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及教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4篇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1综合应用自行车里的数学是在第三单元比例之后安排的。
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并加深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自行车里的数学主要研究两个问题: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一、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这一部分由以下4个环节组成。
1.提出问题。
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的熟悉两种不同型号自行车的图片,直接提问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的研究。
2.分析问题。
教材分两步呈现。
首先,呈现了学生探讨如何解决问题的场面,提出了两种方案。
一,通过直接测量来解决问题,但误差较大。
二,通过车轮的周长乘上后齿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接下来,呈现了学生探讨如何解决第二个方案中的关键问题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的过程。
学生想到如果只凭观察是数不清的,要通过更精确的方法找出答案。
学生根据链条间的孔与前后两个齿轮的每个齿对应,前齿轮转过一个齿,后齿轮也一定转过一个齿,判断出:前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从而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3.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首先,学生根据分析问题得到解题思路,建立数学模型: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接下来,学生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再代入数学模型,求出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精品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自行车里数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自行车里数学》。
具体内容为第五章《比例尺、旋转和圆》中第三节“自行车里数学”。
我们将通过自行车实例,探究齿轮、链条、轮径之间数学关系,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自行车齿轮、链条、轮径之间数学关系,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行车齿轮、链条、轮径之间数学关系推导和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自行车模型、多媒体课件、板书用具。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直尺、圆规、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自行车模型,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结构,引导学生思考:自行车齿轮、链条、轮径之间是否存在数学关系?2. 例题讲解(1)展示自行车齿轮、链条、轮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齿轮齿数与轮径关系。
(2)讲解比例尺概念,推导齿轮、链条、轮径之间数学关系。
(3)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动手计算,加深理解。
3. 随堂练习设计两道有关自行车数学关系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比例尺?如何应用?六、板书设计1. 自行车里数学2. 内容:(1)齿轮、链条、轮径数学关系(2)比例尺概念及应用(3)例题解析(4)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自行车前齿轮齿数为40,后齿轮齿数为20,前轮直径为2米,求后轮直径。
(2)应用题:小华骑自行车行驶1000米,前齿轮转400圈,求后齿轮转多少圈?2. 答案:(1)后轮直径为1米。
(2)后齿轮转200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自行车里数学表现出浓厚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部分学生对比例尺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人教版小学6年级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章节教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
2.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探究自行车蹬一圈前进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2)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2.难点理解自行车前后齿轮齿数与转数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展示自行车的图片,提问学生自行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对自行车结构的了解。
2.引出课题:自行车里的数学(二)新授(20分钟)1.研究自行车的运动原理让学生观察自行车,指出自行车的动力传递部分(脚踏板、前齿轮、链条、后齿轮、后轮)。
讲解:脚踏板带动前齿轮转动,通过链条带动后齿轮转动,从而驱动后轮前进。
2.探究蹬一圈自行车前进的距离提出问题:蹬一圈自行车,自行车能前进多远?小组合作:测量自行车前、后齿轮的齿数,车轮的直径。
引导学生分析: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前齿轮转数÷后齿轮转数;蹬一圈,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车轮周长×后齿轮转的圈数=前进的距离。
得出公式:前进的距离=车轮周长×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3.实际计算与验证给出一组自行车的数据,让学生计算蹬一圈前进的距离,并实际测量进行验证。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教材中的练习题,已知自行车的某些参数,计算蹬一圈前进的距离或根据要求设计自行车的传动结构。
例1:一辆自行车,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车轮直径是70厘米,蹬一圈能前进多少米?例2:如果要让自行车蹬一圈前进5米,前齿轮齿数为30,后齿轮齿数应是多少?(车轮直径为60厘米)2.小组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案。
(四)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自行车里的数学知识,包括运动原理和距离计算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包括齿轮的齿数比与自行车行驶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自行车相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自行车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前齿轮、后齿轮以及车轮的齿数比与自行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3.变速自行车的原理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包括齿轮的齿数比与行驶距离的关系。
•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与自行车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实物自行车:用于学生观察和测量。
•投影仪: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PPT:用于讲解和演示。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齿轮的基本知识,为学习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做铺垫。
