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难点知识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
自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创造了条件。
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建议教师联系学生的物理化学知识制作一张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简表,帮助学生构建思维的起点。
如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研究与电动机、发电机出现的关系等。
(2)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
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但是,要把电力应用于生产,还必须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
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
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
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中考历史选择题必背的重要知识点
中考历史选择题必背的重要知识点中考历史选择题必背的重要知识点历史中考试题里,选择题是最好拿分的,同时也是最容易丢人分的。
所以考生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把需要背诵的知识背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历史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中考历史选择题知识归纳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1、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农奴制2、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时间:1861年。
3、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或: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内容):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作用(或:影响,或:如何评价这次改革):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6、19世纪50年代,日本遭遇了民族危机。
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放弃了排斥西方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
7、日本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1868年8、明治维新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9、明治维新的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10、明治维新的作用(或:影响、评价):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11、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或:19世纪60年代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或:俄国、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或: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12、这两次改革的共同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解析版)
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十二.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荐理由】2015-2019五年高考14套全国卷,本知识点共出现选择题11道,考查频率79%。
【真题例证】1.(2019全国I卷,35)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
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
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答案】D【解析】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残酷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从而出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美术,材料中“达达派”就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分支,它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一战的绝望,表达幻灭反叛的内心感受,故选D项;抒发了浪漫情怀是浪漫主义,排除A项;遵循了写实原则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B项;突出了理性思维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C项。
2.(2019全国III卷,33)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答案】C【解析】“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选C项;《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人的价值的尊重,排除A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期特征是强调表现现代人的自我感受,故事背景模糊不清等,排除B项;《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更强调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排除D 项。
3.(2018·全国Ⅰ卷·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3-两极格局下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有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十三、两极格局下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荐理由】2015-2019五年高考14套全国卷,本知识点共出现选择题16道,考查频率114%。
【真题例证】1.(2019全国II卷,35)表1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由材料得出1970年煤钢的生产目标基本实现,但肉、蔬菜瓜果关系民生的产量远未达到预期,可知斯大林模式下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衡,凸显了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指标而非经济政策,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将重点放在农业,而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工业上,排除C项;1970年正值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没有改变,排除D项。
2.(2019全国III卷,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
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答案】B【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 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3.(2019全国III卷,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
三年(2022-2024)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解析版)
=年直婴4A11南次工业草令时JW的世界昌弟翌百。
引网演年份考点分布20241.全国新课标•工业革命的条件7.安徽•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运用2.湖南.工业革命推动标准化生产8.山东•空想社会主义3.甘肃•英国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9.重庆•英国的殖民统治方式4.浙江•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问题10.广东•拉美民族意识的觉醒5.全国甲•工业革命对生产关系的影响11.广东•伊朗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安徽•德国工业发展的推动力12.全国新课标•非洲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20231.辽宁•法国工业化 6.浙江•马克思的主要贡献2.河北.英国工业化7.广东•第一国际对巴黎公社的意义3. 3.海南•工业革命对社会风尚的影响8.山东•西葡殖民优势的打破4.湖北•工业革命对艺术的影响9.北京•墨西哥民族意识深化5.山东•人类进步的共同原因10.辽宁•英国人的殖民心里20221.浙江•狄塞尔6.全国乙•德国航运业的影响2.广东•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分化7.河北•国际工运发展3.浙江•西方经济与中国一8.福建•美国对拉美的渗透4.重庆•德国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9.海南•史料研究殖民体系的形成演变5.全国甲•内燃机的影响备考建议: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主要备考的方向和关键知识点有: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工厂制度到垄断组织,现代公司成熟,自由主义成为主要经济政策,工业文明影响社会生活。
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成熟,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家干预国家政权,政府权力扩大,马克思主义诞生,无产阶级斗争从自发到自觉。
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股进步思潮,自然科学取得新成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并高涨。
窗笛磐新。
每窍图.*2024年真题1.(2024-全国新课标卷)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
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
高三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高三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高三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1. 产生背景(1)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畴内确立。
到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任务已基本完成。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东方则还没有成熟到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程度,只有日本是的资产阶级国家。
故而在大约30年时间里,世界上基本没有产生过革命,资本主义处在相对和平的环境当中。
这里的“和平”是指没有产生革命,并不是相对于战争而言。
在这样的环境中,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连续克服世界等方面,都得到了庞大的发展,终于到达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基本成型的程度。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自然科学迅速发展19世纪自然科学空前活跃并获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便是在自然科学庞大成果的基础上展开起来的。
正是在这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当中,科学技术又不断有新的突破,并迅速运用到工业生产当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令人佩服地体现了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而发挥出来的庞大气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入侵,为占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竞争更加猛烈。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水平包括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工业在全部国民经济中占有了主导地位,而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基本形成,又对商品生产给予了强大的推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需要。
