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考试复习与练习题

合集下载

轴对称复习练习题

轴对称复习练习题

1.下列10个汉字:林 上 下 目 王 田 天 王 显 吕,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
有一条对称轴的是________;有两条对称轴的是_______;有四条对称轴的是________.
2.如图,镜子中号码的实际号码是___________.
3.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三、解答题
1.为了美化环境,在一块正方形空地上分别种植四种不同的花草.现将这块空地按下列要求
分成四块:⑴分割后的整个图形必须是轴对称图形;⑵四块图形形状相同;⑶四块图形面
积相等.现已有两种不同的分法:⑴分别作两条对角线(如图7-16中的图1);⑵过一条
边的四等分点作这边的垂线段(图2)(图2中两个图形的分割看作同一方法).请你按照
上述三个要求,分别在下面两个正方形中给出另外两种不同的分割方法.............
(正确画图,不写画法)
3.如图,在方格纸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线段AB 的两个端点都在格点上,直线MN 经过
坐标原点。

利用尺规作出线段AB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图形(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4.如图,A 、B 两村在一条小河的的同一侧,要在河边建一水厂向两村供水.
(1)若要使自来水厂到两村的距离相等,厂址应选在哪个位置?
(2)若要使自来水厂到两村的输水管用料最省,厂址应选在哪个位置?
请将上述两种情况下的自来水厂厂址标出,并保留作图痕迹.
.B . A
图(1) 图(2) 图(3) 图(4)。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期末复习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一、压轴题1.阅读并填空: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AB AC=,D是边AC延长线上的一点,E在边AB上且联接DE交BC于O,如果OE OD,那么CD BE=,为什么?解:过点E作EF AC交BC于F所以ACB EF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 OEF∠=∠(________)在OCD与OFE△中()________COD FOEOD OED OEF⎧∠=∠⎪=⎨⎪∠=∠⎩所以OCD OFE△≌△,(________)所以CD FE=(________)因为AB AC=(已知)所以ACB B=∠∠(________)所以EFB B∠=∠(等量代换)所以BE FE=(________)所以CD BE=2.如图(1),AB=4cm,AC⊥AB,BD⊥AB,AC=BD=3cm.点 P 在线段 AB 上以1/cm s的速度由点 A 向点 B 运动,同时,点 Q 在线段 BD 上由点 B 向点 D 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1)若点 Q 的运动速度与点 P 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 时,△ACP 与△BPQ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 PC 和线段 PQ 的位置关系;(2)如图(2),将图(1)中的“AC⊥AB,BD⊥AB”为改“∠CAB=∠DBA=6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 Q 的运动速度为x/cm 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 与△BPQ 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已知A(3,0),B(0,-1),连接AB ,过B 点作AB 的垂线段BC ,使BA=BC ,连接AC(1)如图1,求C 点坐标;(2)如图2,若P 点从A 点出发沿x 轴向左平移,连接BP ,作等腰直角BPQ ,连接CQ ,当点P 在线段OA 上,求证:PA=CQ ;(3)在(2)的条件下若C 、P ,Q 三点共线,直接写出此时∠APB 的度数及P 点坐标4.如图,已知四边形ABCO 是矩形,点A ,C 分别在y 轴,x 轴上,4AB =,3BC =.(1)求直线AC 的解析式;(2)作直线AC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交y 轴于点D ,求直线CD 的解析式.并结合(1)的结论猜想并直接写出直线y kx b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的解析式;(3)若点P 是直线CD 上的一个动点,试探究点P 在运动过程中,||PA PB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PA PB -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 5.某校七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对“三角形内角或外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内角的数量关系”进行了探究.(1)如图1,在△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A =64°,则∠BPC = ;(2)如图2,△ABC 的内角∠ACB 的平分线与△ABC 的外角∠ABD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其中∠A =α,求∠BEC .(用α表示∠BEC );(3)如图3,∠CBM 、∠BCN 为△ABC 的外角,∠CBM 、∠BCN 的平分线交于点Q ,请你写出∠BQC 与∠A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4,△ABC 外角∠CBM 、∠BCN 的平分线交于点Q ,∠A=64°,∠CBQ ,∠BCQ 的平分线交于点P ,则∠BPC= ゜,延长BC 至点E ,∠ECQ 的平分线与BP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R ,则∠R= ゜.6.已知三角形ABC 中,∠ACB =90°,点D (0,-4),M (4,-4).(1)如图1,若点C 与点O 重合,A (-2,2)、B (4,4),求△ABC 的面积;(2)如图2,AC 经过坐标原点O ,点C 在第三象限且点C 在直线DM 与x 轴之间,AB 分别与x 轴,直线DM 交于点G ,F ,BC 交DM 于点E ,若∠AOG =55°,求∠CEF 的度数;(3)如图3,AC 经过坐标原点O ,点C 在第三象限且点C 在直线DM 与x 轴之间,N 为AC 上一点,AB 分别与x 轴,直线DM 交于点G ,F ,BC 交DM 于点E ,∠NEC+∠CEF =180°,求证∠NEF =2∠AOG .7.如图①,在ABC ∆中,12AB =cm ,20BC =cm ,过点C 作射线//CD AB .点M 从点B 出发,以3 cm/s 的速度沿BC 匀速移动;点N 从点C 出发,以a cm/s 的速度沿CD 匀速移动.点M 、N 同时出发,当点M 到达点C 时,点M 、N 同时停止移动.连接AM 、MN ,设移动时间为t (s).(1)点M 、N 从移动开始到停止,所用时间为 s ;(2)当ABM ∆与MCN ∆全等时,①若点M 、N 的移动速度相同,求t 的值;②若点M 、N 的移动速度不同,求a 的值;(3)如图②,当点M 、N 开始移动时,点P 同时从点A 出发,以2 cm/s 的速度沿AB 向点B 匀速移动,到达点B 后立刻以原速度沿BA 返回.当点M 到达点C 时,点M 、N 、P 同时停止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PBM ∆与MCN ∆全等的情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8.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的坐标(3,2)-,过A 点作AB x ⊥轴,垂足为点B ,过点(2,0)C 作直线l x ⊥轴,点P 从点B 出发在x 轴上沿着轴的正方向运动.(1)当点P 运动到点O 处,过点P 作AP 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D ,证明AP DP =,并求此时点D 的坐标;(2)点Q 是直线l 上的动点,问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P C Q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P ∆全等,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以及此时对应的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数学课上,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如图1,已知等腰△ABC 中,AB =AC ,AD 为BC 边上的中线,以AB 为边向AB 左侧作等边△ABE ,直线CE 与直线AD 交于点F .请探究线段EF 、AF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同学们经过思考后,交流了自已的想法:小明:“通过观察和度量,发现∠DFC 的度数可以求出来.”小强:“通过观察和度量,发现线段DF 和CF 之间存在某种数量关系.”小伟:“通过做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就可以将问题解决.”......老师:“若以AB为边向AB右侧作等边△ABE,其它条件均不改变,请在图2中补全图形,探究线段EF、AF、DF三者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求∠DFC的度数;(2)在图1中探究线段EF、AF、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在图2中补全图形,探究线段EF、AF、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10.(阅读材科)小明同学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具有公共的项角的顶点,并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形成一组全等的三角形,小明把具有这个规律的图形称为“手拉手”图形.如图1,在“手拉手”图形中,小明发现若∠BAC=∠DAE,AB=AC,AD=AE,则△ABD≌△ACE.(材料理解)(1)在图1中证明小明的发现.(深入探究)(2)如图2,△ABC和△AED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D,EC交于点O,连接AO,下列结论:①BD=EC;②∠BOC=60°;③∠AOE=60°;④EO=CO,其中正确的有.(将所有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延伸应用)(3)如图3,AB=BC,∠ABC=∠BDC=60°,试探究∠A与∠C的数量关系.11.如图,已知直线l1:y1=2x+1与坐标轴交于A、C两点,直线l2:y2=﹣x﹣2与坐标轴交于B、D两点,两直线的交点为P点.(1)求P点的坐标;(2)求△APB的面积;(3)x轴上存在点T,使得S△ATP=S△APB,求出此时点T的坐标.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6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过点B 的直线交x轴于点C,且AB=BC.(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点P为线段AB上一点,点Q为线段BC延长线上一点,且AP=CQ,设点Q横坐标为m,求点P的坐标(用含m的式子表示,不要求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点M在y轴负半轴上,且MP=MQ,若∠BQM=45°,求直线PQ 的解析式.【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见解析【解析】【分析】△≌△,写出证明过程和依据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角的关系,然后证明OCD OFE即可.【详解】EF AC交BC于F,解:过点E作//∴ACB EF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 OE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OCD 与OFE △中()()()COD FOE OD OED OEF ⎧∠=∠⎪=⎨⎪∠=∠⎩对顶角相等已知已证, ∴OCD OFE △≌△,(ASA )∴CD F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AB AC =(已知)∴ACB B =∠∠(等边对等角)∴EFB B ∠=∠(等量代换)∴BE FE =(等角对等边)∴CD B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由平行线的性质正确找到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进行证明.2.(1)全等,垂直,理由详见解析;(2)存在,11t x =⎧⎨=⎩或232t x =⎧⎪⎨=⎪⎩【解析】【分析】(1)在t =1的条件下,找出条件判定△ACP 和△BPQ 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可证∠CPQ= 90°,即可判断线段 PC 和线段 PQ 的位置关系;(2)本题主要在动点的条件下,分情况讨论,利用三角形全等时对应边相等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详解】(1)当t=1时,AP= BQ=1, BP= AC=3,又∠A=∠B= 90°,在△ACP 和△BPQ 中,{AP BQA B AC BP=∠=∠=∴△ACP ≌△BPQ(SAS).∴∠ACP=∠BPQ ,∴∠APC+∠BPQ=∠APC+∠ACP = 90*.∴∠CPQ= 90°,即线段PC 与线段PQ 垂直;(2)①若△ACP ≌△BPQ ,则AC= BP ,AP= BQ ,34t t xt =-⎧⎨=⎩解得11t x =⎧⎨=⎩; ②若△ACP ≌△BQP ,则AC= BQ ,AP= BP ,34xt t t =⎧⎨=-⎩解得:232t x =⎧⎪⎨=⎪⎩ 综上所述,存在11t x =⎧⎨=⎩或232t x =⎧⎪⎨=⎪⎩使得△ACP 与△BPQ 全等.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与动点问题,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1)(1,-4);(2)证明见解析;(3)()135,1,0APB P ︒∠= 【解析】【分析】(1)作CH ⊥y 轴于H ,证明△ABO ≌△BCH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H=OA=3,CH=OB=1,求出OH ,得到C 点坐标;(2)证明△PBA ≌△QB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PA=CQ ;(3)根据C 、P ,Q 三点共线,得到∠BQC=135°,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PA=∠BQC=135°,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P ,得到P 点坐标.【详解】解:(1)作CH ⊥y 轴于H ,则∠BCH+∠CBH=90°,因为AB BC ⊥,所以.∠ABO+∠CBH=90°,所以∠ABO=∠BCH ,在△ABO 和△BCH 中,ABO BCH AOB BHC AB BC ∠=∠⎧⎪∠=∠⎨⎪=⎩ABO BCH ∴∆≅∆:BH=OA=3,CH=OB=1,:OH=OB+BH=4,所以C 点的坐标为(1,-4);(2)因为∠PBQ=∠ABC=90°,,PBQ ABQ ABC ABQ PBA QBC ∴∠-=∠-∠∴∠=∠在△PBA 和△QBC 中,BP BQ PBA QBC BA BC =⎧⎪∠=∠⎨⎪=⎩PBA QBC ∴∆≅∆:.PA=CQ ;(3) ()135,1,0APB P ︒∠= BP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QP=45°,当C 、P ,Q 三点共线时,∠BQC=135°,由(2)可知,PBA QBC ∴∆≅∆;所以∠BPA=∠BQC=135°,所以∠OPB=45°,所以.OP=OB=1,所以P 点坐标为(1,0)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1)y =34-x +3;(2)y =34x -3,y =-kx -b ;(3)存在,4,(8,3) 【解析】【分析】(1)利用4AB =,3BC =,找出A 、C 两点的坐标,设直线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C 的解析式;(2)由直线AC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为CD 可知点D 的坐标,设直线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CD 的解析式,对比AC 的解析式进而写出直线y kx b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的解析式;(3)先判断||PA PB -存在最大值,在P 、A 、B 三点不共线时,P 点在运动过程中,与A 、B 两点组成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出结论在P 、A 、B 三点共线时,此时||PA PB -最大,y p = y A =3,求出P 点的纵坐标,最后根据点P 在直线CD 上,将P 点的纵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可得横坐标,从而求出P 点坐标.【详解】解:(1)在矩形ABCD 中,OC =AB =4,OA =BC =3,故A (0,3),C (4,0),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k 、b 为常数),点A 、C 在直线AC 上,把A 、C 两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可得:340b k b =⎧⎨+=⎩解得:343k b ⎧=-⎪⎨⎪=⎩, 所以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34-x +3. (2)由直线AC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为CD 可知:点D 的坐标为:(0,-3),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mx +n (m ≠0,m 、n 为常数),点C 、D 在直线CD 上,把C 、D 两点的坐标带入解析式可得:-340n m n =⎧⎨+=⎩解得:343m n ⎧=⎪⎨⎪=-⎩, 所以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34x -3, 故猜想直线y kx b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的解析式为:y =-kx -b .