社会的冷漠和孤立感。

综上所述,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试图推翻传统建筑体系的革命性风格。

它的简单明了、理清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对于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也需要我们在欣赏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美感时,反思它所带来的社会文化问题和人类情感的缺失。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之新城市主义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之新城市主义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之我见:以新城市主义为例xxxxx摘要:新城市主义是在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规划思潮。

本文从西方现代规划理论的起源与总体认知讲起,首先划分了20世纪规划思想主要阶段,并简要介绍其中的代表思想及代表人物,其次着重介绍了新城市主义,并从其概念、三个尺度及两个模式(TND与TOD)进行阐述,最后综合并筛选了各个文献中对新城市主义的利弊的讨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新城市主义;TND; TOD;Abstract:New Urbanism is a ideological trend which born in 1980s. This essay starts from the original and the full view of the modern western planning theory. Previously divided the main thoughts of the modern western planning into 6 parts, then introduced the main thoughts and main person. Secondly, introduced the New Urbanism emphatically, elaborated from its identity, three scales and two modes (TND & TOD), finally, integrated and screened all the literature discussion of the pros and cons on New Urbanism, and gave the views of myself in the end of this essay.Keywords:Modern western planning theory; New Urbanism; TND; TOD1. 对西方规划理论的总体认识1. 1.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是多元和复杂的,例如Campbell将其归结到以下几个基本事件:(1)田园城市(Garden City, E.Howard);(2)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1,Burnham);(3)公共卫生改革(Public Health Reform)但也有学者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柯布西耶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三者才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

城市规划中的理性主义及其影响

城市规划中的理性主义及其影响
理性主义规划理论 及其批判
理论起源
• 一方面是18世纪“理性时代”(Age of Reason)所带来的 影响。他们认为,只要对问题给予足够的思考,任何关于 事物的规律都能够揭示,甚至是社会学和人文科学的问题。
• 另一方面,随着19世纪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社会结 构日益复杂化。工业革命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冲突,产生了 很多不同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社 会科学和政治学只能求助于自然科学的方法,通过类似于 数学物理方法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 行政过程: 理性主义理论对决策者的立场观点缺乏充分认识
对理性规划的批判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由于该理论强调的是“合法性”,讲究的是连续性决策,从规划调查到规划 研究、规划编制、规划的公共审查,直至规划的批准,是一个“长耗时”的 过程。这就使得规划具有一套规模庞大的体系,使规划的实施失去了灵活性, 进而使规划失去了时效性。 规划师在该理论中起到了负面的作用。首先,由于受规划师本身时间、知识 水平、处理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的制约,收集所有的决策信息是丌可能的;其 次,规划者也丌可能穷尽实现特定目标的可能的所有规划方案;另外,规划 师作为“价值中立”的科学的决策者,在现实中也是丌可能的。 理性规划所标榜的“公共利益”在实践中也是无效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由 各个丌同利益集团共同构成的,每个利益集团都会为争取自己集团的利益而 丌择手段,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丌是整个社会的全体利益。 理性规划技术性的科学研究方法过于繁杂,使得规划失去了更接近人性的东 西,也从根本上背离了规划的初衷。规划是由于人的基本利益受到威胁而产 生的,可是如果过于理性,忽视了人性的存在,那么,规划就没有存在的价 值了。
1960~1970年代西方城市规划操作的指导理论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

