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课程编号: T1080200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英文名称: Fundamentals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总学时: 56 讲课学时: 48 实验学时: 8学分: 3.5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系授课对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 金属工艺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开课时间: 第6学期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张士昌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2. 韩荣第.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3. 王启平.机械制造工艺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4.4. 卢秉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05. 冯之敬.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6. 哈工大等.机床夹具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 张福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08.李益民.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59.李旦.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精选与答题技巧.哈工大出版社.1999.10 (一)课堂教学1. 内容体系本课程主要讲授从毛坯到零件的整个机械加工过程中, 组成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机床、刀具、夹具及工件方面的术语、定义及相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 以外圆车削为例讲授工件在切削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形、力、热与温度及刀具磨损等一系列物理现象的原理、影响因素和规律, 从而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表面质量的基本途径(改善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 使用性能好的切削液, 选择合理切削用量, 制定合理的刀具使用寿命及选择刀具的合理几何参数)。
为了适应课程设计和未来工作的需要, 还要介绍钻削、铣削和磨削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定位的基本概念、六点定位原理、典型定位元件及定位误差分析计算。
实训报告之数控机床装配工艺流程
目录前言 (1)第1章实习公司简介 (2)第2章数控机床的组成 (4)第3章确定数控机床的装配工艺流程 (7)3.1 装配工艺方法 (7)3.2装配规程内容 (7)3.3装配注意事项 (8)第4章装配流程 (10)4.1装配总流程 (10)4.2数控机床的部装 (11)第5章数控车床的安装与调试 (15)5.1基础施工及机床就位与组装 (15)5.2数控系统的连接与调试 (16)第6章试车调整 (18)第7章附件 (20)第8章小结 (23)第9章参考文献 (25)前言从本质上说,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一样,也是一种经过切削将金属材料加工成各种不同形状零件的设备。
早期的数控机床,包括目前部分改造、改装的数控机床,大都是在普通机床的基础上,通过对进给系统的革新、改造而成的。
因此,在许多场合,普通机床的构成模式、零部件的设计计算方法仍然适用于数控机床。
随着数控技术(包括伺服驱动、主轴驱动)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现代制造业对生产效率、加工精度、安全环保等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已经从初期对普通机床的局部改造,逐步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结构。
特别是随着电主轴、直线电动机等新技术、新产品在数控机床上的推广应用,部分机械结构日趋简化,新的结构、功能部件不断涌现,数控机床的机械机构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虚拟轴机床的出现和实用化,使传统的机床结构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数控机床的装配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因此装配在数控机床的制造流程中占着很重的分量。
数控机床也正朝着高性能、高精度、高速度、高柔性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
高性能:随着数控系统集成度的增强,数控机床也实现多台集中控制,甚至远距离遥控。
高精度:数控机床本身的精度和加工件的精度越来越高,而精度的保持性要好。
