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拓扑心理学原理》(1936)
《心理动力的动力表述和测量》(1938)
《解决社会冲突》(1948)
《社会科学中的场论》(1951)
1912年诞生
1920年,确立在德国的主导地位
1930年代中期,在美国较有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是传播与初步接纳期(1912~1930年)
准概念事实
生活空间的拓展
生活空间的动态性
二、心理场
需要,紧张系统
01
蔡戈尼克效应
02
效价
03
正效价
04
负效价
05
冲突类型
06
趋近-趋近冲突
07
趋近-回避冲突
08
回避-回避冲突
09
三、动机理论
四、人格组织
内部个体区域 边缘层 中心层 运动知觉区域 边缘区域 中心区域
团体是一个具有内在动力的整体,要改变个体首先要设法改变团体,团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改变,会对其中的个体产生压力,促使其行为向与团体一致的方向改变。
从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不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发的质变过程;
顿悟学习的特点
01
02
03
04
05
格式塔学派对试误说的批判
桑代克设计的实验情境过于复杂,超出了动物可理解的范围。
质疑桑代克的练习律和效果律。
桑代克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渐进的量变过程也不符合实验中的现象。
其实,二者并非截然对立。
1914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21年,柏林大学
1932~1933年,斯坦福大学访问
1933~1935年,康奈尔大学任教
1935~1945年,衣阿华大学儿童福利研究站教授
第五章 格式塔心理学
(二)实验现象学的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所运用的实验法主要是实验现 象学,这种实验法不同于一般的实验法,它主要 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实验现象学是一种以归纳为主要手段 的实验,它主要通过对现象加以直观描述,进而 发现其意义结构。 其次,它主要以文字描述而不是以数量关系 来反映实验,只从整体上对直接经验做质的分析。
迹)
6、共方向原则,如果一个对象中的一部 分都向共同的方向去运动,那这些共同移 动的部分就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箭头) 7、连续性原则。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 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 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垛口) (恒常性,理解性,A,13,王)
(四)学习理论 尽管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是对 知觉的研究,但任何心理学书在谈到学 习理论时一定会提到苛勒的顿悟说,顿 悟说主要是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实验而 提出的。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及产生背景 (一)古代整体论的思想传统 格式塔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上最大的特点 是强调研究心理对象的整体性。整体性思 想的核心是有机体或统一的整体要大于各 部分单纯相加之和.
(二)社会历史背景 自1871年德国实现全国统一之后,德国 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到20世纪初,一 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在这种社会历史 条件下,德国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便是强调 统一,积极的主观能动。 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 也都受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整体的 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自然也不能例 外。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直接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直接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外界的客观刺激只具有 几何属性或物理属性,这些属性只有以整体的方 式被人感受到以后才成为直接经验,因此直接经 验具有超几何、超物理的性质。
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 Psychology 第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原理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但绝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 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例如,一只苹果放 在我们的面前,它的颜色是红色的,质感是光滑的,气味是芳 香的,味道甜滋滋的,这些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都属于 感觉,而将这些对颜色、质感、气味和味道感觉信息的整合, 可以获得苹果的知觉。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苹果,每个 苹果的色彩、形状和味道也不尽相同,我们却可以认识苹果这 个概念。显然,知觉还包括了大脑的信息加工,它不是被动地 获取外部事件的信息,而是积级地、主动地、有组织地获取信 息可见,正如阿恩海姆指出的:“被称为‘思维’的认识活动 并不是那些比知觉更高级的其他心理能力的特权,而是知觉本 身的基本构成成分。”
1.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却起着相当重要 的作用。感觉和知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是我们关于世界一切知 识的最初源泉,人只有通过感觉和知觉,才有可能逐步认识不依赖于他而存 在的客观世界。 心理学中的感觉是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皮肤和舌,产生的对事物个 别属性的认识。。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 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反映。但是,知觉和感觉又 是有区别的,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 的整体性.