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1.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及学说格迪斯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最早注意到工业革命、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揭示了决定现代城市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在1915年出版的着作进化中的城市中,他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他指出,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显着的集中;在这些地区, 城市向郊外的扩展已属必然并形成了这样一种趋势,使城市结合成巨大的城市集聚区Urban Agglomeration或者形成组合城市 Conurbation;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原来局限于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城市规划应当成为城市地区的规划,即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格迪斯认为城市规划是社会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规划要得到成功就必须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城市;他运用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揭示了城市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所展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复杂性,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实地勘察了解所规划城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因素,把城市的现状和地方经济、环境发展潜力以及限制条件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在这样的基础上 , 才有可能进行城市规划工作;他的名言是°先诊断后治疗±,由此而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aa分析aa规划±,即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因此,我们公认格迪斯为西方区域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的创始人,是使西方城市研究由分散走向综合的第一人;2.广亩城市赖特处于美国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城市发展的独特环境之中,从人的感觉和文化意蕴中体验着对现代城市环境的不满和对工业化之前的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状态的怀念情绪,他于1932年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从而将城市分散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点;赖特认为现代城市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是一种反民主的机制,因此这类城市应该取消,尤其是大城市;他要创造一种新的、分散的文明形式,它在小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已成为可能;汽车作为°民主±的驱动方式,成为他反城市模型也就是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支柱;他在1932年山版的消失中的城市中写道,未来城市应当是无所不在又无所在的, °这将是一种与古代城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大的城市,以致我们可能根本不会认识到它作为城市而已来临±;在随后出版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他正式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他认为,在汽车和廉价电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于城市的需要,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这就是广亩城市;在这种实质上是反城市的°城市±中,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亩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居住区之间以高速公路相连接, 提供方便的汽车交通;沿着这些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加油站等, 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赖特对于广亩城市的现实性一点也不怀疑,认为这是一种必然,是社会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趋势;他写道:°美国不需要有人帮助建造广亩城市,它将自己建造自己,并且完全是随意的±;应该看到,美国城市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普遍的郊迁化在相当程度上是赖特广亩城市思想的体现;3. 柯布希埃的集中主义城市——现代城市设想霍华德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中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与此相反,柯布西埃则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这两种思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 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这两种规划的思路也显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规划思想和规划体系,霍华德的规划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的,因此在其论述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柯布西埃则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并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这正如他的名言°建筑或革命±所展示的;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上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完全不同的是柯布因埃的现代城市设想;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在 1922 年他发表了°明天城市±的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书中提供了一个 300 万人口的规划图,中央为中心区, 除了必要的各种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 有将近 40 万人居住在 24 栋 60 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 5% ;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 60 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最外围的是容纳 200 万居民的花园住宅;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在该项规划中,柯布西埃还特别强调了大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在规划方案的中心区,规划了一个地下铁路车站,在车站上面布置了一个出租飞机起降场;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地下走重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于快速交通;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线来联系;1931 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 这一方案是他以前城市规划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他认为,城市是必须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时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的;这种技术手段就是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高层建筑是柯布西埃心目中象征着大规模的工业社会的图腾,在技术上也是°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一种极好手段±, 同时也可以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空间和绿化,因此在高层建筑之间保持有较大比例的空旷地;他的理想是在机械化的时代里,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而不是水平向的每家每户拥有花园的田园城市;因此,他规划的城市是°在花园中的城市±,而不是霍华德似的°城市中的花园±式的田园城市;柯布西埃的集中主义城市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1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但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都具有最大的聚合作用, 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2拥挤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密度来解决;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使人流、车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4高密度发展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柯布西埃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原则的倡导者和执行这些原则的中坚力量,他的设想充分体现了他对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通过这些探讨,逐步形成了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之中;他的城市规划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二战后全世界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而他本人的实践活动一直要到五十年代初应邀主持时才得以充分施展;但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随着城市规划领域对人文、社会因素的重视,柯布西埃的机械理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4.