高速度:数控机床各轴运行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高柔性:数控机床的柔性化将向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方向发展,将管理、物流及各相应辅机集成柔性制造系统。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学时/学分:64/ 4课程类型:必修课开课专业:机械类专业专科生选用教材:赵世友李跃中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主要参考书: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52~64学时/4学分)【教学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主干学科基础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将来解决机械制造中的技术问题打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技能,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共分七章。
课程主要介绍了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机械加工过程及其系统。
包括了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基本规律,机床、刀具的基本知识,机械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规程的设计,机械加工中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机械类专业专科生。
本课程要求授课对象先修下列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金工实习等。
二、素质目标1、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2、具有爱岗敬业的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3、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勇于创新,提升学生创新设计能力;4、良好的交流、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课程目标1、对机械制造活动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与把握。
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具有根据加工条件合理选择刀具参数、切削用量的能力。
2、掌握制造工艺装备的基本理论、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 时间定额的组成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了解机械制造主要工艺装备的用途和工艺范围, 工艺规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工艺方案经济分析方法;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及加工参数;3、掌握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研究和分析引起加工误差原因和解决加工精度问题的能力。
机械装配工艺机械装配工艺
(2)不完全互换法
按式(9)求封闭环平均尺寸和实际分布范围的上、下偏差,得:
A A A A A = -( + + )=41.0745-(16.991+16.9925+16.991)=0.1mm
0av
1av
2av
3av
4av
及 T =
0 =0.1 0.29 0.129 mm
T A 0 0
0av 2
3、装配中的连接方式
在装配中,零件的连接方式可分为:
连接方式
固定连接
活动连接
能保证装配好后 的相配零件间相
互位置不变
能保证装配好后 的相配零件间有 一定的相对运动
3、装配中的连接方式
在固定连接和活动连接中,又根据它们能否拆卸的情况不同,分为可拆 卸连接和不可拆卸连接两种。所谓可拆卸连接是指这类连接不损坏任何零 件,拆卸后还能重新装在一起。
0.071
这证明,在实际上尺寸
T
的波动范围要比按极值法计算的范围小一些,
0
如图9.3所示。也就是说,若按概率法计算,尺寸 A1、A2、A的3、A4 的公差可
以放大些。
若与极值法相同,预先确定
A A 17 = =
2
4
-0.018
mm
, A 7 , = 3
-0.015 mm
T
=0.1mm
0
,则作为相依尺寸的公差可按式(12)求出:
j
-相依尺寸增减环;
j1
m-包括相依尺寸和封闭环在内的总环数;m 1-增环数。
例题1:解组成环尺寸、公差及偏差。
图1为某双联转子(摆线齿轮)泵的轴向装配关系图。已知各基本尺寸
为:A0=0,A1=41mm,A2 =A4 =17mm,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工艺过程组成
工艺过程组成
2)安装
工件加工前,使其在机床或夹具中相对刀具占 据正确位置并给予固定的过程,称为装夹。(装夹 包括定位和夹紧两过程)
安装是指工件通过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 分工序。
1、生产纲领: 指包括备品、备件在内的该产品 的年产量。产品的年生产纲领就是产品的年生产量。 零件的年生产纲领由下式计算
N=Qn(1+a)(1+b)
式中:
N:零件的生产纲领(件/年); Q:产品的年产量(台/年); n:单台产品该零件的数量(件/年); a:备品率,以百分数计; b:废品率,以百分数计。
第五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5.1 零件制造的工艺过程 5.2 工艺规程的作用及设计步骤 5.3 零件工艺性分析与毛坯的选择 5.4 定位基准的选择 5.5 工艺路线的拟定 5.6 加工余量的确定 5.7 尺寸链和工序尺寸的确定 5.8 时间定额和经济分析
重点、难点:定位基准的选择;尺寸链和工序尺寸 的确定
定义:全年中重复制造同一产品。 特点:产品品 种少、产量大,长期重复进行同一产品的加工。
5.2 各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的主要特点
工艺过程特点 工件的互换性
单件生产
一般是配对制造,没有互换 性,广泛用钳工修配
毛坯的制造方 法及加工余量
铸件用木模手工造型;锻件 用自由锻。毛坯精度低,加 工余量大