“一本书” “不错,当然是一本书。”“可是,你‘真正’看见了什么?”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真正’看见什么?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我看见一本书,一本包着红 色封套的书。” “对了,你要对我尽可能明确地描述它。” “按你的意思,它不是一本书?那是什么?” “是的,它是一本书,我只要你把能看到的东西严格地向我描述出来。” “这本书的封面看来好像是一个暗红色的平行四边形。” “对了,对了,你在平行四边形上看到了暗红色。还有别的吗?” “在它下面有一条灰白色的边,再下面是一条暗红色的细线,细线下面是桌子,周围是一些 闪 烁着淡 褐色的杂色条纹。” “谢谢你,你帮助我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知觉原理。你看见的是颜色而不是物体,你之所以认为它 是一本书,是因为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仅仅是感觉元素的复合物。” 那么,你究竟真正看到了什么?格式塔心理学家出来说话了:“任何一个蠢人都知道,‘书’是 最初立即直接得到的不容置疑的知觉事实!至于那种把知觉还原为感觉,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是一 种智力游戏。任何人在应该看见书的地方,却看到一些暗红色的斑点,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病人。”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
经典实验二:图形-背景实验
总结词
探究人类在视觉感知中如何区分图形和背景的关系。
详细描述
图形-背景实验是探究人类在视觉感知中如何区分图形和 背景关系的经典实验。实验中,观察者会看到一些由不 同形状和线条组成的图案,并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分辨出 哪些是图形,哪些是背景。这个实验揭示了人类在视觉 感知中,大脑会根据一定的规则和原则,自动将视觉信 息分为图形和背景两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
促进自我认知
通过整体理解个人经历和情感,帮助来访者深化自我认知。
解决心理问题
运用格式塔心理学方法,解决如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心理咨询,提高个体心理学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丰富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家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创造出更具表现 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动力性原则
总结词
整体具有自组织的动力特征
详细描述
动力性原则是指整体具有自组织的动力特征。整体内部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自我调节、自 我组织的机制。整体的动力特征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由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形成的。
完形性原则
总结词
整体具有内在的完形倾向
详细描述
完形性原则是指整体具有内在的完形倾向。整体倾向于保持一定的结构特征和完整性,即使在受到外 界干扰或破坏的情况下,整体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和修复,保持其内在的完形性。完形性原则说明了 整体的稳定性和自我保护机制。
详细描述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性原则,认为整体的结构和功能不是各部分简单相加所 能比拟的,整体具有超越各部分简单相加的特性。整体具有特殊的性质,整体 先于部分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组织性原则
总结词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产生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德国自1871年实现全国统一后,资本主义工业经过二、三十年的迅速 发展,到20世纪初迎头赶上并超过了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最强硬的政治帝国。德国以最 新呢起的力量,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积极参与瓜分世界的罪恶活动。后来更是妄图称霸世界、征服全球,使 全世界归属于德意志帝国的整个版图中。在意识形态中,强调主动能动、统一国民意志、加强对整体的研究。德 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都被迫适应这一背景和潮流,心理学自然也不可能例外,格式塔心 理学不过是这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产物。
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解释,往往倾向于使用知觉方面的术语。学习意味着要觉察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 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的,识别其中内在的结构。所以,学习与知觉、认知几乎是同义词。
象其他学派的心理学家一样,格式塔心理学家也认为,通过学习,会在头脑中留下记忆痕迹,记忆痕迹是因 经验而留在神经系统中的。但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这些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完形。 因此,学习主要不是加进新痕迹或减去旧痕迹的问题,而是要使一种完形改变成另一种完形。这种完形的改变可 以因新的经验而发生,也可以通过思维而产生。格式塔学习理论所**的,正是发生这种知觉重组的方式。所以,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学到些什么,直接取决于他是如何知觉问题情境的。如果一个人看不出呈现在他 面前的问题,看不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他对事物的知觉就还处在无组织的、末分化的状态,因而也就无 所谓学习了。一个人学习的方式,通常是从一种混沌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 知觉重组的过程。