2.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3.学生活动:测量自行车的各个部分,记录数据,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实物自行车,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详细讲解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包括齿轮的齿数比与行驶距离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变速自行车的原理和应用。
3.巩固练习: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计算不同齿轮组合下自行车的行驶距离等。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及其应用。
七、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小测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及其应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自行车中的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自行车中的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的计算方法,探索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2.引领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建立数学模型一一解释并应用”基本过程,获得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探索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
2.弄清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自行车图片,师生对话引入课题。
二、学习准备1.观察并思考:自行车里蕴藏道哪些有趣的知识呢?预设1:车架是三角形,这利用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预设2:车轮是圆形的,车轴装在圆心的位置,这里利用了同一圆的半径都相等;预设3……2.讨论:自行车是怎样向前行进的呢?(引导学生得出:脚踏板带动前齿轮,前齿轮带动后齿轮,后齿轮又带动后轮转动。
)3.王老师骑着一辆车轮半径为30cm的自行车,从家到学校车轮刚好转了100圈,你能算出王老师家到学校有多远吗?三、探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一辆自行车,脚踏板蹬一圈。
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3.方案一:直接测量。
学生讨论得出直接测量的方法,并根据实际条件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得出:测量的方法误差较大,不太准确。
4.方案二:计算的方法(1)思考:要计算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该怎样计算呢?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蹬一圈的路程=车轮转动的圈数×车轮的周长。
(2)探究车轮转动的圈数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展示:预设1:车轮转动的圈数与前后齿轮有关。
预设2:前齿轮转动几个齿,后齿轮也转动几个齿,也就是说“前齿轮转动的总齿数=后齿轮转动的总齿数”。
预设3:根据以上分析我得出:前齿轮齿数×1=后齿轮齿数×后齿轮转动圈数,从而得出:后齿轮转动圈数=后齿轮齿数前齿轮齿数1× 预设4:得出了后齿轮转动的圈数,也就知道了车轮转动的圈数,接下来用“车轮转动的圈数×车轮的周长”就得出了自行车蹬一圈所走的路程。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七章《自行车里的数学》。
具体内容包括:自行车各个部位的名称,自行车与数学的关系,以及自行车中涉及到的计算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自行车的各个部位及其名称,理解自行车与数学的关系,掌握自行车中涉及到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爱护自行车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行车与数学的结合,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自行车各个部位的名称,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自行车一辆,挂图,计算器。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辆自行车,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的各个部位,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讨论:自行车与数学有什么关系?2. 探究新知(1)教师讲解自行车与数学的结合,引导学生理解自行车中的计算问题。
3. 例题讲解(1)计算自行车轮子的周长。
(2)计算自行车行驶一定距离所需的圈数。
4. 随堂练习(1)计算自行车行驶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2)计算自行车行驶一定时间所走的距离。
六、板书设计1. 自行车的各个部位及名称。
2. 自行车与数学的关系。
3. 自行车中的计算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自行车轮子的直径。
(2)计算自行车行驶10公里所需的圈数。
2. 答案:(1)轮子直径 = 周长× π(2)圈数 = 行驶距离÷ 轮子周长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自行车与数学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计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自行车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如速度、加速度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六年级下册数学《自行车里数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自行车里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七章《自行车里的数学》。
具体内容包括:自行车各个部位的名称,自行车行驶过程中涉及的数学原理,如齿轮、链条、轮径等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自行车速度、时间、路程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自行车各部位的名称及功能,理解自行车行驶过程中的数学原理,能够运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行车行驶过程中的数学原理,如齿轮、链条、轮径等之间的比例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比例关系解决自行车速度、时间、路程的计算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自行车一辆,尺子,计算器。
2. 学具:每组一套齿轮、链条、轮径模型,计算器,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自行车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的各个部位,了解其名称和功能。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自行车齿轮、链条、轮径之间的比例关系为例,讲解数学原理,并进行计算演示。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操作齿轮、链条、轮径模型,计算不同比例下的速度、时间、路程。
4.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自行车行驶过程中涉及的力学原理,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
六、板书设计1. 自行车各部位名称及功能2. 数学原理:齿轮、链条、轮径之间的比例关系3. 速度、时间、路程的计算公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假设自行车的齿轮直径为50cm,链条齿轮直径为10cm,后轮直径为70cm,求自行车的速度(假设链条不打滑)。