生产类型
5)走刀
走刀(又称工作行程)是指刀具相对工件加工 表面进行一次切削所完成的那部分工作。每个工步 可包括一次走刀或几次走刀。
过程装备成套技术第五章
5.1.2.4 工业锅炉
主要提供工业生产所需的蒸汽和热水,前者为蒸汽锅炉, 后者为热水锅炉 锅炉参数:锅炉容量,蒸汽压力,蒸汽温度和给水温度 锅炉容量用额定蒸发量表示。(额定蒸发量:在额定蒸 汽压力,蒸汽温度,规定的锅炉效率和给水温度下,连 续运行时所保证的最大蒸发量) 锅炉按结构分为火管锅炉和水管锅炉。
的自由横截面,有利于液体再分布
17
5.1.2.2 传质设备(塔设备)的类型及设计
5.1.2.2 传质设备(塔设备)的类型及设计
5.1.2.2 传质设备(塔设备)的类型及设计
5.1.2.2 传质设备(塔设备)的类型及设计
(4)塔设备的工艺计算
计算塔径,求出液泛气速并确定空塔气速 计算理论板数以确定板式塔的塔板数或填料塔的填料层 高度;板式塔还须进行塔板的开孔区和溢流区的设计和 计算。 进行流体力学计算,包括气流通过塔板或填料的压降、 板式塔漏液点的计算等,保证设备的工作点落在稳定操 作区内。一般应算出气、液流量的上限和下限,划出设 备的稳定操作范围。
主要部件为炉膛,燃烧设备,锅筒,水冷壁,炉墙,过 热器,省煤炉和空气预热器等
5.1.2.4 工业锅炉
锅炉的炉型和选用
1)炉型
按燃烧方式分为手烧炉,链条炉,往复炉,抛煤机 炉,沸腾炉,煤粉炉,油/气炉。
2)选型
先确定供热介质,热负荷,锅炉参数和锅炉燃用的煤 种选择炉型。
过程装备成套技术
第5章 过程装备的设计与选型
炼钢生铁 铸造生铁
合金生铁 纯铜(紫铜) 铜锌合金(黄铜) 铜锡合金(锡青铜) 铝及铝合金 钛及钛合金 镁及镁合金 铅、锡及其合金 锌及其合金 镍、钴及其合金 33
钢
金属
铜及其合金
第5章 装配图
本章要点
1. 装配图的作用、内容。 2. 装配图中的视图表达。 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4. 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和标题栏。 5. 装配图的工艺结构。 6. 读装配图的步骤及方法。
5.1 装配图概述
5.1.1 装配图的作用
装配图用来表示装配体的基本结构、各零件的相对位置、 装配关系及工作原理。在设计时,要先画出装配图,然 后按照装配图设计并拆画出零件图。此外,装配图是表 达机器或部件的图样,在设计、装配、调整、检验、安 装、使用和维修时都需要装配图。因此,装配图是生产 中重要的技术文件,是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资料。
⑶ 在装配图中,对于实心件(如轴、杆等)和标准件 (如螺栓、螺母、垫圈、键、销杆、球等),当剖切 平面通过其轴线(沿纵向剖切)时,这些零件均按不 剖绘制,即不画剖面线。
图5-2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 夸大画法和简化画法
2. 特殊画法 ⑴ 拆卸画法 在装配图的某个视图上,当某些零件遮住了其他零件或
5.5 装配图的工艺结构
在设计和绘制装配图时,应考虑装配结构的合理性,以 保证机器或部件的使用及零件的加工、拆卸方便。
接触面与配合面的结构: 两个零件接触时,在同一方向只能有一对接触面,这样
既可满足装配要求,制造也很方便,如图5-6所示。
图5-6 两零件的接触表面
当轴颈和孔配合时,应在孔的接触端面制成倒角或在轴 肩根部切槽,以保证零件间接触良好,如图5-7所示。
规定只画一条轮廓线,非接触面、非配合面,即使间 隙很小,也要夸大地画出各自的轮廓线,即在该处画 出两条线。
⑵ 在剖视图和断面图中,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零件的剖面线方向应相反,或方向一致但间距大小不 同、互相错开,以区分不同的零件。在同一张装配图 中,同一零件的剖面线方向和间距,在所有剖视图、 断面图中都必须一致。
第五章 装配工艺基础和装配尺寸链
床鞍移动导轨面 尾座移动导轨面
由此可见,装配是由于采用不同的工 艺措施,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装配方法, 在这些装配方法中,装配精度与零件的加 工精度具有不同的关系。
四、装配尺寸链的概念
机器的装配精度是由相关零件的加工 精度和合理的装配方法共同保证的。
关键:
查找对某装配精度有影响的那些零件, 进而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法和确定这些零件 的加工精度。
第五章 装配工艺基础和装配尺寸链
一、装配的概念
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组件和 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 成品的工艺过程。
把零件、组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称为 部件装配。
零件、组件和部件装配成为最终产品 的过程称为总装配。
装配不仅是零件、组件、部件的配合 和连接等过程,还应包括调整、检验、试 验、油漆和包装等工作。
装配精度包括零部件间的配合精度和 接触精度、位置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相 对运动精度等。
1.零部件间的配合精度和接触精度
零部件间的配合精度是指配合面间达 到规定的间隙或过盈的要求。
它影响配合性质和配合质量。
零部件间的接触精度是指配合表面、 接触表面和连接表面达到规定的接触面积 大小与接触点分布情况。
2.查找组成环
(1)查找相关零件
(2)确定相关零件 上的相关尺寸
3.画尺寸链图并确定 组成环的性质
例5—2
1.确定封闭环 2.查找组成环 (1)查找相关零件 (2)确定相关零件上的相关尺寸 3.画尺寸链图
(二)形位公差环和配合间隙环的特点
1.形位公差环的特点
形位公差环可看作基本尺寸为零的尺 寸环。
常见的形位公差环有垂直度、平行度、 直线度和平面度等,它们都是角度尺寸环。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第五章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1初绘减速器装配草图
❖ 6)确定减速器箱体的结构尺寸