(3)点P 在运动过程中,||PA PB -存在最大值,由题意可知:如图,延长AB 与直线CD 交点即为点P ,此时||PA PB -最大,其他位置均有||PA PB -<AB (P 点在运动过程中,与A 、B 两点组成任意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此时,||PA PB -= AB =4,y p = y A =3,点P 在直线CD 上,将P 点的纵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可得:34x -3=3,x =8, 故P 点坐标为(8,3),||PA PB -的最大值为x p -x B =8-4=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解析式及类比推理能力,掌握任意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5.(1) 122°;(2)12BEC α∠=;(3)01902BQC A ;(4)119,29 ;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角平分线的定义;(2)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用A ∠与1∠表示出2∠,再利用E ∠与1∠表示出2∠,于是得到结论;(3)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EBC ∠与ECB ∠,然后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4)根据(1),(3)的结论可以得出∠BPC 的度数;根据(2)的结论可以得到∠R 的度数.【详解】解:(1)BP 、CP 分别平分ABC ∠和ACB ∠,12PBC ABC ∴∠=∠,12PCB ACB ∠=∠, 180()BPC PBC PCB ∴∠=︒-∠+∠11180()22ABC ACB =︒-∠+∠, 1180()2ABC ACB =︒-∠+∠, 1(180180)2A =︒-︒-∠, 1180902A =-︒+︒∠, 9032122,故答案为:122︒;(2)如图2示,CE 和BE 分别是ACB ∠和ABD ∠的角平分线, 112ACB ∴∠=∠,122ABD ∠=∠, 又ABD ∠是ABC ∆的一外角,ABD A ACB ∴∠=∠+∠,112()122A ABC A ∴∠=∠+∠=∠+∠, 2∠是BEC ∆的一外角,112111222BEC A A α∴∠=∠-∠=∠+∠-∠=∠=; (3)1()2QBC A ACB ∠=∠+∠,1()2QCB A ABC ∠=∠+∠, 180BQC QBC QCB ∠=︒-∠-∠,11180()()22A ACB A ABC =︒-∠+∠-∠+∠, 11180()22A A ABC ACB =︒-∠-∠+∠+∠, 结论1902BQC A ∠=︒-∠. (4)由(3)可知,119090645822BQCA , 再根据(1),可得180()BPCPBC PCB 1118022QBC QCB 1180902Q 118090582119;由(2)可得:11582922R Q ;故答案为:119,29.【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内角和定理,熟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6.(1)8;(2)145°;(3)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作AD⊥ x轴于D,BE⊥x轴于E,由点A,B的坐标可得出AD=OD=2,BE=EO=4,DE=6,由面积公式可求出答案;(2)作CH∥x轴,如图2,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AOG=∠ACH,∠DEC=∠HCE,求出∠DEC+∠AOG=∠ACB=90°,可求出∠DEC=35°,则可得出答案;(3)证得∠NEC=∠HEC,则∠NEF=180°-∠NEH=180°-2∠HEC,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作AD⊥x轴于D,BE⊥x轴于E,如图1,∵A(﹣2,2)、B(4,4),∴AD=OD=2,BE=OE=4,DE=6,∴S△ABC=S梯形ABED﹣S△AOD﹣S△AOE=12×(2+4)×6﹣12×2×2﹣12×4×4=8;(2)作CH // x轴,如图2,∵D(0,﹣4),M(4,﹣4),∴DM // x轴,∴CH // OG // DM,∴∠AOG=∠ACH,∠DEC=∠HCE,∴∠DEC+∠AOG=∠ACB=90°,∴∠DEC=90°﹣55°=35°,∴∠CEF=180°﹣∠DEC=145°;(3)证明:由(2)得∠AOG+∠HEC=∠ACB=90°,而∠HEC+∠CEF=180°,∠NEC+∠CEF=180°,∴∠NEC=∠HEC,∴∠NEF=180°﹣∠NEH=180°﹣2∠HEC,∵∠HEC=90°﹣∠AOG,∴∠NEF=180°﹣2(90°﹣∠AOG)=2∠AOG.【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1)203;(2)①t=83;②a=185;(3)t=6.4或t=103【解析】【分析】(1)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即可求得答案;(2)①由题意得:BM=CN=3t,则只可以是△CMN≌△BAM,AB=CM,由此列出方程求解即可;②由题意得:CN≠BM,则只可以是△CMN≌△BMA,AB=CN=12,CM=BM,进而可得3t=10,求解即可;(3)分情况讨论,当△CMN≌△BPM时,BP=CM,若此时P由A向B运动,则12-2t=20-3t,但t=8不符合实际,舍去,若此时P由B向A运动,则2t-12=20-3t,求得t=6.4;当△CMN≌△BMP时,则BP=CN,CM=BM,可得3t=10,t=103,再将t=103代入分别求得AP,BP的长及a的值验证即可.【详解】解:(1)20÷3=203,故答案为:203;(2)∵CD∥AB,∴∠B=∠DCB,∵△CNM与△ABM全等,∴△CMN≌△BAM或△CMN≌△BMA,①由题意得:BM=CN=3t,∴△CMN≌△BAM∴AB=CM,∴12=20-3t,解得:t=83;②由题意得:CN≠BM,∴△CMN≌△BMA,∴AB=CN=12,CM=BM,∴CM=BM=12 BC,∴3t=10,解得:t=10 3∵CN=at,∴103a=12解得:a=185;(3)存在∵CD∥AB,∴∠B=∠DCB,∵△CNM与△PBM全等,∴△CMN≌△BPM或△CMN≌△BMP,当△CMN≌△BPM时,则BP=CM,若此时P由A向B运动,则BP=12-2t,CM=20-3t,∵BP=CM,∴12-2t=20-3t,解得:t=8 (舍去)若此时P由B向A运动,则BP=2t-12,CM=20-3t,∵BP=CM,∴2t-12=20-3t,解得:t=6.4,当△CMN≌△BMP时,则BP=CN,CM=BM,∴CM=BM=12 BC∴3t=10,解得:t =103 当t =103时,点P 的路程为AP =2t =203, 此时BP =AB -AP =12-203=163, 则CN =BP =163 即at =163, ∵t =103, ∴a =1.6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t 的值有:t =6.4或t =10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解决本题的关键就是用方程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是常用的手段.8.(1)证明见解析;(2,3)D ;(2)存在,(0,0)P ,(2,3)Q 或(0,0)P ,(2,3)Q -或(4,0)P ,(2,7)Q 或(4,0)P ,(2,7)Q -或1(,0)2P -,(2,2)Q -或1(,0)2P -,(2,2)Q -.【解析】【分析】(1)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 证得△ABP ≌△PCD ,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得AP =DP ,DC =PB =3,易得点D 的坐标;(2)设P (a ,0),Q (2,b ).需要分类讨论:①AB =PC ,BP =CQ ;②AB =CQ ,BP =PC .结合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a 、b 的值,得解.【详解】(1)AP PD ⊥90APB DPC ∴∠+∠=AB x ⊥轴90A APB ∴∠+∠=A DPC ∴∠=∠在ABP ∆和PCD ∆中A DPC AB PCABP PCD ∠=∠⎧⎪=⎨⎪∠=∠⎩()ABP PCD ASA ∴∆≅∆AP DP ∴=,3DC PB ==(2,3)D ∴(2)设(,0)P a ,(2,)Q b①AB PC =,BP CQ =223a a b ⎧-=⎪⎨+=⎪⎩,解得03a b =⎧⎨=±⎩或47a b =⎧⎨=±⎩ (0,0)P ∴,(2,3)Q 或(0,0)P ,(2,3)Q -或(4,0)P ,(2,7)Q 或(4,0)P ,(2,7)Q - ②AB CQ =,BP PC =,322a a b +=-⎧⎨=⎩,解得122a b ⎧=⎪⎨⎪=±⎩ 1(,0)2P ∴-,(2,2)Q -或1(,0)2P -,(2,2)Q - 综上:(0,0)P ,(2,3)Q 或(0,0)P ,(2,3)Q -或(4,0)P ,(2,7)Q 或(4,0)P ,(2,7)Q -或1(,0)2P -,(2,2)Q -或1(,0)2P -,(2,2)Q - 【点睛】 考查了三角形综合题.涉及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一元一次绝对值方程组的解法等知识点.解答(2)题时,由于没有指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角),所以需要分类讨论,以防漏解.9.(1)60°;(2)EF=AF+FC ,证明见解析;(3)AF=EF+2DF ,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可设∠BAD =∠CAD =α,∠AEC =∠ACE =β,在△ACE 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得2α+60+2β=180°,从而有α+β=60°,即可得出∠DFC 的度数;(2)在EC 上截取EG =CF ,连接AG ,证明△AEG ≌△ACF ,然后再证明△AFG 为等边三角形,从而可得出EF =EG +GF =AF +FC ;(3)在AF 上截取AG =EF ,连接BG ,BF ,证明方法类似(2),先证明△ABG ≌△EBF ,再证明△BFG 为等边三角形,最后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AB=AC ,AD 为BC 边上的中线,∴可设∠BAD =∠CAD =α,又△ABE 为等边三角形,∴AE=AB=AC ,∠EAB=60°,∴可设∠AEC =∠ACE =β,在△ACE中,2α+60°+2β=180°,∴α+β=60°,∴∠DFC=α+β=60°;(2)EF=AF+FC,证明如下:∵AB=AC,AD为BC边上的中线,∴AD⊥BC,∴∠FDC=90°,∵∠CFD=60°,则∠DCF=30°,∴CF=2DF,在EC上截取EG=CF,连接AG,又AE=AC,∴∠AEG=∠ACF,∴△AEG≌△ACF(SAS),∴∠EAG=∠CAF,AG=AF,又∠CAF=∠BAD,∴∠EAG=∠BAD,∴∠GAF=∠BAD+∠BAG=∠EAG+∠BAG=∠60°,∴△AFG为等边三角形,∴EF=EG+GF=AF+FC,即EF=AF+FC;(3)补全图形如图所示,结论:AF=EF+2DF.证明如下:同(1)可设∠BAD=∠CAD=α,∠ACE=∠AEC=β,∴∠CAE=180°-2β,∴∠BAE=2α+180°-2β=60°,∴β-α=60°,∴∠AFC=β-α=60°,又△ABE 为等边三角形,∴∠ABE=∠AFC=60°,∴由8字图可得:∠BAD =∠BEF ,在AF 上截取AG =EF ,连接BG ,BF ,又AB=BE ,∴△ABG ≌△EBF (SAS ),∴BG =BF ,又AF 垂直平分BC ,∴BF=CF ,∴∠BFA=∠AFC=60°,∴△BFG 为等边三角形,∴BG=BF ,又BC ⊥FG ,∴FG=BF=2DF ,∴AF =AG +GF =BF +EF =2DF +EF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0.(1)证明见解析;(2)①②③;(3)∠A +∠C =180°.【解析】【分析】(1)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出∠BAD=∠CAE ,即可得出结论;(2)同(1)的方法判断出△ABD ≌△ACE ,得出BD=CE ,再利用对顶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判断出∠BOC=60°,再判断出△BCF ≌△ACO ,得出∠AOC=120°,进而得出∠AOE=60°,再判断出BF <CF ,进而判断出∠OBC >30°,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BDP 是等边三角形,得出BD=BP ,∠DBP=60°,进而判断出△ABD ≌△CBP (SAS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BAC=∠DAE ,∴∠BAC+∠CAD=∠DAE+∠CAD ,∴∠BAD=∠CAE ,在△ABD 和△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 , ∴△ABD ≌△ACE ;(2)如图2,∵△ABC 和△ADE 是等边三角形,∴AB=AC ,AD=AE ,∠BAC=∠DAE=60°, ∴∠BAD=∠CAE ,在△ABD 和△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 , ∴△ABD ≌△ACE ,∴BD=CE ,①正确,∠ADB=∠AEC , 记AD 与CE 的交点为G ,∵∠AGE=∠DGO ,∴180°-∠ADB-∠DGO=180°-∠AEC-∠AGE , ∴∠DOE=∠DAE=60°,∴∠BOC=60°,②正确,在OB 上取一点F ,使OF=OC ,∴△OCF 是等边三角形,∴CF=OC ,∠OFC=∠OCF=60°=∠ACB , ∴∠BCF=∠ACO ,∵AB=AC ,∴△BCF ≌△ACO (SAS ),∴∠AOC=∠BFC=180°-∠OFC=120°, ∴∠AOE=180°-∠AOC=60°,③正确, 连接AF ,要使OC=OE ,则有OC=12CE , ∵BD=CE , ∴CF=OF=12BD , ∴OF=BF+OD ,∴BF <CF , ∴∠OBC >∠BCF ,∵∠OBC+∠BCF=∠OFC=60°,∴∠OBC>30°,而没办法判断∠OBC大于30度,所以,④不一定正确,即:正确的有①②③,故答案为①②③;(3)如图3,延长DC至P,使DP=DB,∵∠BDC=60°,∴△BDP是等边三角形,∴BD=BP,∠DBP=60°,∵∠BAC=60°=∠DBP,∴∠ABD=∠CBP,∵AB=CB,∴△ABD≌△CBP(SAS),∴∠BCP=∠A,∵∠BCD+∠BCP=180°,∴∠A+∠BCD=18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构造等边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1.(1)P(﹣1,﹣1);(2)32;(3)T(1,0)或(﹣2,0).【解析】【分析】(1)解析式联立构成方程组,该方程组的解就是交点坐标;(2)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3)求得C的坐标,因为S△ATP=S△APB,S△ATP=S△ATC+S△PTC=|x+12|,所以|x+12|=32,解得即可.【详解】解:(1)由212y xy x=+⎧⎨=--⎩,解得11xy=-⎧⎨=-⎩,所以P(﹣1,﹣1);(2)令x=0,得y1=1,y2=﹣2∴A(0,1),B(0,﹣2),则S△APB=12×(1+2)×1=32;(3)在直线l1:y1=2x+1中,令y=0,解得x=﹣12,∴C(﹣12,0),设T(x,0),∴CT=|x+12 |,∵S△ATP=S△APB,S△ATP=S△ATC+S△PTC=12•|x+12|•(1+1)=|x+12|,∴|x+12|=32,解得x=1或﹣2,∴T(1,0)或(﹣2,0).【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将条件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出各点的坐标.12.(1)y=﹣2x+6;(2)点P(m﹣6,2m﹣6);(3)y=﹣x+3 2【解析】【分析】(1)先求出点A,点B坐标,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点C坐标,由待定系数法可求直线BC的解析式;(2)证明△PGA≌△QHC(AAS),则PG=HQ=2m﹣6,故点P的纵坐标为:2m﹣6,而点P在直线AB上,即可求解;(3)由“SSS”可证△APM≌△CQM,△ABM≌△CBM,可得∠PAM=∠MCQ,∠BQM=∠APM=45°,∠BAM=∠BCM,由“AAS”可证△APE≌△MAO,可得AE=OM,PE=AO=3,可求m的值,进而可得点P,点Q的坐标,即可求直线PQ的解析式.【详解】(1)∵直线y=2x+6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B(0,6),点A(﹣3,0),∴AO=3,BO=6,∵AB=BC,BO⊥AC,∴AO=CO=3,∴点C(3,0),设直线BC解析式为:y=kx+b,则036k bb=+⎧⎨=⎩,解得:26kb=-⎧⎨=⎩,∴直线BC解析式为:y=﹣2x+6;(2)如图1,过点P作PG⊥AC于点G,过点Q作HQ⊥AC于点H,∵点Q横坐标为m,∴点Q(m,﹣2m+6),∵AB=CB,∴∠BAC=∠BCA=∠HCQ,又∵∠PGA=∠QHC=90°,AP=CQ,∴△PGA≌△QHC(AAS),∴PG=HQ=2m﹣6,∴点P的纵坐标为:2m﹣6,∵直线AB的表达式为:y=2x+6,∴2m﹣6=2x+6,解得:x=m﹣6,∴点P(m﹣6,2m﹣6);(3)如图2,连接AM,CM,过点P作PE⊥AC于点E,∵AB=BC,BO⊥AC,∴BO是AC的垂直平分线,∴AM=CM,且AP=CQ,PM=MQ,∴△APM≌△CQM(SSS)∴∠PAM=∠MCQ,∠BQM=∠APM=45°,∵AM=CM,AB=BC,BM=BM,∴△ABM≌△CBM(SSS)∴∠BAM=∠BCM,∴∠BCM=∠MCQ,且∠BCM+∠MCQ=180°,∴∠BCM=∠MCQ=∠PAM=90°,且∠APM=45°,∴∠APM=∠AMP=45°,∴AP=AM,∵∠PAO+∠MAO=90°,∠MAO+∠AMO=90°,∴∠PAO=∠AMO,且∠PEA=∠AOM=90°,AM=AP,∴△APE≌△MAO(AAS)∴AE=OM,PE=AO=3,∴2m﹣6=3,∴m=92,∴Q(92,﹣3),P(﹣32,3),设直线PQ的解析式为:y=ax+c,∴932332a ca c⎧-=+⎪⎪⎨⎪=-+⎪⎩,解得:132ac=-⎧⎪⎨=⎪⎩,∴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3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高考数学复习压轴题型专题讲解与练习01 集合(解析版)