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他在 1942 年出版的城市: 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这一理论; 沙里宁认为,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因此城市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与此相一致的,或者说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他认为“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所以这条原则也应当作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基础上,他全面地考察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建设状况,分析了有机城市的形成条件和在中世纪的表现及其形态,对现代城市出现的衰败的原因进行了揭示,从而提出了治理现代城市的衰败、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就是要进行全面的改建,这种改建应当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1 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2 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它最适宜的用途;3 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要达到城市有机疏散的目的,就需要有一系列的手段来推进城市建设的开展,沙里宁在书中详细地探讨了城市发展思想、社会经济状况、土地问题、立法要求、城市居民的参与和教育、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于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他认为“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和“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是使原先密集城市得以从事必要的和健康的疏散所必须采用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因为,前一种方法能给城市的各个部分带来适于生活和安静的居住条件,而后一种方法能给整个城市带来功能秩序和工作效率;所以,任何的分散运动都应当按照这两种方法来进行,只有这样,有机疏散才能得到实现因此,有机疏散理论就是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的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在这样的意义上,构架起了城市有机疏散的最显着的特点便是原先密集的城区,将分裂为一个个的集镇,它们彼此之间将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隔离开来; 有机疏散理论可以看作为使霍华德田园城市与柯布西埃集中主义思想的折中,成为西方改善大城市问题尤其是卫星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5.卫星城理论与新城运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在世纪初就得到了初步的实践,但很显然仍然是一种理想型的设想;在后来的建设实践中,被分化为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自给自足;另一种是指城市郊区,那里有宽阔的花园;前者的吸引力较弱,也形不成如霍华德所设想的城市群,因此难以发挥其设想的作用;后者显然是与霍华德的意愿相违背的,它只能促进大城市无序地向外蔓延,而这本身就是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到 1920 年代 , 恩温提出了卫星城概念来继续推进霍华德的思想;恩温曾在霍华德的指导下主持完成了第一个田园城市莱彻沃斯 Letchworth 的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 并积极参加了当时的田园城市运动;他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在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因此使用了卫星城的说法;1924 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延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此,卫星城市便成为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概念;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山了卫星城市的定义, 认为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1944年, 阿伯克隆比完成的大伦敦规划中,规划在伦敦周围建立8个卫星城,以达到疏解伦敦的目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西方经济和城市快速发展时期,西方大多数国家都有不同规模的卫星城建设,其中以英国最为典型,一般称作新城运动;英国伦敦周围的卫星城根据其建设时期的先后分别被称为第一代新城、第二代新城和第三代新城;第三代新城的概念更强调了城市的相对独立性,它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母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卫星城新城已经成为分散大城市过于集聚的功能和人口,在更大区域范围内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功能协调的重要手段;6、社区、邻里单位理论美国建筑师佩里借用社会学中“社区”思想理论,于1929年提出;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其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建,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和归属感;7、Team10思想及理论现代建筑师会议CIAM中的第十小组Team101955年批判了CIAM的旧思想、旧观念,提出适应新时代要求,关于城市建设的新观念,出发点是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注,提出了极富后现代特征的新城市形态概念“蔟群城市”拼贴城市;8.环境行为研究、城市设计20世纪60年代后,城市环境不再仅仅被作为一个视觉艺术空间的问题,而且更被理解为一种综合的社会场所;最先在美国出现了城市设计的概念;9.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区域规划奠基于格迪斯和芒福德等人的理论努力;纽约在 1920 年代末 1930 年代初进行了一系列区域研究,以解决就业与住房问题为主要目标,通过交通网络和聚居地的分布和组织,开创了早期区域规划的实践;前苏联在其社会经济制度的推进下,从 1920 年代起所施行的第一次五年计划、俄罗斯电气化计划以及有关于经济区划的理论研究,以及随后的以人口再分布为核心的居民点网络规划,都对世界范围的区域规划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起了推进的作用;美国在 1933 年开始实施的田纳西河流域规划所取得的显着成就,则为区域规划的发展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在 1950 年代以后,在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的推动下,欧美学者在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进行的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有关城市区域发展的综合性理论,使空间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得到了统一,并由此而新兴起°区域科学±这样一个学科群,为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二、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基本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开始,经过 20世纪 20、30 年代现代建筑运动的推进, 以雅典宪章为代表, 其实践活动主要集中于战后西方城市重建和快速发展阶段;第二阶段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以马丘比丘宪章为代表,建立了新的规划思想与方法, 这一阶段仍在持续;这两部文献基本上都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 以此而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从中我们可以追踪现代城市规划整体的发展脉络;1.