2. 答案:速度 = 齿轮直径 / 链条齿轮直径× 后轮直径 = 50 / 10 × 70 = 350cm/s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行车行驶过程中的数学原理。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6课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6课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6课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第【1】篇〗教学设计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材第67页。
1. 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 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当总齿数一定时,齿轮数与转的圈数成反比例。
难点: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前齿轮数÷后齿轮数)圈。
课件。
1.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这两种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教师出示与自行车有关的数据、图片。
2. 自行车里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1. 教学活动1。
(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分析问题。
①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后齿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
②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前齿轮转数×前齿轮齿数=后齿轮转数×后齿轮齿数(3)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①蹬一圈自行车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②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代入上述模型,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
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再比较结果。
2. 教学活动2。
(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①了解变速自行车结构。
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②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12种)(2)分析问题,求解,并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6课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第【2】篇〗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目标:1.使用所学的圆、比例、排列组合等知识解决问题,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学案单位:年级:六年级设计者:学生姓名:教材分析:综合应用《自行车里的数学》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下册中在第三单元“比例”之后安排的。
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并加深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自行车里的数学》主要研究两个问题: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变速自行车的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教学理念: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
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数学生活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肯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过程。
”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小到日常购物,大到航空航天工程等数据的处理。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许多教学内容都建立了形象的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自行车里的数学》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实际问题。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2一. 教材分析《自行车里的数学》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题,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和探索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主要包括自行车的结构、尺寸、比例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自行车运动中的速度、时间、路程等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计量单位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自行车相关的数学问题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相关尺寸,认识自行车运动中的速度、时间、路程等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自行车的结构、尺寸、比例等方面的知识。
2.自行车运动中的速度、时间、路程等概念及其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自行车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尺寸。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自行车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实例教学法:以实际自行车运动为例,讲解速度、时间、路程等概念。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自行车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数学知识资料,以便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引导。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自行车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自行车结构、尺寸、比例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自行车的相关数学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自行车相关问题,如自行车的比例、尺寸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以实际自行车运动为例,讲解速度、时间、路程等概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行车的构造和原理。
2.掌握自行车齿轮的作用和调整方法。
3.了解自行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探究的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自行车齿轮的作用和调整方法。
2.自行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难点1.知识的联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自行车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包括自行车构造图、齿轮示意图等。