高考数学复习压轴题型专题讲解与练习01 集合(解析版)

高考数学复习压轴题型专题讲解与练习专题01 集合一、单选题1.(2021·上海杨浦·高三期中)非空集合A ⊆R ,且满足如下性质:性质一:若a ,b A ∈,则a b A +∈;性质二:若a A ∈,则a A -∈.则称集合A 为一个“群”以下叙述正确的个数为( )①若A 为一个“群”,则A 必为无限集;②若A 为一个“群”,且a ,b A ∈,则a b A -∈;③若A ,B 都是“群”,则A B 必定是“群”;④若A ,B 都是“群”,且A B A ≠,A B B ≠,则A B 必定不是“群”;A .1B .2C .3D .4【答案】C【分析】根据性质,运用特例法逐一判断即可.【详解】①:设集合{}1,0,1A =-,显然110,101,101-+=-+=-+=,符合性质一,同时也符合性质二,因此集合{}1,0,1A =-是一个群,但是它是有限集,故本叙述不正确; ②:根据群的性质,由b A ∈可得:b A -∈,因此可得a b A -∈,故本叙述是正确; ③:设A B C =,若c C ∈,一定有,c A c B ∈∈,因为A ,B 都是“群”,所以,c A c B -∈-∈,因此c C -∈,若d C ∈,所以,d A d B ∈∈,c d C +∈,故本叙述正确;④:因为A B A ≠,A B B ≠,一定存在a A ∈且a B ∉,b A ∉且b B ∈,因此a b A +∉且a b B +∉,所以()a b A B +∉,因此本叙述正确,故选:C【点睛】关键点睛:正确理解群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021·贵州贵阳·高三开学考试(文))“群”是代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的定义是:设G 为某种元素组成的一个非空集合,若在G 内定义一个运算“*”,满足以下条件:①a ∀,b G ∈,有a b G *∈②如a ∀,b ,c G ∈,有()()a b c a b c **=**;③在G 中有一个元素e ,对a G ∀∈,都有a e e a a *=*=,称e 为G 的单位元;④a G ∀∈,在G 中存在唯一确定的b ,使a b b a e *=*=,称b 为a 的逆元.此时称(G ,*)为一个群.例如实数集R 和实数集上的加法运算“+”就构成一个群(),+R ,其单位元是0,每一个数的逆元是其相反数,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G Q =,则(),+G 为一个群B .G R =,则(),G ⨯为一个群C .{}1,1G =-,则(),G ⨯为一个群D .G ={平面向量},则(),+G 为一个群【答案】B【分析】对于选项A,C,D 分别说明它们满足群的定义,对于选项B, 不满足④,则(),G ⨯不为一个群,所以该选项错误.【详解】A. G Q =,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有理数,有理数加法运算满足结合律,0为G 的单位元,逆元为它的相反数,满足群的定义,则(),+G 为一个群,所以该选项正确;B. G R =,1为G 的单位元,但是1a b b a ⨯=⨯=,当0a =时,不存在唯一确定的b ,所以不满足④,则(),G ⨯不为一个群,所以该选项错误;C. {}1,1G =-,满足①②,1为G 的单位元满足③,1-是-1的逆元,1是1的逆元,满足④,则(),G ⨯为一个群,所以该选项正确;D. G ={平面向量},满足①②,0→为G 的单位元,逆元为其相反向量,则(),+G 为一个群,所以该选项正确.故选:B3.(2022·上海·高三专题练习)设集合{}2110P x x ax =++>,{}2220P x x ax =++>,{}210Q x x x b =++>,{}2220Q x x x b =++>,其中,R a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任意a ,1P 是2P 的子集,对任意的b ,1Q 不是2Q 的子集B .对任意a ,1P 是2P 的子集,存在b ,使得1Q 是2Q 的子集C .存在a ,使得1P 不是2P 的子集,对任意的b ,1Q 不是2Q 的子集D .存在a ,使得1P 不是2P 的子集,存在b ,使得1Q 是2Q 的子集【答案】B【分析】运用集合的子集的概念,令1m P ∈,推得2m P ∈,可得对任意a ,1P 是2P 的子集;再由1b =,5b =,求得1Q ,2Q ,即可判断B 正确,A ,C ,D 错误.【详解】解:对于集合21{|10}P x x ax =++>,22{|20}P x x ax =++>,可得当1m P ∈,即210m am ++>,可得220m am ++>,即有2m P ∈,可得对任意a ,1P 是2P 的子集;故C 、D 错误当5b =时,21{|50}Q x x x R =++>=,22{|250}Q x x x R =++>=,可得1Q 是2Q 的子集;当1b =时,21{|10}Q x x x R =++>=,22{|210}{|1Q x x x x x =++>=≠-且}x R ∈,可得1Q 不是2Q 的子集,故A 错误.综上可得,对任意a ,1P 是2P 的子集,存在b ,使得1Q 是2Q 的子集.故选:B.4.(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设3124a M a a a =+,其中1a ,2a ,3a ,4a 是1,2,3,4的一个组合,若下列四个关系:①11a =;②21a ≠;③33a =;④44a ≠有且只有一个是错误的,则满足条件的M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 )A .233B .323C .334D .454【答案】C【分析】因为只有一个错误,故分类讨论,若①错,有两种情况,若②错则互相矛盾,若③错,有三种情况,若④错,有一种情况,分别求解M 即可得结果.【详解】若①错,则11a ≠,21a ≠,33a =,44a ≠有两种情况:12a =,24a =,33a =,41a =,3124324111a M a a a =+=⨯+= 或14a =,22a =,33a =,41a =,3124342111a M a a a =+=⨯+=; 若②错,则11a =,21a =,互相矛盾,故②对;若③错,则11a =,21a ≠,33a ≠,44a ≠有三种情况:11a =,22a =,34a =,43a =,31244101233a M a a a =+=⨯+=;11a =,23a =,34a =,42a =,312441352a M a a a =+=⨯+=; 11a =,24a =,32a =,43a =,31242141433a M a a a =+=⨯+=; 若④错,则11a =,21a ≠,33a =,44a =只有一种情况:11a =,22a =,33a =,44a =,31243111244a M a a a =+=⨯+= 所以max min 11331144M M -=-= 故选:C 5.(2021·福建·福州四中高三月考)用()C A 表示非空集合A 中元素的个数,定义()(),()()()(),()()C A C B C A C B A B C B C A C A C B -≥⎧*=⎨-<⎩,已知集合{}2|0A x x x =+=,()(){}22|10B x x ax x ax =+++=,且1A B *=,设实数a 的所有可能取值构成集合S ,则()C S =( )A .0B .1C .2D .3【答案】D【分析】根据条件可得集合B 要么是单元素集,要么是三元素集,再分这两种情况分别讨论计算求解.【详解】由{}2|0A x x x =+=,可得{}1,0A =-因为22()(1)0x ax x ax +++=等价于20x ax 或210x ax ++=,且{}1,0,1A A B =-*=,所以集合B 要么是单元素集,要么是三元素集.(1)若B 是单元素集,则方程20x ax 有两个相等实数根,方程210x ax ++=无实数根,故0a =;(2)若B 是三元素集,则方程20x ax 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方程210x ax ++=有两个相等且异于方程20x ax 的实数根,即2402a a -=⇒=±且0a ≠.综上所求0a =或2a =±,即{}0,22S =-,,故()3C S =, 故选:D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以A B *这一新定义为背景,考查集合中元素个数问题,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由新定义分析得出集合B 要么是单元素集,要么是三元素集,即方程方程20x ax 与方程210x ax ++=的实根的个数情况,属于中档题.6.(2020·陕西·长安一中高三月考(文))在整数集Z 中,被4除所得余数k 的所有整数组成一个“类”,记为[]k ,即[]{}4k n k n Z =+∈,0,1,2,3k =.给出如下四个结论:①[]20151∈;②[]22-∈;③[][][][]0123Z =;④“整数a ,b 属于同一‘类’”的充要条件是“[]0a b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答案】C【分析】根据“类”的定义计算后可判断①②④的正误,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可判断③的正误,从而可得正确的选项.【详解】因为201550343=⨯+,故[]20153∈,故①错误,而242-=+,故[]22-∈,故②正确.若整数a ,b 属于同一“类”,设此类为[]{}()0,1,2,3r r ∈,则4,4a m r b n r =+=+,故()4a b m n -=-即[]0a b -∈,若[]0a b -∈,故-a b 为4的倍数,故,a b 除以4的余数相同,故a ,b 属于同一“类”, 故整数a ,b 属于同一“类”的充要条件为[]0a b -∈,故④正确.由“类”的定义可得[][][][]0123Z ⊆,任意c Z ∈,设c 除以4的余数为{}()0,1,2,3r r ∈,则[]c r ∈,故[][][][]0123c ∈,所以[][][][]0123Z ⊆, 故[][][][]0123Z =,故③正确.故选:C.【点睛】方法点睛:对于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注意根据理解定义并根据定义进行相关的计算,判断两个集合相等,可以通过它们彼此包含来证明.7.(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理))在整数集Z 中,被6除所得余数为k 的所有整数组成一个“类”,记为[]k ,即[]{}6k n k n Z =+∈,1k =,2,3,4,5给出以下五个结论:①[]55-∈;②[][][][][][]012345Z =;③“整数a 、b 属于同一“类””的充要条件是“[]0a b -∈”;④“整数a 、b 满足[]1∈a ,[]2b ∈”的充要条件是“[]3+∈a b ”,则上述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答案】B【分析】 根据“类”的定义逐一进行判断可得答案.【详解】①因为[]{}565|n n Z =+∈,令655n +=-,得10563n =-=-Z ∉,所以[]55-∉,①不正确; ②[][][][][][]012345{}{}{}1122336|61|62|n n Z n n Z n n Z =∈+∈+∈{}4463|n n Z +∈{}5564|n n Z +∈{}6665|n n Z +∈Z =,故②正确;③若整数a 、b 属于同一“类”,则整数,a b 被6除所得余数相同,从而-a b 被6除所得余数为0,即[]0a b -∈;若[]0a b -∈,则-a b 被6除所得余数为0,则整数,a b 被6除所得余数相同,故“整数a 、b 属于同一“类””的充要条件是“[]0a b -∈”,所以③正确; ④若整数a 、b 满足[]1∈a ,[]2b ∈,则161a n =+,1n Z ∈,262b n =+,2n Z ∈, 所以126()3a b n n +=++,12n n Z +∈,所以[]3+∈a b ;若[]3+∈a b ,则可能有[][]2,1a b ∈∈,所以“整数a 、b 满足[]1∈a ,[]2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3+∈a b ”,所以④不正确. 故选:B【点睛】关键点点睛:对新定义的理解以及对充要条件的理解是本题解题关键.8.(2021·浙江·路桥中学模拟预测)设集合,S T 中至少两个元素,且,S T 满足:①对任意,x y S ∈,若x y ≠,则x y T +∈ ,②对任意,x y T ∈,若x y ≠,则x y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S 有2个元素,则S T 有3个元素B .若S 有2个元素,则S T 有4个元素C .存在3个元素的集合S ,满足S T 有5个元素D .存在3个元素的集合S ,满足S T 有4个元素【答案】A【分析】不妨设{,}S a b =,由②知集合S 中的两个元素必为相反数,设{,}S a a =-,由①得0T ∈,由于集合T 中至少两个元素,得到至少还有另外一个元素m T ∈,分集合T 有2个元素和多于2个元素分类讨论,即可求解.【详解】若S 有2个元素,不妨设{,}S a b =,以为T 中至少有两个元素,不妨设{},x y T ⊆,由②知,x y S y x S -∈-∈,因此集合S 中的两个元素必为相反数,故可设{,}S a a =-, 由①得0T ∈,由于集合T 中至少两个元素,故至少还有另外一个元素m T ∈, 当集合T 有2个元素时,由②得:m S -∈,则,{0,}m a T a =±=-或{0,}T a =.当集合T 有多于2个元素时,不妨设{0,,}T m n =,其中,,,,,m n m n m n n m S ----∈,由于,0,0m n m n ≠≠≠,所以,m m n n ≠-≠-,若m n =-,则n m =-,但此时2,2m n m m m n n n -=≠-=-≠,即集合S 中至少有,,m n m n -这三个元素,若m n ≠-,则集合S 中至少有,,m n m n -这三个元素,这都与集合S 中只有2个运算矛盾,综上,{0,,}S T a a =-,故A 正确;当集合S 有3个元素,不妨设{,,}S a b c =,其中a b c <<,则{,,}a b b c c a T +++⊆,所以,,,,,c a c b b a a c b c a b S ------∈,集合S 中至少两个不同正数,两个不同负数,即集合S 中至少4个元素,与{,,}S a b c =矛盾,排除C ,D.故选:A.【点睛】解题技巧:解决以集合为背景的新定义问题要抓住两点:1、紧扣新定义,首先分析新定义的特点,把心定义所叙述的问题的本质弄清楚,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中;2、用好集合的性质,解题时要善于从试题中发现可以使用的集合的性质的一些因素.9.(2021·广东番禺中学高一期中)设{}1,2,3,4I =,A 与B 是I 的子集,若{}1,2A B =,则称(),A B 为一个“理想配集”.规定(),A B 与(),B A 是两个不同的“理想配集”,那么符合此条件的“理想配集”的个数是( )A .4B .6C .8D .9【答案】D【分析】对子集A 分{}1,2A =,{}1,2,3A =,{}1,2,4A =,{}1,2,3,4A =四种情况讨论,列出所有符合题意的集合B 即可求解.【详解】{}1,2,3,4I =,A 与B 是I 的子集,{}1,2A B =, 对子集A 分情况讨论:当{}1,2A =时,{}1,2B =,{}1,2,3B =,{}1,2,4B =,{}1,2,3,4B =,有4种情况;当{}1,2,3A =时,{}1,2B =,{}1,2,4B =,有2种情况; 当{}1,2,4A =时,{}1,2B =,{}1,2,3B =,有2种情况; 当 {}1,2,3,4A =时,{}1,2B =,有1种情况; 所以共有42219+++=种, 故选:D.10.(2020·上海奉贤·高一期中)对于区间(1,10000)内任意两个正整数m ,n ,定义某种运算“*”如下:当m ,n 都是正偶数时,n m n m *=;当m ,n 都为正奇数时,log m m n n *=,则在此定义下,集合(){},4M a b a b =*=中元素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答案】C 【分析】分别讨论a ,b 都是正偶数时,4b a b a *==,a ,b 都是正奇数时,log 4a a b b *==,所以4a b =,再由,(1,10000)a b ∈即可求出集合M ,进而可得集合M 中的元素的个数. 【详解】因为当m ,n 都是正偶数时,n m n m *=; 当m ,n 都为正奇数时,log m m n n *=,所以当a ,b 都是正偶数时,4b a b a *==,可得2a b ==; 当a ,b 都是正奇数时,log 4a a b b *==,所以4a b =, 因为,(1,10000)a b ∈, 所以3a =,81b =;5a =,625b =; 7a =,2401b =;9a =,6561b =;所以()()()()(){}2,2,3,81,5,625,7,2401,9,6561M =, 所以集合M 中的元素有5个, 故选:C.11.(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X 是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任意点集,定义*{(1X y =-,1)|(x x -,)}y X ∈.若*X X =,则称点集X“关于运算*对称”.给定点集{}22(,)|1A x y x y +==,{}(,)|1==-B x y y x ,(){},|1|||1=-+=C x y x y ,其中“关于运算 * 对称”的点集个数为( )A .0B .1C .2D .3【答案】B 【分析】令1y X -=,1x Y -=,则1y X =-,1x Y =+,从而由A ,B ,C 分别求出*A ,*B ,*C ,再根据点集X “关于运算*对称”的定义依次分析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令1y X -=,1x Y -=, 则1y X =-,1x Y =+,22{(,)|1}A x y x y =+=,*{(A X∴=,22)|(1)(1)1}Y Y X ++-=,故*A A ≠;{(,)|1}B x y y x ==-,*{(,)|111B X Y X Y ∴=-=+-,即1}Y X =-,故*B B ≠;{(,)||1|||1}C x y x y =-+=,*{(,)||11||1|1C X Y Y X ∴=+-+-=,即|||1|1}Y X +-=,故*C C =;所以“关于运算 * 对称”的点集个数为1个. 故选:B.12.(2021·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一月考)设集合X 是实数集R 的子集,如果点0x ∈R 满足:对任意0a >,都存在x X ∈,使得00x x a <-<,那么称0x 为集合X 的聚点.则在下列集合中,以0为聚点的集合是( ) A .{|0}1nn Z n n ∈≥+, B .{|0}x x x ∈≠R ,C .221,0n n Z n n ⎧⎫+∈≠⎨⎬⎩⎭∣D .整数集Z【答案】B 【分析】根据给出的聚点定义逐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A 中,集合{|0}1n n Z n n ∈≥+,中的元素除了第一项0之外,其余的都至少比0大12, 所以在102a <<的时候,不存在满足0x a <<的x ,0∴不是集合{|0}1nn Z n n ∈≥+,的聚点;故A 不正确;B 中,集合{|0}x x x ∈≠R ,,对任意的a ,都存在(2a x =实际上任意比a 小的数都可以),使得02a x a <=<,所以0是集合{|0}x x x ∈≠R ,的聚点;故B 正确;C 中,因为2211n n+>,所以当01a <<时,不存在满足0x a <<的x ,0∴不是集合221,0n n Z n n ⎧⎫+∈≠⎨⎬⎩⎭∣的聚点,故C 不正确;D ,对于某个1a <,比如0.5a =,此时对任意的x ∈Z ,都有00x -=或者01x -≥,也就是说不可能满足000.5x <-<,从而0不是整数集Z 的聚点.故D 不正确. 综上得以0为聚点的集合是选项B 中的集合. 故选:B .二、多选题13.(2020·广东广雅中学高三月考)设整数4n ≥,集合{}1,2,3,,X n =.令集合{(,,),,S x y z x y z X =∈,且三条件,x y z <<,y z x <<z x y <<恰有一个成立},若(),,x y z 和(),,z w x 都在S 中,则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y z w S ∈,(),,x y w S ∉ B .(),,y z w S ∈,(),,x y w S ∈ C .(),,y z w S ∉,(),,x y w S ∈ D .(),,y z w S ∉,(),,x y w S ∉【答案】ACD 【分析】根据集合S 的定义可以得到,,x y z 和,,z w x 的大小关系都有3种情况,然后交叉结合,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和无矛盾性原则得到正确的选项. 【详解】因为(,,)x y z S ∈,则,,x y z 的大小关系有3种情况,同理,(,,)z w x S ∈,则,,z w x 的大小关系有3种情况,由图可知,,,,x y w z 的大小关系有4种可能,均符合(,,)y z w S ∈,(,,)x y w S ∈,所以ACD 错, 故选:ACD. 【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型集合,涉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首先要理解集合S 中元素的性质,利用列举画图,根据无矛盾性原则和不等式的传递性分析是关键.14.(2021·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三月考)若集合A 具有以下性质:(1)0A ∈,1A ∈;(2)若x 、y A ,则x y A -∈,且0x ≠时,1A x∈.则称集合A 是“完美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集合{}1,0,1B =-是“完美集” B .有理数集Q 是“完美集”C .设集合A 是“完美集”,x 、y A ,则x y A +∈D .设集合A 是“完美集”,若x 、y A 且0x ≠,则yA x∈ 【答案】BCD 【分析】利用第(2)条性质结合1x =,1y =-可判断A 选项的正误;利用题中性质(1)(2)可判断B 选项的正误;当y A 时,推到出y A -∈,结合性质(2)可判断C 选项的正误;推导出xy A ∈,结合性质(2)可判断D 选项的正误.【详解】对于A 选项,取1x =,1y =-,则2x y A -=∉,集合{}1,0,1B =-不是“完美集”,A 选项错误;对于B 选项,有理数集Q 满足性质(1)、(2),则有理数集Q 为“完美集”,B 选项正确; 对于C 选项,若y A ,则0y y A -=-∈,()x y x y A ∴+=--∈,C 选项正确; 对于D 选项,任取x 、y A ,若x 、y 中有0或1时,显然xy A ∈; 当x 、y 均不为0、1且当x A ∈,y A 时,1x A -∈,则()11111A x x x x -=∈--,所以()1x x A -∈,()21x x x x A ∴=-+∈,()()2222221111122A xy xy xy x y x y x y x y ∴=+=+∈+--+--,xy A ∴∈, 所以,若x 、y A 且0x ≠,则1A x∈,从而1yy A x x=⋅∈,D 选项正确. 故选:BCD.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新定义,正确理解定义“完美集”是解题的关键,考查推理能力,属于中等题.1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多选)若非空数集M 满足任意,x y M ∈,都有x y M +∈,x y M-∈,则称M 为“优集”.已知,A B 是优集,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AB 是优集B .A B 是优集C .若A B 是优集,则A B ⊆或B A ⊆D .若A B 是优集,则A B 是优集【答案】ACD 【分析】结合集合的运算,紧扣集合的新定义,逐项推理或举出反例,即可求解. 【详解】对于A 中,任取,x A B y A B ∈∈,因为集合,A B 是优集,则,x y A x y B +∈+∈,则 x y A B +∈,,x y A x y B -∈-∈,则x y A B -∈,所以A 正确;对于B 中,取{|2,},{|3,}A x x k k Z B x x m m Z ==∈==∈, 则{|2A B x x k ⋃==或3,}x k k Z =∈,令3,2x y ==,则5x y A B +=∉,所以B 不正确; 对于C 中,任取,x A y B ∈∈,可得,x y A B ∈, 因为A B 是优集,则,x y A B x y A B +∈-∈, 若x y B +∈,则()x x y y B =+-∈,此时 A B ⊆; 若x y A +∈,则()x x y y A =+-∈,此时 B A ⊆, 所以C 正确;对于D 中,A B 是优集,可得A B ⊆,则A B A =为优集; 或B A ⊆,则A B B =为优集,所以A B 是优集,所以D 正确. 故选:ACD. 【点睛】解决以集合为背景的新定义问题要抓住两点:1、紧扣新定义,首先分析新定义的特点,把心定义所叙述的问题的本质弄清楚,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中;2、用好集合的性质,解题时要善于从试题中发现可以使用的集合的性质的一些因素.16.(2020·山东·高三专题练习)已知集合()(){}=,M x y y f x =,若对于()11,x y M ∀∈,()22,x y M ∃∈,使得12120x x y y +=成立,则称集合M 是“互垂点集”.给出下列四个集合:(){}21,1M x y y x ==+;(){2,M x y y ==;(){}3,xM x y y e ==;(){}4,sin 1M x y y x ==+.其中是“互垂点集”集合的为( ) A .1M B .2MC .3MD .4M【答案】BD 【分析】根据题意知,对于集合M 表示的函数图象上的任意点()11,P x y ,在图象上存在另一个点P ',使得OP OP '⊥,结合函数图象即可判断. 【详解】由题意知,对于集合M 表示的函数图象上的任意点()11,P x y ,在图象上存在另一个点P ',使得OP OP '⊥.在21y x =+的图象上,当P 点坐标为(0,1)时,不存在对应的点P ', 所以1M 不是“互垂点集”集合;对y = 所以在2M 中的任意点()11,P x y ,在2M 中存在另一个P ',使得OP OP '⊥, 所以2M 是“互垂点集”集合;在x y e =的图象上,当P 点坐标为(0,1)时,不存在对应的点P ', 所以3M 不是“互垂点集”集合;对sin 1y x =+的图象,将两坐标轴绕原点进行任意旋转,均与函数图象有交点, 所以所以4M 是“互垂点集”集合, 故选:B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命题的真假的判断,以及对新定义的理解与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属于较难题.第II 卷(非选择题)三、填空题17.(2021·上海市进才中学高三期中)进才中学1996年建校至今,有一同学选取其中8个年份组成集合{}1996,1997,2000,2002,2008,2010,2011,2014A =,设i j x x A ∈、,i j ≠,若方程i j x x k -=至少有六组不同的解,则实数k 的所有可能取值是_________.【答案】{}3,6,14 【分析】根据i j x x k -=,用列举法列举出集合A 中,从小到大8个数中(设两数的差为正),相邻两数,间隔一个数,间隔二个数,间隔三个数,间隔四个数,间隔五个数,间隔六个数的两数差,从中找出差数出现次数不低于3的差数即可. 【详解】集合A 中,从小到大8个数中,设两数的差为正: 则相邻两数的差:1,3,2,6,2,1,3; 间隔一个数的两数差:4,5,8,8,3,4; 间隔二个数的两数差:6,11,10,9,6; 间隔三个数的两数差:12,13,11,12; 间隔四个数的两数差:14,14,14; 间隔五个数的两数差:15,17; 间隔六个数的两数差:18;这28个差数中,3出现3次,6出现3次,14出现3次,其余都不超过2次, 故k 取值为:3,6,14时,方程i j x x k -=至少有六组不同的解, 所以k 的可能取值为:{}3,6,14, 故答案为:{}3,6,1418.(2021·北京·高三开学考试)记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八个顶点组成的集合为S .若集合M S ⊆,满足i X ∀,j X M ∈,k X ∃,l X M ∈使得直线i j k l X X X X ⊥,则称M 是S 的“保垂直”子集. 给出下列三个结论:①集合{}1,,,A B C C 是S 的“保垂直”子集;②集合S 的含有6个元素的子集一定是“保垂直”子集;③若M 是S 的“保垂直”子集,且M 中含有5个元素,则M 中一定有4个点共面.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 【答案】② 【分析】首先弄清楚可取其中的5,6,7,8个点时,符合M 是S 的“保垂直”子集,且正方体的两条体对角线不垂直,然后根据定义逐项判断可得答案. 【详解】对于①,当取体对角线1AC 时,找不到与之垂直的直线,①错误; 对于②,当8个点任取6个点时,如图当M 集合中的6个点是由上底面四个点和下底面两个点;或者由上底面两个点和下底面四个点构成时,必有四点共面,根据正方体的性质,符合M 是S 的“保垂直”子集; 当M 集合中的6个点是由上底面三个点和下底面三个点构成时,如{}111,,,,,M B C A C A B =,则存在11,,,B A A B 四点共面,根据正方体的性质,符合M 是S 的“保垂直”子集; 如{}111,,,,,M B C A C A D =,取,B A 存在11BC A D ⊥,取,B C 存在11BC C D ⊥,取,C A 存在1AC BD ⊥,符合M 是S 的“保垂直”子集,所以②正确;对于③,举反例即可,如{}11,,,,M B C D C A =,③错误.故答案为:②.19.(2021·江苏扬州·模拟预测)对于有限数列{}n a ,定义集合()1212,110k i i i k a a a S k s s i i i k ⎧⎫+++⎪⎪==≤<<<≤⎨⎬⎪⎪⎩⎭,,其中k ∈Z 且110k ≤≤,若n a n =,则()3S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___________.【答案】660【分析】可得()3S 123123,1103i i i s s i i i ⎧⎫++==≤<<≤⎨⎬⎩⎭,得出()3S 中的每个元素就是从1,2,,10中挑选3个出来求平均值,求出每个数字被选中的次数即可求解.【详解】()1231233,1103i i i a a a S s s i i i ⎧⎫++⎪⎪==≤<<≤⎨⎬⎪⎪⎩⎭ 123123,1103i i i s s i i i ⎧⎫++==≤<<≤⎨⎬⎩⎭, 则()3S 中的每个元素就是从1,2,,10中挑选3个出来求平均值,1,2,,10每个被选出的次数是相同的,若()110i i ≤≤被选中,则共有29C 种选法,即1,2,,10每个被选出的次数为29C ,则()3S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29101109812102266033C ⨯+⨯⨯⋅+++==. 故答案为:660.【点睛】关键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3S 中的每个元素就是从1,2,,10中挑选3个出来求平均值,再求出每个数字被选中的次数.20.(2021·北京东城·一模)设A 是非空数集,若对任意,x y A ∈,都有,x y A xy A +∈∈,则称A 具有性质P .给出以下命题:①若A 具有性质P ,则A 可以是有限集;②若12,A A 具有性质P ,且12A A ≠∅,则12A A 具有性质P ; ③若12,A A 具有性质P ,则12A A 具有性质P ;④若A 具有性质P ,且A ≠R ,则A R 不具有性质P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答案】①②④【分析】举特例判断①;利用性质P 的定义证明②即可;举反例说明③错误;利用反证法,结合举反例判断④.【详解】对于①,取集合{}0,1A =具有性质P ,故A 可以是有限集,故①正确;对于②,取12,x y A A ∈,则1x A ∈,2x A ∈,1y A ∈,2y A ∈,又12,A A 具有性质P ,11,x y A xy A ∴+∈∈,22,x y A xy A +∈∈,1212,x y xy A A A A ∴+∈∈,所以12A A 具有性质P ,故②正确;对于③,取{}1|2,A x x k k Z ==∈,{}2|3,A x x k k Z ==∈,12A ∈,23A ∈,但1223A A +∉,故③错误;对于④,假设A R 具有性质P ,即对任意,x y A ∈R ,都有,x y A xy A +∈∈R R ,即对任意,x y A ∉,都有,x y A xy A +∉∉,举反例{}|2,A x x k k Z ==∈,取1A ∉,3A ∉,但134A +=∈,故假设不成立,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集合新定义,解题的关键是对集合新定义的理解,及举反例,特例证明,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与特殊一般思想,属于基础题.。

