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中华复兴之路史中求道

合集下载

中国崛起的复兴之路

中国崛起的复兴之路

中国崛起的复兴之路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

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

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然而,为中华之崛起,这一走就是几十年。

在这几十年中,创造出太多的奇迹,但是,奇迹出现的背后,那些血与泪,痛与悲,爱与恨是不是能够让我们产生些许的思考和认知?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篇一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为久坏失修到麻木的灵魂丰富情感,铭记历史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

我想,这是我们反复温习历史最起码要得到与明白的。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中国未来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说,这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很有益处。

现在中国正走在复兴的路上,正是回归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时期。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GDP跃居世界第三,世界500强中,中国也占了30个席位(大陆23家,台湾、香港7家)有人预测2020年中国GDP将超过日本,2050年经济总量超过美国,这不是狂吹,这是对中国成绩的肯定。

“嫦娥”的升天,也使中国稳居世界航天第三位,卫星发射次数占世界总数的17%,世界各国也越来越感觉到同中国交往的重要性,世界上不少国家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文化、汉语感兴趣。

现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复兴将在我们这一代中一不一步靠近,面对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勇敢的担负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路是漫长的,前途是光明的,总有一天中国会再次登上世界领先的地位!新世纪的国际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竞争。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一、书籍简介为什么不断有一个又一个国家骤然兴盛,成为所向无敌的霸主?为何历史上的强国都只能维持一个世纪左右的霸权?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规律和共性,中国从中究竟应领悟到什么样的经验或教训?今天,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不争现实。

如何从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如何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寻求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

本书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试***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追踪和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二、《大国崛起》读后感19篇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大国崛起》的读后感19篇,因为内容比较多,大家可以采用“Ctrl+F”查找自己想要的内容。

第1篇:《大国崛起》读后感200字中国的崛起之路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迅速老年化的人口、已经过度开发的资源和恶化的环境、思想观念落后教育程度不高的国民,如何能实现崛起?能否通过对外战争掠夺和殖民?如何应对分离主义势力的威胁?所谓和平崛起是否只是美好的梦想?很高兴《大国崛起》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9个全球性大国崛起和衰落的过程,为我们展现了大国地位变化的内因和外部环境。

让我有了直接通过别国历史得出经验分析本国问题的机会。

第2篇:《大国崛起》读后感500字看完了《大国崛起》这本书,思绪却难以平息。

今天,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方兴未艾。

我们中国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但读懂几百年来几个大国的兴衰起伏,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国崛起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启示

大国崛起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启示

大国崛起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启示第一篇:大国崛起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启示从 [大国崛起] 看中国发展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一些特定的时间段里,总是有着某个国家在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世界性的大国。

在地理大发现之前,这个大国无疑是中国。

但是,从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这九个国家先后成为世界性的大国。

15世纪的葡萄牙拉开了人类航海的序幕,将海上探险和殖民贸易结合起来,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经济大国。

16世纪的西班牙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凭借殖民美洲与亚洲所获财富,很快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大国。

17世纪的荷兰依靠金融创新、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迅速确立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并替代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大国地位。

18世纪的中后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随后,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紧紧跟上工业革命的浪潮,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与经济强国的目标。

15世纪前的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位居世界之首。

在此之前,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使欧洲望尘莫及,有许多项目比欧洲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盛极必衰往往伴随着人类发展的脚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永恒的繁荣,中国也不例外。

拥有着广袤的国土和丰富的物资,中国的领导者也渐渐变的自大起来,不关注外面的世界,尤其是在历史发展最重要的15-17世纪。

那时,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史称“地理大发现”。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

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密切的整体。

观《大国崛起》,展望中华复兴之路

观《大国崛起》,展望中华复兴之路

观《大国崛起》,展望中华复兴之路自从开始了党校的学习后,觉得自己身上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不自禁的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是,中华的伟大复兴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兴盛的经验,同时也要吸取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失误与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中华的伟大复兴所用。

央视拍摄的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虽然以前早已看过,但是只是当作一般历史知识来看,但是,现在经过党校的学习,思想上有了一定的变化。