2.实验器材:自行车、尺子、速度计等。
3.教学辅助工具:白板、彩色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行车齿轮的作用1.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齿轮的构造和作用。
2.老师演示如何调整齿轮,让学生进行操作。
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习,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自行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老师以实例引导学生计算自行车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学生自行完成练习,并在小组讨论中解决问题。
3.总结本节课内容,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自行车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自行车速度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学生小结自行车数学问题的应用,展示实验成果。
五、课堂讨论与总结1.学生进行自行车数学问题的讨论与总结,展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
2.学生回答问题,老师点拨错误,总结本次教学。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和实验报告。
2.各小组制定自行车数学问题的研究计划。
七、教学反思1.分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
2.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详绤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的计算方法,探索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并应用”基本过程,获得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设计理念:学习知识应是一种主动构建的过程,本节课拟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与自行车有关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准备:自行车实物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咱们班的同学有多少人会骑自行车啊(大部分学生举手)师:你们知道自行车里也含有数学问题吗老师准备了一俩自行车,谁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知识(三角形的知识、圆的知识等)师:其实自行车里还蕴含着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自行车里的数学。
(板书课题)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师:大家知道自己的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生:可以直接测量。
师:课前我请几位同学对同一辆自行车蹬一圈所行的路程进行了独立测量,请他们来汇报一下测量结果。
生甲:我蹬一圈行了6.5米。
生乙:我行了5.7米。
生丙:我行了8.8米。
生丁:我只行了5.4米。
生:········师:这些同学的测量结果差距很大,说明测量这种方法不太准确,误差很大。
有没有准确一些的方法呢生:计算。
师:怎么算生:看看蹬一圈,车轮转几圈,再用车轮转的圈数乘车轮的周长。
师:蹬一圈是谁转动了一圈车轮转动的圈数实际是谁的圈数生分组操作,师注意引导,讨论交流后汇报。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doc
六年级 数学 4月 21 日 编写:张龙刚 小组: 姓名: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 运用所学的圆、比例、排列与组合等知识解决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
学习重难点:1、理解“大齿轮一圈的齿数×转数=小齿轮一圈的齿数×转数”。
2、理解“前(大)齿轮转1周时,车轮走过的路程=车轮周长×(周数)后轮齿数前轮齿数”。
学习方法: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究结合 学习过程:一、自学课本66—67页内容,小组内讨论学习下面的问题:1、小组内说说自己见过的自行车类型和它们的特征。
(普通和变速两种)2、齿轮是怎样带动车轮的? ①脚趾蹬曲柄一圈,前齿轮转一圈。
②链条跟着前齿轮转动,后齿轮跟着链条转动,后轮跟着后齿轮转动。
链条间的孔与前后两个齿轮的 每个齿对应,前齿轮转过一个齿,后齿轮也一定转过一个齿。
前齿轮转多少齿,后齿轮也转多少齿。
③后齿轮转一圈,车轮转一圈。
3、我们在求自行车轮转一圈,能够走多远的时候可以用丈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不足?你能不丈 量就计算出自行车轮转一圈所走的距离?写出你的计算公式。
(提示:自行车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自行车轮的 周长 )自行车轮的周长 = ( )4、有一种自行车的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前齿轮转一圈是 个齿,后齿轮要转 圈才能够前轮一圈的齿数?(提示:大齿轮所转总齿数=小齿轮所转总齿数)所以这种自行车脚蹬一圈(脚蹬一圈,就是前齿轮转动一圈),后齿轮轮转 圈,后齿轮转 圈就带动后轮转动 圈,自行车就走了 圈。
5、有一种自行车的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24个齿,前齿轮转一圈是 个齿,后齿轮要转 圈才能够前轮一圈的齿数?(提示:大齿轮所转总齿数=小齿轮所转总齿数)所以这种自行车脚蹬一圈(脚蹬一圈,就是前齿轮转动一圈),后齿轮轮转 圈后齿轮转 圈,就带动后轮转动 圈,自行车就走了 圈。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自行车的结构组成和原理2. 学习自行车各部分的测量,如车轮周长,车架高度等3. 学习利用自行车进行运动的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内容:1.自行车结构组成和原理-自行车的结构-自行车的力学原理2.自行车各部分的测量-车轮周长的测量-车架高度的测量-自行车车速计算3.应用问题的解答-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自行车-自行车与健康的关系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相结合2.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一、自行车结构组成和原理1.自行车的结构介绍自行车的一个基本结构图,包括前轮、后轮、车架、车把、刹车等。
2.自行车的力学原理解析自行车的动力学原理:包括自行车运动的惯性、摩擦力、阻力和受力等。
二、自行车各部分的测量1.车轮周长的测量测量方法:以标尺或绳子绕车轮一圈,记录长度。
然后,用长度除以π,求出车轮周长。
应用场景:可利用车轮周长计算车速。
2.车架高度的测量测量方法:用量角器测量车架与地面的夹角,或用尺子测量车架到地面的距离。
应用场景:可以帮助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自行车。
3.自行车车速计算车速计算常用公式:车速= 车轮周长 x 轮胎转数÷ 时间应用场景:可根据自行车车速计算运动量和路程等信息。
三、应用问题的解答1.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自行车自行车选择因素包括:车架高度、车重、车速等。
还需要考虑使用场景和预算等问题。
2.自行车与健康的关系自行车骑行是一种良好的有氧运动。
长期坚持骑行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减轻压力,增强体质等。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5篇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5篇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大家知道自行车里也有数学的存在吗那么如何设计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的教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促使幼儿身体两侧肌肉力量的协调发展。