2.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
心理学史课件 第8章 格式塔心理学
第三节 似动现象的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1912年,韦特海默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题目为“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这篇文章被 认为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学派的正式开始。
PART 04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
研究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一、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
当我们对某个对象进行知觉时,并不是对对象的所有方面都有清晰的感知,其中的有些 方面能被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而凸现出来,这一部分就形成图形,而对象的另外一些方面 则退居到衬托的地位就形成背景。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三、哲学理论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受到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先验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的影响。格式 塔心理学把现象学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影响格式塔 心理学的哲学思想包括: 第一,康德的先验论。 第二,胡塞尔的现象学。 第三,实证主义。 此外,格式塔心理学还受到怀特海的新实在论观点和摩尔根的突创进化论的影响。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七、简单性原则
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进行知觉时,只要没有特定的要求,就会常常倾向于把对象看作是 有组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八、连续性原则
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 知觉为一个整体。
PART 05 第五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其他研究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五、好图形的原则
主体在知觉很多图形时,会尽可能地把一个图形看作是一 个好图形。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简单而稳定,即把不完 全的图形看作是一个完全的图形,把无意义的图形看作是 一个有意义的图形。
格式塔设计心理学
格式塔设计心理学
格式塔设计心理学是一种应用于设计的心理学理论,其基本思想
是通过设计元素的排列、组合、构成和交互来影响用户的感知、情感、认知和行为。
该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Karl Duncker和Wolfgang Köhler的实验,后来被美国心理学家Rudolf Arnheim和Don Norman等人深入发展和应用。
格式塔设计心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原则:格式塔设计心理学认为设计要符合人类感知、认知
和行为的基本原则,例如近似、对比、对称、重复、连续、接近性等。
这些原则能够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具有吸引力、易读性、易理解性和
易用性的设计。
2. 关注重点:格式塔设计心理学强调设计中的关注重点,即通过
设计元素排列的方式来引导用户注意力的方向。
设计师可以利用比例、空间、大小、颜色、图形、质地等元素来塑造关注重点,从而达到更
好的用户体验和交互效果。
3. 神经认知:格式塔设计心理学考虑的还有神经认知机制,即设
计如何通过刺激人类大脑的感知和认知机制来影响用户的情感和行为。
这一理论为设计师提供了更深入的思考方式和应用空间。
4. 用户测试:格式塔设计心理学强调用户测试的重要性,即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测试和改进设计,以确保用户的需求和期望被充分考虑和满足。
这也是格式塔设计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综上所述,格式塔设计心理学是一种理论和方法论,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设计领域,包括视觉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服装设计等。
通过应用这个理论,设计师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创造出更好的设计作品,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gestalt psychology 别名完形心理学诞生时间1912年创立人韦特海默起源地德国代表人物考夫卡、苛勒社会背景20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学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美国转移,但是格式塔心理学却出现于德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当时德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相对比较晚,但是自1871年德国统一后,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已经赶上并超过英、法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德国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也都是强调统一,强调主观能动性。