减速器的箱体式支承和安设齿轮等传动零件的基座,因此 它本身必须具有很好的刚性,以免产生过大的变形而引起齿 轮上载荷分布不均。为此目的,在轴承座凸缘的下部设有肋 板。箱体多制成剖分式,剖分面一般在水平位置并与齿轮轴 线平面相重合。
批量或大量生产时,箱体一般是用铸铁(如HT150、 HT200等)铸成。 由于箱体的结构形状比较复杂,箱体的各 部分尺寸多借助于经验公式来确定。按经验公式计算出尺寸 后应将其圆整,有些尺寸应根据结构要求适当修改。与标准 件有关的尺寸(如螺栓、螺钉、销的直径)应取相应的标准 值。
5.1初绘减速器装配草图
❖ (4)初步确定轴的直径。 ❖ 1)初步确定高速轴外伸段直径,如果高速轴外伸段上安装带轮,其轴
径可按式(1.5—1)求得 ❖ 2)低速轴外伸段轴径按式(1.5—1)确定并按标准直径圆整。若在该外伸
段上安装链轮,则这样确定的直径即为链轮轴孔直径;若在该外伸段上 安装联轴器,此时就要根据计算转矩Tc及初定的直径选出合适的联轴器。 轴外伸段可做成圆柱形或圆锥形。在单件生产和小批量生产中优先采用 圆柱形,因为圆柱形制造较为简便。在成批和大量生产中通常做成圆锥 形,因为零件与圆锥体配合能保证装拆方便,定位精度高,轴向定位不 需轴肩,并能产生适当过盈。
2)查出所选电动机的安装尺寸
按已选定的电动机型号查出其安装尺寸,如电动 机轴伸直径D和轴伸长度E以及中心高H等。
5.1初绘减速器装配草图
❖ 3)选择联轴器的类型
联轴器的类型应根据它在本传动系统中所要完成的功能来选择。 当原动机和减速器安装在公共底座上时,两轴的同心度容易保证, 因此用于此处的联轴器无需很高的补偿功能。另外这个联轴器联接高速 轴,为了减小起动载荷,它应具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良好的减震性能。 这里多采用带弹性元件的联轴器,如弹性柱销联轴器、弹性套柱销联轴 器和梅花型联轴器(见表2.5-1~2.5-3)等。 联接减速器和工作机构的联轴器,由于它处于低速轴,一次对这个 联轴器不必提出具有较小转动惯量的要求。如果减速器和工作机构也是 安装在同一底座上时,也可采用上述几种结构的联轴器。假如工作机构 和联轴器不是安置在公共底座上,则对这个联轴器就要求有较高的补偿 功能。滑块联轴器(见参考文献[3]表4.7-4)等就能满足这些要求。
机械装配工艺精选全文
d
28
0 0.0025
5.2 装配方法及其选择
2. 修配环的选择和确定其尺寸及极限偏差 (1)修配环选择 (2)确定修配环尺寸及极限偏差 选择修配环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要便于拆装、易于修配。 ② 尽量不选公共组成环。 修配环被修配时,对封闭环的影响 : ① 越修越大 ② 越修越小 (3)尺寸链的计算例子
分类:固定调整法、可动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 法三种。
d
28
0 0.0025
5.2 装配方法及其选择
调整法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调整法的特点是可降低对组成环的加工要求,装 配比较方便,可以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所以应 用比较广泛。但是固定调整法要预先制作许多不 同尺寸的调整件并将它们分组,这给装配工作带 来一些麻烦,所以一般多用于大批大量生产和中 批生产,而且封闭环要求较严的多环尺寸链中。
•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4年10月8日上 午12时 22分24.10.824.10.8
•
扩展市场,开发未来,实现现在。2024年10月8日星 期二上 午12时 22分20秒00:22:2024.10.8
•
做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情,让自 己专业 起来。2024年10月上 午12时22分24.10.800:22October 8, 2024
•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4年10月8日星期 二12时 22分20秒00:22:208 October 2024
•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12时22分20秒 上午12时22分00:22:2024.10.8
机械装配工艺课程教案
第四章 装配精度检验 一、装配常用的量具
装配中常使用的量具有:量块、塞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百 分表、水平仪、光学平直仪、经纬仪等
二、测量误差的种类 1、测量误差的种类
(1)仪器误差 (2)标准器误差 (3)测量方法误差 (4)测量条件误差 (5)人为误差
2、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 1)减少量仪的系统误差。 2)正确选择测量方法。 3)遵守量仪的单向趋近操作原则。 4)正确选择测力与接触形式。 5)减少环境温度的影响。
四、畸形零件划线操作要点
1、划线前的工艺分析 2、划线基准的选择 划线的尺寸基准应与设计基准相一致。 3、零件装夹方法 (1)利用零件上的孔,用分度台或V形架等工具夹紧后划线。 (2)零件夹持在方箱、直角铁或活角铁上划线。 (3)用样板划线。 4、正确借料。
5、合理选择支承点。
五、研磨
用研磨工具和研磨剂从零件表面磨掉一层极薄金属的加工方法 1、磨料的种类及研磨剂的配制 (1)磨料的种类 常用的磨料种类有氧化物、碳化物、超硬系和软
3) 零件或毛坯的找正 : 就是利用划线工具使零件或毛坯上有关表面和基准面之间调整 到合适的位置。
4) 零件的借料: 即通过试划和调整,使各部分的加工余量在允许的范围内重新 分配,使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5)立体划线的步骤: (1)看清图样,详细了解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确定划线部位。 (2)选定划线基准,确定装夹位置和装夹方法。 (3)检查毛坯的误差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借料。 (4) 找正。 (5)划线。 (6)详细检查划线的准确性和是否有漏划的线条。 (7) 在划好的线条上打出样冲眼。
五、带传动