现在从头来看,觉得它所讲述的历史已不简简单单是单纯的历史,而是宝贵的前人经验和惨痛的历史教训。

自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相互隔绝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

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由于时间所限,现在我只看了前六集。

但就仅仅是这前六集所讲述的就让我感到收获颇丰,感悟深刻。

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上,有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我查阅了关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历史,我惊奇的返现,原来“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

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两千多年中,伊比利亚半岛上战火连绵不断,这块土地曾先后被罗马人、日耳曼人和摩尔人征服。

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同入侵者的抗争,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种仿佛根植于基因中的追求刺激、喜欢冒险的豪情。

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以及哥伦布这些为时人所敬仰的航海先驱们,凭着自己身体里所流淌的冒险的血液,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对新世界的探索与开辟的征途中,发现新大陆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时代的必然。

大国崛起寻道图强观后感

大国崛起寻道图强观后感

大国崛起寻道图强观后感近年来,全球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众多发展中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为经济强国,向世界发出了响亮的挑战。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庞大人口的大国,中国在这场全球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中国的崛起逐渐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思考。

中国的崛起并非一夜之间的奇迹,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努力和拼搏。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一个经济大国。

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高效管理、透明的经济政策以及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通过吸纳和吸取各国的经验和技术,中国成功地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中国崛起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中国人民勇于接受挑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断进取。

他们拥有强大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与此同时,中国的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年轻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崛起也给世界带来了一系列影响。

首先,中国的崛起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鼓舞了许多国家的士气和信心。

这些国家开始关注中国的成功经验,并积极学习和借鉴。

其次,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大国,其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中国的崛起也为全球贸易和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

然而,中国的崛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依赖于低成本的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另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崛起也引发了一些国际社会的担忧。

一些国家对中国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影响力感到担忧,并抱有一定的警惕性。

因此,中国需要在崛起的过程中保持战略定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国际社会的信任。

总的来说,中国的崛起是世界发生剧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取得更大的成就,还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国崛起》的读后感800字(通用12篇)

《大国崛起》的读后感800字(通用12篇)

《大国崛起》的读后感800字(通用12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的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国崛起》的读后感篇1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就像一个美丽的火焰,是否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还要看有没有所需要的干柴。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主要的“干柴”就是国民的素质和教育。

依法国为例:受文艺复兴影响的16世纪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教派与旧教分庭抗礼,他们争夺儿童和群众的手段就是教育。

通过这场争夺战,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视数学、地理、历史,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

这使得法国新一代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创办于1684年的训练初等学校教师的讲习所是欧洲最早出现的师范教育设施,对确保教师的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9世纪以前,法国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荣誉,其学术水平在西欧是很高的。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他出生于瑞士日内瓦。

10岁时,父亲因受人陷害逃离瑞士。

卢梭13岁即开始自谋生计。

他当过学徒、杂役,为人抄写过乐谱,做过家庭教师。

寄人篱下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长期漂泊不定的贫困生活,培育了卢梭对于"残暴和不正义"的反抗意识。

1762年,卢梭的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

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

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

这部长篇檄文刚一发表,就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

法国政府下令逮捕卢梭,焚毁《爱弥儿》。

卢梭被迫逃到瑞士,翌年又出走英国。

1767年,卢梭返回法国,避居于巴黎市郊。

1772年完成了自我评传性的最后一部著作——《忏悔录》。

1778年与世长辞。

卢梭的教育方法被他的同胞,瑞士人裴斯塔洛齐所继承。

瑞士政府首先他的按年龄分组来发展儿童的不同能力的教育方法实行教育。

《大国崛起》解说词(一)

《大国崛起》解说词(一)
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中央电视台推出了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来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即以上述九国的发展历史为内容。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大国崛起》全片共12集,每集50分钟,以九国崛起的大致时间为序。
《大国崛起》一片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全片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
每个到葡萄牙游览的客人,罗卡角是必然的选择,这里是欧洲的“天涯海角”,是远航的水手们对陆地的最后记忆。
刚刚进入秋天,冰冷的海风已经吹打得游人无法立足!
千百年来,这块伸入海水的巨石就像一个孤独的老人,无奈地守望着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守望着欧洲的梦魇。直到16世纪,葡萄牙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卡蒙斯在搏击大海的征程中创作了史诗《葡萄牙人之歌》,罗卡角才一扫往日荒凉、失落的阴霾,一跃而成为欧洲人开拓新世界的支点。
但是,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先是被阿拉伯商人垄断,接着,商路又被突然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欧洲急于摆脱困境,不论是神圣的宗教,还是世俗的商业,都希望能找到强有力的措施来扭转这种局面。在陆地上的军事突围失败之后,焦躁不安的欧洲人开始到海洋寻求出路。

