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0篇小学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3.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激发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相等”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的珍稀动物,你知道有哪些?预设:熊猫、白鳍豚、东北虎??课件出示:(金丝猴、短尾猴、白鳍豚、东北虎、熊猫)谈话:这些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
谈话:老师非常喜欢憨态可掬的熊猫吗?瞧,它们在做游戏呢。
2.提供素材、感知“相等”出示课件:谈话: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跷跷板平衡,追问:说明了什么?2.熊猫一样重,追问:你怎么看出来的?谈话:熊猫的质量是50千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预设:50=50谈话:观察这个式子,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式子有什么不同?预设:以前的式子中有运算符号,这个式子中没有。
追问:没有运算符号,为什么也能用“=”连接呢?预设:两边的重量是相等的。
小结:原来相等的关系就可以用“=”表示出来。
谈话:想一想,生活中,你学习的知识中,也有相等的关系吗?2.预设:这辆车的速度和那辆车的速度一样ab=ba二、分析素材、理解“相等”1.借助跷跷板,理解相等与不相等。
出示课件:谈话:能用式子表示现在的关系吗?预设:40100,100span=谈话:同学们看,又来了一只熊猫,你猜会发生什么情况?预设:1.左边重、右边轻或左边轻、右边重2.平衡,一样重谈话:你能说说它们的关系吗?预设:1.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或两只小熊猫的重量span=一只大熊猫的重量2.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2.认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学习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画垂线,即学习42、43页例题。
42页例题从现实场景中抽象出两组相交的直线,发现都相交成直角,以此描述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概念,同样再举出生活中相应的实例;43页例题安排过已知直线上的点画它的垂线;“试一试”让学生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垂线,进一步掌握画垂线的方法;“想想做做”通过对折长方形纸、判断图形中互相垂直的线段以及画垂线,巩固互相垂直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点和线段,射线和直线,量角和画角,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基础上安排的,先教学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和画垂线,再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垂直”的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基础和技能来学习“垂直”,估计学生已拥有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及一定的学习能力。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应始终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思考的问题情境之中,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我们能善于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却又富于思考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真正地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数学知识的获得,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之后,才能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系统之中。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就是让学生用脑想数学,用脑积极地思考数学或与之有关的问题。
本着这一理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经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作出一组垂线,能够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垂直现象,能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了解垂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一微课名称:四年级上册“计数问题”知识点名称:数线段的个数学科类型: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类型:新课讲授教学活动类型:讲授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快速准备的数出线段(角)的个数。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资源与环境:电子白板,录屏软件教学过程:1、给出一个图,让学生先试着数线段,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又补充不漏的数出来。
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
2、从一般到特殊,讲述数线段的技巧。
3、给出问题,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5分钟教学理念:创新。
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
其推导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通之处。
同时本课也是学习梯形、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这部分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所以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学情分析学生在掌握了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之上才能学好本课,让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
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使他们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你还能记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吗?(S=a×b)那么,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2、同学们,请大家自己看看胸前的红领巾,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三角形)如果叫你们裁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吗?(求三角形面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最新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最新5篇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排列与组合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感知它们间的不同,且能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通过相关的操作活动,能够找出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4、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及比较(类比和对比)等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排列规律的过程,能用不同的方法有顺序地来计算组合、排列数,初步了解简单事物组合和排列的不同。
三、教具、学具的`准备:课件、衣服卡片、学生练习纸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和贝贝一起进入有趣的教学广角,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事先板书:数学广角)(二)探究新知,创设情境1、衣服搭配中的组合问题星期天,爸爸、妈妈要带贝贝去游乐园玩,既然是去游玩,就要穿得漂亮一些,贝贝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点击出示图片例1图(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电脑音问:这些衣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①生猜师:谁猜的对呢?(你们是不是猜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验证以下,同桌合作动手摆一摆,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摆完后,用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纸表示出来。
