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对比阅读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课内外古诗文对比阅读49篇(精美排版带答案)优选全文

部编版初中课内外古诗文对比阅读49篇(精美排版带答案)优选全文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学者精心编制而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我们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1、【甲】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乐在其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①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②富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注释】:①肱:(gōng)胳膊②义:遵守道义。

【2015福建泉州】1.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解释加点词。

⑴古来共.谈:________ ⑵夕日欲颓.:________⑶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⑵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4.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翻译:【乙】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

不遵守道义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答案:1.B(A项前一个“见”意为“看见”,后一个“意为”了解;B项两个“之”意思均为“的”;C项前一个“于”意为“对于”,后一个“于”意为“比”;D项前一个“自”意为“自从”,后一个“自”意为“如果”。

)2.(1)共同,一起(2)坠落(3)欣赏3.(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彼此起伏地鸣叫。

(2)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

乙文:(1)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

(2)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安徽·中考真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

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初,公之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

幼子先遣归。

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

公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

已而夷大③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

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

③:舰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布衣:(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3)终不为妻子计计:(4)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度: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18.诸葛亮和关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4·甘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八年级重点古文对比阅读

八年级重点古文对比阅读

阅读(一)[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襄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加点的词。

(1)急湍甚.箭()(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至于夏水襄.陵() (4)属.引凄异()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3.【甲】文和【乙】文都写了山水风光,但是两文的结构安排有别,【甲】文先用几个字总写,然后再写,最后写奇山;【乙】文则是先写,后写。

4.【甲】文和【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其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从【甲】文中的“望峰息心”和“”可看出还反映出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心态。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 窥谷忘反.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9.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卷版)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卷版)

专题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2·贵州黔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国】《孟子·告子下》)【乙】吾观史蝤①以不能进蘧伯玉②而退弥子瑕③,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因为)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贤能的人)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一定)复(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宋】苏洵《管仲论》)注:①史蝤:蝤qiū。

春秋时卫国大臣,以敢谏闻名。

②蘧伯玉:蘧qú。

春秋时卫国大臣。

③弥子瑕:春秋时卫国将军。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②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③萧何且.死____________④固.宜如此也___________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3.【甲】文用舜等先贤的例子证明要担当大任,必须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练,简要谈谈你从这段话受到的启发。

4.【甲】文中点到的“管夷吾”,即是【乙】文中的管仲。

对这位担当大任的人,苏洵说“彼管仲者,何以死哉?”(那个管仲呀,为什么可以没有荐贤自代就死了呢?),包含了委婉批评色彩。

说说批评了管仲什么。

(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学生版)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学生版)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

专题08文言文对比阅读(一)(23-24九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蔽,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颜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宋欧阳修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涂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绝:断,断绝。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既:已经。

D.掇.幽芳而荫乔木掇:收拾。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C.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D.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4.甲、乙两段文字的相同点有哪些?(23-24九年级上·山东威海·期中)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专题04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弈》对比14篇)-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

专题04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弈》对比14篇)-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

专题04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弈》对比14篇)温馨提示:文言文对比阅读是期中必考题型,一定加强对应题型的训练,根据期中范围,《学弈》是本次必考文章,希望做到会一反三!一、文言文阅读【甲】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①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②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③曰:“七录”。

(七录《明史·张溥传》)注:①手:亲手。

②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

③斋:书房或学舍。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通过之善.弈者也(2)弗若..之矣(3)思援.弓而缴之(4)日沃汤.数次2.翻译下列句子(1)为是其智弗若与?(2)如是者六七始已。

3.【甲】文在写二人学弈的过程中运用了的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不胜枚举,你还能举出一个事例吗?阅读《学弈》,完成下面小题。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学弈》选自《》。

作者用的写作方法叙述了二人对待学习的态度。

6.翻译句中加点的词。

(1)使弈秋诲.二人弈(2)思援.弓缴而射之(3)为是其智弗.若与(4)曰:非然.也。

7.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一人虽听之.C.思援弓缴而射之.D.虽与之.俱学8.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限断一处)。

使弈秋诲二人弈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10.你从《学弈》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甲}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甲)南山①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②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孟郊《游终南山》(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注释:①南山:指终南山。

②即:到。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鸢飞戾天者(2)望峰息心(3)经纶世务者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1分)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D.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10.(甲)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乙)文中哪八个字可以概括富春江山水特点?(3分)11.简要赏析(甲)诗“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中“驱”、“拂”二字的`表达效果。

(3分)12.(乙)文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感受是“窥谷忘反”,(甲)诗中表达了类似体验的句子是:。

(2分)13.(甲)(乙)两则诗文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参考答案:7.(1)至。