的前程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开发新产品。
这就只能依靠科学技术。
从而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去在残暴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象征):①、重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使用,使工业由蒸汽时期跨入了电气时期。
②、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内燃机充作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造成了交通领域的一场革命,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
这不仅带动了一大批新工业部门的创建,也促使石油开采和炼制业迅速发展起来。
③、化学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4、垄断经济的产生、定义、评判:垄断经济的产生: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很自然的引发了生产关系上的变化,最重要的就是显现了垄断组织。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点小结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点小结阶段特征主干知识排查一、政治:近代西方两种政治文明的发展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1)完善①英国: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的议席,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2)发展①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和联邦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②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
2.社会主义运动发展(1)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经济: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1.第一次工业革命(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等积累了原始资本。
③劳动力: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自由劳动力。
④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⑤市场:英国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成就①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
(3)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③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①政治前提:主要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②科技支持: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③市场需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扩大。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全部重要考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全部重要考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简约识记一、早期政治制度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用于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二、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特点: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既配合又牵制;形成了一整套地方官僚体系。
作用:成为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制度:汉代中外朝;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
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唐代节度使;宋代文臣做地方官;元朝行省制。
两个趋向: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步衰弱;地方势力被削弱,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举措: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结果: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能力提升1.宏观把握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脉络:春秋战国萌芽——秦朝确立——两汉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主线:地方权力逐步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逐步集中到皇帝。
2.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与希腊民主制度地理环境:大河纵横——海洋环绕经济基础:小农经济——商品经济主要思想:儒家思想——人文主义说明: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和古希腊民主制度是各自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必然产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不能简单比较其优劣,两者各有其积极性和时代局限性。
知识点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简约识记一、古代农业经济经营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助耕——铁犁牛耕(主要方式)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生产技术:精耕细作。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点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点阶段特征一、政治:近代西方两种政治文明的发展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1)完善①英国: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的议席,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2)发展①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和联邦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②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
2.社会主义运动发展(1)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经济: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1.第一次工业革命(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等积累了原始资本。
③劳动力: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自由劳动力。
④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⑤市场:英国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成就①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
(3)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③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①政治前提:主要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②科技支持: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③市场需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扩大。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两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两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2024·全国新课标·高考真题)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
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
这可用于说明()A.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B.机器大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C.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D.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2.(2024·湖南·高考真题)1830年,一位法国人发明的缝纫机获得专利,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用于军用制服生产。
这表明当时()A.制服生产实现了科学化管理B.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C.机器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劳动D.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3.(2024·甘肃·高考真题)20世纪初的英国伦敦居民,可能身着英制衬衫,戴着瑞士手表,端着中国茶杯,喝着印度红茶,打电话订购美洲烟草,伦敦居民之所以能享有如此丰富的物质生活。
原因是()A.伦敦工业制造业高度发达B.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很完善C.英国流行奢靡的消费观念D.伦敦是全球重要贸易中心4.(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18世纪上半叶,英国纺织厂女工如果在劳作的时候停下来休息,并不会有人过多在意。
而到了18世纪下半叶,纺织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和调配,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纺织厂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这使得女织工不能够轻易休息。
这一现象表明工业革命()A.解放了女工人身的自由B.提高了工人生产自主性C.推动了生产组织的变革D.强化了工厂的管理能力5.(2024·安徽·高考真题)20世纪初,德意志制造同盟成立。
该同盟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及制造企业间的合作,探索出德国制造的独特工艺技巧,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提升德国工业品质量的目标,增强了德国工业在海外的扩张实力。
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解析版)
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十、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荐理由】2015-2019五年高考14套全国卷,本知识点共出现选择题12道,考查频率86%。
【真题例证】1.(2019全国I卷,32)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
这说明(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据材料“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并进行最终判决”结合所学陪审法庭由公民抽签产生,这体现主权在民原则,故选B项;材料涉及的是陪审法庭执行判决权,不是法律服从民众意愿,排除 A项;陪审法庭是抽签产生不是全体公民,排除 C项;材料涉及的是陪审法庭的作用而不是法律,排除D项。
2.(2019全国II卷,32)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答案】C【解析】由材料“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可知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将关注点集中到社会现实,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故选C 项;对神的敬畏与崇拜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之前,排除A项;公元前6世纪以泰勒斯为代表的思想家将关注点转移到自然,排除B项;启蒙运动时期哲学的主题转移到政治,排除D 项。