展示成果并交流:师:为了便于同学们表述,我们给这些衣服编上号。
反馈:让学生先反馈摆法,再反馈记录法。
评议。
师:他们的搭配方法中,有重复的吗,有遗漏的吗?他们再摆的时候,是怎样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的呢?师:简单的说,他们是先确定一件上装,然后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再确定一件上装,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很快就摆出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这样的思考方法,非常的——生:有顺序。
师:是啊,只要做到有序的思考,就能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
师:然后他们按照摆法的顺序,用连线法进行了表示。
你们也是用连线法表示的吗?有没有不是的?其实,我们还可以编号组合来表示,如①A……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用连线法呢?师:理解了摆法,学会了连线法,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3=6可以改写为2×3=6)算式中的2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2表示有2件上装,3表示每件下装有3种搭配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优秀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五篇】教学设计一:《数的认识与运算》(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认识数字,并能正确书写和念读0-9的数字;- 了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口算和计算练习;- 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0-9的数字,让他们念读和书写数字,并在黑板上呈现。
2. 理解数字: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排序。
然后复习和讲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和大小比较的符号。
3. 认识运算符号:通过讲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让学生理解运算符号的含义和用法。
4. 进行运算练习:以口算和计算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并逐步增加难度。
5. 拓展思维:通过提问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思考和探索,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或问题思路。
6. 小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设计二:《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分类》(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等,并学会正确书写和念读几何图形的名称;- 能够对常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属性;- 通过绘制和拼凑,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 发展对几何学的兴趣和几何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并让他们念读和书写几何图形的名称。
2. 了解几何图形:通过展示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属性,让学生分组进行图形分类,讲解各个图形的特点和命名规则。
3. 图形绘制:引导学生使用直尺和圆规等工具,自己绘制出几个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进行命名和比较。
4. 图形拼凑:通过给学生一些图形的碎片,让他们进行拼凑,以完成一些复杂的图形,并思考图形的分类和属性。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10篇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例2~例3。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语言表达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逐步培养学生“说”操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操作的思维含量和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察填空。
指名学生回答,并讲一讲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2倍,就是5的2倍,2个5等于10(只)的思考过程。
2.摆小棒。
老师在投影仪上摆5根小棒,然后问:老师摆了几根小棒?(5根)提问:谁愿意到上面来摆小棒?请一名小朋友到投影仪上来摆小棒,其他小朋友在桌面上摆小棒。
如果小朋友们摆的小棒是老师的3倍,应怎样摆?(学生继续操作。
)提问:你是怎样摆的?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学生摆的根数是老师的3倍,就是摆5的3倍,5根5根的摆,摆3个5根,一共是15根。
板书:3个5根是15根5的3倍是(15)3.小结:我们刚才一起复习了有关“倍”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和探究方法的准备。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摆小飞机,认识“倍”。
师:(用5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小朋友们想不想摆小飞机呀?(请一名小朋友到投影仪上摆小飞机,其他小朋友在桌面上摆小飞机,教师指导。
)组织汇报交流,用多少根小棒摆了小飞机几架。
学生(可能)的摆法:用10根小棒摆了小飞机2架;用15根小棒摆了小飞机3架;用20根小棒摆了小飞机4架……(老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信心。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小学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有多少个字教学目的: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时间:一、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108498237564184学生独立完成。
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要注意什么?二、知识新授1、让学生自读课本p30的文章。
2、学生小组估估这个故事有多少个汉字呢?3、小组回答,指名汇报方法。
方法一:每行约有10个字,数数每段有多少字,有多少段。
方法二:右栏大约50个字,左栏是右栏的两倍。
4、完成“估一估,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完成p31“练一练”1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课堂。
五、报置作业二次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二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请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谁来说说你所带容器的容量是多少?(指名交流)2、谈话:像这些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做单位,毫升可以用符号“ml”表示。
(板书)二、学习新课。
1、谈话:饮料瓶的容量是500毫升,钙奶瓶的容量是100毫升。
那么1毫升是多少呢?(让学生来简单描述,或上来倒出认为是1毫升的水。
)2、认识1毫升。
出示:25毫升量筒。
谈话:这是一个25毫升的量筒,里面盛的水是1毫升。
(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感受1毫升有多少。
)我们再用这个滴管来滴1毫升的'水,数数有这样的几滴。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数数。
4、谈话:你觉得1毫升的水怎么样?(让学生体会1毫升是很小的计量单位)5、谈话: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升和毫升都是容量的计量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可进行猜测,可能有学生已经知道其中进率。
)6、出示:图片谈话:你能看着刻度说出每个容器里有多少毫升水吗?(指名交流)7、出示1升水,与500毫升的水比较,估计1升水有多少毫升?(1)学生估计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范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