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也都受到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整体研究,心理学自然也不能例外。
哲学背景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除了受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影响外,还有其哲学背景.首先就是康德的哲学思想。
康德认为客观世界可以分为“现象”和“物自体”两个世界,人类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物自体,而对现象的认识则必须借助于人的先验范畴。
格式塔心理学接受了这种先验论思想的观点,只不过它把先验范畴改造成了“经验的原始组织”,这种经验的原始组织决定着我们怎样知觉外部世界。
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元素,心理对材料的知觉是赋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础并以组织的方式来进行的。
康德的这一思想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源泉以及理论构建和发展的主要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个哲学思想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方法就是观察者必须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对观察到的内容作如实的描述,从而使观察对象的本质得以展现。
第九讲 格式塔心理学
第三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似动现象的实验 韦特海默的解释:
似动现象是一个整体,是大脑的整体属性和 两条线的感觉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 朴素的不能人为分析的经验。
研究意义:
确立了一种心理学研究的新观点。
四、同型论(isomorphism) “空间上所经验到的秩序总是与大脑基 本过程分布上的功能秩序相一致。”
五、完形组织法则
图形-背景 接近法则 类似原则 闭合法则 连续法则 简单性法则
六、学习理论 (一)顿误学习
1.实验:动物学习和解决问题实验
直接实验 迂回实验
2.顿悟学习理论:顿悟学习是在对行为与目 的物的关系,行为与情景关系产生整体认识 后产生的。 3.顿误与试误的争论
二、小鸡啄米的实验
结论:动物对刺激的关 系而不是刺激本身做出 反应。
三、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直接经验和行为
直接经验:客观和主观经验 行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
(二)研究方法:
以现象学的方法指导心理学研究; 主张整体论,反对元素主义; 强调质的分析先于量的分析; 在方法上持开放态度,并不反对使用其他方法。
(三)拓扑学
在研究拓扑学的学者看来,一只兔子也是一个球体。
三、拓扑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拓扑心理学的指导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观:强调事物的本质和范 畴,科学的任务是发现内在本质。表现在心 理中就是以本能、驱力、性格等因素解释行 为的产生,力求发现决定这种行为的内在因 素。 伽利略的科学观:使科学研究的焦点从内部 本质的探讨转到内外结合的综合因果关系的 探讨。这一观点到心理学中,就是要在个体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去寻找行为产生的原因, 注重个案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
《心理旳发展》(1921);
《知觉:格式塔学派引论》(1922,英文);
《完形心理学原理》(1935)
历史背景
❖ 社会背景 ❖ 哲学背景 ❖ 自然科学背景 ❖ 心理学背景
社会背景
❖20世纪初,统一旳德意志帝国力量 崛起,妄图征服欧洲,称霸世界, 使各国都臣服于德意志帝国统治旳 整体。与此相适应,社会意识形态 都倾向于整体旳研究。
❖ 1934年因纳粹迫害移居美国,到哈佛大学任 教,第二年任宾夕法尼亚斯瓦特莫学院心理 学教授。
❖ 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1959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 主要著作: 《人猿旳智慧》(1917); 《完形心理学》(1929); 《价值在事实世界中旳地位》(1938); 《心理学中旳动力学》(1940)
❖ 小鸡视觉辨别试验:
苛勒,1918
以往对运动知觉旳解释
❖ 冯特旳眼球运动说 ❖ 马尔比旳后象混合说 ❖ 厄棱费尔旳感觉综合说
b1
a1
a2
b2
❖韦特海默旳观点:似动本身是一
种现象,是一种整体或完形,而不 是若干不动旳感觉元素旳集合。
❖进一步旳推论:心理现象旳整体是 不可分析为元素旳。因为整体并不 等于部分之和,整体是先于部分而 又决定各个部分旳。
韦特海默
Max Wertheimer ;1880-1943
❖ 完形心理学创始人,带领助手兼被试考 夫卡、苛勒从事似动现象试验,将完形 心理学旳原理应用于人类发明性思维旳 研究,并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发 明性思维旳主要性。
韦特海默
Max Wertheimer
韦特海默简介
❖ 生于布拉格,先就读于格拉茨大学法律系, 1923年转柏林大学学哲学和心理学,从师于 斯顿夫,1923年又转符茨堡大学,在屈尔佩 旳指导下获博士学位。
完形心理学格式塔
完形心理学格式塔
一、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
二、主要观点
主张应该研究人的经验及行为,强调经验与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并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苛勒把格式塔原理应用到发展心理学,并且研究了顿悟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完整的过程,是学习者对情景的重新分析之后得到的。
(一)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二)学习的实质是主体内部构造完型
三、案例
苛勒将大猩猩带到一间房子里,房顶上悬挂着香蕉,房内还有几个箱子。
大猩猩刚开始进入房间看到香蕉时,首先第一反应是直接用手去够香蕉,试图跳起来抓取香蕉,但是都没能达到目的。