2、培养幼儿互助、友爱、勇敢、合作的品质及能力。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5、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和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1、幼儿分两组,每组一辆小三轮自行车,用彩色纸装扮一下,看哪组的自行车漂亮。
2、绕障碍骑车:在活动场地上有间隔地放置一些皮球或画一些标志(动物图案等),幼儿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地骑车绕过障碍。
在每个幼儿掌握了要求、骑车基本熟练后,可开展小组比赛,看哪组骑得好又快。
3、合作推车比赛:每组两个幼儿,一个坐车握把、脚放在踏板上但不准驱动;另一个在后面推动小车,二人合作,比赛哪组骑得好且快。
根据情况交换角色。
活动建议1、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要勇敢。
2、可以骑、推相结合,也可以三人一组(一人骑、两人在后推)展开比赛。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2一、活动目标:1、幼儿自主探索,观察自行车,初步知道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2、初步学会用自己的线条描绘喜爱的自行车,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写生与想象的愉悦。
二、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6辆自行车模型、纸、笔。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重点:仔细观察与写生自行车模型。
难点:启发想象,添画成一辆自己的自行车。
四、活动过程:(一)、画记忆中的自行车,导入课题。
1、上次我们做了个统计表,我发现呀,在“我想要的玩具”这一条里,有好多小朋友写的都是想要自行车,那我们今天来画一画自行车好不好2、现在你们想一想,你想要的自行车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把他画下来。
比一比,赛一赛,用笔直接画看到过的自行车,看谁画的最快!(二)、观察、认识自行车结构,写生自行车模型。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数学与生活》第二单元“计量与测量”,具体内容包括自行车各部分名称和功能,以及自行车尺寸的计量单位换算。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行车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够正确使用自行车。
2. 使学生能够进行自行车尺寸的计量单位换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行车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自行车尺寸的计量单位换算。
难点:自行车的尺寸单位换算,以及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自行车模型、PPT、黑板。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自行车,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2. 讲解自行车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车架、轮胎、刹车、链条等。
3. 自行车尺寸的计量单位换算:毫米、厘米、米、英寸等。
4. 例题讲解:以自行车轮胎的直径为例,进行单位换算。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行计算一辆自行车轮胎的周长,并换算成米、厘米、英寸。
6. 板书设计:自行车各部分名称和功能,自行车尺寸的计量单位换算。
7. 作业设计(1)请列出自行车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自行车轮胎直径为650mm,换算成厘米、米、英寸。
(3)请计算自行车轮胎的周长,并换算成米、厘米、英寸。
答案:(1)自行车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如下:车架:支撑车身,连接其他部件。
轮胎:承受重量,提供摩擦力。
刹车:减速或停止。
链条:传递动力。
(2)自行车轮胎直径650mm,换算结果如下:650mm = 65cm650mm = 0.65m650mm = 25.59英寸(3)自行车轮胎周长计算结果如下:周长= π × 直径≈ 3.14 × 650mm ≈ 2042.5mm周长= 2042.5mm ÷ 100 = 20.425cm周长= 2042.5mm ÷ 1000 = 2.0425m周长≈ 79.8英寸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自行车这一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了自行车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以及自行车尺寸的计量单位换算。
《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自行车数学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观察自行车轮子的转动次数和行驶速度,了解齿轮齿数对速度的影响。
-自行车结构的认识:了解自行车的各个部分及其名称,掌握车架、轮子、链条、齿轮等基本结构。
-几何图形的应用:识别自行车中的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并理解它们在自行车结构中的作用。
-数学问题的解决:探讨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如齿轮齿数与速度的关系、轮子周长与行驶距离的关系等。
举例:在讲解齿轮齿数与速度的关系时,重点强调齿轮的齿数越多,自行车行驶速度越快的原理。
3.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自行车结构,讨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如齿轮的齿数与速度的关系、轮子的周长与行驶距离的关系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自行车结构,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自行车中的各种几何图形,提高对现实世界中图形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引导学生探讨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自行车结构中的基本概念。自行车是由车架、轮子、链条、齿轮等组成的交通工具。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的数学问题更是与我们息息相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自行车轮子周长与行驶距离的关系,了解齿轮齿数与速度的关系,探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知道车轮转数与齿轮的关系,会求“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
探究一2、我知道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教学重点:蹬一圈车轮的转数=前轮齿数:后轮齿数一.知识链接。
我们认识的自行车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自行车的知识。
2、想一想: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同学们,你知道自行车是怎么行进的?请你们仔细观察,齿轮是怎样带动车轮的?出示课件二、探秘自行车1、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2、提出问题:怎样知道车轮转一圈走多远?以小组研究的自行车的数据计算周长。
3、自行车是不是脚蹬一圈车轮转一圈?(研究一辆自行车用数据说明)探究:怎样知道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多少圈呢?怎么办?车轮转的圈数=4、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总结方法: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5、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与车轮的什么有关系?(举例说明)探究二:破解变速自行车原理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