(2)平息。

(3)经营,治理(或“筹划”)。

(3分。

每空1分)8.C(1分)9.(1)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2)山凭依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伸展,仿佛在互比高远。

(共4分。

每小题2分,修辞翻译恰当,关键词语理解正确即可)10.高大(或“气势宏大”“高耸”“高大雄伟”等),幽深。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共3分。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 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养竹记》的课外文言 文阅读文段.这个标题和《爱莲说》放在一起对比 其中的大概意思不言而喻.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 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 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解题技巧:注意四个步骤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一、文言文对比阅读考点分析:
<1>、翻译常见实词含义的异同,如通假字、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2>用课内掌握的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 材料中相应的问题; <3>将阅读材料中的 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比较阅读材 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 <5>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的异同;<6>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 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 不同启示.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
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 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 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 同学们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 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 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 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 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 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 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解题技巧:注意四个步骤
解题技巧:四个步骤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基础题+提升题+创新题三位一体)(2024上·上海闵行·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醉翁亭记(节选)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伯父君谟,号“美髯须”。

仁宗一日属清闲之燕,偶顾.问曰:“卿髯甚美,长夜覆之于衾下乎,将置之于外乎?”君谟无以对。

归舍,暮就寝,思圣语,以髯置之内外,悉不安,递A.(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着。

B.(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心,于是一夜不能睡觉。

C.(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都感觉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觉。

D.(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都感觉不安心,于是一夜不能睡着。

间”,表现了太守的思想。

5.【甲】诗“悠然见南山”一句有版本作“悠然望南山”,苏轼认为“望”不如“见”,用【丙】文的话说,“望”出于“”而“见”出于“”。

【丙】文给我们的启发是(2024上·上海浦东新·九年级一模卷)【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醉翁亭记》《答谢中书书》[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翻译下面的句子(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欢乐,但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2.在描写景物方面,两文都充分调动感官,将景物写得有声有色。

请举例加以说明。

示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充分将视觉与听觉结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

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调动嗅觉、视觉、触觉等,将四季的景物的各自特征很好的体现出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出作者娱情山水的情怀。

3.两文都写到作者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融合,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下面句子作一下分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示例: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二)(含答案)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二)(含答案)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二)(含答案)(六)【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醉翁亭记(节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

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6.甲文作者(人名)和乙文作者(人名)都是(朝代)人。

(3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6分)(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解释丙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人不得()9.以下对丙文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因为天下(归顺)而快乐,因为天下(不顺)而忧愁,这样不是王者,从来也不是。

B.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的,是没有过的。

C.因为天下(归顺)而快乐,因为天下(不顺)而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从来没有。

D.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但是这样成为王者,是没有过的。

10.以下对甲乙丙三文的理解和分析,最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甲文运用了抒情和议论,抒发了作者远大的胸襟和政治抱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乙]
荀崧①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②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③将士,且战且前,及入鲁阳山获免④。自诣⑤石览乞师;又为⑥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节选自《晋书·列女·荀灌》,有删改)
【乙文】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①,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②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明史·张溥传》)
【注①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②斋:书房或学舍。
1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乙文庄周以比喻的方式阐明拒绝的理由,其实庄周的志趣是回归自然,逍遥自得。
10.《逍遥游》塑造了积极进取的鲲鹏的形象,这是否与道家思想矛盾?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
【甲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口技》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古文对比阅读(带答案版)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古文对比阅读(带答案版)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古文对比阅读(带答案版)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黄州定惠院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

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

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

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

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

晚乃步出城东,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③,移种雪堂之西。

(苏轼《记游定惠院》)【注】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

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

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

③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月色入户户:_______________②水中藻、荇交横交横:_______________③晚乃步出城东步: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项中画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B.①欣然起行②然以予故C.①相与步于中庭②往憩于尚氏之第D.①庭下如积水空明②如大珠累累(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

(4)简要说说【甲】文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5)【乙】文中,定惠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变化有没有影响苏轼的游兴?为什么?【答案】(1)①门,②交错纵横,③散步B(3)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②每年海棠花开的时候,一定带着客人置办酒席,我已在海棠花下醉了五次了。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一)(含答案)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一)(含答案)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一)(含答案)【丙】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丙】勾践卧薪尝胆①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汝忘会稽之耻③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注释]①选自《史记》,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

②苦身焦思: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③会稽之耻:指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兵围会稽,勾践屈膝称臣求和之耻辱。

5.【甲】【乙】【丙】三部作品按创作年代先后排序,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乙】【甲】【丙】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身自耕作()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8.三篇作品中的人物都面临了人生中的“难”:(8分)(1)【甲】诗中,诗人最初面对“难”时的行为表现是“□□□□”;(2)【乙】文中,作者列举的历史人物在经历了“难”之后的结果是,主要是因为这些“难”对于他们具有“”的作用;(3)【丙】文中,勾践面对“难”的行为表现可以用□这一成语来概括。