大国崛起之中国的复兴之路

大国崛起之中国的复兴之路

大国崛起之中国的复兴之路晨曦中,当五星红旗伴着音乐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阳光中,当我们伴着郎朗读书声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时;夕阳中,当斜阳伴着我们的背影一起回家时。

你是否想过,这一切的美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们曾经宇内一统曾经四分五裂,曾经雄霸天下曾经被列强瓜分,曾经天朝上国曾经屠杀四起,曾经辉煌无比曾经被贬为东亚病夫。

历经沧桑岁月,历经时事变迁;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感伤;有过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有过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日子。

我们祖国的一步步走来是曲折而光明的,是艰辛而辉煌的,是痛苦而坚强的。

我国的复兴之路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屈辱的历史,更多的是走向强国之路的启示。

当国门被迫打开,遭受列强的烧杀抢掠,无数中国人民惨死屠刀枪炮之下,我们甚至没有时间为死者哀伤,就面临了国破家忙的境地……终于大清朝“天朝上国”的迷梦被摧毁了。

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是的,我们是失败了,那是因为我们的落后。

因为“落后就要挨打”。

正是因为我们的落后与腐败,才遭此劫难。

这样大的屈辱,这种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中国人必须强大起来,必须开始向西方学习,必须进行革命,必须打开国人的强国意识,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强国之路。

1931年日本加紧侵华,最终掀起了抗日战争大潮,在这次战争中全国共同抗战,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面前,开始第二次合作,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取得了彻底的空前绝后的胜利。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

这次抗战的胜利值得我们深思啊,面对敌国的侵略,我们中国人没有像一盘散沙任其宰割,而是紧紧的团结起来,将全部力量凝聚在一起,尤其是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大敌当前,形成了统一战线,这就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它让一个民族真正的显示了它的威力。

《大国崛起》的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大国崛起》的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大国崛起》的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国崛起》的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国崛起》的读后感1“中国是个大国”。

欧洲这样说,美国这样说,我们自己也这样说。

“中国已经崛起了”。

欧洲这样说,美国这么说,我们自己也这么说。

怎么说呢?总而言之,在神秘的东方,一颗曾经坠落但敢于拼搏的明珠正在升起,那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的中国又重新焕发了活力。

我们这些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裂开嘴笑了。

如果中国的崛起是以中国人的命换来的……如果中国的崛起是以不惜牺牲一切为代价的……如果中国的崛起是以不求质量只求速度发展起来的……如果中国的崛起是以泪水和苦恨交织而成的……如果、如果,那么多的如果,如果是这样,我们裂开的嘴是该笑还是该哭呢?赵启正说:中国是有几件华丽的外衣,但如果看看里面的衬衣,可能是旧的,甚至已经需要更换了。

吕凤鼎说:当人们将中国捧到“异乎寻常的高度”时,我们自己应该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要看清自己的位置。

孙振宇说: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我们要防止被捧杀。

这么多的良言,中国,你听到了吗?作为中国人,我的中国,我的家兴旺发达,我的家繁荣昌盛,我当然自豪,我当然骄傲。

但当中国的崛起充斥着谩骂,当中国的崛起被一些激愤所遮掩,我怎么还能忍得住?我爱中国,可我的爱并不无知,我想要的中国,我心目中美好夺目的中国,永远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时代的更迭、世事的乱象、人心的浮躁、道德的下滑、自然的灾害。