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建立1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理解1分=60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有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世上有件宝,黄金买不到。
一去不复返,愿你珍惜好。
)师:关于时间的知识你们回家复习了吗?那让我们一起检测一下你复习的怎么样好吗?(让学生认读时刻)把你们画的表拿出来,相互看一下,比一比谁画的好?师巡视把画得好的贴在黑班上展示给大家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喜欢过节吗?有一个咱们中国最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猜猜是什么节日?每到这个节日,你们都会得到压岁钱,这是什么节日?(春节)打开教科书第59页,观察主题图,这是在哪儿?图上的人们在做什么?(春节联欢晚会现场,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人们在倒计时……)师:过年真好!谁知道,刚才咱们倒数的5、4、3、2、1是用的什么时间单位?生: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师: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生:1秒很短。
生:特别短。
生:滴答一下就是1秒。
)三、观察探究,建立时间概念。
1. 观察表针(出示一个钟面)师:老师带来一个表,请你们看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
)你能不能给同学们指指看?(能)快,走到前面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7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7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7篇什么是教学设计?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兴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7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8—9页。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
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它俩谁分得对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4分钟)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30分钟)(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1.分一分,说一说。
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
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
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
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配合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小学数学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一颗大树(树干为主),树叶(大小不等,合计60多片,黄色多些,绿色略少)幼儿每人一个盒子,里面放3片树叶,放在椅子底下。
活动重点: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难点: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一、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1、秋天到,秋风吹,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
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黑板上拿起一片绿色树叶)——提问几名幼儿(绿树叶宝宝)2、那和绿树叶宝宝问个好吧。
3、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方法同上)二、树叶妈妈找宝宝——巩固颜色,初步感知分类。
1、你们喜欢树叶宝宝吗?那请你们去捡树叶,听清楚,每个小朋友轻轻地到这里(老师指着黑板)捡一片树叶。
(捡好树叶的小朋友轻轻地回到座位)2、老师拿一片黄树叶,问:黄树叶宝宝在哪里?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黄树叶宝宝举起来。
3、老师拿一片绿树叶,问:绿树叶宝宝在哪里?绿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绿树叶宝宝举起来。
重复几次。
三、送树叶宝宝回家——颜色对应,操作中学习分类。
1、大树妈妈想念树叶宝宝了,我们送树叶宝宝回家吧。
(出示颜色标记——绿房子和黄房子,放在大树的两边)2、请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
(分批摆放树叶)3、小结:树叶宝宝又回到了妈妈身边,真开心。
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真好。
四、帮助大树妈妈——在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分类。
1、秋风吹,又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帮助大树妈妈,给树叶宝宝按绿色、黄色分一分。
(出示塑料篮子4个,2个黄色,2个绿色。
)2、每个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小盒子,里面放2—4片树叶。
3、操作后简单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五、延伸活动,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1、请幼儿按黄、绿两种颜色排排队。
2、我们到外面去捡树叶,找一找还有哪些颜色的树叶宝宝。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教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能说出点数。
2、学习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
活动准备:1—3的数字卡片,颜色卡片(红、黄、蓝),糖果一盒,棒棒糖、泥工、玩具等物品各准备一份(3以内),多媒体游戏(数量对应)。
活动过程:1、复习1—3数字及颜色。
2、游戏:送礼物。
逐个出示老师带来的礼物(泥工、玩具),请幼儿数一数有几个。
请幼儿手口一致进行点数,并找到相应的数字。
师:为了表扬我们的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
出示泥工,小朋友数数有几个啊?3、游戏:捡糖果。
请幼儿按照老师出示的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
创设情境:老师带着糖果准备发给小朋友却不小心打翻了。
师:哎呀!老师不小心把糖果打翻了,那请小朋友帮我捡起来好吗?不过我们要按照老师手里的数字来捡相同数量的糖果哦!4、多媒体游戏数量对应。
当枪声响起,幼儿一起参加保护小鸟的活动,按照游戏的问题数一数××颜色的小鸟有几只,并找出对应的数字。
当幼儿找对了数量,游戏里会传出表扬的声音,当答错时,游戏里的声音会让幼儿再想一想。
延伸:数数小椅子下的礼物有几个。
反思:数的概念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我用送礼物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学习数数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由于糖果是幼儿特别喜爱的物品,所以一开始孩子们没听清要求就积极的帮老师捡糖果了。
后来请幼儿注意倾听要求后有所改善。
当孩子按照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时,有部分孩子开始出现错误,于是我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数数;通过错误的发现、讨论、解决,使幼儿掌握一定的数数方式和技巧。
然后再进一步的提升难度,多媒体的形式,让孩子感觉在开动画一样,在愉快的活动中又一次增加难度学习到按照颜色的要求数相应的数量,这使幼儿能力的差异性的到了解决。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3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一年级)课题:认识0-10的数字教学目标:1、认识0-10的数字。
2、能够正确的读出0-10的数字。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熟练使用0-10的数字。
教学内容:1、数字0-10的认识。
2、数字0-10的书写。
3、数字0-10的读法。
4、数字0-1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
2、数字0-10的读法。
3、数字0-1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
2、数字0-10的读法。
教学方法:1、零散法。
2、游戏法。
3、实用法。
4、归纳法。
1、引入新课:播放数字0-10的视频,让学生认识0-10的数字。
2、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0-10的数字,并让他们大声读出来。