于是它不在盲目乱跳了,而是静下来观察房间内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猩猩突然走到箱子旁边,将箱子挪到香蕉下面,站上去够香蕉。
如果一个箱子不够高,它还会将几个箱子叠加到一起,直到拿到香蕉。
苛勒通过实验认为,猩猩在这一过程中并未表现出盲目的尝试-错误的紊乱动作,而是通过对问题情景的分析,最后领悟了整个情景,并随即采取行动,顺利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顿悟。
在日常学习中也常见到顿悟现象。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一、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在中国称为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
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过程。
广义地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用格式塔这个术语研究心理学的整个领域。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
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
由于这个体系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故有时又称为柏林学派。
主要领导人是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中采纳并坚持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心物场(psycho-physical field)和同型论(isomorphism)。
考夫卡认为,世界是心物的,经验世界与物理世界不一样。
观察者知觉现实的观念称作心理场(psychological field),被知觉的现实称作物理场(physical field)。
为了说明两者的关系,可用图1为例。
这是一种人们熟知的视错觉。
不论观察者对该图观看多长时间,线条似乎都是向内盘旋直到中心。
这种螺旋效应是观察者的知觉产物,属于心理场。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一)2024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一)引言概述: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研究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它由瑞士心理学家Jean Piaget在20世纪中叶提出,并在后来得到了许多其他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进一步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认知发展,以及个体是如何逐步构建出对世界的概念和知识体系的。
1. 认知建构的基本原理-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对外界刺激的主动建构来实现的。
个体与环境发生互动,通过不断的感知、观察和思考,将信息加工和组织成有意义的知识结构。
- 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着从感知向符号操作的转变。
他们在感知基础上逐渐发展出符号化、内省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 认知建构过程中,个体通过不断适应和平衡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信息之间的关系,不断转换和重组认知模式。
2. 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征和能力。
- 在感知运动期,婴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探索世界,形成基本的感知能力。
- 前运算期阶段,儿童逐渐发展出符号化的能力,开始运用语言和符号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 具体运算期,儿童能够进行具体逻辑推理和操作,但仍受限于具体情境。
- 形式运算期,青少年开始具备抽象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处理更复杂的问题。
3. 认知与语言的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语言在认知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内化和外化,是构建和表达知识的重要工具。
- 儿童通过语言的使用和运用,不断扩展和丰富其认知能力。
语言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 语言的发展和个体的认知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两者相互促进并不断地相互调整。
4. 认知与社会经验的关系- 个体的认知发展离不开社会经验的支持和指导。
社会环境中的他人和文化传统对个体认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 社会互动和合作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个体扩展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
❖ 回到德国后任柏林大学实验室代理主任。后又被任命为缪 勒在哥廷根大学的继承人, 继承斯顿夫在柏林大学的职位。
❖ 在《格式塔心理学》一书中对格式塔运动作了最权威性和 最透彻的论述, 促进了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国甚至全世界范 围内的发展.。1956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 贡献奖, 195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 多产而有创造力的代表人物。
❖ 著作《类人猿的智慧实验》, 格式塔心理学的经典之作。
考夫卡(1886—1941)
❖ 美籍德裔心理学家, 于1909年在斯顿夫指导下获得哲学博 士学位, 曾在屈尔佩的实验室任助教一年。1912年参加了 韦特海默进行的似动现象实验, 格式塔学派的主要发言人。
❖ 三人中最多产的一位, 最早向美国心理学界介绍了格式塔 心理学, 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对象、方法等问题作了详尽的 阐述, 使格式塔心理学系统化。