轴承复习与练习题

轴承复习与练习题

轴承复习与练习题一、选择题(从给出的A、B、C、D中选一个答案)1、滚动轴承内圈通常装在轴颈上,与轴()转动。

A、一起B、相对C、反向2、可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中载荷,一般成对使用的滚动轴承是()。

A、深沟球轴承B、圆锥滚子轴承C、推力球轴承3、主要承受径向载荷,外圈内滚道为球面,能自动调心的滚动轴承是()。

A、角接触球轴承B、调心球轴承C、深沟球轴承4、主要承受径向载荷,也可同时承受少量双向轴向载荷,应用最广泛的滚动轴承是()。

A、推力球轴承B、圆柱滚子轴承C、深沟球轴承5、能同时承受较大的径向和轴向载荷且内外圈可以分离,通常成对使用的滚动轴承是()。

A、圆锥滚子轴承B、推力球轴承C、圆柱滚子轴承6、圆柱滚子轴承与深沟球轴承相比,其承载能力()。

A、大B、小C、相同7、深沟球轴承的滚动轴承类型代号是()。

A、 4B、 5C、 68、滚动轴承类型代号是QJ,表示是()。

A、调心球轴承B、四点接触球轴承C、外球面球轴承9、实际工作中,若轴的弯曲变形大,或两轴承座孔的同心度误差较大时,应选用()。

A、调心球轴承B、推力球轴承C、深沟球轴承10、工作中若滚动轴承只承受轴向载荷时,应选用()。

A、圆锥滚子轴承B、圆锥滚子轴承C、推力球轴承11、()是滚动轴承代号的基础。

A、前置代号B、基本代号C、后置代号12、圆锥滚子轴承的()与内圈可以分离,故其便于安装和拆卸。

A、外圈B、滚动体C、保持架13、盘形凸轮轴的支承,应当选用()。

A、深沟球轴承B、推力球轴承C、调心球轴承14、斜齿轮传动中,轴的支承一般选用()。

A、推力球轴承B、圆锥滚子轴承C、深沟球轴承15、针对以下应用要求,找出相应的轴承类型代号。

(1)主要承受径向载荷,也可以承受一定轴向载荷的是()。

(2)只能承受单向轴向载荷的是()。

(3)可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单向轴向载荷的是()。

A、6208B、51308C、3130816、在情况下,滑动轴承润滑油的粘度不应选得较高。

2021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轴对称与中心对称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轴对称与中心对称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轴对称与中心对称专项练习题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电视台的台标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2. 下列四个银行标志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3. 如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FGHE关于一个点中心对称,则这个点是()A.O1B.O2C.O3D.O44. 如图,线段AB与A'B'(AB=A'B')不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是()5. 如图,在△ABC中,AC=BC,点D和E分别在AB和AC上,且AD=AE,连接DE,过点A的直线GH与DE平行.若∠C=40°,则∠GAD的度数为()A.40°B.45°C.55°D.70°6. 如图,已知钝角三角形ABC,依下列步骤尺规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步骤1:以点C为圆心,CA长为半径画弧①;步骤2:以点B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弧②,交弧①于点D;步骤3:连接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H.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H垂直平分线段ADB.AC平分∠BADC.S△ABC=BC·AHD.AB=AD7. 把一个图形先沿着一条直线进行轴对称变换,再沿着与这条直线平行的方向平移,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滑动对称变换.结合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的有关性质,你认为在滑动对称变换过程中,两个对应三角形(如图0)的对应点所具有的性质是()A.对应点所连线段与对称轴垂直B.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平分C.对应点所连线段都相等D.对应点所连线段互相平行8. 如图,∠AOB=60°,点P是∠AOB内的定点且OP=,若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异于点O的动点,则△PMN周长的最小值是()A.B.C.6 D.3二、填空题9. 将一张矩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若AB=10 cm ,则AC= cm .10.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 cm ,13 cm ,其周长为________ cm .11.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O 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过O 点的三条直线将菱形分成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当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和8时,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2. 已知点P (x ,y )的坐标满足等式(x -2)2+|y -1|=0,且点P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13. 画图:试画出下列正多边形的所有对称轴,并完成表格.根据上表,猜想正n 边形有 条对称轴.14. (2019•黄冈)如图,AC BD ,在AB 的同侧,288AC BD AB ===,,,点M为AB 的中点,若120CMD ∠=︒,则CD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15. 已知:如图,AB=AC,DB=DC,点E在直线AD上.求证:EB=EC.16. 如图,DF为△ABC的边BC的垂直平分线,F为垂足,DF交△ABC的外角平分线AD于点D,DE⊥AB于点E,且AB>AC,连接BD,CD.求证:(1)∠DBE=∠DCA;(2)BE=AC+AE.17. 如图,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3,0),(0,1).点D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与端点B、C不重合),过点D作直线12y x b=-+交折线OAB于点E.(1)记△ODE的面积为S,求S与b的函数关系式;(2)当点E在线段OA上时,若矩形OABC关于直线DE的对称图形为四边形O1A1B1C1,试探究四边形O1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重叠部分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18. 如图,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CB,其中∠ACB=90°,AC=4,BC=3,E、F分别是AC、AB边上的点,连接EF.(1)如图①,若将纸片ACB的一角沿EF折叠,折叠后点A落在AB边上的点D处,且使S四边形ECBF =3S△EDF,求AE的长;(2)如图②,若将纸片ACB的一角沿EF折叠,折叠后点A落在BC边上的点M 处,且使MF∥CA.①试判断四边形AEM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②求EF的长.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2. 【答案】C3. 【答案】A[解析] 如图,连接HC和DE交于点O1.4. 【答案】A[解析] 选项A中,A'B'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所以线段AB与A'B'不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5. 【答案】C[解析] ∵AC=CB,∠C=40°,∴∠BAC=∠B=12(180°-40°)=70°.∵AD=AE,∴∠ADE=∠AED=12(180°-70°)=55°.∵GH∥DE,∴∠GAD=∠ADE=55°.6. 【答案】A[解析] 如图,连接CD,BD.∵CA=CD,BA=BD,∴点C,B都在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上.∴BH垂直平分线段AD.故选A.7. 【答案】B[解析] 连接BB'交对称轴于点O,过点B作BM⊥对称轴,垂足为M,过点B'作B'N⊥对称轴,垂足为N,由轴对称的性质及平移的性质可得BM=B'N.又因为∠BOM=∠B'ON,∠BMO=∠B'NO=90°,所以△BOM≌△B'ON.所以OB=OB'.同理其他对应点也有这样的结论.8. 【答案】D[解析]分别以OB,OA为对称轴作点P的对称点P1,P2,连接OP1,OP2,P1P2,P1P2交射线OA,OB于点M,N,则此时△PMN的周长有最小值,△PMN的周长=PN+PM+MN=P1N+P2M+MN=P1P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OP1=OP2=OP=,∠P1OP2=120°,∴∠OP1M=30°,过点O作MN的垂线段,垂足为Q,在Rt△OP1Q中,可知P1Q=,所以P1P2=2P1Q=3,故△PMN周长的最小值为3.二、填空题9. 【答案】10[解析]如图,∵矩形的对边平行,∴∠1=∠ACB,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得∠1=∠ABC,∴∠ABC=∠ACB,∴AC=AB,∵AB=10 cm,∴AC=10 cm.故答案为10.10. 【答案】32[解析] 由题意知,应分两种情况:(1)当腰长为6 cm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6 cm,6 cm,13 cm,6+6<13,不能构成三角形;(2)当腰长为13 cm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6 cm,13 cm,13 cm,能构成三角形,周长=2×13+6=32(cm).11. 【答案】12[解析]∵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和8,∴菱形的面积=×6×8=24.∵点O是菱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阴影部分的面积=×24=12.12. 【答案】(-2,1)[解析] ∵(x -2)2≥0,|y -1|≥0,又(x -2)2+|y -1|=0,∴x-2=0且y -1=0,即x =2,y =1.∴点P 的坐标为(2,1).那么点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2,1).13. 【答案】解:如图.故填3,4,5,6,n.14. 【答案】14【解析】如图,作点A 关于CM 的对称点A',点B 关于DM 的对称点B'.∵120CMD ∠=︒,∴60AMC DMB ∠+∠=︒, ∴60CMA'DMB'∠+∠=︒, ∴60A'MB'∠=︒, ∵MA'MB'=,∴A'MB'△为等边三角形,∵14CD CA'A'B'B'D CA AM BD ≤++=++=, ∴CD 的最大值为14,故答案为:14.三、解答题15. 【答案】证明:连接BC.∵AB=AC ,DB=DC ,∴直线AD 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 又∵点E 在直线AD 上,∴EB=EC.16. 【答案】证明:(1)如图,过点D 作DG ⊥CA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G .∵DF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BD=CD.∵AD 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DE ⊥AB ,DG ⊥CA , ∴DE=DG ,∠DEB=∠DGC=90°. 在Rt △DBE 和Rt △DCG 中,∴Rt △DBE ≌Rt △DCG (HL). ∴∠DBE=∠DCA.(2)∵Rt △DBE ≌Rt △DCG ,∴BE=CG . 在Rt △DEA 和Rt △DGA 中,∴Rt △DEA ≌Rt △DGA (HL). ∴AE=AG .∴BE=CG=AC+AG=AC+AE , 即BE=AC+AE.17. 【答案】(1)①如图2,当E 在OA 上时,由12y x b =-+可知,点E 的坐标为(2b ,0),OE=2b .此时S =S △ODE =112122OE OC b b ⋅=⨯⨯=.②如图3,当E 在AB 上时,把y =1代入12y x b =-+可知,点D 的坐标为(2b -2,1),CD =2b -2,BD =5-2b .把x =3代入12y x b =-+可知,点E 的坐标为3(3,)2b -,AE =32b -,BE =52b -.此时S =S 矩形OABC -S △OAE - S △BDE -S △OCD=1315133()()(52)1(22)22222b b b b -⨯-----⨯⨯-252b b =-+.(2)如图4,因为四边形O 1A 1B 1C 1与矩形OABC 关于直线DE 对称,因此DM =DN ,那么重叠部分是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即四边形DMEN 是菱形.作DH⊥OA,垂足为H.由于CD=2b-2,OE=2b,所以EH=2.设菱形DMEN的边长为m.在Rt△DEH中,DH=1,NH=2-m,DN=m,所以12+(2-m)2=m2.解得54m .所以重叠部分菱形DMEN的面积为54.图2 图3 图4考点伸展把本题中的矩形OABC绕着它的对称中心旋转,如果重叠部分的形状是菱形(如图5),那么这个菱形的最小面积为1,如图6所示;最大面积为53,如图7所示.图5 图6 图7 18. 【答案】(1)如解图①,∵折叠后点A落在AB边上的点D处,解图①∴EF⊥AB,△AEF≌△DEF,∴S △AEF =S △DEF ,∵S 四边形ECBF =3S △EDF ,∴S 四边形ECBF =3S △AEF ,∵S △ACB =S △AEF +S 四边形ECBF ,∴S △ACB =S △AEF +3S △AEF =4S △AEF , ∴14△△AEF ACB S S =, ∵∠EAF =∠BAC ,∠AFE =∠ACB =90°,∴△AEF ∽△ABC ,∴2△△()AEF ACB S AE ABS =, ∴214()=,AE AB 在Rt △ACB 中,∠ACB =90°,AC =4,BC =3,∴AB 2=AC 2+BC 2,即AB =42+32=5,∴(AE 5)2=14,∴AE =52;(2)①四边形AEMF 是菱形.证明:如解图②,∵折叠后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M 处,∴∠CAB =∠EMF ,AE =ME ,又∵MF ∥CA ,∴∠CEM =∠EMF ,∴∠CAB =∠CEM ,∴EM ∥AF ,∴四边形AEMF 是平行四边形,而AE =ME ,∴四边形AEMF 是菱形,解图②②如解图②,连接AM ,与EF 交于点O ,设AE =x ,则AE =ME =x ,EC =4-x , ∵∠CEM =∠CAB ,∠ECM =∠ACB =90°,∴Rt △ECM ∽Rt △ACB ,∴EC AC =EM AB ,∵AB =5,∴445-,x x =解得x =209, ∴AE =ME =209,EC =169,在Rt △ECM 中,∵∠ECM =90°,∴CM 2=EM 2-EC 2,即CM =(209)2-(169)2=43,∵四边形AEMF 是菱形,∴OE =OF ,OA =OM ,AM ⊥EF , ∴S AEMF 菱形=4S △AOE =2OE ·AO , 在Rt △AOE 和Rt △ACM 中, ∵tan ∠EAO =tan ∠CAM ,∴OE AO =CM AC ,∵CM =43,AC =4,∴AO =3OE ,∴S AEMF 菱形=6OE 2,又∵S AEMF 菱形=AE ·CM ,∴6OE 2=209×43,解得OE =2109,∴EF =2OE =4109.。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压轴题复习练习题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压轴题复习练习题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期数学期中考试压轴题训练1、已知x,y为实数,且y=﹣+4,则+=.2、已知非零实数a,b满足|2a﹣4|+|b+2|++4=2a,则a+b等于()A.﹣1B.0C.1D.23、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关系式a2+c2=2ab+2bc﹣2b2,则△ABC是()A.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4、公式:a2+b2+c2﹣ab﹣bc﹣ac=[(a﹣b)2+(b﹣c)2+(a﹣c)2].(1)已知a=2019x+2018,b=2019x+2019,c=2019x+2020,则代数式a2+b2+c2﹣ab﹣ac﹣bc的值为()A.0B.1C.2D.3(2)已知实数x,y,z,a满足x+a2=m,y+a2=m+1,z+a2=m+2,且xyz=108.求代数式的值.5、已知x,y,z是正整数,x>y,且x2﹣xy﹣xz+yz=23,则x﹣z等于()A.﹣1B.1或23C.1D.﹣1或﹣236、已知x2﹣x﹣1=0,则代数式﹣x3+2x2+2022的值为.7、若x﹣2y+z=0,则代数式x2+2xz+z2﹣4y2﹣3的值为.8、问题:若(8﹣x)(x﹣6)=﹣3,求(8﹣x)2+(x﹣6)2的值.解:设(8﹣x)=a,(x﹣6)=b,则(8﹣x)(x﹣6)=ab=﹣3,a+b=8﹣x+x﹣6=2,∴(8﹣x)2+(x﹣6)2=a2+b2=(a+b)2﹣2ab=22﹣2×(﹣3)=10;请仿照上例解决下面的问题:问题发现:(1)若x满足(3﹣x)(x﹣2)=﹣10,求(3﹣x)2+(x﹣2)2的值.(2)若x满足(2022﹣x)2+(x﹣2023)2=2021,求(2022﹣x)(x﹣2023)的值.(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于点O,且BD﹣AC=2,BD2+AC2=10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x,AE=1,CG=2,长方形EFGD的面积是5,四边形NGDH和MEDQ都是正方形,PQDH是长方形,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必须是一个具体的数值).(5)如图,长方形ABCD的周长是12cm,分别以AB,AD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EF和正方形ADGH,若正方形ABEF和ADGH的面积之和为20cm2,求长方形ABCD的面积.9、如图①是一个长为2a、宽为2b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按图②的形状拼成一个正方形.(1)观察图②.请你直接写出下列三个式子:(a+b)2、(a﹣b)2、ab之间的等量关系式为;(2)若m、n均为实数,且m+n=﹣2,mn=﹣3,运用(1)所得到的公式求m﹣n的值;(3)如图③,S1、S2分别表示边长为x、y的正方形的面积,且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若S1+S2=20,AB=x+y=6,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10、如图,已知方格纸中是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2+∠3=度.11、如图,过边长为8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 A=CQ时,连接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12、已知:三角形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如图,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3、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为线段BC上一点(不含端点),AP平分∠BAD交BC于点E,PC与AD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接EF,且∠PEF=∠AED,以下结论:①EB=EF;②△ABE≌△CPE;③△AFC是等腰三角形;④连结PB,∠BPF=120°;⑤AP=PF+PC.其中正确的有.(请写序号)14、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以O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D.(1)①求证:△BOC≌△ADC;②当α=150°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探究:当∠1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1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在AC边上取两点M、N,使∠MBN=30°.若AM=m,MN=x,CN=n,则以x,m,n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形状为()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随x,m,n的值而定16、我们知道“对称补缺”的思想是解决与轴对称图形有关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添加辅助线的策略,参考这种思想解决下列问题如图,在△ABC中,D为△ABC外一点.(1)若AC平分∠BAD,CE⊥AB于点E,∠B+∠ADC=180°,求证:BC=CD;(2)若∠ACB=90°,AC=BC,F是AC上一点,AD⊥BF交BF延长线于点D,且BF是∠CBA的角平分线.求证:2AD=BF17、(1)如图1,在△ABC中,AB=4,AC=6,AD是BC边上的中线,延长AD到点E使DE=AD,连接CE,把AB,AC,2AD集中在△AC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AD的取值范围是;(2)如图2,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点E,F分别在AB,AC 上,且DE⊥DF,求证:BE+CF>EF;(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为钝角,∠C为锐角,∠B+∠ADC=180°,DA=DC,点E,F分别在BC,AB上,且∠EDF=∠ADC,连接EF,试探索线段AF,EF,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18、如图,已知A(a,b),AB⊥y轴于B,且满足+(b﹣2)2=0,(1)求A点坐标;(2)分别以AB,AO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C和△AOD,如图1试判定线段AC和DC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3)如图2过A作AE⊥x轴于E,F,G分别为线段OE,AE上的两个动点,满足∠FBG=45°,试探究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请说明理由并求其值;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19、如图,点A(a,0),点B(0,b),且a、b满足(a﹣5)2+|b﹣3|=0.(1)填空:a=,b=;(2)如图1,作等腰Rt△ABC,∠ABC=90°,AB=BC,求C点坐标;(3)如图2,点M(m,0)在x轴负半轴上,分别以AB、BM为腰,点B为直角顶点,在第一、第二象限作等腰Rt△ABD、等腰Rt△MBE,连接DE交y 轴于点F,求点F的坐标用含m的式子表示).。