我的中国,我是多么不想让你经历这一切!我无能为力,可当这些东西侵袭了你,我的中国,我是多么希望你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啊!我的中国,你曾经信仰的“人命关天”终究还是抵不住时光的碾转吗?凌厉的时光终究还是将理想与现实分割两岸吗?“人命关天”还是最终变成中国回忆里永久的图腾了么?站在崎岖不平的地平线上,我的中国,我我最终还是忍不住哭了。

中国复兴之路(历经磨难)

中国复兴之路(历经磨难)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有感于《复兴之路》“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

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

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使西方一些国家相继进入工业化和现代化。

此时,国人还沉醉在康乾盛世的迷梦中,落后的制度与经济,毫无底气的浮夸和自大,使旧中国危机四伏。

鸦片战争伊始,中国——这个得了太多富贵病的雄狮被深深刺痛了。

自此,它身上燃起了太多的战火,遭受了太多的屈辱:小到一个家庭的衰败,亲人被蹂躏和戕害;大到国家的道歉、赔款、割地。

短短几十年,签定的各种不平条约就有百条之多。

在这一时期,很多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重振国威,或上书或改革或革命,都在华夏民族的复兴道路上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编纂《海国图志》的魏源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并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洋务运动风生水起,期间中国自主修建了第一条铁路,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企业出现了;孙中山请愿于朝廷,提出新政的主张,以及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千余名举人共同发起了“公车上书”,提出变法主张,更是表现了知识分子为了国家存亡所做的贡献,“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气壮山河的诗句,至今仍激励着无数热血志士投身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去;20世纪的中国,起义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等的爆发,使大清王朝最终土崩瓦解。

然而这一切都未能彻底挽救中国。

随着十月革命炮声的响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中华儿女在国家危亡之际,在民族救亡的艰难探索之中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

2024年《大国崛起》观后感

2024年《大国崛起》观后感

2024年《大国崛起》观后感2024年《大国崛起》观后感1(约497字)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我们第一个看见了葡萄牙和西班牙。

大国的兴衰更替,留下经验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在海洋的世界里,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

西班牙和葡萄牙让欧洲人开始认识世界,他们凭借海洋迅速发展成世界强国。

多少人,都不愿也不敢去触及“死亡绿海”大西洋,但正是恩里克,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出现,让西班牙,葡萄牙成为世界王位宝座上第一代“帝王”。

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小岛国却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信念征服了海洋,也因此获得了世界。

像潮水一样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宗教信仰和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起来的工商业。

因为没有能力做出改变而死亡,不能做出改变而衰落。

流水一般涌入的财富又像水一样流走了。

海洋时代葡萄牙和西班牙称雄了世界,民族国家的兴起,对未知的渴望非常重要。

崛起的必需品就是鲜血,只有不断挑战现存状态,探索未知领域,不囿于现状,不甘于落后,一个国家才能发展而不是昙花一现。

2024年《大国崛起》观后感2(约524字)本周我学习强国app上观看了大国崛起第六集之“帝国春秋”。

这个大型纪录片的每一集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而关于德国崛起这一集,却让我异常感慨于德意志民族的精神。

德国哲学家赫尔德说,每一个道德和政治文化背后都有一个精神。

一个民族有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决定一个国家是否崛起的关键因素。

德意志民族的长期分离和迅速崛起,形成了独特的坚韧不拔的德意志精神,这对我鼓舞很大。

百年维新》看完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真正做到了“放眼世界,胸怀祖国”。

他们先求知于世界,尔后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

教育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日本明治维新得以成功的原因,可以说是得力于教育。

日本把教育作为国家之本,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

一直到现在,日本仍然是一个高度重视国民教育的国家。

大国崛起与复兴之路

大国崛起与复兴之路

附大国崛起与复兴之路大国崛起与复兴之路历史的意义——了解过去,掌握现在,预测未来。

第一集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17世纪资本的力量成立了第一个股票交易所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上)——17世纪中光荣革命强盛于葡西列国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下)——17世纪后第一次工作革命工业时代到来第五集激情岁月(法国)——1789 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反战伏尔泰戴高乐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1871 德国统一俾斯麦完成第二次工作革命第七集百年维新(日本)——1871 明治变革涩泽荣一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第八集寻道图强(沙俄)——1713 彼得大帝沙皇改革叶卡捷琳娜托尔斯泰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1917 十月革命列宁斯大林农业向工业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上)——1776 五月花公约独立宣言华盛顿林肯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下)——南北战争爱迪生 1罗斯福2 石油华尔街第十二集大道行思(结篇)——民主制度+政治稳定+经济强大+思想文化(核心)第一集千年局变:1840年---1911年英国 1840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1860英法联军入清(圆明园) 1894甲午战争(日本) 1898戊戌变法(康有为) 1900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1911辛亥革命(孙中山)摧毁封建专制制度。