❖ 这种科学观认为内在本质是事物发展的动因, 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这种内在的本质。表现在心 理学中, 就是以本能、驱力、性格类型等因素解
❖ 勒温的群体动力学
❖ 以拓扑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研究群体的生活 空间, 把群体作为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有机整体, 并在这种整体的水平上探求群体的行为和过程, 以及群体行为的潜在动力。这就是群体动力学的 基本思想。
❖ 正式诞生: 1912年惠特海默发表《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 究》。
❖ 主要观点: 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且 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从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二、格式塔心理学产生背景
1 整体观的思想传统
2
社会历史背景
3
哲学理论背景
4
心理学背景
5
科学背景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10第十章 格式塔心理学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和不足
(一)理论主张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
(二)理论观点和术语含糊不清 (三)对其他学派的批评过于苛刻 (四)实验不够严谨 (五)整体观不够彻底
用六根火 柴组成四个等 边三角形。
第三节
对格式塔心理学的评价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与贡献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和不足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
1933年纳粹窃取德国政权以后,格式塔 心理学的核心转到了美国。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与贡献
(一)开辟整体研究之先河
第十章重要知识点
名词解释
、格式塔心理学
、似动现象 、顿悟
P430 P437
P448 P430
简答题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顿悟学习的特征。
P448 、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 P455
论述题
、论述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P445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 要代表人物
★六、学习理论
(一)苛勒关于黑猩猩的学习的实验
(二)顿悟说及对尝试错误说的批判
(三)迁移
(四)记忆
(五)创造性思维
(一)苛勒关于黑 猩猩的学习的实验
★(二)顿悟说及对尝试错误说的批判
苛勒认为顿悟学习是 “参照场的整个形势,一种 完善解决的出现”。(P448) 和桑代克的试误说对立, 非渐进的量变过程,是突发 的、飞跃的质变过程。
★一、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二、主要代表人物
格式塔心理学
2、胡塞尔的现象学 胡塞尔把现象学应用到心理学问题上,呼吁一种意识的纯粹科 学;他提倡对经历体验到的心理活动采取详细而复杂的描述。胡塞尔 的现象学和格式塔运动是20世纪德国相同立志力量的产物,“现象学 改变了格式塔学者对待心理意识以及心理本身的态度,鼓舞着他们去 反抗冯特的传统,去探讨心理学研究的新的路径。” (三)科学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界的一股强大的新思潮直接影响了格式塔学派 的创立者。 1、以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尔为代表的场的观念的形成以及“场论”的进一 步完善与发展,对格式塔心理学家产生很大的影响。 2、爱因斯坦关于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著作也影响了格式塔心理学。 (四)心理学背景 1、马赫的影响 尽管马赫的经验主义与格式塔心理学家有很大的差异, 但他的《感觉的分析》一书却是格式塔理论灵感的源泉。 2、斯夫顿的影响 正是他把现象学思想引入心理学实验室,为他的学生 建立实验现象学和格式塔学派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直接推动了格式塔
七、心理发展和人格理论
(一)心理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家发现,极端的经验论和先天论观点都贬低了对发展的研究:经验 论者和先天论者不是试图去理解心理成长问题,而是去寻找符合自己理论的 东西。 代表人物:考夫卡 观点:格式塔原理可以广泛运用于儿童心理的发展,缺乏完善的发展心理学和比 较心理学,正常的成人心理学是不完善的。 贡献:1、 区分了外部观点内部观点(描述性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四个方面:a、运动方面的发展。b、感觉方面的发展。 c、感觉运动的发展。d、观念的发展。 (二)人格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把人格看成一个动力的整体。 代表人物: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
丁彧
第十四章 格式塔心理学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概述
一、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这一流派不像机能主义或行为主义那样明确地表示出它的性质。
综合上述两种涵义,它似乎意指物体及其形式和特征,但是,它不能译为“structure”(结构或构造)。
考夫卡曾指出:“这个名词不得译为英文structure,因为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争论的结果,structure在英美心理学界已得到了很明确而很不同的含义了。
”因此,考夫卡采用了E.B.铁钦纳对structure的译文“configuration”,中文译为“完形”。
所以,在我国,格式塔心理学又译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