期末考试复习题机械传动部分轴系零部件部分

期末考试复习题机械传动部分轴系零部件部分

期末考试复习题机械传动部分轴系零部件部分一、推断题1、选择带轮直径时,小带轮直径越小越好。

( )2、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是带传动的一种失效形式。

( )3、在机械传动中,V带(三角带)传动通常应放在传动的低速级。

( )4、齿轮啮合传动时留有顶隙是为了防止齿轮根切。

( )5、小带轮的包角越大,传动能力越高。

( )6、蜗杆传动中,蜗杆的头数Z越多,其传动的效率越低。

( )7、定轴轮系中所有齿轮的轴线都固定。

( )8、一对标准齿轮啮合,其啮合角必定等于压力角。

( )9、硬齿面齿轮只可能产生轮齿折断,不可能产生齿面点蚀。

()10、矩形螺纹用于传动,而普通三角螺纹用于联接。

()11、滚动轴承内座圈与轴颈的配合,通常使用基轴制。

()12、在多根三角带传动中,当一根带失效时,应将所有带更换。

()13、减速器输入轴的直径应小于输出轴的直径。

()14、实际的轴多做成阶梯形,要紧是为了减轻轴的重量,降低制造费用。

()15、带传动不能保证传动比不变的原因是易发生打滑。

( )16、关于一对齿轮啮合传动时,其接触应力与许用接触应力分别相等。

( )17、蜗杆传动中,蜗杆的头数越多,其传动效率越低。

( )18、联轴器与离合器的区别是:联轴器靠啮合传动,离合器靠摩擦传动。

( )19、受拉螺栓连接只能承受轴向载荷。

( )20、V带型号中,截面尺寸最小的是Z型。

()21、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始末两端齿轮齿数之反比。

()22、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忽略齿面的摩擦力,则轮齿间受有圆周力、径向力与轴向力三个力作用。