3、通过听写,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0-10的读法。
4、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数字0-1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复习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
6、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了数字0-10的认识、书写和读法,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应用。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零散法、游戏法、实用法和归纳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二年级)课题:认识三位数及其大小比较教学目标:1、认识三位数及其大小比较。
2、能够正确读出三位数。
3、能够掌握三位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4、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内容:1、三位数的认识。
2、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三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三位数的认识。
2、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1、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三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理论结合实际法。
2、示范法。
3、互动问答法。
4、评价法。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播放三位数的视频,让学生认识三位数。
2、教师示范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认真观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通用7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通用7篇一、数的认识与数的拆分(适合一年级)本节课的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数字,并学习如何拆分数字。
活动一:数的认识游戏1. 教师准备大量纸牌,每张上面写有一个数字。
2.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出一名学生接受挑战。
3. 教师随机出示一张数字纸牌,学生需要迅速识别并说出数字。
4. 所有组中获胜学生在纸板上写下这个数字。
活动二:数字拆分探索1. 教师准备一组小球与数字卡片,每个数字卡片上写有一个两位数的数字。
2. 学生将小球按照数字卡片上的数字进行分组,了解数字的组成元素。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讨论他们拆分数字的方法和策略。
活动三:数字图像的拆分1.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幅简单的图像,例如一个房子。
2. 学生观察图像并说出图像中出现的数字。
3. 学生尝试用拆分数字的方式,在纸上画出图像中的数字,并用数字卡片代表每个数字。
活动四:数字对应的物体1. 教师准备一组小球或者其他小物件,每个物件上贴有一个数字卡片。
2. 学生根据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将物件进行分组。
3. 学生将每组物件按照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并用数字卡片标记。
二、加法与减法的初步认识(适合二年级)本节课的目标:通过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和减法,并学习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活动一:加法探究1. 教师准备一组小物件,并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加法算式。
2. 学生根据算式,在物件的数量上进行操作,完成加法计算。
3. 学生将计算结果写在纸上,并进行验证。
活动二:减法游戏1. 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准备一个计算器。
2. 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写有一个减法算式,学生需要迅速计算并按下计算器上对应的按钮。
3. 每组的学生通过回答正确的速度和正确率进行比较和竞争。
活动三:数的拆分与运算1. 教师为每位学生发放一枚硬币。
2. 学生将硬币按照数字进行拆分,并用加法或减法算式来描述拆分过程。
3. 学生将算式写在纸上,并与同桌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7篇
小学数学教案7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累生活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累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渗透有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及车溪风景区美景视频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大家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或者有什么非常想去的地方呢?课件:春天来了同学们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气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到民俗风景区宜昌车溪去看看。
我们要到车溪旅游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租车):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或向往,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出示宜昌风景区春天美景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一)活动一:租车1、(课件完整出示情境信息)生独立阅读信息后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1)我们班的同学有31名,为了安全学校还派了9名老师。
(2)大车每辆限乘18人;小车每辆限乘12人。
(大车、小车图)2、我们怎样租车呢?(对话框出示问题)3、研究租车方案温馨提示:(1)请独立设计租车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
看谁的办法多!(2)四人小组交流,并对组内租车方案进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组合作,能把组内的想法有条理的进行描述。
A、学生活动B、全班交流。
(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教师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表格,你认为那种整理得?为什么?(学生比较租车方案统计表)(板书:有序思考)4、这么多种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请看(课件添加信息):大车每辆160元,小车每辆120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片各一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每组同学准备两个完全一样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欣赏画面,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让学生找自己会算面积的图形,并说出计算公式。
教师提问:你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关于三角形,你学过哪些有关的知识。
学生回答,师展示。
二、分组操作和讨论,填写实验报告单。
(一)1、上节课,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
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2、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课前准备的完全一样的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3、按照你的想法,和小组内同学一起拼一拼,剪一剪,看一看,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哪些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
4、学生小组合作,拼剪图形。
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拼剪。
5、各小组填写发现报告单,填写我们是用()拼或剪成了()。
6、小组汇报摆出的结果:7、组织学生讨论。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5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5篇)小学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传授知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2、能力目标——发展智能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3、德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突出重点,必须分清主次。