1、V带传动的装配方法 先将带轮的中心距调小,再将V带套在小带轮槽中,然后转动大 带轮,用手将带拨入大带轮槽中。安装后带的外周面应与带轮 最大直径大致相同。调整带轮中心距使皮带张紧。张紧尺度以 手指按带中间部位,下陷量相当于皮带的厚度即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 学习指南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学习指南一、课程目的和要求学习并牢固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通过课程学习及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包括:1)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2)分析和解决现场工艺问题初步能力;3)机床夹具初步设计能力。
了解机械制造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二、课程特点实践性:机械制造技术本身是机械制造生产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反过来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并用以对生产活动进行指导和约束。
学习本课程应注意理论联系生产实际,在实践中学习、总结和提升,同时用理论指导实践。
综合性:机械制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涉及多种学科理论和方法。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与其他高技术互相依赖,共同发展。
学习本课程应注意联系和综合应用以往所学知识,注意应用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解决制造问题。
灵活性:机械制造技术应用于具体企业要充分考虑企业具体情况。
对于不同的生产条件和企业内、外部环境,所采用的制造方法和生产模式可能完全不同。
学习本课程重在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这些理论和方法的灵活应用。
三、建议学习方法课堂讲授:讲授重点、难点。
自学:课程内容15%~20%自学,通过作业、答疑保证效果。
课堂讨论与习题讲解:针对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及作业中的共性问题,适当安排。
实践环节:作业、练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
四、各章要点与学习指南1. 第1章机械制造技术概论本章要点:本章首先从大制造的概念出发,介绍关于生产、制造、制造技术、制造系统等基本概念,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简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然后重点介绍与现代制造技术密切相关的制造哲理和生产模式,最后对机械制造方法从宏观上进行说明。
本章旨在使学习者建立一个系统的观点,并能从全局上把握住制造技术的基本问题。
学习本章内容,应深刻理解“大制造”概念的内涵和实质,正确认识“大制造”与“小制造”之间的关系,了解现代制造哲理,并学会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第一节 基础知识及术语
一、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生产过程 在机械产品制造中,将 原材料(或半成品)转变为成 品的全过程。
第一节 基础知识及术语
工艺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毛坯的制造、零件的机械加工与热处理、 产品的装配等工作将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采用形状、尺寸、 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和半成品的过程。 主要内容 毛坯和零件成形——铸造、锻压、冲压、 毛坯和零件成形——铸造、锻压、冲压、焊接 、压制、烧结、 压制、烧结、 注塑、 注塑、压塑 … 机械加工——切削、磨削、 机械加工——切削、磨削、特种加工 材料改性与处理——热处理、电镀、转化膜、涂装、 材料改性与处理——热处理、电镀、转化膜、涂装、热喷涂 … 机械装配——把零件按一定的关系和要求连接在一起, 机械装配——把零件按一定的关系和要求连接在一起,组合成 部件和整台机械产品, 包括零件的固定、 连接、 调整、 平衡、 部件和整台机械产品 ,包括零件的固定、 连接、 调整、 平衡 、 检 验和试验等工作
第一节 基础知识及术语
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试切法 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反复进行直到被加工 尺寸(工序尺寸)达到要求精度为止的加工方法。 调整法 在机床上先调整好刀具和工件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 相对位置,并在一批工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以 保证工件工序尺寸精度的方法。 定尺寸刀具法 用刀具的相对尺寸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工 序尺寸的方法。 主动测量法 在加工过程中,利用自动测量装置边加工边测 量加工尺寸,并将测量结果与要保证的工序尺寸比较后,或使 机床继续工作,或使机床停止工作的方法。 自动控制法 在加工过程中,利用测量装置或数控装置等自 动控制加工过程的加工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 复习知识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一章绪论一、生产过程、工艺过程与工艺系统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成机械产品的全部劳动过程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互位置和性质,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作称一个工步。