雅典宪章1933年在 20 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在建筑学的领域内得到发展的,甚至可以说,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是追随着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的;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的雅典宪章也是由现代建筑运动的主要建筑师所制订的,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1933年召开的CIAM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雅典宪章;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城市规划应当处理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的功能关系,并把该宪章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2.马丘比丘宪章七十年代后期,CIAM 鉴于当时世界城市化趋势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出现的新内容,于1977年在秘鲁的利马召开了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与会的建筑师、规划师和有关官员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 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次大战后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展望了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在古文化遗址马丘比丘山上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该宪章申明: 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它提出的一些原理今天仍然有效,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而且人类认识对城市规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雅典宪章的一些指导思想己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因此需要进行修正;而马丘比丘宪章所提出的,“都是理性派所没有包括的,单凭逻辑所不能分类的种种一切”;3.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较从两个宪章的主要思想差异我们可以发现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主导趋势,这些趋势在两个宪章中最明显地表现为:l城市规划由单纯的物质空间规划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相支撑的综合空间规划雅典宪章的思想方法是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质在于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就能自动地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这是雅典宪章所提出来的功能分区及其机械联系的思想基础;雅典宪章虽然认识到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仍强调“城市规划是一种基于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科学”;马丘比丘宪章则摒弃了雅典宪章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的思想基石,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在考察了当时城市化快速发展和遍布全球的状况之后,马丘比丘宪章要求将城市规划的专业和技术应用到各级人类居住点上, 即邻里、乡镇、城市、都市地区、区域、国家和洲,并以此来指导建设;而这些规划都“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作出解释和反应”,并“应该按照可能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意义提供与人民要求相适应的城市服务设施和城市形态”;2城市规划由功能分割走向系统综合雅典宪章最为突出的内容就是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 且对以后的城市规划的发展影响也最为深远;功能分区在当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它主要针对当时大多数城市无计划、无秩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工业和居住混杂导致的严重的卫生问题、交通问题和居住环境问题等, 而功能分区方法的使用确实可以起到缓解和改善这些问题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过程来看, 雅典宪章所提出的功能分区也是一种革命;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 对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进行了重大的改革,突破了过去城市规划过于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了城市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马丘比丘宪章在对 40 多年的城市规划理论探索和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雅典宪章所崇尚的功能分区“没有考虑城市居民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结果是城市患了贫血症,在那些城市里建筑物成了孤立的单元,否认了人类的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确实,雅典宪章以后的城市规划基本上都是依据功能分区的思想而展开的,尤其在二战后的城市重建和快速发展阶段中按规划建设的许多新城和一系列的城市改造中,由于对纯粹功能分区的强调而导致了许多问题,人们发现经过改建的城市社区竟然不如改建前或一些未改造的地区充满活力,新建的城市则又相当的冷漠、单调 , 缺乏生气;对于功能分区的批评,认为功能分区并不是一种组织良好城市的方法,从 20 世纪50 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而最早的批评就来自于 CIAM 的内部, 马丘比丘宪章明确提出“在今天,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并且强调“在 1933 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 1977 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 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义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3城市规划由描绘终极状步入循环过程雅典宪章认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制订规划方案,而这些规划方案的内容都是关于各功能分区的“平衡状态”和建立“最合适的关系”, 它鼓励的是对城市发展终极状态下各类用地关系的描述,并“必须制定必要的法律以保证其实现”;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直接改变了过去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进行描述的观点,而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马丘比丘宪章进一步提出“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个动态过程,不仅要包括规划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规划的实施;这一过程应当能适应城市这个有机体的物质和文化的不断变化”;在这样的意义上,城市规划就是一个不断模拟、实践、反馈、重新模拟--的循环过程,只有通过这样不间断的连续过程才能更有效地与城市系统相协同;4城市规划由专家意志的表达转向对公众参与的鼓励雅典宪章在思想上认识到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因此它强调“对于从事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在宪章的内容上也从分析城市活动入手提出了功能分区的思想和具体做法,并要求以人的尺度和需要来估量功能分区的划分和布置,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指明了以人为本的方向,建立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内涵;但是受建筑学传统的影响,雅典宪章对规划师、专家等社会精英的主导作用尤为强调:“规划师必须以专家所作的准确研究为依据”,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 城市规划就成为一种少数专业人员表达他们意志并以此来规范城市社会各类群体和个人行为的手段;自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此后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规划不应当以一种价值观来压制其它多种价值观,而应当为多种价值观的体现提供可能,规划师就是要表达这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就是在规划的过程中要让广大的市民尤其是受到规划的内容所影响的市民参加规划的编制和讨论,规划部门要听取各种意见并且要将这些意见尽可能地反映在规划决策之中,成为规划行动的组成部分,而真正全面和完整的公众参与则要求公众能真正参与到规划的决策过程之中;城市规划过程的公众参与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城市规划立法和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步骤;马丘比丘宪章不仅承认公众参与对城市规划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更进一步地推进其发展;马丘比丘宪章提出“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员、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