第二集峥嵘岁月:1912年---1949年辛亥革命(袁世凯) 1919五四运动(中日二十一条) 1921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 1927大革命失败(国民党清共) 1936长征结束 1937抗日统一战线 1945日本投降 1949建立了新中国第三集中国新生:1949年---1976年社会主义制度土地改革与计划经济 1950抗美援朝 1952周恩来访苏(获得苏援) 1953-1956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58-1960大跃进(苏联退出支援)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但外交取得成就)第四集伟大转折:1976年---1989年小平改革开放农村改革与商品经济 1976粉碎四人帮 1978十一届三中(改革)198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3特区经济 1984十二届三中(商品) 1987一中心两基本点 1989通胀问题(南方谈话)第五集世纪跨越:1989年---2002年19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浦东开发)中国制造(发生通胀膨胀) 1996实现软着陆(国企改制) 1997对抗亚洲金融危机 1998抗洪 2001加入世贸 2002三个代表(十六大)小康社会目标第六集继往开来:2002年---2007年胡锦涛西柏坡之行 2003抗击非典(载人舰天成功) 2005环保改革(可持续发展)青藏铁路2006天津滨海新区 2007科技发展以人为本(医改保改教改低保惠农物权法)向现代化国家迈进2008 抗震举奥抵抗全球金融危机2009区域经济开发2010世博会……通常学习不断的提升自我!。

大国崛起之复兴之路

大国崛起之复兴之路

大国崛起之复兴之路看《复兴之路》电视政治片,我们做为一个后人,看到的只是冷冰冰的历史资料和历史讲演,而在当时所处的时代,这对他们来说都是发生在身边的大事。

我们不用把历史倒退到当时的那个时代来感受当时的历史,我们都能真真的感觉到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的血泪史。

现如今的我们不能忘记当时的历史教训,以史为鉴,推进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的兴起。

这部片子是按照时间的顺序,以中国的历史为主线,大事记为事件,全面细致的阐述了中国的历史。

它一共分为6集,分别是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

首先就是千年局变。

1912年,这一天,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对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大事。

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被资产阶级推翻了。

在这一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辫子被剪了,皇帝被拉下了马。

一个在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结束了,一个共和制的国家在亚洲诞生了。

但是中国的的革命不是一蹴而就,是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是若干个失败之后不断坚持的成功。

1840年,中国与英国发生了鸦片战争,是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鸦片战争,顾名思义,是由于鸦片而引发的战争。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激发了英国,由此引发了英国队中国发动了战争。

鸦片战争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打开英国在中国的贸易大门,由此逆转英国在中国的贸易逆差。

此时的英国,刚刚完成了工业大革命,扩大世界市场是它最急切的愿望。

此前印度已经成为英国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倾销地。

然而,这个时期的中国,长期的闭关锁国蒙蔽了国人的眼睛,他们还做着泱泱大国的天朝美梦。

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而英国人却很早就对双方的差距了如指掌,并为战争作了周密的准备。

结果可想而知,中国作为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败给了远道而来的初期只有7000人的英国,这就是相当于掴了清朝一巴掌。

中国的大国崛起之路

中国的大国崛起之路

大国崛起,一靠实力,二需战略。

从历史上看,大多数大国的崛起都是靠打出来的,即强者必争,相争必战。

但美国的崛起却相对平稳,它摧毁了影响地球上40%面积的欧洲帝国,却未引发全面战争,这和其崛起战略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条充满智慧的大国之路,对于今天中国的崛起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美元、跨国公司和核武器在美国的崛起之路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它们铸就了今日美国的辉煌。