3.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一次安装。
4.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一次装夹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5.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内容二、生产类型与工艺特点·生产纲领:(N)某种零件的年产量称为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单件、小批量生产成批生产大批大量生三、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及基准●工件的定位:定位: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
装夹夹紧:工件定位后的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工件的三种装夹方法:1.直接找正法:用千分表、划线盘等工具,找正某些位置精度要求的表面,再夹紧。
2.划线找正装夹:按图纸要求在工件表面划出位置线、加工线及找正线,装夹工件时先在机床上按找正线找正工件位置,然后再夹紧工件。
3.夹具装夹:用通用或专用夹具装夹工件。
●定位原理1.六点定位原理定义:物体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可用按一定规则布置的六个约束点来限制。
2.用定位元件限制自由度3.完全定位和不完全定位完全定位:完全限制了物体的六个自由度。
不完全定位:限制了物体六个自由度中的其中几个自由度。
●欠定位和过定位(1)欠定位定义:根据工件加工面位置尺寸要求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完全限制。
(2)过定位定义:工件定位时,同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约束点限制。
基准·基准定义:在零件图上或实际的零件上,用来确定一些点、线、面位置时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
装配工艺讲解
第一章 装配慨论 一、装配的定义及装配图
1、装配的定义: 按技术要求,将若干零件结合成部件或若干零件和部件结合成机器的过程。 2、装配图的作用: 表达设计意图和进行技术交流的工具 ,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和指导生 产的技术依据。 3、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 : 假想画法、简化画法、拆卸画法和展开画法 4、读装配图的步骤 : 1)首先看装配图的标题栏 ;2)进行视图分析 3)尺寸分析 4)看技术要求
1)链条装配前,应作盘啮检查。 2)两链轮轴线必须平行 3)两链轮对称平面应重合 4)链条的张紧度应适当 5)链条连接卡圈安装方向应与链条运动方向相反,以免卡圈脱落
27
七、齿轮传动
1、齿轮装配技术要求 :
1)齿轮孔与轴的装配要适当,不得有偏心和歪斜现象 2)保证有准确的安装中心距和适当的齿侧间隙
3)保证有一定的接触面积和正确的接触位置
4)螺纹应有防松装置 5)成组拧紧螺栓或螺母时 ,按一定的顺序逐次拧紧
6)螺母拧到螺栓上后,螺栓应高出螺母表面2~3个螺距
7)螺纹连接部分应有3~10扣螺纹 8)遇到拧入困难的螺纹连接,不可强行拧入,应重新攻丝加润滑油
19
2、控制预紧力的方法有
(1)控制扭矩法
(2)控制螺栓伸长量法 (3)控制扭角法。
34
6、 物料清单的层次:
物料清单的最高层就是我们向客户提供的最终产品,是由BOM所 述
4)装配前,配合表面应涂油 5)装配时压入过程应连续
6)装配细长件或薄壁零件应加导向心棒
22
2、过盈连接的装配方法
1)锤击装配
一般用来装配过盈量较小的配合件或小批量生产。 2)压力装配
一般用于装配尺寸较大或过盈量较大的配合件
3)温差装配 用于大型零件或过盈量很大的装配,也用于装配时不允许锤击或 压合的特别精密零件 热胀法 和冷缩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五章工艺规程设计5-1 什么是工艺过程?什么是工艺规程?答:工艺过程——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叫工艺过程;工艺规程——记录合理工艺过程有关内容的文件叫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依据科学理论、总结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制定出来的。
5-2 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
5-3 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哪些工作?5-4试简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什么同一尺长方向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答: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详见教材P212-214。
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的原因是:粗基准一般是毛面,第一次作为基准加工的表面,第二次再作基准势必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差。
5-5加工习题5-5图所示零件,其粗、精基准应如何选择(标有 符号的为加工面,其余为非加工面)?习题5-5图a)、b)、c)所示零件要求内外圆同轴,端面与孔轴线垂直,非加工面与加工面间尽可能保持壁厚均匀;习题5-5图d)所示零件毛坯孔已铸出,要求孔加工余量尽可能均匀。