浅谈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及其对中国城市的启示

浅谈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及其对中国城市的启示

浅谈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及其对中国城市的启示硕-城规10 闫晨 3106495摘要:本文从西方广亩城市和紧缩城市的城市规划理论出发,以一名城市规划研究生的角度浅谈了作者对于这两个经典理论自己的认识,阐述了现代城市关于集中和分散的看法,并且从这两个经典理论的角度收集了中国城市规划中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些相关的研究。

通过分析这些研究,反映了中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以及城市建设中的一些矛盾。

关键词:广亩城市、紧缩城市、分散论、集中论、可持续发展ABSTRACT/By referring broadacre city and compact city, the urban planning theory, explain the modern city on the views of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as a graduate students. And have some collections of urban planning in China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ome related research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the classical theory. Reflecting some problem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China and the contradictions in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KEY WORDS/Broadacre city ,Compact city ,Centralized ,Decentraliz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周礼•考工记》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西方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西方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西方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西方建筑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影响:
1. 空间和功能的重视:西方建筑强调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功能的实用性。

现代建筑借鉴了西方建筑的这一理念,注重设计实用的功能空间。

2. 结构和材料创新:西方建筑对结构和材料的研究和创新推动了现代建筑的发展。

例如,钢结构的应用和混凝土的普及都是借鉴了西方建筑的经验。

3. 建筑风格的多样化:西方建筑涌现了多种建筑风格,如古典主义、哥特式、文艺复兴等。

现代建筑也从中吸收了灵感,并发展出了更多新的建筑风格,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等。

4. 建筑技术的进步:西方建筑引入了许多新的建筑技术,例如电梯、通风系统、采光系统等。

这些技术对现代建筑的发展和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5. 建筑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思考:西方建筑注重整体规划和城市设计,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现代建筑也秉承了这一理念,追求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总的来说,西方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体现在空间利用、功能设计、材料创新、建筑风格、技术进步以及建筑规划和城市设
计等多个方面。

这些影响促进了现代建筑的发展,使其更加实用、多样化和环保。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摘要:按时间顺序,本文把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分为六个各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核心特质,抽取并剖析精华思想,以为中国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1.前言在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构成了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必要背景和物质驱动后,现代城市规划就进到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阶段。

从英国政府改善城市卫生条件和工人居住环境的实践开始,越来越多的先驱(建筑师、艺术家、规划师、社会家、政府官员等)关注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他们或思考理想城市的模型,或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或支持追随,或批判指正……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精华思想洗尽铅华,一些理论被遭贬弃。

但是,曾经某一时代的经典,依然值得我们研究。

探索历史,可以为我们正视历史、把握现在、预测未来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

本文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演变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力求清晰系统地阐述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

2.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2.1初期实践探索2.1.1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运动人类居住模式的转变,导致传染疾病在西方世界迅速蔓延。

14世纪“黑死病”和后来几次传染病的爆发,促使欧洲各国关注城市环境整治和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作为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英国的情况毫无疑问是最严重的。

为此,英国于1875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强制性规定了城市里的卫生设施和住宅的最低建设水准。

为了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1890年,英国颁布了《工人阶级住宅法》,提出了旧住宅改造的标准,如对给排水、道路、房屋日照、室内日照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城市规划的雏形开始形成。

2.1.2 城市美化运动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和连续的并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道中只有点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在此情形下,有园艺师亨弗利.雷普顿倡导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导城市之中,强调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要创造健康的环境和展现优美的美学特征。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是一门涉及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工业革命到当今的城市发展历程中各种重要理论。

其内容包括城市规划的历史进程、建筑设计的历史发展、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城市规划实施过程等。

其中,城市规划的历史进程是研究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重要基础,从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开始,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发展的难以把握,由此引发了城市规划的诞生。

建筑设计的历史发展也是城市规划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世纪初,仿古主义开始出现,而20世纪则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建筑风格,如现代主义、表现主义、超现代主义等,他们对建筑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是研究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涉及到城市规划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城市服务理论、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多重理论的分析,使得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更加扎实。

此外,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也是研究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当今城市规划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包括整体城市规划思想、景观规划思想、建筑规划思想、都市规划思想、新型城市规划思想等。