2、不能孤立重点,要以重点带动一般,以一般烘托出重点。
3、认真思考,分析得出。
必须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把握关键。
四、教学方法(过程):1、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课堂小结,习题作业等。
2、设计顺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
3、顺序启发式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边讲边讨论,边复习边讲授。
4、使用以下提示语:(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演示)——(讨论)——(讲述)、(设疑)——(启发)——(小结)、(举例)——(分析)——(解答)、(概括)——(归纳)——(推论)、(练习)、(提示)、(着重指出)、(板书)、(边写边讨论)、(回忆)、(强化)、(注意)、(资料)、(思考)。
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发展他们的智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启迪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在明确的计划指导下,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果;通过复习、练习以及结合实际的运用,形成学生认知结构。
1、教学效果2、个人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二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3页—75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会比较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让学生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精选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六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学习6——10各数,知道“几”和“第几”。
二、教学目标会读写6—10各数。
使学生能够清楚“几”和“第几”的不同指向。
认识“第几”时搞清是从哪个方向起。
使学生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第几个的含义。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挂图田字格板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学习6-10的认识,会读、写这5个数字。
教学几、第几,“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某事物排列的顺序号(二)教学目标:会读写6—10各数。
使学生能够清楚“几”和“第几”的不同指向。
认识“第几”时搞清是从哪个方向起。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几、第几个的含义。
学生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学了很多数,你们愿意学吗/我们今天再来继续学习,我看谁的表现最好。
(二)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中有什么人?他们都在干什么?(老鹰捉小鸡游戏、赛跑、观看的小朋友)2、跑步的有多少人?树、吊环、向日葵、足球各多少?跑步的有6人,树有7棵,吊环有8个,花有9朵,足球有10个。
(师板书各数)(三)学习“几”和“第几”1.认识“几”。
(1)“图上当小鸡的一共有几个人?”(先让学生自己数一数,再请一位同学上台前来数一数,其他人看他数的是否正确)(2)你能数数跑步的有几个人吗?在一边看的小朋友有几个?(3)练习:数数我的手中有几枝粉笔?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有几扇门?有几扇门?2.认识“第几”。
(1)在这幅图中,扎辫子的小女孩排在第几?“看看在这副图中谁排在第2,谁排在第5?你怎么知道的?”(请一名学生上台前来数一数,说说自己的想法)(2)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都是从右向左数的,那么,有没有其他数法?”(全班讨论。
通过学生的讨论,总结出数第几时要注意方向性,教师强调:按常理,排队应该从前向后数,在图中就是从右向左)(3)从这幅图中你还能说出什么?3.小结:我们在数数时,要把所有物品合起来,数第几时,要先确定从哪个方向起,然后再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6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6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一为了总结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十年实验的经验,交流江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探索改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以推动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数学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不断深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辑部决定举办“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教学设计应围绕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所安排的教学内容,突出教材自身特色,体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习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合理选择、有效运用不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努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数学思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设计文稿包括“教学内容”“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资料链接”七个部分。
其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部分必不可少。
“教材简析”可简要分析相关内容在相应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处理的意图和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主要的教学策略,字数一般在500之内。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忌空话套话。
“教学过程”是文稿的主体。
教学过程应翔实、具体,不仅要有教学程序的叙述,更要有教学重、难点的具体教学处理,以及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预测和相应的教学应对措施;设计的学习活动应力求新颖、层次清晰,富有启发性和数学思想内涵。
对教学过程必须所作的“说明”不求多、求全,最多选择3~5个关键环节,结合具体教学安排简述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以及这样的安排对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资料链接”主要是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数学史料、名题趣题,以及它们在社会、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等,字数一般在500之内。
教学设计的叙述主要采用“谈话”“引导”“启发”等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而不是师生对话的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
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
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
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
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
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
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媒体
的运用
学生
的活动
教师进行
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
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
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