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我国实现民族复兴乃至大国崛起有很重要的意义。

自美元与英镑的霸权之争发端至随后数十年美元主导世界货币体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国经济实力变化与本币地位变化基本一致,即经济实力是影响本币国际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本币能否被其他国家广泛接受,实现储备功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础,综合国力的变化决定了本币地位的变化方向。

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如何选择有效途径,以尽量低的成本实现最终目标,在这方面美元国际化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大国崛起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大国经济崛起的溢出效应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基础保障。

从英镑和美元形成的历史经验来看,一国货币的流通,越出国境演化为国际货币,是大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标志。

伴随着大国经济崛起,维持该国经济运转的货币不仅会成为强势货币,而且会从单一国家货币逐步演变为世界普遍接受的国际货币。

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发展做后盾,其货币是不可能被其他国家接受或认可,成为国际货币。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拥有了较高的经济总量、足够大的经济规模和充足的国际清偿能力,况且这种高速发展趋势仍在持续下去。

由此可推断,人民币成为地区和世界范围强势货币的基础已经存在。

区域市场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一步是实现区域市场化,正如美元的欧洲市场化一样,实现人民币在区域内被广泛用于商品计价、结算和支付货币。

大国崛起寻道图强观后感

大国崛起寻道图强观后感

大国崛起寻道图强观后感一个国家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不懈努力和不断挑战自我来实现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世界各大国的竞争,大国崛起的话题备受关注。

作为一个观察者,我不禁思考,大国崛起的道路何在?首先,要想实现大国崛起,一国必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经济发展是各国竞争的基础和核心。

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等战略举措,大国可以推动经济发展迅速跃升。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过去数十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都来自于全民的努力和不断改进。

中国的崛起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也是其他国家可以学习的榜样。

其次,大国崛起还需要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政治稳定和军事力量的增强是大国稳定和崛起的基石。

一个国家不仅需要内外政策的智慧和稳定,还需要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来维护国家利益并确保国际地位的提升。

例如,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对其大国地位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大国崛起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和军事领域,文化的传播和国际间的人文交流也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方面。

文化交流可以帮助一个国家赢得其他国家的认同和尊重,在国际舞台上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中国非常注重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和国际交流活动等形式,积极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这不仅丰富了国际间的文化多样性,也为中国在大国崛起中赢得了更多支持。

另外,大国崛起还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

一个国家要实现崛起,需要有对未来的宏观规划和战略布局。

这些规划不仅需要关注国内的发展需求,还需要与国际形势和国际社会联系起来,确定合适的发展战略。

举例来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乃至亚洲国家追求崛起和发展的重要规划,它旨在促进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共同繁荣,通过对外开放和合作,为大国崛起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总结而言,大国崛起寻道图强需要综合而全面的措施。

经济实力、政治稳定、军事实力及文化传播,还有长远的战略规划,这些因素紧密相连,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一个国家的崛起。

大国崛起寻道图强观后感

大国崛起寻道图强观后感

大国崛起寻道图强观后感在当今世界中,大国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各个国家都在寻求自己的道路,力图崛起为强国。

而这种崛起不仅仅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体现,更重要的是大国们在思想观念、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追求。

在探讨大国崛起寻道图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思考,以期能对这一问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首先,大国崛起必然要寻求一种新的道路。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各自的发展难题和挑战。

而对于大国来说,更需要以一种全球视角去思考和发展。

大国崛起的道路必须是自主选择的,不能照搬他国模式。

例如,中国选择了一条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道路,积极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

这种道路的选择是符合自身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既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次,大国崛起需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大国的崛起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文化和思想的传承和弘扬。

大国应该有一套可以为其他国家所接受和尊重的核心价值观。

例如,美国以自由民主、人权至上为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中国崛起则需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弘扬中华文化精髓,塑造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

只有拥有这样的核心价值观,大国崛起才能在世界上更有声望和影响力。

此外,大国崛起寻道图强还需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作为强大的大国,应该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

这种积极参与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崛起,也为世界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只有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大国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图强。

最后,大国崛起不能完全依赖于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应该团结起来,共同为大国的崛起奋斗。

一方面,政府要提供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创新和发展的进程,共同为大国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国崛起大道行思观后感300字