最后,城市规划实施过程涉及到城市规划文件的设
计、城市规划设计的实施、城市规划认证等,这些流程以及相应的细则都是研究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重要构成要素。

西方规划思想史纲总结

西方规划思想史纲总结

西方规划思想史纲总结西方规划思想史纲是对西方规划思想发展的一次系统性总结和归纳,该文旨在综述西方规划思想史中的重大事件、思想家和理论流派,以及它们对规划实践的影响。

在这1000字的总结中,我们将围绕西方规划思想的历史演变、重要理论和影响深远的实践进行论述。

西方规划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城邦时期。

在这一时期,城市的规划主要是根据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的需要进行的。

然而,在罗马帝国时期,城市的规划考虑了更多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要求,广场、街道和公共建筑被合理布局。

这种规划思想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市规划是西方规划思想的重要转折点。

通过对古罗马城市规划的研究和应用,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师们试图恢复古罗马城市的辉煌。

他们致力于创造更美丽、更合理、更有秩序的城市。

杜蓬兹等人的城市规划思想对后来的城市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工人住房、公共卫生、交通运输等。

同时,新的市政府机构也开始负责城镇规划和管理。

有影响的城市规划家如霍文斯、欧仁·哈斯和卡米罗·西托罗对城市规划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革新。

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战后,城市规划面临了新的挑战。

特别是在战后欧洲重建时期,城市计划师们需要重新规划被破坏的城市和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这推动了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如住宅区规划、区域规划和交通规划等。

此外,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等问题也逐渐被纳入城市规划的考虑范围。

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是弗朗茨·鲁奥特的“借用理论”。

“借用理论”主张通过借鉴共识和合作的方式,将城市空间的规划权利和责任下放给社区和利益相关方。

这种参与式的规划方式在西方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受到认可。

在当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城市规划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主义设计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国际主义设计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国际主义设计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摘要]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在20世纪50、60、70年代风行一时,影响到设计的各个方面,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成为主导性的设计风格。

国际主义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是双重的,有其积极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有其消极的因素。

[关键词] 国际主义现代设计影响一、引言源于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自从被法西斯独裁在欧洲大陆封禁后,迁移到美国,通过现代主义发展成了国际主义设计并在美国兴盛起来,最终通过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反过来影响到西方直至世界各国。

二、国际主义风格特征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系统化等特点,设计方式上受少则多原则影响较深,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

设计到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高度成熟的阶段。

除了发达的美国、西欧等西方国家以外,远东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以及中国大陆,也进入了高速经济增长时期。

设计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在这些地区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国际贸易日益增加,经济结构从国家经济向国际经济的改变和转化,使设计面临了新的服务对象——全球市场。

国际主义风格显然在这个新的要求前具有相当程度的实用价值。

众多像日本索尼、德国奔驰、美国柯达、ibm等世界级的著名品牌产品,都是以国际主义风格的姿态出现在国际市场中的。

三、国际主义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德国战前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发展出来的“国际主义”设计,成为西方国家设计的主要风格,国际主义设计运动在20世纪50、60、70年代风行一时,影响到设计的各个方面,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成为主导性的设计风格。

国际主义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是双重的,有其积极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有其消极的因素。

1.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现代设计在建筑设计上受国际主义风格影响深远。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设计风格和玻璃幕墙结构,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极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城市设计概论论文名称:谈西方城市设计理论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影响学年学期:2010-2011学年第1学期任课教师:班级名称:学生学号:学生姓名:谈西方城市设计理论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影响【摘要】西方城市设计理论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建筑师希波丹姆斯。

如果说古代城市性质、功能比较简单的话,那么近代,特别是现代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就变得十分复杂。

为解决众多的矛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

【关键词】田园城市明日之城 CIAM 城市意向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设计理论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EbenizerHoward)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第一次把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圣西蒙等人的理想城市设想加以具体化,是新城城市设计上的先行者。

虽然霍华德也建立了两个小城市作为试点,但真正开始新城运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按大伦敦规划在伦敦周围建起了8座新城。