(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填写在67页的表格里)2、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骑过变速自行车的同学介绍不同的路段用哪种组合更好?通过讨论得出:同一辆自行车,蹬同样的圈数,前齿轮最多,后齿轮最少的组合, 能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三、理论用于实践8、1、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7米,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多少米?、2、一辆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4.71米。
求自行车的车轮直径。
(保留两位小数)13、如果举行自行车速度比赛,给你一辆有3个前齿轮(48、36、24),4个后齿轮(36、24、16、12)的变速自行车,你准备选择哪种组合的速度?四.计算一下:谁是英雄,谁是好汉,通过做题比比看:1、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的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4厘米,一辆轿车每小时的速度是80千米,则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几个小时?2、一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240米,照这样计算,织8小时可织布多少米?题中有哪三种量,成什么比例?列式解答,并校对。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加减法、乘法解答问题。
2.能够归纳出规律,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学重点:1.加减法、乘法的理解和运用。
2.归纳规律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真实场景与数学知识的结合。
2.如何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自行车(授课中使用)2.投影仪、电脑3.教学计划教学过程:Step1、自行车里的数学1.学生观看自行车,并思考自行车里的结构和功能。
2.老师用投影仪展示各个部分的名称。
3.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想象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Step2、自行车运动员的行程1.学生观察以下运动员的行程图:2.让学生猜测这次旅行的目的地。
3.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员在旅行中遇到的问题,如:相遇问题、追赶问题、与时间有关的问题。
Step3、计算旅程1.老师让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计算运动员的里程。
2.让学生自己计算运动员从某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时间。
3.让学生分析运动员在不同时间段的速度。
Step4、路程规律1.老师向学生解释路程规律。
2.让学生自己猜测路程规律。
3.以让学生归纳总结路程规律。
Step5、速度规律1.老师向学生解释速度规律。
2.让学生自己猜测速度规律。
3.以让学生归纳总结速度规律。
Step6、旅程规律的应用1.老师出示一个问题:当运动员的速度是固定的时候,他到达山顶要花多长时间?2.引导学生运用旅程规律解决问题。
3.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个问题,并给出答案。
Step7、速度规律的应用1.老师出示一个问题:当运动员的路程是固定的时候,他要在多长时间内到达山顶?2.引导学生运用速度规律解决问题。
3.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个问题,并给出答案。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自行车为载体,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加减法、乘法解决问题。
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相信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本节课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自行车里的数学》,探索自行车中的数学奥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主要包括自行车各部分名称及功能、周长与圆的计算方法、速度与时间的换算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自行车各部分名称及功能,学会周长与圆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速度与时间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行车各部分名称及功能、周长与圆的计算方法、速度与时间的换算。
难点:周长与圆的计算方法、速度与时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自行车模型、课件、黑板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自行车,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行车的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2. 讲解与示范:讲解自行车各部分名称及功能,示例讲解周长与圆的计算方法,速度与时间的换算。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测量自行车的周长和直径,计算自行车的面积。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行车的速度与时间换算,举例说明实际应用场景。
六、板书设计1. 自行车各部分名称及功能2. 周长计算方法:C = πd3. 面积计算方法:A = πr²4. 速度与时间换算:速度 = 路程÷ 时间,时间 = 路程÷ 速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并说明其应用。
(2)测量自行车轮胎的直径和周长,计算轮胎的面积。
(3)一辆自行车行驶了30分钟,速度为15千米/小时,求行驶的路程。
2. 答案:(1)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轮胎半径、车把的角度、座椅的高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导学案
六下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这两种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2、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
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分析问题
(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以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前齿轮转的圈数× 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 后齿轮的齿数
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
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在比较结果。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
(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四、课堂作业
1、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7米,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多少米?
2、一辆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5米。
求自行车的车轮直径。
(保留两为小数)
五、课堂小结
自行车里的学问可真大,你还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吗?
[自行车里的数学]
1、踏板蹬一圈,是不是车轮也走一圈?
2、踏板蹬一圈,所走的路程与什么有关?
最佳答案
踏板蹬一圈,是不是车轮也走一圈?
不是,因为踏板所带动的大轮与自行车后轮上的飞轮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当踏板转一圈时,后轮要轮上5-6圈.
踏板蹬一圈,所走的路程与什么有关?
与自行车的轮胎直径有关,就是我们说的20、24、26、28寸.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