习题5-5图解:按题目要求,粗、精基准选择如下图所示。
5-6为什么机械加工过程一般都要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答:机械加工过程一般要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
其目的是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并得到及时处理,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床设备。
5-7 试简述按工序集中原则、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工艺特征,各用于什么场合?5-8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答:加工余量——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材料层;工序余量——上道工序和本工序尺寸的差值;总余量——某一表面毛坯与零件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5-9 试分析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为什么在计算本工序加工余量时必须考虑本工序装夹误差和上工序制造公差的影响?5-10习题5-10图所示尺寸链中(图中A0、B0、C0、D0是封闭环),哪些组成环是增环?那些组成环是减环?习题5-10图解:如图a),A0是封闭环,A1, A2, A4, A5, A7, A8是增环,其余均为减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概述及体会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概述及体会第一部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概括第一章绪论在此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中,第一章绪论中第2节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中讲到了生产过程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热处理和装配过程。
在工艺过程的组成中接触了五个要点:1.工序。
2.安装。
3.工位。
4.工步。
5.走刀。
并且知道一个工序可以包括若干个安装,一个安装又可以包括若干工位,一工位下若干工步,一工步下若干走刀。
在第3、4节中涉及生产类型及基准。
生产类型从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划分。
基准叙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且各自从概念和特点方面阐述。
第5节主要讲了工件的定位。
从定位分析示例和过定位分析示例两种不同情况运用物体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沿三个坐标轴的移动和绕三个坐标轴的转动)来进行物体的空间定位。
第二章金属切削过程金属切削过程章节为重点掌握内容。
第1.1节切削刀具基础。
提出了切削用量三要素:1.切削速度。
2.进给量f 。
3.背吃刀量。
以及切削层参数:1.切削层公称厚度。
2.切削层公称宽度。
3.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
第 1.2节刀具的角度(重点),从刀具切削部分的构造:1.前刀面。
2.主后刀面。
3.副后刀面。
4.主切削刃。
5.副切削刃。
6.刀尖。
第 1.3节刀具的标注角度。
从刀具的标注角度参考系:1.基面。
2.切削平面。
3.正交平面。
刀具的标注角度:1.前角。
2.后角。
3.主偏角。
4.副偏角。
5.刃倾角。
(注意:各个标注角度的正、负角)。
其次,从1.进给运动对工作角度的影响(进给量f 越大,η值越大;工作切削直径越小,η值越大)。
2.刀具安装位置对工作角度的影响(刀尖高于工件中心:工作前角大于标注前角、工作后角小于标注后角;刀尖低于工作中心:结果相反)。
第 1.4节从钨钴类、钨钴钛类、添加稀有金属碳化物类介绍了常用的硬质合金的牌号、性能及其使用范围。
第2.1节变形区的划分。
第一、第二、第三变形区。
以及切削层的受力分析(前刀面的法向力和摩擦力,剪切面上的正压力和剪切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8/12
5
5.3 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
1、 机器结构应能分成独立的装配单元
把机器划分成独立装配单元的好处: (1)可以组织平行的装配作业。 (2)机器的有关部件可以预先进行调整和试车。 (3)利于机器局部结构改进。 (4)利于机器的维护检修,给重型机器的包装、运
输带来很大方便 。 (5)利于一些不能在使用现场进行装配的精密零部
(2)套件:在一个基准零件上, 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 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 图1a)为套件的一个示例,其 中蜗轮即属于“基准零件”。
图1 套件示例
2020/8/12
2
1.机器的组成
(3)组件:在一个基准零件上, 装上若干套件及零件构成。
图1b)为一个组件的一个示例, 其中蜗轮和齿轮合件是先前准 备好的一个套件,阶梯轴为 “基准零件”。
名称 编号 数量
图2 装配单元的表示图
图3 组件和部件的装配系统图
2020/8/12
4
图4 机器装配系统图
图4表示机器的装配工艺系统图,其绘制步骤如下: (1)先划一条横线; (2)横线左端画出代表基准件的方框,在方框中注明装配单元名称、编号和数量; (3)横线右端画出代表装配成品的方框; (4)按装配顺序,将直接装到成品上的零件画在横线上面,组件、
2020/8/12
11
5.4 装配尺寸链
2. 各装配精度间的关系 相互位置精度是相对运动精度的基础,相互配合精度对相对位置精度