3.(2018·全国Ⅰ卷·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材料只是提及道德与财富,并未体现梭伦反对奴隶制度,且梭伦反对的是债奴制而并非整个奴隶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讨论道德与财富,并未体现权利平等,且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推行财产等级制,并不主张权利平等,故B项错误;梭伦提出贫富差别并非为了抨击它,其意在强调道德比财富更重要,故C项错误;根据“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可知梭伦更注重人的道德而非外在的财富,说明他具有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
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13-两极格局下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有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十三、两极格局下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荐理由】2015-2019五年高考14套全国卷,本知识点共出现选择题16道,考查频率114%。
【真题例证】1.(2019全国II卷,35)表1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答案】A由材料得出1970年煤钢的生产目标基本实现,但肉、蔬菜瓜果关系民生的产量远未达到预期,可知斯大林模式下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衡,凸显了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指标而非经济政策,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将重点放在农业,而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工业上,排除C项;1970年正值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没有改变,排除D项。
2.(2019全国III卷,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
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答案】B“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3.(2019全国III卷,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
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历来是高考的重点
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历来是高考的重点,也一直被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
我认为对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复习一要明确含义;二要理清复习思路,即就事件本身发生的条件﹑过程与成就﹑影响等进行纵向的梳理;三要将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且创设新的情境予以升华复习。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含义工业革命有时又被称为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开始,逐步扩展到欧洲、北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它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劳动的一场生产与科技的革命。
同时,工业革命也是一场伟大的生产关系革命,它的进行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资金、市场、劳动力和技术等条件。
(二)基础知识1. 前提条件。
①政治前提:英国较早地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社会秩序稳定,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因素;②劳动力条件:英国的圈地运动迫使大量自耕农成为自由廉价的劳动力,消除了农业生产中的封建制度与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充足的劳动力;③资本条件:英国长期进行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大工业提供了巨额的货币资本;④技术条件: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长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与技术经验,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⑤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尤其是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要。
2. 主要过程与成就。
①起止时期: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②开始行业:棉纺织业;③开始标志:珍妮纺纱机;④能源革新:蒸汽动力;⑤新阶段的标志:蒸汽机在棉纺织业的广泛使用;⑥基本完成的标志:大机器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⑦生产组织: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
3. 主要影响。
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
(1)进步性。
2021高考近5年全国卷历史选择题13个高频考点6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含解析)
2021高考近5年全国卷选择题13个高频考点六、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荐理由】2016-2020五年高考15套全国卷,本知识点共出现选择题18道,考查频率120%。
【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总体从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爆发(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步形成并日益加深时期,是中国近代化起步并日益发展时期。
政治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清朝中央机构日益半殖民地化,并开展新政、预备立宪和教育改革等自保活动。
农民阶级先后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沉重打击。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失败后,民主革命日益成为救国的重要选项。
经济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动。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了初步发展。
中国经济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思想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改良思想、三民主义相继产生。
社会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大生活众传媒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主干知识排查一、政治:1840—1912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1.列强的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清政府再次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①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紧对外扩张。
②过程:1894年,日本在丰岛海面挑起战争,黄海海战中国失去对黄海的制海权。
③结果: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④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史论阐释第十三单元知识点一1331工业革命及第二次工业革命
析·史论阐释一、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具体影响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在观念和实践上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促使向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普遍革命中发挥了作用。
5.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立的影响1.积极作用:(1)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推动欧美国家迅速适应并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2)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社会近代化的进程。
(3)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消极作用:加深了被侵略国家的殖民地化和半殖民地化,破坏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经济的独立发展,必然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陷入更加落后的状态。
1.(2019·全国卷Ⅰ·T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高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
高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在高中的历史学习当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关于这局部知识的把握,同学们要构建起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整个历史事件以及产生的前后影响有充分的了解。
下边是为大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同学们可在此根底上进行复习,也可依照此文的主要框架进行类似知识结构的整体构建。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开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创造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开展。
又称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开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创造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
内燃机的创造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开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导致了列强开始争夺石油。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穿插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实立(政治保障)2.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开展(经济根底)3.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技术条件)4.市场的扩大(市场条件)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开展的根底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
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高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知识点
高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知识点?在高中的历史学习当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关于这部分知识的把握,同学们要构建起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整个历史事件以及产生的前后影响有充分的了解。
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知识点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又称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导致了列强开始争夺石油。