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过程。
广义地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用格式塔这个术语研究心理学的整个领域。
格式塔心理学思想渊源:整体观的思想传统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
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社会历史背景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点有其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
格式塔心理学发端于20世纪初的德国,当时德意志帝国迅速崛起,妄图征服世界,称霸全球,使世界各国都臣服于德意志帝国的整体。
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德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科学等方面都倾向于整体的研究,心理学也不例外。
1894年狄尔泰在《叙述和分析心理学》中,提倡从研究经验着的整体出发,反抗艾宾浩斯的分析心理学;1906年斯特恩在《人与物》中,也强调人格的整体性,反对传统的元素主义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不过是在这种总的社会历史的思潮下,在心理学里产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哲学理论背景影响格式塔心理学的哲学思想包括:1.康德的先验论 2.胡塞尔的现象学3.实证主义4.怀特海的新实在论观点 5.摩尔根的突创进化论科学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界产生了许多新发现,其中物理学中“场论”思想对格式塔心理学更有直接的影响。
心理学背景:马赫的影响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形式元素说,他在《感觉的分析》一书中,把感觉当作一切科学研究的对象,并认为物理学所处理的声、光、温度的世界,也就是心理学所对待的声、光、温度的世界;同时他也注意到了一些关系的问题。
形质学派的影响在马赫和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影响下,厄棱费尔提出"形质"学说,把不能用一般的感觉所能说明的经验性质,称之为形质;他认为形质不是感觉的简单的凑合,而是感觉成分属于另一种组织形式的新的性质。
这些对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韦特海默知觉实验似动现象的实验20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M.韦特海默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似动现象。
他相继呈现一条垂直(a)和一条水平(b)的发亮线段(见图似动现象实验示意),改变两条线段呈现的时距,并测量对它们的知觉经验。
结果发现,当两条线段的距离短于30毫秒时,人们看到a、b同时出现;当时距长于200毫秒时,看到a、b先后出现;当时距约为60毫秒时,看到线段从a向b运动。
韦特海默说,当视网膜受到两条线段的刺激后,会引起皮层相应区域的兴奋。
在适当的时空条件下,这两个兴奋回路之间发生融合,形成短路,因而得到运动的印象。
对似动现象的解释物体在快速运动时,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
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
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
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 -0.4秒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是视神经对图象速度的反应,速度对暂留的作用很大,暂留图象没有纵深幻觉。
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心理学理解格式塔“不是用主观方法把原本存在的碎片结合起来的内容的总和,或主观随意决定的结构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韦特海默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1880年4月15日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1943年10月12日卒于美国纽约州的新罗谢尔。
早期学习法律和哲学,后转学心理学。
1904年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12年与W.苛勒及K.考夫卡在法兰克福共同研究似动现象。
在这个研究的基础上,他们建立了格式塔心理学。
1916~1929年间,他任职于弗里德里希-威尔海姆大学。
此后又回到法兰克福。
由于对希特勒的不满,他于1933年离开德国,受聘为美国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
苛勒苛勒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1887年,苛勒生于波罗地海的雷维尔(现属爱沙尼亚)。
5岁时,全家搬到德国北部。
他先后在德国杜平根、波恩、柏林大学就读。
1909年在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顿夫的指导下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
1910年,苛勒接受法兰克福大学的邀请,在该校任职。
在此期间,他与另外一位心理学家考夫卡(Kutr Koffka)共同惠特海默(Max Wertheimer)在法兰克福大学进行的"似动"实验。
通过参加这一实验,苛勒和考夫卡接受了惠特海默的思想。
1913年,惠特海默发表了《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一文,格式塔心理学正式诞生,法兰克福大学成为当时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基地,苛勒、考夫卡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主干力量。