()23、滚动轴承的内圈与轴径、外圈与座孔之间均系用基孔制。

( )24、应严格禁止出现边界摩擦。

( )25、为了提高轴的刚度,务必使用合金钢材料。

( )26、带传动传动比不能严格保持不变,其原因是容易发生打滑。

( )27、在中间平面内,蜗杆传动为齿轮、齿条传动。

( )二、选择题1、V带(三角带)的楔角等于____ ______。

轴对称解答题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轴对称解答题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轴对称解答题单元复习练习(Word 版 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 轴对称解答题压轴题(难)1.定义:如果一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2个小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好线”:如果两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小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好好线”.理解:(1)如图1,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边上,且AD BD BC ==,求A ∠的大小;(2)在图1中过点C 作一条线段CE ,使BD ,CE 是ABC ∆的“好好线”;在图2中画出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的“好好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画出一种即可);应用:(3)在ABC ∆中,27B ∠=,AD 和DE 是ABC ∆的“好好线”,点D 在BC 边上,点E 在AC 边上,且AD BD =,DE CE =,请求出C ∠的度数.【答案】(1)36°;(2)见详解;(3)18°或42°【解析】【分析】(1)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三对角相等,设∠A=∠ABD=x ,表示出∠BDC 与∠C ,列出关于x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即可确定出∠A 的度数.(2)根据(1)的解题过程作出△ABC 的“好好线”;45°自然想到等腰直角三角形,过底角一顶点作对边的高,发现形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可形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第二种情形以一底角作为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则另一底角被分为45°和22.5°,再以22.5°分别作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或顶角,易得其中作为底角时所得的三个三角形恰都为等腰三角形;(3)用量角器,直尺标准作27°角,而后确定一边为BA ,一边为BC ,根据题意可以先固定BA 的长,而后可确定D 点,再分别考虑AD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或者底边,兼顾A 、E 、C 在同一直线上,易得2种三角形ABC ;根据图形易得∠C 的值;【详解】解:(1)∵AB=AC ,∴∠ABC=∠C ,∵BD=BC=AD ,∴∠A=∠ABD ,∠C=∠BDC ,设∠A=∠ABD=x ,则∠BDC=2x ,∠C=°180-2x 可得°180-22x x = ∴x=36°则∠A=36°;(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①当AD=AE 时,∵2x+x=27°+27°,∴x=18°;②当AD=DE 时,∵27°+27°+2x+x=180°,∴x=42°;综上所述,∠C 为18°或42°的角.【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外角间的关系及等腰三角形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如图1,在ABC 中,90BAC ∠=︒,点D 为AC 边上一点,连接BD ,点E 为BD 上一点,连接CE ,CED ABD ∠=∠,过点A 作AG CE ⊥,垂足为G ,交ED 于点F .(1)求证:2FAD ABD ∠=∠;(2)如图2,若AC CE =,点D 为AC 的中点,求证:AB AC =;(3)在(2)的条件下,如图3,若3EF =,求线段DF 的长.【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6【解析】【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90ADB ABD ∠=︒-∠,90EFG CED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已知条件即可推出结论;(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可得AFD ADF ∠=∠,进而可得AF AD =,BFA CDE ∠=∠,然后即可根据AAS 证明ABF ∆≌CED ∆,可得AB CE =,进一步即可证得结论;(3)连接AE ,过点A 作AH AE ⊥交BD 延长线于点H ,连接CH ,如图4.先根据已知条件、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推出45AED ∠=︒,进而可得AE AH =,然后即可根据SAS 证明△ABE ≌△ACH ,进一步即可推出90CHD ∠=︒,过点A 作AK ED ⊥于K ,易证△AKD ≌△CHD ,可得DK DH =,然后即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得DF =2EF ,问题即得解决.【详解】(1)证明:如图1,90BAC ∠=︒,90ADB ABD ∴∠=︒-∠,AG CE ⊥,90FGE ∴∠=︒,90EFG AFD CED ∴∠=∠=︒-∠,180FAD AFD ADF CED ABD ∴∠=︒-∠-∠=∠+∠,CED ABD ∠=∠,2FAD ABD ∴∠=∠;(2)证明:如图2,90AFD CED ∠=︒-∠,90ADB ABD ∠=︒-∠,CED ABD ∠=∠,AFD ADF ∴∠=∠,AF AD ∴=,BFA CDE ∠=∠,∵点D 为AC 的中点,∴AD=CD ,AF CD ∴=,ABF ∴∆≌CED ∆(AAS ),AB CE ∴=,CE AC =,AB AC ∴=;(3)解:连接AE ,过点A 作AH AE ⊥交BD 延长线于点H ,连接CH ,如图4. 90BAC ∠=︒,BAE CAH ∴∠=∠,设ABD CED α∠=∠=,则2,902FAD ACG αα∠=∠=︒-,CA CE =,45AEC EAC α∴∠=∠=︒+,45AED ∴∠=︒,45AHE ∴∠=︒,AE AH ∴=,AB AC =,∴△ABE ≌△ACH (SAS ),135AEB AHC ∴∠=∠=︒,90CHD ∴∠=︒,过点A 作AK ED ⊥于K ,90AKD CHD ∴∠=∠=︒,AD CD =,ADK CDH ∠=∠,∴△AKD ≌△CHD (AAS ),DK DH ∴=,∵,,AK DF AF AD AE AH ⊥==,,FK DK EK HK ∴==,3DH EF ∴==,6DF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考查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正确添加辅助线、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模型、灵活应用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3.在等边△ABC 中,点D 在BC 边上,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DA (如图1).(1)求证:∠BAD =∠EDC ;(2)若点E 关于直线BC 的对称点为M (如图2),连接DM ,AM .求证:DA =AM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C =∠ACB =60°,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外角性质,进行计算即可.(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DM=DA ,然后结合(1)可得∠MDC =∠BAD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ADM=60°即可.【详解】解:(1)如图1,∵△ABC 是等边三角形,∴∠BAC =∠ACB =60°,∴∠BAD =60°﹣∠DAE ,∠EDC =60°﹣∠E ,又∵DE =DA ,∴∠E =∠DAE ,∴∠BAD =∠EDC .(2)由轴对称可得,DM =DE ,∠EDC =∠MDC ,∵DE =DA ,∴DM =DA ,由(1)可得,∠BAD =∠EDC ,∴∠MDC =∠BAD ,∵△ABD 中,∠BAD +∠ADB =180°﹣∠B =120°,∴∠MDC +∠ADB =120°,∴∠ADM =60°,∴△ADM 是等边三角形,∴AD =AM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轴对称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这些性质.4.已知:AD 是ABC ∆的高,且BD CD =.(1)如图1,求证:BAD CAD ∠=∠;(2)如图2,点E 在AD 上,连接BE ,将ABE ∆沿BE 折叠得到'A BE ∆,'A B 与AC 相交于点F ,若BE=BC ,求BFC ∠的大小;(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EF ,过点C 作CG EF ⊥,交EF 的延长线于点G ,若10BF =,6EG =,求线段CF 的长.图1. 图2. 图3.【答案】(1)见解析,(2)BFC ∠=60(3)8=CF .【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易得AB=AC ,BAD CAD ∠=∠; (2)在图2中,连接CE ,可证得BCE ∆是等边三角形,60BEC ∠= ,30BED ∠=且由折叠性质可知1'2ABE A BE ABF ∠=∠=∠,可得BFC FAB ABF ∠=∠+∠ ()2BAD ABE =∠+∠ 260BED =∠=;(3)连接CE ,过点E 分别作EH AB ⊥于点H ,EM BF ⊥于点M ,EN AC ⊥于点N ,可证得Rt BEM Rt CEN ∆≅∆,BM CN =,BF FM CF CN -=+,可得线段CF 的长.【详解】解:(1)证明:如图1,AD BC ⊥,BD CD =AB AC ∴=BAD CAD ∴∠=∠;图1(2)解:在图2中,连接CEED BC ⊥,BD CD = BE CE ∴= 又BE BC = BE CE BC ∴== BCE ∴∆是等边三角形60BEC ∴∠= 30BED ∴∠=由折叠性质可知1'2ABE A BE ABF ∠=∠=∠ 2ABF ABE ∴∠=∠ 由(1)可知2FAB BAE ∠=∠ BFC FAB ABF ∴∠=∠+∠ ()2BAD ABE =∠+∠ 223060BED =∠=⨯=图2(3)解:连接CE ,过点E 分别作EH AB ⊥于点H ,EM BF ⊥于点M ,EN AC ⊥于点N'ABE A BE ∠=∠,BAD CAD ∠=∠ EM EH EN ∴==AFE BFE ∴∠=∠ 又60BFC ∠= 60AFE BFE ∴∠=∠=在Rt EFM ∆中,906030FEM ∠=-= 2EF FM ∴=令FM m =,则2EF m = 62FG EG EF m ∴=-=-同理12FN EF m ==,2124CF FG m ==-在Rt BEM ∆和Rt CEN ∆中,EM EN =,BE CE = Rt BEM Rt CEN ∴∆≅∆ BM CN ∴=BF FM CF FN ∴-=+ 10124m m m ∴-=-+解得1m = 8CF ∴=图3故答案为(1)见解析,(2)BFC ∠= 60(3)8CF =.【点睛】本题考查翻折的性质,涉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点,属于较难的题型.5.如果一个三角形能被一条线段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那么称这条线段为这个三角形的特异线,称这个三角形为特异三角形.(1)如图1,ABC ∆是等腰锐角三角形,()AB AC AB BC =>,若ABC ∠的角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 ,且BD 是ABC ∆的一条特异线,则BDC ∠= 度.(2)如图2,ABC ∆中,2B C ∠=∠,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求证:AE 是ABC ∆的一条特异线;(3)如图3,若ABC ∆是特异三角形,30A ∠=,B 为钝角,不写过程,直接写出所有可能的B 的度数.【答案】(1)72;(2)证明见解析;(3)∠B 度数为:135°、112.5°或140°.【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出∠C=∠ABC=∠BDC=2∠A,据此进一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通过证明△ABE与△AEC为等腰三角形求解即可;(3)根据题意分当BD为特异线、AD为特异线以及CD为特异线三种情况分类讨论即可.【详解】(1)∵AB=AC,∴∠ABC=∠C,∵BD平分∠ABC,∴∠ABD=∠CBD=12∠ABC,∵BD是△ABC的一条特异线,∴△ABD与△BCD为等腰三角形,∴AD=BD=BC,∴∠A=∠ABD,∠C=∠BDC,∴∠ABC=∠C=∠BDC,∵∠BDC=∠A+∠ABD=2∠A,设∠A=x,则∠C=∠ABC=∠BDC=2x,在△ABC中,∠A+∠ABC+∠C=180°,即:x+2x+2x=180°,∴x=36°,∴∠BDC=72°,故答案为:72;(2)∵DE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EA=EC,∴△EAC为等腰三角形,∴∠EAC=∠C,∴∠AEB=∠EAC+∠C=2∠C,∵∠B=2∠C,∴∠AEB=∠B,∴△EAB为等腰三角形,∴AE是△ABC的一条特异线;(3)如图3,当BD 是特异线时,如果AB=BD=DC ,则∠ABC=∠ABD+∠DBC=120°+15°=135°;如果AD=AC ,DB=DC ,则∠ABC=∠ABD+∠DBC=75°+37.5°=112.5°;如果AD=DB ,DC=DB ,则∠ABC=∠ABD+∠DBC=30°+60°=90°,不符合题意,舍去;如图4,当AD 是特异线时,AB=BD ,AD=DC ,则:∠ABC=180°−20°−20°=140°;当CD 为特异线时,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 度数为:135°、112.5°或14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6.知识背景:我们在第十一章《三角形》中学习了三角形的边与角的性质,在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中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在第十三章《轴对称》中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在一些探究题中经常用以上知识转化角和边,进而解决问题.问题:如图1,ABC 是等腰三角形,90BAC ∠=︒,D 是BC 的中点,以AD 为腰作等腰ADE ,且满足90DAE ∠=︒,连接CE 并延长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试探究BC 与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图1发现:(1)BC 与CF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探究:(2)如图2,当点D 是线段BC 上任意一点(除B 、C 外)时,其他条件不变,试猜想BC 与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图2拓展:(3)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在备用图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BCF 的形状.备用图【答案】(1)BC CF =;(2)BC CF =,证明见解析;(3)画图见解析,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BC CF =;(2)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D ACE SAS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角对等边即可证明;(3)作出图形,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易证()ABD ACE SAS ∴≌,进而根据角度的代换,得出结论.【详解】 解:(1)BC CF =.∵△ABC 是等腰三角形,且90BAC ∠=︒,AB AC ∴=,45B ACB ∠=∠=︒.90DAE ∠=︒,DAE BAC ∴=∠∠,DAE DAC BAC DAC ∴∠-∠=∠-∠,BAD CAE ∴∠=∠.ADE 是以A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D AE ∴=.在ABD △与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ABD ACE SAS ∴≌,45ACE B ∴∠=∠=︒.45ACB =︒∠,90BCF ACB ACE ∴∠=∠+∠=︒,90B F ∴∠+∠=︒,45F ∴∠=︒,B F ∴∠=∠,BC CF ∴=.(2)BC CF =.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且90BAC ∠=︒,AB AC ∴=,45B ACB ∠=∠=︒.90DAE ∠=︒,DAE BAC ∴=∠∠,DAE DAC BAC DAC ∴∠-∠=∠-∠,BAD CAE ∴∠=∠.ADE 是以A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D AE ∴=.在ABD △与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ABD ACE SAS ∴≌,45ACE B ∴∠=∠=︒.45ACB =︒∠,90BCF ACB ACE ∴∠=∠+∠=︒,90B F ∴∠+∠=︒,45F ∴∠=︒,B F ∴∠=∠,BC CF ∴=.(3)B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提示:如图,ABC 是等腰三角形,90BAC ∠=︒,AB AC ∴=,45B ACB ∠=∠=︒.90DAE ∠=︒,DAE BAC ∴=∠∠,DAE DAC BAC DAC ∴∠+∠=∠+∠,BAD CAE ∴∠=∠.ADE 是以A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D AE ∴=.在ABD △与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ABD ACE SAS ∴≌,45ACE B ∴∠=∠=︒.45ACB =︒∠,90BCF ACB ACE ∴∠=∠+∠=︒,90B BFC ∴∠+∠=︒,45BFC ∴∠=︒,B BFC ∴∠=∠,BCF ∴是等腰三角形,90BCF ∠=︒,B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角度等量代换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4cm ,点P ,Q 分别是直线AB ,BC 上的动点.(1)如图1,当点P 从顶点A 沿AB 向B 点运动,点Q 同时从顶点B 沿BC 向C 点运动,它们的速度都为lcm /s ,到达终点时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t 秒,连接AQ ,PQ . ①当t =2时,求∠AQP 的度数.②当t 为何值时△PBQ 是直角三角形?(2)如图2,当点P 在BA 的延长线上,Q 在BC 上,若PQ =PC ,请判断AP ,CQ 和A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AQP =30°;②当t =43秒或t =83秒时,△PBQ 为直角三角形;(2)AC =AP +CQ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由△ABC是等边三角形知AQ⊥BC,∠B=60°,从而得∠AQB=90°,△BPQ是等边三角形,据此知∠BQP=60°,继而得出答案;②由题意知AP=BQ=t,PB=4﹣t,再分∠PQB=90°和∠BPQ=90°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可得.(2)过点Q作QF∥AC,交AB于F,知△BQF是等边三角形,证∠QFP=∠PAC=120°、∠BPQ=∠ACP,从而利用AAS可证△PQF≌△CPA,得AP=QF,据此知AP=BQ,根据BQ+CQ=BC=AC可得答案.【详解】解:(1)①根据题意得AP=PB=BQ=CQ=2,∵△ABC是等边三角形,∴AQ⊥BC,∠B=60°,∴∠AQB=90°,△BPQ是等边三角形,∴∠BQP=60°,∴∠AQP=∠AQB﹣∠BQP=90°﹣60°=30°;②由题意知AP=BQ=t,PB=4﹣t,当∠PQB=90°时,∵∠B=60°,∴PB=2BQ,得:4﹣t=2t,解得t=43;当∠BPQ=90°时,∵∠B=60°,∴BQ=2BP,得t=2(4﹣t),解得t=83;∴当t=43秒或t=83秒时,△PBQ为直角三角形;(2)AC=AP+CQ,理由如下:如图所示,过点Q作QF∥AC,交AB于F,则△BQF是等边三角形,∴BQ=QF,∠BQF=∠BFQ=60°,∵△ABC为等边三角形,∴BC=AC,∠BAC=∠BFQ=60°,∴∠QFP=∠PAC=120°,∵PQ=PC,∴∠QCP=∠PQC,∵∠QCP=∠B+∠BPQ,∠PQC=∠ACB+∠ACP,∠B=∠ACB,∴∠BPQ=∠ACP,在△PQF和△CPA中,∵BPQ ACPQFP PAC PQ PC∠=∠⎧⎪∠=∠⎨⎪=⎩∴△PQF≌△CPA(AAS),∴AP=QF,∴AP=BQ,∴BQ+CQ=BC=AC,∴AP+CQ=AC.【点睛】考核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分析问题是关键.8.如图,在等边△ABC中,线段AM为BC边上的高,D是AM上的点,以CD为一边,在CD的下方作等边△CDE,连结BE.(1)填空:∠ACB=____;∠CAM=____;(2)求证:△AOC≌△BEC;(3)延长BE交射线AM于点F,请把图形补充完整,并求∠BFM的度数;(4)当动点D在射线AM上,且在BC下方时,设直线BE与直线AM的交点为F.∠BFM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在备用图中面出图形,井直接写出∠BFM的度数;若变化,请写出变化规律.【答案】(1)60°,30°;(2)答案见解析;(3)60°;(4)∠BFM=60°.【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进行解答;(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C=AC ,DC=EC ,∠ACB=∠DCE=60°,由等式的性质就可以∠BCE=∠ACD ,根据SAS 就可以得出△ADC ≌△BEC ;(3)补全图形,由△ADC ≌△BEC 得∠CAM=∠CBE=3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BFM 的度数;(4)画出相应图形,可知当点D 在线段AM 的延长线上且在BC 下方时,如图,可以得出△ACD ≌△BCE ,进而得到∠CBE=∠CAD=30°,据此得出结论.【详解】(1)∵△ABC 是等边三角形,∴∠ACB=60°;∴线段AM 为BC 边上的高,∴∠CAM=12∠BAC=30°, 故答案为60,30°; (2)∵△ABC 与△D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CD=CE,∠ACB=∠DCE=60°,∴∠ACD+∠DCB=∠DCB+∠BCE ,∴∠ACD=∠BCE.在△ADC 和△BEC 中,AC BC ACD BCE CD CE =⎧⎪∠=∠⎨⎪=⎩, ∴△ACD ≌△BCE(SAS);(3)补全图形如下:由(1)(2)得∠CAM=30°,△ADC ≌△BEC ,∴∠CBE=∠CAM=30°,∵∠BMF=90°,∴∠BFM=60°;(4)当动点D 在射线AM 上,且在BC 下方时,画出图形如下:∵△ABC 与△D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CD=CE,∠ACB=∠DCE=60°,∴∠ACB+∠DCB=∠DCB+∠DCE ,∴∠ACD=∠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 ∴△ACD ≌△BCE(SAS),∴∠CBE=∠CAD=30°,又∵∠AMC=∠BMO ,∴∠AOB=∠ACB=60°.即动点D 在射线AM 上时,∠AOB 为定值6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等式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解题时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且都等于60°.9.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右侧作射线CP ,∠ACP =α(0°<α<60°),点A 关于射线CP 的对称点为点D ,BD 交CP 于点E ,连接AD ,AE .(1)求∠DBC 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2)在α(0°<α<60°)的变化过程中,∠AEB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请直接写出变化的范围;如果不发生变化,请直接写出∠AEB 的大小;(3)用等式表示线段AE ,BD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1)∠DBC60α=︒-;(2)∠AEB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且∠AEB=60°;(3)BD=2AE+CE,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如图1,连接CD,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C=DC,∠DCP=∠ACP=α,由△ABC是等边三角形可得AC=BC,∠ACB=60°,进一步即得∠BCD=602α︒+,BC=DC,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结果;(2)设AC、BD相交于点H,如图2,由轴对称的性质可证明△ACE≌△DCE,可得∠CAE=∠CDE,进而得∠DBC=∠CAE,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AEB=∠BCA,即可作出判断;(3)如图3,在BD上取一点M,使得CM=CE,先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BEC60=︒,进而得△CME是等边三角形,可得∠MCE=60°,ME=CE,然后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可得∠BCM=∠DCE,再根据SAS证明△BCM≌△DCE,于是BM=DE,进一步即可得出线段AE,BD,CE之间的数量关系.【详解】解:(1)如图1,连接CD,∵点A关于射线CP的对称点为点D,∴AC=DC,∠DCP=∠ACP=α,∵△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ACB=60°,∴∠BCD=602α︒+,BC=DC,∴∠DBC=∠BDC()1806021806022BCDαα︒-︒+︒-∠===︒-;(2)∠AEB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且∠AEB=60°.理由:设AC、BD相交于点H,如图2,∵点A关于射线CP的对称点为点D,∴AC=DC,AE=DE,又∵CE=CE,∴△ACE≌△DCE(SSS),∴∠CAE=∠CDE,∵∠DBC=∠BDC,∴∠DBC=∠CAE,又∵∠BHC=∠AHE,∴∠AEB=∠BCA=60°,即∠AEB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且∠AEB=60°;(3)AE ,BD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BD =2AE +CE .证明:如图3,在BD 上取一点M ,使得CM=CE ,∵∠BEC =∠BDC +∠DCE =6060αα︒-+=︒,∴△CME 是等边三角形,∴∠MCE =60°,ME=CE ,∴60260BCM BCD MCE DCE ααα∠=∠-∠-∠=︒+-︒-=,∴∠BCM =∠DCE ,又∵BC=DC ,CM=CE ,∴△BCM ≌△DCE (SAS ),∴BM=DE ,∵AE=DE ,∴BD=BM+ME+DE =2DE+ME =2AE+CE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轴对称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并运用上述知识解题的关键.10.数学课上,张老师举了下面的例题:例1 等腰三角形ABC 中,110A ∠=,求B 的度数.(答案:35)例2 等腰三角形ABC 中,40A ∠=,求B 的度数.(答案:40或70或100) 张老师启发同学们进行变式,小敏编了如下两题:变式1: 等腰三角形ABC 中,∠A=100°,求B 的度数.变式2: 等腰三角形ABC 中,∠A= 45° ,求B 的度数.(1)请你解答以上两道变式题.(2)解(1)后,小敏发现,A ∠的度数不同,得到B 的度数的个数也可能不同.如果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设A x ∠=,当B 只有一个度数时,请你探索x 的取值范围.【答案】(1)变式1: 40°;变式2: 90°或67.5°或45°;(2)90°≤<180°或x=60°【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类讨论,即可得到答案;(2)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当B只有一个度数时,A∠只能作为顶角时,或∠A=60°,进而可得到答案.【详解】变式1:∵等腰三角形ABC中,∠A=100°,∴∠A为顶角,∠B为底角,∴∠B=1801002-=40°;变式2: ∵等腰三角形ABC中,∠A= 45°,∴当AB=BC 时,∠B =90°,当AB=AC 时,∠B =67.5°,当BC=AC时∠B =45°;(2)等腰三角形ABC中,设A x∠=,当90°≤x<180°,∠A为顶角,此时,B只有一个度数,当x=60°时,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此时,B只有一个度数,综上所述:90°≤x<180°或x=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中考数学复习《轴对称》专项练习题-带含有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轴对称》专项练习题-带含有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轴对称》专项练习题-带含有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若点与关于x轴对称,则点的坐标为()A.B.C.D.3.在中,和的度数如下,能判定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B.C.D.4.如图,PD垂直平分AB,PE垂直平分BC,若PA的长为7,则PC的长为()A.5 B.6 C.7 D.85.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若BC=6,AC=5,则△ACE的周长为()A.8 B.11 C.16 D.176.如图,在等边△ABC中,AD⊥BC,垂足为D,点E在线段AD上,∠EBC=45°,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B.BC=2DE C.∠ABE=15°D.DE=2AE7.如图,矩形中,对角线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若AM=1,BN=2,则的长为()A.B.C.D.8.如图,等腰Rt△ABC中,∠BAC=90°,AD⊥BC于D,∠ABC的平分线分别交AC、AD于E、F两点,M为EF的中点,延长AM交BC于点N,连接DM、MC下列结论:①DF=DN;②ABE≌△MBN;③△CMN 是等腰三角形;④AE=CN;,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9.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若BC=6,则CD=.10.已知等腰三角形ABC,其中两边,满足,则ABC的周长为.11.在中,点D为斜边上的一点,若为等腰三角形,那么的度数为.12.如图,在中AB=AC,∠A=120°,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D,E,BE=3,则的长为.13.如图,在中,∠ACB=90°,∠A=30°,将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点M是的中点,点N是的中点,连接,若,则线段的最大值是.三、解答题14.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的一个△ABC.(其中点A. B. C均在网格上)①作△ABC关于直线MN的轴对称图形△A′B′C′;②以P点为一个顶点作一个与△ABC全等的△EPF(规定点P与点B对应,另两顶点都在图中网格交点处).③在MN上画出点Q,使得QA+QC最小。

轴复习题

轴复习题

轴复习题简答题1.问:按受载不同,轴可分为哪几类?答:按照承受载荷的不同,轴可分为转轴、心轴和传动轴三类。

2.问:什么是转轴?答:工作中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称为转轴。

3.问:什么是心轴?答:只承受弯矩而不承受扭矩的轴称为心轴。

心轴又分为转动心轴和固定心轴。

4.问:什么是传动轴?答:只承受扭矩而不承受弯矩(或弯矩很小)的轴称为传动轴。

5.问:轴的主要材料是什么?答:轴的材料主要是碳钢和合金钢。

钢轴的毛坯多数用轧制圆钢和锻件,有的则直接用圆钢。

6.问:提高轴的强度的常用措施?答:主要措施有:合理布置轴上零件以减小轴的载荷、改进轴上零件的结构以减小轴的载荷、改进轴的结构以减小应力集中的影响、改进轴的表面质量以提高轴的疲劳强度等。

7.问:轴的强度计算主要有哪几种方法?答:主要有三种方法:许用切应力计算、许用弯曲应力计算、安全系数校核计算。

8.问:轴的安全系数校核计算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主要包括疲劳强度校核和静强度校核。

疲劳强度的校核即计入应力集中、表面状态和尺寸影响以后的精确校核。

静强度校核的目的在于校核轴对塑性变形的抵抗能力。

9.问:轴的变形有哪几种?答:有三种:挠度、转角和扭角。

10.问:轴的结构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答:轴在机器中的安装位置及形式;轴上安装的零件的类型、尺寸、数量以及和轴联接的方法;载荷的性质、大小、方向及分布情况;轴的加工工艺等。

设计时,必须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11.问:什么是轴的结构工艺性?答:轴的结构工艺性是指轴的结构形式应便于加工和装配轴上的零件,并且生产率高,成本低。

一般地说,轴的结构越简单,工艺性越好。

因此,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轴的结构形式应尽量简化。

12.问:轴上零件轴向固定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答: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是以轴肩(或轴环)、套筒、轴端挡圈、轴承端盖、圆螺母、弹性挡圈、紧定螺钉、锁紧挡圈等来保证的。

13.问:按扭转强度条件进行轴的计算的应用场合是什么?答:这种方法是只按轴所受的扭矩来计算轴的强度,如果还受有不大的弯矩时,则用降低许用扭转切应力的办法予以考虑。

机械设计-轴考试复习与练习题

机械设计-轴考试复习与练习题

轴复习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工作时只承受弯矩,不传递转矩的轴,称为。

A.心轴B.转轴C.传动轴D.曲轴2、采用的措施不能有效地改善轴的刚度。

A.改用高强度合金钢B.改变轴的直径C.改变轴的支承位置D.改变轴的结构3、根据轴的承载情况,的轴称为转轴。

A.既承受弯矩又承受转矩B.只承受弯矩不承受转矩C.不承受弯矩只承受转矩D.承受较大轴向载荷4、自行车前轴是。

A、固定心轴B、转动心轴C、转轴D、传动轴5、在机床设备中,最常用的轴是。

A、传动轴B、转轴C、曲轴6、车床的主轴是。

A、传动轴B、心轴C、转轴7、传动齿轮轴是轴A、传动轴B、转轴C、曲轴8、具有固定可靠、装拆方便等特点,常用于轴上零件距离较大处及轴端零件的轴向固定是()。

A、圆螺母B、圆锥面C、轴肩与轴环9、在轴上支承传动零件的部分称为()。

A、轴颈B、轴头C、轴身10、具有结构简单、定位可靠、能承受较大的轴向力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是()。

A、紧定螺钉B、轴肩与轴环C、紧定螺钉与挡圈11、常用于轴上零件间距离较小的场合,但当轴的转速要求很高时,不宜采用的轴向固定是()。

A、轴肩与轴环B、轴端挡板C、套筒12、接触面积大、承载能力强、对中性和导向性都好的周向固定是()。

A、紧定螺钉B、花键连接C、平键连接13、加工容易、装拆方便,应用最广泛的周向固定是()。

A、平键连接B、过盈配合C、花键连接14、同时具有周向和轴向固定作用,但不宜用于重载和经常拆装场合的固定方法是()。

A、过盈配合B、花键连接C、销钉连接15、对轴上零件其周向固定的是()。

A、轴肩与轴环B、平键连接C、套筒和圆螺母16、为了便于加工,在车削螺纹的轴段上应有(),在需要磨削的轴段上应留出()。

A、砂轮越程槽B、键槽C、螺纹退刀槽17、轴上零件最常用的轴向固定方法是()。

A、套筒B、轴肩与轴环C、平键连接18、轴的端面倒角一般为()。

A、40°B、50°C、45°19、在阶梯轴中部装有一个齿轮,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双向轴向力,对该齿轮应当采用()方法进行轴向固定。