大国崛起大道行思观后感300字

大国崛起大道行思观后感300字《大国崛起大道行》是一部深入考察中国崛起的纪录片,通过多个国家的案例,展示了不同国家在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观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深受启发,感受到中国崛起的艰难与辉煌,同时也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第一集中,片中提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改革的成功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探索自己道路的能力。

中国的经济崛起不仅为国内带来了繁荣,也为世界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第二集中,片中提到了中国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中国正致力于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领先国家,在作者、5G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些技术的突破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也为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增添了话语权。

中国崛起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但通过坚定的意志和持续的努力,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第三集中,片中谈到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组织,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众多国家合作创造了新机遇,并加强了亚洲与欧洲、非洲之间的联系。

中国的崛起不仅是为了自身发展,也希望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

通过观看《大国崛起大道行》,我深感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经济结构升级、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同时,中国还需要与其他大国保持良好的关系,避免陷入地缘政治的角力之中。

中国崛起的道路是充满艰辛与挑战的,但我相信中国有足够的智慧和力量去应对。

《大国崛起大道行》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创新改革。

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持对其他国家的尊重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只有通过开放、包容和合作,我们才能实现持久、稳定的发展。

最后,我相信中国的崛起不仅给中国人带来更好的生活,也将为全球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福祉。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中国的崛起感到自豪,也希望能够为中国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国崛起——中华复兴之路史中求道

大国崛起——中华复兴之路史中求道

大国崛起——中华复兴之路史中求道首播即创造平均每集收视量400万人次纪录的《大国崛起》,使观众发现了世界的坐标,又在与坐标的比照中思索中国的位置,与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振,所引发的关注、热议、思考从2006年末一直延续至2007年初。

其间,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一般被认为是持不同思想观点的一批学者,以及网络上持截然不同立场的许多网友,都表现出某种兴奋的情绪,积极地肯定了《大国崛起》对历史的梳理和分析。

国家兴衰的变量有五个,一是科技,二是制度,三是文教,四是军事,五是外交。

每个大国的崛起都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大国崛起的道路也各不相同。

但是,它们仍有很多共同点:第一,大国崛起都经历了思想解放的历史过程,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第二,大国崛起都是以体制创新为条件;第三,大国崛起都是抓住了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第四,大国崛起都是以经济的强盛为基础;第五,大国崛起与文化复兴和软实力的增强也是分不开的。

一个真正的大国绝不会被外界的力量灭掉,最大的威胁一定是来自内部的体制。

国家内部的制度若不健全,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

当前,中国对内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外倡导构建和谐世界,尤其是中国在新时期提出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更具有能动性,更富有智慧。

中国的发展已经不仅是一个国内变革的命题,而且已具有世界属性。

中国的发展也开始被郑重地放在历史纵向和全球化的横向这一综合维度来看待。

这和《大国崛起》中所展现的9个国家的历史兴衰具有共同的特点。

时代条件为一切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平等的机遇。

当然,时代背景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比较多,中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

为此,中国要从根本上维护自身的安全,实现国家和平发展的目标,应当率先倡导在安全战略的选择上实现“两个超越”:以互利共赢的安全模式超越利益冲突的模式,以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模式超越资本的盲目扩张模式。

大国崛起复兴之路观后感

大国崛起复兴之路观后感

大国崛起复兴之路观后感《复兴之路》这部纪录片主要为我们讲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经历的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以及中国人对于救国图强道路的不懈探索。

该片以这一百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视角,应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振兴图强的全景画面,是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百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

该片第一集“千年局变”我们看到了在中国人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梦中之时,西方国家早在工业革命之后进行了快速的工业发展,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经济军事实力增强,而西方的市场经济已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野心,他们急需扩张更广阔的市场。

由此,他们将野兽般的目光转向东方,而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就这样成为了他们眼中的猎物。

当1840年的一声炮响,中国的国门从此洞开,他们远渡重洋而来,势要撕毁中国这只庞然大物。

中国一百年的屈辱历史由此拉开序幕。

而那些不断探索救国图强道路的民族英雄们也不断涌现出来。

现如今,很多学者都对这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做了不同的具体的研究。

但是,就我而言,在观看了《复兴之路》之后,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的含义。

相比于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后的迅速发展,中国此时仍旧停滞不前,依旧是传统的农业国,经济技术极大的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仍占统治地位。