考夫卡库尔特考夫卡(1886-1941)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考夫卡于1886年3月18日出生于德国柏林,1903—1904年在爱丁堡大学学习,期间对科学和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曾就读于柏林大学,和韦特海默、柯勒都受业于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司徒姆夫。
1909年,考夫卡以《节奏理论的实验研究》一文获得博士学位。
自1910年起,他到法兰克福大学同韦特海默和柯勒开始了长期合作。
1912年,考夫卡参加了韦特海默进行的拟动现象实验,并成为格式塔学派的主要发言人。
1911年至1924年,考夫卡曾在德国基赞大学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精神病医院从事大脑损伤和失语症患者的研究工作。
战后,美国心理学界慢慢开始关注正在德国兴起的这一新学派,因而邀请考夫卡为美国《心理学公报》写一篇关于格式塔的论文。
1924年,考夫卡移居美国,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和斯密斯学院任访问教授。
1927年考夫卡被任命为美国斯密斯学院心理学研究教授,主要从事知觉的实验研究。
1932年,考夫卡曾随一个探险队来到中亚进行研究中亚人的调查工作。
考夫卡最早向美国心理学界介绍了格式塔心理学,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对象、方法等问题做了详尽的阐述,使格式塔心理学系统化。
其主要著作有《心理发展原理》、《知觉:格式塔学说引论》、《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935年出版)等书。
在美学方面,他的主要论著是《艺术心理学问题》。
1941年11月22日,考夫卡卒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北安普顿。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直接经验格式塔心理学也以行为为心理学的对象,但在实质上并不否认意识。
苛勒用"经验"为意识的同义词。
苛勒用心理学和物理学相比较,认为物理学家研究物理现象,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现象,都离不开直接经验。
但物理学仅仅处理客观经验,而心理学要兼行处理主观经验;所以物理学可以采用客观的研究法和量的测量,而心理学则须满足于质的研究和推测。
因此研究行为要以客观经验和主观经验互相印证,而华生的行为主义则根本否定了意识或经验行为和行为场考夫卡认为心理学的对象除行为外,还有所谓的心理物理场。
这个心理物理场含有自我和环境的两极性,而这两极的每一部分都各有它自己的结构。
考夫卡又把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地理环境就是现实的环境,行为环境是意想中的环境。
他认为行为产生于行为环境,受行为环境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格式塔心理学家主张采用直接观察法,即不破坏自然经验的内省法。
他们以直接经验为研究的对象,而直接经验是自然而然观察到的完整的现象,所以他们主张采取自然的观察法,而这种观察离不开直接经验,因而他们也并不否定内省法,只是反对人为的分析的内省法,认为这种人为分析有损于自然经验的完整。
格式塔心理学家也采用控制一定条件而自然进行观察的现象论实验法,比如鲁宾的两可图形的研究。
他们认为经验是很难用数量来计算的,所以心理学不宜在年轻时期立即作量的研究,而只能对经验进行质的分析,并且量的研究也需要直接经验的观察。
格式塔心理学的同型论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现象是完整的格式塔,是完形,不能被人为的区分为元素。
惠太海默认为感觉元素不是自然而然观察到的现象,而是人为的抽象的产物。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自然而然经验到的现象都自成一个格式塔,这个格式塔是一个通体相关的有组织的整体,它不是部分之和,而部分也不含有整体的特性。
格式塔不仅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并且本身含有一定的意义,可以不受以前经验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都有同样格式塔的性质,因而它们都是同型的。
既然物理现象与心理现象、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是同型的,那么它们之间就有着相对等的关系。
比如,我们的空间知觉、时间知觉都是和大脑皮层内的同样过程相对等的。
格式塔心理学家把他们解决心物和心身关系的这种理论称为同型论。
这种理论否定了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脑的机能,并且带有浓厚的思辨和推论的性质,它实际上不过是身心平行论的翻版。
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组织原则图形与背景在具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对象突现出来形成图形,有些对象退居到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
一般说来,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大,图形就越可突出而成为我们的知觉对象。
例如,我们在寂静中比较容易听到清脆的钟声,在绿叶中比较容易发现红花。
反之,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小,就越是难以把图形与背景分开,军事上的伪装便是如此。
要使图形成为知觉的对象,不仅要具备突出的特点,而且应具有明确的轮廓。
明暗度和统一性。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特征不是物理刺激物的特性,而是心理场的特性。
一个物体,例如一块冰,就物理意义而言,具有轮廓、硬度、高度,以及其他一些特性,但如果此物没有成为注意的中心,它就不会成为图形,而只能成为背景,从而在观察者的心理场内缺乏轮廓、硬度、高度等等。
一俟它成为观察者的注意中心,便又成为图形,呈现轮廓、硬度、高度等等。
接近性和连续性某些距离较短或互相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例如,图7表明,距离较近而毗邻的两线,自然而然地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连续性指对线条的一种知觉倾向,如图8所示,尽管线条受其他线条阻断,却仍像未阻断或仍然连续着一样为人们所经验到完整和闭合倾向知觉印象随环境而呈现最为完善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