中考数学复习《抛物线压轴题中的动点问题》(五大必考题型汇编)专题练习

中考数学复习《抛物线压轴题中的动点问题》(五大必考题型汇编)专题练习

中考数学复习高频考点提升《抛物线压轴题中的动点问题》(五大必考题型汇编)专题练习考型一:平移型动点问题1. 如图,抛物线y=ax2-5ax+4a与x轴相交于点A,B,且过点C(5,4).(1)求a的值和该抛物线顶点P的坐标.(2)请你设计一种平移的方法,使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落在第二象限,并写出平移后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图,抛物线y=x2+(m+2)x+4的顶点C在x轴正半轴上,直线y=x+2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将直线AB上下平移,平移后的直线y=x+t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当以点A′、B′、(2)中第二象限的点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3. 如图,二次函数y=ax2+bx+4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1.0),B(4.0),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顶点为D,其对称轴与线段BC交于点E.垂直于x 轴的动直线l分别交抛物线和线段BC于点P和点F,动直线l在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右侧(不含对称轴)沿x轴正方向移动到B点.(1)求出二次函数y=ax2+bx+4和BC所在直线的表达式;(2)连接CP,CD,在移动直线l移动的过程中,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C,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DCE相似,如果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型二:动点与面积问题1. 如图,抛物线经过A(-2,0),B,C(0,2)三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直线AC下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D,使得△DCA的面积最大,求点D的坐标.CA O EFBPDlxy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mx+3与抛物线交于点A(9,-6),与y 轴交于点B,抛物线的顶点C的坐标是(4,-11).(1)分别求该直线和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D是抛物线上位于对称轴左侧的点,若△ABD的面积为812,求点D的坐标;3.如图,抛物线y=x2+(m+2)x+4的顶点C在x轴正半轴上,直线y=x+2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点P是抛物线上一点,若S△PAB=2S△ABC,求点P的坐标;4. 已知抛物线y=ax2+bx-4经过点A(2,0),B(-4,0),与y轴交于点C.(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图1,点P是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当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考型三:动点与角度变换问题1. 如图,已知点A(-1,0),B(3,0),C(0,1)在抛物线y=ax2+bx+c上.(1)求抛物线解析式;(2)在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求一点P,使△PBC面积为1;(3)在x轴下方且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BQC=∠BAC?若存在,求出Q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 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6经过两点A(﹣1,0),B(3,0),C是抛物线与y轴的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m,n)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运动,设△PBC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表达式(指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和S的最大值;(3)点M在抛物线上运动,点N在y轴上运动,是否存在点M、点N使得∠CMN=90°,且△CMN与△OBC相似,如果存在,请求出点M和点N的坐标.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mx+3与抛物线交于点A(9,-6),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的顶点C的坐标是(4,-11).(1)分别求该直线和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APC=45°?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型四:动点与图形周长问题1. 如图,抛物线y=x2-bx+c交x轴于点A(1,0),交y轴于点B,对称轴是x=2.(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P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PAB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 如图,抛物线y=x2+(m+2)x+4的顶点C在x轴正半轴上,直线y=x+2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点P是抛物线上一点,若S△PAB=2S△ABC,求点P的坐标;3. 已知抛物线y=ax2+bx-4经过点A(2,0),B(-4,0),与y轴交于点C.(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2,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E,垂足为D,M为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DE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CMG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 已知抛物线y=ax2+bx-4经过点A(2,0),B(-4,0),与y轴交于点C.(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图2,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E,垂足为D,M为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DE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CMG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型五:动点与图形存在问题1. 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0,-2),点A的坐标是(2,0),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D⊥x轴于点D,交直线BC于点E,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P在第二象限内,且PE=2OD,求△PBE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若M为直线BC上一点,在x轴的上方,是否存在点M,使△BDM 是以B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 如图1所示,直线y=x+c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E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求CE+OE的最小值;(3)如图2所示,M是线段OA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直线AC 和抛物线分别交于点P,N.若点P恰好是线段MN的中点,点F是直线AC上的一个动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D,使以点D,F,P,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bx+c(c>0)的顶点为D,与y轴的交点为C.过点C的直线CA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A(点A在对称轴左侧),点B在AC的延长线上,连结OA,OB,DA和DB.(1)如图1,当AC∥x轴时,①已知点A的坐标是(﹣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若四边形AOBD是平行四边形,求证:b2=4c.(2)如图2,若b=﹣2,BCAC =35,是否存在这样的点A,使四边形AOBD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A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3分别交x轴、y轴于A,B 两点,经过A,B两点的抛物线y=-x2+bx+c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C (1,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P为线段AB上一点,∠APO=∠ACB,求AP的长;(3)在(2)的条件下,设M是y轴上一点,试问: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以A,P,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轴对称整章知识点+复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轴对称整章知识点+复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m CA B P 图3图2mC A B第十二章 轴对称知识点总结 我保证认真独立地完成今天的作业!签名:____________一、知识梳理1、轴对称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______。

互相重合的点叫做________________。

轴对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______。

互相重合的点叫做________________。

2、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轴对称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2,∵CA=CB ,直线m ⊥AB 于C ,∴直线m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3,∵CA=CB ,直线m ⊥AB 于C ,点P 是直线m 上的点。

∴PA=PB 。

6、等腰三角形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等腰三角形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等腰三角形判定。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数轴有关压轴题专题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数轴有关压轴题专题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数轴有关压轴题专题复习练习题1、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C ,若a =-2,b =-3,c =,(1)填空:A ,B 之间的距离为,之间的距离为 ,A ,C 之间的距离为 ;(2)问在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P 与A 的距离是P 与C 的距离的3倍,若存在,请求出P 点对应的有理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操作探究: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所示).操作一:(1)折叠纸面,使1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则-3表示的点与________表示的点重合;操作二:(2)折叠纸面,使-1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回答以下问题:①5表示的点与数________表示的点重合;②若数轴上A 、B 两点之间距离为11(A 在B 的左侧),且A 、B 两点经折叠后重合,求A 、B 两点表示的数是多少.3、结合数轴与绝对值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表示﹣3和2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5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m 和数n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m ﹣n |.如果表示数a 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那么a = ;(2)若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位于﹣4与2之间,求|a +4|+|a ﹣2|的值;(3)当a 取何值时,|a +5|+|a ﹣1|+|a ﹣4|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请说明理由.4、数轴上从左到右的三个点A,B,C所对应的数分别为a,b,c.其中AB=2017,BC=1000,如图所示.(1)若以B为原点,写出点A,C所对应的数,并计算a+b+c的值.(2)若原点O在A,B两点之间,求|a|+|b|+|b﹣c|的值.(3)若O是原点,且OB=17,求a+b﹣c的值.5、如图,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B,C,其中AB=2BC,设点A,B,C所对应数的和是m.(1)若点C为原点,BC=1,则点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m的值为;(2)若点B为原点,AC=6,求m的值.(3)若原点O到点C的距离为8,且OC=AB,求m的值.6、如图所示,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距离表示为AB,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回答下列问题:(1)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x﹣2019|+|x﹣2020|有最小值吗?若有,请求出最小值,若没有,写出理由.(2)求|x﹣1|+2|x﹣3|+3|x﹣4|的最小值.(3)已知(|x+1|+|x﹣2|)(|y﹣2|+|y+1|)(|z﹣3|+|z+1|)=36,求x+2y+3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7、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对应的数分别是a、b、c,且满足|a+24|+|b+10|+(c﹣10)2=0;(1)求a、b、c的值;(2)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若点P到A点距离是到B点距离的2倍,求点P的对应的数;(3)动点P从A出发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同时动点Q从C出发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设移动时间为t秒.求t为何值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8、已知A,B,C三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它们表示的数分别是a,b,c.(1)填空:abc0,a+b0,ab﹣ac0;(填“>”,“=”或“<”)(2)若|a|=2且点B到点A,C的距离相等,①当b2=16时,求c的值;②P是数轴上B,C两点之间的一个动点,设点P表示的数为x,当P点在运动过程中,bx+cx+|x﹣c|﹣10|x+a|的值保持不变,求b的值.9、如图,在一张长方形纸条上画一条数轴.(1)若折叠纸条使数轴上表示﹣1的点与表示5的点重合,则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是;(2)如果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m2(m为常数),这两点经过(1)的折叠方式后折痕与数轴的交点与(1)中的交点相同,求左边这个点表示的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2,若将此纸条沿A,B处剪开,将中间的一段纸条对折,使其左右两端重合,这样连续对折n次后,再将其展开,求最右端的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10、数轴上两个质点A .B 所对应的数为﹣8、4,A .B 两点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数轴上运动,且A 点的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1)点A .B 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4秒后相遇,求B 点的运动速度;(2)A 、B 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几秒钟时两者相距6个单位长度;(3)A 、B 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与此同时,C 点从原点出发作同方向的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有CA =2CB ,若干秒钟后,C 停留在﹣10处,求此时B 点的位置?11、如图,在数轴上A 点表示数a ,B 点表示数b ,AB 表示A 点和B 点之间的距离,C 是AB的中点,且a 、b 满足|a+3|+(b+3a )2=0.(1)求点C 表示的数;(2)点P 从A 点以3个单位每秒向右运动,点Q 同时从B 点以2个单位每秒向左运动,若AP+BQ=2PQ ,求时间t ;(3)若点P 从A 向右运动,点M 为AP 中点,在P 点到达点B 之前:①的值不变;②2BM ﹣BP 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正确,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12、已知:a 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 、b 、c 满足()052=++-b a c . (1)请求出a 、b 、c 的值;(2)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C ,点P 为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当点P 在B 到C 之间运动时,化简:31--+x x ;(写出化简过程)(3)在(1)、(2)的条件下,点A 、B 、C 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秒钟过后,若点B 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 ,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请问:BC-AB 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13、如图,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是8,若动点P 从原点O 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 从点A 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到达原点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返回,向右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1)当t =0.5时,求点Q 到原点O 的距离;(2)当t =2.5时求点Q 到原点O 的距离;(3)当点Q 到原点O 的距离为4时,求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14、已知,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a ,b 表示,且. (1)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点B 表示的数是(2)若点A 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 ,点B 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 ,当C 点在数轴上且满足AC=3BC 时,求C 点对应的数.15、阅读理解:若A 、B 、C 为数轴上三点,若点C 到A 的距离是点C 到B 的距离2倍,我们就称点C 是【A ,B 】的好点.例如,如图1,点A 表示的数为﹣1,点B 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 到点A 的距离是2,到点B 的距离是1,那么点C 是【A ,B 】的好点.又如,表示0的点D 到点A 的距离是1,到点B 的距离是2.那么点D 就不是【A ,B 】的好点,但点D 是【B ,A 】的好点:知识运用:051-b 5a 2=++)((1)如图1,点B是【D,C】的好点吗?是(填是或不是);(2)如图2,A、B为数轴上两点,点A所表示的数为﹣40,点B所表示的数为20.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B出发,以2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A停止当t为何值时,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好点?16、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C表示数c,b是最小的正整数,a、c满足|a+3|+(c﹣8)2=0,AB表示点A、B之间的距离,且AB=|a﹣b|.(1)a=,b=;(2)若将数轴折叠,使得A点与C点重合,则点B与数表示的点重合;(3)点A、B.、C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则AC=,BC=.(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4)在(3)的条件下,请问:3BC﹣2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17、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是6,﹣8,M、N、P为数轴上三个动点,点M从A点出发,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点N从点B出发,速度为M点的3倍,点P从原点出发,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1)若点M向右运动,同时点N向左运动,求多长时间点M与点N相距54个单位?(2)若点M、N、P同时都向右运动,求多长时间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3)当时间t满足t1<t≤t2时,M、N两点之间,N、P两点之间,M、P两点之间分别有55个、44个、11个整数点,请直接写出t 1,t 2的值.参考答案:1、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C ,若a =-2,b =-3,c =, (1)填空:A ,B 之间的距离为,之间的距离为 ,A ,C 之间的距离为 ;(2)问在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P 与A 的距离是P 与C 的距离的3倍,若存在,请求出P 点对应的有理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1 ,311,38 (2)存在.设P 点对应的有理数为x. ①当点P 在点A 的左边时,有-2-x=3(32-x ) 解之得:x=2 (不合条件,舍去) ②当点P 在点A 和点C 之间时,有x -(-2)= 3 (32-x) 解之得:x=0③当点P 在点C 的右边时,有x -(-2)= 3 (x -32) 解之得:x=2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P 点对应的有理数为0或2.2、操作探究: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所示).操作一:(1)折叠纸面,使1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则-3表示的点与________表示的点重合;操作二:(2)折叠纸面,使-1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回答以下问题:①5表示的点与数________表示的点重合;②若数轴上A 、B 两点之间距离为11(A 在B 的左侧),且A 、B 两点经折叠后重合,求A 、B 两点表示的数是多少.解:(1)3 (2)①-3 ②由题意可得,A 、B 两点距离对称点的距离为11÷2=5.5.∵对称点是表示1的点,∴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4.5,6.5.、323、结合数轴与绝对值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3 ;表示﹣3和2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5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m和数n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m﹣n|.如果表示数a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那么a=1或﹣5 ;(2)若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与2之间,求|a+4|+|a﹣2|的值;(3)当a取何值时,|a+5|+|a﹣1|+|a﹣4|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3,5,1或﹣5;(2)因为|a+4|+|a﹣2|表示数轴上数a和﹣4,2之间距离的和.又因为数a位于﹣4与2之间,所以|a+4|+|a﹣2|=6;(3)根据|a+5|+|a﹣1|+|a﹣4|表示一点到﹣5,1,4三点的距离的和.所以当a=1时,式子的值最小,此时|a+5|+|a﹣1|+|a﹣4|的最小值是9.4、数轴上从左到右的三个点A,B,C所对应的数分别为a,b,c.其中AB=2017,BC=1000,如图所示.(1)若以B为原点,写出点A,C所对应的数,并计算a+b+c的值.(2)若原点O在A,B两点之间,求|a|+|b|+|b﹣c|的值.(3)若O是原点,且OB=17,求a+b﹣c的值.【答案】解:(1)∵点B为原点,AB=2017,BC=1000,∴点A表示的数为a=﹣2017,点C表示的数是c=1000,∴a+b+c=﹣2017+0+1000=﹣1017.(2)∵原点在A,B两点之间,∴|a|+|b|+|b﹣c|=AB+BC=2017+1000=3017.答:|a|+|b|+|b﹣c|的值为3017.(3)若原点O在点B的左边,则点A,B,C所对应数分别是a=﹣2000,b=17,c=1017,则a+b﹣c=﹣2000+17﹣1017=﹣3000;若原点O在点B的右边,则点A,B,C所对应数分别是a=﹣2034,b=﹣17,c=983,则a+b﹣c=﹣2034﹣17﹣983=﹣3034.5、如图,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B,C,其中AB=2BC,设点A,B,C所对应数的和是m.(1)若点C为原点,BC=1,则点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3 ,﹣1 ,m的值为﹣4 ;(2)若点B为原点,AC=6,求m的值.(3)若原点O到点C的距离为8,且OC=AB,求m的值.【答案】解:(1)∵点C为原点,BC=1,∴B所对应的数为﹣1,∵AB=2BC,∴AB=2,∴点A所对应的数为﹣3,∴m=﹣3﹣1+0=﹣4;故答案为:﹣3,﹣1,﹣4;(2)∵点B为原点,AC=6,AB=2BC,∴点A所对应的数为﹣4,点C所对应的数为2,∴m=﹣4+2+0=﹣2;(3)∵原点O到点C的距离为8,∴点C所对应的数为±8,∵OC=AB,∴AB=8,当点C对应的数为8,∵AB=8,AB=2BC,∴BC=4,∴点B所对应的数为4,点A所对应的数为﹣4,∴m=4﹣4+8=8;当点C所对应的数为﹣8,∵AB=8,AB=2BC,∴BC=4,∴点B所对应的数为﹣12,点A所对应的数为﹣20,∴m=﹣20﹣12﹣8=﹣40综上所述m=8或﹣40.6、如图所示,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距离表示为AB,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回答下列问题:(1)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x﹣2019|+|x﹣2020|有最小值吗?若有,请求出最小值,若没有,写出理由.(2)求|x﹣1|+2|x﹣3|+3|x﹣4|的最小值.(3)已知(|x+1|+|x﹣2|)(|y﹣2|+|y+1|)(|z﹣3|+|z+1|)=36,求x+2y+3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1)|x﹣2019|+|x﹣2020|表示数轴上表示x的点到表示2019、2020点的距离之和,要使距离之和最小,则2019≤x≤2020,∴|x﹣2019|+|x﹣2020|的最小值为2020﹣2019=1,答:|x﹣2019|+|x﹣2020|的最小值为1;(2)由(1)得,当x=3时,|x﹣1|+2|x﹣3|+3|x﹣4|的值最小,最小值为5.(3)当﹣1≤x≤2时,|x+1|+|x﹣2|的最小值为3,当﹣1≤y≤2时,|y﹣2|+|y+1|的最小值为3,当﹣1≤z≤3时,|z﹣3|+|z+1|的最小值为4,∵(|x+1|+|x﹣2|)(|y﹣2|+|y+1|)(|z﹣3|+|z+1|)=36,∴各自均取最小值,当x=﹣1、y=﹣1、z=﹣1时,x+2y+3z的值最小,x+2y+3z=﹣6,当x=2、y=2、z=3时,x+2y+3z的值最小,x+2y+3z=15,答:x+2y+3z的最大值为15,最小值为﹣6.7、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对应的数分别是a、b、c,且满足|a+24|+|b+10|+(c﹣10)2=0;(1)求a、b、c的值;(2)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若点P到A点距离是到B点距离的2倍,求点P的对应的数;(3)动点P从A出发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同时动点Q从C出发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设移动时间为t秒.求t为何值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解:(1)∵|a+24|+|b+10|+(c﹣10)2=0,∴a+24=0,b+10=0,c﹣10=0,解得:a=﹣24,b=﹣10,c=10.(2)AB=﹣10﹣(﹣24)=14.①当点P在线段AB上时,t=2(14﹣t),解得:t=,∴点P的对应的数是﹣24+=﹣;②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t=2(t﹣14),解得:t=28,∴点P的对应的数是﹣24+28=4.综上所述,点P所对应的数是﹣或4.(3)点P、Q相遇前,t+2t+8=34,解得:t=;点P、Q相遇后,t+2t﹣8=34,解得:t=14.综上所述:当Q点开始运动后第秒或14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8、已知A,B,C三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它们表示的数分别是a,b,c.(1)填空:abc<0,a+b>0,ab﹣ac>0;(填“>”,“=”或“<”)(2)若|a|=2且点B到点A,C的距离相等,①当b2=16时,求c的值;②P是数轴上B,C两点之间的一个动点,设点P表示的数为x,当P点在运动过程中,bx+cx+|x﹣c|﹣10|x+a|的值保持不变,求b的值.【解答】解:(1)∵a<0<b<c,∴abc<0,a+b>0,ab﹣ac>0,故答案为:<,>,>;(2)①∵|a|=2 且a<0,∴a=﹣2,∵b2=16 且b>0,∴b=4,∵点B到点A,C的距离相等,∴|4﹣(﹣2)|=|c﹣4|,∴c=10;②依题意,得bx+cx+|x﹣c|﹣10|x+a|=bx+cx+c﹣x﹣10x﹣10a=(b+c﹣11)x﹣10a+c,∴原式=(b+c﹣11)x﹣10a+c∵当P点在运动过程中,原式的值保持不变,即原式的值与x无关,∴b+c﹣11=0,∵b+2=c﹣b,∴b=3.9、如图,在一张长方形纸条上画一条数轴.(1)若折叠纸条使数轴上表示﹣1的点与表示5的点重合,则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是 2 ;(2)如果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m2(m为常数),这两点经过(1)的折叠方式后折痕与数轴的交点与(1)中的交点相同,求左边这个点表示的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2,若将此纸条沿A,B处剪开,将中间的一段纸条对折,使其左右两端重合,这样连续对折n次后,再将其展开,求最右端的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解答】解:(1)由折叠时,点﹣1与5是对称的,∴﹣1和5的中点为折痕与数轴的交点,∴交点为2,故答案为2;(2)设两个点左边的为x,右边的为y,∵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m2,∴y﹣x=6+m2,由(1)知交点为2,∴x+y=4,∴x=﹣1﹣,∴左边的这个点表示的数是﹣1﹣.(3)对折n次后,每两条相邻折痕间的距离=,∴最右端的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为4﹣.10、数轴上两个质点A.B所对应的数为﹣8、4,A.B两点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数轴上运动,且A点的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1)点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4秒后相遇,求B点的运动速度;(2)A、B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几秒钟时两者相距6个单位长度;(3)A、B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与此同时,C点从原点出发作同方向的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有CA=2CB,若干秒钟后,C停留在﹣10处,求此时B点的位置?解(1)设B点的运动速度为x个单位/秒,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的时间均为4秒,则有:(2+x)×4=12.解得x=1,所以B点的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秒;(2)设经过时间为t.则B在A的前方,B点经过的路程﹣A点经过的路程=6,则2t﹣t=6,解得t=6.A在B的前方,A点经过的路程﹣B点经过的路程=6,则2t﹣t=12+6,解得t=18.(3)设点C的速度为y个单位/秒,运动时间为t,始终有CA=2CB,即:8+(2﹣y)t=2×[4+(y﹣1)t].解得y=.当C停留在﹣10处,所用时间为:秒.B的位置为.11、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表示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C是AB的中点,且a、b满足|a+3|+(b+3a)2=0.(1)求点C表示的数;(2)点P从A点以3个单位每秒向右运动,点Q同时从B点以2个单位每秒向左运动,若AP+BQ=2PQ,求时间t;(3)若点P从A向右运动,点M为AP中点,在P点到达点B之前:①的值不变;②2BM﹣BP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正确,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解答】解:(1)∵|a+3|+(b+3a)2=0,∴a+3=0,b+3a=0,解得a=﹣3,b=9,∴=3,∴点C表示的数是3;(2)∵AB=9+3=12,点P从A点以3个单位每秒向右运动,点Q同时从B点以2个单位每秒向左运动,∴AP=3t,BQ=2t,PQ=12﹣5t.∵AP+BQ=2PQ,∴3t+2t=24﹣10t,解得t=;还有一种情况,当P运动到Q的左边时,PQ=5t﹣12,方程变为2t+3t=2(5t﹣12),求得t=24/5(6分)(3)∵PA+PB=AB为定值,PC先变小后变大,∴的值是变化的,∴①错误,②正确;∵BM=PB+,∴2BM=2PB+AP,∴2BM﹣BP=PB+AP=AB=12.12、已知:a 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 、b 、c 满足()052=++-b a c . (1)请求出a 、b 、c 的值;(2)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C ,点P 为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当点P 在B 到C 之间运动时,化简:31--+x x ;(写出化简过程)(3)在(1)、(2)的条件下,点A 、B 、C 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秒钟过后,若点B 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 ,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请问:BC-AB 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解答:(1)依题意得,a=-1,c-5=0,a+b=0解得a=-1,b=1,c=5(2)当点P 在B 到C 之间运动时,1<x<5因此,当1<x ≤3时,x+1>0,x-3≤0,原式=x+1+x-3=2x-2;当3<x<5时, x+1>0,x-3>0,原式=x+1-(x-3)=4.(3)不变。