加之“重农抑商”、“海禁”、等“闭关锁国”的政策,人们无法与外界交流,思想得不到解放,盲目地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愚昧、无知、封建是他们的代名词,让我们看到,中国是一个如此落后的国家,一个曾领先于世界各国的科技文明中心由此堕落。

因此,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军事的落后,制度的落后,我们国家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在1900年,这样一个世纪之交,八国联军的铁蹄踏入中国的心脏——紫禁城,中华民族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耻辱——紫禁城各地插满侵略者的旗帜,中国由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是,有血性的中国人不会就此服输,他们艰难的探索着救国的道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运动再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封建帝制,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

观《大国崛起》,展望中华复兴之路(2)

观《大国崛起》,展望中华复兴之路(2)

观《大国崛起》,展望中华复兴之路(2)当今的中国正站在一个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但是这条道路并不挺平坦,所以我们很需要吸取别的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使得我们这个路走得更顺一点。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我们后起国家可以避免前人所走过的弯路,不重蹈前人覆辙,吸取前人好的经验,使得我们这条路能够走得平坦一些。

党校的学习的确能启发我们的思考,激发我们去明确自己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大国崛起》确实是一部以古论今的历史文化盛宴,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思考中华民族的“大国崛起”。

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因此,我们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客观史实出发,通过严谨细致深入的科学研究,总结经验,探讨规律,启迪未来,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让我们再看看其他三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从它们的历程中来寻找探索我们中华民族的前进道路和发展方向。

首先,来看看与我们一衣带水的岛国邻居——日本的发展史。

19世纪中叶,美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紧锁国门几个世纪的日本,胁迫其签订了不平等的《神奈川条约》。

随后欧洲各列强纷纷对日本进行各种侵略,日本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外部压力成为日本国内部变革的动力。

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

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

此后,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

但是天皇制的写日宪法,为日本埋下了军国主义的祸根,随后的近50年,军国主义日本对周边国家发动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反对。

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

二战后的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

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

我们再看看北方的邻居俄罗斯,在彼得大帝的强劲改革下,落后腐朽的沙皇俄国逐渐走向兴盛。

继承彼得改革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但改革无法触动农奴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崛起——中华复兴之路史中求道
首播即创造平均每集收视量400万人次纪录的《大国崛起》,使观众发现了世界的坐标,又在与坐标的比照中思索中国的位置,与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振,所引发的关注、热议、思考从2006年末一直延续至2007年初。

其间,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一般被认为是持不同思想观点的一批学者,以及网络上持截然不同立场的许多网友,都表现出某种兴奋的情绪,积极地肯定了《大国崛起》对历史的梳理和分析。

国家兴衰的变量有五个,一是科技,二是制度,三是文教,四是军事,五是外交。

每个大国的崛起都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大国崛起的道路也各不相同。

但是,它们仍有很多共同点:第一,大国崛起都经历了思想解放的历史过程,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第二,大国崛起都是以体制创新为条件;第三,大国崛起都是抓住了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第四,大国崛起都是以经济的强盛为基础;第五,大国崛起与文化复兴和软实力的增强也是分不开的。

一个真正的大国绝不会被外界的力量灭掉,最大的威胁一定是来自内部的体制。

国家内部的制度若不健全,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

当前,中国对内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外倡导构建和谐世界,尤其是中国在新时期提出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更具有能动性,更富有智慧。

中国的发展已经不仅是一个国内变革的命题,而且已具有世界属性。

中国的发展也开始被郑重地放在历史纵向和全球化的横向这一综合维度来看待。

这和《大国崛起》中所展现的9个国家的历史兴衰具有共同的特点。

时代条件为一切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平等的机遇。

当然,时代背景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比较多,中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

为此,中国要从根本上维护自身的安全,实现国家和平发展的目标,应当率先倡导在安全战略的选择上实现“两个超越”:以互利共赢的安全模式超越利益冲突的模式,以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模式超越资本的盲目扩张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