9.三篇作品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意义各有侧重。

(6分)【甲】诗启发我们:【乙】文启发我们:【丙】文启发我们:答案5.(2分)B6.(2分)(1)(被)选拔、(被)任用(2分)(2)劳作、劳动7.(3分)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重点字词:“故”“任”“于”)8.(1)(2分)停杯投箸(拔剑四顾);(2)(2分)最终获得了成功(有所成就);(2分)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2分)卧薪尝胆9.(2分)(1)面对困境,要有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2分)(2)人才是在忧患中造就的(忧患可以磨炼人的意志)(2分)(3)“知耻而后勇”才能有成功的机会。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三)(含答案)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三)(含答案)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三)(含答案)【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楚王闻之,召令尹子西而问焉:“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①,可以示诸?”令尹子西对曰:“臣不知也。

”召昭奚恤问焉,昭奚恤对曰:“此欲观吾国之得失而图之,国之宝器,在于贤臣,夫珠宝玩好之物,非国所宝之重者。

”王遂使昭奚恤应之。

(选自《新序·杂事第一》)[注释]①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和氏璧、随侯珠,是春秋时期的珍宝。

5.【甲】文的作者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以下()项也是他的作品,收录于教材中。

(4分)A.《北冥有鱼》B.《记承天寺夜游》C.《醉翁亭记》D.《富贵不能淫》6.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曾益其所不能()(2)秦欲伐楚()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线句。

(3分)8.以上两段选文都探讨了治国理念。

【甲】文论证了的观点。

【乙】文中楚王认为国之宝器是,而昭奚恤认为是;“王遂使昭奚恤应之”说明楚王认识到的道理。

(9分)9.以下对昭奚恤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有政治远见B.洁身自好C.有高远志向D.智勇双全答案:5.(4分)孟子(孟轲)D6.(4分)(1)增加(2)攻打,讨伐7.(3分)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8.(9分,第一空3分,其余各空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珠宝玩好之物(和氏之璧,随侯之珠)贤臣人才是国家真正的财富9.(2分)A参考译文:秦国想要攻打楚国,派使者去楚国参观楚国的国宝。

楚王听说,叫来令尹子西问:“秦国想参观我国的国宝,和氏璧、随侯珠,可以给他看吗?”子西说:“臣不知道。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18_与朱元思书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18_与朱元思书

专题18 与朱元思书(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猛浪若奔.奔:奔跑B.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C.蒙络.摇缀络:缠绕D.心乐.之乐:以⋯⋯为乐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蝉则.千转不穷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乃记之.而去吾妻之.美我者C.相与步于.中庭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潭西南而.望学而.不思则罔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A.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B.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C.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D.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06_穿井得一人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06_穿井得一人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2023·上海宝山·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

使.国工④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选自《郁离子》,有删改)【注释】①斫:欧断。

②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③太常:祭祀礼乐的官署。

④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

⑤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

1.【甲】文选自《________》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及.其家穿井( )(2)使.国工视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中,面对“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消息,宋君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面对“献琴被拒”的结果,工之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下列对两则寓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传播范围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B.【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处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06文言文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

06文言文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

07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狼(节选)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黠童子换马一童子随主人宦游。

从县中索骑,彼所值甚驽下。

望后来人得骏马驰而来手握缰绳佯泣于马上。

后来问曰:“何泣也?”曰:“吾马奔逸绝尘,深惧其泛驾而伤我也。

”后来以为稚弱可信,意此马更佳,乃下地与之易。

童子既得马,策而去,后来人乘马,始悟其欺,追之不及。

1.联系语境,推断和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1)乃悟前狼假寐( )A乃下地与之易B.始悟其欺C.方欲行(2)而顷刻两毙( )A人不知而不愠B.择其善者而从之C.策而去2.用“/”为选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望后来人得骏马驰而来手握缰绳佯泣于马上3.用现代汉语写出选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吾马奔逸绝尘,深惧其泛驾而伤我也。

4.小组讨论时,小华和小文的对话碰撞出了思维火花,请你参与。

小华:我发现两文都用了“黠”字评价狼和童子,是不是都有讽刺的意味?小文:我认为甲文是在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猾,终归会被识破和消灭。

但乙文似乎是在夸奖童子,感觉对“后来人”的讽刺意味很明显。

看了两位同学的对话,你对“童子”和“后来人”的做法有了怎样独到而具体的评价?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见解。