和相对运动精度的实现有较大的影响。 3、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的关系 (1)“单件自保” : 由一个零件的精度来保证某项装配精度的情况。
例如,在卧式车床装配中,要满足尾座移动对溜板移动 的平行度要求,只要保证床身上溜板移动的导轨A与 尾座移动的导轨B相互平行即可。
(封闭环)是零部件装配后才最后形成的尺寸或位置关系。 (3)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 在装配关系中,对装配精度有直接影响的零、部件的
图16 主轴箱主轴与尾座套筒中心线等高结构示意图 1—主轴箱 2—尾座 3—尾座底板 4—床身
2020/8/12
13
5.4.2 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1.装配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1)在机器的装配关系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尺寸链,
称为装配尺寸链。 (2)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 就是装配所要保证的装配精度或技术要求。装配精度
图15 尾座对溜板移动精度 由床身导轨精度单件自保
2020/8/12
12
(2)多数情况下,机器和部件的装配精度与和其相关的若干个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有 关,即这些零件的加工误差的累积将会影响产品的装配精度。
例如:卧式车床主轴锥孔中心线和尾 座顶尖套锥孔中心线对床身导轨的 等高度要求。这项精度与床身4、 主轴箱1、尾座2、底板3等零部件 的加工精度有关。
a)改进前结构 b) 改进后结构
2020/8/12
a)
b)
图11 车床床身、油盘及床腿的两种连接方式
a)改进前结构 b) 改进后结构
9
3. 应考虑装配工具与连接件的位置
a)
b)
c)
图12 装配时应考虑装配工具与连接件的位置
4. 所有的易损零件都应考虑拆卸方便。
5. 注意销孔的结构
a) b) 图13 轴承结构应考虑拆卸问题
a)难拆卸 b) 易拆卸
2020/8/12
a)
b)
c)
图14 销孔的不同结构
a)销难取出 b)、c) 销易取出
10
5.4 装配尺寸链
5.4.1 装配精度
1.装配精度的内容 (1)相互位置精度 指产品中相关零部件间的距离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 (2)相对运动精度 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之间在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速度
图1 组件示例
(4)部件: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部件在机器中能 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用。 2.机器的装配
包括:套装、组装、部装、总装。
2020/8/12
3
5.1.2 装配工艺系统图
在装配工艺规程制订过程中,表明产品零、部件间相 互装配关系及装配流程的示意图称为装配工艺系统图。组 成机器的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等装配单元都可用如图2 所示的方框来表示。
件。例如,精密丝杠车床的丝杠就是在特殊的 环境下装配的,以便保证机器的精度。
2020/8/12
图5 转塔车床的两种结构比较 a)改进前结构 b) 改进后结构
1—操纵箱 2—光轴 3—联轴器 4—阶梯轴 5—箱体
6
2 、减少装配时的修配和机械加工
1.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配合面 例:车床主轴箱与床身的装配结构
上的精度。运动方向的精度通常表现为部件间相对运动的平行度和垂直度。如 机床溜板在导轨上的移动精度;溜板移动轨迹对主轴中心线的平行度。相对运 动速度上的精度即是传动精度,如滚齿机滚刀主轴与工作台的相对运动精度, 它直接影响滚齿机的加工精度。 (3)相互配合精度 包括配合表面间的配合质量和接触质量。配合质量是指零件 配合表面之间达到规定的配合间隙或过盈的程度,它影响配合的性质;接触质 量是指两配合或连接表面之间达到规定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和接触点分布的情况, 它影响接触刚度,也影响配合质量。
a)
b)
图9 两种不同的轴上油孔结构
a)改进前结构 b) 改进后结构
8
3 、机器结构应便于装配和拆卸
1. 组件的几个表面不应该同时装入基 准零件(如箱体零件)的配合孔中, 而应该先后依次进入装配。
例:轴装配结构
2. 连接位置不要置于封闭腔室中。例:车床床身、油盘及 床腿装配结构a)b)
图10 轴依次装配的结构
第5章 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结构装配工艺性 ➢装配尺寸链 ➢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2020/8/12
1
5.1 概述
5.1.1 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 1.机器的组成
机器由零件、套件、组件、部件等组成。为保证有效地进行装配工作,通常 将机器划分为若干能进行独立装配的部分,称为装配单元。 (1)零件: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由整块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的。
a)
b)
图6 主轴箱与床身的不同装配结构形式
a)改进前结构 b) 改进后结构
2020/8/12
7
2、 减少装配时的修配和机械加工
2. 采用调整装配法代替修配法 例:车床溜板后压板结构
3.要尽量减少机械加工 例:轴润滑结构
a)
b)
图8 车床溜板后压板的两种结构
a)改进前结构 b) 改进后结构
202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