哈罗城是图-1 田园城市它的代表,是英国第一代新城。

经过第二代伦康新城(Run Corn)、霍克新城(Hook,未建),到现在已建起以密尔顿·凯恩斯(MiltonKeyens)为代表的第三代新城。

除英国以外,法国、瑞典、芬兰等其他欧洲国家也建起不少新城。

日本、美国也掀起了新城建设热潮,苏联、东欧各国,甚至中国也在效仿。

可以说新城运动几乎遍及世界所有的大城市。

建设新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特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环境恶劣的矛盾,并通过疏散大城市的人口,创造田园式的理想城市模式。

尽管最初设想的疏散特大城市人口的目的未能完全实现,但却为特大城市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由于新城规划思想的发展,也使城市设计的理论得到了发展。

英国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吉伯特(F.Gibberd)是哈罗新城的设计者,他所著的《市镇设计》(Town Design)一书是一本比较有影响的论著。

该书总结了英国新城建设经验,并把它上升到理论。

书中强调城市设计是三度空间的环境设计,既要考虑功能,又要考虑艺术。

书中还包括了城市素材,城市设计遗产,城市美学和原则以及城市形式和视觉要素等。

这些都是讲述城市空间艺术,并以功能和艺术相结合的原则,论述了城市总体和各个部分的空间设计原则和方法。

在艺术观方面他继承了西特(C.Sitte)、沙里宁(E.Saarinen)和莱特(F.L.Wright)的艺术观,讲究人的尺度,强调有机和谐,特别是人工和自然要有机结合。

但是吉伯特的理论也有局限性。

一是囿于英国新城理想模式和审美观,对现代化大城市高度复杂的功能、技术、艺术条件下的城市设计问题注意不够;二是过份强调现实,对未来新的设想、趋势不够重视,甚至排斥。

2.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和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的城市设计理论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对建筑、艺术、城市规划与设计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他1922年撰写的《明日的城市》一书中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观点。

面对大城市高度发展的现实,他主张依靠现代技术力量,从规划着眼,技术着手,来充分利用和改善城市有限空间。

他建议减少市中心建筑密度,增加绿地,增加人口密度,其具体办法是高层化。

图-2 《明日的城市》规划方案他的这套理论,对巴黎这座历史名城来讲,当然是不可能被接受,也无法实现的,但对西方大城市战后的复兴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它适应了特大城市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他的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太忽视现实,忽视传统,因此70年代以后,他的这套主张受到抵制。

柯布西耶对城市规划和建筑界的重大贡献还在于倡导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这个协会成立于1928年,1956年解散。

在这个组织活动的28年中共召开的10次年会对国际城市规划与设计、对现代建筑均起了很大作用。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933年在希腊雅典召开的第四次年会。

在这次会议以后发表的“城市计划大纲”(又称“雅典宪章”)为现代城市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

雅典宪章强调城市功能分区,强调自然环境(阳光、空气、绿化)对人的重要性。

它对以后城市规划中的用地分区管理(Zonning)、绿环( Green belt)、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人车分离、建筑高层化、房屋间距等概念的形成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这些理论指导下的新城设计,有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Brasilia)和印度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Changdigh)。

这两座新城在城市设计上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实践也确实取得了不少突破和成绩。

但他们也存在着共同的缺点,这就是缺乏传统,很少考虑现状,一切都是人为,因而使人们感到陌生、呆板、缺少魅力,缺少人情味。

由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观念形态的改变,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论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1956年召开的第十次年会确定议题为“组群的流动性(Clus ter mobili-ty)——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变化和成长”。

会议认为: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化和生长的极为复杂的有机体,而过去的这套理论过于机械。

另外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组织也过于臃肿,这些都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因此这次会议以后,CIAM就解散了。

代之而起的是Team X小组。

由于Team X思潮的影响,在日本也出现了新的学派,这一学派借用生物学名词称为“新陈代谢”学派。

他们认为从宇宙到生命,都有新陈代谢过程,人们的任务是促进这种新陈代谢的实现。

他们发表了“新陈代谢(Metabolism)1960宣言”。

这一学派成员很多,其中日本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丹下健三提出的城市轴理论最具有代表性。

它的基本构思有以下3点:(1)变封闭型单中心城市结构为开放型多中心城市结构;(2)变向心式同心圆城市发展模式为环形交通轴城市发展模式;(3)城市摆脱旧区向东京湾海上发展。