轴复习习题

轴复习习题

第九章 轴重点难点内容1.轴的结构设计轴的结构设计就是要合理地确定轴各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包括各轴段的直径、长度、各个轴肩、圆角和倒角的大小、键槽的位置等等。

轴的结构没有标准形式,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轴上零件的布置;2)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3)轴上零件的装拆工艺性;4)轴的疲劳强度和刚度要求;5)轴的加工工艺性等。

轴的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轴上零件的布置除了达到工作要求外,要使轴受力最小;2)轴上的零件要定位准确、固定可靠;3)轴上的零件能方便地装配和拆卸;4)轴的加工工艺性要好;5)要应力集中小、疲劳强度要高。

2.轴的强度计算弯扭合成强度条件:W T M W M ca ca 22)(ασ+==≤1][-b σ MPaα是根据扭剪应力的变化性质而定的应力校正系数。

用来考虑扭矩T 产生的扭剪应力τ与弯距M 产生的弯曲应力b σ的性质不同。

对轴受转矩的变化规律未知时,一般将τ按脉动循环变应力处理。

疲劳强度安全系数的强度条件:22τσστS S S S S ca += ≥ [ S ]如同一截面有几个应力集中源,则取其中最大的一个应力集中系数用于计算该截面的疲劳强度。

重要基本概念1.直轴按承受载荷的性质分为三类传动轴:在工作中主要承受转矩,不承受弯矩或承受弯矩很小。

心轴:在工作中只承受弯矩,不承受转矩。

心轴又分为固定心轴和转动心轴。

转轴:在工作中既承受弯矩,又承受转矩。

2.轴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因轴在弯矩和转矩作用下承受变应力,轴肩处有应力集中,因此轴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断裂。

设计准则:一般进行疲劳强度校核计算。

对瞬时过载很大的轴,还应进行静强度校核。

对于有刚度要求的轴,要进行刚度计算。

对转速高或载荷周期性变化的轴,要进行振动稳定性计算。

3.轴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轴的设计步骤轴的设计包括两个主要内容:轴的结构设计和轴的强度计算。

轴的设计步骤:1)选择轴的材料;2)估算轴的最小直径;3)轴的结构设计;4)轴的强度校核;5)必要时进行轴的刚度计算和振动稳定性计算。

轴压复习题

轴压复习题

轴压复习题1.一根截面面积为A ,净截面面积为A n 的构件,在拉力N 作用下的强度计算公式为 。

(A)y n f A N ≤=/σ (B) y f A N ≤=/σ (C) f A N n ≤=/σ (D) y f A N ≤=/σ2.轴心受拉构件按强度极限状态是 。

(A) 净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抗拉强度f u(B) 毛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抗拉强度f u(C) 净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屈服强度f y(D) 毛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屈服强度f y3.实腹式轴心受拉构件计算的内容有 。

(A) 强度 (B) 强度和整体稳定性(C) 强度、局部稳定和整体稳定 (D) 强度、刚度(长细比)4.工字形轴心受压构件,翼缘的局部稳定条件为yf 235)1.010(t b 1λ+≤,其中λ的含义为 。

(A) 构件最长细比,且不小于30、不大于100(B) 构件最小长细比 (C) 最大长细比与最小长细比的平均值(D) 30或100 5.轴心压杆整体稳定公式f AN ≤ϕ的意义为 。

(A) 截面平均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强度设计值(B) 截面最大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强度设计值(C) 截面平均应力不超过构件的欧拉临界应力值(D) 构件轴心压力设计值不超过构件稳定极限承截力设计值6.轴心受压格构式构件在验算其绕虚轴的整体稳定时采用换算长细比,这是因为 。

(A) 格构构件的整体稳定承载力高于同截面的实腹构件(B) 考虑强度降低的影响(C) 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D) 考虑单支失稳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7.计算格构式压杆对虚轴x 轴的整体稳定性时,其稳定系数应根据 查表确定。

(A) x λ (B) ax λ (C) y λ (D) oy λ8.双肢格构式轴心受压柱,实轴为x-x 轴,虚轴为y-y 轴,应根据 确定肢件间距离。

(A) x λ=y λ (B) oy λ=x λ (C) oy λ=y λ (D) 强度条件9.普通轴心受压钢构件的承载力经常取决于 。

轴压复习题

轴压复习题

轴压复习题1.一根截面面积为A ,净截面面积为A n 的构件,在拉力N 作用下的强度计算公式为 。

(A)y n f A N ≤=/σ (B) y f A N ≤=/σ (C) f A N n ≤=/σ (D) y f A N ≤=/σ2.轴心受拉构件按强度极限状态是 。

(A) 净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抗拉强度f u(B) 毛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抗拉强度f u(C) 净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屈服强度f y(D) 毛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屈服强度f y3.实腹式轴心受拉构件计算的内容有 。

(A) 强度 (B) 强度和整体稳定性(C) 强度、局部稳定和整体稳定 (D) 强度、刚度(长细比)4.工字形轴心受压构件,翼缘的局部稳定条件为yf 235)1.010(t b 1λ+≤,其中λ的含义为 。

(A) 构件最长细比,且不小于30、不大于100(B) 构件最小长细比 (C) 最大长细比与最小长细比的平均值(D) 30或100 5.轴心压杆整体稳定公式f AN ≤ϕ的意义为 。

(A) 截面平均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强度设计值(B) 截面最大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强度设计值(C) 截面平均应力不超过构件的欧拉临界应力值(D) 构件轴心压力设计值不超过构件稳定极限承截力设计值6.轴心受压格构式构件在验算其绕虚轴的整体稳定时采用换算长细比,这是因为 。

(A) 格构构件的整体稳定承载力高于同截面的实腹构件(B) 考虑强度降低的影响(C) 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D) 考虑单支失稳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7.计算格构式压杆对虚轴x 轴的整体稳定性时,其稳定系数应根据 查表确定。

(A) x λ (B) ax λ (C) y λ (D) oy λ8.双肢格构式轴心受压柱,实轴为x-x 轴,虚轴为y-y 轴,应根据 确定肢件间距离。

(A) x λ=y λ (B) oy λ=x λ (C) oy λ=y λ (D) 强度条件9.普通轴心受压钢构件的承载力经常取决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复习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工作时只承受弯矩,不传递转矩的轴,称为

A.心轴
B.转轴
C.传动轴
D.曲轴
2 采用
的措施不能有效地改善轴的刚度。
A.改用高强度合金钢
B.改变轴的直径
C.改变轴的支承位置
D.改变轴的结构
3 按弯扭合成计算轴的应力时,要引入系数α,这α是考虑

A.轴上键槽削弱轴的强度
B.合成正应力与切应力时的折算系数
号钢和灰铸铁,试校核键联接的强度。若强度不够,请提出两
种改进措施。
平键联接的许用应力(MPa)
联接方式
联接中较弱 零件的材料
静载荷
[σ ]p
静联接 (普通平键)
钢 铸铁
120~150 70~80
题 17 图
载荷性质 轻微冲击 100~120
50~60
冲击 60~90 30~45
19 如题 19 图所示的锥齿轮减速器主动轴。已知
C 点的弯矩 M CZ = Fa d m / 2 = 146 × 56.25 / 2N ·mm = 4106.2N ·mm c. 合成弯矩 M 图如题 19 图解(e)所示。
B 点的弯矩 M B =
M
2 BY
+
M
2 BZ
=
565002 + 14893.82 N ·mm = 58430N ·mm
C 点的弯矩 M C =
题 19 图 题 20 图
2
题 21 图
题 22 图 23 题 23 图所示为下置式蜗杆减速器中蜗轮与轴及轴承的组合结构。蜗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 润滑。试改正该图中的错误,并画出正确的结构图。
题 23 图 24 题 24 图所示为斜齿轮、轴、轴承组合结构图。斜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试改正该 图中的错误,并画出正确的结构图。
题 24 图
3
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二、填空题
7 转;心
8 小于
9 应力集中
10 转矩
11 脉动循环
三、问答题
3C
4B
5C
6A
12 参考答案从略 13 参考答案从略 14 参考答案从略 15 参考答案从略 16 参考答案从略 四、分析计算题
17 解题要点: 轴Ⅰ只受转矩,为传动轴;轴Ⅱ既受转矩,又受弯矩,故为转轴;轴Ⅲ只受弯矩,且为转动的, 故为转动心轴;轴Ⅳ只受弯矩,且为转动的,故为转动心轴。
C.正应力与切应力的循环特性不同的系数
D.正应力与切应力方向不同
4 转动的轴,受不变的载荷,其所受的弯曲应力的性质为

A.脉动循环
B.对称循环
C.静应力
D.非对称循环
5 对于受对称循环转矩的转轴,计算弯矩(或称当量弯矩) M ca =

M 2 + (αT )2 ,α 应取
A.α ≈0.3
B.α ≈0.6
锥齿轮的平均分度圆直径 d m =56.25mm,所受圆周力 Ft =1130N,径向力 Fr =380N,轴向力 Fa =146N。
试求: (1)画出轴的受力简图; (2)计算支承反力; (3)画出轴的弯矩图、合成弯矩图及转矩图。
五、结构题(图解题) 20 如题 20 图所示的某圆柱齿轮装于轴上,在圆周方向采用 A 型普
C.α ≈1
D.α ≈1.3
6 根据轴的承载情况,
的轴称为转轴。
A.既承受弯矩又承受转矩
B.只承受弯矩不承受转矩
C.不承受弯矩只承受转矩
D.承受较大轴向载荷
二、填空题
7 自行车的中轴是
轴,而前轮轴是
轴。
8 为了使轴上零件与轴肩紧密贴合,应保证轴的圆角半径
轴上零件的圆角半径或倒
角 C。
9 对大直径的轴的轴肩圆角处进行喷丸处理是为了降低材料对
M
2 CY
+
M
2 CZ
=
02 + 4106.22 N ·mm = 4106.2N ·mm
d. 作转矩图如题 19 图解(f)所示。
T = Ft d m / 2 = 1130 × 56.25 / 2N ·mm = 31781.25N ·mm
e. 作计算弯矩图如题图 19 图解(g)所示。 该轴单向工作,转矩产生的弯曲应力按脉动循环应力考虑,取α=0.6。 B 点的弯矩
的敏感性。
10 传动轴所受的载荷是

11 一般单向回转的转轴,考虑起动、停车及载荷不平稳的影响,其扭转剪应力的性质按
处理。
三、问答题
12 轴受载荷的情况可分哪三类?试分析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后轴的受载情况,说明它们各属
于哪类轴?
13 为提高轴的刚度,把轴的材料由 45 号钢改为合金钢是否有效?为什么?
18 解题要点
依题意知该联接为静联接,将联接中机械性能较弱的材料灰铸铁的许用挤压应力作为 [σ ]p 。因
载荷性质为轻微冲击,查表知[σ]p=50~60MPa。联接工作面上的挤压应力为
σ
p
=
4T dhl
=
4T dh(L − b)
=
4 × 522000 40 × 8 × (100 − 12)
MPa
= 74.148MPa > [σ ]p = 50 ~ 60MPa
N
= 1695N
由ΣY=0,得
b. 求水平面支反力:
RAY = RBY − Ft = (1695 − 1130)N = 565N
由ΣMA=0,即 RBZ × 100 + Fa d m / 2 − Fr × 150 = 0 ,得
RBZ
=
Fr
× 150 − Fa d m 100
/2
=
380 ×150 − 146 × 56.25 / 2 N 100
M caB =
M
2 B
+ (αTB ) 2= Nhomakorabea584302 + (0.6 × 31781.25)2 N ·mm = 61434N ·mm
C 点的弯矩
M caC =
M
2 C
+ (αTC ) 2
=
4106.22 + (0.6 × 31781.25)2 N ·mm = 19505N ·mm
A 点的弯矩
M caA =
= 528.938N
5
由ΣZ=0,得 RAZ = RBZ − Fr = (528 − 380)N = 148.938N
(3)画出轴的弯矩图、合成弯矩图及转矩图: a. 垂直面弯矩 MY 图如题 19 图解(c)所示。 B 点的弯矩 M BY = RAY ×100 = 565 ×100N ·mm = 56500N ·mm b. 水平面弯矩 MZ 图如题 19(d)所示。 B 点的弯矩 M BZ = RAZ ×100 = 148.893 ×100N ·mm = 14893.8N ·mm
17 试分析题 17 图所示卷扬机中各轴所受的载荷,并由此
判定各轴的类型。(轴的自重、轴承中的摩擦均不计)
18 某蜗轮与轴用 A 型普通平键联接。已知轴径 d=40mm,
转矩 T=522000N·mm,轻微冲击。初定键的尺寸为 b=12mm,
h=8mm,L=100mm。轴、键和蜗轮的材料分别为 45 号钢,35
14 轴上零件的轴向及周向固定各有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各应用于什么场合?
15 轴的计算当量弯矩公式 M ca = M 2 + (αT )2 中,应力校正系数а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取值?
16 影响轴的疲劳强度的因素有哪些?在设计轴的过程中,当疲劳强度不够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使其满足强度要求?
1
四、分析计算题
7
24 解题要点 正确结构如题 24 图解所示。
题 23 图解
题 24 图解
8
M
2 A
+ (αTA ) 2
= αT
= 0.6 × 31781.25N
·mm = 19068N
·mm
五、结构题(图解题) 20 结构如题 20 图解所示。
题 20 图解
6
21 结构如题 21 图解所示。
22 解题要点
题 21 图解 题 22 图中存在错误如下(见题 22 图解):
题 22 图解 (1)弹簧垫圈开口方向错误; (2)螺栓布置不合理,且螺纹孔结构表示错误; (3)轴套过高,超过轴承内圈定位高度; (4)齿轮所在轴段过长,出现过定位现象,轴套定位齿轮不可靠; (5)键过长,轴套无法装入; (6)键顶面与轮毂接触;且键与固定齿轮的键不位于同一轴向剖面的同一母线上; (7)轴与端盖直接接触,且无密封圈; (8)重复定位轴承; (9)箱体的加工面未与非加工面分开,且无调整垫片; (10)齿轮油润滑,轴承脂润滑而无挡油盘; (11)悬伸轴精加工面过长,装配轴承不便; (12)应减小轴承盖加工面。 23 解题要点: 正确结构如题 23 图解所示。
通平键固定;在轴向,齿轮的左端用套筒定位,右端用轴肩定位。试画 出这个部分的结构图。
21 如题 21 图所示,试画出轴与轴承盖之间分别采用毛毡圈和有骨 架唇形密封圈时的结构图。
22 试指出题 22 图所示的轴系零部件结构中的错误,并说明错误原 因。
说明: (1)轴承部件采用两端固定式支承,轴承采用油脂润滑; (2)同类错误按 1 处计; (3)指出 6 处错误即可,将错误处圈出并引出编号,并在图下做 简单说明; (4)若多于 6 处,且其中有错误答案时,按错误计算。
故该键联接强度不足。 改进措施,可用下列两种之一:(1)采用双键;(2)增加轮毂宽度,加长键的长度。 19 解题要点 (1)轴的受力简图如题 19 图解(b)所示。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