“我”评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评后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B A2.望后来人得骏马/驰而来/手握缰绳/佯泣于马上。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广东专用)(原卷版)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广东专用)(原卷版)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2秋·广东茂名·八年级茂名市第一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④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注】①拏(ná),撑(船)。

②毳(cuì)衣,裘皮衣服。

毳,鸟兽的细毛。

③雾淞(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④)三大白,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解.衣欲睡善解.人意B.湖中人鸟声俱.绝四时俱.备C.是金陵人,客.此不速之客.D.上.下一白负势竞上.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想到没有和我一同享受这快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理解:苏轼不愿独自赏月,去找张怀民同赏。

“遂”字体现出他的毫不迟疑,可见张怀民是他的知己,是要分享快乐时首先想到的人。

B.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翻译:我撑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训练1、《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张岱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6分)五色交辉..()能与.(yù)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雾淞..沆砀()余挐.一小舟()二、一词多义。

(6分)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夕日欲颓.颓.然其间者B、清.流见底回清.倒影C、四时.俱备有时.见日D、山川之.美欲界之.仙都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沉鳞.竞跃锦鳞.游泳B、相与步于.中庭假借于.藏书之家C、清流见.底才美不外见.D、青林翠竹.非丝非竹.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上下一.白长堤一.痕B、遂至.承天寺至.舍C、人鸟声俱绝.沿溯阻绝.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三、翻译句子。

(6分)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内容理解。

(19分)1、从表达方式看:(3分)《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两文都紧扣景物特征进行(表达方式),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都自己的一段游赏经历。

2、从写景方法看:(7分)《答谢中书书》作者紧扣“_____”字,以清峻的笔触,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描写了_____________景色,展现了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

《记承天寺夜游》以凝练的笔墨,使用修辞写出_______之美,创造了一个__________的艺术境界。

《湖心亭看雪》则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手法,传达出的形与神,颇有韵味。

3、从思想感情上看:(9分)【甲】【乙】【丙】三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但作者的心绪不同。

《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堪称隐居的“_____”人,景中传达了作者______ _______________。

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志趣。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贬的“_____”人,传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都浓缩在文中“____ ______”的语句中。

《湖心亭看雪》中张岱是“”人,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迁移。

(3分)1、试探究“仙人”“闲人”“痴人”的含义,并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他们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峡》与《小石潭记》比较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略无阙.处()②沿溯.阻绝()③往来翕忽..()④斗.折蛇行()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绝.谳多生怪柏哀转久绝.B.伐.竹取道齐师伐.我C. 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 D.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属.引凄异忠之属.也B.参差披拂.行拂.乱其所为C. 隐天蔽.日王之蔽.甚矣 D.或.王命急宣或.置酒而招之4、翻译句子。

(4分)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5、内容理解:(4分)⑴《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之情。

⑵《小石潭记》按照顺序,抓住小石潭的特点,着意渲染它的气氛,传达出作者在贬居的寂寞生活处境中的的心境。

6、写法探究:(6分)⑴[甲]文第一段运用描写与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总写了三峡的特点。

⑵[乙]文第四段运用描写,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和氛围。

⑶[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3、《与朱元思书》和《三峡》比较阅读[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襄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字词句的把握。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水皆缥碧..() (2)负.势竞上() (3)横柯.上蔽() (4)争高直指..()(5)略无阙.处() (6)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阻绝()⑻属引.凄异()2.下列几组加点词语词义相同的一项()A自.富阳至桐庐自.非亭午夜分 B从.流飘荡战则请从.C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D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B猿则百叫无绝.空谷传响,哀转久绝.C春冬之.时心乐之. D 巴东三.峡巫峡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A蝉则千转.不穷哀转.久绝B天下独绝.沿溯阻绝.C隐天蔽日.有时见日. D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A回清.倒影清.荣峻茂B自富阳至.桐庐至.于夏水襄陵C其.间千二百里飞漱其.间D故.渔者歌曰扶苏以数谏故.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⑶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⑷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二.文章内容整体把握。

1、《与朱元思书》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写出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致。

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用“”总括山光水色的特点。

接着自然转入对、的描写了,进而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的高洁志趣。

所以本文写作本志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2、《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

作者从“”、“”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夏:水大流急;春冬: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的不同景象,分别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三、比较阅读1.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突出了山的高耸。

2.【甲】文和【乙】文都是山水小品文,都写了山水风光,但是两文的结构安排有别:【甲】文先用“”几个字总写,然后再写,最后写奇山;【乙】文则是先写,后写。

3.【甲】文和【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其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从【甲】文中的“望峰息心”和“”可看出还反映出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心态。

4.【甲】文和【乙】文在内容上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4、《与朱元思书》与《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20分)[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