)1.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2.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政治保障)2.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基础)3.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技术条件)4.市场的扩大(市场条件)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一、经济领域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
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两次工业革命 知识梳理-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的概念工业革命是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二、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1.政治:“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代议制(君主立宪制)确立,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2.经济:①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②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条件③殖民扩张,促进资本原始积累,获得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3.思想文化:①17世纪中期,英国是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改进圈地运动(“羊吃人”)1.概念:15世纪开始,西欧国家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
2.影响:①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提供国内市场;②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三、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S—19C中期蒸汽时代)(一)生产领域:棉纺织业1.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二)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工厂制度1.工厂出现的原因:①手工工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门化;技术变革推动机器大生产的应用②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2.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1)出现的原因:加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2)标志: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座水力纺纱厂(3)内容:①为保证机器的昼夜运行,工人往往实行倒班制;②工厂主规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③生产流水线广泛应用,协同劳作,厂主监督管理生产过程,以保证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④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4)作用: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力,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三)动力领域(核心)1. 1782年,瓦特在前人的基础上,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到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十二.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荐理由】2015-2019五年高考14套全国卷,本知识点共出现选择题11道,考查频率79%。
【真题例证】1.(2019全国I卷,35)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
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
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答案】D【解析】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残酷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从而出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美术,材料中“达达派”就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分支,它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一战的绝望,表达幻灭反叛的内心感受,故选D项;抒发了浪漫情怀是浪漫主义,排除A项;遵循了写实原则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B项;突出了理性思维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C项。
2.(2019全国III卷,33)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答案】C【解析】“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选C项;《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人的价值的尊重,排除A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期特征是强调表现现代人的自我感受,故事背景模糊不清等,排除B项;《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更强调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排除D 项。
3.(2018·全国Ⅰ卷·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体现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而正义者同盟接受了这些,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此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故B项错误;工人运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种矛盾在这一变化前后并未发生改变,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4.(2018·全国Ⅰ卷·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答案】B【解析】这些观点分别从经济、政治、自然条件方面说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故A项错误;从传统上强调经济条件到后来注重政治制度和自然条件的作用,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越来越多元化,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故B项正确;研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自然要把重心放在英国方面,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是次要因素,故C项错误;后期学者的研究只是研究视角的不同,不能以此否定传统观点,故D项错误。
5.(2018·全国Ⅱ卷·34)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
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答案】B【解析】由材料“1836年”可知俄国为沙皇专制统治时期,故A项错误;由材料“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可知为现实主义文学,揭露沙皇专制和农奴制下的黑暗,故B项正确;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西欧,因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故寄希望于未来,故C项错误;拜金主义强调以金钱为崇拜对象,由材料“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可知崇拜的是权力而非金钱,故D项错误。
6.(2017·全国Ⅰ卷·33)表3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答案】D【解析】依据表中的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国民总收入的增长,且1755—1797年甚至没有增长,所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增长,故A项错误;表中涉及的数据变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不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故B项错误;工人工资在1797—183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改善,故C项错误;对比表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
7.(2017·全国Ⅱ卷·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答案】C【解析】材料涉及的是联邦政府内部总统和内阁成员之间的矛盾斗争,与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1787年宪法,总统和内阁有明确的权限划分且总统有权任免内阁成员,故B项错误;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因此材料中的事件只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中美国总统亚当斯和内阁成员都属于联邦党人,两者政见不同是属于联邦党派内部的斗争,故D项错误。
8.(2016·全国Ⅱ卷·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答案】A【解析】19世纪上半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城市工厂产生大量环境污染,进而影响人口寿命,导致后死亡率上升,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产生是在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一方面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后死亡率上升,所以不会出现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的问题,故C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会不断上升,故D项错误。
9.(2016·全国Ⅲ卷·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答案】A【解析】根据“铁路有多种轨距”可以看出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存在不便,这必然会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铁路有多种轨距,未涉及经济增长,故B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科技水平无关,更无法体现限制制造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战争无关,而是由于美国国内铁路建设不平衡和国内市场没有统一,故D项错误。
10.(2016·全国Ⅲ卷·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可知法国1875年确立的共和政体下政局更迭频繁,1958年赋予总统“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局不稳定的局面,故A项正确;法国1875年宪法就规定了总统是国家元首,故B项错误;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材料只是提及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没有体现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故C项错误;法国是多党制国家,这一变化与两党制无关,故D项错误。
11.(2015·全国Ⅱ卷·33)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答案】B【解析】从表1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1不符,故A 项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从表1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与表1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主干知识排查一、政治:近代西方两种政治文明的发展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1)完善①英国: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的议席,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