新陈代谢学派的城市设计构想中畅想成份多,对未来城市和建筑的发展有很多启发,其中某些局部还得到了实现。

他们追求的是功能、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自然和人工环境之间的和谐;历史与现代之间的对话。

3.从卡米罗·西特到伊里尔·沙里宁卡米罗·西特(Camillo Sitte)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著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

他在1889年出版的《城市建设艺术》(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一书中批评了当时在城市设计中盛行的形式主义刻板模式,认真总结了中世纪城市空间艺术的有机和谐特点,努力探索城镇建设的内在规律。

他非常强调城市空间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在城市空间艺术创造中他又强调以下3个方面:(1)自由灵活的设计;(2)建筑之间的相互协调;(3)广场和街道应组成有机的围护空间。

他的这些理论都是从大量分析中世纪欧洲城镇的实例中总结出来的,对后代影响很大,形成了“城市的艺术”这一专门领域。

伊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著名美籍芬兰建筑师(1875~1950年),曾规划过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并设计了该市的主要火车站,1923年赴美,创办了匡溪艺术学院(Crane brook Academy ofArt)。

他撰写的两本书,一本是《论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The City—Its Growth,Its decay,Its future),另一本是《形式探索:艺术的基本途径》(Search for Form:An Foundamental Ap-proach to Art)。

这两本书是他的“体形环境”设计观的代表作。

在《论城市》一书中,他着重论述了城市的有机分散、城市设计和体形环境三方面理论。

他的城市建设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3点:(1)表现的原则。

即城市设计要反映城市的本质和内涵;(2)相互协调的原则。

即城市和自然之间、城市各部分之间、城市建筑群之间要相互协调;(3)有机秩序的原则。

这是“宇宙结构的真正原则”,生物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

伊里尔·沙里宁很推崇C.Sitte的观点,强调城市应该是有机的,如同自然生长出来的。

城市规划与设计要适应这一规律。

他十分重视“体形环境”,认为大到城市,小到图-3 沙利宁有机疏散理论工艺品,都是体形环境的一部分,都要讲求体形秩序(form order)。

他创办的匡溪艺术学院就是一个体形环境设计学院,融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绘画、雕刻、园林,工艺设计于一体。

沙里宁的思想对后代、对世界各国都有影响。

我国梁思成先生就提出体形环境问题,并将“建筑系”一度改名为“营建系”。

梁先生的继承者吴良镛先生40年代末赴匡溪艺术学院学习,是沙里宁的最后弟子之一,他也继承了沙里宁的思想体系。

今天美国不少大学的建筑系改名为环境设计系,日本筑波大学设计系也仿匡溪模式办学,说明沙里宁的影响是极深远的。

到80年代沙里宁的理论又由他的大弟子、匡溪艺术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费城前总建筑师和宾州大学建筑系前主任培根教授(Edmund Bacon)所继承并加以发展。

他所著的《城市设计》(Design of Cities)一书是当今有关城市设计的一部有影响的书籍,着重论述了城市空间如何由被人们发现到自觉地去驾驭。

它总结了古往今来城市设计发展的轨迹,又从横向分析了当今世界主要名城,以他从事工作多年的费城为蓝本进行剖析,将当代城市功能技术的发展与现代艺术融合在城市设计工作之中,并探索了设计理论和方法。

他的基本思想是继承了沙里宁的理论。

培根和勒·柯布埃功能学派的区别是全面考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4.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当代著名城市设计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凯文·林奇(Kevin Lynch)(1918~1984年)另辟蹊径,把环境心理学引入城市分析和城市设计。

他的著名论著《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City)是一本颇有影响的书。

凯文·林奇第一次把环境心理学引进城市设计,并通过多年细心观察和群众调查,对美国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城3座城市作了分析,将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path)、边缘(edge)、地域(district)、节点( node)和标志(landmark)五大组成因素。

他认为市民就是通过这五大景观因素去辨认城市的风貌特征,因此,城市设计图-4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五要素不应再是建筑师或城市规划设计师的主观创作,而应是探索每座城市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及其特色,并加以组织发挥,使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identity)。

在分析这五大因素时,他又引入空间(space)、结构(structure )、连续性(continuity)、可见性(visibility)、渗透性(penetration)、主导性(dominance)等设计特性与之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套崭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